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奇门遁甲

六安瓜片简介(六安瓜片简介图)

时间:2024-01-14 08:07:15 作者:简单的爱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六安瓜片,为什么叫瓜片,你知道什么原因吗?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聊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六安瓜片。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奇怪,为什么叫瓜片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六安瓜片的基本情况。产于安徽省六安县,是一种绿茶,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它的形状像瓜子,因此得名瓜片。在清明前后,茶农将茶叶采摘下来,经过多种工艺后制成瓜片。这种茶叶色泽翠绿,香气清高,味道鲜爽,被誉为茶中之珍品。

那么,为什么叫瓜片呢?其实,这里有一个历史渊源。据说,在古代,六安瓜片是从印度引进的,而当时印度把茶叶叫作“苦瓜”,因此把从印度引进的茶叶也叫作瓜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叫法就传了下来,成为了六安瓜片的独特称谓。

那么,六安瓜片有什么独特的特点呢?首先,它的形状像瓜子,非常有特色。其次,它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采用的是“抓、抖、撒、抓”的手法,使得茶叶表面呈现出翠绿的色泽。此外,六安瓜片还有一股独特的清香,这种香气与其他茶叶不同,非常独特。

最后,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如何品尝六安瓜片。在品尝瓜片时,我们可以用开水冲泡,等到茶叶慢慢舒展开来,就可以品尝了。品尝时,我们可以闻到瓜片独特的香气,口感鲜爽,让人心旷神怡。

总之,六安瓜片之所以叫瓜片,是因为历史渊源和形状的独特性。这种茶叶不仅有独特的特点和制作工艺,而且品尝起来也十分美味。如果你还没有尝试过六安瓜片,不妨一试,相信你也会爱上它的。

三分钟了解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的原产地是哪?

首先,六安瓜片藏于安徽西部大别山茶区,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所产的茶品质最佳,而六安瓜片的源头是在安徽金寨县齐头山的蝙蝠洞里,洞口旁有几棵古茶树,这些就是六安瓜片的母树。

六安瓜片还分为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内山瓜片就是齐头山附近一带,产量很少,茶叶基本内销。

外山就是六安瓜片的主要产区,也就是生产我们平时喝的六安瓜片。因此想要喝到一杯好茶不容易,想做一杯好茶更难。

如何辨别六安瓜片的好坏?

首先看外形:上等的六安瓜片条索紧实,形似瓜子而且大小一样,若是参差不齐,基本上为劣质瓜片。

其次看颜色:优质的六安瓜片颜色嫩绿,部分粉绿而且有白霜,像那些颜色比较深的,或者看起来有些黄斑的不是好的瓜片。

最后闻茶香:正宗的瓜片有股浓浓的瓜子香与板栗味,冲泡之后,香气非常浓烈,回味悠长,次等的瓜片要么香气不明显,要么味道苦涩。

大家买茶叶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以防买到假货。

关注陆卢缘茶业,邀您一起品好茶!

十大名茶之六安瓜片的简述

历史中的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是中国十大历史名茶之一,时至今日,六安瓜片依旧在各大茶评中获得很高的地位,早在唐代陆羽名著《茶经》就有“庐州六安(茶)”之称。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中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

其次,明代学士李东阳、萧显、李士实在《咏六安茶》中也多次提及,文日“七碗清风自六安”“陆羽旧经遗上品”,给予“六安瓜片”以很高的评价。

到了清朝时期,瓜片被列为贡品,相传当年慈禧太后生下同治帝后,咸丰皇帝龙颜大悦,当即谕旨:“懿嫔著封为懿妃”。按照当时宫中规定,慈禧从此便可享受更高一级的生活待遇,其中茶叶规格就进一步提升。于是,在她的饮食规定中就有:每月供给“齐山云雾”瓜片茶叶十四两之说。

时期,六安瓜片也因为当时的军阀领导们的推崇,而闻名。1905年前后,当时六安州也就是现在的六安市麻埠镇附近一位财主与袁世凯是亲戚关系,为了巴结袁,财主雇佣当地有经验的茶农,让茶农专采春茶第一、二片嫩叶,精心炒制,炭火烘焙,制成新茶。袁世凯品尝后,赞不绝口,从此爱不释手。此后,当地政府官也大力扶持茶农倾力生产,于是,六安瓜片很快就成了茶市的香饽饽。这种茶形如瓜子,素称“瓜子片”,以后叫得顺口,就成了瓜片,或六安瓜片。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国礼和特供茶叶六安瓜片深受周总理的喜爱。说起六安瓜片和周总理的故事,追述到当年总理任职于黄埔军校时期,结识了一大批六安人,见往后的革命生涯中朝夕相处。抗战时期,周总理的战友,叶挺也曾送过周总理一罐六安瓜片,从那以后,周总理便与六安瓜片结下不解之缘,对于六安瓜片的热爱,与其说是味蕾上的享受,不如说是对往日峥嵘岁月的回忆。

关于六安瓜片的历史,不仅是在专业的文献中有记载,日常的文学作品中也有它的相关身影。比如《红楼梦》里面就有八十多处提及到了六安瓜片。人民日报也有过这样的描述:中国伟大的总理周恩来毕生最爱的茶叶之一就是六安瓜片,即使在弥留之际,也不忘让医务人员为他泡上一杯瓜片茶。

六安瓜片的发源地--齐头山

六安瓜片原产地在齐头山周围山区,所产地域以皖西齐头山方圆几十里为限,瓜片前身就为“齐山云雾茶”,而齐头山所产茶被称为“齐山名片”,是瓜片中的极品。据《六安州志》载:“齐头绝顶常为云雾所封,其上产茶甚壮,而味独冲淡……”。齐头山,又叫齐云山,简称齐山,位于齐山村,齐头山山体很小,海拔只有804米,很难在地图上找到,具于大别山区的西北边缘,与江淮丘陵相连。系响洪甸镇的齐山村与齐云村分水岭,一面依山,三面环水。当地人广为流传“齐山云雾,东起蟒蛇洞、西至蝙蝠洞、南达金盆照月、北连水晶庵”的说法。

作为六安瓜片的核心发源地,齐头山的环境得天独厚,这对茶叶的生长极为有利。常年平均气温15-17摄氏度左右,3月中旬白天温度20摄氏度左右,晚上则降至4~5摄氏度,山中昼夜温差大,使得茶树在生长过程中分泌更多的有机物。另外,湿润温和的环境,使得这里更适合茶树生长,齐头山区域年均降水量在1300~1500mm之间,年均降水天数为125.6天,常年相对湿度高达80%,长江以北很少有这种温润之地。在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下,茶树新梢育芽能力强,有机物的合成与积累也多,叶绿素含量高,光合能力强。与茶品质密切相关的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等有效成分含量高,酶活性加强,尤其是氨基酸酶活性增强,可以促使茶氨酸大量合成,提高茶的鲜爽度和口感。

“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

六安瓜片又分为“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所谓“内山”指以齐头山为中心的山区,海拔在300-800米左右,现在的内山瓜片主要分布于环绕响洪甸水库的鲜花岭、齐头山、青山镇、张冲、油坊店一带。虽然内山瓜片品质优秀,但是由于其地理原因,茶农施肥修剪不易,不利于大规模生产,所以产量一直较低。随着上世纪20年代以来,茶叶产区也逐渐从山区向平原发展。主要集中在低于海拔300米的丘陵平原地区。外山瓜片主要产于东面裕安区的石板冲、石婆店、狮子岗、骆家庵等地。

六安瓜片的采摘及其制作工艺:

独特的采摘

六安瓜片的采摘与其他茶叶最大的区别就是,只采摘嫩的叶片,一根枝条上一般只采摘5-6片,采摘时既不要牙也不要茶梗,在中国的茶叶种类中,是唯一的每片叶子单独采摘的茶。

每年3月底,天气变暖,六安瓜片开始萌出新芽,第一个叶片,一般在四月初长出,第二片叶一般在四月上旬长出,第三片叶一般在四月中旬长出,到四月二十几号,第四叶开始长出。

随着气温的升高,叶片逐渐变老,所以在初出的叶片中,一般以第二片为最佳,第二片叶就像18岁的女孩,第三片就像25、26岁的女孩,第四片就像27~29岁的女孩。

在瓜片的采摘过程中,第一片叶往往不要,由于长时间的裸露在外,第一叶,长出来就已经很老了,一般是从第二叶开始采摘,待第二叶长出三厘米左右的时候,就可以摘叶,此时的叶片积累 丰富的营养物质,有保证了叶片的嫩度,水分含适中,容易成型。

第二叶采摘后,隔数天后,第三叶也逐步可以采摘,以此类推。瓜片的黄金采摘时间就是谷雨(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前后十天,立夏之后,气温升高,叶片迅速变老,所以说立夏之后,再无瓜片。

但是随着今年全球气候变暖,采摘技术的进步,瓜片的采摘时间有所提前,一般在清明后就可以采摘第一批叶子。

每年随着采茶季节的到来,采茶工早上六七点就出发上山才茶,六安瓜片的采摘是个技术活且对手法要求非常细腻,一般这种工作大多是女性工作者,因为女性手指纤细动作轻柔,在采摘过程中,需要轻轻捏下叶片,不能使叶片受损,更不能折断枝条。

讲究火候的制作工艺

六安瓜片制作,对火候的要求非常讲究,可以说是瓜片的一大特点。

第一道工序是杀青, 主要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与其他绿茶不同,瓜片的杀青需要两个锅来完成,即生锅和熟锅。一锅炒生,一锅炒熟,生锅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00度-120度,炒茶工用类似于扫帚的工具,推动叶子在锅内不停的旋转,通过生锅,绿叶中的水分降至60%左右,破坏鲜叶中的酶,使叶绿色更完整的保存下来,炒生锅大概需要1-2分钟左右,此时的叶片开始变软。于是用过工具直接扫到熟锅中。

炒熟锅是一项对技术要求特别高的过程,一般由有经验的茶工完成。这个过程在对茶叶水分进一步降低的同时,给茶叶雕琢形状,通过炒茶工具,将茶叶揉捻成卷状。这个过程一般持续5分钟左右,此时的茶叶水分降低至30%。

第二道工序是拉毛火,拉完毛火的茶叶一般称为“毛茶”。一般用最好无味无烟的栗炭,拉毛火的过程中,需要用当地特制的竹子编制的烘笼,形状类似于清朝官员的礼帽,烘笼罩着炭火。一般一笼大概烘制三斤左右,温度控制在100度左右,每2-3分钟翻新一次,八成干后可以出笼。此时的茶叶水分降低至20以下,颜色也逐渐变成翠绿,叶片两侧向后折起,形似瓜子。

第三四道工序分别是拉小火和拉老火。一般情况下,三四道工具,一般由茶厂完成。烘制好的毛茶,一般一天后,可以拉小火,小火温度一把控制在120度左右,通过茶师不停的翻摊,直到清香四溢,拉小火结束,此时的茶叶水分一般降至在10%左右。拉完小火的茶叶,需要摊放3-5天,按照制茶的专业术语叫做“吐绿”或“回疲”因为新鲜的茶叶在短时间内经过高温的烘炒,虽然基本干燥,但是叶脉里面多少还是有水分的,经过三五天的放置,以便水分均匀释放,为下一次烘烤做准备。

拉老火,是茶叶炒制的最后一道程序,也是决定茶叶色泽,香气和上霜度的关键一步。火候多一分则苦,少一分则涩。传统的拉老火需要两个人搭配完成,其规则是:抬笼要快,翻茶要匀,拍笼要准,脚步要稳,放笼要轻。此时炭火的的温度要控制在160-180度左右,通过直径1.5米左右的大竹笼,两个人合力抬起烘笼,放在炭火上烘烤5秒钟左右,然后抬出炭火,进行翻动。随后再次将烘笼抬上炭火,如此反复,烘翻130次左右。此时的瓜片经过最后的烘焙后,含水量至有5%左右。

六安茶叶种植历史源于何时?为什么叫六安瓜片?看完你就懂了

六安位于安徽省西部,别称“皋城”。从地形位置上来看,六安地处江淮,东衔吴越,西领荆楚,北接中原,属于北带向暖温带转换的过渡带,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明代著名茶学家许次纡在自己的茶学专著《茶疏》中,开篇就提到了六安:“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

自古以来,处于大别山脉的六安地区,就是我国重要的茶叶种植生产区域,曾出产多种贡茶。六安瓜片、霍山黄芽更是当下名扬四海的特有茶类。其中,六安瓜片是唯一无梗无芽的片茶,而霍山黄芽也是黄茶中的极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今天,予言茶事就和大家一起来追忆皖西大别山六安地区茶叶种植生产的那些历史高光时刻,看看六安茶是如何渊源流传发扬光大的。

一、六安茶叶种植历史

之前,予言茶事曾在很多文章中提到过,安徽茶叶种植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到东汉时期。华佗在《食经》中记载“苦荼久食,益意思”,而《续搜神记·晋武帝》同样记载,“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这是有关安徽人最早采茶的历史记载。在陈寿《三国志·韦曜传》中有记载,三国后期的吴国皇帝孙皓喜欢喝酒,并且要求大臣陪着他一起喝,如果不喝就要砍头。但是孙皓的宠臣韦曜不能喝酒,所以皇帝就暗暗赐茶给韦曜,让他以茶代酒。从这个历史故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三国时期安徽已经有种植茶叶和宫廷饮茶的记载。

根据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公元326年,在江州担任刺史的温峤,曾经向当时的东晋皇帝进贡茶千金,茗三百斤。根据东晋著名文学家郭璞的解释,早采为茶,晚采为茗。所以,在当时,茶和茗是分别表示不同时间采摘的茶叶的一种称谓,不能完全混为一谈。通过查看当时江州辖区,对照今天的地形图,我们可以发现,江州所产茶叶大多集中在大别山地区。也就是说,早在东晋时期,大别山地区已经有茶叶种植生产的历史了。当然,此时茶叶还没有完全普及,仅局限于上流社会贵族阶层和寺庙道观,普通百姓还没有开始饮茶。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宋书》载,刘宋孝武帝的两个儿子来到淮南八公山,道人昙济设茶茗招待,两人称赞它是甘露。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大别山六安地区庙宇道观普遍种植茶树。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盛行,佛教徒坐禅诵经,饮茶可以镇定精神,而道家修炼重气功打坐,更喜欢喝茶,饮茶可以轻身提神。所以,在长江淮河流域的很多名山大川,都有寺庙道观存在,周边也必种植清心提神的禅茶和神茶。这些历史可以从《图经》、《地理志》和《华佗食经》等古书中找到佐证。

当时间来到唐宋时期,茶叶开始了第一次井喷式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高峰。唐朝时期茶叶就已经开始被普罗大众接受,民间种植茶树的地区进一步扩大。唐代茶圣陆羽在其茶学专著《茶经·八之出》中提出:淮南,茶出“光州”、“义阳郡”、“寿州”、“舒州”。《茶经》将全国十几个产茶省划分成八大茶区,其中淮南道的舒州和寿州,就是其中重要的产区。唐朝贞元年间(785~804年),在当时的寿州,也就是今天六安市下辖寿县地区官办“山场”中,有制茶匠人1000多人,采茶工两三万人,采茶时要派3000官兵保护,由此可见,当时六安茶叶种植的规模有多大。根据《唐国史补》记载,唐代江淮间居民“什二、三以茶为业” ,这也说明六安地区在唐时已是重要的茶叶产区。

六安茶谷

宋朝是我国古代茶叶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可以说是真正的“人不可一日无茶”。六安地区茶叶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根据沈括《梦溪笔谈》的记载,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在淮南蕲、黄 、庐 、舒 、光、寿六州设十三处茶场。这就是宋朝榷茶制度下设立的六榷货务十三山场。在当时13个山场中,皖西六安地区就占了5个,分别是麻步、霍山 、开顺 、王同 、罗源山场。根据《梦溪笔谈》记载,“舒州罗源场买茶一十八万五千八十二斤,卖钱一万四百六十九贯七百八十五”。实际上,当时六安5个山场的产量都在10万斤以上,合计114万余斤。其中霍山产量最大,达到了53万余斤,占到北宋茶叶收购总额的九分之一。北宋时期,六安地区的产茶量,相当于两浙的7倍,相当于荆湖的3.5倍,相当于福建的20余倍。

六安瓜片鲜叶采摘

明朝朱元璋罢造龙团以后,茶叶的加工技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散茶成为当时社会生产的主流,六安茶再次脱颖而出,成为贡茶首选。自此以后,六安茶作为明清贡茶存续了300多年的时间,名扬天下。全国十大名称之一的六安瓜片,正是在明朝改制散茶后出现,并迅速占据舞台中央位置。“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这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作《农政全书》中对六安茶的评价。1539年,陈霆其在作品《雨山默谈·卷九》中,更是将六安茶放到了榜首的位置。他说,“六安茶为天下第一。有司包贡之余,例馈权贵与朝士之故旧者”。

六安瓜片鲜叶展示

清朝代明而兴,同样没有放弃品质突出的六安茶。根据清代诗人袁枚所著《随园食单》记载,六安瓜片从六安茶中的“齐山云雾”演变而来,当地人流传“齐山云雾,东起蟒蛇洞、西至蝙蝠洞、南达金盆照月、北连水晶庵”的说法,因此现在六安瓜片多以蝙蝠洞为最佳。清朝道光年间的《寿州志》记载:“唐、宋史志,皆云寿州产茶,盖以其时盛唐、霍山隶寿州、隶安丰军也。今土人云:寿州向亦产茶,名云雾者为上品,可以消融积滞,涤除沉菏。”而1856年,慈禧生同治皇帝后,方有资格每月享受十四两六安瓜片茶的待遇。这更说明六安茶绝世稀少的独特魅力。

制作瓜片最关键的炭火

二、六安瓜片名称的由来

前面已经说过,六安种植茶树的历史由来已久,但作为十大名称的六安瓜片出现的时间则不过百年。虽然自明朝开始散茶流行,但当时六安茶仍然是以芽茶著称于世。真正做到无芽无梗特色的六安瓜片,大概的出现时间应该在时期。在当地,有关六安瓜片的由来,有有个比较出名的传说。笔者在这里整理记载如下。

第一种传说,相传在1905年前后,六安当地有个茶行的评茶师,将从茶农手中收购过来的茶叶中,进行再次细致挑拣,剔除芽头和叶梗,只保留叶片,作为新品茶叶推向市场。结果,这一独具特色的新茶广受市场好评。于是当地茶行闻风而动,纷纷开始仿制,并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不断改进工艺水平,从原材料采摘开始,将采回来的鲜叶剔除芽梗,将老叶和嫩叶分开炒制,形成新品。一开始,此茶被命名为“封翅”(意为峰翅),后来以茶之形状如葵花籽而被命名为“瓜子片”,以后即叫成了“瓜片”。

第二种传说,相传六安麻埠附近有一个财主,与当时权贵袁世凯沾亲带故,经常孝敬袁世凯六安本地特产,茶叶更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礼物。但是,袁世凯喝茶比较挑剔,六安本地茶皆不能入其口。所以,祝家楼财主冥思苦想之下,不惜工本,选取茶树新梢第一二片嫩叶为原料,经过多方试制,终于在1905年前后,创制出独具特色的片茶。财主以此茶赠送袁世凯,大获袁世凯的赞赏和好评。从此,这款无芽无梗的片茶,正式走出六安,走向全国,成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

当然,这两种传说都没有过于确凿的证据,但是很多事情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无法深究。我们只能从当地传说中,一窥究竟。不过从这些民间传说里,我们也可以大致推测,六安瓜片成品于1905年前后。六安瓜片的问世,不是哪一个茶人凭一己之力能够做到的,这是六安茶人经过无数的努力,在过去一千多年种植加工技艺基础上,总结试制而成的,这是无数茶人的心血和智慧结晶。

六安瓜片茶的主要成分与功效

六安瓜片,中国传统历史名茶,中国十大茶业公共区域品牌名茶之一,简称瓜片、片茶,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唐称“庐州六安茶”,为名茶;明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清为朝廷贡茶。

六安瓜片,为绿茶特种茶类。“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世界所有茶叶中,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由单片生叶制成。去芽不仅保持单片形体。六安瓜片每逢谷雨前后十天之内采摘,采摘时取二、三叶,求“壮”不求“嫩”。

1、主要成分

六安瓜片的化学成分具有非常的保健作用 。其化学成分是由3.5-7.0% 的无机物和93~96.5%的有机物组成。茶叶中的无机矿质元素约有27种,包括磷、钾、硫、镁、锰、氟、铝、钙、钠、铁、铜、锌、硒等多种。茶叶中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有机酸、色素、香气成分、维生素、皂苷、甾醇等。茶叶中含有20-30% 的叶蛋白,但能溶于茶汤的只有3.5%左右。茶叶中含有1.5-4% 的游离氨基酸,种类达20多种,大多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茶叶中含有25-30% 的碳水化合物,但能溶于茶汤的只有3-4%。茶叶中含有4-5%的脂质,也是人体必需的。

  2、瓜片功效

绿茶有利于预防和抑制癌症;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保健治疗;有利于减肥和清理肠道脂肪;有利于清热除燥、排毒养颜。

六安瓜片茶既是消暑解渴的饮品,可以清心明目、提神消乏,还可以是消食、解毒、美容、去疲劳能够改善消化不良。

抗衰老

  六安瓜片所含的抗氧化剂有助于抵抗老化。因为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如果过氧化,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容易老化,也会使细胞受伤。SOD(超氧化物歧化)是自由基清除剂,能有效清除过剩自由基,阻止自由基对人体的损伤。六安瓜片中的儿茶素能显著提高SOD的活性,清除自由基。

抗菌

  六安瓜片中儿茶素对引起人体致病的部分细菌有抑制效果,同时又不致伤害肠内有益菌的繁衍,因此六安瓜片具备整肠的功能。

降血脂

茶中的儿茶素能降低血浆中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之量,同时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人体的实验表明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动脉硬化发生率的功效。六安瓜片含有黄酮醇类,有抗氧化作用,亦可防止血液凝块及血小板成团,降低心血管疾病。

瘦身减脂

  六安瓜片含有茶碱及,可以经由许多作用活化蛋白质激酶及三酸甘油酯解脂酶,减少脂肪细胞堆积,因此达到减肥功效。

  防龋齿、清口臭

  六安瓜片含有氟,其中儿茶素可以抑制生龋菌作用,减少牙菌斑及牙周炎的发生。茶所含的单宁酸,具有杀菌作用,能阻止食物渣屑繁殖细菌,故可以有效防止口臭。

防癌

  六安瓜片对某些癌症有抑制作用,但其原理皆限于推论阶段。对防癌症的发生,多喝茶必然是有其正向的鼓励作用。

 美白及防紫外线作用

  六安瓜片中的儿茶素类物质能抗UV-B所引发之皮肤癌。

改善消化不良情况

  六安瓜片能够帮助改善消化不良的情况,比如由细菌引起的急性腹泻,可喝一点六安瓜片减轻病况。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