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 zhì
注音: ㄓˋ
部首: 日
部外笔画 :8
总笔画 :12
五笔86&98 :TDKJ
仓颉 :ORA
郑码 :MAJK
笔顺编号: 3113 4251 2511
四角号码: 86600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667A
结构 :上下结构
智者知阴阳也。黄石公云:贤人君子明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理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时至而行,顺机而动。智姓。
聪明,聪颖,智慧。形声字,字从知从日,知亦声。
聪明,聪颖,智慧,见识。
比如:智力,智慧,智商,智育,智能,智谋,才智,机智,理智,
明智(a.考虑问题周到、严密;b.有远见),足智多谋,利令智昏。
三、姓氏起源
智氏远祖为晋国相国荀息,荀息本名原氏黯,是原国公族,姬原叔的十四世后裔。
周平王东迁后,大权旁落,作为畿内侯的原国,地位也不同往日。原氏黯于是到晋国任职发展,辅助晋武公曲沃代翼,任职武公大夫。晋武公灭荀国后,以荀国旧地赐予原氏黯,原氏黯从此以封邑为氏,别为荀氏,史称荀息 。
荀息辅佐晋武公统一晋国,辅佐晋献公26年,是献公的股肱之臣。荀息以危如累卵规劝晋公放弃建造九层高台,献计假途灭虢,打通了晋国向中原发展的通道。
晋献公临终前,任命荀息为相国,辅佐太子奚齐继位。荀息以“臣竭其肱股之力,加之以忠贞,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许诺献公。
这就是成语“股肱之力”的典故,晋献公的这次托孤,比后来著名的刘备托孤早了800多年,并且巧合的是,诸葛亮在接受刘备的嘱托时,也同样用了“股肱之力”(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来表达自己的决心。后武将里克作乱,荀息坚守道义,临危不惧,誓死捍卫自己诺言,体现了春秋士大夫所具有的公忠品格,留下了千古英名。
荀息之子逝敖, (一说名游,字逝敖)担任晋国大夫。逝敖生三子,长子荀林父、次子荀骓、幼子荀首。晋文公称霸后,狐偃奏曰:“先臣荀息,死于奚齐、卓子之难,忠节可嘉。宜录其后,以励臣节。”文公准奏,遂召荀息长孙荀林父为大夫。
晋景公时,荀林父升任中军将 ,执政晋国,史称中行桓子;荀骓担任新下军将,因食采程邑,史称程文子;荀首担任中军佐 ,成为晋国次卿,史称智庄子。荀氏一门三卿,成为晋国的名门望族。
公元前566年, 荀首之子荀罃出任中军将 ,执政晋国。荀林父之孙荀偃担任上军将,叔侄二人同为晋国大将 ,因同为荀氏,帅旗无法区分。鉴于荀首食采于智邑,荀林父曾为中行将军,故以智氏、中行氏别之,自此,荀罃号为智罃,荀偃号为中行偃。智罃追尊智庄子为始祖 ,智氏从此薪火相传,一脉相承,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
四、得姓始祖
智庄子(约前635年—前583年)讳首,字季,谥号曰“庄”,史称智庄子。荀林父之弟,逝敖之子,荀息之孙。因智氏源出荀氏,故多称荀首,智氏始祖。
晋成公时,智首受封于智(山西省永济市西北一带),智首是稳健的政治家,后升任中军佐,智氏从此成为晋国六卿之一。
公元前597年,荀林父担任晋国执政,智首担任下军大夫。并参加了邲之战。先縠带领所部擅自南渡黄河,智首就分析这支军队要出危险。
智首曰:“此师殆哉!周易有之, 在师之临,曰:‘师出以律, 否藏, 凶。’ 执事顺成为藏, 逆为否。众散为弱, 川壅为泽,有律以如己也,故曰律。否藏,且律竭也。盈而以竭,天且不整,所以凶也。不行之谓临,有帅而不从,临孰甚焉? 此之谓矣。果遇,必败,彘子尸之,虽免而归, 必有大咎,”
晋军溃败,智首得知智罃被俘后,率领着亲兵冲入楚军阵中,智首亲手射杀楚国的连尹襄老,射伤公子縠臣,带着生俘与死尸,撤退而去,为日后换回智罃攒下本钱。此战中虽然晋军遭到惨败,但智首作战英勇,成为晋军在兵败阴霾之下为数不多的亮点。
前596年,先榖败亡,先氏家族被灭,智首因邲之战的出色表现升任六卿行列,为下军将,自此中行氏与智氏同为六卿。
前594年,智庄子辅助赵朔,升任上军佐。
前591年,士会告老,郤克执政,智首将上军。就在几个月后,时任中军佐的赵朔猝死,智首也代替赵朔为中军佐,辅助中军将郤克。
前587年,郤克将死,临终前安排栾书为中军将。但是栾氏一直地位不高,必须依靠荀氏家族的支持才能在执政宝座上坐稳。中军佐智首和上军将荀庚成为栾书内阁的积极拥护者,自此晋国“栾氏当国,政出二荀”。
前583年,智首死于任上,谥号曰“庄”,史称智庄子。智氏良驹智罃继立,是为智武子,智氏家族的强盛气焰逐渐燃起。
五、人口分布
晋阳之战中,智宵、智襄子、智国均战死疆场;
嫡长子智颜流亡郑国;
智果一支族人,在晋阳之战中为保全智氏血脉,由晋国史官改为“辅”姓,迁往他乡,秦灭六国后,
辅姓不忘先祖,恢复智姓,世居山西榆次县,有后人祖居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
智徐吾一脉,以涂为氏,别为涂氏。
智开、智宽在晋阳之战后,分别率邑人出奔秦国。
从智首立家,智罃创业,智朔、智盈中衰,智跞、智申复兴到智瑶称雄,书写了一段家族政治的传奇,但智瑶兵败晋阳,使一个原本应有所作为的家族流散各地。“三家灭智”后,智氏的土地、财产被三家瓜分。智氏族人大都隐姓埋名,远走他乡。从此,这个曾经称雄一时的豪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中,很难再见他们的足迹......
西汉时,智嗣出任零陵郡太守,智氏人口开始流向广西,湖南等地。
唐朝时期,据《元和姓纂》记载:“智,望出天水、河东、陈留”。智氏郡望在天水郡、河东郡、陈留郡。
宋朝时期,金兵南侵,尤其在靖康之耻后,汉人大举南迁,智姓从山西等地也不断南迁避难,主要分布在广西、安徽、江西。
明代洪武年间,为了充实中原人口,部分智氏族人在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下集中,迁往河北、河南、山东、江淮一带等地,智姓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河南。
当今智氏主要分布在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山东、江苏、湖北等省区,人口约有9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7%(十万分之七),在姓氏排名中位列392位。
六、家谱文献
暂缺
七、郡望堂号
暂缺
八、字辈排行
暂缺
九、姓氏名人
智瑶(荀瑶)
智氏七世祖,也多称智伯瑶(荀瑶),智襄子,春秋晋国执政大臣。
智嗣
西汉零陵郡太守。
智元
祖籍陇右,唐王朝授予骑都尉之职。
智浃
宋朝元氏县北岩人,为监察御史。 岳飞入狱后,智浃上书为其鸣冤,终为秦桧所害。
智原
南宋将领,安丰(治今寿县西南)人,曾任淮西总管。保佑六年(1258年),蒙古军南侵,智原率部前往堵截,力战阵亡。
智受益
元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历任谭岳总管,后致仕两浙盐运使。
智审
明朝河北元氏县人,元末进士,洪武四年又中进士,是两朝进士,明太祖擢升为翰林院编修。
智铤
明朝河北元氏县人,明朝监察御史,并加太仆少卿。清军入关后,出任山西布政司参议、分巡冀宁道。
以上资料为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学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在收集中……
【知】
结构:左右结构
偏旁:矢字旁
释义:1.明了。 2.学识。 3.彼此了解。
笔顺:
在写知的时候,大部分的问题都集中在两点,一是矢字旁点画特点,二是口字的位置。
“知”的偏旁为矢字旁,“矢”变成偏旁,要注意偏旁右侧笔画都要变得短而紧凑,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避让右侧结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矢变为偏旁后,右侧的捺画要变为点画,所以矢字旁右侧像是被一刀切,笔画右端要上下冲齐。
这里注意,点画不要和其他笔画相连接,点画整体也不要低于左侧撇画的底部。
接下来是“知”右侧“口”字的写法特点:
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口”字笔画都是直线,不可以出现曲线,两侧短竖要向里倾斜,整体形状为上宽下窄。
在“知”中,由于字形状为左大右小,所以“口”在字中要写小。
“口”字在“知”中的位置?
“口”字在整个字的中间偏下位置,在书写时,可以把“口”字横折的横画冲齐矢字旁第二个横画,这样能够更好的找到“口”字的位置。
例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