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百二十回本的水浒中,第六十回说到了晁盖之死。当时晁盖率兵攻打曾头市,因为急功近利,中了两个和尚的计策,在突围之时,晁盖面部中了史文恭毒箭,救回梁山后,他只匆匆交代几句遗言,让宋江保重,让捉住射死他的人(晁盖不知道毒箭是史文恭所射)做梁山泊寨主,便含恨而死。
尽管全书才进行一半,晁盖便“悄然退场”,但其实他在书中的戏份并不少。
晁盖出场就救了刘唐,而后又组织吴用、刘唐、公孙胜和阮氏三兄弟“智取生辰纲”。事发之后,晁盖因宋江报信上了梁山。林冲火并王伦之后,推举晁盖做寨主,从此晁盖成为梁山第二任寨主。这之后,晁盖打败济州团练使黄安,带领好汉到江州劫法场,救了宋江和戴宗。
晁盖做寨主期间,梁山不断壮大,不仅头领大大增多,山寨人马也翻了几番。最初梁山只有七八百人,到曾头市之战时,梁山已有上万人马。晁盖还废除了王伦时代入伙梁山要投名状的规定,好汉们劫掠客商也不会伤害人命。宋江初上梁山,晁盖就推位让贤,让宋江来做寨主,胸襟开阔,度量过人,可见为人不俗。
央视水浒宋江形象
总而言之,晁盖在水浒中是一位重要的人物,不可或缺。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在梁山好汉排座次的时候,居然没有被排进去,连地煞星都不是。要知道,在原著中作者说过晁盖等人“七星聚义”,而水浒之前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以及《大宋宣和遗事》中,也提到了晁盖,甚至还说到晁盖是三十六位天罡星之一。
既然在水浒成书之前,晁盖就在天罡星之列,为何水浒成书时,晁盖没能排入天罡地煞星呢?难道仅仅因为晁盖死了,他就不如白胜、段景住之流吗?作者如此安排,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看看水浒的演变过程,就能找到答案。
元杂剧之前的晁盖
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到明朝中后期水浒成书(通常认为,水浒成书于明朝嘉靖年间,或者更晚)这期间长达数百年,正是水浒不断演变成书的过程。《宋史》《宋江三十六人赞》《大宋宣和遗事》以及元明杂剧,对水浒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关于水浒成书时间以及演变过程,侯会、聂绀弩、孙述宇等名家都曾在作品中细说,本文不再赘述。
央视水浒晁盖形象
晁盖最早出现于南宋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其绰号是“铁天王”,赞则词是“毗沙天人,澄紫金躯。顽铁铸汝,亦出洪炉”。当然,这里的晁盖仅仅只有绰号、姓名和赞词,其性格、能力、故事和结局等,都没有提到,形象还很模糊。
《宋江三十六人赞》不是正史,更不是剧本或小说,仅仅是画家的赞词,可以看做是水浒故事的源头、基础。
到了《大宋宣和遗事》(以下简称《遗事》)中,晁盖的形象开始丰满起来。
《遗事》分元集、亨集、利集和贞集四个部分,元集说到北宋末年,徽宗称帝,蔡京坐相,童贯为太师,梁师成加开府,当真是奸臣当道,民不聊生。
宣和二年五月,北京留守梁师宝派马县尉,将十万贯金珠珍宝押送到京师,作为蔡京六月初一的寿辰礼物。马县尉在路上碰到一伙人挑着酒卖,于是他买了两瓶,自己喝了后又分给属下喝,结果刚喝下就晕倒在地。
央视水浒吴用形象
这伙人,就是晁盖、吴加亮(吴用)、刘唐、秦明、阮进、阮通、阮小七和燕青。后来,官府通过酒桶上的“酒海花家”,顺藤摸瓜查到了晁盖。宋江连夜报信,晁盖逃走。晁盖走后,知县差董平带人捉了晁盖父亲晁太公,后又被晁盖救走。
因为事件严重,晁盖就邀约孙立、杨志等十二人同往太行山梁山泊落草。
宋江杀了阎婆惜和吴伟之后,也逃亡梁山。在躲避追捕时,宋江躲入九天玄女庙,后来得到了玄女所授的天书。
宋江见官兵已退,走出庙来,拜谢玄女娘娘;则见香案上一声响喨,打一看时,有一卷文书在上。宋江才展开看了,认得是个天书,又写着三十六个姓名。
央视水浒宋江
这三十六人,其实是罡院的猛将,而最后一位就是铁天王晁盖。
宋江看了人名,未后有一行字写道:天书付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使呼保义宋江为帅,广行忠义,殄灭奸邪。……直奔梁山泺上,寻那哥哥晁盖。及到梁山泺上时分,晁盖已死;又是以次人吴加亮、李进义两人做落草强人首领。
这里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宋江不在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他的地位更高,属于统帅,要带领着36人替天行道,惩恶扬善。二是虽然晁盖也在其中,但是其实他在宋江上梁山前已经死了。
后来,宋江成为寨主,统领着梁山好汉。最后,好汉们全部接受招安,宋江征讨方腊有功,封节度使。
央视水浒方腊、庞秋霞形象
可以发现,《遗事》中的晁盖,虽然有了“智取生辰纲”等事迹,但他的时间线还是很短,宋江还没上山他就死了,梁山也只得由吴加亮和李进义领导。
综上,杂剧之前,晁盖还在排名之中,且属于天罡星。但是,从元代杂剧开始,晁盖则被踢出天罡星,连地煞之列也没进入。
元杂剧中的晁盖
水浒元杂剧中,几部剧都提到了晁盖,且结果也一样——三打祝家庄时晁盖战死。比如《同乐院燕青博鱼》中,宋江是这么说的。
(宋江诗云)……因打梁山经过,遇着晁盖哥哥,打加枷锁,救某上山,就让某第二把交椅坐了。不幸哥哥晁盖,三打祝家庄中箭身亡。
三打祝家庄(来源网络)
在《鲁智深喜赏黄花峪》《黑旋风献功》《梁山泊李逵负荆》《都孔目风雨还牢末》杂剧中,宋江同样说到了“哥哥三打祝家庄身亡”。
可以发现,在元杂剧中,晁盖的时间线延长了,他不仅把宋江救上梁山,还曾亲自攻打祝家庄,只是不幸阵亡了。但是,与此同时,晁盖也因此从天罡星中除名了。
比如《鲁智深喜赏黄花峪》中,宋江说过,自从晁盖死后,他就聚36大伙和72小伙,威震梁山。
哥哥三打祝家庄身亡,众兄弟拜某为头领。我聚三伙,七十二小伙,威镇于梁山。
简单来说,就是晁盖死后,宋江把头领们分成两部分,一部份是三伙(即后来水浒中的36天罡星);另一部分是七十二小伙(即后来的72地煞星)。既然是晁盖死后所划分,显然晁盖不在这108人中。
央视水浒李逵形象
《同乐院燕青博鱼》中,宋江也说“聚三伙,七十二小伙”;《黑旋风双献功》《梁山泊李逵负荆》中,同样多次提到宋江在晁盖死后“聚三伙,七十二小伙”。很明显,早在元杂剧中,“晁盖不在天罡星之列”的事实,就已经普及了。
水浒中,作者也设定天罡地煞共108将。显然,这是承袭了元杂剧中“三伙”和“七十二小伙”的设定。所以,从水浒演变的角度来说,承袭杂剧的水浒,不把晁盖排入108将是很正常的情况。
从作者角度来看
为什么杂剧之前,晁盖还在36天罡星之中,到了杂剧及水浒中,作者就把晁盖踢出去了呢?无论是从源流角度,还是从原著角度来看,都没有“108将排名是宋江所为”“宋江架空晁盖晁盖”之类的阴谋论,所以也就不存在“宋江故意不把晁盖排入108将”的说法。
央视水浒“排座次”部分
其实,这主要是作者为了方便处理行文。因为,如果晁盖死后还要排入108将,势必给作者带来至少以下两个难题。
其一,晁盖排在第几位合适
除了统率能力、名望和眼光格局外,晁盖其实很多方面都不弱于宋江。晁盖比宋江年长10岁左右,做寨主早于宋江,也比宋江做寨主时间长(据何心《水浒传编年》,晁盖做寨主约为三年半,宋江做寨主不到两年)。另外晁盖武艺高强,和宋江一样仗义疏财,而且至少两次救过宋江。
当初晁盖让贤,宋江都没有接位。大聚义的时候,又该怎么排晁盖的座次?排在宋江之上还是之下呢?
如果把晁盖排在宋江之上,则明显不合适。否则晁盖就成了天魁星,宋江只能屈居第二,做个天罡星。这样一来,不符合“宋江是水浒第一男主”“宋江是梁山统帅”的设定。(魁是为首、第一位之意)所以,只能宋江做“天魁星”。
央视水浒宋江、晁盖
如果把晁盖排在宋江之下,也不合适。晁盖本就不比宋江差,又比宋江大了十余岁,还是梁山第二任寨主,怎么能让晁盖排在第三任寨主宋江之下呢?如果作者这么排,显然不利于“孝义黑三郎”宋江的名声。
总之,不管晁盖排名在宋江上面还是下面,都不合适,因为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作者塑造的宋江形象。
其二,排名时晁盖已经战死
早在第六十回,晁盖就已经战死,而大排名是在第七十一回。在水浒的设定中,108将本是天罡地煞星,因为有魔性才被罚下天界,他们只有替天行道,为国效力,消除罪业后,才能重回紫府,再做正神。
大排名时,好汉们既没有招安,也没有征辽征方腊,罪业未消除殆尽,自然不能身死为神。可是,这个时候晁盖已经死去多时,排进去肯定不合适。
央视水浒方腊
最重要的一点是,把一个死去多时的人排在108将之中,说法也不好。这样做,不仅会显得好汉们不像“天星”,反而会因为“刚排名就已经有人死去多时”显得不吉利,而且这个人还曾是寨主。
总而言之一句话,硬把晁盖排在108将中,会破坏梁山108将这个整体,对宋江影响也大。基于这些原因,所以水浒作者承袭元杂剧的设定,没有把晁盖排入108将中。
故而,自始至终作者都没说晁盖是“天星”“罡星下凡”,只说他与吴用等人是七星聚义,这其实也是在暗示晁盖的命运。
在劫取生辰纲前,晁盖梦到北斗七星坠落在屋脊上,斗柄上还有一颗小星,化作白光而去。吴用以为小星是白胜,但从后文来看,小星显然是晁盖,因为白胜一直和吴用等人在一起,排名也有他,只有晁盖在排名前战死,这正对应“化道白光而去”。
央视水浒白胜形象
进不了天罡地煞星,就退而求其次,让晁盖应北斗斗柄小星。这样的设计,应该是作者对晁盖的补偿。
回过头来再看《遗事》中的晁盖。
《遗事》非史非小说,它只是南宋说话人(即说书人)的底稿,整体上来看,不仅简单还很粗糙,漏洞也多。比如晁盖,他是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之一,天书上说,让宋江统领三十六人去“行忠义,灭奸邪”。然而,晁盖已经战死,又怎么去做这些事呢?宋江更没法带着他去替天行道。所以,这显然不合理。
不是前人写就,后人就一定要因袭。合理则留之用之,不合理则弃之改之。故而,从元始,杂剧就不再让晁盖位居天罡星之列。
央视水浒晁盖和吴用形象
从《遗事》到元杂剧再到《水浒传》,晁盖先是在天罡星之列,后来则被“踢出”,这个变化过程,其实也正是水浒故事不断丰富,不断优化的过程。
参考资料:《水浒全传》《宋江三十六人赞》《大宋宣和遗事》《鲁智深喜赏黄花峪》《黑旋风献功》《梁山泊李逵负荆》《都孔目风雨还牢末》《同乐院燕青博鱼》等。
百二十回本的水浒中,第六十回说到了晁盖之死。当时晁盖率兵攻打曾头市,因为急功近利,中了两个和尚的计策,在突围之时,晁盖面部中了史文恭毒箭,救回梁山后,他只匆匆交代几句遗言,让宋江保重,让捉住射死他的人(晁盖不知道毒箭是史文恭所射)做梁山泊寨主,便含恨而死。
尽管全书才进行一半,晁盖便“悄然退场”,但其实他在书中的戏份并不少。
晁盖出场就救了刘唐,而后又组织吴用、刘唐、公孙胜和阮氏三兄弟“智取生辰纲”。事发之后,晁盖因宋江报信上了梁山。林冲火并王伦之后,推举晁盖做寨主,从此晁盖成为梁山第二任寨主。这之后,晁盖打败济州团练使黄安,带领好汉到江州劫法场,救了宋江和戴宗。
晁盖做寨主期间,梁山不断壮大,不仅头领大大增多,山寨人马也翻了几番。最初梁山只有七八百人,到曾头市之战时,梁山已有上万人马。晁盖还废除了王伦时代入伙梁山要投名状的规定,好汉们劫掠客商也不会伤害人命。宋江初上梁山,晁盖就推位让贤,让宋江来做寨主,胸襟开阔,度量过人,可见为人不俗。
央视水浒宋江形象
总而言之,晁盖在水浒中是一位重要的人物,不可或缺。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在梁山好汉排座次的时候,居然没有被排进去,连地煞星都不是。要知道,在原著中作者说过晁盖等人“七星聚义”,而水浒之前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以及《大宋宣和遗事》中,也提到了晁盖,甚至还说到晁盖是三十六位天罡星之一。
既然在水浒成书之前,晁盖就在天罡星之列,为何水浒成书时,晁盖没能排入天罡地煞星呢?难道仅仅因为晁盖死了,他就不如白胜、段景住之流吗?作者如此安排,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看看水浒的演变过程,就能找到答案。
元杂剧之前的晁盖
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到明朝中后期水浒成书(通常认为,水浒成书于明朝嘉靖年间,或者更晚)这期间长达数百年,正是水浒不断演变成书的过程。《宋史》《宋江三十六人赞》《大宋宣和遗事》以及元明杂剧,对水浒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关于水浒成书时间以及演变过程,侯会、聂绀弩、孙述宇等名家都曾在作品中细说,本文不再赘述。
央视水浒晁盖形象
晁盖最早出现于南宋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其绰号是“铁天王”,赞则词是“毗沙天人,澄紫金躯。顽铁铸汝,亦出洪炉”。当然,这里的晁盖仅仅只有绰号、姓名和赞词,其性格、能力、故事和结局等,都没有提到,形象还很模糊。
《宋江三十六人赞》不是正史,更不是剧本或小说,仅仅是画家的赞词,可以看做是水浒故事的源头、基础。
到了《大宋宣和遗事》(以下简称《遗事》)中,晁盖的形象开始丰满起来。
《遗事》分元集、亨集、利集和贞集四个部分,元集说到北宋末年,徽宗称帝,蔡京坐相,童贯为太师,梁师成加开府,当真是奸臣当道,民不聊生。
宣和二年五月,北京留守梁师宝派马县尉,将十万贯金珠珍宝押送到京师,作为蔡京六月初一的寿辰礼物。马县尉在路上碰到一伙人挑着酒卖,于是他买了两瓶,自己喝了后又分给属下喝,结果刚喝下就晕倒在地。
央视水浒吴用形象
这伙人,就是晁盖、吴加亮(吴用)、刘唐、秦明、阮进、阮通、阮小七和燕青。后来,官府通过酒桶上的“酒海花家”,顺藤摸瓜查到了晁盖。宋江连夜报信,晁盖逃走。晁盖走后,知县差董平带人捉了晁盖父亲晁太公,后又被晁盖救走。
因为事件严重,晁盖就邀约孙立、杨志等十二人同往太行山梁山泊落草。
宋江杀了阎婆惜和吴伟之后,也逃亡梁山。在躲避追捕时,宋江躲入九天玄女庙,后来得到了玄女所授的天书。
宋江见官兵已退,走出庙来,拜谢玄女娘娘;则见香案上一声响喨,打一看时,有一卷文书在上。宋江才展开看了,认得是个天书,又写着三十六个姓名。
央视水浒宋江
这三十六人,其实是罡院的猛将,而最后一位就是铁天王晁盖。
宋江看了人名,未后有一行字写道:天书付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使呼保义宋江为帅,广行忠义,殄灭奸邪。……直奔梁山泺上,寻那哥哥晁盖。及到梁山泺上时分,晁盖已死;又是以次人吴加亮、李进义两人做落草强人首领。
这里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宋江不在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他的地位更高,属于统帅,要带领着36人替天行道,惩恶扬善。二是虽然晁盖也在其中,但是其实他在宋江上梁山前已经死了。
后来,宋江成为寨主,统领着梁山好汉。最后,好汉们全部接受招安,宋江征讨方腊有功,封节度使。
央视水浒方腊、庞秋霞形象
可以发现,《遗事》中的晁盖,虽然有了“智取生辰纲”等事迹,但他的时间线还是很短,宋江还没上山他就死了,梁山也只得由吴加亮和李进义领导。
综上,杂剧之前,晁盖还在排名之中,且属于天罡星。但是,从元代杂剧开始,晁盖则被踢出天罡星,连地煞之列也没进入。
元杂剧中的晁盖
水浒元杂剧中,几部剧都提到了晁盖,且结果也一样——三打祝家庄时晁盖战死。比如《同乐院燕青博鱼》中,宋江是这么说的。
(宋江诗云)……因打梁山经过,遇着晁盖哥哥,打加枷锁,救某上山,就让某第二把交椅坐了。不幸哥哥晁盖,三打祝家庄中箭身亡。
三打祝家庄(来源网络)
在《鲁智深喜赏黄花峪》《黑旋风献功》《梁山泊李逵负荆》《都孔目风雨还牢末》杂剧中,宋江同样说到了“哥哥三打祝家庄身亡”。
可以发现,在元杂剧中,晁盖的时间线延长了,他不仅把宋江救上梁山,还曾亲自攻打祝家庄,只是不幸阵亡了。但是,与此同时,晁盖也因此从天罡星中除名了。
比如《鲁智深喜赏黄花峪》中,宋江说过,自从晁盖死后,他就聚36大伙和72小伙,威震梁山。
哥哥三打祝家庄身亡,众兄弟拜某为头领。我聚三伙,七十二小伙,威镇于梁山。
简单来说,就是晁盖死后,宋江把头领们分成两部分,一部份是三伙(即后来水浒中的36天罡星);另一部分是七十二小伙(即后来的72地煞星)。既然是晁盖死后所划分,显然晁盖不在这108人中。
央视水浒李逵形象
《同乐院燕青博鱼》中,宋江也说“聚三伙,七十二小伙”;《黑旋风双献功》《梁山泊李逵负荆》中,同样多次提到宋江在晁盖死后“聚三伙,七十二小伙”。很明显,早在元杂剧中,“晁盖不在天罡星之列”的事实,就已经普及了。
水浒中,作者也设定天罡地煞共108将。显然,这是承袭了元杂剧中“三伙”和“七十二小伙”的设定。所以,从水浒演变的角度来说,承袭杂剧的水浒,不把晁盖排入108将是很正常的情况。
从作者角度来看
为什么杂剧之前,晁盖还在36天罡星之中,到了杂剧及水浒中,作者就把晁盖踢出去了呢?无论是从源流角度,还是从原著角度来看,都没有“108将排名是宋江所为”“宋江架空晁盖晁盖”之类的阴谋论,所以也就不存在“宋江故意不把晁盖排入108将”的说法。
央视水浒“排座次”部分
其实,这主要是作者为了方便处理行文。因为,如果晁盖死后还要排入108将,势必给作者带来至少以下两个难题。
其一,晁盖排在第几位合适
除了统率能力、名望和眼光格局外,晁盖其实很多方面都不弱于宋江。晁盖比宋江年长10岁左右,做寨主早于宋江,也比宋江做寨主时间长(据何心《水浒传编年》,晁盖做寨主约为三年半,宋江做寨主不到两年)。另外晁盖武艺高强,和宋江一样仗义疏财,而且至少两次救过宋江。
当初晁盖让贤,宋江都没有接位。大聚义的时候,又该怎么排晁盖的座次?排在宋江之上还是之下呢?
如果把晁盖排在宋江之上,则明显不合适。否则晁盖就成了天魁星,宋江只能屈居第二,做个天罡星。这样一来,不符合“宋江是水浒第一男主”“宋江是梁山统帅”的设定。(魁是为首、第一位之意)所以,只能宋江做“天魁星”。
央视水浒宋江、晁盖
如果把晁盖排在宋江之下,也不合适。晁盖本就不比宋江差,又比宋江大了十余岁,还是梁山第二任寨主,怎么能让晁盖排在第三任寨主宋江之下呢?如果作者这么排,显然不利于“孝义黑三郎”宋江的名声。
总之,不管晁盖排名在宋江上面还是下面,都不合适,因为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作者塑造的宋江形象。
其二,排名时晁盖已经战死
早在第六十回,晁盖就已经战死,而大排名是在第七十一回。在水浒的设定中,108将本是天罡地煞星,因为有魔性才被罚下天界,他们只有替天行道,为国效力,消除罪业后,才能重回紫府,再做正神。
大排名时,好汉们既没有招安,也没有征辽征方腊,罪业未消除殆尽,自然不能身死为神。可是,这个时候晁盖已经死去多时,排进去肯定不合适。
央视水浒方腊
最重要的一点是,把一个死去多时的人排在108将之中,说法也不好。这样做,不仅会显得好汉们不像“天星”,反而会因为“刚排名就已经有人死去多时”显得不吉利,而且这个人还曾是寨主。
总而言之一句话,硬把晁盖排在108将中,会破坏梁山108将这个整体,对宋江影响也大。基于这些原因,所以水浒作者承袭元杂剧的设定,没有把晁盖排入108将中。
故而,自始至终作者都没说晁盖是“天星”“罡星下凡”,只说他与吴用等人是七星聚义,这其实也是在暗示晁盖的命运。
在劫取生辰纲前,晁盖梦到北斗七星坠落在屋脊上,斗柄上还有一颗小星,化作白光而去。吴用以为小星是白胜,但从后文来看,小星显然是晁盖,因为白胜一直和吴用等人在一起,排名也有他,只有晁盖在排名前战死,这正对应“化道白光而去”。
央视水浒白胜形象
进不了天罡地煞星,就退而求其次,让晁盖应北斗斗柄小星。这样的设计,应该是作者对晁盖的补偿。
回过头来再看《遗事》中的晁盖。
《遗事》非史非小说,它只是南宋说话人(即说书人)的底稿,整体上来看,不仅简单还很粗糙,漏洞也多。比如晁盖,他是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之一,天书上说,让宋江统领三十六人去“行忠义,灭奸邪”。然而,晁盖已经战死,又怎么去做这些事呢?宋江更没法带着他去替天行道。所以,这显然不合理。
不是前人写就,后人就一定要因袭。合理则留之用之,不合理则弃之改之。故而,从元始,杂剧就不再让晁盖位居天罡星之列。
央视水浒晁盖和吴用形象
从《遗事》到元杂剧再到《水浒传》,晁盖先是在天罡星之列,后来则被“踢出”,这个变化过程,其实也正是水浒故事不断丰富,不断优化的过程。
参考资料:《水浒全传》《宋江三十六人赞》《大宋宣和遗事》《鲁智深喜赏黄花峪》《黑旋风献功》《梁山泊李逵负荆》《都孔目风雨还牢末》《同乐院燕青博鱼》等。
如果问你一句“梁山好汉有多少人”,也许多数人不假思索便会回答“一百零八人”,若是了解更深一点的则会答“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总计一百零八人”,这种说法不能说不对,只能说是不准确,因为原著中梁山好汉指的并非只是那一百零八人,梁山上还有不少无名英雄,那一百零八人确切的说是梁山的头领,不过即便把范围缩小到“梁山头领”,也不只有一百零八人,原著中还有不少加入梁山却没能入那一百零八将的有头有脸有名有姓的好汉。
(晁盖剧照)
比如第一代寨主“白衣秀士”王伦,这家伙因为嫉贤妒能,容不下林冲,于是被林冲火并而死,他自然也是梁山好汉,又如阻止李逵吃霸王餐的韩伯龙,那家伙已经在朱贵那儿报了道,算起来也已经是梁山好汉了,却因为遇上了李逵这不讲理的恶人,于是被他一板斧偷袭而死,着实挺冤的。除了此二人外,还有最为重要一个角色,即是梁山的第二位寨主“托塔天王”晁盖了。
晁盖不同于王伦和韩伯龙,韩伯龙是上山太晚,王伦则是上山太早,而晁盖与后来的梁山班底的交集是最多的,他从智取生辰纲事件开始,一直到原著第六十回攻打曾头市才死去,期间梁山势力大多数时间都由他掌控,可以说他只要再撑一撑就能入选那一百零八将了,那么为何最终他没有位列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一呢?
(七星聚义剧照)
在多数人眼中看来,也许是那“白日鼠”白胜抢了他的位置,即是原著第十四回所提到的“七星聚义”一事,原著道:“我昨夜梦见北斗七星,直坠在我屋脊上,斗柄上另有一颗小星,化道白光去了。我想星照本家,安得不利?今早正要求请教授商议,此一件事若何?吴用笑道:小生见刘兄赶得来跷蹊,也猜个七八分了。此一事却好,只是一件,人多做不得,人少又做不得。宅上空有许多庄客,一个也用不得。如今只有保正、刘兄、小生三人,这件事如何团弄?便是保正与刘兄十分了得,也担负不下。这段事须得七八个好汉方可,多也无用。晁盖道:莫非要应梦之星数?”
这里的意思很直白,就是说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人要干一番大事了,不过根据后来的剧情来看,白胜也参与了其中,等于说就有八个人了,而白胜后来入选了一百零八将,晁盖却没有入选,所以有人以此推断晁盖梦到的七星不包含自己,对此笔者并不认同。
事实上七星的设定和后来的一百零八星没太多关联,毕竟此时压根还没有人提出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的说法,七星指的就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人罢了,抢了晁盖位置的人压根就不白胜,而是另一位被强行写活的好汉。
不过你可能要问,原著中难道有哪位好汉有过“起死回生”的经历?当然不是,《水浒传》中虽然不乏会用法术的人,也曾有过九天玄女、后土之神登场,但起死回生的桥段还真没有,不过原著中有一位好汉却本来已是个必死之人,却被强行写活了,这人即是“丑郡马”宣赞。
(花荣剧照)
宣赞在原著中是个无足轻重的好汉,他郡王府郡马,后来因为郡主之死被迁怒而不得重用,后来随郝思文、关胜一同征讨梁山才有了戏份,这人虽然戏份不多,但性格十分鲜明,突出一个“狂”字,初次登场就向“小李广”花荣讨教了一番,而正是此役,他本该战死。
原著中宣赞与花荣的打斗算不上精彩,甚至算是单方面的碾压,原著道:“只见小李广花荣拍马持枪,直取宣赞。宣赞舞刀来迎,一来一往,一上一下,斗到十合,花荣卖个破绽,回马便走。宣赞赶来,花荣就了事环带住钢枪,拈弓取箭,侧坐雕鞍,轻舒猿臂,翻身一箭。宣赞听得弓弦响,却好箭来,把刀只一隔,铮地一声响,射在刀面上。花荣见一箭不中,再取第二枝箭,看的较近,望宣赞胸膛上射来。宣赞镫里藏身,又躲过了。宣赞见他弓箭高强,不敢追赶,霍地勒回马,跑回本阵。花荣见他不赶,连忙便勒转马头,望宣赞赶来。”这里可以看到宣赞连挡花荣两箭,武艺还是不差的,不过接下来的一段描述,却是让这个角色的定位值得玩味了。
(宣赞剧照)
原著又道:“又取第三枝箭,望得宣赞后心较近,再射一箭。只听得铛地一声响,正射在背后护心镜上。宣赞慌忙驰马入阵,便使人报与关胜。”从原著打斗的过程来看,箭这种武器是最不好掌控的,不像刀枪棍棒可以做到收放自如,箭一旦射出,便无法收回,可见最后这一箭花荣是冲着要宣赞的命去的,却恰巧被护心镜挡下,简言之,宣赞本该死在花荣箭下,却被强行续了命。
所以在笔者看来,宣赞登场就在晁盖死后不久,晁盖与宋江争寨主,从剧情角度来看,是个必死之人,而宣赞则可以不死,于是施耐庵便保了宣赞一手,让他进入了七十二地煞中,与其说是白胜抢了晁盖的位置,倒不如说是宣赞这个必死之人抢了晁盖的位置。
大家都知道,《水浒传》说的是梁山好汉的故事。所谓梁山好汉,是指梁山上108位头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宋江、卢俊义、吴用、公孙胜等一百单八将。在齐聚梁山之前,这些人并非来自同一地方,其职业、身份以及之间的关系也各不相同。
有些人是在同一个山头落草的兄弟,比如二龙山上的鲁智深、杨志、武松、施恩等人;有人和宋江关系近,比如花荣、李逵;有人和晁盖更近一些,比如刘唐、阮氏三兄弟;还有几位则是梁山元老,分别是杜迁、宋万和朱贵。最多的是朝廷降将,比如关胜、秦明、呼延灼、董平、张清等人。
来处不同,身份不同,可能亲疏也不一样,这原本很正常。
新水浒鲁智深和武松
然而网络上一直流传这样一种说法,认为108将并不是同心同德,他们分很多派系。有的根据山头来分,划分出二龙山派、黄门山派、少华山派等,人数很少的山头被认为是附属派;有的根据亲疏关系来分,比如元老派、晁盖派、宋、中立派、降将派等等。
那么,梁山真有那么多派系吗?108将是同心还是?接下来,我们从书中作者态度、“派系”之间的交集以及梁山108将原型人物三个方面,来看看他们究竟是同心兄弟,还是搞派系。
第一方面:作者对108将的态度
水浒传第七十一回,好汉们大排名并且分配职位后,作者写了一段文字,用来赞美梁山一百单八将。引用部分文字如下:
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斗冤仇,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
新水浒柴进形象
开头八个字,“八方共域,异姓一家”,是什么意思?答案不言而喻。
很简单,就是说一百单八将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姓名,但是他们同在梁山泊,就像一家人一样。作者唯恐读者不知道,还特意细说,无论是帝王子孙、富豪之人、将军、小吏,甚至是猎户、渔人、刽子手,都不分高低贵贱,大家互相全是称兄道弟;也不管他们是亲兄弟、夫妻、叔侄、舅甥还是主仆,大家也都一样喝酒作乐,并没有亲近疏远之别。即便他们性格各异,有的精明,有的粗鲁,有的朴实,有的风流,这也无碍于他们之间的关系。
当然,实际上不可能完全都这样,如果夫妻、叔侄之间也互相叫兄弟,那就乱套了。不过,基本上都是这样,作者意识中,聚义后的梁山一百单八将,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这个整体没有亲疏远近之别,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既然如此,哪还有什么派系之说呢?看看卢俊义和燕青的关系,也能明白这一点。
新水浒卢俊义和燕青
燕青和卢俊义,一直是主仆关系,燕青也一直称呼卢俊义为“主人”。可实际上,作者处理二人关系时,并没有那么明显的主仆之分,卢俊义甚至还称呼燕青为兄弟。
卢俊义却也醉了,怪高太尉自夸天下无对,便指着燕青道:“我这个小兄弟,也会相扑,三番上岱岳争交,天下无对。”
高俅被活捉到梁山后,喝醉了酒,自诩相扑天下无敌。卢俊义就让燕青与他相扑。这里,卢俊义就是称燕青为“兄弟”。
古人伦理、等级观念很重,但《水浒传》的作者却刻意忽视好汉们之间的身份差距,为何?原因无他,作者就是要说他们整体上都是平等、友好的。所以,作者才会淡化好汉之间的矛盾,或者干脆避开不谈。
新水浒朱仝形象
比如,晁盖、宋江为了让朱仝上山,与吴用定计,让李逵杀了小衙内。常理而言,朱仝不可能会释怀,许多读者也不能,所以朱仝和李逵是矛盾体。但作者没有细说朱仝李逵二人之间的矛盾,只说当时朱仝要和李逵火并。而当李逵离开,宋江把朱仝家眷取上山时,朱仝就落草梁山了,且书中说“朱仝大喜”。直到全书结束,作者也没再提到朱仝和李逵的矛盾。
如果作者要说梁山派系纷争,朱仝和李逵可以说是最好的例子。可作者为何淡化两人矛盾,甚至根本不提呢?道理很简单,在水浒一书中,作者就是要强调梁山好汉的团结同心,所以才把他们之间的矛盾淡化处理,或者直接忽略。
新水浒李逵形象
实际上,为了让读者明白108将亲如一家人的关系,作者在之前就用“罡星下凡”“天罡之数”“天罡星合当聚会”“天罡有分皆相会,地煞同心尽协从”等多次铺垫。试想,天罡地煞都是一体,天罡地煞转世的108将,又怎么分为许多派系呢?
第二方面:“派系”之间的交集
关胜攻打梁山时,张横不顾张顺的反对,自己去劫寨,结果反被活捉。张顺知道后,找三阮商量,他说要等宋江将令,然后再去救援。
阮小七听了,叫将起来,说道:“我兄弟们同死同生,吉凶相救。你是他嫡亲兄弟,却怎地被人捉了,你不去救,怎见宋公明哥哥?我弟兄三个,自去救他。”
三阮听后却责备完张顺,并亲自带人去救张横,结果救人不成,阮小七还被活捉了。
新水浒张顺形象
一些派系论者认为,三阮是晁盖的心腹,属于晁盖派;张横张顺兄弟是宋江的心腹,属于宋。如果真是这样,那阮氏三兄弟何必冒着危险,去救和自己不同派系的人,甚至还搭进去自家兄弟呢?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征方腊时,独松关之战,周通被厉天闰所杀。董平急于为他报仇,在关下叫骂,结果被火炮打伤左臂。就这样,董平还想着要报仇,第二天,他胳膊上绑着夹板,嚷嚷着要去报仇,结果被卢俊义阻止了。又过了一夜,董平居然和张清一起,瞒着卢俊义,舍马步战,攻打独松关,结果两人双双战死。
董平和张清都是朝廷降将,被归为“降将派”,而周通是桃花山派,有人说他和李忠附属于二龙山派。如果真有派系,“降将派”的人为何肯舍命为“二龙山派”的人报仇?
新水浒张清形象
退一步说,即便有派系,但是派系之间的人却能为对方拼命,这样的“派系”,还能算派系吗?当然不能!
还有一件事,也能反映好汉们之间并无二心。
众头领听的,心中不悦。回道:“我等投降朝廷,都不曾见些官爵,便要将俺弟兄等分遣调开。俺等众头领生死相随,誓不相舍。端的要如此,我们只的再回梁山泊去!”
宋江等人刚招安,枢密院官就上奏皇帝,说宋江等人众多,安营扎寨的地方离京城也很近,这样不妥,应该让其中的被陷之将(原朝廷将领)各归原职,其余人分成五路。结果梁山好汉都不乐意,还说要回到梁山泊。
新水浒宋徽宗形象
如果梁山有派系,这个时候,恐怕早就了,尤其是原来的朝廷将领,他们肯定会同意。
第三方面:从梁山好汉原型人物来看
侯会在《水浒探源》中说过,梁山好汉的原型,除了历史上的宋江等三十六人外,还有洞庭湖起义的杨幺等人。杨幺连同部下也是百余人,和梁山有108将极为相似。
可是,杨幺和部下有派系之说吗?没有。即便在《说岳全传》中,杨幺部下确实有人背叛了杨幺,书中也没说到这些人分派系。
岳飞画像
同样的例子,在明清小说中还有。
《水浒传》中,抛开方腊女儿金芝公主不说,方腊连同部下将领共102人。这些人中,有投降的金节、段恺等将领,有战死的邓元觉、石宝等人。这些人对方腊态度不同,结局也不同,可他们有派系吗?从来没人说。
《说唐全传》中,贾家楼四十六友结义。这些人选择不同,结局也不同。比如单雄信,他和秦琼、程咬金等人不和,做了王世充的女婿后,宁死不肯归降李世民;王伯当效忠李密,宁死不降李世民等。按理说,他们各有心思,应该有派系,可有谁说呢?没人说他们分派系,最多只是说他们理想不同,遭遇不同。
新水浒高俅形象
写在最后
再退一步说,如果梁山真有那么多派系,108将貌合神离,高俅、蔡京那帮人精看不出来吗?为何他们连提都没提到过?很多人说卢俊义和宋江不是一个派系,但高俅要害宋江时,却想着先害卢俊义,断宋江左膀右臂,而不是拉拢卢俊义。还有,连太尉宿元景也说,“一百八人,恩同手足,意若同胞”。
说到这里,结论很明显了:梁山108将就是同心的好兄弟,根本没有所谓的派系之说。
我说过,梁山好汉所做之事,在明清小说中基本都能找到同样或者类似的。同样的事情,在其他书中都正常,在水浒里就不正常,这不是偏见是什么?
所谓的“梁山108将分许多派系”,本质上来说,其实还是阴谋论。
参考资料:《水浒传》《水浒探源》《说唐全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