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姓名配对

阴中(阴中之阳)

时间:2024-01-16 20:33:39 作者:痴人痴梦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古人眼中的“左”与“右”

说起古代是尊左还是尊右,不少人会认为这是一件不言自明的事。有人认为,“应该是以左为尊。‘虚左以待’意指要空出左边的位置等待宾客”。也有人认为,“不对,肯定是以右为尊。我们平时说‘旁门左道’,包含不正派之意,左肯定尊贵不起来”。

其实,古人到底尚“左”还是尚“右”,还真不能一概而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场合,古人的尊卑观也不尽相同。

尊左卑右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大关键概念。据说,上古时代的居室坐北朝南,因此东方在左边,西方在右边。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于是有了左为阳、右为阴。

流传至今的“男左女右”即来自于此。《礼记》中写道:“凡男拜尚左手,凡女拜尚右手。”一般状况下,男子行拜礼时,左手要放在右手上面(前面),女子右手则放在左手上面(前面)。

由于阴阳这一对应,故在古人看来,“左”是十分吉利的:“左为阳,吉也;右为阴,丧所尚也。”《道德经》中谈到,遇到吉事凶事,左右尊卑是不同的——喜庆之事尊左,而凶丧之事尚右。战时,偏将军在左边,上将军在右边,意为打仗要按照凶丧之事的规矩办。

故事“信陵君窃符救赵”中有一句话:“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虚左”表示把上位留给宾客。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妙计出自门客侯嬴,而信陵君之所以能俘获侯嬴的心,离不开“让座”这一操作。当时,侯嬴只是一个看门人,信陵君却让侯嬴坐车骑的左边,在当时意味着莫大的尊敬,甚至到了逾越常理的地步,充分展示了信陵君的惜才与诚意。

不仅是车骑,席位间也有尊左的说法。《红楼梦》第三回中这样叙述贾府接待林黛玉的情形:“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上菜摆盘时,也得放左边。《仪礼·士相见礼》中写道:“士相见之礼挚,冬用雉,夏用腒,左头奉之。”古代进献禽、鱼之类物品时,会将其头放在左边,表示尊重。

甚至在用兵上也得尊左。春秋时期,楚国攻打随国,随国大夫季梁对随君说:“楚国人以左为上,他们的大王一定在左翼军中,您不要正面和楚王硬拼。要攻击楚军的右边,右翼军中没有良将精兵,一定会被我们打败。”

尊右卑左

既然古人如此尊左,又何来“尊右卑左”之说?

有人认为,右手优势是一种生理现象。尊右文化是世界趋势。以英语为例,与“right”(右)搭配的词组往往都是聪敏、积极的,而与“left”(左)搭配的词组往往都是笨拙、消极的。

中国同样也不例外,《左传》记载:“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所左,亦左之。”意思是天子赞成,我就赞成;天子反对,我就反对。孔颖达在为《左传》作注时解释道:“人有左右,右便而左不便。”因此“右”为顺,“左”为逆。

在这一语境下,尚右源于人们普遍右手比左手用起来更加便捷有力这一生理习惯。“右”体现的是力量。“断天下右臂,此不足忧也”,从一些文典可见,右臂譬喻要塞、重要城池,以“断右臂”表现问题的严重程度,没有“断左臂”或类似的说法,足见“右”的重要性。

语文课本中,曾提及赵王与秦王渑池相会后,“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而相如徒以口舌之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吾羞,不忍为之下”。可见,在廉颇看来,蔺相如站右边、自己站左边是莫大的屈辱。“右”成为对强权强势的象征。

因为推崇右,左便处在了劣势地位。《史记》中记载陈胜吴广起义时,提及“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闾”指古代居住之地,富强为右,贫弱为左,而闾左便是巷里门左侧的贫弱之人。

贬谪也被称为“左迁”,李白《闻王昌龄左迁至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即表达了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忽“左”忽“右”

从字源上看,“左”与“右”最初为仿左右手的形状,后来二字合二为一,被“手”字取代。原来的左手、右手增加“工”“口”演变为今字“左”与“右”。古人曾提及:“左右,助也,以助养其人也。”“左”“右”在造字之初,含义并无太大差异,都指手,均含有辅佐帮助之意,不存在太大的高低贵贱之分。其后,被转借为方位名词,指代某个中心点左侧、右侧,辅助之义分别由“佐”“佑”分担。至于后来的左右之争,学者们已经争论了很久,并无定论。

作为古代记载礼仪的“专业书”,《礼记》中有着不同角度关于左右尊卑的完备、具体、翔实的规范:对行路规范、迎宾规范、乘车规范等方方面面做出了指导。但其中的规律也着实让人琢磨不透。前面提到,行拜礼的时候讲究男左女右,而在走路时,又讲究男右女左。

清人赵翼认为,先秦时代凶事尚右、吉事尚左,秦汉到六朝多数时候尊右,到了唐宋又尊左,元代尊右,但是明清承唐宋也尊左。但是,要说先秦时期吉事尚左,廉颇又为何不满蔺相如在自己的右边呢?

有人说,先秦时期尚左、尚右观念错杂流行,后发展为普遍流行的尚右观念。有人说,从阴阳观念出发,中国古人尊左卑右;从权力崇拜出发,中国古人尊右卑左。也有人说,尊右是主流,尊左只是一种有条件的偏离。还有人说,左右尊卑与配位有关,朝堂礼仪是南面位,座阳尚右;非朝堂礼仪以东面位居多,座阳尚左。两者本质上都是遵循传统文化规律的——崇阳抑阴,尊君敬亲尚师。

左、右这一对表示方位的名词,在文化的浸润中衍生出独特的隐喻,甚至有些扑朔迷离,任由后来人猜测、推演、阐释。或许尊左还是尊右本身已不重要,透过纷繁庞杂的书卷,从古代人“左左右右”的尊卑观中,可一窥那严谨的古代礼仪。

来源:语文百花园

我的站桩学习感悟复盘(二)

各位老师,各位桩友:

大家好!

今天是太乙九宫桩结课,复盘的第二周的最后一天;这周我基本每天站桩一小时。现把我这周复盘的站桩及学习的感悟汇报如下:

一、我的站桩

1.复盘的重要性:

复盘不是简单与老师重新复习一遍,要求我们像新生一样认真的去站桩,并听清老师讲的每一句话,并补益没有听全的内容及未弄懂的东西。如周四老师讲沉肩坠肘的关窍,双手合掌于胸前作揖,突然双臂下垂,两手外撑,臂窝悬浮鸡蛋。我感觉很新鲜,尤其是作揖,筒单明了,很形象,从未听过。感觉复盘真的很重要!

2.无极桩的第一式独立守神:

两脚自然以外八字并步站立,身体正直,头正肩松,两手自然下垂于体侧,舌抵上腭,双目微闭。无极桩最纯朴的方式就是独立守神,形同罚站。在做独立守神前,我们先用双手从锁骨往下捋,一直捋到小腹,平抚心中不良的情绪及思绪。无极桩首先要正意诚心,心不诚,意不定,定然生疑,怀疑站桩,天天站,有用吗?信心一动摇,就站不下去了。其实真功夫没有花哨,就是心清意净,把这些思维障碍扫除掉。心首先是良知,一念至诚。做功夫就这样,简单一站,一坐,一心专注也暗合儒家至诚之道,而至诚之道必达至圣之境。无极桩从开始站桩,要正其心,诚其意,学会观察自己的內心,要树立站桩疏通血脉,调理身体的不适的信心,坚持站桩,使自己强大起来。

3.无极桩第二式固气养元:

在独立守神的基础上,双手微微上浮在肚脐下丹田处,双手劳宫穴相对,意念守住下丹田。来储蓄体内元气,阳气精纯,阳气充足的人就身体健康。如鸡抱卵,如此专注,守一不二,这样自身精气逐步聚集下丹田!

4.无极桩第三式开背展阳:

在固气养元的基础上,左脚左移一步,略宽于肩,双手自然下垂,虎口对裤线,手心朝后, 双腿微屈,将脊柱、背部、腰部、臀部、胯窝、膝窝、双脚全部放松;将背部伸展打开,激活背部神经元,滋养五脏六腑。

5.坚持站桩,随时领悟身体的变化:

原来站桩,舌抵上腭,站了五个月桩,唾液基本也不怎么流;站桩结束后,做赤龙搅海,也不流囗水。但今天随老师口令,舌抵上腭时,不久我的口水不断涌出,我随即分多次吞咽,心里真舒服。这种现像持续了二十分钟,第二天也一样,口水时时涌现。第二个现象,原来双脚脚掌比较僵硬,现在感觉脚掌比较柔软;站桩时,双脚脚心时冒暖气,舒服极了,改变了我原来双脚冰凉的现象。我立下坚定信念,坚持、持续站桩,身体必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

二、学习莫子老师《桩法一得》的感悟

这周我已学习“桩法中枢”中无极桩一节。无极桩包含独立守神,固气养元,开背展阳三式的站姿及站桩的原理内涵。

1.无极桩的中医原理:

脊背是督脉循行的部位,督脉是人体奇经八脉之首,位于脊柱系统中枢,督脉总督人体一身之阳气。脊背两旁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部位,膀胱经是人体循行部位最广的一条经脉,阳气最多,膀胱经跟肾经相表里,肾主水,膀胱主管全身的水液代谢。膀胱经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联系着其他脏腑。肺腧、厥阴腧、心腧、膈腧、肝腧、胆腧、脾腧、胃腧、三焦腧、大肠腧、小肠腧、膀胱腧都分布在膀胱经上,生长于督脉两侧,脊背是向阳生长的治病大药田。“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我们站无极桩,有三个桩式,尤其是开背展阳,舒展脊柱,背部,腰部,臀部的肌肉并加以放松,激发脊背部僵化神经元,所生阳气,加速气血的流动,滋养五脏六腑。督脉是阳脉之督纲,对全身阳气起调节作用,督脉中阳气充盈,则百脉通畅,百病一不生。

我们对待敌人的方式,最好是强大自己,要强大自己的方式是站桩。

2.学习莫子老师的书《桩法一得》,结合站桩过程,总结站桩感悟是进入深层次的最佳途径。

学习《桩法一得》,是学习前人的站桩的体会、感悟,和站桩的桩姿,站桩的要领,站桩的注意事项。我为了总结这周复盘的感悟,我多遍学习“生生不已一无极桩”这篇文章,并参考学习中医知识,再结合站桩过程身体出现的微微变化,加深了对站桩的理解及深解。学无止境,站桩也无止境,但领悟会更深刻!虽然这样的学习比较费时,必需专心,一心专注,但收获最大。学习,站桩,总结,这是我们站桩走向上乘层次的最佳捷径!

我们抱着至诚至信的态度去站桩,站桩过程像达芬奇画鸡蛋一样,要熬上好多年,去体会和印证身心世界每一点点滴滴的变化,去追寻站桩的最高层次的境界!

以上是我站桩学习复盘的第二周感悟,由于本人站桩时间短,站桩理论知识粗浅,只是粗浅看法,请老师,桩友们批评,指正!谢谢!

常用中医内科12种治疗方法

中医的十二种治疗方法#哆咖医生超能团# #健康科普排位赛#

一.解表法

解表法是通过发汗,开泄腠理,逐邪外出的一种治法,又称汗法。解表法广泛适用于邪遏肌表的病证。

1.适用范围

(1)解表通过开泄腠理,可以祛除表邪,解除表证。因表证有表寒、表热之分,所以汗法又有辛温、辛凉之别。

(2)透疹通过发散,可以透发疹毒,故麻疹初期,疹未透发或透发不畅,均可用汗法,使疹毒随汗出而透发于外。透疹之汗法;宜辛凉,忌辛温。

(3)祛湿通过发汗,可祛风除湿,故外感风寒而兼有湿邪者,以及风湿痹证,均可酌用汗法。

(4)消肿通过宣发散邪,可驱水外出而消肿,此即宣肺利水以消肿,故汗法可以用于水肿实证而兼有表证者。

2.注意事项

(1)凡剧烈吐下之后,以及淋家、疮家、亡血家等,原则上都在禁汗之列。

(2)发汗应以汗出邪去为度,不宜过量,以防汗出过多,伤阴耗阳。

(3)发汗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暑天发热,汗之宜轻,冬令寒冷,汗之宜重;西北严寒地区,用量可以稍重,东南温热地区,药量就应稍轻;体虚者,汗之宜缓,体实者,汗之可峻。

(4)表证兼有其他病证,汗法又当配用其他治法。兼气滞者,当理气解表;兼痰饮者,当化饮解表;兼气虚者,当益气解表;兼阳虚者,当助阳解表;兼血虚者,当养血解表;兼阴虚者,当滋阴解表。

二、清热法

清热法,是运用具有清热作用的寒凉药物,以治疗热性病证的一种治法,又称清法。清热法广泛应用于温热病邪所引起的各种病证。

1.适用范围

(1)清气分热适宜于邪人气分,里热渐盛,出现发热,不恶寒而恶热,汗出,烦躁,苔黄,脉洪大或数的证候。

(2)清营凉血适用于邪热人于营分,神昏谵语,或热入血分,见舌红绛,脉数,及吐血、衄血、发斑等症。·

(3)清热解毒适用于热毒诸证,如温疫、温毒及火毒内痈等。

(4)清脏腑热适用于邪热偏盛于某一脏腑,或某一脏腑的功能偏亢而发生各种不同的里热证候。

2.注意事项

(1)注意寒热真假。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命门火衰的虚阳上越证,均不可用清热法。

(2)表邪未解,阳气被郁而发热者禁用;体质素虚,脏腑虚寒者禁用;因气虚而引起虚热者慎用。

(3)由于热必伤阴,进而耗气,因此尚须注意清法与滋阴、益气等法配合应用。一般苦寒清热药多性燥,易伤阴液,不宜久用。

(4)如热邪炽盛,服清热药,入口即吐者,可于清热剂中少佐辛温之姜汁,或凉药热服,是反佐之法。

三、攻下法

攻下法是通过通便、下积、泻实、逐水以攻逐邪实,荡涤肠胃,排除积滞的治法,又称下法。下法广泛应用于燥屎、积滞、实热及水饮等里实证。

1.适用范围

因证候不同,可分为寒下、温下、润下及逐水等法。

(1)寒下适用于里热积滞实证,有下燥屎、泻实热等作用。

(2)温下适用于脏腑间寒冷积滞的里寒实证,有温里逐寒泻实的作用。

(3)润下适用于热盛伤津,或病后津亏,或年老津涸,或产后血虚的便秘等。

(4)逐水适用于水饮停蓄胸胁,以及水肿、鼓胀等病证邪气过盛者。

2.注意事项

(1)攻下法适用于里实证,误用之易损伤正气。凡邪在表或邪在半表半里一般不可下;阳明病腑未实者不可下;高年津枯便秘,或素体虚弱,阳气衰弱而大便艰难者,不宜用峻下法;妇女妊娠或行经期间,皆应慎用下法。

(2)下法以邪去为度,不宜过量,以防正气受伤。如大便已通,或痰、瘀、水、积已随泻解,则减量或停用下剂。

四、和解法

和解法是通过调和、协调的方式治疗表里间、脏腑间病变的治法,又称和法。和法的内容非常丰富,应用也很广泛,习惯上将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理胃肠视为和法的应用范围。

1.适用范围

(1)和解少阳适用于邪在半表半里的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苔薄,脉弦等。

(2)调和肝脾适用于肝脾不调,情志抑郁,胸闷不舒,胁肋疼痛,脘痞食少,腹泻等证。

(3)调理胃肠适用于胃肠功能失调,寒热夹杂,升降失司而出现的脘腹胀满,恶心呕吐,腹痛或肠鸣泄泻等证。

2.注意事项

(1)凡病邪在表未入少阳、邪已人里之实证及虚寒证,原则上均不宜用和法。

(2)邪人少阳,病在半表半里,但有偏表偏里,偏寒偏热之不同,临证宜适当增损,权变用之。

五、温里法

温里法是使用温热类药物祛除寒邪和补益阳气的一种治法,又称温法。温法广泛应用于寒邪中脏,凝滞经络,阳气衰微等证,从而达到补益阳气而祛邪治病的目的。

1.适用范围

(1)温中祛寒适用于寒邪直中脏腑,或阳虚内寒而出现身寒肢冷,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淡苔白,脉沉迟等。

(2)温经散寒适用于寒邪凝滞经络,血行不畅而见四肢冷痛,肌肤僵硬,肤色紫暗,关节不利,疝瘕疼痛或面青,舌有瘀斑,脉细涩等。

(3)回阳救逆适用于疾病发展到阳气衰微,阴寒内盛而见四肢逆冷,恶寒蜷卧,下利清谷,冷汗淋漓,脉微欲绝等。

2.注意事项

(1)凡热伏于里,热深厥深,形成真热假寒者;内热火炽而见吐血、尿血、便血者;素体阴虚;舌质红,咽喉干燥者;挟热下利,神昏气衰,形瘦面黑,状如槁木,阴液虚脱者,原则上均不可用温法。

(2)由于温法的方药多燥烈,易耗伤阴津,故应用温药不宜太过,中病即止,若非急救回阳,宜少用峻剂重剂。

(3)若纯因寒邪致病,当专用温剂散寒;若因虚而生寒,则宜甘温与温补并用。

六、补益法

补益法是用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治疗人体阴阳气血之不足或某一脏腑之虚损的治法,又称补法。补法广泛适用于阴、阳、气、血、津液及脏腑等各种虚证。

1.适用范围

(1)补气适用于气虚的病证,如倦怠乏力,呼吸短促,动则气喘,面色光白,食欲不振,便溏,脉弱或虚大等。

(2)补血适用于血虚的病证,如头晕眼花,耳鸣耳聋,心悸失眠,面色无华,脉细数或细涩等。

(3)补阴适用于阴虚的病证,如口干,咽燥,虚烦不眠,便秘,甚至骨蒸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4)补阳适用于阳虚的病证,如畏寒脚冷,冷汗虚喘,腰膝酸软,泄泻水肿,舌胖而淡,脉沉而迟等。

2.注意事项

(1)凡实证而表现虚证假象者禁补。

(2)因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补气补血不能截然划分,补气时佐以养血,血充有助益气;补血时佐以益气,气旺可以生血。

(3)因阴阳互根,补阴补阳亦不应截然划分,当宗张景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之旨。·

(4)根据五脏虚损不同,应分别脏腑确定补益,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藏元阴元阳,故五脏之中应重点补益脾、肾两脏。

(5)养血滋阴时,注意勿壅滞脾胃;益气助阳时,注意勿化燥伤阴。

七、消导(消散)法·

·即通过消导和散结,使积聚之实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又称消法。消法广泛应用于饮食停滞,瘕积肿块,痰核瘰疬,结石疮痈等病证。

1.适用范围·

(1)消食导滞适用于饮食积滞而见胸脘痞闷,嗳腐吞酸,腹胀或泄泻等症。

(2)消石散结适用于胆结石及泌尿系结石的一类病证。

(3)消瘤软坚用化痰软坚等药物治疗瘿瘤肿块等病证。

(4)利水消肿用利小便等方法消散水肿一类病证。

2.注意事项

(1)对瘕积、结石、痰核、瘿瘤等病证的治疗只能渐消缓散,切不可峻猛急攻,急于求成,否则积未消而正已伤。

(2)久用消耗损人体正气,应适时佐以扶正治疗。

(3)消法屑攻邪之法,对气血虚弱、脾肾虚寒者应慎用;·

八、理气法

理气法是调理气机的一种治法。适用于气机失调的病证。

1.适用范围

(1)行气解郁法主要适用于肝气郁结引起的气滞病证。

(2)降气平逆法主要适用于肺冒失降引起的气逆病证。

(3)益气升阳法主要适用于脾气不升而引起的气陷病证,常与补气健脾法合用。

2.注意事项

(1)使用理气法应辨清虚实,如应补气而误用行气,则其气更虚;当行气而误用补气,则其滞愈增。

(2)理气药物多为香燥苦温之品,如遇气郁而兼阴液亏损者,应当慎用。

九、理血法

即通过调理血分治疗瘀血内阻和各种出血的一种治法。

1.适用范围

(1)活血(祛瘀)法适用于血行不畅或瘀血内阻所致的一类病证。

(2)止血法适用于各种出血病证,如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等。

2.注意事项

(1)气滞则血瘀,气行则血行,活血祛瘀法可配合理气法同用,以加强·活血化瘀的作用。

(2)血得温则行,遇寒则凝,故可配伍温经散寒法,以增强活血化瘀的功效。

(3)活血化瘀法,对孕妇不宜应用。

(4)出血的病证,有血热妄行和气不摄血之分,前者宜凉血止血,后者宜益气摄血。

(5)应用止血法要防止止血留瘀之弊。除急性大出血须速止血外,一般可在止血剂中佐以少量活血之品,以达血止而不留瘀之效。

(十)固涩法

固涩法是通过收敛固涩,控制气血津精滑脱的一种治法,又称涩法。

1.适用范围

(1)固表敛汗法适用于表虚不固的多汗证,无论自汗、盗汗,皆可固表敛汗。

(2)涩肠止泻法适用于脾阳虚弱或脾肾阳衰,以致久泻(或久痢)不止,大便滑脱不禁的病证。

(3)涩精止遗法适用于肾气虚弱、精关不固的遗精、滑精和肾气虚弱,膀胱失约的尿频、遗尿等病证。

(4)固脱法适用于大吐大泻、大失血、热病后期、久病衰竭所致之气脱、阴脱、阳脱等危在项刻之险证。

2.注意事项

(1)本法为正气内虚,滑脱不禁的病证而设,凡热病汗出,痢疾初起,伤食泄泻,火动遗精等,均不宜应用。

(2)本法非治本之法,故应审证求因,标本兼顾,如阳虚自汗,应收敛与补气温阳并用;阴虚盗汗,应收敛与滋阴同用。·

(十一)开窍法

开窍法是通过开闭通窍以苏醒神志为主的一种治法。

1.适用范围

(1)凉开法适用于热邪内陷心包之证,临床表现除见神昏、谵语外,同时伴有高热、面赤、烦躁、舌红、脉数等。

(2)温开法是温通气机、辟秽、化痰以开窍的一种治法,主要适用于中风阴闭、痰厥、气厥等所致的突然昏倒,牙关紧闭,神昏,苔白,脉迟等。

2.注意事项

(1)开窍法多适用于邪实神昏的闭证,但临证还应结合病情,适当选用清热、通便、凉肝、熄风、辟秽等法。

(2)开窍剂的剂型大多是丸、散等成药,以便急救时立即应用,亦有制成注射液者,发挥作用更快。开窍剂都含有芳香挥发药物,应吞服、鼻饲或注射,不宜加热煎服。

(十二)镇痉法

镇痉法是通过平肝熄风、祛风通络等措施以解除肢体抽搐、震颤、拘挛、口眼歪斜、头目眩晕等病证的一种治法,又称熄风法。

1.适用范围

(1)清热熄风主要适用于邪热壅盛,热极动风之证而见高热神昏,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等病证。

(2)镇肝熄风主要适用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而见头晕目眩,甚则卒然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病证。

(3)养血熄风主要适用于邪热伤阴,血虚不能濡养筋脉,虚阳不能潜藏,而见手指蠕动,筋惕肉瞬,手足抽动等病证。

(4)活血熄风主要适用于瘀血阻络,筋脉失养而肢体拘挛或弛缓,半身不遂或口眼歪斜等病证。

(5)祛风解痉主要适用于风痰阻络,筋脉痉挛而见抽搐,口眼歪斜等病证。

2.注意事项

(1)风有内外之分,外风宜散,祛风解痉属治外风之法;内风宜熄,清热熄风、镇肝熄风、养血熄风均属治内风之法。但若外风引动内风,或内风兼有外风,临证时又可兼顾治疗。

(2)祛风药性多温燥,对津液不足、阴虚或阳亢者慎用。

上述为内科的常用治法,在临床时它们有时单独运用,有时互相配合运用。单独运用某一治法,多是针对病情发展的某一阶段或某些突出证候所采取的措施,往往很难适应病情的错综复杂;所以通常是数法配合使用,如汗下并用、温清并用、攻补并用、消补并用、清热开窍并用、开窍镇痉并用、温里固涩并用等。

中医之阴阳学说

在写正文之前,首先感谢读者们的支持。在文章编辑过程中居然出现了文字错误,导致文中意思发生改变,我向大家真诚道歉。感谢大家对我错误的指正。我一定仔细检查,不会再出现此类失误。

今天我们来说一下中医的阴阳学说内容。

阴阳为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举例:

阳:运动,外向,上升,温热,光明,兴奋

阴:静止,内守,下降,寒凉,晦暗,抑制

(黄帝内经相关描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1.基本内容

对立制约

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内相互斗争、相互排斥和相互制约。

举例:上与下,左与右,天与地,日与月,男与女等。

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气;秋冬之所以寒冷,是因为秋冬阴气上升抑制春夏的温热之气。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意义:1.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双方互相制约而达到协调平衡)。

2.制约太过。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3.制约不及。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治疗: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互根互用

互根: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

互用:阴阳之间相互为用

举例: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意义:关系破坏,则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甚则阴阳决离,精气乃绝。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阴阳互损。

治疗: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交感互藏

交感: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天地合则万物生,阴阳接而万物起。

互藏: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消长平衡

阴阳数量多少发生变化,可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消长(量变)是转化前提,转化(质变)是消长的结果。

举例:互为消长,四时气候变迁。阳长阴消,从冬至春及夏,气候从寒转暖变热。阴长阳消,从夏至秋及冬,气候由热转凉变寒。

皆消皆长,四季气候变化中,随着春夏气温的逐渐升高,而降雨量逐渐增多,随着秋冬气候转凉而降雨量逐渐减少。

治疗: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重,极)。

举例:物极必反。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形式:渐变,四季寒暑交替,一天昼夜变化。

突变,天气的骤变,急性热病突然出现的体温下降,四肢厥冷。

2.阴阳在人体的组织机构说明

阳:上部,体表,背,四肢外侧,六腑。

阴:下部,体内,腹,四肢内侧,五脏。

3.在中医学的运用

疾病防治:调整阴阳。

阴阳偏盛:实则泻之。

阴阳偏衰:虚则补之。

4.养生方法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夏病冬养。

以上内容全部结束。

写在最后,上述内容仅供科普,仅供参考。疾病复杂,如有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哦。码字不易,多多点赞。谢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