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中常用易混淆词语
经常遇到一些同义词、近义词、异形词等词语使用不当的语句,这不仅会影响到公文的权威性,有时候可能还会造成误解,导致在工作落实过程中出现差错。所以,我们应该注意掌握这些词的差异,准确使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1.抓紧、加紧
抓紧:紧紧地把握住,不放松,及物动词。
加紧:加快处理,不及物动词。
例如,抓紧时间
加紧(开展、进行)生产
2.合龙、合拢
合拢:动词,有两个意思。“合拢”可用于各种事物。
一是“闭上、合上”。例如:他两眼合拢,闭目养神。 他们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二是“收拢、聚合”。例如:他先双手合拢,接着打出别的套路。经过联络,几股人流终于合拢到一起。
合龙:用于堤坝等工程,修筑堤坝、围堰或桥梁,都从两端开始施工,最后在中间对接。自古以来,中间的对接口都称“龙口”或“龙门”,所以最后在龙口对接称“合龙”或“合龙门”。
“合龙”强调做到两端工程在龙口接合得天衣无缝,整个工程像一条龙一样浑然一体,用数学公式表示:1+1=1。拢,意思是合上、靠近;“合拢”指两个或多个个体靠近、闭合。“合拢”后的个体一般还是各自独立的,并没有变成浑然一体的整体。如书本合拢,一张张书页还是各自独立的。用数学公式表示:1+1=2。
3.截至、截止
截至,意思是“停止于(某期限)”,及物动词,后面要接宾语,一般接表示时间的词或句子,“截至”不能出现在句尾。例如:这项工作截至今年六月底。
截止,意思是“(到某期限)停止”,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接宾语,一般只出现在句尾。例如:这项工作到今年六月底截止。
简单记忆:“截至”一般出现在表示时间的词或句子之前,而“截止”一般出现在表示时间的词或句子之后,两者位置刚好相反。但是,如果在“截止”后加上“到”或“于”,变成“截止到”、“截止于”,则和“截至”的意义用法相当,两者可以互换。例如:“截至7月1日”与“截止到(于)7月1日”意义是相同的,两种表述都可以。
4.制订、制定
“制订”的意思是“创制拟定”,它的使用对象多为相对问题简单、单项性的、短期的、规模较小的规划活动等。例如:制订季度工作方案。
“制定”的意思是“定出(法律、规程、政策等)”,它的使用对象多为比较复杂、正式、规范、规模较大的规划活动等。例如:制定宪法。
另外,“制订”是联合型词语,偏重于从无到有的创制、草拟而后的订立,它未必形成了最终结果,多强调行为的过程,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进行时”或“将来时”。它所形成的结果不一定算数,还可能需要修改,或是要通过一定程序去批准。例如:我们要迅速制订下一步工作计划。“制定”是动补型,偏重于做出最后决定,多强调行为的结果,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成时”。例如:国务院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
5.公平、公正、公开
公平,词典释为: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它要求对人对事要一视同仁,强调的是衡量标准的同一尺度,至于尺度本身是否合理、正当,公平并不予以考虑。
公正,词典释为:公平正直,没有偏私。它是指“给每个人所应得”,侧重于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并强调这种价值取向的正当性。就公平、公正这两个概念的关系而言,它们的涵义有着明显的区别。在英文当中,公正为justice,公平为fairness,写法的不同说明了两者之间是有细微差别的。公平的现实成分多一些,公正的“应然”成分多一些。公平与公正的最大区别在于,凡是公正的事情必定是公平的事情,但是公平的事情不一定是公正的事情。
公开,词典释为:不加隐蔽的;面对大家的。它跟“秘密”相对。公开和“公平、公正”两词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公开是公平、公正的基础和保障,是实现“阳光”的最好手段。
6.制度、体制、机制
制度的释义为“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行动准则”,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体制的释义为“国家、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机制的释义为“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制度,通常是指社会制度,按照性质和范围总体可分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与具体规章制度三个基本层次。根本制度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如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基本制度是社会的具体组织机构,如税收、教育、保障制度等。具体规章制度是各种社会组织和具体工作部门规定的行为模式和办事程序规则,如学习制度、考勤制度、财经管理制度等。
体制,是确保各项制度得以实施的组织架构,是制度形之于外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是管理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事务的规范体系。例如国家领导体制、经济体制、军事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等。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单一性,而体制则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制度决定体制内容并由体制表现出来,体制的形成和发展要受制度的制约。一种制度可以通过不同的体制表现出来。例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既可以采取计划经济体制的做法,也可以采取市场经济体制的做法。
机制,通常指制度机制,是从属于制度的。机制通过制度系统内部组成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其特定的功能。机制运行规则都是人为设定的,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如竞争机制、市场机制、激励机制等。
7.成分、成份
①在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趋多样化的形势下,要通过制度建设开展工作、促进发展。
②在新形势和新环境下,面对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元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给学生思想带来的新冲击。
《现代汉语词典》相关解释为:
【成分】(成份)①指构成事物的各种不同的物质或因素:化学~。营养~。减轻了心里不安的~。②指个人早先的主要经历或职业:工人~。他的个人~是学生。
在实际写作中,这两个词语的使用都很广泛,用百度搜索“成分”,找到相关网页约44,400,000篇;搜索“成份”,找到相关网页约15,600,000篇。但在《辞源》、《古代汉语词典》、《近代汉语词典》中都没有收录这两个词,说明“成分”一词在古代,包括近代还没有出现,或者即使出现了,因应用不够广泛而未被收录。有学者曾依据《汉籍全文检索系统》电子版对“成分”和“成份”两词在经史、子、集等几百部历史文献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索,发现“成分”作为词语使用,最早出现于清代无垢道人著的小说《八仙得道》:“心中本来就怀疑他这个人和平常人有些不同,因此还把惊骇的成分,减少了一大半。”在清代各类作品中,“成分”的使用寥寥可数,仅有三四例而已,却未发现一例使用“成份”的情况。对、著作进行检索,也发现《选集》、《文集》中只采用“成分”,没有“成份”。《文选》中“成分”多达17例,而“成份”却仅有一例。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编写体例,“不同写法的多字条目,即异形词,区分推荐词形与非推荐词形”,“已有国家试行标准的,以推荐词形立目并作注解,非推荐词形加括号附列于推荐词形之后”,那么,“成分”是推荐词形,“成份”是非推荐词形。所以,我们认为“成分”一词应作为规范词形来使用,而对于混淆使用的“成份”,则应该加以摒弃。以上例①、例②中的“成份”也都应该用“成分”。
8.交代、交待
①对主动交待问题积极退赃的,可依法从轻、减轻或免于处罚。
②不仅要在工作上完成党组织交待的任务,同时也要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做到自律。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
【交代】①把经手的事务移交给接替的人:~工作。②嘱咐:他一再~我们要注意工程质量。③把事情或意见向有关的人说明;把错误或罪行坦白出来:~政策。~问题。也作交待。
【交待】①同“交代”③。②完结(指结局不如意的,含诙谐意):要是飞机出了事,这条命也就~了。
许慎《说文解字》:交,交胫也。“交”是象形字,两腿交叉,本义是交叉;代,更也,本义是更迭、更替;待,俟也,本义是等待、等候。可见,“交”的“交叉”义与“代”的“更替”义接近,而“代”和“待”除了声音相同,意义迥然不同。从词语构造来看,现代汉语合成词的语素结合方式主要有联合式、附加式、补充式、陈述式、支配式,“交”和“代”可以组成联合式,而“交”和“待”根本无法组合。所以,“交代”和“交待”是在汉语使用中形成的同音代替现象,在写作中,除了“完结”义外,都应该用“交代”。至于“交待”的“完结”义,应该也是“交代”的引伸义,只不过在使用中约定俗成“交待”罢了(参见王锡丽《也谈交代与交待》,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6月第9卷第2期)。
因此,以上例①、例②中的“交待”都应该用“交代”。
9.启用、起用
①因水源污染造成传染病的,其水源必须经卫生检测合格后,方可重新起用。
②经学校研究同意,自即日起正式启用“中国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委员会”印章。
③特别要大胆启用年轻优秀人才,帮助他们树立敢为天下先、勇攀高峰的自主创新的勇气和信心。
我们先看《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5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解释:
【启用】开始使用:~印章。~新域名。铁路已建成~。
【起用】①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②提拔使用:~新人。大胆~年轻干部。
“起用”,陈述的对象只能是人。原来专指重新任用已经退职或罢免的官员,后泛指提拔使用,所以,从普通人中选拔从未任过公职的人担当重任,也可以叫“起用”。
所以,例①是错误的,应该用“启用”;例②是正确的;例③是错误的,应该用“起用”。
10.部署、布署
《现代汉语词典》只收录“部署”,不收“布署”:
【部署】安排;布置(人力、任务):~工作。战略~。~了一个团的兵力。
但在公文写作中,还是用“部署”比较规范一些,以上例句①、②的“布署”换成“部署”为好。
11.度过、渡过
“度过”和“渡过”是短语,《现代汉语词典》相应的义项是:
【度】过(指时间):主要用于与时间相关的意义,欢~春节。光阴没有虚~。
【渡】由这一岸到那一岸;通过(江河等):主要用于与空间相关的意义,因为具有通过努力克服困难由此至彼的含义,所以引申出“由此到彼”的比喻义,如“渡过难关”。横~。远~重洋。
12.权利、权力
权利: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权利和权力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应享受的利益,后者则单指政治强制力和支配力,不一定包括利益。
13.以至、以致
以至:事物扩展、延伸或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效果。以致:事态发展所形成的结果。以至与以致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用于事物程度的升级,而后者用于原因导致的后果。
14.急待、亟待
急待:紧急待办。亟待:极须,急迫待办。急待与亟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时间的紧迫性,后者则更强调意义重要性。另外,亟待还包含问题的严重性已达极点,否则不宜用"亟待"一词。
15.决不、绝不
决不:决心不。绝不:绝对不。决不与绝不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就本身而言,强调的是意志上的控制,多用于表决心或表示心愿;而后者是没有任何条件限制的,不管人的主观意志如何,虽然也适用于自身,但多适用于对普通对象作出限制规定。
16.保障、保证
保障: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害。如保障安全、保障权利 。保证:担保,担保做到。
17.遏止、遏制
遏止:意为用力阻止,如:洪流滚滚,不可遏止。“遏制”意为压制,如:遏制对方的攻势。
18.查看、察看
查看:检查观察事情的情况,如:查看工程现场。察看:为了解情况而细看,如:察看灾情。
19.勾通、沟通
“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20.定金、订金
“定金”指一方当事人为保证合同履行,向对方当事人给付的一定款项。“订金”指订购商品预付的款项。
21.预定、预订
“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预订”指预先订购。
22.汲取、吸取
两者为近意词。“汲取”往往与表示抽象事物的词语搭配,强调在加工、提高基础上的吸取,多用于书面语;“吸取”的搭配对象非常广泛,既有表示抽象事物的词语,也有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语,可用于书面语和口语。如“汲取经验”、“吸取养料”。
23.作客、做客
“作客”指寄居在别处。“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24.质疑、置疑
“质疑”指提出疑问。“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25.义气、意气
“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意气”指意志、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26.本义、本意
“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27.牟取、谋取
“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28.巨变、剧变
“巨变”指巨大的变化。“剧变”指剧烈变化
29.法制、法治
“法制”指法律制度体系,包括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法规以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治”指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和社会。
30.形迹、行迹
“形迹”指举动和神色;痕迹、迹象;指礼貌。“行迹”指行动的踪迹。
31.原形、原型
“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或本来的面目,常含贬义。“原型”指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32.年轻、年青
“年轻”指年纪不大;年纪比相比较的对象小。“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
33.倍受、备受
“倍受”表示加倍得到,有更加、格外的意思;“备受”表示完全得到。如:“倍受鼓舞“、“备受欢迎”。
34.作出、做出
二者都有从事某项活动的意思。“作出”的宾语一般比较抽象,多为思想上的;“做出”的宾语一般比较具体,多为行为上的、可见的。如:“作出贡献”、“做出一个高难动作”。
35.督察、督查
“督察”是指监督察看,多用于承担法定监督工作的部门依法进行例行监督工作;“督查”是指督促检查,多用于监督、催促和检查某项具体工作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如:“土地例行督察”、“督查工程进度”。
36.决不、绝不
“决不”是指决心不,强调的是意志上的控制,多用于表决心或表示心愿;“绝不”是指绝对不,是无条件的,不管人的主观意志如何,多适用于对普通对象作出限制规定。如:“决不退缩”、“绝不允许”。
37.必须、必需
“必须”是指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侧重于“一定得要”,是副词,只能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作状语;“必需”是指一定要有,是动词,多用在名词性词语前,可作定语、谓语和宾语,一般不作状语。如:“必须参加”、“必需元素”。
38.暴发、爆发
这两个都是动词,都有“突然、迅速地发生”的含义。“暴发”使用范围较窄,常用于洪水。如:大雨导致山洪暴发。有时指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得势,与“户”字连用。如:葛朗台是资产阶级暴发户。“爆发”本义是爆炸,比喻像爆炸一样突然、迅猛地发生。“爆发”使用范围较广,可用于、火山、火势、打雷等自然现象,如:火山爆发。也可用于战争、斗争、革命、起义、暴动等。如: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爆发”还可用于形容众人的声音(欢呼声、喊杀声、掌声等),如:局长话音刚落,同志们便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39.功夫与工夫
这两个都是名词,二者有时混用,其实有所不同。“功夫”指致力的程度或由致力而达到的造诣、本领。“工夫”指占用的时间或空闲时间。举个例子,“功夫”可以说“真功夫”、“硬功夫”、“死功夫”。“工夫”只能说有或无。
40.遏制、遏止
这两个都是动词,表示“用强力阻挡住”。“遏制”着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或不使随意活动,对象常是自己的某种情绪(喜怒哀乐),有时是敌人或某种力量。如:在处理群众事件时,要有效遏制自己的感情。“遏止”着重于止,使停止,不再进行,对象常是来势凶猛而突然的重大事件,如战争、进攻、暴动、潮流等。如:非法采矿得到了有效遏止。
41.其他、其它
在现代汉语中,“其它”(“它”为后起字)同“其他”(用于事物)”,早期公文中两者混用,经国家语委专家研究确定,为规范一致,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务院和国家办公厅公文只用“其他”,不用“其它”,因此,在公文拟写过程中也应注意只用“其他”。
42.观摩、观摹
“观摹”指照样子写画,特指用薄纸蒙在原字或原画上写或画。“观摩”则是指观看、切磋、研究的意思。“观摩演出”等不要误用“观摹”
43.界限、界线
“界限”主要用于抽象事物,表示限度、尽头。例如:划清界限。“界线”主要用于具体事物。例如:跨越界线。
44.诬蔑、污蔑
“诬”有“讠”旁,指用语言文字捏造事实损害别人名誉。例如:造谣诬蔑。“污”原指浑浊的水,后来泛指脏东西。如果说“污蔑好人”,所指的重点不在于“捏造事实”,而在于使用“玷污”。“侮蔑”表示轻视、蔑视。
45.“和”与“与”
“和”跟“与”都是做连词比较多,做介词比较少。做连词时都表示平等联合,意思是一样的。但是,两者的色彩有所不同。“与”的书面语色彩比较明显,因此多用于书面语中,口语中用得比较少。“和”则在口语跟书面语中都使用。另外,在书名跟文章的题目中,“与”使用得要比“和”多些。
46.列举完后“等”的用法
列举后用“等”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列举完的时候用“等”,如“北京、上海等城市” 。还有一种用法是列举完之后用“等”,例如“北京、上海、武汉、长沙等四座城市”。这里的“等”是表示列举完了之后收尾。
47.称谓问题
(1)介绍领导,有时职衔在前、姓名在后,如“局长××”;有时姓名在前、职衔在后,如“××局长”。两者在表达效果上有些区别:前者是客观性表述,后者则含有敬意(敬称)。公文一般采用前一种方式,即客观性表述;当然,如果介绍上级领导,也可使用敬称。介绍离职领导经常用到“原”字,“原”的位置也有讲究。例如,“原××局局长××”和“××局原局长××”,前者表示这个局已不存在,当然××也不是局长了;后者表示虽然局长换了,但这个局仍然存在。所以,“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的用法是正确的,因为现在已经没有冶金工业部了;“海南文昌市委原书记××”的用法也是正确的(可参见《人民日报》2008年8月28日第10版),因为不存在的只是这个书记而已。
(2)采用客观性表述时,很多人习惯在职务和姓名之后加上“同志”二字,如“局长××同志”。其实,这是口语的习惯说法,书面语中这个“同志”是多余的。我们看《人民日报》介绍党和国家领导人,职务和姓名之后也没有“同志”。“职务+姓名+同志”的用法,常见于讣告、悼词(可参见《人民日报》2008年8月28日第4版)。
公文使用“同志”一词还需注意两点。①这个词有特指和泛指两种含义(参见《词典》第1368页)。干部任免文件中,如果是党委任免干部,被任免人姓名之后要加“同志”二字,这里的“同志”特指党内干部,是“党内互称同志”的体现;如果是行政任免,一般不加“同志”,因为行政干部不一定都是党员。以上是特指的例子;而领导讲话或工作报告里的“同志们”则是泛指。②主送本系统、本单位的公文,对于众所熟知的领导,可以仅用“同志”称谓而不必冠以职衔。例如印发局长在本单位某次会议上的讲话,标题可拟为《关于印发×××同志在××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这样既节约用字,又淡化“官位”意识。
48.“班子成员”的外延
严格地讲,“班子成员”是一个外延不确定的概念。每个单位一般都有几套班子,党委一套,行政一套,纪委一套,还有工会、团委的班子等。那么,“班子成员”到底指哪一套的呢?实际工作中,是根据干部管理权限界定其外延的。总局所属各局院的班子成员包括:行政班子全体成员,党委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控股公司的情况稍复杂一些,原则上总局委派的董事、监事也应进班子。这些人员,都是总局管理的干部。
还有两个相关问题。(1)总局管理的二级单位,总会计师进班子;三级单位(如各地勘院)的总工程师进班子。(2)局院的工会主席本身不进班子——这里面有体制的原因和历史的原因。但是目前各局院(包括控股公司)的工会主席都是党委副书记兼任的,他们以党委领导的身份进班子。
49.主管、分管
这两个词的意思很接近,但在词性上有区别。“分管”是动词,“主管”兼有动词、名词两种词性。常用词组如“财务主管”、“一级主管”,“主管”都是名词;作为动词,主管的意思是“负主要责任管理(某一方面)”,口语中用得较多。
起草班子成员分工的文件,应使用动词“分管”,如“××副局长分管地矿业”,“××副局长分管人事处”。查国务院国资委网站,介绍国资委领导的分工,用的也是“分管”。
顺便再提两件事:(1)党委领导同志分管行政工作,如“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分管审计处”,前面最好加上一句“受局长委托”(党委领导兼任行政领导职务的除外)。(2)班子分工文件,如果不涉及党委领导同志,则以行政行文;如果涉及党委领导同志,则以党政联合发文为宜。
50.会议的出席、列席、参加
出席和列席都是参加,区别在于:法定成员参加本组织的会议叫做出席,其他人员(上级领导除外)参加叫做列席。例如召开局党委会议,局党委委员出席会议,非党委成员——哪怕是局领导——只能列席。原则上,列席人员没有表决权等。
上级领导参加会议也叫出席,不能“降格”为列席,尽管上级领导并不参与表决。这种“出席”,姑且算做特例。
51.制订、制定
前者强调过程,后者侧重结果(含有确定下来的意思)。两者在词义上难以区分,基本可以通用。
52.施行、实施
词义十分接近。对于法令、政策和规章制度,既可施行,也可实施。只不过在习惯上,“本条例(规定、办法等)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用“施行”;而条例
“施行”之后,还可以制订“实施”细则。
同“制订”、“制定”一样,笔者认为“施行”、“实施”的使用只有习惯上的区别,而没有对错之分。语言中的“习惯势力”非常强大,有些用法单从语法上、逻辑上很难判定谁是谁非。例如,纪要是把会议、会谈的情况“记”下来,但习惯上写成“纪要”而不是“记要”;“年轻(人)”、“年青”和“青年”,分清他们之间的差别很伤脑筋;“大将”和“将军”、“教师”和“教书”,同一个字、同样的意思,用在不同的词里读音却不同。还有极难区分的“作”和“做”。“写作”、“作文”、“作报告”都用“作”,“做文章”却用“做”;“做人”用“做”,“作为……的人”却用“作”;“当做”、“叫做”只用“做”,而“做客”和“作客”、“做成”和“作成”、“做法”和“作法”的用法都是规范的……如此等等,连语言学家也为之头疼。诸如此类解释不清的问题,只好归为“习惯用法”。掌握习惯用法,只有“不讲道理”地死记硬背,舍此似无更好的办法。
53.权利、权力
权力总与职务相关联,有职才能有权(力),所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只是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普通人享有的是“权利”,如公民的权利、党员的权利等,当然领导干部作为普通公民、党员的时候,这些权利同样享有。权利同义务相对应,具有法定性。公文中使用“权利”的场合比“权力”要多一些。
54.账、帐,像、象
“账”、“帐”过去通用,如过去常用的“帐户”、“帐号”等。后来不通用了,涉及财务方面的事情,一律使用“账”,如:账目、账号、账单、对账等;“帐”只用在帐篷、青纱帐等词语之中。
与此类似的,还有“像”、“象”。过去的“好象”、“象……一样”,现在一律改为“好像”、“像……一样”。
55. “以及”前面的标点符号用法
“以及”前面可以用逗号,这是“以及”跟“及”不同的地方,“及”的前面不能有逗号。当然,“以及”的前面也可以不用逗号。用不用逗号,要看“以及”后面的语词的长短。如果比较长,要用逗号停一下,使人好读;如果比较短,“以及”前面就可以不用逗号了。
56. “其中”及其前后的标点符号用法
其中”一词,前后标点符号用法的三条规则:
(1) 总数后只有一个数,“其中”前用“,”,“其中”后不用“,”。如,2009年,公司售电量554.51亿千瓦时,其中省内售电量538.42亿千瓦时。
(2) 总数后分述几项内容,则总数后用“。”,“其中”后用“,”,各分述内容之间视其内容多少,或用“,”,或用“;”。如,2009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705.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9%。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56.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2%;第二产业用电量540.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6%;第三产业用电量62.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5%;城乡居民用电46.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01%。
(3)“其中”之后列举分项内容时,“其中”之后不要用“:”。
例1 ,2009年,全省发电装机容量1803.99万千瓦。其中:水电578.18万千瓦,火电1146.3万千瓦,风电79.51万千瓦。该例中,“:”应改为“,”。
例2 ,2009年,全省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07.95万千瓦(其中: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9.8万千瓦)。该例中,“:”应去掉。
1.关于疾病
免疫针,手术刀,软骨病,恐慌症,降虚火,补元气,定心丸,中梗阻,动力针,定心丸,镇定剂,免疫力,治顽疾,生命线。
2.关于音乐
主旋律,制高点,最强音,主基调,新格局,正能量,主打歌,好声音,总基调,大合唱,协奏曲。
3.关于人体部位
关键点,出发点,落脚点,切入点,着力点,主心骨,硬骨头,组合拳,大动脉,大筋骨,大细胞。
4.关于人
明白人,带头人,贴心人,责任人,贴心人、暖心人,清白人,细心人,铁面人,监护人。
5.关于航船
航船舵,风向标,方向盘,压舱石,定盘星,导航仪,指南针,风向标。
6.关于车子
双引擎,方向盘,安全带,警示灯,大底盘,安全锁,便民车,直通车,发动机,加速期。
7.关于军队、战争
突破战,阵地战,升级战,攻坚战,持久战,歼灭战,遭遇战,主力军,生力军,战略篇,战术篇,战役篇。
8.关于制度
搭架子,定规矩,划边界,补空白,立新规,树导向,强监管,强基础,补弱项,增优势,添活力,做于细,成于严,树框架,立柱子。
9.关于领导
管方向,把方向,作决策,保落实,带队伍,促改革,忧之切,思之深,谋之远,举旗帜,指方向,绘蓝图,谋大局,定政策,办大事,解难题,挽狂澜,开新局,善谋大,善谋远,善谋深,动脑筋,谋思路,出点子,拿建议,想办法,想对策,花力气,找短板,喵靶心,狠发力,有规范,有蓝图,有基础,有举措。
10.关于调研
朝下看,往下跑,向下钻,俯下身,沉下心,下农田,询经营,问效益,聚村头,进地头,坐炕头,听,察民情,惠民生,解民忧,谋,暖民心,纾民困,勤走访,有底气,接地气。
(网络素材整理)
○湖广渔夫·趣说方言○
图片来自网络
上回,湖广渔夫谈方言词汇“相因(便宜)”,引起全国各地网友热议。这一方言真大众!北部内蒙古、辽宁,南方白话、客家话、赣语方言区,西部青海、甘肃,东部浙江,均有“相因”用语。
本回,湖广渔夫聊聊几个与“肮脏”词义相关的5个方言词汇:
赖怠(lài dài)、鏖糟(āo zao)、垃坬(lā guà)、腌臜(ā za)、趿靸(tā sǎ),
以及邋遢(lā ta)、龌龊(wò chuò)、肮脏(āng zāng)等3个普通话词汇。
最后还要讲,“肮脏”在古代其实是个褒义词。
与“相因”一样,赖怠、鏖糟等,也是全国多省通用的方言词汇。
方言可读一声
(一)赖怠 lài dài
赖怠(lài dài),方言可以读为
“lāi dāi”,变为一声!
这个方言词汇的意思:脏,不讲卫生。可能源于“褦襶”。
从古代作品中,从网友文章中,该词汇写法很不统一,有赖呆、赖得、赖歹、癞呆、赖怠、赖戴等多种表述。
湖广渔夫推荐使用“赖怠”两个通俗字,表述该方言口语。赖,有拖拉、不好之义;怠,有懒散之义。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能较好体现该方言邋遢、肮脏含义。
专家查考,“赖怠”来自基本同音的“褦襶nài dài”(音耐戴)。
新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有这一词条,但释义并无“肮脏”之义。
褦襶:书面语,形容不懂事。褦襶子——不懂事的人。
据查考,褦襶,意思为衣服粗重宽大,既不合身。由衣服之宽大臃肿不合身,引申出不爽快、不懂事、不晓事的意思。后又引申为衣服破烂、不整洁、不干净。
“褦襶”字形复杂、生僻,所以早在清代,一些作家在写作中就用“赖呆”等其他字代替。
山东籍清代杰出文学家蒲松龄,在《学究自嘲》中写有:“正月灯节过,新岁东家来接我,蚂蜡驴驼着个癞怠货。”
蚂蜡驴,比喻又瘦又小的驴。
癞怠货,即不整洁、着衣破烂的人。
癞,多音字,本义指“黄癣”(皮肤病),也指外表粗糙。
成书于清嘉庆年间的《三侠五义》,其第7回里有:“只见那个穿戴的衣冠全是包公在朝时换下的衣服,又肥又长,赖里赖怠的。”
《三侠五义》用的是“赖怠”两字。
相比较,写为“赖怠”比“癞怠”要好。
赖怠货,赖里赖怠,赖怠婆娘,是方言常用口头语。
(二)鏖糟 āo zao
图片来自网络
鏖糟“áo zāo”,方言指不清洁、肮脏、污垢。
鏖糟之“鏖”,方言多读为一声凹。同字不同音,方言词汇不必严格按字典注音读。
鏖糟“āo zao”,也说为鏖里巴糟。
鏖,义为激烈的战斗。常用组词有“鏖战”。
鏖糟,是个很古老的词汇,一词多义,最早有“拼命厮杀”词义。唐朝颜师古注《汉书》,引西晋晋灼话:“世俗谓尽死杀人为鏖糟。”
但到宋代后,这个词在俗语中,就演变成了“脏”的意思。
元明话本、著书中,可找到很多用鏖糟表肮脏之意的例子。
元代李文蔚《燕青博鱼》一:“你哥哥更是鏖糟头。”
元代岳百川《铁拐李》四:“一个鏖槽叫化头,出去!”
明代《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今日这浴,就如脱皮退壳,身上鏖糟,足足洗了半缸。”
鏖糟还有懊丧烦恼之义。“感物伤怀,心中鏖糟。”
(三)垃坬 lā guà
垃坬(lā guà挂),与赖怠、鏖糟词义相近,脏,不整洁。
垃坬是湖北武汉等一些地方的常用方言。
“这伢真垃坬。”——这孩子真脏。
垃坬不能写作拉呱、拉寡、拉挂。拉呱,是聊天的意思。
据第3版《新华大字典》,坬是三级常用字,有两个读音。
坬wā,音蛙,用于地名。
坬guà,音挂,指土堆。
坬,《集韵》古骂切,音诖。土陲也。
垃坬与垃圾,词形相似。
联绵词“垃圾”,表示“尘土和扔掉的脏东西”,这个大家都熟悉。
(四)腌臜 ā za
腌臜(ā za),音“阿匝”。
腌臜,是常用二级字,《新华字典》上注明是方言。
腌臜,意思是不干净,肮脏。引申为“坏 、劣”,形容行为、动作等的龌龊,用于骂人。
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水浒传》中,有多处“腌臜”骂人语。
“你这,腌臜泼妇。”
“这个腌臜泼才。”
意思为混蛋无赖。
腌臜,也用于心里别扭;不痛快。《水浒传·第七回》:“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
图片来自网络
(五) 趿靸tā sǎ
在前文《抻敨、灵醒、趿靸……湖北话常用词汇(第四批)》中,湖广渔夫讲过了这个方言词。
趿靸(tā sǎ),是不整洁、不讲卫生,不修边幅。
趿tā,音同“他”。“趿拉”两字指穿鞋只套上脚尖,而脚后跟踩在鞋后帮上。“别趿拉着鞋走路。”
靸sǎ,《新华字典》注明是方言字。湖北方言读二声。意思与“趿拉”相近。
“别靸着鞋子往外跑。”父母提醒小孩。
《红楼梦》中,有“披衣靸鞋”说法。“(宝玉)便披衣靸鞋往黛玉房中来。”
连鞋帮都不扯上,肯定是比较懒散的人。所以方言“趿靸”,形容人不讲卫生、不修边幅,含义近似普通话“邋遢”。
“趿靸”,有方言把“趿”读成“tia”。
(六)邋遢 lā ta
邋里邋遢。
邋遢,及下面要说的腌臜,是普通话词汇,不是方言。
邋遢(lā ta)两字,是常用二级字,《新华字典》有收录。
邋遢词义,不整洁,不利落,引申为形容词,指杂乱、凌乱和不修边幅。
“他经常不梳头,不洗脸,真邋遢!”
“你这个邋遢货,比苍蝇还脏。”
邋遢,还有“做事不谨慎,鄙陋糊涂”之意。
还有个方言词汇——肋脦( lē de),发音与邋遢相近,词义基本一样。
肋脦lē de ,方言,形容衣服不整洁,不利落。
(七)龌龊:wò chuò
龌龊(wò chuò),音“卧绰”。
与邋遢一样,龌龊不是方言词汇,并且也是常用二级字,《新华字典》有收录。
龌龊,释义是不干净,脏,比喻人的品质恶劣。
龌龊下流,卑鄙龌龊。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中,“赁房尽有,只是龌龊低洼,急切难得中意的”,此处龌龊为肮脏之意。
(八)肮脏,在古代是个褒义词
肮脏(āng zāng),这是个普通话常用词汇,词义不必解释,与方言腌臜相近。
这里要强调的是,肮脏,古代是个褒义词,指刚直不阿的美好品格。宋以前的诗文中,均是这个意思。
东汉文学家赵壹写的《疾邪诗二首》中,有两句:
伊优北堂上,肮脏倚门边。
——翻译:卑躬屈膝就可以成为富贵人家,刚直的人只能依门而立。)
这里肮脏是刚直的意思。
唐代李白《赠参寥子》中,有两句:
肮脏辞故园,昂藏入君门。
——翻译:气度高昂辞别故乡,神采奕奕入你柴门。)
北宋著名文人黄庭坚在歌咏陶渊明诗中,写有:
凄其望诸葛,肮脏犹汉相。
——是说陶渊明的性格跟诸葛亮一样刚直。
肮脏一词,后来如何在俗语中,变成了贬义词?多半是大家误把“腌臜”写成了“肮脏”,错的人多了,只得将错就错?具体待考。
钩沉乡愁民俗,聚焦城乡共荣
点“关注”,看湖广渔夫趣说杂谈
#头条创作挑战赛#
刀郎在《罗刹海市》唱道:“可是那从来煤蛋儿生来就黑,不管你咋样洗呀那也是个脏东西”。骂谁呢?谁对号入座就骂谁。但你绝对不要对着有色人种唱,没准会被指责是种族歧视,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阿三就最忌被人说脏。总是自辩,凡是能被水洗掉的,都不会脏。还抛出灵魂之问,若手上沾了便便,你说用纸擦得干净,还是用水洗才更干净?
某旅游达人去印度,在街上问一个男孩,这里到处都是垃圾,还有牛粪,你赤着脚光着脚丫子,不怕脏吗?
那男孩不语,引他到恒河边,只见很多人在水中洗浴。滔滔江水,洗掉了多少污秽啊。伟大的恒河!
现在我们身边,也有好多“洗”的现象,“洗钱”、“洗白”等等。“洗”的人觉得能将非法所得及其罪恶行径“洗”干净。用什么去“洗”呢?难道他们也有自家专有的“恒河”?
现在令百姓们无语的是,很多贪腐分子屁股总是有屎,形象污秽,一身恶臭,却道貌岸然教导别人要遵纪守法、勤劳致富。
某人顿悟:能用水洗掉的,真是不算脏东西,不能用水洗掉的,才是肮脏的。粤语有话——“水洗都唔清(净)”,同理。
你以为呢?
#每日一悟#
#头条创作挑战赛#
好多人可能都听过什么周公解梦,什么的,其实晚上做什么梦,也和你自身的运势有所关联,今天小编就来和你们讲解一下到底做什么样的梦境,可能会有发财的症状,下面一起看看吧。
金元宝
第一种情况就是梦到自己捡元宝、捡金子,这预示着你近期可能会有财运,如果梦到的是捡纸币则可能会有损财的情况发生。
第二种情况就是梦到自己踩到屎,或者是便便粘到身上,也预示着有财气呢,有句话不是说狗屎运吗?
鱼
第三种情况就是梦到自己抓了好多鱼,也预示着财运将会上升,因为鱼有富裕的寓意呢。
第四种情况就是梦见自己站在海边或者是湖边的话,也有升官发财的寓意,如果是梦见自己,掉入水里,那么就有可能会有破财的事情发生。
大海
第五种情况就是梦见大火,预示着红红火火的意思,那么你的财运也就有所上升。
最后一种情况就是大家可能都是到的那就是梦见棺材,也是有发财的势头,所谓棺材棺材,升官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