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一文,原文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里的下一句是"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句话的意思是,处在安逸的环境中要想到潜在的危险,有远见地思考,就有充分的准备去应对可能的问题,这样就能避免未来的危险。这是对领导者的一种警示,提醒他们在顺境中也要保持谨慎和忧患意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是中国古代的一句名言,出自《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从节俭的生活方式转变到奢侈的生活习惯很容易,但是当奢侈的生活无法维持,要再回归到节俭的状态就变得非常困难。它强调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保持节俭的习惯,因为奢侈的生活方式往往难以持久,而且容易让人陷入困境。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一句中国古代的家训,出自明朝人朱柏庐的《朱子家训》。这句话教导人们要珍惜每一粒饭、每一滴粥,因为它们来之不易,提醒我们要有感恩之心,不可奢侈浪费。同时,也要时刻铭记物品的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是东晋时期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中的诗句。这句话强调了时间的宝贵和青春的不可复返,告诫人们要趁年轻时抓紧时间努力,因为流逝的时光不会因为人的意愿而停留,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努力进取。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这句话提倡的是在安逸平和的生活中也要有危机意识,始终保持谨慎和警觉。"居安思危"意味着即使在安逸的环境中,也不能忘记潜在的危险,要有预防和应对困难的准备。"戒奢以俭"则倡导人们要节俭生活,避免奢侈浪费,因为奢侈的生活方式往往不能持久,而且容易增加负担,可能导致未来的困难。这句话强调的是理性消费和长远规划的生活态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崇尚节俭、不浪费的重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