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回老家的念想越来越浓。
家是妈妈的饭菜散香,家是爸爸的香炉飘香。
宝塔样的斗香
一如往常,到了家,看到在窗台附近摆了个多层宝塔。孩子们饶有兴趣地数了数,一共有九层。层层叠叠,像个小山,又像是个大的圆柱,一层叠高一层。老二好奇地问老爸:爷爷,这个是干什么的?它有什么寓意吗?老爸神秘地告诉我:等大年初一,你就知道了。
大年初一的早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孩子们穿新衣戴新帽,开开心心地在家中看电视。老爸说:走,我们去转转。
说着,老爸搬出了9层的斗香,并拆成2次,一个小三层,一个六层。一路上由两个大男人轮流抱着。一家人带着口罩,孩子们一人拿了一把香。
走了10分钟的路,到了土地庙。两个男人把斗香固定好,变成一个九层宝塔。在庙堂的菩萨面前,点上蜡烛,拜了几拜,然后点燃斗香上的第一把。老爸说:每年的春节,我们都要祭拜祖宗,感恩菩萨保佑我们家人健康平安。两个孩子看爷爷那么认真,也认真地磕头点香。老二在土地庙看了看,有5层、7层、有9层。不禁有些疑惑:爷爷,为什么它们不一样高呢?老爸说:这可是地方特色哦——斗香。所有东西都可以买,只有香,说买一定说请。以前呀,穷人家只能请3层,富贵人家能请9层。往年人家过年要请好几个斗香,大年三十辞旧迎新1个,大年初一1个,大年初五1个,正月十五一个。前前后后要4个来祭祖。近两年,政府为避免环境污染,推荐电子香,请斗香的人就不多了。不过呢,过年还是要有点仪式感,这不,我们就大年初一在土地庙祭祖一次。在家的时候,电子香可以环保,也能寄托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庙里多祈福
哇,原来老家的习俗还有那么多讲究。我看着白发苍苍的老爸,不禁感慨:从前,人们认为烧香可以保佑全家。现在,烧香还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炷香,一阵烟,它有时代的变革,更有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回老家的念想越来越浓。
家是妈妈的饭菜散香,家是爸爸的香炉飘香。
宝塔样的斗香
一如往常,到了家,看到在窗台附近摆了个多层宝塔。孩子们饶有兴趣地数了数,一共有九层。层层叠叠,像个小山,又像是个大的圆柱,一层叠高一层。老二好奇地问老爸:爷爷,这个是干什么的?它有什么寓意吗?老爸神秘地告诉我:等大年初一,你就知道了。
大年初一的早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孩子们穿新衣戴新帽,开开心心地在家中看电视。老爸说:走,我们去转转。
说着,老爸搬出了9层的斗香,并拆成2次,一个小三层,一个六层。一路上由两个大男人轮流抱着。一家人带着口罩,孩子们一人拿了一把香。
走了10分钟的路,到了土地庙。两个男人把斗香固定好,变成一个九层宝塔。在庙堂的菩萨面前,点上蜡烛,拜了几拜,然后点燃斗香上的第一把。老爸说:每年的春节,我们都要祭拜祖宗,感恩菩萨保佑我们家人健康平安。两个孩子看爷爷那么认真,也认真地磕头点香。老二在土地庙看了看,有5层、7层、有9层。不禁有些疑惑:爷爷,为什么它们不一样高呢?老爸说:这可是地方特色哦——斗香。所有东西都可以买,只有香,说买一定说请。以前呀,穷人家只能请3层,富贵人家能请9层。往年人家过年要请好几个斗香,大年三十辞旧迎新1个,大年初一1个,大年初五1个,正月十五一个。前前后后要4个来祭祖。近两年,政府为避免环境污染,推荐电子香,请斗香的人就不多了。不过呢,过年还是要有点仪式感,这不,我们就大年初一在土地庙祭祖一次。在家的时候,电子香可以环保,也能寄托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庙里多祈福
哇,原来老家的习俗还有那么多讲究。我看着白发苍苍的老爸,不禁感慨:从前,人们认为烧香可以保佑全家。现在,烧香还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炷香,一阵烟,它有时代的变革,更有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入秋以后
“高邮蓝”频频刷爆朋友圈
近年来,禁放烟花爆竹已经成了广泛共识
但是烟熏火燎的斗香,
还常常出现在我们身边
污染着环境,危害着身体健康
……
恰逢中秋国庆双节将至
为了过一个文明、环保、平安、健康的节日,
为了“高邮蓝”,
市创建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
联合发出如下倡议:
做禁燃不烧斗香的践行者。广大市民不购买、不燃放烟花爆竹和斗香,不违规运输、存储、携带烟花爆竹,积极爱护市容环境,维护城市秩序,争做文明市民、守法公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高邮市民的良好素质、良好形象。广大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带头示范、率先执行。
做禁燃不烧斗香的宣传者。各有关镇区、各部门单位要通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组织志愿者走进社区、小区、店铺发放倡议书,并利用小喇叭、流动宣传车、LED屏不间断滚动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宣传。市融媒体中心要广泛宣传,发现典型深度报道宣传。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要通过微信公众号、户外电子屏等广泛宣传,广大市民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对家庭成员、亲朋好友进行宣传,市教体局要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印发倡议书等形式,倡导低碳环保、健康文明的过节方式。
做禁燃不烧斗香的监督者。各有关镇区、各部门单位网格志愿者要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不烧斗香作为进网格服务的工作内容,引导广大市民发挥主人翁作用,主动抵制、劝阻烧斗香行为,积极监督举报党员干部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行为,共同维护节日生活环境。公安、市监、城管等部门要加大执法检查处罚力度。市融媒体中心要对典型问题进行曝光。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不烧斗香,事关环境保护、事关群众健康。广大市民朋友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不断凝聚保护环境的正能量,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共建绿色家园作出应有的贡献!
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
2020年9月28日
今天(10日)是农历八月十五,恰逢传统佳节中秋节。古人把农历七、八、九月称为“秋月”,而八月十五正好是秋月过半,所以叫作“中秋”。包括上海在内的江南一带,习惯把中秋节称为“八月半”。
到了八月半,你还只是吃月饼、看月亮?其实上海的中秋文化可不止这些。
吃月饼
延续至今的中秋习俗就是吃月饼。作为拜祭月神的供品,月饼的由来历史悠久。月饼一词,在现存文献,最早收录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
在中秋吃月饼象征团圆,最早出现在明代的诗句中,到了清朝,开始有许多诗词体现这一寓意。清代上海人秦荣光作的《上海县竹枝词》中有一首这样写道:中秋赏月竞开筵,月饼堆盘月样圆。礼斗香还烧大斗,南园向最盛香烟。
月饼与各地饮食习俗相融合,发展出了广式、晋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月饼。在上海,中秋时节最盛行的月饼通常为两式,即苏式和广式,而广式月饼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杏花楼了。
杏花楼本身颇有底蕴,最早是一家叫作“生昌番菜号”的广式甜品店,创办于1851年。1883年9月在《申报》登载启示,迁至福州路现址,改名杏花楼。随着福州路的发展兴盛,这家小店的生意不断兴旺,易主经营之后,扩建装修成饭店(菜馆),经营粤菜。杏花楼月饼进入上海近百年,其传统的豆沙、莲芸、椰蓉、五仁已成为“四大金刚”。
斋月宫
除了吃月饼,秦荣光的诗里还提到了昔日上海中秋时节的几个重要风俗,即斋月宫和烧斗香。
斋月宫是一个很有风雅的习俗。在古代的江南地区,中秋往往从斋月宫开始。斋月宫就是“祭月”的另一种说法。《清嘉录》记载,这一天,家家户户准备瓶花、香烛,小孩在月下跪在地上举双手行礼,在灯前嬉戏,称之为“斋月宫”。
古时候,每到农历八月十五晚上,人们会在庭院里,放上个小桌子,摆上香炉,供奉月饼、各式水果,一家老小侍立桌旁。等月亮升上半空时,点燃香烛,妇女先拜,儿童再拜。有些地方拜月需要安放月宫符像,不过上海没有这个习俗,人们只需要向空中祭拜而已,必备的供奉品一般是芋艿和毛豆。
卖糖芋艿——清末《图画日报》
清代宝山人周兆鱼的《潜溪杂咏》这样说道:芋魁大豆瓣香烧,玩月相邀夜漏分。走过三桥风露重,凉痕怕浣藕丝裙。由此记录了当时上海人过中秋的传统习俗。
“潜溪”就是今天的宝山区大场镇。古时在宝山地区还保留了“走三桥”的风俗,到了中秋这天,妇女群游,必须要走过三座桥,有驱除疾病的寓意。
1948年大场集镇周边地图
在古代的上海,要走过三桥不必大费周章,因为河段平均不到200米就有一座桥,密集的地方百米有一桥。上海地处江南水乡,河道密布,水渠纵横,旧时县城城墙周长仅9华里(合5公里多),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城内有肇嘉浜等众多河流,仅肇嘉浜就有十几座小桥。
烧斗香
烧斗香也是江南地区的旧时风俗。斋月宫的时候,上海人往往要烧斗香。
“斗香”也叫作“香斗”,是一种线香和马粪纸做成的“斗”状物,大小不一,外围糊有三圈五彩纸,像一个箍,中间贴上“月圆人寿”等字样的剪纸金字。香斗里面盛放木屑,中间竖立一株用檀香扎成的大主香,名“龙头香”,四周还会铺上一些碎的檀香等。
卖香斗和卖檀香——清末《图画日报》
斗香一般要专业的民间艺人花费两天的时间制作而成。“斗”有魁星的意思,斗魁一般指的是主宰文运的星宿“文昌星”。所以,烧斗香也有祈福团圆、金榜题名的寓意。
“礼斗香还烧大斗,南园向最盛香烟。”诗里提到的“南园”在上海老城内,本来是明代乔炜的别业,清康熙年间李氏买下来后改名叫也是园(今也是园弄、凝和路一带),后来园内建了一个称为“蕊珠宫”的道观,里面也建有奎星阁。每逢八月十五,妇女们也会到这里烧斗香。
也是园——清末《申江胜景图》
蕊珠宫——清末《图画日报》
1904年,也是园一带地图
走月亮
中秋时节的妇女们还有“走月亮”的习俗。宋代诗人朱以纯《三山亭》诗下有注文:“华亭每中秋夜,有仙鹤下,妇女夜时,谓‘踏月’。”由此看来,当年华亭(即松江府)地区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仙鹤相伴,妇女们结伴在月光下行进,这就是“走月亮”。
清末松江府全境地图
旧时,上海地区“走月亮”风气颇盛。清代秦荣光《上海县竹枝词》还有一首这样讲道:斗坛向晚篆烟笼,玉镜澄澄炯碧空。港口夜阑喧士女,三更犹到蕊珠宫。
作者还在诗下面附了一段注:“斗香之盛,蕊珠宫为第一。八月十五,竟日夜未辍也。”由此看来,当年上海妇女“走月亮”是通宵达旦的。
栏目主编:陈玺撼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作者:戚颖璞 张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