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季节养生 > 月份养生

高三差生逆袭心酸真实案例(高三数学基础差怎么补救)

时间:2023-05-02 15:27:32 作者:一夜奈良山 来源:用户分享
高三差生逆袭心酸真实案例(高三数学基础差怎么补救)

高考可以激发人的斗志,让成绩很差的学生完成从倒数到学霸的逆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三差生逆袭高考的真实故事,欢迎阅读。

差生高考逆袭的励志故事,从260分到603分

被放弃的我

我们学校3月5号摸底考试,7号成绩出来,我只有260分,这对于在高三“混日子”的人再也正常不过了,并非我没有努力,只是坚持的时间太短,望着拿到手的试卷,想着回家怎么给父母解释,每当想到父母忧心的眼神,我就感到揪心,看到夕阳,也像我的成绩单一样鲜红。

那天,我爸看着模拟考试成绩,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忧虑,而是格外淡定的告诉我,不用担心学习了,他已经给我联系好了一家工厂,3个月小工实习,没几年就能当大工,工资5000朝上。

我脑子嗡一下,一下就蒙了。我虽然学习不好,但是我也是做过大学梦,发誓要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好友相约大学,经历着高三日日夜夜拼搏啊!让我把自己的青春交代在那个小工厂里,那么一瞬间,我觉得自己要崩溃了。

迈出第一步

我视力不好,不能当兵;看起来,我的未来看上去只有去工厂了。但我真的是不甘心。

7号晚上,我第一次问了自己无数个为什么。我把能想到的问题都写在墙上,最后,我发现这些东西都指向3个问题:

1.没目标:每次制定的计划最多能坚持3天,3天过后准忘,等过几天再看,前几天学的东西也都差不多忘了。

2.做题没有针对性:我平时做题只管做,不管看,更不去选择做题的难度、题型。我对自己的知识点掌握根本没有把握。

3.看得多,做得少:我看书的时候很少进一步去理解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所以原来不会的现在还不会,原来错的也一直错下去。

然后,我翻出来之前做过的所有试题、试卷,逐个开始找,整理我在主科上的缺点:

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不太好

数学:选择题、填空题命中率低,大题后面的3个题不会做

英语:基本看不懂,单词都基本不认识

我的奋斗

既然找出了问题,就得找办法解决。

我去书店买了一本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和一本阅读素材;数学买了天利38套;英语买了近十年的高考题。

我把语文的基础知识手册和阅读剪成3本,每十天换一本。看基础知识手册当看书,阅读素材着重理解其中心思想。

数学每天做3套题目,只做选择题和填空题,时间控制在2个半小时内。第二天都将昨天做错的题目看一遍,3天、一周后再分别看两遍。这样我的数学解小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快速提高。

英语每天做一套题,将不认识的单词记录下来当晨读材料,每天记半小时。

物理把高中所有的公式写在一张大点的纸上,然后做题,忘了公式就查那2张纸。

化学看两遍书,把书里出现的方程式都写出来,有选择地做课后练习,不会的再查书,对方程式。

生物多看书,将重要的知识点记在本子上再阅读。

突破那个坎

突破那个坎接下来的一个月我都用这种方法复习,4月5号摸底考试,成绩出来,我的成绩由260飞跃到410。我从班上倒数第3上升到倒数第10位。

你们千万别笑话我。对那个时候的我来说,已经是天大的进步了,至少给了我继续努力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每十天重点掌握,作文素材每天精读5篇。

数学:将前面的选择题、填空题加上后面的四道大题一起重做一遍。最后两题不做,第二天复习。

英语:每天一套题,每个题目的语法、句型和短语一定要搞清楚,做题的题记录一遍。

物理和化学:基本不变,不再做课后练习,该做高考真题

生物:开始做题,做完检查,把错的知识点再看一遍

用这个第二阶段的方法坚持学习一个月后,5月5号考试,我的成绩再次突破到510分。这时候我在班上的成绩已经是前20名。离一本线还差一些,但是足够上二本。就这样,也是曾经的我难以想象的。

超越极限

我终于明白了跟上老师的步伐和保持一贯的复习进度的重要性,我落下了太多进度,这是自己学习完全不能弥补的。

但我想,既然已经能考上大学了,不妨再试试,看看自己究竟能到什么程度。

我深深地理解到坚持不懈和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在最后一个月里面,我终于跟随上老师教学的脚步,一边不停地做着各式各样的练习,一边将近两个月每天的错题当成武侠小说看得津津有味。我已经入境了。与此同时,最后一次模拟考如约而来,可能是为了给大家保持高考的信心,这一次考得比较容易,我拿到了598分,一举进入班上前十名。

期待已久的高考终于来了。最后,你们都知道了,高考我考了603分。自己终于考个一本,达到这样自己从未想过的高度。

我爸当时就哭了,他跟我说,当初不该对我说那样的话。我没说啥,其实我明白,他要是当时没说那句话,我绝对达不到今天的成绩。

我的老师对我说,他完全不意外。我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成绩,最为重要的,是我已经把学习作为了一项事业、一份责任。

高五生,上浙江大学

走在浙大安静的林上,在脚步促中偶然仍会想起那段曾经的岁月:所有的努力只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我的“大学梦”.而为了这个妄想,我把我五年最美妙的青春都挥洒在了那个小山脚下的高中校园里;为了我的大学梦,我加入了三次高考,填了三次自愿……

高三——毫无悬念的落榜

当我双脚迈进高三的门槛时,我猛然发明曾经那么遥遥无期、让人布满等待与害怕的高考,如泰山压顶一样向我迎面扑来。除了忙乱和不自负,我的心里面对它几乎是麻痹的。第一次高三调考结束后,望着成绩表那个毫无赌气的数字“15”——我的成绩排名,我的心里充斥了悲痛和无尽的寒冷。我知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大情理,可那时的我却笨拙地以为:我的“少壮”年代早已逝去了,我已无法去追悔,只能落得个“老大徒伤悲”的下场。

当年仅以6分之差与重点高中失之交臂,好强自负的我自信“是金子在哪里都发光”,于是挑选了故乡的一所普通高中。然而,初入高中的不适,老师缺少教训,没有一个良好的过渡与转型,心理的失踪感与抵触感,在文理科之间的徘徊与艰巨的选择……这一切让我在学习中匆匆迷失了自我,惰性像野草一样在心中滋生。从此我放松了对自己的请求,除了老师安排的功课,其余的训练册和资料几乎都是空缺;对所学的货色总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我也在这样的堕落中变得平淡,成为了老师时常摇头叹气的对象。

到了高三,学习固然变得繁忙起来,但我却像陷入池沼地一样,有力使不出来。我晓得本人很盼望能考上大学,于是我试着开始尽力学习,可是懒惰惯了的自己始终无法安下心来做题或看书。那时我走读,老是借口“气象严寒”、“一个人走不保险”等不去学校上自习,天天薄暮吃完饭,我就像磁石一样定在了电视机前,直到母亲恼怒地关掉电视,我才在她谴责的眼光中很不甘心地上楼到我的小屋里去学习。面对课本跟习题,我也无奈集中留神力去看书,经常发呆老半天,或是做着做着就打起了打盹儿,后来罗唆上床睡觉,在自己淡淡的犯法感中迷糊地睡去。我总是告知自己,来日必定要做题做到十一点或是看书看到十二点,可是每次不到十点,课本上的字在我眼中便开端含混,再后来索性被我抛在了一旁。全部高三就这样在我的睡梦中溜走了,而高中三年也就这样在我的腐化与自责中一去不返。

于是,我毫无悬念地落榜了。我不眼泪,由于这样的成果早就在预感中。

高四——浪子回首金不换

在休整了一个暑假后,我背着几本书来到了我的母校——那个小山脚下清幽漂亮的校园,开始了我的复读生活。

在那个熟悉的校园里,面对熟习的环境、熟悉的老师和生疏的学弟学妹,除了有些许的异样外,一切都显得很安静。心坎里早已镇静得波涛不惊,每天安静地学习,宁静地放学回家,生活安静得没有一丝颜色。

那个时候,面对落榜如此平静,面对复读如斯坦然,面对高考如此恬淡,我都有点不信任那个人就是自己,但她确实就是。细想起来,也不是没有可能。

都说人阅历了复读,就会变得成熟,人也会成长得很快。而对我来说,高三毫无悬念的落榜才是我成长与成熟的开始。有时候真的很奇异,有些事件你越是想解脱就越是摆脱不了,而不经意间却又能做到。高三时努力了屡次也无法安下心来学习,可是到了高四,所有都很天然地扭转过来,我不再像以前一样勤散堕落,每天早出晚归,生涯变得很忙碌,却井井有条,简直每天都能看到自己在一点点地提高。

咱们的复习资料是由学校同一购置的,虽然不是太好,但也算是“沙里淘金”中的精髓局部了。因为基础不太好,所以平时随着老师的步子走,体系地做学校发的资料,争夺把每一道题都弄懂,对于不懂的题不厌其烦地问老师,一方面可以解一时之惑,另一方面老师也可以赞助我查漏补缺。材料多了反而会让人发生莫衷一是的感到,最后虽然做了许多题,却不系统,反而达不到进步的目标。

复读一年,除了学得比拟辛劳外,我多少乎没有什么心理压力和累赘。家里人素来不给我任何压力;而朋友们总是通过书信勉励我偶然也会来看看我。他们的关怀和支持让我认为心情高兴、精神抖擞……

高四就这样在劳碌中走过,高考的成就让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应当能读个不错的“二本”,这对我也是一个不错的终局了。

高五——守得云开见月明

整个暑假,我都活在对天津高校的向往中——报意愿时,我抉择了天津的一所二类本科。

然而,暑假结束了,我也没有等到我料想中的告诉书。那天,我只身一人来到省招办大楼。当我看到那张投档轨迹表时,我的眼泪汹涌而出。站在40度的高温里,我觉得从未有过的寒冷,我听到自己心碎的声音。就差3分,就是这3分击碎了我所有的幻想与憧憬!这就是我一年所有的努力换来的结果?!多么讥讽、如许残暴!

可当所有的悲伤都化为泪水,当所有的泪水都流尽,心也已跟着泪水流尽近乎枯逝世了,我不知道今后的路该怎么走。然而,高四班主任的一句话却让我的心里闪现出一丝亮光:“因祸得福,焉知非福?”就是这一句话,让我看到了一丝愿望。我又开始了我未知的高五——也是我未知的将来。

虽然没了当初揪心的挂念和烈日下泪流满面的伤痛,但心仍然无法沉寂下来。虽然有父母的支撑、友人的激励、老师的关注,我依然很茫然、很无助、很徘徊。于是我摇动了,只想取舍一所一般的学校来停止这无边的彷徨与无奈,哪怕是专科也行。这样的动机一旦萌发,就盘踞了我的整颗心。

然而,一位曾经教过我、也给过我良多辅助的老师再一次“抢救”了我,是他让我看清了自己的上风。数学和外语是我的强项,我没有理由退缩,不是吗?!当所有的心绪都积淀下来当前,当所有的不肯定都断定以后,我开始从新投入缓和的温习备考中。日子变得忙碌起来,脑筋也变得“简略”了,除了学习和浏览,我什么都不去想、不去做。

因为有了高四良好的基本,所以高五的学习十分轻松。做出一道数学题、实现一篇英语作文,都会带给我一种克服的快慰。“安静以至远”兴许就是那时我最深入的性命休会吧!

除了学习,心理的调适对于我这个“高五生”来说,应该才是胜利的要害所在。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是那个俏丽校园的第一个高五生,我受到各方面的注视,来自老师、同窗、学弟学妹的,四周人异样的目光、对未来的茫然、对自己的猜忌……都会给我带来一定的压力。可我告诉自己,我不能被压力击跨,我不能被自己战胜,于是我一直地寻找“解压”的办法。学校部署的心理讲座、心理征询会就给了我不小的帮助,让我学到了很多异常有用的方法,如深呼吸法、肌肉紧张—放松法等等所在多有。

累了,就给自己放个假,回到家里什么也不做,看看电视、帮妈妈做家务就是最好的放松;寂寞了,就给朋友写封信,即便胡说八道也是一种最好的倾诉。家人的懂得、朋友的鼓励、老师的赞美与帮助是我全体的精力支柱,撑起了我最灰暗的岁月。

为此,我也越来越把高考看得很淡,我采用了老师先容的方式——“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把考试变为一种快活,而不是负担;把对考试的胆怯变成“忙里偷闲的快乐”.因而每次考试的那几天就是我最轻松的时候,不必没日没夜地背书,每天测验结束以后,我就能够回家看看电视,而后早早上床睡觉了。但条件是,我在平时得无比努力地学习,常常上晚自习上到11点。只有有了扎实的基础,你才有资本在考试的时候“忙里偷闲地乐”!

小编推荐:高三差生逆袭考上清华

那年七月的天空格外的蓝,我的心境也分外暧昧。

因为,终于,我战胜了自己,赢回了梦想,坐在浙大阶梯教室的课桌旁,回想昨天,我更加爱护那段淘洗我灵魂的高考岁月……

落榜 偶失龙头望

2008年6月,我背负全家人的冀望参加高考。569分——第一次高考,我以一个上不了北京任何一所重点大学的分数草草结束。外婆告诉我,八岁那年,别人问我长大以后想干嘛,我总是嘟着小嘴说我要去北京上大学。这是家人时常在饭桌上提起的桥段,想不清楚一个八岁的小破孩儿哪里来的“去北京上大学”的概念,我只是想为这个桥段续写一个完善的结局。

填报志愿那天我缺席了,跟父母要了一千块钱,花了三百多买了一张去苏州的车票,直奔寒山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苏州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那年诗人张继进士落榜,扫兴之下来到姑苏,遥望夜色中的枫树古桥,发出这名垂青史的吟叹。我走在苏州城安谧的夜色里,体贴着与古人一模一样的心情,回忆自己从前备考的一年——因为基础不错,上半学期过得还算顺利;下半学期开始变得紧张烦躁,一模失败后的意气消沉把我推入谷底,二模的翻身仗也打得不美丽,最后迎来自强不息的高考。在路边的小摊顺手买了一本寒山寺的小册子,从介绍张继的书页里的一句话我得到了慰藉,“落选归乡后,张继再战,终登天宝进士第。”我把小册子揣进口袋,决议再度走进风雨。

网络时代,放大了教育的焦虑,也放大了家长们对“学霸”的关注与追逐,那些擅长学习的孩子的学习方法、家庭环境、成长背景此刻都被一一放大,成为旁人围观参考的模板。


但金字塔尖的“别人家孩子”毕竟是少数,当人们踮起脚尖仰望这些耀眼新星,却少有人关注那些依然在努力奔跑的“差生”。


纪录片《差生3》调查发现:高考十年后,活得最成功的人是最善于克服逆境,恢复力强大的人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升学率成为套在学校头上的紧箍咒,为了完成KPI学生被分为“三六九”等,“火箭班、平行班、慢班”成为了区分学生成绩好坏的“标签”。


人们不禁发问:在父母普遍期望偏高、沉重学业负担的高压下,资质平平、不受重视的差生就真会输在终点,被所有人遗弃吗?


一期的《青春环游记》中,喜剧演员杨迪直接下跪感谢爸妈,意外上了回热搜榜。杨迪说,是因为父母的支持让他勇敢追梦,才有了今天的自己。


要知道,数学家华罗庚初中时数学曾经不及格,文学家钱钟书高考数学只考了15分,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入学考试上交过白卷,“国民爸爸”马云初中因为成绩差被迫转学。


这些曾被定义为“差生”的孩子其实并不差,只是在那个当下,他们或还没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或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又或者还未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纪录片《差生》

这样的观点在纪录片《差生3》也得到了验证,当导演聚焦几位差生高考后十年人生旅程的故事,那些曾经的“差生”沦落为社会底层或是被边缘,反而“由弱变强”逆袭为人生赢家。


当一幕幕戏剧性的反转在现实中发生,差生的角色正打破应试教育的窠臼。




01

哈佛教授:父母的信任是永恒的阳光



在美国波斯顿,哈佛大学教授托德·罗斯温润敦厚,对待任何学生都一视同仁,即使很多叛逆学生是教育圈公认的问题少年,他却摒弃戴着有色眼镜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否认差生的存在。


他总是相信,即便“差生”也是世界上最棒的学生。


托德这样的观念与他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正因从小和他那些资质平平的学生一样自卑而又无力,因此对孩子们产生深深的共情。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差生3》

托德出生在犹他州的乡下,过着无拘无束的放养式童年,然而天性活泼好动的他也因此在学校被认定为捣蛋鬼、淘气包。全科F的成绩因为拖了全班后退,自然不受老师重视,同学们也对他孤立排挤,学校一度成为托德记忆里最糟糕的地方。


中学时,托德还被确诊是注意力多动缺陷障碍。


成绩倒数第一名、存在感几乎为零的托德,有一次在校车上被一伙学生群殴,而无论自己怎么呼喊哭泣,没有人上前帮忙,校车司机只是抿嘴嘲笑却并没有制止。


因此,在托德的成长路途中,活着比成绩更重要。唯一值得庆幸的事,在让人压抑,无解、恐惧甚至绝望的校园生活之外,托德拥有一对非常爱自己的父母,每次的不开心都会在父母的拥抱过后,烟消云散。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差生3》


每当托德的妈妈接到学校老师的电话,她都会神经紧绷,因为电话那头无一例外全部是孩子的负面消息,或者是成绩倒数被屡屡指责的诘难。但她相信:“即便是他拿到很低的成绩,我也不认为这就代表着他的一切,我只希望他能好好爱自己。


尽管不在意孩子的分数,但听到那些伤害自己孩子心理的负面评价时,他都会偷偷躲在厕所哭。


托德的妈妈觉得,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试错的过程,训斥、发火、责骂都无济于事,只有真正的理解和懂得才会让孩子认识自我。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差生3》


曾有一次,托德在妈妈的鼓励下连着三晚熬夜写诗,努力完成作业,但已经被贴上“差生”标签的他并没有让老师眼前一亮,客观打分。老师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你写不出来这么高水平的诗,好诗也是抄写的。“


因为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不信任,使得托德认为,努力了就会有回报,这是句谎言。从此,他更讨厌学校。母亲得知事实真相后,就将托德写诗用的那些草稿笔记带到学校,以此证明这些好诗就是出自托德的笔下。托德的妈妈始终相信,托德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努力一定会找到自己的路。


不堪于学校的种种压力,托德在高中变早早辍学,还结了婚,领救济金度日。而即便是这个时候,父母依然对儿子抱有希望,相信他能在别的领域有所突破。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差生3》


为了生计,托德报名了门槛很低的社区大学。尽管基础差,但他却发现自己对教育理论研究很感兴趣。从这些教育理论中,托德仿佛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


“当学习成绩成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时,差生就像永久被钉在了耻辱柱一般,耻辱,低自尊,各种负面情绪交织着,让他们很难安下心,悲伤,就是一股堵在胸口的怒火。”


强大的自驱力加上家人的鼓励,托德隐藏在体内的能量被由此激发,最终考上了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研究生。


如今的托德,已经是哈佛著名的教授之一。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托德感慨道:“如果没有父母的安全感,我可能会继续惹麻烦,人生不知会怎么样”。


“迟缓”的孩子往往需要更多接纳和理解,对于家长和学校来说,只要愿意给他们多一点耐心、多一份等待,花期终究会到。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差生》




02

洪成浩:网瘾少年逆行成追风少年



孩子沉迷于网游,是很多父母都很头疼的事情。因为网瘾毁掉孩子的童年,也是很多孩子曾经历过的悲剧。


纪录片中的韩国男孩洪成浩,初中开始就沉迷游戏,每天所有的休息时间都投入在虚拟竞技场,洪成浩可以做到三天两夜不合眼,精神满满。


在学校他的成绩是20多分,全校垫底,也因此逐渐被学校边缘化,成为周围人眼中的危险少年。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差生3》


眼看着自己的孩子就这么荒废学业,父母焦急万分,虽然软硬方法兼而用之,但都无法制止洪成浩对游戏的投入。


当时的洪成浩就像着魔了一样,甚至对父母的劝阻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


父母们一面担心这样下去“以后孩子长大了靠什么养活生计?”,甚至止不住怀疑“是不是孩子的脑子不太好?”。终于,不肯放弃的母亲决定从心理上找原因,他们改变了两代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陪伴和走近孩子中。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差生3》


首先,妈妈放平心态,淡然对待洪成浩,如果“就当孩子一周或一个月后就死了”,一切能引发愤怒的举动都能冷处理️。


随后,妈妈设立家庭会议,通过写书信的方式与孩子敞开心扉对话。渐渐的,妈妈从洪成浩口中了解到,沉浸在游戏会给他带来无法自拔的荣誉感和满足感,于是想到与其让儿子不玩游戏,不如让他对别的东西感兴趣。


于是,洪成浩家长带着孩子尝试了很多业余活动:一起旅游、学习跳舞、学习厨艺·····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差生3》


洪成浩妈妈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说,就是因为小时候曾被强制学习对学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希望全身心接纳孩子,并主动陪伴帮助他发觉新的乐趣


高一时,成浩有了成为职业玩家的梦想,希望去首尔参加实战比赛。


听到这一决定的父母虽然内心抗拒,但通盘考虑后认为:如果此时浇上冷水,成浩一辈子都会有遗憾,不如让孩子尽情试一次,反而尝试后会有所改变


在父母的默许下,成浩有机会来到首尔和真正的职业玩家一较高下,输得一败涂地的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不过如此。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差生3》


此刻,回忆起父母在车站鼓励自己的场景,成浩感到十分愧疚,于是决定放弃网游,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


虽然成浩成绩倒数但对学习并不反感,随着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之中,再加上很强的意志力和专注度,他很快就在学业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倍受鼓舞的成浩愈加努力与钻研,一年后考到全班第二,毕业考成为全校第一,成功考入了韩国名牌大学。


如今他进入了世界级的IT公司,是那里不可多得的人才。眼下,成浩还有了新的爱好,那就是马拉松。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差生3》

他感到,马拉松的过程就像自己的成长之路,专注度和意志力则是通关的秘密武器,虽然很累,但跑下去就能到达终点。


每个孩子在成长中或多或少都可能走过一些“弯路”,但有了父母的积极引导,只要耐心等待,扶正小树,孩子终究能蓄积能量,长成参天大树。




03

金智孝:自主选择的人生赢家



作为老大,金智孝一直是父母的骄傲,她取得的每一次成绩都让父母觉得欣慰,而每次渐长的分数也让父母吃了一颗定心丸,她一定能有光明的前程。


为了学习,智孝从小学开始,每天只睡三个小时。每天早晨6、7点起床,下午6点放学后,就一头扎进补习班,直到凌晨3点班回家休息,一天才结束。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差生3》


智孝有时暗自愤懑,学习让自己活得像个轮子,在学校、补习班、家中间来回转,完全不知道学习的意义对自己的人生而言,意味着什么。压力最大的一段时间,智孝一度想冲进马路的车流里,以此结束麻木的人生。在轻生前,智孝和父亲说:自己遇到了困难,太累了,才想做这样的决定


父亲感到费解,一直都好好的,为何会这样。直到走进孩子房间,看到那堆满的杂乱辅导书,恍然明白,孩子正处于苦海。而强加在孩子身上的希望,在某一时刻就成了大山,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差生3》


父亲走进来抱了抱女儿,说:“去做你想做的事情才是对的。”在那之后,父亲取消了智孝课业繁重的补习班,也再也没有和孝智讲学习。


取而代之的,是经常陪伴她,尊重智孝,让她自己选择人生。


卸下了重压后,孝智发现自己拥有的时间也变多了,当她不再像个拉磨的“驴”一样,认识自己的时间也随之增加,痛苦的学习开始变有趣了不少。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差生3》


最终,孝智决定选择去发明专利高中读书,钻研自己的爱好。


在高中毕业后,智孝并没有仓促迈进大学,而是找了一份做研究员的工作,在那6个月的时间里认清自己的兴趣点和潜力。


如今的智孝,选择了工业工程专业来实践自己的发明,一边读书一边创业,利用虚拟技术开发教育课程,成为了同龄人中的“技术大牛”。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从孝智的经历再让我们会看身边的子女,当孩子越来越少笑容的时刻,我们是否应该思考,是不是我们总是赋予孩子太多的期待和强制,以至于孩子都陷入了为父母而活的循坏中?


孩子的成长不是一个试验场,父母也无法代替孩子,做一辈子的决定。因此,试着鼓励并陪伴孩子,让孩子自由选择并做出决定,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韩国一项调查显示:一年内,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孩子有自杀意向。青少年儿童的自杀意向,高达20.9%。正是因学习直接或间接的压力,让孩子不堪重负,一死了之。其中很大一部分孩子,是被外界评判的“差生”。


当孩子长时间获得“差评”的心理暗示时,会失去动力和信心,就算努力一把,也无法改变外界对自己的刻板印象,最终沦落为一蹶不振的“差生”。此时,积极正向的肯定,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养分和阳光,他们会更加自信、健康、积极。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差生3》

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差生,他们或曾成绩差、前途迷茫,看不到希望。但这部纪录片中的三个人物,让我们相信,被视为差生的他们,依然可以拥有自信的人生,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在他们身上,都拥有很重要的两点,一是能克服逆境,二是都有着强大的恢复力。最重要的是,他们向上的道路中,都有最珍贵的馈赠——父母的接纳、信任、懂得与肯定。


给文章点个吧,当孩子们有幸浸润在家人的精神支持中,他们将更有机会过得健康、快乐,也更能找到自己真正想去的地方。

Reference:

纪录片《差生2》

小树妈妈《16岁辍学,19岁早婚早育,30岁成哈佛教授:他告诉所有父母,最好的教育是……》

- END -

来源|格调生活微信公众号【来自丨精英说 ID丨elitestalk、作者:Anna】

声明|文中图片、文字及视频号转自原文章,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