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鸡

碑文怎么写(碑文怎么写样板范例)

时间:2024-01-13 07:28:40 作者:风里有诗句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碑文应该怎么写?

清明节,很多人为父母、祖先立碑。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碑文写法已有古制,小可不敢妄言,仅就当下碑文中的落款乱象,谈一下自己的拙见,与欲给父母祖先立碑者探讨。

很多人给父母立碑,正文写先父母或者慈父母,这些都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落款,我们有的碑文最后落款,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洋洋洒洒一大堆人,显得子孙满堂,人丁兴旺。

这里不能不说一个称呼问题,你碑正文中称父母,落款写孙子名字合适吗?

落款中有媳妇的名字,离婚了怎么办,名字还在上面合适吗?

落款上有女婿的名字,有儿子的家庭,会让女婿来奉祀吗?

所以,今年给我父母立碑,就只写了我们姊妹三个的名字,奉祀,我是长子。

不知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讨论。

颜真卿耗尽心血写的一篇碑文,方正而庄严,这才是真正的字如其人

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是独特的,他是继“二王”之后,有一位继往开来的大宗师级书法家,他被誉为“亚圣”,他创造出了一套根植于“二王”但又有别于“二王”的书学体系,影响后世极为深远。

颜真卿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子昂齐名,但论及综合的书法实力,则其余三位均不及也,颜真卿一生当中流传下的楷书名碑无数,且风格各异,端正如《多宝塔碑》,雄健如《颜勤礼碑》,朴茂如《东方朔画赞》,厚重如《麻姑仙坛记》,老辣如《大唐中兴颂》等等……

颜真卿楷书《颜君庙碑残纸》日藏本

在颜真卿72岁这一年,他殚精竭虑、耗尽心血为纪念父亲写下一篇碑文,这篇碑文对于后世书法界影响极大,清代的大学问家孙承泽评价这件作品说道:

“鲁公忠孝植于天性,殚竭精力以书此碑,而奇峭端严,一生耿耿大节,已若显质之先人矣”

意思是颜真卿天生便具有忠孝之义,这件作品是他耗尽心血所写,写得庄严而峭拔,他一生当中的大义凛然,在这件作品当中表露无遗,是真正的自如其人。

颜真卿楷书《颜君庙碑残纸》日藏本

这件作品就是著名的《颜家庙碑》,也叫作《颜君庙碑》。

我们常说“自如其人”跟人品无关,跟性格有关,而其实真正的“字如其人”,是性格、人品、大义与书风完美融合,如同颜真卿一般的人,令后人无限敬仰!

此作在历史上有无数赞誉,明末的王世贞评价道:

“风稜秀出,精彩注射,劲节直气隐隐笔画间。颜鲁公《家庙碑》以为今隶中之有玉筋体者,风华骨格,庄密挺秀,真书家至宝。”

意思是此作风神俊秀,每一个笔画都能灌入劲力,且气格高古,是楷书界的至宝!

颜真卿楷书《颜君庙碑残纸》日藏本

此《颜君庙碑》立于公元780年,这一年颜真卿72岁,人近晚年,书风已经褪去火气,已近于炉火纯青之境,此碑在笔法上雄健而精稳,每一个笔画都沉雄而厚重,像是以沉雄的大笔,满注劲力所为,所以笔力雄健,有着极为强大的张力。

我们随便从这件《颜君庙碑》当中,取出一根线条,其圆融而浑厚之感,有着极浓厚的汉魏篆籀笔意,所以后世用“大、重、朴、厚、严”这五个字来形容此碑。

宋代的欧阳修评价颜真卿的楷书,可谓至论,他说:

“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

讲出了颜真卿字如其人的风格特点!

颜真卿楷书《颜君庙碑残纸》日藏本

《续书断》中评价颜真卿的书法:

“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 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意思是颜真卿的书法极具自然之态,字王羲之、王献之以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大师级书法家。

颜真卿毕生所传世的楷书作品极多,而像《颜君庙碑》这样堪称神品的楷书至宝却极为罕见。

颜真卿楷书《颜君庙碑残纸》日藏本

颜真卿是中唐时期最具创造力和探索精神的书家,他一改帖学老路,将篆隶和北魏用笔融合在楷书当中,形成一种正大气象的磅礴书风。

《颜君庙碑》这种带有篆籀笔意的楷书风格,能够帮助学书之人从小字到大字,从楷书到行草书体系全部打通,从而成为了后世之人学习书法最经典的范本。

颜真卿楷书《颜君庙碑残纸》日藏本

这件《颜君庙碑》如今存世最好的拓本,乃是藏于日本的宋拓本。

如今,我们将这件日藏本《颜君庙碑》按照原作大小比例进行超高清扫描复制,还原出跟原作毫无二致的作品,字字与原拓无二。

欲购此日藏本《颜君庙碑》,请点击下面惠购:

颜真卿楷书《颜君庙碑残纸》日藏本

冷知识:墓碑碑文的格式及写法样式

碑文一般由时间、正文、落款和字数限定四部分组成。

时间

即建墓时间,写在墓碑右侧,不写在最上面,总是在全碑三分之二的地方开始写,字体应该写得很小。

正文

墓主的名字要写两个人, 现代墓碑上排列着夫妇,男性住在右边,女性住在左边。 “慈父某公某德配某氏某寿域(或之墓)”12个字排成两行,“寿域”字必须是其他字的两倍大,并且位于左右两列的中间。 正文主体的字数不能双重,要单数。

落款

特别是出资建造该墓穴的人,即使出资人是墓室的主人,也应写上自己孩子或孙子辈的名字。 常见的情况是,“孝男、某、某、某、某、孙子、某、某、敬立”儿子只有女儿时,写“孝女、某、某、某、孙、某、敬立、敬立”

字数限定

《碑文》的总字数包括时间应加倍正文落款。 即,16个字、21个字、31个字、36个字、41个字……不能增加一个字。 另外,不能少一个字。 必须用“生老病死”或“金木水土火”各五个字来应对。

第一个字和最后一个字是“生”或“金”字,因此,当总字数不是五倍加一时,在时间、正文、落款上就要适当加字或减字了,达到上面规定的字数为止。

以上就是现今墓碑的碑文格式,供大家参考使用!

秋叶网,让殡葬服务更有温度!

碑文解释

在魏县边马镇李庄村当街,村民李占生的门口,有一石碑,是其祖上秀才李清印的石碑。

(魏县边马镇李庄村)

我心血来潮、闲情逸致,对碑文进行了考证。

碑上文字为:

光绪三十年岁次甲辰蒲月下浣榖旦

皇清邑庠生李老夫子 讳清印 字 长寿神道

门生:姓名

(石碑碑阳面书写文字)

碑阳解释:碑的正面称为“碑阳”,碑的背面称为“碑阴”。

碑阳上款“光绪三十年岁次甲辰蒲月下浣榖旦”解释:

“光绪三十年岁次甲辰”是指:1904年。

“岁次甲辰”是光绪的年号。

“岁次”是指:每年岁星(木星)所值守的星次与其干支。特指年次、年份的意思。

“甲辰”中国古代实行干支纪年,“甲辰”是指龙年。

“蒲月下浣榖旦”是指农历五月下旬吉日。

“蒲月”是指:农历五月。旧俗端午节,悬菖蒲艾叶在门首,用以辟邪。因此称五月为蒲月。

“下浣(huàn)”指官逢下旬的休息日。亦指农历每月的下旬。

唐代定制,一个月内官吏十天一次休息、沐浴洗澡。每月沐浴洗澡三次,每月分为上浣、中浣、下浣。延续下来,后来就借做上旬、中旬、下旬。

“榖(gǔ)旦”良晨;晴朗美好的日子。旧时常用为吉日的代称。

碑阳上款所书:“光绪三十年岁次甲辰蒲月下浣榖旦”就是说这块石碑是1904年农历五月下旬黄道吉日所立。

(清代私塾老夫子和学生)

碑阳主款:“皇清邑庠生李老夫子 讳清印 字 长寿神道”的解释:

“皇清邑庠生”是指大清皇朝秀才。

 “皇清”是指清皇朝。含有皇家的意思,表示是国立、公立,或为朝廷正式封赐。

“邑庠生”明清时期州、县举办的学堂称为“邑庠(读xiáng)”,邑庠的学生叫“邑庠生”,也叫“秀才”,或“茂才”。秀才向官署呈文时自称庠生、生员。 

 “皇清邑庠生”就是指经国家认定的秀才资格。

“皇清”一般用于某些格式,如碑文、奉御旨专门编纂的书籍等。 

“李老夫子” 就是指李老师。

封建王朝称家馆或私塾的教师为“老夫子”

“讳”指避忌,表示对师长的尊敬之意思。

“清印”就是说李老夫子叫李清印。

“字永寿神道”解释:

“字永寿”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就是说李清印字叫永寿。

“神道”是指神道碑,指的是立于墓道前记载死者生平事迹的石碑。多记录死者生平年月,所作贡献等。神道即墓道,碑,指的是立在墓道上的碑。

碑阳主款:“皇清邑庠生李老夫子 讳清印 字 长寿神道”就是说大清朝秀才李清印的墓碑。

(大清朝生员)

碑阳主款说明,这块石碑是李清印去世后,他的学生给他立的碑。

落款是门生以及姓名。门生就是指学生。

石碑的左下角,有损毁。但还能看出数名立碑学生的姓名。学生能在老师去世后,给老师专门立碑纪念,可见李庄村秀才李清印在学生中的口碑还是不错的。

(清朝官府学堂)

经过笔者考证,这块石碑是一块墓碑,虽然时间才过百年,但它见证李庄村一代名儒的荣光。应该保护起来。

顺便说一声,毕竟是墓碑,不应该放在屋前,影响家庭住宅风水,希望专门保存为好。

夫妻同姓合葬墓碑文怎么写?直接和代指,这两个方法一直通用至今

#夫妻同姓墓碑碑文该怎么写#

  在民间,夫妻去世后是要合葬的,也就是夫妻两个埋在一起。这就是所谓的“生前同枕,死后同穴”。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关系到他们以后的香火祭祀,由于传统的原因,没有人在这些事上马虎。

  夫妻合葬,立碑时碑文怎么写?其实这个格式是多样的。在早些时候,墓碑上是只写父亲名字和母亲姓。比如是这样写的:处士牛二公讳林堂配妻王氏之墓。看的人一眼就能明白,这里埋着的人在家里排行老二,姓牛,叫林堂,娶的媳妇姓王。

  下面则是谁谁敬立。一般来说,都是父系一枝的名字。比如说儿子、孙子、侄子、堂侄这一类的。女儿的名字则不出现在墓碑上。到了现在,母亲的名字也开始出现,有些地方女儿名字也可以出现在墓碑上。我们不去评价这里面的关系缘由,因为我们今天说的是主碑文怎么写。

  有人问了,父亲和母亲是同姓,这样给他们立碑时,碑文该怎么写呢?

  也的确是,同姓的合葬墓碑在书写上会让人产生茫然的感觉,有时候还会误会,但是这并不影响书写。严格来说,古代同姓夫妻很少出现,因为古代对于同姓结婚有严厉惩罚,《唐律疏议》中专门立法来确定这件事的重要性。

但是,仍然有很多同姓者结婚,采用的方法是姓和氏分开。但我们今天题不再此处,所以不再深入。既然古代禁止同姓结婚,那么同姓夫妻去世后,墓碑怎么写就成了难题。但架不住人们想别的办法。从古代到现在,一直有两种方法来处理这种同姓问题,分别是直接写和代指写。我们下面分别来说一下。

  Ⅰ:直接写法

  所谓的直接写法,就是同姓就同姓,并不影响书写。因为一个名字在上,一个名字或者姓氏在下,任何有过墓碑知识的人一看就会明白。

  还拿我们上面的格式来说,它是这样写的:处士刘三公讳德生配妻刘氏之墓。

  这就是直接点明了,同时也是最直接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以前非常流行。当然了,年代上是可以换的,我们在这里只是举个例子。这里埋的是一个在家中排行老三,姓刘叫德生的人,他老婆也姓刘,这是他们两个的合葬墓。

  格式也是多样的,比如说直接写出女方名字:处士刘三公讳德生配妻刘氏桂兰之墓。

  这里说不仅指出了男方的名字,也写出了女方的名字。但我们必须要说,这是最简单的书写方式,也是民间用得最多的。

  另一种加上敬语的书写法多被以前的读书人家所用。也被用于一些有些钱的生意人家。为了体现家教,会在墓碑上多费些功夫,同时也为了证明自己的孝顺,会在父母名字前面加上敬语。比如:先考刘三公讳德生,先妣刘氏桂兰之墓。

  这里的先考和先妣是对亡父亡母的敬指。《礼记·曲礼·下》中说:生曰父、曰母、曰妻。亡曰考、曰妣、曰嫔。后以先考称亡父。

  所以,我们常听到有人用如丧考妣来形容一个人气急败坏。这里的意思是急得如同死了爹娘,这是一个极不敬而且带有强烈贬义的成语。不过,当语境不同时,它的立意是可以变化的,我们这里不再深究。

  故,这种同姓的合葬墓碑文对于有些人来说并不是问题,直接按实际情况来刻就好了,因为懂的人一看自然就懂,不会发生误会。可是,有些人家是忌讳这个的,不想这样出现在墓碑上,那就有了代指法。

  Ⅱ:代指写法

  代指写法并不是现代人的发明,而且也不是古代人的专利。直到现在,某些地方的农村仍然还在使用这样的方法。比如山西某些山村里,黑嫂就见过这样的代指写法。

  代指写法是有固定字的,并不是什么字都能代。比如加笔和缺笔法,或者是宗氏代指法,我们分别来说一下。

  什么是加笔或缺笔法呢?这来自于古代避讳皇家的缺笔写法。比如说你在考试时,写的东西里面有皇帝名字中的字,这时候不能直接写,要用缺笔法,故意写少一点这样来表示避讳。

  后来传向民间,被用在了刻碑上。

  仍然还是上面的例子,就可以写成:先考刘三公讳德生,先妣刈氏讳桂兰之墓。这里少了刘字上面的一点一横,也非常容易辨认出来,使看到的人一眼就明白这是个同姓合葬墓。

  这里是缺笔,还有加笔的。比如说王变成玉。如果实在没有缺笔和加笔能成的字,则要刻成不是字的字。可能有人觉得不是个字容易让人误解,并不会,这里的不是字是要跟上面的姓相近的,使看到的人也能一眼明白其中的意思。

  这种加笔和缺笔在过去被用得非常多,甚至一度取代了宗氏写法。

  什么叫宗氏写法呢?这是过去对同姓合葬墓的一种习惯性写法。在过去,姓和氏是分开的,一个家族中,大多男人用氏,女人用姓。比如我们都熟悉的电视剧《芈月传》,她是楚国王族,但楚国王族的人都姓熊,这就会让人产生误解。其实这里的熊是楚国王族的氏,芈是楚国王族的姓。

  古代对宗族看得非常重,一旦发生了女子和丈夫同姓而立碑,一般都用宗字来代替。为什么是个宗字呢?古代人讲究非常多,不像我们现在似的,古代人同姓结婚会被耻笑,一个姓刻在合葬墓上也很丢人。这就是为什么同姓刻碑时会有这么多忌讳,并不单纯是怕别人误会字错了,而是怕别人误会是同宗同姓结婚。

  于是,在同姓合葬墓的墓碑上,都不约而同用了宗字。当上面有这个字时,说明两者是同姓,比如说:先考刘三公讳德生,先妣宗氏讳桂兰之墓。

  这样的话,一些有经验和过去有知识的人一看,就明白两者是同姓,只不过是用了宗字来代替。

  当然了,这都是过去的事,现在没有那么多考虑,直接就刻上了。至于谁对谁错,这个就要见仁见智了。

  Ⅲ:最后我们说一下关于立碑的一些小习惯。夫妻是一定要合葬的,这关系到名正言顺和后代的祭祀问题,但夫妻二人不可能是一起去世。所以,在立碑上有讲究。女方先去世不立碑,等男方去世后合葬再立碑。男方先去世可以立碑,但配偶的地方不能先刻上女方名字,要等女方去世后再补上。

  横死不能入祖坟,光棍不能入祖坟也不能立碑。于是,在这样的习惯下,女方家里人为了让横死的女儿有香火祭祀,会想着给女儿配个阴婚。而男方家里人为了让早逝的儿子能够进祖坟和立碑,也会想办法给儿子配阴婚。

  这样就诞生了一个荒诞而滑稽甚至是犯罪的营生,那就是盗女骨,这种事直到现在,在一些落后愚昧的地区仍然还有。

  有人说给先人立碑是糟粕,但黑嫂并不这么认为。这是一种传统,立碑不是农村的专利,也不是一个国家的专利,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流行。起到的作用主要是纪念亡故的亲人,寄托相思之情,怎么能被粗暴归类为糟粕呢?

  但配阴婚则是不折不扣的糟粕,是陋习,是愚昧。对于这些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您认为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