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养生 > 健康心理

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硕士(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硕士 小说)

时间:2022-11-14 10:52:20 作者:痴人痴梦 来源:网友投稿
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硕士(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硕士 小说)

福建龙岩古楼村是闽西一个小山村,全村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硕士。村支书介绍,村里1999年开始成立奖学基金,村民自发捐款奖给优秀学生,考上大学的孩子名字刻进祠堂,以前村里穷,读书才有出路是学生和家长的共识。

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硕士

古楼村距湖洋集镇约5公里、距上杭县城约10公里,如今交通便捷,曾经却是穷乡僻壤。穷则思变。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村识到,子女要改变命运,就必须读书。在此观念主导下,家家户户都很重视教育,从恢复高考后走出首位大学生林森春、首位博士梁瑞凤开始,古楼这个小山村就“一发而不可收拾”。

据梁瑞凤回忆,他于1987年获中科院硕士学位后,又于1990年获博士学位,而林森春于1987年获杭州大学硕士学位,后来留学美国,并于1998年获新泽西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87年至今,33年来,我们村共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硕士,仅灯下自然村就有10位博士、20位硕士。目前,还有2人在读博士研究生。”古楼村村支书梁瑞富说。

现在民政部直属的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工作的中科大博士梁文渊,1997年毕业于古楼小学,是古楼新时代博士的杰出代表。曾任古楼小学副校长、当年教过梁文渊的梁德乾告诉记者,文渊从小勤奋好学,常让老师多布置作业、推荐书籍,家里也不时勉励。

“农闲时陪读,也讲讲读书做人的道理,他读书一直很自觉、主动。”梁文渊的父亲梁桂新说。记者得知:文渊上小学时,一次周末让梁桂新骑自行车载他去县城的新华书店买书,因钱没带够,父子俩只能先回家。但第二天,文渊就让父亲再带他去书店。

“出这么多博士、硕士,我觉得,除了家庭和个人因素外,氛围很关键。”梁文渊在电话里表示。自己和哥哥、嫂嫂都是博士的梁晓容也持相同观点:“学风、教风都好。”而这些在梁德乾的记忆里也得到了印证: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学校就已有奖教奖学机制,每年都会挤出一些办公经费购买各类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分别奖励优秀的学生和老师,以推动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

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硕士网友热评

网友1:读书对于我们穷人来说 的确是唯一一种改变命运的方式

网友2:国人重视教育的程度,没有任何国家能比,中华民族复兴,指日可待!

网友3:不论穷富读书都是走向富强必经之路!

网友4: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网友5:继承光荣传统,争取更大的成就!

福建龙岩上杭县的古楼村,是地处闽西的一个小山村,全村2800多人。虽然山村小条件差,但村里通过设立教学点、成立奖学基金,最大程度改善村里孩子们的教学条件和环境,三十三年来,村里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硕士。

9月16日一早,在古楼村村祠堂里,一年一度的奖学金发放仪式正在进行,今年村里考上大学的年轻人,都能收到来自村里的一份奖学金,这样的习惯,古楼村已经坚持了21年。

上杭县古楼村奖学基金理事会理事长 梁庆标:(奖学基金)主要是对学子的一个激励,还有一个要鼓励他们考上以后,将来成为家乡的优秀人才和国家的栋梁。从1999年开始到目前为止21年,已经奖励博士生10名、硕士生8名、本科生39名、专科生27名。

现在的古楼村,距离县城约10公里,交通便捷,但上世纪七十年代时,这里经济面貌落后,村民刚刚实现温饱,村集体也没有什么收入。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村里为了保证低龄学生能够就近入学,在距离较远的自然村都设立了教学点,招收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并为此一共聘请了33位教师。遇到有学生辍学,老师就会一遍遍地到学生家中动员,如果学生家里有困难,村里就想办法来解决学费问题。

上杭县湖洋镇古楼小学退休教师 李炳文:我在这边教了20多年书,教了有6个博士,硕士生有28个左右,我带学生比较严格一点,我经常要下村去家访,去检查学生的课外作业,有没有做完,有没有完成。

现在是上杭一中高级教师的梁晓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从古楼小学毕业,1990年大学毕业后,回到上杭县任教。提起在古楼小学的学习经历,她至今都历历在目。

上杭县湖洋镇古楼小学1981级学生 梁晓梅:三年级开始我们就在学校里面晚自习、做作业,老师会把我们的作业一个个检查完,然后才回家,所以当时我们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后来出去镇上读书也能够跟得上。

知识改变命运,截至今年,古楼村已有290多人考上大学,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12人、硕士学位的28人。

(来源:央视新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