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八字命理

张是什么意思(张牙舞爪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7-30 20:51:37 作者:几分真心 来源:用户分享
张是什么意思(张牙舞爪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鲁西南方言杂谈-鬻

鲁西南人常说“汤鬻了”、“鬻锅了”的鬻字,很是古老。鬻字中的“鬲”是煮饭的炊具,两个"弓"字代表热气腾腾,“米”在鬲里热气腾腾,所以"鬻"是个会意字 。它的本义是粥 ,"粥"是"鬻"的异体字,后两字从形、义分化,鬻的本义消失,由"粥"代替本义。而"鬻"则假借为"卖"了。

2021年2月18日作者拍摄于新泰市清音公园

明朝刘基、刘伯温写的《卖柑者言》文中的“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一句,这里的鬻就是卖的意思。还有大家知晓的“卖儿卖女”词语,实际应为“卖儿鬻女”,我们一般人接触到鬻字的,是“卖官鬻爵”成语了,其他由鬻组成的成语有“鬻矛誉楯”、“鬻鸡为凤”等。

有人说鲁西南人方言土,其实不然,通过此字,可知它的方言其实就是“中原官话”。

2021年2月18日作者拍摄于新泰市清音公园

成语“张冠李戴”,为何源于武则天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些词语,因为太熟悉了,拿起来就用,所以我们反而不知道它的出处是哪里,本义是什么?又为什么那样说。

比如,孝子原本指的并不是孝顺的孩子。平头百姓的平头其实指的是一种头巾。又为什么称别人的母亲为令堂?八拜之交指的是哪八拜?筷子为何叫筷子?等等。

‌其实古人讲究“无一字无来历”。民间俗语也是如此。

今天我们先看看《100个汉语词汇中的古代风俗史》这本书

对“张冠李戴”这个词的索源吧。

张冠李戴的意思?

‌张冠李戴这个词是我们在小学就已经学到的一个成语。字面意思就是说,把姓张的帽子戴到了姓李的头上。后来我们通常用来说认错了对象或者弄错了事情。比如明明是李白的诗,非说是杜甫写的,那这就叫张冠李戴。

为什么叫张冠李戴,不叫张冠刘戴,刘冠王戴?

张冠李戴这个成语出自武则天时期的一个俗语,叫“张公吃酒,李公醉。”记载在唐代文学家张鷟的《朝野佥载》这本书中,书中说:

“天后时,谣言曰:‘张公吃酒李公醉。’张公者,斥易之兄弟也;李公者,言李氏大盛也。”

这里说的是张昌宗,张易之两兄弟,是武则天非常宠爱的两个面首。武则天改国号为周,篡夺李姓天下,连自己的儿子唐中宗李显也被废黜。有一次,武则天举行宴会。这边武则天与张氏兄弟饮酒作乐,兴高采烈。那边李显听着母亲花天酒地,他便独自一人闷闷不乐,喝着喝着闷酒就醉了。

‌​随后不多久,民间便流传着张公吃酒,李公醉这一说了。

后来从张公吃酒,李公醉又演化出来,另外一句俗语叫做张公帽儿李公戴。这句话其实就更加的刻薄了。把姓张的帽子带到姓李头上。很明显指的是把绿帽子带到李治头上。

‌所以,以后有张冠李戴,张三李四、张家长李家短。张三有钱不会使、李四会使却无钱之类的俗语,都是由“张公吃酒,李公醉” 演化而来。

‌所以讲到这里,我们便可以理解开头我们所说到的,古人讲究无一字无来历。钱希言先生说,民间俗语“皆非漫然无本”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民间俗语成语的来历和趣谈,这本《100个汉语词汇中的古代风俗史》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感谢阅读,点击页面上方 寺两读书 关注,我们下本书再见~

15个成语,15个必须知道的小知识

01

“莫逆之交”是一种什么样的友情呢?

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简单地说就是志同道合。

“莫逆之交”出自《庄子》里的两个寓言故事,故事有着类似的情节,都是几个人在聊天,讨论要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前四个人认为“谁能把‘无’当作头,把‘生’当作脊,把‘死’当作尾,谁能知道生死存亡是一体的,我们就和他做朋友。”后三个人则说“谁能够相交而出于无心,相助而不着形迹,谁能超然于物外,跳跃于无极之中;忘了生死,而没有穷极。那我们就和他做朋友。”当时在座的各位“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都觉得说得太好了!完全没有和自己内心的想法相逆,莫逆,就是不觉得抵触,于是他们就成为好朋友。

02

一饭千金,什么饭这么贵?

一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一饭千金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西汉开国功臣韩信出身贫困,父母早逝,早年生活很是艰辛,经常吃不饱饭,所以他便去城下钓鱼充饥。他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在河边洗衣服。漂母就是清洗丝棉絮和旧衣布的老婆婆。有一位漂母对韩信的遭遇很是同情,不断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对她很是感激。后韩信立下汗马功劳,被封楚王,想起从前救济过他的漂母,便派随从送饭,更是送一千两黄金来答谢她。

因此“一饭千金”说的是漂母给韩信饭吃,韩信用一千两黄金来报答她,而不是指一顿饭花很多钱,后常来比喻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03

“后来居上”最初是表达不满的牢骚话?

今天,“后来居上”作为一个描述客观状态的成语,并不具有贬义,有时则表称赞和鼓励,表示某人起步虽晚,但成就反而超过别人。然而“后来居上”最初是一句表达不满的牢骚话,发这个牢骚的是汉武帝时的名臣汲黯。

汲黯这个人很耿直,喜欢当面批评别人。汉武帝对匈奴作战取得数次胜利,越来越宠幸支持他北伐匈奴的公孙弘、张汤,二人地位不断上升,最后公孙弘当了丞相,被封为侯,张汤也当了御史大夫,甚至最早和汲黯同朝时的丞相的属官小吏,都有和汲黯同列,甚至超过他的。汲黯因反对对匈奴用兵,遭到汉武帝日益轻视,在老位置上原地打转。多种因素纠合在一起,汲黯心生怨念,于是他对汉武帝说:“陛下您用人,就像堆柴火堆一样,后来者居上。”

04

“侧目而视”是指瞧不起人么?

有朋友会用“侧目而视”一词来形容瞧不起人斜着眼看人的样子,字面上看没问题,但这个成语所表达的内涵并不是瞧不起人。侧目而视,其实意为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惧或又怕又愤恨。

侧目而视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汲指汲黯,他为人耿直,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当时,张汤因更改律令当上廷尉,也就是最高司法审判机构的长官。汲黯对他改变法律条令的行为非常不满,经常当着汉武帝的面与他争辩,认为张汤上不能承继先帝功业,下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并说:“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如果非要照着张汤新改的法律条令来行事,那么天下的人一定会被吓得双脚并拢地站着不敢往前迈步,恨得眼睛只敢斜视,不敢正视了。该句中的侧目而视既有害怕的意思,又有不得已的愤恨情绪,并不是瞧不起人。

05

身无长物是说没有别的特长吗?

身无长物是说一个人非常贫穷,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出自《世说新语》。

东晋时期有一个叫王恭的人,做过将军、刺史等高官,还担任过太子的老师。他的家境并不富裕,生活俭朴。有次王恭从会稽带回一张竹席。同族王忱去看他,十分喜欢那竹席:“你从东边回来,一定有很多这种东西,可以送我一条。”王恭笑笑,便答应了他。因为仅有的竹席送给了王忱,王恭只好坐在草垫上。王忱听说此事十分吃惊:“我本以为你那里多,所以才要的。”王恭笑了笑说:“看来你还不怎么了解我。我在生活上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06

呆若木鸡,开始便是贬义词?

呆若木鸡,意思是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或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呆若木鸡出自《庄子·达生》:战国时期齐宣王沉迷斗鸡,为此召来训鸡高手纪渻子。齐宣王心急,刚有十天就来询问情况,纪渻子说:“还不行,它正凭着一股血气而骄傲得不行。”又过十天,纪渻子说:“还不行,它还是会对别的鸡叫或接近而有所反应。”又过二十天:“现在差不多了,即使是有别的鸡叫,它也不会有任何反应了。”只见那鸡被训练得像木头鸡,不管周围有什么动静,它都一动不动。但是一放进斗笼,别的鸡被它的样子所震慑,不敢应战,转身逃走。

故事中的呆若木鸡指斗鸡中的最高境界,以静制动,不战而胜。这里的呆不是发呆,而是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地应对一切。后来在使用过程中,呆若木鸡只保留了字面上的意思,成为贬义词。

07

名落孙山,落的哪座山?

名落孙山,意思是考试或选拔未被录取,出自《过庭录》。

孙山是一个人,宋代一位特别有幽默感的读书人。他参加选拔举人的考试,受同乡之托,带着同乡的儿子一起赴试。发榜时孙山看到自己的名字列在最后,也就是末名,而同乡的儿子并没有考中。孙山独自先回家,同乡见了他,就打听儿子考得如何。孙山念了两句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意思是我就是最后一名了,您的儿子比我还靠后些。所以名落孙山,并不是孙山自己没考中,而是孙山已经是榜上的最后一名,名次比他还靠后的,就是考试失败了。

考场失意的名人不在少数,像杜甫、张继、唐伯虎、宋应星等。一时名落孙山,不等于人生山穷水尽,毕竟,多得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

08

名列前茅的“茅”是指茅草吗?

名列前茅,词义很简单,是说名次排在前面,成绩优秀。

前茅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这里的前茅,指走在军队最前面的先锋部队,说的是侦察兵发现敌情就举茅示警。先锋部队离后面的部队有一段距离的,举什么样的茅草才能让后面的人看清楚呢?关于“茅”到底是什么,古人展开过讨论。茅,就是茅旌。王引之曾经说,茅是草名,旌是旗章之属,二者绝不相涉。说的很肯定,茅不是茅草。那是什么呢?他后头又说了,这个茅,应该是旄,由㫃和毛组成,㫃是旗子,所以旄本意是牦牛尾装饰的旗子。那么这下就合逻辑了,侦察兵发现敌情,给后面打旗子。总结来说,名列前茅的茅,通旄,是牦牛尾装饰的旗子。

09

一文不名指的是一文不值吗?

一文不名,意思是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出自《史记·佞幸列传》。汉文帝有一宠臣邓通,相面的说邓通会因贫饿而死,文帝于是赐给邓通铜山,可铸钱,“邓氏钱”一度流通全国。文帝死后,景帝将邓通罢免,邓通在境外私自铸钱而被罚没全部家产,最后“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也就是说连一文小钱也不属于他了,寄死人家。

一文不值,指一点价值都没有,后指人无用,同样来自《史记》。武将灌夫参加丞相婚礼时给人敬酒,敬到临汝侯时,临汝侯正在跟程不识说悄悄话,并未起身,灌夫怒火中烧:“平时私底下你也把程不识贬得一钱不值的,老子一把年纪给你敬酒,你却在跟程不识说悄悄话?”(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不直一钱,也就是后来的一钱不值、一文不值,说的是毫无价值。

10

登堂入室指的是进入房屋吗?

古代正房有堂室之分,一般是前堂后室。堂是正厅,用来招待客人。室在堂的后面,用于生活起居。一般来说,室较私人,不可轻易进入,想要进入室,必须经过堂。登堂入室就是由礼节性接待客人的堂进入较私密的室,这是本义。

《论语·先进》中有:“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这是孔子评价仲由的学问。升堂入室也可以说登堂入室。先入门,再升堂,最后入室,是做学问的几个阶段。“入室”就好比“到家”,我们说学问到家,正表示某人学问做得极好。从此评价可以看出成语比喻义是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进入更高层次。无论本义还是比喻义,登堂入室都不能简单等同于进入房屋。

11

充耳不闻的充是什么意思?

充耳不闻是我们常用的一个成语,比如有人在很专心的做一件事,对外界的喧嚣“充耳不闻”,有点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意思,出自《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那充耳不闻的充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充耳是冕冠上垂在两侧的玉饰,可以塞进耳朵里,也叫“瑱”(tiàn)。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象征着非礼勿听,另一方面也是提醒佩戴冕冠的人:有些事情也就一听而已,多看看别人好的方面,小的过失就不要计较了。所以,充就是塞住的意思,充耳就是塞住耳朵,充耳不闻更多地是指塞住耳朵故意不听,形容拒绝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时,它也可以形容专心一致,什么声音也听不见。

12

声名鹊起为什么是喜鹊而不是麻雀呢?

声名鹊起形容名声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那么为何声名鹊起是喜鹊不是麻雀呢?

从字形来看,鹊是形声字。从鸟, 昔(唶)声。说喜鹊很大,尾巴很长,腿长,飞得高且快。喜鹊叫声清脆,民间传说听见喜鹊叫声将有喜事来临,故称其为喜鹊。而雀字从小隹,隹就是鸟的意思,雀就是小鸟。雀体形小,声音很大。麻雀给人的印象则是吱吱喳喳,喜欢蹦跶却飞不高。那么不难得出结论,声名鹊起是形容人的知名度像喜鹊一样飞起,那肯定不能误用成像麻雀一样飞起。否则赞扬岂不成了嘲讽?

以此类推,欢呼雀跃就很好理解,高兴得像麻雀那样跳跃起来。麻雀小短腿,总是并着双腿跳来跳去,欢呼雀跃确实很形象。

13

“首鼠两端”是形容做事前后不一致吗?

“首鼠两端”出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汉武帝时期,武安侯田蚡和魏其侯窦婴不和,大将韩安国夹在二人中间,在一些事情上持中立态度。一次罢朝后,田蚡因韩安国没有在朝廷上附和他,想找他理论一番,于是招呼他坐自己的车子,生气地说:“我和你一起对付窦婴那个秃老头儿,你为什么这样首鼠两端?”所以首鼠两端不是说人做事前后不一致,而是形容人做事像老鼠出洞时探头探脑左右张望的样子,犹豫不决,不够果断。

有朋友对“首鼠”一词有疑问,“鼠”为什么和脑袋相对,表示两端呢?其实,“鼠”正是“尾”的意思。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的解释是:因为老鼠的尾巴很长,所以古人又称“尾” 为“鼠”。这个词义是因老鼠的形体特征而引申的。

14

愚不可及,最开始竟是夸人的词?

愚不可及原指大智若愚,非常人所能及,后指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愚蠢无比。

此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这是孔子评价卫国大夫宁武子的一句话,说他在政治清明的时候,很聪明;政治危乱的时候,显得有些愚笨。这句话所讲的道理是在乱世的时候,要大智若愚,不要过多显露自己的聪明,否则会给自己带来灾殃。而宁武子正是这么一个大智若愚的人,也正因如此,他才能经历多次变故之后安然无恙,明哲保身。像这样的“愚笨”可是很多人达不到的呢。后来曹操还曾用这个词来夸荀攸。

15

瓜田李下什么梗?

瓜田李下出自曹植的《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是说一位端方的君子,做事应该懂得避嫌。经过别人瓜田的时候,就算鞋子掉了,也不要弯腰去提,不然容易让人怀疑你偷瓜。走到别人李子树下的时候,就算帽子刚好歪了,也不要用手去扶正帽子,否则很像是动手去摘李子。这两种行为,都容易引起误会,应该尽力避免。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后人就简称为瓜田李下,它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懂得主动避嫌,尤其在一些说不清楚的场合。后来也有简化为“瓜田”的,所谓瓜田之嫌。

来源:微信公众号“唐诗宋词元曲”

编辑:邓汝濛、倪杰(实习生)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有字幕你也看不懂这些粤语……

粤语文化之所以可以源远流长,不仅得益于人们频繁的交流使用,还因为其中承载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有不少朋友发现,哪怕看港片港剧有字幕翻译,有时候还是难以恰当理解个中意思,get不到“笑点”或“哭点”。

由于字幕需要伴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快速推进,故翻译都会偏简短,甚至有时候只能够用“直译”的方式呈现。这就导致某些“狂热”的观众在碰到一些有文化内涵或外延的词语时,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图源网络

今天,我们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些独特的粤语表达吧!

01

死得人多

sei2 dak1 jan4 do1

释义:比喻惨败或事态严重。

例句:如果部电脑真係畀佢偷咗,噉就真係死得人多咯。

翻译:如果这台电脑真的被他偷了,那就真的惨了。

02

洗湿个头

sai2 sap1 go3 tau4

释义:剃头前,必先洗头,刚把头洗湿了,比喻事情已经开始,不得不干下去。

例句:既然你都洗湿咗个头咯,唯有继续做啦。

翻译:既然你都已经开始了,只能继续干了。

△图源网络

03

擘大口得个窿

maak3 daai6 go3 hau2 dak1 go3 lung1

释义:擘大,张开;窿,洞。直译为“张着嘴巴只看见一个洞。”形容人理屈词穷,或说不出话来。

例句:你问佢,佢乜都唔知,擘大口得个窿。

翻译:你问他,他啥都不知道,张口结舌。

04

马死落地行

maa5 sei2 lok6 dei6 haang4

释义:直译为“马死了就下地走”,比喻人遇到困境时,仍可以采用别的办法继续往下走。

例句:边个都估唔到会变成而家噉,唯有马死落地行。

翻译:谁都想不到会变成现在这样,只能另觅他法继续干。

△图源网络

05

好衰唔衰

hou2 seoi1 m4 seoi1

释义:直译为“该倒霉时不倒霉”,即不应该倒霉的时候倒霉了。表示“真倒霉”“倒霉透了”的意思。

例句:今日好衰唔衰,啱买嘅手机又畀人偷咗咯。

翻译:今天倒霉透了,刚买的手机又被人偷了。

06

卖猪仔

maai6 zyu1 zai2

释义:原来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广东地区的贫苦百姓被骗卖到海外当劳工,因为签约后像猪一样失去自由,故叫“卖猪仔”。现在引申为被人出卖或抛弃。

例句:我差啲畀佢卖猪仔。

翻译:我差点就被他出卖了。

△图源网络

07

卖大包

maai6 daai6 baau1

释义:原指酒楼饭馆为了吸引顾客而贱卖大包子,后来人们把廉价推销产品的做法叫做卖大包。

例句:今次考试老师卖大包,全部都畀我哋合格。

翻译:这次考试老师送人情,全部都给我们及格了。

由此可见,粤语的部分表达非常生动有趣,而且很“有画面感”,甚至不失“喜感”。如果你已经是一个日常对话能力非常强的粤语学习者,不妨多积累一些地道的表达,说不定能让你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加“左右逢源”哦!

△图源网络

#今日话题#

还有哪些你看了字幕都不懂的粤语?

参考资料:

《广州话俗语词典》(增订版),欧阳觉亚、周无忌、饶秉才编著,商务印书馆,2018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