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识字①场景歌
一只海鸥,一片沙滩。
一艘军舰,一条帆船。
一畦秧苗,一块稻田。
一方鱼塘,一座花园。
一道小溪,一孔石桥。
一丛翠竹,一群飞鸟。
一面队旗,一把铜号。
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
(1)田字格里的生字及组词:
园(花园公园)孔(针孔孔洞)
桥(石桥小桥)群(群众一群)
队(队员队长)旗(红旗国旗)
铜(铜钱青铜)号(口号号子)
领(带领衣领)巾(毛巾纸巾)
②树之歌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1)读一读,记一记:
泡桐 白桦 云杉 翠柏
桂花 枫叶 松子 白果
(2)读一读,想想下面几句话的意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参考:出自《管子·权修第三》,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参考:【出处】《平妖传》,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终还是要回归故土。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参考:志向和目标如同树根,是进步的原动力和来源。
(3)田字格里的生字及组词:
杨(杨柳杨树)壮(壮观粗壮)
桐(梧桐白桐)枫(枫树枫叶)
松(松树松柏)柏(柏树松柏)
棉(木棉棉花)杉(水杉云杉)
化(变化化石)桂(桂花桂林)
③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保护动物要牢记。
你拍二,我拍二,孔雀锦鸡是伙伴。
你拍三,我拍三,雄鹰飞翔在蓝天。
你拍四,我拍四,天空雁群会写字。
你拍五,我拍五,丛林深处有猛虎。
你拍六,我拍六,黄鹂百灵唱不休。
你拍七,我拍七,竹林熊猫在嬉戏。
你拍八,我拍八,大小动物都有家。
你拍九,我拍九,人和动物是朋友。
你拍十,我拍十,保护动物是大事。
(1)找一找,说说每组加点的字有什么相同之处。
孔雀大雁老鹰(都有“隹”,与禽类有关。)
参考: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鸟形。《说文》:\"鸟之短尾之总名也。\"与\"鸟\"同源。\"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隹\"的字与禽类有关。本义:短尾鸟的总名。
锦鸡黄鹂天鹅(都有“鸟”,与动物·鸟类有关。)
(2)田字格里的生字及组词:
歌(唱歌歌唱)丛(树丛丛林)
深(深浅深情)处(到处处处)
六(六个六人)熊(熊猫狗熊)
猫(花猫小猫)九(九人九人)
朋(朋友亲朋)友(友好友情)
④田家四季歌
春季里,春风吹,花开草长蝴蝶飞。
麦苗儿多嫩,桑叶儿正肥。
夏季里,农事忙,采了蚕桑又插秧。
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
秋季里,稻上场,谷像黄金粒粒香,
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
冬季里,雪初晴,新制棉衣暖又轻,
一年农事了,大家笑盈盈。
(1)读一读,记一记:
播种 施肥 插秧 耕田
采桑 除草 割麦 打谷
(2)田字格里的生字及组词:
季(四季季节)吹(吹气吹风)
肥(化肥肥料)农(农民农场)
事(事情好事)忙(连忙急忙)
归(回归归来)辛(辛苦辛劳)
苦(辛苦吃苦)年(万年少年)
【语文园地二】
【查字典】
◎从字典的“部首目录”中,查出下面的部首在“检字表”的第几页。
艹()糸()()酉()
◎数一数,下面的字除去部首还有几画。
葡(9)紫(6)笨(5)酸(7)
◎用部首查字法,查查下面的字。
要查的字
部首
除去部首
有几画
字的页码
读音
葡
艹
9画
pú
紫
糸
6画
zǐ
笨
5画
bèn
酸
酉
7画
suān
【日积月累】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参考:梁章钜《楹联丛话》:形容山光水色之美。这里的“文章”不是指文字作品,而是形容水色之美,说它有着错杂的花纹和色彩。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参考:【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译注】
一畦韭菜已经绿了,连绵十里的稻子花开正香。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参考:拥有忠实厚道的品德,家族才能经久不衰,就像诗和书能够在世间流传如此长久。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之根本是忠厚。
【我爱阅读】
十二月花名歌
正月山茶满盆开,二月迎春初开放。
三月桃花红十里,四月牡丹国色香。
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茉莉花如雪,八月桂花满枝香。
九月菊花姿百态,十月芙蓉正上妆。
冬月水仙案上供,腊月寒梅斗冰霜。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给下列汉字注音。(8分)
二、读拼音,写词语。(16分)
三、给下列汉字加部首,变成新字再组词。(8分)
四、我会查字典。(12分)
要查的字
部首
除去部首有几画
组词
群
歌
杉
戴
五、我给词语分分类。(9分)
六、用“√”选出使用正确的量词。(6分)
七、根据图片选季节。(填序号)(8分)
八、根据课文内容连一连。(3分)
树无根不长 无水不文章
有山皆图画 诗书继世长
忠厚传家久 人无志不立
九、读一读,做一做。(15分)
四季歌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各种花儿开。
红的黄的,粉的紫的,真呀真好看。
夏天到了,夏天到了,太阳当空晒。
热呀热呀,热呀热呀,知了把歌唱。
秋天来了,秋天来了,树上叶儿黄。
风吹沙沙,风吹沙沙,片片落下来。
冬天到了,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吹。
冷呀冷呀,冷呀冷呀,雪花纷纷飞。
1.从文中找出一组反义词写下来。(4分)
( )——( )
2.说一说文中的四个季节各有什么特点?(6分)
3.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5分)
十、看图写话。(15分)
观察下图,图中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感想?想一想,写一写。
参考答案
一、jiàn què xīn bèn guì jiè xiū yuán
二、铜号 队旗 松柏 深处 熊猫 朋友 农忙 九年
三、例:桐 梧桐 铜 铜号 肥 肥美 吧 好吧
四、羊 7 一群 欠 10 唱歌 木 3 杉树 十 15 戴帽子
五、动物:海鸥 大雁 百灵
植物:垂柳 枫树 麦苗
水果:苹果 菠萝 葡萄
六、条√孔√片√丛√
七、② ③ ① ④
八、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九、1.热 冷
2.春天到了百花开,夏天热得知了叫,秋天树叶变黄了,冬天大雪纷纷飞。(言之有理即可)
3.略
十、略
字文山、闻山,号“松斋”、“段砚斋主人”。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生于原亳县(今亳州市谯城区)城里夏侯巷一书香之家。其父梁授孟,性敦厚,喜书法,精通训诂,道德文章为乡邻称道。梁巘自幼聪颖好学,酷爱书法。少年时就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常为乡人书写牌匾、楹联和契约。梁巘十五岁时随其胞兄梁峰南下,游学于南京钟山书院,潜心于科举之学,并利用空闲时间认真研习书法。南京是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梁巘在那里大开眼界,见到大量的名帖佳作,他心追意摹,楷法颜真卿、柳公权、苏轼,行草书力追晋唐书家,尤其对唐代书法大师李北海的法帖,用功最深,摹帖尤勤,几近神似。
梁巘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中举,后赴京考进士不第,便寄寓京师卖字为生。一次,他的字被书法家、乾隆皇帝之子——成亲王永瑝见到,十分欣赏,称赞他“入门正”、“执笔好”,今后“必成大名”,便将他推荐给乾隆皇帝,爱好并长于书法的乾隆帝赐梁巘同进士出身,任湖北宜昌府巴东县知县。在巴东县任上,梁巘为官清廉,耻于逢迎,勤于政事,短短几年就把一个贫瘠的偏远小县建成了富庶繁荣之地。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六十多岁的梁巘自感年事已高且官场越来越难于适应,便以老母年迈、长子新故为由,辞职返乡。乾隆四十年(1775年)梁巘受寿州(今安徽省寿县)知州之邀,出任循理书院院长。循理书院是当时皖中、江淮一带规模最大的学府,梁巘在循理书院管理和执教十余年,其弟子、门人遍及大江南北。在此期间,他培养和提携了张佩、萧景云、姚杨等一批书法人才。尤其是他慧眼识珠,培养了清代书法大家邓石如,更是他晚年的一大功绩。
梁巘一生致力于书法艺术。据《清史稿·梁巘传》记载,梁巘“以工李北海书名于世”,书法造诣很深。时人将他与当时的钱塘(今浙江杭州)大学士梁同书并提,称为“南北二梁”。亦将他与梁同书及会稽的梁国治并成为当时的书坛“三梁”。他初学王羲之、董其昌,次学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后专攻李北海行书。他把李北海的所有碑刻,如“岳麓寺碑”、“云麾碑”、“李秀碑”、“大照禅师碑”等都收集起来,经过多年的刻苦临摹研习,终以工李北海笔意而驰名天下。
梁巘存世的书法作品约有二百多件,安徽省博物馆和寿县博物馆收藏较多。他一生书碑很多,仅在安徽、江苏、山东、山西等地所书碑版,有记载的就有65块。纵观梁巘的存世书法作品,可见其行草书灵秀俊逸而又不失法度,其行楷书碑刻沉着稳健、线条遒劲,谨严端重之中含飘逸秀美之态,不愧为清代的书法大家。
梁巘还是一位著名的书法理论家,有不少书法名著传世,如《承晋斋积闻录》、《执笔法·法帖论》、《评书帖》、《宝晋斋帖跋》等,是其一生从事书法研习的见解和总结。这些书法名著对于执笔、学书、古今法帖、名人书法等,均有精辟论述,多有独到见解,成为后人研习书法的必读著作。(参考亳州晚报《梁巘:乾隆赐同进士出身的书法家》)
附录《清史稿》 列传二百九十之艺术二
梁巘,字闻山,安徽亳州人。乾隆二十七年举人,官四川巴县知县。晚辞官,主讲寿春书院,以工李北海书名於世。初为咸安宫教习,至京师,闻钦天监正何国宗曾以事系刑部,时尚书张照亦以他事在系,得其笔法,因诣家就问。国宗年已八十馀,病不能对客,遣一孙传语。巘质以所闻,国宗答曰:“君已得之矣。”赠以所临米、黄二帖。
后巘以语金坛段玉裁曰:“执笔之法,指以运臂,臂以运身。凡捉笔,以大指尖与食指尖相对,笔正直在两指尖之间,两指尖相接如环,两指本以上平,可安酒杯。平其肘,腕不附几,肘圆而两指与笔正当胸,令全身之力,行於臂而凑於两指尖。两指尖不圆如环,或如环而不平,则捉之也不紧,臂之力尚不能出,而况於身?紧则身之力全凑於指尖,而何有於臂?古人知指之不能运臂也,故使指顶相接以固笔,笔管可断,指锲痛不可胜,而后字中有力。其以大指与食指也,谓之单勾;其以大指与食指中指也,谓之双勾;中指者,所以辅食指之力也,总谓之‘拨镫法’。王献之七、八岁时学书,右军从旁掣其笔不得,即谓此法。舍此法,皆旁门外道。二王以后,至唐、宋、元、明诸大家,口口相传如是,董宗伯以授王司农鸿绪,司农以授张文敏,吾闻而知之。本朝但有一张文敏耳,他未为善。王虚舟用笔祗得一半,蒋湘帆知握笔而少作字乐趣。世人但言无火气,不知火气使尽,而后可言无火气也。如此捉笔,则笔心不偏,中心透纸,纸上飒飒有声。直画粗者浓墨两分,中如有丝界,笔心为之主也。如此捉笔,则必坚纸作字,輭薄纸当之易破。其横、直、撇、捺皆与今人殊,笔锋所指,方向迥异,笔心总在每笔之中,无少偏也。古人所谓屋漏痕、折钅义股、锥画沙、印印泥者,於此可悟入。”巘少著述,所传绪论仅此。当时与梁同书并称,巘曰“北梁”,同书曰“南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