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活到60岁,就开始步入老年,人生也开始一个新阶段。而古人把60岁称为大寿,也叫“花甲寿”,看来很受国人重视。
60岁在中国古代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年龄节点,因为在古代,人们的平均寿命相对较短,能够活到60岁的人已经算是长寿之人。
而且,古人在庆祝家里长辈60岁生日时,常常会用“花甲寿”来表示对他们生日的尊敬和祝福。
古时,人年满60称“花甲”,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只要能达到60岁,就被称为"花甲之年",家人就要隆重庆贺。
这是因为古人认为人到60岁,就真正达到了寿数,所以,家里老人一到60岁就称大寿,要大办。办大寿一般由寿者儿孙出面张罗办寿。并且在生日来临之前,子女们还得把寿者丧葬用的一切东西准备好。并且这些丧葬东西要以“寿”字起,比如“寿衣”、“寿材”等。
人的一生中,60岁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日,60岁被认为是一个人的完整生命周期。而在阴阳五行中,60也被视为一个循环,代表着生命周期的圆满。这正好与天干地支的循环相呼应,因为天干地支的循环周期也是60年。因此,在中国,人活到60岁就被认为是一个特殊的生日,它象征着长寿、吉祥和圆满。
古人之所以将60岁称为“花甲之年”,又称为“花甲寿”,是因为这种叫法与中国古代的天干地支纪年法有关系。古人将天干与地支相组合,形成60个不同的组合。每一个组合代表一个年份,一直循环使用。
而在汉字“花甲寿”中,“甲”字与天干的第一个字“甲”相同,“花”:形容⼲⽀名号错综参差。而且由于花古体字的字形和意义都与自然界的“花”相似。因此,人们自然把“甲”与“花”浪漫地联系起来,用来代表60岁这个年纪。
那么,“寿”又是怎么来的呢?在中国文化中,“寿”代表长寿、健康和幸福。在庆祝长辈或亲友60岁生日时,人们祝愿他们能够长寿、健康、幸福,所以将60岁的年纪称为“花甲寿”。
综上所述,“花甲寿”源于古代中国的天干地支纪年法,人们将“甲”字与“花”字联系起来,表示60岁的年纪。同时,“寿”字代表长寿、健康和幸福,所以“花甲寿”主要用于庆祝长辈60岁生日,以表达尊敬和祝福。
总之,中国人非常重视60大寿,主要还是这个年龄被认为是一个人生命周期的一个圆满,它象征着长寿、吉祥和如意。
同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一直是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尊敬长辈、孝顺父母被视为传统美德。因此,60大寿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很特殊的地位,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值得热烈庆祝的重要时刻。
古稀——70岁,又叫从心之年;“古稀”出自于杜甫《曲江》诗中:“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清朝大学士纪晓岚在乾隆的千叟宴上做过这样一副对联:“花甲重逢还长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此处的古稀也是刚好七十岁。“从心之年”的说法出处于《论语·为政》篇中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面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意思是到七十岁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不会超出规矩。
耄耋——80到90岁,又叫中寿:《礼记·曲礼》说“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自耄,七年曰悼,悼与耋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日期,颐。”《说文》中也这样记载:“年八十日考。《左传》中这样写道:“老夫妻无能为也”后将耄耋两字连用,表示八九十岁的老年人。“君无大贵,但得耄耋足矣”,一一蒲松龄《聊斋志异》。
鲐辈——90:东汉的刘熙在《释名》中写道:“八十日耋,耋,铁也,皮肤黑色如铁也。九十曰鲐背,背有始文也。”鲐是一种有斑纹的鱼,由于老年人背部生斑,褶皱如同鲐鱼的斑纹,故有此用法。《尔雅·释话上》写道:“鲐背、考老,寿也。”“举杯更献酬,各尔祝贻辈。
期颐——100岁;出至于《礼记·曲礼上》,文中说:“百年日期,颐”大概意思是说,满百岁称为“期”,由人赡养,颐养天年。因将百岁称为“期颐之年”。期是期望,指望的意思,颐是赡养的意思,年纪达到一百岁的老人由于年事已高行为不便,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指望儿孙赡养和照顾。“好待期颐觞冰日,重摩铜狄话沧桑。”东汉刘熙在《释名》中写道:“百年日期颐,颐,养也,老昏不复知服味善恶,孝子期於尽养道而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