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能改变吗?答案是肯定的。
曾仕强教授说:
“研修易学,真正的功能,是改变我们自己的命运。方法十分简便,就是依据占卜的结果和《易经》所说的道理,来合理变易自己的言行态度,用心改变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而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曾仕强教授尤其肯定通过易经占卜的结果结合易理,去改变我们的命运!
可见,易经占卜并非空穴来风。
但是,说到易经占卜,很多人都联想到算命、封建、迷信、糟粕。
甚至流芳千年、万世师表的圣贤孔子也在《论语》中亮明了态度:“不占而已矣。”
另外,儒家思想的又一继承者荀子也一再告诫世人:“善易者不占”!
《易经》究竟能不能用来算命呢?今天带你一探究竟!
1、易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说到《易经》,我们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它是群经之始,大道之源。
也就是说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是诸子百家的开始。
它高深的智慧早已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只是日用而不知。
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易经》乾坤两卦;
金庸小说乔峰降龙十八掌的招式:“飞龙在天”、“亢龙有悔”也是出自乾卦;
故宫是按照《易经》卦理来设计,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都用了卦名;
还有像“否极泰来”、“物极必反”、“顺天应命”、“谦谦君子”……这些常用的成语也都出自《易经》。
那么,《易经》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看过它的历代先贤众说纷纭!
朱熹说:“易本卜筮之书”。
庄子说:“易以道阴阳”,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对重要的范畴,《易经》是一本哲学书。
孙思邈说:“不读易,不可言太医”,医易同源,《易经》是一本中医发展的参考指导用书!
冯友兰说:“易经是宇宙代数学”,《易经》是一本数学类书籍。
甚至,在西方,那些名人大咖,也对《易经》赞叹不已!
莱布尼茨说:“不应该把二进制视为一门新科学,易经早就讲到了”;
爱因斯坦说:“西方科学家做出的成绩,有不少被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做出来了。《周易》是一把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神无方易无体”,全面了解《易经》后,你会发现《易经》广大精微,包罗万象。
简直无法用言语说清楚它的内容!
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学、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
如果把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医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用《易经》来解释,几乎都行得通!
可以说,《易经》就是一部百科全书,一部宇宙人生的宝典。
2、《易经》为什么可以预测人生?
《易传·系辞传》里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伏羲氏创作的八卦符号是通过观察宇宙、自然变化运行规律而来。
《易经》是古人对天地运行规律的认知和总结,是完全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包罗万象的系统。
其中就包括对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把握,对人生命运规律的认识。
如《易经》64卦卦序第一句“乾坤屯蒙需讼师”,乾代表天,坤代表地,乾卦第一、坤卦第二,即表示先有天地,再有万物。
坤卦之后是屯卦,《序卦传》说“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物之始生也。”
天地孕育万物后,万物开始生长出来了,盈满世间。屯卦讲述的是万物始生之难,同时也告诉我们万事开头难!
屯卦之后,是蒙卦。物一生出来,它一定是蒙昧、幼稚的,所以一定要学习。就像小孩子一样,出生后要启蒙。
如此类推,环环相扣,将人世的一切规律讲透。
尤其,读过《易经》的都知道,《易经》成书“世历三古,人历三圣”。
伏羲氏创八卦,周文王演八卦为六十四卦,作卦辞、爻辞,每卦有六爻,共64句卦辞,384句爻辞。
后孔子为了阐述清楚《周易》里玄奥难懂的用语,明晰卦爻辞所蕴含的哲理,作《易传》。《易传》包括彖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系辞上、系辞下、说卦、序卦、杂卦10篇文章,也被称作《十翼》。
如果说,伏羲八卦告诉我们一个自然宇宙发展的最基本规律;
那么文王64卦就告诉了我们人类社会的所有规律,你现在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将来会遇到什么,每个选择会产生什么结果,就像一个个数学公式,为你一一推演;
而孔子以后,《易经》除了自然社会的部分,又另外加上了人伦道德,这也叫作“易理”。
总的说来,《易经》就是一本告诉我们未来变化规律的书,包括易理和象数两部分。
一个人要重视自己的未来,就需要学习《易经》里的万事万物规律和道理,依据占问卦爻的结果和《易经》所说的道理,持经达变!
一是修炼和提升自己的决策智慧,再就是改变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3、怎样学习《易经》?
从古到今,几千年来,阐释《易经》的著作汗牛充栋,对它的定性和应用,兵分两派。
一派象数,一派义理。
象数派,以64卦爻符号为主,结合卦爻辞来解读易经,主要的应用是占筮、预测等。
义理派,同样是以卦象、卦爻辞,对《易经》进行解读,但主要是围绕其中的哲理进行延伸,宣讲为人处世,立德修身,安邦治国的道理。
古代硕儒为了研究的方便,把《易经》分成易理和术数,无可厚非。但《易经》是讲合的,所有的分都是为了合,象数理是不可分割的。
学习《易经》既要学习《易理》,也要兼顾易术。
曾仕强教授说:“一个人完全讲道理,就少一个情字,就很少有同情心,情和理是合在一起的。不可一味的重视道理,当然也不可一味的讲究人情。凡事要适当,要掌握一个度。”
《易经》的学习同是如此,道术兼修,以道驭术,以术载道,合用适度。
孔子说:“不占而已矣”,正是这个道理。
孔子被后人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所作《易传》是后世《易经》学习的教科书,以他对《易经》的研究,他本人一定非常擅长占卜,而且常常占卜。
孔子说不要占卜,无非是告诉人们:“不要随意占卦,占卦要有诚意,要真的有疑问,还要看是不是你该问的问题。这三方面都考虑到了,再设法去占。”
一个人做事情,不能问结果才去做。如果一占卜就在问收获:这件事能赚钱我就做,不能赚钱我就不做,那么做人的动机就不纯正了。人应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所以,学《易经》道术兼修,但要动机纯正。
可以通过《易理》的指引,自己占卜,自己解卦,透过占卜来理顺自己的思路,透过占卜来理解这些卦的道理。以卦辞爻辞的作行为参考,该做的还是要做,遇到挫折可以从中找到一些趋吉避凶的方式,把损害降到最小级,进而改变人生的命运。
易经实操训练课
曾仕强教授讲过太多太多《易经》64卦的道理,读文章的你很多亦或是追随曾师多年的道友。
可惜的是2018年11月11日曾师魂归大道,不能将《易经》里更多的智慧广谱众生。
曾师毕生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将圣贤大道发扬光大。
这次,我们继承恩师的遗志,邀请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先生为我们讲述《易经》里的测算方法,手把手教你自占自解,作为大家学习曾教授易理之后的补充与提升。
易理是宗,万变不离其宗。相信有了曾仕强教授易理的学习,再去学习傅佩荣教授的测算课,会更容易理解。
傅佩荣教授,是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师从哲学大师方东美先生,被誉为“影响全球华人的国学导师”。
先生几十年来深耕儒家道家文化研究,潜心专研《易经》多年,有着丰富的演讲和自身经验,擅长用深入浅出的说明,带领人们从卦象与解卦中看透世事的变动与意义,为下一步的人生方向指点迷津。
相信有了两位易学大师的指导,易理与易数两大易学智慧相辅相成,各位易友会更好地融会贯通,学通《易经》。
修得一套道术兼备的人生修养,从而摆脱工作生活中诸多困境,趋吉避凶,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人生的困惑,无非是这4大事:
一是在考试、就业、创业方面,是否顺利;
二是在经商、合伙、金钱往来方面,是否可以合作;
三是在感情婚姻方面,是否可成;
四是在健康方面,有什么注意事项;
在傅佩荣看来,这些人生困惑,其实都有解可寻!而答案,就藏在《易经》的智慧里。
当你困惑不已,不知人生路如何走的时候,不妨占问一下。可能卦辞、爻辞里的一句话,就会一下点醒你,助你看清趋势格局,做出正确的抉择,提运改命。
届时,傅佩荣教授也会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3次直播解惑答疑众位易友的问题。
与大师面对面交流,这种机会是难能可贵的。想要学习的小伙伴,一定要抓住这次学习的机会。
不再是市面上不知名的讲师讲授《易经》,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向你传授易经里自占自解的秘密,教你提运改命的密码。
相信我,这次与傅佩荣教授合作的0基础《易经》实战课程,你越早学习,活得越好!
应该是在九七年那年,我在商场上班,有一段时间,整个商场三层几的百个同事在营业间竞相传看着一本古老的算命书。这本书里里外外都是饱满的沧桑,没有书名书壳,没有首页尾页,纸质发黄,暗淡无光,几千岁的“高龄”我不得而知。残存在每一页上暗淡的黑体字被高人排列得十分精准犀利,一针见血,生生的把我们一帮没见过世面的人给吸引住了。
我们上班的时候纪律很严明,服装不整齐、站姿不对、上厕所没登记或超过了时间等等,皆是违一罚二十。那时我们的工资是280块,九十年代一个县城商场导购的工资。组柜里有一个小丫头,天性慷慨,不在乎二十、二十的走腿,有一个月竟然被罚得只剩下四十块钱,她还是笑嘻嘻得东跑西跑,说“没事,再来两次这个月我也自由了,耶!” 瞧瞧,这个性,钱在她面前就是狗们的奥利给。
不是每个人都像她这个性的,跟人民币作对,你得接住西北风那个吹吧,还得好好的张大了嘴巴啊啊啊。
就是在这样严明的氛围里,我们被那本千岁千千岁的老谋深算的小“黄”书勾引得敢冒商场之大不韪,在上班时间站柜台里偷着看。怎么个看法呢?笨办法,销售记录簿放算盘上,小“黄”书放底下,看几行抬一下头,装模作样遵纪守法,顺便研磨消化一下书中老古人算的是几个意思。柜组里自然有“小兵张嘎”站岗放哨,有情况,打一嗓子,或是在柜台底下来一脚,二十块钱稳稳当当还是姓员。那一段时间,三个楼层有许多人是偷看高手,有许多人当过小兵张嘎,而“敌人”就只有一个,平安无事。
有人性子慢,小“黄”书到了她的手,也不管别人着急不着急,揣着明白装糊涂,霸占几天揣摩研究,算过自己算家人,后面还跟着七大姑八大姨一个排。天天被人催,她天天一个谎——哦,明天带来。哦哟,忘带了。不好意思,亲戚抢去看了。直到小本本上记下了家人所有的何时顺与不顺,她才从包里拿出那本书。
到我手上的时候,有两个“小兵张嘎”给我站岗放哨,一个是本柜组的同事,一个是保洁大姐艾子。艾子在柜台外,拿着扫帚和铲簸萁,这头跑到那头给我放哨,我看的很安心。
首先说一下这本书给我算的命理,其实很简单,跟后来门口的李先生给我算的差不多:正财不多,偏财亦无,但是个快活的人。这个命理,我已经用大半辈子验证了。我一直都是处在一种饿不死涨不坏的状态中,在别人的眼里,我就是个快活的人,仔细想想,我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就是我“快活”的缘由和实相吧。相由心生,我的心也简单,别人用恶意对我,我不用恶意去猜度别人。像我这种人在有些人的眼里,就是个二百五,缺心眼,没心机的人,说好听一点就是书呆子气。
我的命理就是简单,确切地说,就是碌碌无为。
下面说一下这本书给艾子的老公是什么命理。在说艾子的老公时,先捋一下他们家故事的根茎。
艾子的老公叫明子,三十岁的时候身体就不好,肾病。他这病得的有一些说法,我写故事之前,在早期留言里说过他们,时间长了,可能都不记得了,现在重复一遍。
明子的家紧挨着县城,没有兄弟,只有两个姐姐,家境不是很好,近郊的人家一打听,自然就凉凉了,何况那时候城乡差别大,城乡之间联姻就是农村姑娘进城的跳板,近郊与县城比邻,是近水楼台,自然近郊姑娘先得月。明子的家境和实力,近郊姑娘们不屑拿眼角乜斜一下,只能娶远乡的姑娘,初中毕业的艾子就是这么嫁给明子,从此双脚踏在城门下。
婚后明子和艾子在城里卖苦力,很能挣钱,有时比城里人的工资只多不少,生了两个儿子后,小家庭其乐融融。可是大儿子四岁的时候,一场病让原本已经一嘴话的他成了哑巴。隔年三岁的小儿子也上赶着生了一场病。鉴于大儿子的悲哀,艾子两口子赶紧到县医院给小儿子治病,还好治疗得及时,医生轻松舒出一口气,不用担心前鸡胸后搭背的后遗症了。
两孩子生命无大碍之后,明子自己在三十岁的时候却得了肾病。两口子拼力气挣来的钱全部花光不说,还欠下不少的债。屋漏偏逢连夜雨,就是艾子家那几年的暗黑光景。
几年间接二连三的遭遇,谁都替他们家咂嘴巴,后来艾子娘家妈请当地一算命先生给他们两口子算了一次,算命先生左右手轮流掐指,一张嘴念叨着子丑寅卯。等双手安静下来搭在膝盖上,他又连着把嘴嗒。娘家妈安慰算命先生:“先生,有什么就说什么吧,没事,别光把嘴嗒。”算命先生说:“那我就照命上说。”
根据时辰八字,明子是铁嘴鼠,狠鼠。铁嘴鼠比一般的鼠破坏力强,就凭一张铁嘴,很容易伤害家人,好在他的两个姐姐在头上,要是在他脚下,是两个妹妹的话,可能不死也要脱层皮。他在家里只能当老小,不能当老大。但在妻子儿女面前,他这老大无法改变,自然会伤妻子儿女。但艾子是狠虎,伤不到她,于是转而伤害两个儿子,但两个儿子有艾子的猛虎之威庇护着,没能伤到根,结果反噬害到了自己。
这就是他们一家人的相生相克。
其实,明子的为人和他的八字根本不能对号入座。他平时为人是老少无欺人畜无害,生病后不能干事,下午就在门口陪老人打打小牌,一下午说不了几句话,说出来的都是慢声慢气,毫无波澜,但老人们喜欢,都说明子这伢是个乖伢子。可他的八字狠,不伤人就要伤自己。
艾子家的根捋得差不多了,我们再回来看那本书是怎么说明子的。
艾子拿着扫帚和铲簸萁在楼层两头跑,给我望风,其实想叫我给她家明子查一下,书上说的八字跟算命先生算的到底是大同小异还是大相径庭。
我按字索鼠,将明子这只鼠在另一页黄巴巴的纸上拎出来,放在算盘下压着,是什么样的鼠,等艾子过来看。
一看到艾子,我就叫她过来。柜组的同事给我们俩放哨,我们俩把这货拎出来,头挤着头,看这货是怎么钻山打洞的。
只看几句话,就被下一句话叫停,艾子立马露出一嘴大白牙,噗嗤一笑:“哎呀,不灵不灵,瞎扯淡瞎扯淡。”艾子连一个逗号都不多给,飞出几点吐沫星子溅落在书上。艾子随手一抹,又露出一嘴大白牙,边笑边说:“‘三十六岁有牢狱之灾’,这不是瞎扯淡嘛,明子今年就三十六岁,他跟任何人不说一句高声话,三岁小孩都不得罪,就在门口打个小牌,没一个人讨厌他,能有什么牢狱之灾?”
我也跟着说,那就不准不准了。两个人的兴趣突然来了个急刹车,不再看下文。
隔壁柜台的阿月赶紧跑出来,也不问我们还看不看,趁机拿走了那本书。
后来有一个月,好像比赛似的,我们柜组三人轮流做了人流。连领导都开玩笑,你们这柜组三个人真是眼馋嘴馋,想吃老母鸡也不能这么干吧。
我在家坐小月子的第五天,我在床上躺着,门是开着的,突然艾子就站在我家房门口。我一惊:“咦,艾子,你怎么找到我家门的?”
“汇子,我是一路问来的!”她语气急促。
我以为她听说了我坐小月子,是来给我意思意思的。我还在想着怎么拒收。
她没容我多想,开门见山:“汇子,给那本书说中了,明子真被逮牢里去了,我来是找你救急。”
我着实一惊:“怎么回事啊?”
她给我说了原委。
她家欠门口一个老头子八百块钱,老头子不晓得哪根筋搭错了,踩着脚底板要,三天之内必须还,不还他就告到法院去。
我们那时候的工资也就二百八十块,她一个保洁可能一百五左右吧。补习学校离她家近,每年有许多补习生在附近人家租房,艾子家也住着补习生。她家就这两笔收入,一家四口,明子还要吃药,所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人家既然上门讨债来了,就不能依着自家日子紧拒绝还钱。
艾子答应老头某月一定还他钱,但不是三天之内。她以为老头子就那么一说,哪知道第四天这老头子真的告到法院。艾子一家人蒙在鼓里。
一天下午,有两个穿制服的人来到艾子家,艾子没下班,明子和老太们打小牌,哑巴儿子玩去了,小儿子上学了。两个穿制服的人吃了闭门羹,就把一张纸塞在门扣上走人了。
明子最先到家,开门的时候发现了那张纸,可是相逢对面不相识,没进过校门的明子,一进门顺手把那张纸放到墙上的相框背面。一张纸而已,也没放心上,等艾子到家的时候,此事已随风飘到爪哇国。
唉,艾子倒是上到初中,可惜迟了一步。
一个礼拜后的一天,到晚上人聚拢时,一家人少了一个明子。艾子找到明子常玩的牌场,有老太太说,明子给穿制服的人叫回去了,后来一个邻居说他在对面看到明子被穿制服的人带走了。
东打听西打听,才知道是法院的人。后来法院的人说,给你们家传票,限一个礼拜还人家钱,你们家就是没动静,只能执法了。
唉,牢狱之灾如期而至。
我当时只有六百块钱,留了一张,给了艾子五百。她又到别的人家借齐了,还给那老头。
明子到底在牢里待到规定的时间才回到家。
书的后面是怎么说的明子,已经不重要了,明子在四十几岁走完了一生。明子走后,艾子和她娘家妈倒是明白了算命先生巴嗒着嘴是啥道道。
后来县城扩建,艾子家拆迁,她家成了中心地带。小儿子读到军校,毕业后在省城上班,在省城成家,在省城养孩子。大儿子娶了个山里的憨闺女,现在应该有两个孩子了。
艾子后来“娶”了个乡下农民工,四五十岁的老光棍,孤身一人就直接带着自己“嫁”过来了。平时还是像以前一样在外打工,只不过嫁给艾子后,逢时过节有家回,老光棍的生活有了颜色,有了奔头。艾子也不问他有多少积蓄,但他为艾子的小儿子拿出了不少积蓄。节日相聚,小儿子围着老光棍左一个“老头子”,右一个“老头子”,叫得可欢了,情同亲父子。
“老头子”是我们这边对父亲的亲切称呼。这份融融如画的光景对于艾子一家来说,真的是久违了。
下面说说阿月和另一个同事。
阿月从我这儿把书拿去后,不仅看了前半本的算命,还研究了后面的看相。可能有人想知道阿月的命理,书上说她是聪颖明慧之命,正财颇丰,偏财亦足。好命!这么多年也确实如此。买下了一个大楼的整四层,隔了几个教室,率先从事教育培训机构。好命亦简单,就不多着墨了。
下面说的是阿月根据书上的看相理论和图示,给我们的另一个同事芳子看得相。她偷偷跟我一个人说芳子的面相根据书上说的不是很好,而且芳子和她老公有浓厚的夫妻相。
当时听这么一耳朵,就跟当时看了书上说的明子“三十六岁有牢狱之灾”一样,第一反应就是:假的。
因为当时芳子家哪哪都好。
她婆婆家是城边蔬菜队的,婆婆是个勤快的人,每天起早贪黑的种菜浇菜卖菜,后来建了一栋楼开旅社,为家里打下了半壁江山。再后来他们家是城边第一批拆迁户,又是一次财富积累。
芳子的老公是部门二把手,两人感情笃深,恩爱不外秀,性格皆敦厚温良,在整个商场口碑一直上佳。
在婆婆打下的前半壁江山的基础上,芳子和老公通过十几年的财富积累,又打下了后半壁江山,实现了财富自由,车子,门面,别墅,就是没配小三小四。
两个女儿乖巧懂事,聪明伶俐,妥妥的贴心小棉袄。
婆媳关系一直和谐,媳敬婆爱,情同母女。
他们家是相亲相爱,和和气气,相处融洽的五好家庭。
这样的家这样的人哪有不好呢?
但就在前几年,他们公司资金链突然断裂,连同几个分公司一下子陷入瘫痪,最终破产,随之而来的如同十八级的龙卷风,席卷了好多个集资家庭。公司大中小各级领导层手里都攥着好多亲友团的担保,很多人家是多年积攒的老本,突然就像是一场,输得一丝不挂。真的是一夜之间从将军到乞丐,由黑发到华发。
芳子的老公在公司这场风暴中非常不幸,所有财产被席卷没收拍卖,唯有多票担保在持有人手里没有被席卷,完好无损。可在手里握到猴年马月,又能挽回多少呢?这场风暴真的打懵了太多人家。
我跟芳子关系很好,那些天我坐在家里,一直为芳子担忧,她手机关机,我也不知道她到底怎样,也不知他们一家搬到何处。后来我又想,这时候的任何安慰和陪伴都是苍白无力,唯有自渡。
有一天,我突然想到阿月按照那本书给芳子看的相,然后想到有句话,“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可芳子一家两代人的打拼却败给了注定,还有那些集资者们。
问因果,问业力,其中奥妙谁能解得透?
事发两个多月后,我特意找到了芳子,一直像一朵东方不败的莲花一样的她,被一场职业龙卷风卷成“枯荷瘦不胜”。她说她离死就差那么一点,大女儿在外地上大学,刚上初中的小女儿蹲在她的脚边,两手搭在膝盖上,仰着头看着她满面泪花的脸,不停地给她擦着,然后对她说:“妈妈,不怕,还有我们。”真的让人好心疼。
好在一家人的好口碑垫了底,亲友们没有难为他们一家,经济能力尚可的姑姑伸出援手供完她大女儿上大学。总公司也给予运筹帷幄,稳住了局面。
他们夫妇俩打起精神,身肩包袱,开始了负重前行。
也许他们家两代人的努力付诸东流,也冲平了后代们此后人生路上的暗礁,为后代疏通了人生道路,后人们会顺风顺水,一路开挂。
人这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高光时刻,也有至暗时刻,不管是天注定,还是后失意,借网络流行的“锅底法则”一用,最坏的局面在锅底,但只要抖起精神,抬腿迈步,余下朝哪个方向走,都是向上。
共勉!
讲到观察人的道理,我们都知道看相算命,尤其现在很流行。这两种事,在中国有几千年历史,就是世界各国,有所谓意大利相法,日本相法等等。由此可见任何国家民族,都很流行。讲中国人看相的历史,那很早了。在春秋战国时就多得很,一般而言,中国人的看相,自有一套,包括现在市面上流行的,麻衣、柳庄、铁关刀,乃至现代意大利、日本人研究出来的手相学、掌纹学,许多新的东西都加上,也逃不出中国相法的范围。
中国看相的神相但中国人还有另外一套看相的方法,叫“神相”或“心相”,这就深奥难懂了。“神相”,不是根据“形态”看,而是看“神态”的;还有一种“心相”,是以中国文化的基本立场,绝对唯心(非西洋唯心的哲学),所以有几句名言:“有心无相,相由心变。有相无心,相随心转。”一个人思想转变了,形态就转变,譬如我们说一个人快发脾气了,是怎么知道的呢?因为从他相上看出来了,他心里发脾气,神经就紧张,样子就变了。所以,看相是科学。
有人说,印堂很窄的人度量一定小,印堂——两个眉尖中间的距离——很宽就是度量大,这是什么道理?有人天生的性格,稍遇不如意事,就皱眉头,慢慢的印堂的肌肉就紧缩了,这是当然的道理。还有人说露门牙的人往往短命,因为他露牙齿,睡觉的时候嘴巴闭不拢来,呼吸时脏的东西进到体内,当然健康要出问题。还有很多这一类的道理,都是这样的,但是古人看相,很多人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问他什么原因,他说:“是书上说的。”实际上,这些东西是从经验中来的。
看相第一本书:冰鉴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其他的没有了,其实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它所包涵看相的理论,不同其他的相书。他说:“功名看器宇”,讲器宇,又麻烦了。这又讲到中国哲学了,这是与文学连起来的,这“器”怎么解释呢?就是东西。“宇”是代表天体。什么叫“器宇”?就是天体构造的形态。勉强可以如此解释。中国的事物,就是这样讨厌,像中国人说:“这个人风度不坏”。吹过来的是“风”,衡量多宽多长就是“度”。至于一个人的“风度”是讲不出来的,这是一个抽象的形容词,但是也很科学,譬如大庭广众之中,而其中有一人,很吸引大家的注意,这个人并不一定长得漂亮,表面上也无特别之处,但他使人心里的感觉与其他人就不同,这就叫“风度”。
“功名看器宇”,就是这个人有没有功名,要看他的风度。“事业看精神”,这个当然,一个人精神不好,做一点事就累了,还会有什么事业前途呢?“穷通看指甲”,一个人有没有前途看指甲,指甲又与人的前途有什么关系呢?绝对有关系。根据生理学,指甲是以钙质为主要成分,钙质不够,就是体力差,体力差就没有精神竞争。有些人指甲不像瓦型的而是扁扁的,就知道这种人体质非常弱,多病。“寿夭看脚踵”,命长不长,看他走路时的脚踵。我曾经有一个学生,走路时脚根不点地,他果然短命。这种人第一是短命,第二是聪明浮燥,所以交待他的事,他做得很快,但不踏实。“如要看条理,只在言语中”,一个人思想如何,就看他说话是否有条理,这种看法是很科学的。
看相第二本书:人物志中国这套学问也叫“形名之学”,在魏晋时就流行了。有一部书——《人物志》,大家不妨多读读它,会有用处的,是魏代刘劭著的,北魏刘昺所注,是专门谈论人的,换句话说就是“人”的科学。最近流行的人事管理,职业分类的科学,这些是从外国来的。而我们的《人物志》,却更好,是真正的“人事管理”、“职业分类”,指出哪些人归哪一类。有些人是事业型的,有些人绝对不是事业型的,不要安排错了,有的人有学问,不一定有才能,有些人有才能不一定有品德,有学问又有才能又有品德的人,是第一流的人,这种人才不多。
以前有一位老朋友,读书不多,但他从人生经验中,得来几句话,蛮有意思,他说:“上等人,有本事没有脾气;中等人,有本事也有脾气;末等人,没有本事而脾气却大。”这可以说是名言,也是他的学问。所以各位立身处世,就要知道,有的人有学问,往往会有脾气,就要对他容忍,用他的长处——学问,不计较他的短处——脾气。他发脾气不是对你有恶意,而是他自己的毛病,本来也就是他的短处,与你何关?你要讲孝道,在君道上你要爱护他,尊重他。我有些学生,有时也大光其火,我不理他,后来他和我谈话,道歉一番,我便问他要谈的正题是什么?先不要发脾气,只谈正题,谈完了再让你发脾气。他就笑了。
看相第三本书:素书第二部应该研究的书是什么呢?就是黄石公传给张良的《素书》,这一部书很难说确是伪书,但它也的确是中国文化的结晶。对于为人处世及认识人物的道理,有很深的哲学见解,也可以说是看相的书,他并不是说眉毛长的如何,鼻子长的怎样,它没有这一套,是真正相法。眉毛、鼻子、眼睛都不看的,大概都看这个人处世的态度和条理。
孟子也喜欢看相,不过他没有挂牌,他是注意人家的眼神,光明正大的人眼神一定很端正;喜欢向上看的人一定很傲慢;喜欢下看的人会动心思;喜欢斜视的人,至少他的心理上有问题。这是看相当中的眼神,是孟子看相的一科,也可说是看相当中的“眼科”吧!
孔子观察人谈原则。“视其所以”——看他的目的是什么?“观其所由”——知道他的来源、动机,以法理的观点来说,就是看他的犯意,刑法上某些案子是要有了犯意才算犯罪,过去中国人不大打官司,喜欢打官司的叫作讼棍。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被控用刀杀人,这是有罪的,要偿命的。有讼棍要被告一千两银子,包可无罪。被告为了保命,就是上当受骗,也只好出这一千两银子了。而那个讼棍得了银子,将送出去的公文抽回来,将“用刀杀人”的“用”字,轻轻加了一笔,变成“甩”字,于是“甩”刀杀人,没有犯意,是无罪的。
还有满清时候,祭孔大典,凡是参加的人,是不得在祭典中东张西望,或转头回身说话的,否则就犯了“大不敬”,重则杀头,轻则坐牢,至少是免职永不录用。有一次,一位督抚率领部属祭孔,在部属中同僚有隙,某甲到皇帝面前,告某乙在祭典中回头说话,于是皇帝下命令督抚查明这件事。督抚一接到圣旨,惶恐得不得了,最后从部属中,找来了平日最讨厌的讼棍,被敲了八千两银子,一千两银子买一个字,讼棍还说白送了一个字,共有九个字:“臣位列前茅,不敢反顾。”这样答复上去,不但没有事,那个原告,也不敢顶上去了。因为追究下去,你自己如果规规矩矩不转头,又怎么知道被告转了头呢?有罪大家有罪嘛!一件要杀大官们脑袋的大案,就这样由讼棍用九个字,轻轻地平息下去了。
李陵答苏武书中所谓“刀笔之吏,弄其文墨。”从政的人,都要了解这一点,公事办久了,从政久了,法律熟了,专门在笔杆上做工夫,害死人杀死人,比刀都厉害。所以讲到这里,要“视其所以”,看他的动机、目的。“观其所由”,看他的来源,整个行动的经过。“察其所安”,再看看他平常作人是安于什么?能不能安于现实。譬如有些人就很难安,有一位七十多岁的朋友,已满头白发了,读书人,学问蛮好。刚刚退休,太太过世了,在生活上打牌没有兴趣,书法好但没兴趣写字,读书人本可看书,但是拿到书,就想睡觉,躺下来又睡不着——讲到这里,请青年朋友们注意,老年人很可怜,有几件事是相反的:坐着想睡,躺下来却睡不着。哭起来没有眼泪,笑起来把眼泪笑出来了。讲现在的事,当面讲当面忘,对过去的事,连小时候的都记得起来。讲他好话听不见,骂他的话马上听到了。这是老年人的惨状——因为他太无聊、寂寞,事事无兴趣,只好交了个女朋友,我劝他不必结婚了。他这种现象,就是老年人的无所安,心不能安,这是老年人,但是年轻人也一样。这是心理上的问题,一个人作学问修养,如果平常无所安顿之处,就大有问题。有些人有工作时,精神很好;没有工作时,就心不能安,可见安其心之难。
孔子以这三点观察人,所以他说“人焉叟哉!人焉叟哉!”这个叟是有所逃避的意思。以“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三个要点来观察人,就没什么可逃避的了。看任何一作人作人处世,他的目的何在?他的做法怎样?(前者属思想方面,后面属行为方面。)另外,再看他平常的涵养,他安于什么?有的安于逸乐,有的安于贫困,有的安于平淡。学问最难是平淡,安于平淡的人,什么事业都可以做。因为他不会被事业所困扰,这个话怎么说呢?安于平淡的人,今天发了财,他不会觉得自己钱多了而弄得睡不着觉;如果穷了,也不会觉得穷,不会感到钱对他的威胁。所以安心是最难。以这三点观人,放在《为政》篇中,就是知人励品的重点所在。
后记:这些书籍,也希望大家可以看一看,增加自己的阅历,但一切做事,仍要以灵活为要义。完整版76页
完整版76页
完整版76页
完整版76页
大家都知道,按照中国的民俗,在正式的“大年”之前还有个非正式的“小年儿”。很多人还知道,小年儿源出祭灶,晚近北方用腊月二十三日,南方为岁末廿四日。我对中国民俗节令没有什么研究,但读古书得到的一般印象,南方和北方的传统民俗节日,在很多方面都有差异,而形成这种差异的时代,好像较多是在南宋时期。旧时诗文记述这个小年儿,往往称作“小除日”、“小除夕”,或径谓之曰“小除”。这当然是以把真正的除夕视作“大除”为逻辑前提。不过明清之际有的地方还会把除夕前一天称作“小除夕”,也就是腊月二十九日过“小年儿”。明末有个叫陆启浤的人,写过一本叫作《北京岁华记》书,书中记述说:“先除夕一日曰小除,人家置酒宴往来交谒,曰别岁。”所以我今天就援依北京城里曾经有过的这个“老礼儿”,在这里和大家“别岁”。这用大家常用的话来讲,也就是辞旧迎新。
告别,又有“话别”的说法。今天我和大家说的辞旧迎新话,是关于所谓“兔年”和“双春年”。原因是一段时间以来出现很多关于这兔年和双春年的说法,既有科学知识的宣讲,也有很多以“传统文化”或“国学”面目出现的胡诌八扯,而关心后者的人似乎更多。
追溯这种局面出现的渊源,在我看来,至少在现实层面上,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舆论氛围具有直接的关联。随着网络渠道日益占据信息传播方式的主流地位,也伴随着二十四节气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些年来,越来越多关于时令节气的夸张附会,弥漫于社会文化的空间,既有故弄玄虚,更多庸俗无聊,至少是毫无意义(就我个人来说,每当有人在各种节令发来这类东西,感觉不胜其扰)。尽管在这样的氛围中仍有一些科学的认知出现,但往往呆板僵硬,望而生厌,更没有清楚说明相关事项的来龙去脉。
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我才决定在今天和大家做这次交流,谈谈我对这个“双春”兔年的认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明晚过个明明白白的大年。
下面,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即先谈兔年是什么年、“双春年”又是个什么年;再谈为什么会有兔年以及为什么会有“双春年”;接下来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真正的兔年并没有“双春年”;最后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不管是兔年还是虎年,“双春年”都同我们老百姓没什么关系。不管看到怎样的胡说八道,说这个兔年会有多少晦气事儿,你都快快乐乐地过好明天的大年就是了。
一、 兔年是什么年?“双春年”又是个什么年?
与我们正在过的这个虎年和即将迎来的兔年相比,作为一种符号,我们大多数朋友对这大老虎和小兔兔的感知,恐怕更直接、更具体的是来自自己的属相,也就是自己是属虎,还是属兔。当然不管是属威武的老虎还是属乖乖的小兔,实质上都是讲自己出生的这一个年份是属于虎年抑或兔年。
那么,为什么会有虎年、兔年这些名号呢?从天文历法的角度讲,哪一年都是同样长度的时间单位,虽然哲学家以为谁的脚都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可在大俗人的世界里,年复一年确实都很像是同样的年。古人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岂止花相似,年本身更相似。
其实麻烦就麻烦在这过了一年又一年的年长的样子都差不多,所以才需要给它们统一做个编号相区别。大家想想是不是,比如我们家里养了一只大老虎,旁边还有一只小兔兔,它俩儿长得太不一样了,所以只叫老虎和小兔就行,差不了,谁也不会指虎为兔。
然而谁家里要是养两只老虎,当然两只小兔也行,都是一样的道理,那对这两只老虎或小兔就得给个限定性的符号,以相区别。比如公老虎、母老虎;比如长尾巴兔、短尾巴兔,等等。
由此推衍下去,那些家里有矿的人家很可能会养二百五十只老虎。这下麻烦可就大了,一百二十五只母老虎(另一半公老虎也一样),你说这可乍区别啊?养兔子的矿长也别高兴,他的麻烦更大,因为兔子的尾巴大概率都长不长,短尾巴的可远不止一百二十五只,这不愁死人了么?
当然活人不会被尿憋死,更不会被一百二十五只母老虎抑或比这更多的短尾巴兔愁死,编个序号就是了呗。其实这虎年的虎、兔年的兔,还有大龙年的龙,小龙年的蛇,等等,十二生肖一个不拉,都只不过是人给年编制的序号。
听我这么讲,大家一下子就都明白了吧?情况就这么简单。就一个抽象的序号,它能体现什么、它又能决定什么?——什么也体现不了,什么也决定不了,也可以说什么社会意义都没有。比如一个高中生,他不会因为自己的学号是250就考不上北大而只好对付着上个清华,上不了北大只能怨自己智力差。一个男人不会因为他生于虎年他这一生就虎虎生风,一个女人也不会因为她出生在兔年就长得兔头麞脑没个人样,或是生个孩子长出兔唇。一句话,人这一辈子,该啥样,就啥样,生肖决定不了人生;同理,以虎、兔等动物名称作编号的年份,也决定不了任何社会事项。
——好了,现在集中到我们今天讲述的主题上来,这就是即将到来的兔年什么别样的年份都不是,跟就要过去了的这个虎年一个样儿,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年。
至于这种序号的具体编制办法,其实这大家都知道,是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作为符号,依次排列,即鼠的序次是1(也就是鼠相当于序号1),牛的序次是2(也就是牛相当于序号2),……狗的序次是11(也就是狗相当于序号11),猪的序次是12(也就是猪相当于序号12)。不过书面上正式的写法,是把狗写作“犬”,猪写作“豕”(《论衡·物势》),只是更古雅一些,没什么别的差异。
还有这个序号的数列,排到12就终止了,再往前,就重头另排一次,再来一遍,不像美利坚等欧美发达国家人那么傻,从一个地方起头后,就傻乎乎地一直排到了2023年;而且要是由着他们的性子,还会无穷无尽地继续往后推着排,简直把人傻呆了。
中国人数算年份的这个序数的数列终止于12,其间自有一番道理。不过这个理儿,姑且置而不论,下边先来简单说说“双春年”是个什么年这一问题。
就名释义这也很简单,就是一年之内有两次立春这个节气。在即将到来的这个新的一年,正月十四立春,可到了年底的腊月二十五,又会经历第二个立春。如果把立春这一天看作是春天的开始的话,那么这就是一年之内连着气儿经历了两次春天。
我们都知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怎么出了第二春?我这大半辈子,确实曾经历那么一两个春天曾经令我心潮澎湃,甚至热血沸腾,比如1978年,但那也是一年就那么一次啊,怎么能够连着来?所以这一年之内若是来个第二春,确实够吓人的了,很难相信真的会有这么回事儿。
那么,一年之内到底会不会来这第二春呢?各位看官,且容下回分解。
二、 为什么会有兔年?又为什么会有“双春年”?
要想清楚说明一年之内到底会不会来个第二春,必须从为什么会有“双春年”说起,而要想说明为什么会有“双春年”,又要从究竟什么是“年”开始讲。这真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没办法,学术要有根有底,话只能这么一点儿一点儿地从根儿上讲。
世界上不同地区居住着的不同的人,往往缘于不同的历史文化有过不同的历法,而这不同的历法体系,往往就意味着不同的“年”,五花八门,多种多样。不过若对这五花八门的“年”做一个概况,情况倒也甚是简单,即概括起来也就三种“年”:一种是太阳年,一种是太阴年,还有一种就是不太阴也不太阳的阴阳混合年。
太阳年是太阳“视运动”的一个周期。但大家都知道,实际上是太阳不动地球动,这个太阳的“视运动”周期也就是地球公转的回归周期,科学的术语叫“回归年”。太阴年的基本单位是太阴、也就是月亮的一个朔望变化的周期,这大致可以理解为月球环绕地球的公转周期,用普通人更容易听得懂的人话讲,就是一个月。把这样的周期一个一个叠加起来,叠加到同太阳年最接近的那个数值——12个月的时候,就对对付付地把这个时间长度算作一年。阴阳混合年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特别的太阴年——多数年份同太阴年一样,是12个月算一年,其他那些年份则是13个月算一年。
大家对这三种年稍加思索就能明白,其实所谓“年”的本质乃是太阳年。太阴年是在保持朔望(古人把这称作“月相”)变化周期完整无损的前提下,找出一个同太阳年长度最为接近的月数——12个月当一年。尽管这也能对付着过,可12个月的长度毕竟要比一个太阳年少11天多,这样积累年头多了以后,势必使年内的月份同特定的季节失去固定的对于关系。像不同年代诗人写下的诗,同在三月,有的诗是咏春花,抒春情,还有一些诗,却是在感叹随风飘逝的落叶了。后人读起来,很是迷幻。
虽然诗人的世界就这么奇幻,春花秋叶任你感慨什么都没有关系,可大多数尘世俗人毕竟觉得别扭。这样,阴阳混合年也就应运而生了。阴阳混合年中比太阴年多出来的那些13个月的年份,就是用于往回找补太阴年比太阳年短少的那些天数。这样,13个月的长年同12个月的短年有规律地组合在同一套历法体系中,就大致保持了月份同特定季节的固定对应,不至于到了七月,不知道是穿大裤衩子好,还是穿羽绒服(古代是皮袄)更像是一个精神正常的人。
中国的古昔先人们在盘古开天地时过的“年”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年”,迄今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令我信服的说法(别人可能会信)。这么讲,是因为听了我刚才的介绍之后,大家稍加思索,就很容易明白,与阴阳混合年相搭的历法体系,相对于太阳年和太阴年来说,是一种复杂体系。就像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会一生下来就长那么多鬼心眼儿一样,天地间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历法体系也不会例外。
按照我的初步思考,迄至商朝为止,华夏大地行用的也是太阳历,过的也是太阳年;至少在商朝之前,肯定先过过太阳年。在我看来,孔夫子念兹在兹的“夏时”,就是夏人的太阳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看拙文《追随孔夫子 复礼过洋年》,见拙著《天文与历法》)。变化,发生在商周之际,从西周时期开始,华夏先人改而行用阴阳混合历,这才过上了阴阳混合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看拙文《论年号纪年制度的渊源和开启时间》,见拙著《天文与历法》)。
不过当时的阴阳混合历还很不成熟,完善的阴阳混合历要到春秋战国之际才出现,这就是建立了十九年七闰的规则,即于十九个12月之“短年”内有规律地在其中七个年份增置一个月,过一次13个月的“长年”——这多增出来的那个月份被那个时候的人们称作“闰月”。请大家特别注意,就是“闰月”这两个字,多一个“二”字也不行(当然“三”字、“九”字就更不行了)。
与太阳年相比,这样的阴阳混合年有一个明显的长处,这就是它的每一个月份都严格地对应于月相的变化周期,看看黄历是初一还是十五,就能预知是该杀人越货,还是该去谈情说爱。当然,对于启用这种历法的西周天子来说,月相一定还会寄寓有某种神圣的象征意义,不然他们也不会别出心裁弄这一套。大家对比一下中国现在行用的罗马历法、也就是所谓公历很容易理解这一点。因为公历每一个月内具体的日子,同月相毫无关系,也没有任何天文意义,只是个单纯得不能再单纯的序数而已。
然而同它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弊病相比,阴阳混合历在“月相”方面的这点儿优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阴阳混合历最严重的缺陷是使太阳年内每一个日子都失去了同地球公转轨道上特定位置的固定对应关系,而每一个日子都同地球公转轨道上的特定位置存在着固定的对应关系,正是诸如古罗马等地采用太阳年的根本原因。那么,西周及其以后历朝历代的人们可以对这一严重弊病忽视不管么?不能,绝对不能。太阳年内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特定位置同每一个日子固定的对应关系,对人们的社会生活、特别是农业生产有着强烈的影响,中国自古就以农业立国,因而更要重视这一点。
中国在西周以后一直采用阴阳混合历、过阴阳混合年而没有发生什么问题,是因为同时还另有一套太阳历的历法与之并行,这就是所谓“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规范的说法是“二十四气”,由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相间搭配构成。这是一个比现在国际上通行的所谓“公历”还要精善得多的太阳历,近乎完美。简单地说,“二十四气”相当于把一个太阳“视运动”的周期等分为二十四个“月份”,这些“月份”、亦即每一气都体现着地球公转轨道上特定的位置,因而每一个具体的日子都同地球公转轨道上特定的位置有着固定的对应关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看拙文《话说二十四节气》,见拙著《天文与历法》)。
请大家在充分理解二十四气天文历法意义的基础上,注意一个简单的事实:立春就是这二十四气中的一个“节气”。这样大家也就很容易理解所谓“双春年”的来由及其性质了。
下面让我们换一个角度,再来看看所谓“兔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这十二生肖,实质上只是一个个标记年份的序号,那大家一定会问:古人为什么要这样给年份排列次序呢?即为什么是一个以12为周期的数列而不是13、14,也不是整整齐齐的10呢?特别是十进制不是现成的么,而且古人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也一直通用这样的计数方法么?
认识这一问题,我们还是要倒回去,从为什么要有“年”这个时间单位说起。简单地说,这首先同人类的生命周期有关。
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并且即使没有新冠病毒感染嗅觉依然十分灵敏也还是嗅不到的。一句话,人们无法直接感知时间的存在。但我们看草木春荣秋枯,就能感受到季节的变换;看水逝潮起,就能感知光阴的穿行。特别是斗转星移,还让人们看到了时间流淌的规律。于是先民们就参照天上星体的变化规律,给自己制定了记录时间和量度时间的单位。
既然是人为制定出来给所有人用的,这个时间单位就首先要与人的生命周期、也就是寿命的长短相互关联。在这个时间体系当中,最基本的单位是“日”,这也就是一天。它依托的天体运行现象,是地球自转一周。人要是活十天半个月就都死了,似乎也就不必再设置更高一级的时间单位“月”了。同样的原理,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寿命也不是以月计的,于是就有了长度更大的“年”。前面我已经强调指出,不管在什么样的历法体系当中,“年”的实质性意义都是太阳年的“年”,它是地球公转的一个周期。
上帝实在照顾人类,寿命长达几十年,而且还让人类进化产生了文字,文字的记录更延长了生命的自然长度,因而便还需要比一年两年更长的时间单位。于是,华夏先民就又创造出了“纪”这一时间单位——一纪这也就是十二年。十二年这个时间长度,大致接近木星环绕太阳的一个公转周期;换句话来说,木星的运行周期,是“纪”所依托的天体运行现象。
这样我们大家也就清楚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这十二生肖,实际体现的是一纪当中的十二个阶段,也就是十二个年份,因而也可以称作十二生肖纪年法。在这个序列中,兔年排在了每一纪的第四位,这就是兔年的本质性意义和它的来由。如前所述,什么特别的社会意义也没有。
不仅如此,若是进一步深入追究,这个“兔年”实际上还同所谓“双春年”根本不搭界,或者说二者风马牛不相及,是八杆子也打不到一起的事儿。这就涉及我讲的下一个问题了,即真正的兔年并没有“双春年”,而这还是容我下回分解。
三、真正的兔年并没有“双春年”
要想深入认识即将到来的兔年和行将过去的虎年,首先需要了解用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这十二生肖来表述以一纪十二年这个时间单位中逐年的时段,其实并不是严肃的正式称谓,只是一种很随意的俗称,这也就是说十二生肖纪年法并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纪年体系,在它的背后还另有依托。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已经清楚,所谓十二生肖纪年法实质上体现的是木星的运行周期,因而也可以称作木星纪年法。我们说木星大致十二年公转一周,这十二年指的当然不可能是阴阳混合年。因为那种阴阳混合年长一年、短一年的,根本没法体现木星运行的进度。大家很容易理解,从前面讲的“年”的本义出发,它指的只能是太阳年。
古人在历法实践中,是用把一个圆周等分为十二段的形式,来形象地表述木星公转周期内这十二个太阳年的时间,即每年运行其中的一段,而用来标记这十二个时间段落的符号,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地支。
十二地支所示木星周期示意图
不过听我这么一讲,很多人一定会问,从西周时期起不就采用了阴阳混合年来纪年了么?那古人怎么还会用太阳年来施行木星纪年呢?实际上在商朝以后,中国古代的历法构成中,还一直包含着一个“二十四气”之外的太阳年制度。
这套太阳年制度,在《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令》和《淮南子·时则》中都有系统的记载(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看拙文《西边的太阳——秦始皇他爹的阳历年》,收入即将在三联书店出版的拙著《坐井观天》)。按照这种体系,一个太阳年也是划分为十二个月,但这种月份同月亮的朔望周期、亦即所谓“月相”毫无关系,只是十二个长度接近均等的时段,其实质性意义同现在世界大多数国家通行的公历完全一致,而在技术层面上看要比所谓公历更为合理。
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也谈到了这种太阳年,其标志性特征,是每年开始于立春之日。与此密切相关的,是春、夏、秋、冬的划分方法。司马迁说:“立春日,四时之始也。”大家都知道,在所谓“二十四节气”当中,与立春并立的还有立夏、立秋和立冬。这春、夏、秋、冬四立,就分别是春、夏、秋、冬“四时”的起点。
必须指出的是,这春、夏、秋、冬“四时”,同我们大家熟知的春、夏、秋、冬“四季”是完全不同的。
中国古代的一般做法,是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七月、八月、九月为秋季,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为冬季。这就是古代标准的四季划分方式。《春秋》一开篇在隐公元年下第一句话所讲的“元年春,王正月”,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四季的划分。
也许很多人还没有明白正月为四季之首的意义是什么,请大家注意,这个正月初一,就是大年第一天,然而司马迁说的那种由春、夏、秋、冬“四时”构成的太阳年,其“大年”第一天却是立春,而不是正月初一。前面我说在即将到来的这个新的一年里,正月十四立春(公历2023年2月4日),而到腊月二十五(公历2024年2月4日)还会重新经历一次立春,不管哪一次,都不是正月初一;对于下一年来说,本年腊月二十五那个立春,还过到了正月初一的前头,也就是它的前一年。所以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两套纪年体系。
听我这么一讲,有些人或许会认为,这很简单么,立春是二十四气当中的一气,属于太阳年体系,而正月初一属于中国的阴阳混合年体系,二者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根本不是一条路。这道理虽然很浅显,可要真正认识到它,也得脑子基本够用,差的码子太大也不行。
前年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部分,我就看到了下面这样一段匪夷所思的表述:“汉武帝时,在前代历法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以立春正月为岁首,确立了农历的基本形式及计算方法,此后一直沿用。”够荒唐的了吧?当然能把这么荒谬的话在中学教科书里讲得一本正经才更荒唐。看到这么荒唐的事儿实在忍不住,我就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发文指出了这一错谬。好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羞耻心尚未泯灭,知错就改,现在印行的中学课本里已经看不见这样的内容了。
在《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令》和《淮南子·时则》所记载的那种太阳年里,其春、夏、秋、冬“四时”各自被分作三个月,分别称作孟春之月、仲春之月、季春之月等,以这样的十二个月,构成了在一个太阳年内的完美循环,而只有这样的太阳年,才能用于木星纪年。另一方面,由这样的十二个月构成的一个太阳年,也可以像木星周期那样用一个以十二地支标记刻度的圆周来表示。
以立春为岁首的太阳年示意图
前面已经谈到,用来标记这种太阳年木星纪年十二个时间段落的符号是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这十二地支符号,古人又称十二辰,而鼠、牛、虎、兔等十二生肖实际对应的正是这子、丑、寅、卯等十二辰,所以人们才会在谈论生肖的时候谈到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这些话。
附带和大家谈一下,关于十二生肖纪年法的形成时间,历史文献中并没有清楚的记载,但至迟在春秋前期就出现了十二生肖纪年法的基本要素,即把某些特定的动物同十二辰建立了固定的搭配关系。不过较为全面的系统性记载,是首见于东汉王充《论衡》的《物势》、《言毒》和《讥日》诸篇里。我推测,生肖纪年法在社会上的普遍施行,就应该发生在东汉时期(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看拙文《猪尾鼠头谈十二生肖纪年的渊源》,见拙著《天文与历法》)。
“寅虎卯兔”就意味着虎标志着寅年、兔标志着卯年,而这些“年”都是太阳年。前面已经谈到,司马迁《史记》和《吕氏春秋》《礼记》《淮南子》这些史籍所记载的那种太阳年,其每一年都是从立春开始的,这意味着不管是虎年还是鼠年,也不管是大龙年还是小蛇年,每一年都只能有一个立春,遇到下一个立春就进入下一年了。所以,真正的兔年是绝对不会有“双春年”的。
关于这一点,虽然编写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大腕儿史学家们懵懂无知,但每一个稍微讲究一点儿的算命先生都懂得。因为命理学家推算福祸依据的年份,一直是和《史记》、《吕氏春秋》等书所记相同的太阳年,其每一年的开头都是立春之日而不是正月初一。
那么,所谓“双春年”又是怎么回事儿呢?这种说法,实际上是把阴阳混合年和太阳年两套完全不同的纪年体系强行拼合到一起了,即用阴阳混合年的“年”来查看在这一时间范围内是不是会遭遇两次太阳年的岁首立春,遇到了,就称“双春年”。
从前面的讲述中大家已经了解,在中国的阴阳混合年体系中,有13个月的长年和12个月的短年这两种年。所谓长短,更实质的意义不在于这两种年相互之间的对比,而是这两种年相对于太阳年的长短:长年比太阳年长,短年比太阳年短。当然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长年、短年这样的叫法——人们是把长年称作闰年,不闰的短年称作平年。
由于13个月的闰年要比一个太阳年多出将近20天,超过了从一个立春到另一个立春的太阳年时间长度,所以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就有可能出现两次立春,从而被人们称作“双春年”。
然而通过前面的讲述大家都能够明白,这样的说法是很荒唐的。把两套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硬拼在一起,这严重悖戾了历法的科学原则,因而是毫无意义的。
四、 不管是兔年还是虎年,“双春年”都同老百姓没什么关系
通过上面的讲述,我想大家都能够了解,兔年的“兔子”仅仅是个标记太阳年的纪年符号,并没有任何社会意义;“双春年”更不符合历法的规则和原理,当然也不会有什么神秘的魔力可以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因而我们大家该怎么过年就怎么过年,根本不必在意各种胡说八道。
拿所谓“双春年”胡乱说事儿的人,往往都会引述一些顺口溜、也就是所谓民间谚语来讲述这种“双春年”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虽说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都有,但这些人讲说的主要还是后者。
尽管这些说道儿毫无科学根据,因而也没有必要一一辨析,更没有必要多予理会。不过从另一角度来说,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也不妨有根有据地适当给大家讲讲相关情况,丰富人们对过往历史的认识。
在我看到的相关记载当中,总的来说,古人对这种“双春年”并没有什么不好的认识,因而借时令抒情,往往会留下一些欢快的诗句。如宋朝人许应龙书写“皇后合春帖子”,有句云“一岁两逢春,皇都景物新”(许应龙《东涧集》卷一三《皇后合春帖子》),纯然一派欣喜景象。明朝大才子袁宏道更有句云“秋来喜遇双重九,岁里欣逢两立春”(袁宏道《袁中郎全集》卷三九),心境既喜又欣,快乐已经溢于言表。
袁宏道这两句诗,道出了所谓“双春年”的一项重要历法要素,这就是能够出现“双春年”的阴阳混合年年份,一定会是设置闰月的闰年(这就是我所讲的“长年”)。明后天即将到来的这新的一年,是闰二月;袁宏道这首诗里写的,则是闰九月;《警世通言》中《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的故事,荆公乃出上句“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难为苏东坡,看看他能不能对出下句,这闰的自然是中秋佳节所在的八月。
说起阴阳混合年的这个“闰月”,我想请大家看看“闰”这个字,它长得模样是很有意思的。大家看一看,“门”字里面立着个“王”字,它该归属于哪一个部首?恐怕绝大多数不搞古文字研究的人都会以为它归属于“门”部。然而不是,许慎《说文解字》是把“闰”字放在了“王”部之下,而且“王”部除了“王”、“皇”二字外就它这么一个字,有意思吧?
那么许慎是怎么解释这一点呢?许慎说:“余分之月,五岁再闰。告朔之礼,天子居宗庙,闰月居门中。从王在门中。《周礼》曰:‘闰月,王居门中,终月也。’”对许慎这套说法,今天我不做详细解释,大家只知道天子在举行所谓“告朔”之礼的时候,年终(案早期的闰月都设在年底)的闰月同其他那些正常的月份不同,即不在宗庙之内而在门道之中。须知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里讲到这种阴阳混合年时是把它过年的正月初一称作“王者岁首”;前面我还提到,《春秋》开篇讲的第一句话,便是“元年春,王正月”。王者的岁首,王者的正月,王者的闰月,这几项联系到一起,显而易见,中国的阴阳混合年本为王者之年,天子之年,同我们普通百姓是没什么关系的。
听我这么一说,很多和我一样的草民,一定大吃一惊——原来是这样啊,那让我们普通庶民可怎么过年是好?难道古代那些像我们这样的小民,就没资格过年了么?这倒不至于,有一首歌不是这样唱了么——“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意思的实质是即使是一贫如洗的穷人也要过个穷年,不管生活有多么不如我们的意愿。
那么,普通草野小民到底是怎样过年、也就是过的是什么“年”呢?关于这一点,太史公司马迁也有记载。
《史记·天官书》记载说:“腊明日,人众卒岁,一会饮食,发阳气,故曰初岁。”这里所说的“腊”也就是“腊日”。这个腊日的具体日期,直到西汉王莽时期,还在冬至之后很短的一定时期内变化不定,但根据东汉学者许慎《说文解字》的记载,东汉时期的腊日,是被固定在“冬至后三戌”,也就是冬至那天之后的第三个戌日,以后历朝历代,在选定腊日时,大多也都基本上继承了这种汉家传统(明熊宗立《类编历法通书大全》)卷二“求腊日法”)。在司马迁生活的汉代,普通庶民还会在此日“腊祭百神”(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腊字)。
所谓“腊明日,人众卒岁,一会饮食”,就是说普通庶民会在这个腊日的第二天,聚在一起大吃大喝一顿,以此来辞旧迎新——这也就是过年(请大家千万特别注意,这过的是太阳年,也就是阳历年。很多人听我这么一说可能有些发蒙,不过司马迁就是这么说的,不信你就自己打开《史记·天官书》去看一看)。又是吃又是喝,我们草民就这么实在,也就这么欢快。今年,这个日子(“冬至后三戌”的“明日”)好像应该是在正月初六、也就是公历1月27日那一天,大家不妨就在“破五”之后接着再过一个司马迁那个时代人民大众的“年”,来试试体会一下,看看它会怎么不一般。
知晓古代历法这一情况,大家便很容易明白,管它是兔年还是虎年呢,哪怕伴随着这“双春年”到来的真有什么不祥的灾祸,那也该谁的就是谁的,我们该怎么过年就怎么过年,特别是要是跟着太史公过上那么一把纯粹属于小民自己的年,好像也不错啊。
祝大家开心如意,有钱没钱都努力过个开心年。
原定讲述于2023年1月20日晚
可以为您介绍有关算命的基础知识和教学内容。
算命是一种古老的预测未来的方式,也是一门需要系统学习和实践的技术。以下是一些基本的算命方法和教学内容:
1.星座占卜:基于出生日期,可以使用星座占卜来预测某个人的
性格特征和未来运势。
2.面相学:通过观察人的面部特征,例如眉毛、眼睛、鼻子和嘴
巴等,来预测其命运和性格特征。
3.命理学:这是一种基于出生时间和地点的古老预测未来的方
法。通过阴阳五行的理论,可以解释人生的起起伏伏,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4.手相学:通过分析手掌上的纹路和线条,来预测某人的性格特
征和未来运势。
以上是一些基本的算命方法。如果你想深入了解算命,可以参考相关的书籍和课程,或者找到有经验的算命师进行咨询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