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传统都是过农历生日,随着国际化影响越来越多人都过阳历生日。阳历是根据太阳变化来判定;阴历是按照月亮的盈亏变化而制定;而中国的农历有点阴阳结合的味道,显得更加科学,避免了阳历的漏洞。然而,现在才意识到,过生日并不是随便过的,而是有着一定讲究的。
一、过生日按照农历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
在中国,农历生日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通常会举办庆生宴会,邀请亲朋好友一同庆祝。农历生日也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比如生辰八字对一个人的命运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随着国际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过阳历生日,这也是一种与国际接轨的方式。
二、阳历和国外宗教、历法、星座相关联。
阳历也是国际接轨的一种方式。阳历是根据太阳变化来判定日期的,是一种与自然环境紧密相关的历法。阳历也方便记忆,因为每个月的日期都是固定的。相比之下,农历需要去查看日历,有一定的复杂性。然而,农历的优点在于它将阴阳结合,更加科学合理,避免了阳历的一些漏洞。
三、农历和阳历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文化融入其中。
农历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比如农历节日等。这些习俗和传统使得农历生日更加丰富多彩。而阳历也有自己的命理和星座相关的知识融入,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星座了解自身的性格和命运。无论是农历还是阳历,过生日都是一个人的重要时刻,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和个人喜好选择一个合适的日期进行庆祝。
然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多元文化的交融,使得过生日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许多人可能并没有特定的文化习俗或个人信仰,所以过生日的方式也不拘泥于农历还是阳历。他们可能会根据自己的方便和喜好,选择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日期进行庆祝。这种方式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生日是一个人的个人节日,应该由自己决定如何庆祝。
总之,过生日按农历还是阳历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我们应该尊重和了解不同的文化习俗,同时也要考虑到个人的方便和喜好,在选择过生日的日期时多加考虑。无论是农历还是阳历,都要让生日更加有意义和难忘,让自己的生日庆祝方式与自己的文化背景和个人喜好相契合。让我们在过生日的时候,能够更加意识到这个问题,选择一个合适的方式庆祝,让生日更加难忘。
如果觉得内容对您有帮助,随手给个点赞+关注吧!您的支持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作者:鹿永言
1958年6月27日,《光明日报》3版《东风》副刊(《东风》副刊当年元旦创刊,占据3版下半版位置。)以居中加框的规格刊发了一篇不到三百字的短文——《看“关汉卿”彩排后》。文章作者田汉,系文化部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但这次,他是以编剧身份写的文章。第二天,这部大戏就要首演了。这篇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短章,既表明了他作为编剧的心迹,也是对新剧最及时的推介。
年初,一位老友半开玩笑对他说,“瞧你头发都快白完了,也写不出什么来了。就写一首旧诗送给我吧。”理解这话需要两个背景知识。一是田汉在新中国成立后忙于行政事务,改革旧戏曲、管理艺术事业占据了他大部分精力,十余年间,他只写了两部改编戏曲《白蛇传》《金鳞记》,新戏创作尚付阙如;二是田汉少年时就“敏捷诗千首”,旧诗造诣之深,即使比起同侪专攻旧诗者,亦不遑多让。田汉当然明白朋友的意思,他笑着答应了,但心却被深深刺痛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他扪心自问:“你真写不出什么东西了吗?”“托尔斯泰七十二岁写了《复活》,我现在还不到六十(当年三月田汉满六十周岁),体力又好,吃得、睡得、走得、坐得,不弱于人嘛……我是作家,党需要我们写出新的作品来。”他下了决心,“今年就写”。
写什么呢?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关汉卿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并定于当年6月为他举行创作活动700周年纪念会。身为剧协主席,田汉觉得,为关汉卿写一部话剧,他当仁不让。
经过近一个月奋笔疾书,5月初,田汉终于捧出了这部证明自己创作生命力的戏。在六十岁生日时,挚友兼儿女亲家欧阳予倩送他一首诗,其中有“花甲如君正少年,英雄气概儿女肠”。在看了《关汉卿》彩排后,欧阳予倩感到,他的“这两句诗是得体的”。首演大获成功,话剧《关汉卿》旋即被改编为粤剧、越剧等在全国上演。话剧《关汉卿》还走出国门,在日本等地引起轰动。这部话剧一直被业界认为是田汉话剧创作的高峰之作,是话剧民族化的经典。
后来田汉接连创作了《十三陵水库畅想曲》《文成公主》两部话剧,还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十万英雄人民的功绩——我为什么写〈十三陵水库畅想曲〉》(1958年7月6日3版“东风”副刊)。
在那篇关于话剧《关汉卿》的短文里,田汉用了一首旧体诗表达他对关汉卿的定位。旧体诗一直是他表情达意的“称手兵器”,无论应酬、游览、抒怀、议论,皆有诗作。田汉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旧体诗中,最为亮眼的,要数他在广东肇庆游览时写的五首(发表于1962年5月3日4版的《东风》副刊)。这时的《东风》副刊已经扩充为整版。
当年3月,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在广州举行。会后,作为会议主持人的田汉心情舒畅,与夫人安娥等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游览名胜,考察当地戏剧发展。他一路挥毫作诗。在《光明日报》刊发的五首,应是他的满意之作。其中《登玉屏峰》《游七星岩》两首也许尤得田汉偏爱,在时隔一年后,他又书赠友人。
在《登玉屏峰》中有“玉屏峰上云初起,风景依稀似桂林”两句。熟悉田汉的人都知道,在抗战时期他曾数次前往桂林,并组织桂林文化界抗战工作队,“把舞台当做炮台,把剧场当做战场”。“风景依稀似桂林”,体现了桂林在他心中的分量。
田汉在桂林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他要“用一支笔挑起一家八口人的生活重担”,还要顾及他创办的新中国戏剧社成员的温饱。大家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他始终充满乐观精神,“我总会有办法”是他挂在嘴上的话。有人请他吃饭,他总是叫上一大帮人来“蹭饭”。他实在丢不下这些饿着肚子的演员而独自饱食。而请客的人往往能够理解田汉的侠肝义胆。他是艺人们口中的“田老大”。
新中国成立后,一次,作家端木蕻良在中山公园遇到田汉“用小车子推着安娥”,便请他们夫妻去来今雨轩吃饭。田汉“还改不了他的惯”,马上说:“请周贻白(戏曲理论家、田汉同乡)来一起吃!”那次,除了别的菜,还点了一只扒鸡,“田老大几口就吃完它”。端木蕻良又叫了两只,“吃得总算尽兴”。这件事被端木蕻良记在《我和来今雨轩》一文中,发表于1996年11月2日7版《东风》副刊上。这是端木蕻良的遗作。这也是田汉最后一次出现在《东风》副刊上。不久,存在了四十年左右的《东风》副刊停刊,《光明日报》新的文艺副刊登上历史舞台。
《光明日报》(2023年09月01日1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记录我的2023#我有个同事,每次家里人过生日,她婆家人都喜欢叫邻居和亲戚来吃饭,一个生日搞了好几桌。她两个孩子加上家公家婆和她夫妻两人,一年就搞了6次。
来庆祝生日的,至亲的人可能会封个红包、买点小礼物或者水果过来,邻居嘛就啥都没有了,只管过来吃饭、吃蛋糕。
同事很反感,她不是反感送礼物还是不送礼物,她是反感那些男的过来又是喝酒又是抽烟的,而且喝到很晚都不回家。女的吃饭喝饮料,然后就东家长西家短聊着天。
他们喝酒聊天太晚了,家里就一个卫生间在大厅,人多进进出出的,厕所很臭,想给孩子洗澡也不行,搞得孩子不得洗澡也不得睡觉。
等他们吃完后,还要收拾碗筷,再给孩子洗澡已经是半夜12点钟了。
她跟婆婆讨论过这个话题,说过生日能不能不请客?买个蛋糕,自己家人吃完饭后,再请邻居的小孩过来吃蛋糕就可以了。
婆婆不同意,她说平时人家过生日也叫我们,我们不能那么小气。
同事说,我不是小气,我就是不喜欢一大堆人在家吃饭,就一个生日,没必要搞得那么大。
每年家人过生日就演变成婆媳大战,她实在受不了,打算今年自己带着孩子出外面来租房住。
我不好评论他们谁对谁错,反正我们家过生日从来不愿意请客吃饭,最多买个蛋糕请楼上楼下的小孩一起唱生日歌,一起吃蛋糕。现在孩子大了,连蛋糕都不买了,孩子也不喜欢吃。
你或者孩子过生日,请客吗?请多少人?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