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是中医上一种常见的止咳良药,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还有一种药叫做川贝母,川贝和川贝母只有一字之差,并且药性药效也有很多相同之处,很多人都认为这两者是同一种中药,那么川贝和川贝母一样吗?马上来为大家解答吧!
川贝和川贝母一样吗?
川贝和川贝母听起来只有一字之差,很多人都以为两者是同一种中药,其实是有很多差别的,因为川贝只是川贝母的某一个部位;
川贝就是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和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对于川贝,可能我们也比较熟悉,一般买来的川贝都是磨成粉的,而且很贵,要是娃儿咳嗽了,还能用川贝粉炖雪梨糖水,喝了能治咳嗽;
川贝母和川贝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能起到止咳化痰的功效,平时咳嗽了,买点川贝母粉或者川贝粉熬点糖水或者直接泡水喝也是可以的。
川贝有哪些功效作用?
1、润肺止咳
川贝具有极好的润肺止咳功效,尤其是针对小孩子的咳嗽,吃川贝水可以说是立杆见影的,平常不管是风热感冒还是风寒感冒它的运用价值都非常大,不仅可以禁止咳嗽还能起到清除肺部的痰,治疗我们的肺部痰多的症状。
2、消炎杀菌
川贝除了祛痰的功效之外很重要的一项作用就是消炎杀菌,我们的体内一旦是有病菌了就很容易出现身体的不适感,但是要是平常就把我们体内的炎症消除干净,这样就防止病毒不断地扩散了。
3、消肿
消肿这个作用用得比较少不过也是对于这个川贝的一种用法了,我们平时要是不经常吃川贝的人,体内要是要及时消除一定的淤青也是有很重要的作用。
服用川贝的注意事项?
1.川贝性微寒,对于脾胃虚寒、风寒咳嗽的人群应忌用。
2.川贝反乌头,应禁忌与此乌头类药物同用。
3.川贝一次的用量一般在3~10克为宜,不宜大量连续使用。
通过以上文章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川贝和川贝母虽然一字之差,并且两者都具有极好的止咳、清热、化痰等功效,但是却并不是同一种中药,川贝是来源于川贝母的干燥鳞茎,是川贝母的一部分,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可以很好的将这两种中药区分开来,以便于选择。
植物学中的川贝母与中药川贝的含义不同,植物学中川贝母仅指一种植物,而中药中的川贝则包括多种植物。下面我就谈谈这个问题。
一,植物学中的川贝母
川贝母是正式中名,别名有卷叶贝母等;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百合科贝母属植物。
川贝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山西等省区;通常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林中、灌丛下、草地、河滩、山谷湿地及岩缝中。
其外形特点为:一是植株高在50公分以下,鳞茎由2片鳞片组成,直径1公分左右;
二是叶通常对生,少数在茎中部散生或3-4叶轮生,叶片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4-12公分,先端稍卷或不卷曲;三是花朵常单生,个别2-3朵,紫色或黄绿色,
通常有小方块、斑点或条纹;一朵花有3个苞片,苞片窄长,5-7月开花;
蒴果长1.5公分左右,棱上有窄翅,8-10月结果。
川贝母是药材“川贝”的主要来源之一。
二,药材中的“川贝”
贝母是一种常用中药,使用历史悠久,药用部位是百合科贝母属多种植物的干燥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功效;贝母属植物全世界有150种,主产北温带,我国有30多种。目前,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法定“川贝”药材来源为川贝母、暗紫贝母(产四川、甘肃、青海)、
甘肃贝母(产四川、甘肃、青海)、
梭砂贝母(产西藏、云南、四川、青海)、
太白贝母(产四川、甘肃、湖北、重庆)、
瓦布贝母(产四川;是暗紫贝母的变种)的干燥鳞茎。从时间看,我国历版药典中川贝母的药材来源一直有变化:1953年版中国药典没有收载贝母;1963年版中国药典则分别记载川贝母和浙贝母2个品种,其中川贝母来源植物为罗氏贝母和卷叶贝母;1977年版中国药典记载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4个品种,其中川贝母来源为川贝母、暗紫贝母、梭砂贝母、甘肃贝母的干燥鳞茎;直到2010年版中国药典法定川贝母包括6种植物的干燥鳞茎。可以看出,历版药典对川贝母的法定来源植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