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店铺起名

寅申巳亥(寅申巳亥是什么时间)

时间:2024-01-22 09:30:23 作者:往事如风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滴天髓课堂之命例解读-「地支」寅巳申三刑,克妻克子?

滴天髓课堂之命例解读-【地支】第009例

《滴天髓》是古代中国命理学著作。相传为宋人京图撰,被古人推崇为命理学中的圣经。

本课堂连载,对滴天髓500命理进行精读精解,为命理爱好者造福。

原文:阳支动且强,速达显灾祥;阴支静且专,否泰每经年。

甲 壬 癸 癸

寅 申 巳 亥

大运:癸酉 甲戌 己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任氏注:秋水通源,金当令,水重重,木囚逢冲,不足为用。火虽休而紧贴日支,况秋初余气未息,用神必在巳火。巳亥逢冲,群劫纷争,所以连克三妻,无子。兼之运走北方水地,以致破耗异常;至戊寅己卯,运转东方,喜用合宜,得其温饱;庚运制伤生劫,又逢酉年,喜用两伤,不禄。

子平格局精解:

任氏认为木囚逢冲,不足为用,秋初火之余气未息,用神必在巳火,任氏的看法有待商榷。

首先仲秋之月,乃水生之地,天干壬癸水透出,且时归亥地,水旺。

原局巳申相邻以合论,解寅申、巳亥之冲,那么寅亥以合论;

全局水旺,申中壬水月干透出,巳火弱无力制申,以合水论,这样全局水更旺;

水冷金寒,甲木申月休囚,虽自坐寅木通根,但因寅亥合,寅中一点调候丙火被旺水克,甲木了无生气;

诀云:强水得木,方缓其势

故以木为喜,金水为忌。

早年行金水大运,以致破耗异常;

五十岁以后行东方木地,喜用合宜,得其温饱;

到庚运制甲木助旺水,癸酉年,巳酉半合金局,寅木被申冲,木被冲克殆尽,不禄。

为什么命主连克三妻?

正财为妻,限运为申冲寅中丙妻,克一次,限运为巳火合制申金,巳中丙妻被克一次,限运亥冲巳中丙妻一次。

为什么没有子呢?

官杀代表子女,原局丙火妻财被尽克,无力生官杀戊土,且水多土荡,官杀无立足之地。

注: 古代称士死为不禄。

中国古代纪时制度

纪时制度,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比如我们现在一般使用公历纪年,一年分12个月,一个月分别为28天、30天或31天不等。向上还有世纪,为100年,向下每天又分为24小时,每小时60分钟,每分钟60秒钟。我们在使用时一般常用到时间点和时间段,时间点就是具体某个时间,比如某年某月某天某时某分;而时间段是指一个时间区间,比如一场比赛从几点到几点,共历时几时几分。这一套的纪时制度深入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可以说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是不能离开这种对时间的规定的。

那么,在古代,人们是采用什么样的纪时制度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二。

二分法

最简单的时间分段是"日出而作"的昼,和"日入而息"的夜了,古代法定的"昼"比日出到日入的时间段要长一些,这是因为将"晨昏蒙影"的过渡阶段也算做昼的缘故。如《晋书》中说"夫天之昼夜以日出没为分,人之昼夜以昏明为限,日未出二刻半(合36分钟)而明,日入二刻半而昏。故损夜之五刻以益昼,是以春(分)秋(分)昼五十五刻"昼夜的起点是随着日出日入而变的,所以是浮动的。

东汉张衡的漏壶,就是昼夜分为两个壶的,其漏箭上应刻有日出入点及百刻制的刻线。古代在"昼漏上水"之前的数刻,会击晓鼓,启关,放行人;在"夜漏上水"之后数刻,会击暮鼓,闭关,禁行人。这两次鼓声,是关卡的启闭信号,也叫做"关鼓"。

带箭刻的漏壶

五分法

《素问》中说"一日一夜五分之",也就是说昼夜各有五分,昼五分后来为"辰刻制"所取代,夜五分的"更点制"则一直流传到。

一,昼五分制(辰刻制)

在《史记》和《汉书》中都记载了"魏鲜决八风法",列举了昼间的六个时刻点:旦、食、日昳、晡、下晡、日入,这个六个时刻点将昼分成了五个时段。《隋书》说"昼有朝,有禺,有中,有晡,有夕",朝也叫做旦,禺也叫做昼。

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和一致的习惯莫如白天的吃饭时间,所以其名称也被用来计时。《白虎通》记载了古代帝王一日四顿饭的名称,分别是"朝食、昼食、晡食、暮食",不吃早饭叫做"废朝食",朝食又叫做"平旦食"。《淮南子 时则训》中的"蚤食"是指两餐制中的早餐,而"晏食"是四餐制中的昼食。《鬻子》说的"日中饱食"指的是三餐制中的午餐。普通百姓一般吃两餐,上午干活,到食时吃一顿,下午"下晡食"再吃一顿,后世又叫做"吃下午"。在50年代的北京,一些食堂在休息日只开两餐,开饭时间基本相当于"蚤食"和"下晡食"。

昼五分制及三种吃饭时间

表示整个时间段的用语叫做"终",如"朝终"、"终日"、"终年"等。在白昼报时,除早晚各一次的"关鼓"外,还有在"禺"段中的"下鼓"和在"晡"段中的"晡鼓",从汉朝一直到祖冲之父子时期,都规定在晓关鼓后十三刻(合3小时7.2分钟)击"下鼓",在暮关鼓前十三刻击"晡鼓"。到梁末改制,下鼓改到禺中点,晡鼓改到晡中点,到隋唐以后,下鼓、晡鼓在城市中似乎已不再实施,但是宋代的军中仍然存在晡鼓的制度。

我们今天常说的"下班""下课"等词中"下"的用法,很可能就是源自"下鼓"这个词的用法。

"日中"时也会击鼓,叫做午鼓,也叫做市鼓。古来日中为市,要击鼓以集众,唐代"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正午报时制度,流传很久,直到年间,南京还在狮子山鸣"午炮"。

天津鼓楼老照片

"关鼓"在各代略有不同,《史记》中说"关法,鸡鸣而出客",唐代于"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三千槌,辨色而止"。唐代贞观年间规定,每年九月一日以后,五更三点放鼓契,行冬令时间;到第二年四月一日以后,改在五更二点放鼓契,行夏令时间。鼓契是指挥击鼓的符契,《宋史》中记载有两种"一曰放鼓,一曰止鼓,制以木,刻字于上"。

唐代"日暮,鼓八百而门闭",五代梁"夜漏上水一刻,击漏鼓以闭",暮鼓晚于起更或夜漏上水约半更。

关鼓的槌数:唐代晓鼓三千,暮鼓八百。

晨昏击钟,《坚瓠八集》载"天下晨昏钟声之数,叩一百八声者,一岁之义也。盖年有十二月,有二十四节气,又有七十二候,正得其数。但声之缓急节奏,各处不同。吾苏(苏州)歌曰:紧十八,慢十八,中间十八徐徐发,两度凑成一百八。杭州歌曰:前发三十六,后发三十六,中发三十六声急,通共一百八声息。越州歌曰:紧十八,慢十八,六遍凑成一百八。",另外,天津鼓楼的晨昏击钟也是一百八声,是城门早晚启闭的时刻。

昼五分制时刻图

二,夜五分制(更点制)

《隋书》说"夜有甲、乙、丙、丁、戊"《汉书 西域传》杜钦曰"斥候士,五分夜,击刁斗自守"《后汉书》卷二十六"卫士甲乙徼相传甲夜毕,传乙夜,相传尽五夜。卫士传言五更,未明三刻后《鸡鸣》",《鸡鸣》是卫士在殿前报时唱的歌曲,《宋史 律例志》中记载了景德四年定的《鸡唱》词及其使用的时日。报时人员叫做"更人"、"守更人"或"鸡人",也有称作"持更人"、"支更人"的。

更的起点在"夜漏上水",即"昏",叫做"起更"或"初更"。更的止点在"夜漏尽",即"旦"或"明",叫做"更尽"或"止更"。在正常情况下,夜间改更要击鼓,五更也叫做"五鼓",因为每更又分为五点,总称"更点",一夜共25点。改点要击钟或钲,要掣筹计点数,也要唱筹数已有多少根,点也叫做筹或唱。

夜五分制的通常更点图

宋以后,更点的报时方式略有变化。如明代在一更一点和一更二点都不报更,到一更三点初才报,早晨五更三点初就止更了。朱载堉(1536-1611)说,明代更点,全夜只有21点。杨升庵(1488-1559)说宋代民间已有首尾只二十一点的更点。到了清代,更点又有了不同,清代采用的是西方传来的时分秒制,一昼夜共96刻,一刻也就是15分钟(即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刻钟),起更于日入后八刻,即120分钟。止更于日出前九刻,即135分钟。

夜晚报时使用的工具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汉代时,京师卫士沿街口头叫嚷,传呼五夜。到了唐朝,马周奏请"诸街置鼓,每击以警众。令罢传呼,时人便之。"当时俗称鼕鼕鼓,又叫做街鼓,铺鼓。宋朝"京师街衢,置鼓小楼之上,以警昏晓"京师有两楼对峙,谓之钟鼓楼,上有太史局生,测验刻漏。街鼓听命于钟鼓楼发布的"衙鼓",衙鼓的鼓点是有乐谱的,在宋代乐苑中叫做《衙鼓格图》。

古代打更人

明代更点只有21点,其报时方式是在一更二点末放"定更炮",即头炮,随起一更三点,钟鼓各一声。改更或转更放第二炮,随起三更一点,钟鼓如前,直到五更三点尽,停钟鼓,放"明炮"而止。清代天津市内报更,冬季有官兵分地段守夜,谓之下夜。保甲夜分段设"民更",击大锣;地保"支更",击柝(即梆子)和小锣。

十分法和百分法

《左传》昭五,有"十时"。清初天文学家梅文鼎(1633-1721)说,舟师记时"不分昼夜,夜五更,昼五更,合十二辰为十更",并加按语"按此十更记程,而百刻之分,不论冬夏长短,与记里鼓之意略同。"十更制的更只是计量时间长短的单位,并无固定的基准点。

自漏壶漏箭问世,即有"百刻"制,刻是刻在箭身上的线格,必须同时间,如"日出"等联系起来,才可表示钟点。如昼漏上水,在日出前二刻半,夜漏上水,在日入后二刻半。由于纬度不同,昼夜长短有异,就算是同一地点的昼夜也随着季节变化,因此只能根据不同的需要,更换箭身刻度不同的漏箭,叫做"改箭"。全年应有多少支不同刻度的漏箭,是由朝廷法令规定的。

如汉武帝规定,按冬至夏至相隔180多天,昼漏长短差20刻,平均9天左右差一刻,因此9天一改箭,全年共41支漏箭。汉和帝改《夏历》,全年共用48支漏箭。沈括的熙宁浮漏(1068年),全年只用一支漏箭,但箭身开槽,嵌入"更点博牍",全年21支不同的博牍。

这些法定漏刻及改箭日期,会在当时颁行的官历中加注,指导全国使用。现存的《宋宝祐四年(1256)会天历》,在一些日期下注有昼夜漏刻数,皆指从该日起应当改用的新漏箭上的刻度,一直用到其后某日再注另一漏刻数为止。

一昼夜分百刻,各历法均相同,但每刻再如何细分,则各历有些分歧。早期历法有每刻10分及每刻100分的,有些历法所用"日法"特殊,所推导出每刻的分数也是不整齐的。最后为了配合十二辰,官方和民间都通用每刻60分。清代官方废除了百刻制,但在民间仍有使用百刻制的。

刻数与分钟换算表

十二分法-十二辰

十二辰是有着固定时刻点的纪时制度,即以太阳南中作为"午时的正中点",均分一昼夜为十二等份,每个时辰合2个小时。"午正"可以用圭表或赤道式日晷来测定,十二时辰名称为:夜半子,鸡鸣丑,平旦寅(平明寅),日出卯,食时辰,隅中巳(禺中巳),日中午(日南午),日昳未,晡时申,日入酉,黄昏戌,人定亥。每辰的起点叫做"某时初"或"某初",正中点叫做"某时正"或"某正""某半"。在浑仪的时圈上和漏壶的漏箭上都刻有十二辰。

十二辰对照表

每个时辰的小数也是按十二进制的,也就是一个小分为10分钟,并各有专名。后世各带历法中,计算交食的"加时",就常用此制。

十二辰与二十四时的小分名称对照

二十四分法-二十四时制

二十四时的名称和顺序,同罗盘上的"二十四山",也称"二十四至"或"二十四到",是由八干、四维和十二辰组成的,简称"维辰",这种纪时制度在魏晋南北朝的天象记录中是常见的,但到了唐代就只用于选择葬地了。

时圈与日晷对照图

随着二十四时制在唐代退出天象纪录后,每辰的"十二小分"制也被百刻制取代了。"刻"是计量单位,必须与某一时刻点并用,才能表示钟点。十二辰的起点、正中点都是固定的,用圭表和日晷可以校核"午正",与百刻制结合,可从每辰的起点或正中点开始顺序纪录流逝的刻数。

由于百刻不能被十二整除,难以结合在一起,所以曾有过三种解决方式:

一是改一昼夜的总刻数,有过120刻、96刻、108刻三种方式;二是十二时辰不等份,例如寅申巳亥四时各9刻,其余八时各8刻,总数100刻;三是每刻的分数采用3或6的倍数,通行最广的是每刻60分制。十二辰分百刻,每刻60分,每辰占8刻20分,时初、时正各占4刻10分。于是又出现了大刻60分,小刻10分,两种名称。

明末西方的"时分秒"制传入中国,到清初定位官方制度,每天二十四小时,共96刻,每时60分,或4刻,每刻15分,每分60秒。清代历书预报的食日,见于《续清朝文献通考》,都是用西方制度。十二辰的古名,也按半辰法同时分秒制结合在一起。

清代时分秒制与十二辰对照

北京古观象台上的清代仪器上,刻的就是时分秒制,不过兼用十二辰的名称罢了,在民间,直到晚清西洋钟表通行之后,时分秒制才渐渐为常人所熟悉。

数千年来,流行最广泛的纪时制应该就是二分法和五分法了,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为大家所使用,就是现在,我们也经常可以在影视剧中看到古人的这种纪时制度呢。

如何从八字看忘恩负义之人,有这几种命理特征,切记谨慎交往!

话说: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过,做日常生活中,也有些人士,不知道感恩为何物,视他人为自己的付出为理所当然,甚至忘恩负义,实在令人齿寒。那么,忘恩负义之人有什么命理特征呢?

一、八字财星坏印

如果一个人的命局印星为喜用神,却被财星战克,说明命主做事虚浮,常常容易因为利益问题而丧失基本的做人原则,忘恩负义的概率极高。这是因为,印星代表思想、传统、荣誉、名声和包容,财星代表欲望、妻财和利益,印星为喜用神被制,则说明命主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一切,丝毫不考虑他人感受和舆论影响,想要其知恩图报无异于痴人说梦。

二、八字刑冲害多

这里主要是指原局地支刑冲害过重,命主无论是外部环境和内心均容易遇到矛盾和冲突,主张不定,言行不一,进退失据,纠结无比,特别是八字地支寅申巳亥全的人,更是典型的忘恩负义之徒。此外,地支有子卯相刑的人,代表无礼之刑,命犯此刑,全无礼德,对长辈不够孝顺和尊重,也是典型的忘恩负义之辈。

三、八字喜用交战

原局喜用神不相协和,成交战态势,也说明此类人士得不到吉神真正助力,内心感受不到太多的正能量,因此为人处事容易陷入不仁不义的境界。

四、八字以下犯上

这里的“以下犯上”分两种情况:一是年月柱正五行被日时柱正五行克制,二是日时柱纳音五行克制年月柱纳音五行。命理学认为,年月柱代表长辈为大为尊,日时柱代表命主自己及晚辈为小为卑,日时柱克制年月柱无异于以下犯上,这样不顾尊卑秩序的人,自然可以列为忘恩负义之列。

地支六破:子酉相破,卯午相破,辰丑相破,未戌相破,寅亥相破

地支相破一般用于盲派命理中。传统命理用得较少,因为六破特殊的力量大小之分,经常为传统命理忽略。下面为大家详解一下六破。

六破分别是:子酉相破,卯午相破,辰丑相破,未戌相破,寅亥相破,巳申相破。破的易象:地支相破,为互相破坏;亦战克之意。为破坏、破产、捣乱、内部矛盾冲突。

通过对以上六破的观察,这六组破,分别发生在四长生(马星:寅巳申亥)、四帝旺(四正:子卯午酉)、四墓(库:辰未戌丑)之间,按照六破和四马、四正、四库的顺序,两两地支之间循环相破,顺序不用颠倒,故而记忆起来非常方便好记。如:四正子午卯酉中子破卯、卯破午、午破酉、酉破子。

六破的破坏力量,是不一样的。

一、四长生(即四马星寅申巳亥)中,由于各种五行之气均处于阳气初生的薄弱阶段,就象是小朋友和小朋友之间在打架,所以它们之间战克所产生的破坏力是不强的,所以在寅申巳亥中的破就比较轻,只是小捣乱而已,所以,在八字中遇到,经常不以破来论命了。

二、到了四帝旺(即四正子午卯酉)的时候,四股正气已经成形,就象是四个身强力壮的成年人,彼此都仗着强势,互不相让,自以为是,打起架来所产生的破坏力非常大,所以四正之破是相对比较严重的破坏、破产、冲破的含义。2017年流年丁酉,酉子相破,酉破子,子破酉,所以,生肖鼠人、出生在农历11月份的人,日支为子的人,出生的时辰为夜11-1点之间的人,都有破太岁的伤害。

三、四墓库辰戌丑未,因为各气已经处于退气阶段,相当于四个老年人,两个老年人和老年人打架,产生的破坏力,也和小孩一样,产生不了大的影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