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是一个常见的词牌。
相传,唐代诗人骆宾王写诗喜爱用数字,于是得了一“卜算子”的外号。
子:“曲子”的省称。即小曲的意思。因此,调名本意即为歌咏占卜测算的小曲。
在宋词中,词人们喜爱填《卜算子》,留下许多名作。诗词君推荐10首经典的《卜算子》,一起来体会宋词中的欢喜与哀愁吧!
最深情的《卜算子》: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首《卜算子》是一阕歌颂坚贞爱情的恋歌。
上片写相离之远与相思之切。用江水写出双方的空间阻隔和情思联系,朴实中见深刻。下片写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用江水之悠悠不断,喻相思之绵绵不已,最后以己之钟情期望对方,真挚恋情,倾口而出。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如一曲深情的告白,直到今天,依然打动着读者。
最不舍的《卜算子》: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卜算子·见也如何暮》
宋·石孝友
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
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
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历来以来,写离别的名作数不胜数,但读这首《卜算子》,仍觉清新俊逸,百看不厌。
相见为何太晚,而离别又为何如此匆匆。是离别难相见也难,再见无确期。离去该怎样离去,留下又该怎样留下。是留下难离去也难,此时怎么办。
上片是总写相见、相别、后会无凭,把过去现在将来概括一尽,下片全力以赴写临别,突出最使离人难以为怀的一瞬,使全曲终于高潮。
最悲愤的《卜算子》: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宋·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严蕊是宋代名妓,她被人诬告,严刑逼供下,却宁死不屈。后来,她冤屈被伸,终被释放,人问她的归宿,她写下此词作答。
上片书写自己沦落风尘、俯仰随人的苦闷。下片则承上不能自主命运之意,抒发词人对幸福自由的无限渴望。全词笔墨轻灵,一气浑成,表现出词人的才气和个性。
这是一位身处卑贱但尊重自己人格的风尘女子的一番婉而有骨的自白。
最感慨的《卜算子》: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
宋·周紫芝
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
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
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
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
这是词人送别友人王彦猷的酒席上,写下的一首送别词。
此词上片言情,从江北到江南,几度春秋,人世沧桑,从而感叹人生易老;下片借用比喻,以孤云比人,以孤雁自比,感叹人生飘零,聚散无常。
全词没有像常见的送别词作那样借场景烘托情感意绪,而离别深情寓在其中,也折射出当时人们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时代生活。
最凄楚的《卜算子》: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卜算子·片片蝶衣轻》
宋·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这首小词写惜花而又不止于惜花,含蓄的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不受重用,屡遭压抑的凄楚情怀。
上片先写花的可爱。下片写花被“雨洗风吹了”的惋惜之情。
全词以寻常语入词,自然有致含蓄深婉。巧妙的语词重复,反词作常规,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味,耐人寻味。
最寂寞的《卜算子》: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被贬黄州后,虽然旷达面对生活。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此词上阕写鸿见人,下阕写人见鸿,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这首词的境界高妙,前人谓“似非吃烟火食人语”。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最伤感的《卜算子》: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明·夏完淳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十二玉阑干,风动灯明灭。
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这是一首表达思念的词作。
词上片写独守空房的孤独,下片写凭栏泪眼望夫,表达了作者在转战奔走中对爱妻的一往情深。全诗借情抒情,意境悲怆,感情真挚。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二句用“不成”和“翻就”把“同心结”和“相思结”联系起来,造成强烈的对照,更觉事与愿违,分外令人伤感。
最妙趣横生的《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是一首送别词,写的是春末时节送别友人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这首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情趣盎然,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在送别词中独树一帜。
词人构思别致,以眼波和眉峰来比喻浙东的山山水水,仿佛这位美人正期待着他的到来,贴切、自然,富有真情实感。
最遗憾的《卜算子》: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卜算子·答施》
宋·乐婉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拚了终难拚。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这是杭妓乐婉写给情人施酒监的一首诀别词。
乐婉与施酒监相恋,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后来,施酒监要调到别处,可他无法为乐婉赎身,诀别之际,施酒监写了一首《卜算子》表达不舍之情。
乐婉回了这首《卜算子》,“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一句将无奈、悲伤、遗憾表达得淋漓尽致,读到的人,无不感动落泪。
最高洁的《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陆游的咏梅绝唱,他以梅花自喻,表达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词的上片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
这首咏梅词,通篇未见“梅”字,却处处传出“梅”的神韵,且作者以梅自喻,物我融一。对梅的赞咏中,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在《卜算子》中,我们看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我认为一个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在世界上,完全不被人知道,没有名气、野心和残酷。如果一个人不认为自己有多么重要,他可以活得相当快乐。
愿你的人生,能活得快乐。
来源:微信公众号“古典文学与诗词”
编辑: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说起梧桐,你会想起什么 ?
看到杨柳长亭,你会不会想起送别?
看到黄花,你会不会想起时光流逝。
在诗词中,诗人们经常借物抒情,
创造出许多美丽的意象,
每一种意象,代表不同的情绪和情思。
只要一看这些意象,
就会秒懂不同的情感。
冰雪、冰心以冰雪的晶莹比喻高洁的品格。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渭城曲》
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表现品行的高洁。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李商隐《蝉》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南浦南浦指水边,在诗词中,多用作送别之所。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范成大《横塘》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白居易《南浦别》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柳永《雨霖铃》
芳草
春草无处不生、绵绵不尽,在诗词中春草多用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送别》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芭蕉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联系在一起。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吴文英《唐多令》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葛胜仲《点绛唇》
梧桐风吹落叶,雨滴梧桐,景象凄清,梧桐是孤独忧愁和离情别绪的意象。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梅花梁、陈时期,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林逋《山园小梅》
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松柏生高冈,不依贵者门。
——赵崇嶓《松柏》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其二》
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相传远古时蜀国国王杜宇,很爱他的百姓,禅位后隐居修道,死了以后化为子规鸟(有名子鹃),人们便把它称为杜鹃鸟。每当春季,杜鹃鸟就飞来唤醒老百姓“块块布谷!快快布谷!”嘴巴啼得流出了血,鲜血洒在得上,染红了漫山的杜鹃花。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
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
——李重元《忆王孙·春词》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乌鸦是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李商隐《隋宫》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
关山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指遥远的地方,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塞上听吹笛》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王勃《滕王阁序》
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表达一种凄凉、凄切思念之情。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曲》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杜甫诗《恨别》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
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词里多比喻恩爱夫妻。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
两耳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牛希济《生查子》
逐鹿《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魏征《述怀》
杜康《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
——白居易《酬梦得比萱草见赠》
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貂蝉七叶贵,鸿鹄万里游。
——王昌龄《留别岑参兄弟》
渡头何清深,鸿鹄在高树。
——姜夔《昔游诗》
春秋时,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之好”。
积旧匹,潘徐有世亲。
——李百药《戏赠潘徐城门迎两新妇》
潘杨称代穆,忝姻连。
——卢照邻《哭明堂裴主薄》
彭祖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活得如彭老,忧愁八百春。
频为哭殇叟,屡作悼亡人。
——刘克庄《杂咏一百首·彭祖》
琴瑟比喻夫妇感情和谐或友人情谊交好,亦作“瑟琴”。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诗经·小雅·常棣》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
鸿雁相传大雁能够传书,“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晏殊《清平乐》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神器指帝位、。
神器难窃弄,天狼窥紫宸。
——李白《赠张相镐二首》
秋水比喻清澈的眼波,亦形容盼望的迫切。
鬒鬓亸轻松,凝了一双秋水。
——白居易 《宴桃源》
别时犹记,眸盈秋水,泪湿春罗。
——赵雍 《人月圆》
婵娟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却教呼桃鹦鹉叶,便遣婵娟唱《竹枝》。
——方干 《赠赵崇侍御》
献芹《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
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
献芹则小小,荐藻明区区。
——杜甫《槐叶冷淘》
红豆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豆蔻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赠别》
青鸟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在古典诗歌中,青鸟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还珠古时合浦地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
金鸡古代流传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后便以“多鸡”借指大赦令。
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
烂柯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人事变迁。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青眼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杜甫《短歌行》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哀鸿常苦饥,悲鸣垂其翼。
——杨时《哀鸿》
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龚自珍《己亥杂诗》
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杜甫《可叹》
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
文章定价,秋月华星。
——刘克庄《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多表达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情怀。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
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苏轼贬官黄州,寓居定慧院时写了一首“婉约词”。可是有词评家指出,当中存在“语病”,根本说不通。
并且该词的章法奇怪,看上去东一句,西一句,并不知道作者要讲什么。它究竟是为谁而作,也说不清楚。然而,词作最后那一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意境高远,成为了千古名句。
一、《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北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来往,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作意译:
月亮挂在稀疏的梧桐树梢上,计时的沙漏也已经滴尽,院落里也没有人声了。一个影子在灯火下飘来飘去,它孤孤单单的,好像是一只鸿雁。
仿佛受到惊吓,它回过头凝望我一眼,眼神中藏着怨恨。在恨什么,外人无从知晓。是想找一个地方栖息吧,又嫌弃院中的树枝配不上它的身份,宁可孤独地飞到寂寞寒冷的沙洲上去。
在中国神话中,梧桐是凤凰偏爱栖息的一种神树。传说凤凰这种神鸟,渴了只饮甘露,累了只栖梧桐。词中描写的事件发生在一个夜晚,所有人都去睡觉了,只有苏轼自己睡不着。
这个时候,他忽然看到了一个影子。但是,词中并没有说明他看到的影子是人还是动物。他只是在后一句中说:它的影子像鸿雁一样。
假如把苏轼笔下的影子直接理解为大雁,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大雁这种东西不一定会栖息在梧桐树上,它更可能是栖息在芦丛中。因此在南宋时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语病”。也就是说:苏轼缺乏常识,写错了。
不过,也有人表示反对。金朝的王若虚认为:苏轼写这一句诗的目的,只是为了表达“它”的品性高洁,不愿落在肮脏的凡木上面,并没有说“它”一定就是大雁。他明显只是在把他所看到的影子,比喻成了大雁。
这个“它”的眼中还有“恨”,而这种“恨”一般是人类才会有的情感。苏轼看见它在院落中转啊转,就像一只有“洁癖”的凤凰一样。即使再怎么疲累,宁可飞更远的路,落到寂寞寒冷的沙滩上,也不要落上凡枝。
这个影子到底是什么,苏轼从来都没有明说。不过因为这个“它”拥有人类的情感,所以也有人认为这个“影子”,可能是苏轼原配王弗。
苏轼曾写了一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说自己梦中曾与亡妻会面。现在是不是因为被贬在外,思念家乡,又想起了从前的亲人呢?
有一本叫《野客丛书》的古书说:这是苏轼为一个温都监女所作。这么看起来,这一首词竟然成了聊斋一样的“鬼”东西了。所以,一般词评人大都觉得不可信。
另外,这一首词的章法其实也是比较乱的。开头在写风景,下面突然转去描写一个缥缈而神秘的东西,接下来就再也没提风景这回事了。
二、屈、杜传人,婉约旷达苏轼是豪放词的大宗师,但是宋词以“婉约”为正宗,而苏轼也并非只能写豪放词。比如这一首《卜算子》,表面上看起来就不那么“豪放”。但你要说这一首词“婉约”,它又带着一点旷达的意味,和普通“婉约词”也不尽相同。
苏轼虽然是一代词宗,但是他的诗作的数量是词的十几倍。早年他写诗的时候,风格颇有一点像杜甫。因为心系民生,常用诗歌揭露王安石新政之恶,结果被人恶意中伤,最后下了大狱,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在案发之前,苏轼创作的诗都是《吴中田妇叹》这类关心民生,以及《戏子由》那种劝谏帝王的作品。他一会儿说“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一会儿又说“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结果因为说话太“直白”,被人罗织罪名,指他不尊重帝王,差一点被判了死刑。
苏轼在“乌台诗案”之后,行事作风和诗词风格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思想上慢慢转向于佛道,及至晚年,彻底转向了禅宗。但是在写前面提到的这一首《卜算子》时,他性情还没什么大的改变。仍然在借着一个“影子”的传说,歌颂着清高文人的品性。
理想中的中国传统文人,就该像凤凰一样孤高。对于普通的凡鸟来说,筑巢于深林,随便一根树枝就得安歇,但是凤凰不是凡鸟。它是尊贵而高傲的神鸟,即使心中的怨恨无人能够理解,它也不屑栖息于普通的树木上。宁肯让自己飞向没有人的沙丘,只为了保持自己品性的高洁。
所以在这里,可以把“缥缈”的“孤鸿影”理解为作者的自喻。苏轼本来常怀经世济国之志,谁知被政敌构陷,落难遭贬到了黄州。此时此地,他内心中有苦说不出,但也不屑向凡人低头,而去寻得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凡鸟不能理解凤凰的品性,凤凰是不能住在普通的梧桐上的。它就该独自高飞,远涉重洋,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株神梧。即使累得飞不动了,宁可摔落在寒冷的沙丘之上。
人浮于世,想要终身保持自己的高洁的品性,择善而固执,是非常困难的。苏轼在填这一首词的时候,我们还能从他的作品中看出像屈原《离骚》那样的精神。
结语大概自唐朝以后,每一位优秀的诗人都曾经以屈、杜为自己的榜样来进行创作学习。
他们在青年时代以前大都是踌躇满志,一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存”。然而越往后世,朝廷对文人的思想禁锢愈加深严。一不小心,就得罪了权贵,落下了一个杀头的罪名。
初时,他们仍“不思悔改”,抱着和屈子一样的牺牲精神,把自己比喻成芳香的兰草,或是高傲的凤凰。作出一种“倔强”的姿态。但最终还是向现实低头,放弃了“凤栖梧”一般的孤傲而高贵的精神。
苏轼的这一首《卜算子》,正因为写出了中国传统文人最推崇的“自尊自贵”的凤凰品性,所以历来深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