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姓名运势

空相(空相面灵气)

时间:2024-01-03 02:25:50 作者:追梦抓梦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人生的智慧根本,就是看清事物的“空相”

一、

人生最大的问题永远不在于我们所见的问题本身,而在于问题背后的问题之中,如果能看到背后的问题,也就是抛开表象抓住本质之后,那么所有的事情都会迎刃而解,包括那些我们认为本无法跨越的矛盾,反而都会因其而受益。

比如人生承受屈辱的问题上。

王阳明说:“一起一伏,一进一退,自是功夫节次”,所谓“进”是人生的争取,所谓“退”就是在面对矛盾时主动退一步的功夫。

在生活中,很多人一旦面对人生屈辱的时候,总是保持这样一种态度,就是:我要保持自己的底线,别人怎么欺负我的,我就要欺负回去。

这看似是一种强势的处事作风,但其实问题就在于“是否吃亏”的点上,很多人不能忍辱或者强行忍辱的根本原因,就是总将“辱”视作“辱”,比如别人嘲讽或诋毁自己的时候,很多人就把这种行为看作是非常大的耻辱。

当一个人用这样的态度去面对类似问题时,他就忍不了这个辱,即便忍下了,他也会因此而受伤的,因为强忍着自己的怒气,反而会更伤害自己的身体,还不如把怒气释放出来。

真正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不要把“辱”当做“辱”,也就是看清“辱”的“空相”。

我们之所以总是执着在某一个点上,就是认为某一个点是永恒不变的,其实并非如此,人生有很多事情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

人性有一个非常浅薄的问题,叫做“执幻为实”,就是容易把虚幻的东西当做实际的存在,而在《金刚经》中有一句话叫做:凡所有相,皆为虚妄。

世间的许多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所有事物的呈现并非是一种永恒,它只是一种因缘和合的点,缘起则在,缘灭则散,它会瞬间聚起,也会瞬间消失,而我们却总容易将这因缘和合的点定性为永恒,所以才有了执着,人就是因执着而犯错,因执着而痛苦。

所以我们真正应该懂得的道理就是: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如果能够真正看透这些片刻的点是一种空相而无实相,不执着于其中,那便不会在执着之中再生恼怒之心,这个时候才能不将“辱”看作人生的“辱”,而对于别人的一句嘲讽,一句辱骂等等类似的事情,自然能够随缘看淡。

在生活中,如果太过于执着的人,在面对别人的诋毁或嘲讽的时候,总会觉得这是天大的事情,好像是永远过不去的坎,其实想通了,这些事情没有那么值得在意。

我们之所以这么做,很多人认为只是单方面的宽恕他人,其实在宽恕他人的同时,何尝不是在放过自己呢。

二、

面对这世间的所有事情,都要记住一个规则,就是:因果随自身。

不管对什么样的人,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他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情,不管好与坏,多数情况下影响的都不是其他身边的任何人,而是他自己,只有你在意他所说的话,那么他说的话才会影响到你。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好像别人嘲讽你一句的时候,如果你不在意,那么他的嘲讽就不会对你产生影响,反之,他之所以会嘲讽一个人,是因为他的肤浅与狭隘,甚至戾气过重,在人生漫长的路上,那么他终究会因此付出代价。

而你在没有将这件事情当做一回事,能够随缘自然地让它随风而去的时候,这件事情不仅伤害不到你,反而会因自己的豁达胸怀而受益终生,因为你不将这种耻辱当做耻辱的时候,就体现出你的豁达与睿智,你的人生一定会因为这种状态而受益,这就是因果随自身的道理。

《道德经》有一句话叫: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这句话真的包含了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意思是说:委屈反能成全,屈就反而伸展,低洼反而充盈,破旧反而生新,少取反而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而背后的深意则是,人生凡事皆是有无并生,得失同在的真正实相。

我们总是以直观状态去衡量这个世界的得与失,其实世界的得与失不在我们的直观所见之内,包括现在的科学研究都证明了一件事情,就是我们所能观察到的物质只是这些实际物质的5%,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还有95%的暗物质是我们意识不到的。

既然意识不到,那你怎么知道你所失去的就一定会失去,你难道没有想过,在我们接纳委屈的同时,也会因为这一份接纳而收获更多吗,因为得失本身就是同在的呀。

就像海上的波浪一样,有起就有伏,人生的际遇有进必有退,进步固然能让人受益,但退步何尝不是一种成长呢。

人永远会因为自身的善良和智慧而受益,而宽广的胸怀本源就来自于智慧本身,能够摆脱肤浅的人生态度,更加睿智的审查人生的得失所在,对人宽其胸,明其理,知其道,以谦为上,让自己更从容豁达的存在于这天地之间,那么你才可以游刃有余的行走在这世俗之中。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阴阳师》SP空相面气灵讲解

《阴阳师》SP面气灵来啦,经过1个多小时的式神试玩,SP面灵气的玩法机制基本了解,现在给大家分享讲解!

【式神机制】

1-SP面灵气不吃御魂效果

(举例:针女、破势等...)

2-SP面灵气分2个阶段

1阶段:类似于书翁

2阶段:类似于妖刀姬

3-SP面灵气1阶段重复给一个目标释放2次3技能,则对应目标封印2回合被动效果

4-保命复活甲(LOL春哥复活甲)

当SP面灵气进入2阶段的时候,移出所有减益BUFF,并且恢复100%生命

5-进入2阶段的方法机制

方法1:4-6层BUFF手动开2技能进入

方法2:满7层BUFF或者受到致命伤害,强制进入

6-被动唯一效果

场上只允许存在一个SP面灵气

【式神技能讲解】

1技能:存湮(cun yan 一声)

对目标打一下,造成一个间接伤害

(不吃御魂效果)

2技能:表里之相

(最复杂的地方,请认真观看)

1-BUFF层数(1-7层)

2-进入机制(4-6层手动,满7层或受到致命伤害强制进入)

3-BUFF效果

每层给SP面灵气+3暴击、10爆伤(共7层)

每层给队友+10点速度

4-BUFF的获得方法

队友击杀敌方给1层,SP面灵气击杀敌方给2层

我方队友死亡给1层,召唤物不给

5-进入2阶段变身效果

移出自己所有减益效果,恢复100%生命,攻击20%吸血

手动进入2阶段时候,每层给SP面灵气+25%行动条

3技能:梦虚空境

1阶段大招效果:

每次开技能为全队队友增加25%行动条

给一个目标加一个BUFF印记,增加后在下次放大招之前的这个过程中

降低目标20%防御

回合开始时把自身攻击131%的怨恨加进去

队友造成伤害的20%怨恨加进去

SP面灵气受到伤害时候,受到伤害的50%怨恨加进去,剩下50%伤害面灵气正常承受

当下一次对任意目标再放一次大招的时候,上一次被放大招的那个目标就会引爆累计伤害,如果对同一个目标连续用2次大招,则额外封印目标2回合被动效果

2阶段大招效果:

进入2阶段后有多少层BUFF 则增加多少次伤害次数

(最多为:单体7+1次)

大招效果,比如打了4次这个目标死了,则剩下的几次转移到敌方当前血量最低的目标打完剩下次数!

【总结】

SP空相面灵气属于:书翁+妖刀姬+阿修罗+山兔 的结合体

初步来看,他比较符合斗技的特点,能封印对面被动效果,以及爆炸的单体8次输出(间接伤害)

如果你说想PVE副本行么,暂时来看最后的多次单体输出,可能可以配合帝释天来打逢魔之时

在突破上可能也还可以,因为有加速25%

但是挖土来看,好像就不是很方便了,因为功能复杂,最后还是得看实际效果

本次讲解为大家介绍了SP空相面灵气的技能机制,具体上线后能否更新换代,我们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

校对 王菲

来源:紫牛新闻

言情|悬疑推理文

推荐5篇悬疑推理文,4篇现代背景,1篇古代文:

第一篇《空相沙漏》是初禾的言情推理,最近耽美大佬改写言情的真的很多,所以可以期待一下。第二篇《雷霆行动》是徐小喵的文,基本上这个作者也写过很多刑侦文,老作者还是有保障的,基本上读起来还是挺顺畅。第三篇《谜案追凶》是新完结,难得有悬疑的完结文,可以试一试。第四篇《女医辛夷》的作者还有一个笔名叫一枚铜钱,也是老作者了,没啥可说的。第五篇是退戈的《凶案现场直播》,这作者是个脑洞乱飞的类型,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纯粹看读者的偏好了。

1、《空相沙漏》作者:初禾二

2、《雷霆行动》作者:徐小喵

3、《谜案追凶》作者:饭团桃子控

4、《女医辛夷》作者:钱大掌柜

5、《凶案现场直播》作者:退戈

跨过这五十公里,一下从贵族盛唐跌入平民中唐

五台县外围山岳

有一种音色,撞的是黄钟节拍,奏的是大吕声律,澎湃而铿锵,那是贵族勋爵的盛唐之音,用句唐诗来写照,叫做“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有一种风色,叫婉约清唱,再怎么浓墨重彩,也一样悄无声息,黯然褪色,那是中唐平民的娱乐,若要用唐诗来比拟,那就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这种音腔和画色,依然存在于晋北的一座县城外,相隔不过五十公里,跨过去,一下便能从贵族盛唐跌入平民中唐。

县城名叫五台,面积不大,但是名气不小,只因东西各有一座唐代木构寺庙,分别是西侧的南禅寺,东侧的佛光寺。大唐流传至今的木构建筑如此之少,全国仅有五座,偏偏山西就占了四座,偏偏五台就占了两座,可谓是光华灼灼,双星闪耀,给人一时瑜亮之感。既然是一时瑜亮,就必然会被人拿来比照,究竟谁瑜谁亮呢?

南禅寺

佛光寺

南禅寺,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

佛光寺,建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

两寺相距50公里,时隔75年。然而,虽然只是时隔75年,但对大唐的君臣百姓来说,这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了,南禅寺还蹭得上盛唐气象一缕霞光,佛光寺却已是中唐风色最后一抹余晖了,大唐的那种精气神,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不妨对这两座古寺来一个多元观描,看看我们能够从中读懂大唐多少。

(一)选址思想上,两寺一显一藏。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正西方,远离五台山的出入主干道,若非刻意寻找,很难发现该寺的存在,藏之深山而不露痕迹,这是南禅寺的选址思想;佛光寺则不同,位于尊胜寺北侧,正好处于西部太原、忻州方向和北方大同、朔州方向前来五台山的交叉口,而在古代,西门才是五台山的主要出入口,上述朝拜者要登访五台,必经佛光寺,所以佛光寺的选址信条是显山露水,香火旺盛。两寺选址不同,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观:前者隐身山林自我修炼,后者置身市口吸纳人气;前者出世,后者入俗;前者伴伴青灯,后者恋恋红尘……修为高低,不言自明。

南禅寺

佛光寺

(二)建筑布局上,两寺各奔东西。

南禅寺东向开门,佛光寺西向开门,这在佛教寺庙中显得有点特立独行。传统上寺庙大都南向开门,南禅寺和佛光寺一无例外都违背了这一规则,恪守的却是道观的建筑布局。在道家看来,人只是自然界的一个元素,不该被刻意强调,所以道观选址遵循的是天人合一原则,追求的是物我两忘境界,大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筑布局因山因水因物,就那么隐山隐水隐于万物间。而佛教寺庙遵循的是世俗对称布局,大都南向开门,山门两侧分别是晨钟暮鼓,过道里对拥着四大金刚,烘托出一种森严等级之感,里面布局也大都雷同,一般纵轴线依次排列正殿,两侧对称分布辅房。就以台怀镇内的碧山寺为例,山门进去,第二进正殿是雷音殿,东侧是伽蓝殿,西侧是祖师庙;第三进正殿是大雄宝殿,第四进正殿是护国戒坛,最后是方丈院,两侧都是五观堂之类的生活修炼场所,完全对称分布。

而台外的南禅寺和佛光寺选择东西向开门,并非刻意违背这些原则,而是不得已为之,因为两寺都处于大山之中,山势东西向绵延,南北实在没有拓展空间,因此一定程度上遵循了道观的因地制宜布局。只是南禅寺前后只有两进,踏进去就是大佛殿,没有一点铺陈和烘托,显得有点寒酸可怜;佛光寺则是正儿八经的三进三重,常规寺庙该有的仪仗和派头,佛光寺一点不缺,特别是高高在上的东大殿,用俯瞰众生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南禅寺

佛光寺

(三)体量结构上,两寺大小各一,各臻其妙。

南禅寺大佛殿的规模和体量都明显小于佛光寺,前者横向纵向都只有三间,而后者横向七间,纵向四间。结构上看,佛光寺也复杂很多,单就斗拱而言,佛光寺层叠七阶,南禅寺只有三阶,出挑的幅度差距就更大,毕竟佛光寺“斗拱雄大,出檐深远”。虽然佛光寺的建构格局远比南禅寺要壮阔,但就单体木料而言,南禅寺可是一点不落下风,甚至斗拱和橼木的用料更为厚实一点,这说明在有唐一代,五台周围分布有非常广阔的森林,否则不足以支持这些宏建巨构。同是橼木,南禅寺是圆的,佛光寺是方的,从加工便利程度而言,圆木要比方木麻烦很多。

两寺外观差异如此之大,与建造者的阶层背景不无关系。佛光寺的士大夫背景已经很清晰了,甚至带有一定的皇家背景;南禅寺则更可能是当地百姓集资共建,或者某位高僧化缘建造,在资金的供给上,两者不处于同一量级,所以规模体量不属于同一等次。

(四)审美情趣上,两寺法相各异。

南禅寺建筑完全处于同一平面,没有上下高低之分,小小两进院落,平平淡淡,简简朴朴,有种散淡平实的意境,找个佛道人物来形容,那是古佛燃灯。佛光寺则建在一座山坡上,东、南、北三面环山,山门西开,佛堂整体上处于同一平面,唯有东大殿高高在上,形成了很大的高差,结合带是一段异常陡峭的青砖台阶,攀爬过程中,朝拜者根本看不到大殿,低头全是层层台阶,仰望唯有青天白云。这是一种很好的铺垫,人未踏足其上,心已远许青天之外。而一旦登堂入室,再回眸远眺,只见山在青山外,云重无绝处,恰似那我佛如来,巍然观照众生,气度独尊,法相无二。

说完外在格局,再来看内在布置,看看两者蕴藉几何,内涵多少。

南禅寺众神

南禅寺大佛殿的佛坛上覆满了灰尘,不消说,这是晋西北的特产,西风不歇,风尘自然不灭。但风尘恰巧就是历史的妆容,一匀一敷尽是沧桑,来自遥远大唐的诸神就那么漠漠而坐,历史仿似走失了节拍,时光的沙漏也被卡顿住了,慢动作一样对视人间。人和神对视之间,叫人忽生今夕何夕之感,只一瞬斗转星移,再回首时光如梭,合眸便是一千两百个春秋。

佛坛中间的释迦牟尼,一脸严肃端坐于莲座上,仿佛是在弘法传经;左侧是蹲坐大象的普贤,右侧是骑坐狮子的文殊;中间还有阿难和迦叶,或合十倾听,或闭目凝神,表情谦恭;此外还有胁侍菩萨、护法天王、仰望童子、撩蛮、佛霖……佛坛空间虽然有限,人物却排布得错落有致,张弛适度,这就是大唐的布局,定格了后世一千多年的审美,怎么抬举都不夸张,只因它是历史的坐标原点。

不怒自威的佛陀,气度凛然的菩萨,恭敬严肃的配角,整个佛坛透露着一种肃穆气息,这和常人概念中的那种慈悲气质相去甚远,或者说更像是一种等级森严的朝廷气象,不错,正是大唐朝廷那种舍我其谁王者天下的盛世气象。看来虽然距离“安史之乱”结束已经19年了,但由于一直处于大唐主力朔方军的保护下,南禅寺的建造者们没有经受战乱,精神思想依然停留在那个盛唐时代。

佛光寺众神

再来看佛光寺的东大殿。该殿和南禅寺大佛殿一样筑有佛坛,上面供奉着35尊佛像,中间三座是主像,最中间的是释迦牟尼,左侧是弥勒,右侧是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两侧还有迦叶、阿难两尊者,更有胁侍菩萨侍奉左右,最左的主像是骑象的普贤,最右的主像是骑狮的文殊……对比南禅寺大佛殿的佛像布置,佛光寺东大殿主神多出了弥勒佛和阿弥陀佛,前者是未来佛,后者是无量佛,都在西方诸佛之列,果位高于菩萨。如此众佛集聚,也让人生出这样一种感悟:佛坛之上,说话的人可不少。这感悟折射到历史上也一样,盛唐时候的皇权一统,已分解为中晚唐的藩镇割据和宦官弄权,大权旁落之势,已是不可挽回。朝堂局势竟能在佛坛上得到影射,真是法自心底绽,各花入各眼。

规模和数量之外,我们似乎还能获得一些细节上的精微解读。

南禅寺主佛

佛光寺主佛

首先,体态上看,南禅寺的主像高大而厚重,其他神灵体量很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而佛光寺的主神和其他神灵体态大小基本一致,且由于处在后台,看上去更有一种退居二线之感,是不是给人这样一种感觉:大唐已经神器旁落,虾兵蟹将喧宾夺主了?

其次,风格上看,南禅寺人物巍然盘坐,金身庄严,一派凛然森严的朝堂气象,而佛光寺人物则要轻松很多,身披绮罗,袒胸露脐,体态婀娜,多少有点平和随意的市井味道,甚至有种女性化气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塑造,折射出两个时期人们的不同精神寄托:南禅寺荒处野外,规模又小,佛像需要营造一种雄伟庄严高高在上的气态,让人产生一种威严感和尊崇感,甘心情愿磕头膜拜;佛光寺则不然,佛殿主宁公遇作为一位皇家女性贵胄,追求的是自然情感生活,最想逃离的就是那种威严气象,建造者的出发点不同,造就了两者截然不同的审美。这种人物风格差异,也折射出时代变迁带来的人们精神气质的改变:南禅寺人物充斥着一种阳刚之气,仿佛一曲壮怀激烈的盛唐之音,佛光寺人物则弥漫着一种阴柔之气,恰似那中后唐的婉约清唱,可以看出,75年后,盛唐的英雄主义已经淡化为中后唐的平义了。

再次,虽然佛光寺塑像用色十分艳丽,但和南禅寺比起来,主神的体魄却明显变小了,黄金的使用面积也大为减少,这折射出75年后,虽然经历了“元和中兴”和“大中之治”,唐朝的经济实力还是严重削弱了,社会财富的减少,必然影响到精神文化事业,所以即使有皇家背景和士大夫们的鼎力支持,佛光寺主神的用金量还是明显少于平民建造的南禅寺,可谓是:南禅寺虽小,端坐着金身大佛;佛光寺虽大,屈就了阿弥陀佛。这充分说明了,政治权力的削弱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生产,进一步削弱了人们在精神文化方面的投入。

佛光寺这种浓艳的色调据说并非本来面目,而是僧人们后期重新绘描的,果真如此,佛像的文化价值就大打折扣了,毕竟不是原汁原味的中唐作品。“原来不熟也好,就不会这般神魂颠倒”,有些东西不能过分追求,听任放任才是正道,譬如这文物保护吧,应该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尽量保持本来样貌。可惜佛光寺的和尚们硬是把经念歪了,一通工笔彩绘后,让诸神流失了风神,流落于红尘。和尚们不懂文保也罢,看来还没念好经书,否则应该明白诸色无色诸法空相的道理,如此重彩浓墨羞辱我佛,佛祖果真有灵,必然也是燃灯不燃灯,如来如不来。

此外,次要空间的工艺处理上,也能一睹两寺的时代背景落差:佛光寺佛坛虽然宽大,建造工艺却远不如南禅寺,坛体和底座的砖雕工艺要比南禅寺简单得多。精致繁复的工艺要有强大的生产力方能支撑,崇尚华丽肥美的大唐开始在次要部位惜墨如金了,经济的衰退不言而喻,这个角度看,如日中天的大唐已是铅华褪尽,塑像虽然依旧丰腴,衣饰虽然依旧光鲜,却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了。

南禅寺

佛光寺

对照南禅寺的静穆无声,佛光寺的热闹背后,多少折射出一丝无奈和落寞,那种唯我独尊的无上气度,已在不经意间杳然远逝,这就是盛唐和中唐的距离——75年,50公里。

(山西秘窟之 九)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