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哪个季节都有花意味着我们随时可能会过敏,花粉过敏多发季节是在春季,而且过敏的反应也不相同,有些人是长疙瘩,也有些人是呼吸不顺,更甚是休克。所以,过敏不一定就是长疙瘩,如果你过敏长疙瘩就不要随意去挠它否则可能会留疤。
疙瘩很可能是荨麻疹。荨麻疹是由于过敏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尤其是对于患者的肌肤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影响,由于荨麻疹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春季的话,很多过敏性的物质都是会引起荨麻疹,造成身上出现很多的红点及瘙痒的症状。
荨麻疹皮肤划痕试验可呈典型三联征,即用手指甲划试或用钝器划其皮肤后,开始出现条状红斑,随后在其四周发生红晕,最终发生明显的条状风团。光线性荨麻疹。其具体表现为皮肤受日光、紫外线或红外线照射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出现瘙痒性风团。
与此同时,可伴发畏寒、疲乏、肠痉挛乃至晕厥等全身症状。严寒性荨麻疹。可分为家族性和获得性二型。这一型好发于暴露部位,痒较别的型轻,在气温忽然变冷或接触冰冷物质时,则可诱发风团产生,故冰块试验呈阳性反应,即把冰块置于前臂处,经2 分钟左右,在接触处的皮肤可出现风团。
压迫性荨麻疹。易发生于受压较重、且时间较久的部位,以臀部和足部为多见,损害呈局部深在疼痛性水肿,可持续8~12 小时。发病期间常伴发热、寒颤、关节痛和白细胞总数稍增多。此型被动转移试验为阴性,故与变态反应无关。血管性水肿亦称巨大性荨麻疹。
这类常见的荨麻疹原称为血管神经性水肿,主要侵犯真皮深部和皮下组 织的血管。常发于眼睑、口唇、及咽喉等较为疏松的组织,但手足、前臂或踝部有时也可被累及。胆碱能性荨麻疹。该型以青年女性占多数,精神紧张、机体受热或运动时经常可诱发皮损发生。
最美人间四月天
草木葱茏,百花竞放
正是一年踏春赏景的好时季
然而
如此美好的春光
对于过敏星人来说
却意味着喷嚏不止、泪流满面……
真的太太太痛苦了
近年来
我国花粉过敏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
估计患病人群超过2亿
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流行病”
花粉过敏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何预防花粉过敏?
发生过敏如何治疗?
接下来
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花粉背后隐藏的秘密吧!
什么是花粉过敏
过敏是一种机体的变态反应,是人对正常物质(过敏源)一种不正常反应,只有当过敏源接触到过敏体质的人群时才会发生过敏反应 ,过敏源有花粉、粉尘、异体蛋白、化学物质、紫外线等几百种,有些过敏甚至查不到过敏源。
花粉中含有的油质和多糖物质被人吸入后,会被鼻腔的分泌物消化,随后释放出十多种抗体。如果这种抗体和入侵的花粉相遇,并大量积蓄,就会引起皮肤过敏。
花粉过敏的特点
春季的花粉、柳絮等是容易引起季节性过敏的过敏原,其中,花粉过敏比较典型,不仅春季高发,秋季也高发,随花粉浓度的增高,出现典型发作过程。花粉过敏具有以下五大特点:
季节性,季节过后不用药自愈;
反复性,每年都发生,可谓“不治之症”;
速发性,来得快,去得快,会急性发作,离开居住地马上好转;
有效性,用药效果好,立竿见影;
家族性,常有家族过敏史,常见的春秋花粉过敏,与大气中花粉浓度高峰一致。
花粉过敏的主要症状
花粉过敏又叫枯草热,表现为流鼻涕、打喷嚏、鼻眼痒以及咳嗽等症状,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
“花粉过敏性鼻炎”:表现为鼻痒、打喷嚏、流涕、鼻子堵塞、呼吸不畅等;
“花粉过敏性哮喘”: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呼吸困难、有白色泡沫样黏液、突发性哮喘发作并渐重,好后与正常人无二;
“花粉过敏性结膜炎”:表现为眼睛发痒、眼睑肿胀,并常伴有水样或脓性黏液分泌物出现;
“花粉过敏性皮炎”:表现为面部等部位皮肤红肿、瘙痒,严重者伴有疙瘩、疹子,甚至出现渗液等。
花粉症与感冒(急性感染性鼻炎)的鉴别
如何预防花粉过敏
室外:尽量避免外出(尤其是干燥刮风天气),必要外出时穿长袖衣物,佩戴眼镜、口罩等保护装置;在鼻腔内部涂抹花粉阻隔剂。
室内:外出回家后及时洗脸、冲洗鼻腔等沾有花粉的部位,沐浴、更换衣物,减少身体上的花粉颗粒;关好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和加湿器。
如何治疗花粉过敏
1、如果不幸出现了上述花粉症症状,可以到医院的变态反应科或耳鼻喉科就诊。如果伴发眼部或皮肤症状,应同时到眼科或皮肤科接受相应检查和治疗。
2、花粉症的诊断需要有典型的病史,并进行相应的体格检查。为了明确致敏源,还需要进行过敏原特异性诊断,包括体内试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皮试\")和体外检测(抽血检测过敏原特异性抗体slgE)。
3、禁忌!
当眼睛发痒时,应闭眼后用手轻按眼部四周、避免碰到眼球,可以安全地缓解症状。不要用手揉眼睛,这可能会带入更多病菌、引起感染,用力过度还可能损伤眼部毛细血管。
注意!
不是只有开了很多花的地方才会引起过敏
来自路边的树、草、小野花的花粉,也会导致花粉过敏。这些花粉小到肉眼看不见,很轻,数量也多。风一吹,花粉在空气中大量飘浮,人接触和吸入后很容易发生过敏。
你身边有容易花粉过敏的朋友吗?
快把这篇文章分享给ta吧
让我们一起告别过敏
拥抱春日的暖阳~
编辑、记者:杨园洁 刘林丹
图片来源:微汶川 网络
部分文字来源:央视新闻 健康中国
来源: 微阿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