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紫微斗数

农历24(农历24日是什么日子)

时间:2024-02-06 12:55:25 作者:相见陌路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表

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表: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1、立春:春季的开始,气温回升,春回大地,它是春季的第一天。

2、雨水:我国多数地区停止降雪,开始下雨且雨量逐渐增加。

3、惊蛰:开始打雷,蛰伏在地下的冬眠动物被惊醒开始出土活动。

4、春分:太阳由南回归线移动到赤辩纤道上方,赤道附近昼、夜相等,它是春季的中间一天。

5、清明:气候温暖,春光明媚,草木萌发,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

6、谷雨:雨量渐增,适应谷物生长。

7、立夏:夏季的开始,气温逐渐增高,它是夏季的第一天。

8、小满:麦类等作物子粒逐渐饱满,开始成熟。

9、芒种: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成熟,收割后开始播种谷、黍、稷等作物。

10、夏至: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它是夏季中间的一天。

11、小暑:暑气上升,但还不是友袭最热的季节。

12、大署:暑气最大,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

13、立秋:秋季的开始,天气开始凉爽,它是秋季的第一天。

14、处暑:处即止息,表示暑天到此为止。

15、白露:气温逐日降低,天气转凉,昼暖夜寒,形成白色的露水。

16、秋分:太阳由北回归线移动到赤道上方,赤道附近昼夜同长,它是秋季的中间一天。

17、寒露: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18、霜降:地面的水气遇寒冷天气凝结成霜,降落地面,故称霜降。

19、立冬:冬季的开始,天气开始寒冷,它是冬季的第一天。

20、小雪: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雪量小而不多。

21、大雪:气温携告仿逐渐下降,降雪量开始增大,地面出现积雪。

22、冬至: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它是冬季中间的一天。

23、小寒:寒冷的冬天来临,但还未达到最冷的时候。

24、大寒: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在九九寒天的第三九,所以有冷在三九之说法。

2023年农历五月二十四日是黄道吉日吗

2023年农历五月二十四日是黄道吉日。

黄道吉日,是中国传统历法“黄历”(万年历)中的特有词汇,指的是诸事皆宜的日子。黄历以“十二神煞”中的“青龙、天德、玉堂、司命、明堂、金祥滑匮”称为六黄道日,又以“十二值日”中的“除、危、定、执、成、开”为小黄道日。这黄道六神值日之时,诸事皆宜、不避凶忌,即为“黄道吉日”。

古人依据天体星象运行变化对人类影响的规律制定了黄黑道日,从而对国人的用事择日趋吉避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选择,这种择吉文化自古以来已深入中国人的思想,无时无刻的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已经形成了一种习俗。谨源腊

应用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择吉习俗是中国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它具有相当广泛的文化蕴含,择选吉日其根本就是寻找、确定用事活动的适宜时空点,能充分的把握天时、地利、人和以及由此之间的和谐关系裂老所造成的适宜机遇,从而达到趋吉避凶、吉祥如意的结果。

在现代,黄历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历、农历和干支历三套历法,与吉凶宜忌、十二神煞、玄空九星、冲煞、吉神凶煞、合害、纳音、干支、二十四节气、值日、胎神、彭祖百忌、六曜、九星、流年、太岁、三元九运、财神喜神贵神、星期、生肖、方位等等。

古人依据天体星象运行变化对人类影响的规律制定了黄黑道日,把每一天的吉凶宜忌都记在日历上,为用事择日趋吉避凶作参考与选择。

2022年农历10月24日是阳历几号

阴历即是农历,所以2022年农历10月24日即是阴历10月24日。
若转换为公历,2022年十月廿四(壬寅年辛亥月甲戌日)转换为公历是2022年11月17日。
农历,是中国现行的近现代历法,属于阴阳合历,也就是阴历和阳历的合历,是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参考太阳回归年为一年的长度,并加入二十四节气与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融合阴历与阳历形成为一种阴阳合历历法,因使用“夏正”,古时称为夏历。
阴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旧历、汉历、古历等,辛亥革命后改用西方太阳历(公历),而近现代使用的农历属于阴阳合历,也就是阴历和阳历的合历。阴历定月的依据是月亮球的运动规律:月球运行的轨道,名曰白道,白道与黄道同为天体上之两大圆,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绕地球一周,出没于黄道者两次,历时二十七日七小时四十三分十一秒半(27.32日),为月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谓之“恒星月”。唯当月球绕地球之时,地球因绕日公转而位置亦有变动,计前进二十七度余,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绕地球一周,复至合朔,实需二十九日十二时四十四分二秒八(29.53天),谓之“朔望月”,习俗所谓一个月,即指朔望月而言。

阴历24号是什么日子

二十四日称毁链为“念四日”。

初一到初十为“朔”,十一日至二十日为“望”,二十一日至三十日(小月至二十九日)为“念”。如,一个月的初七称为“朔七日”,十六日称为“望六日”,二十四日称为“念四日”。

  在古代一个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公历的一个月可以分为上句、中旬、下旬三个时段。而农历的一个月却是分为朔、望、念三个时段。

  

  扩展资料:

  一、月份来源:

  

  月份来源的传说来自于《山海经配余胡》中的《常羲生月》。《山海经》记载,帝俊有两位妻子,羲和与常羲。羲和生日,常羲生月,所以常羲也被称为月母。

  其实羲和与常羲同为制定历法的官职。《世本》中记载,黄帝为了制定历法,让“羲和占日,常仪占月”,常仪就是常羲,占月就是观测月亮的晦朔弦望的周期,这就是“常羲生十二月培拦”的来历。

  二、历法

  农历每月初一是朔日,朔日当天的月亮称为朔月,朔月是看不见的。

  朔月也称为“新月”。

  农历每月十五是望日(因为采用的定朔法,望日可能落在十六,因此才会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个说法。)望日当天的月亮称为望月,望月又称满月,月影呈圆形。

  人们把每月朔月、望月这样循环的变化过程称为朔望月。 就是农历的一个月。农历每月初一是朔日,朔日当天的月亮称为朔月,朔月又称新月,一般是看不见的。

画出初一到十五的月相

初一到十五的月相图如下:

朔:如图所示,在位置1,日月黄经差为0°,这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与太阳几乎同时出没,故地面上无法见到,这就是朔,这一天为农历的初一。

新月:月球继续朝前旋转,到了农历初稿冲七、八,也就是图中的位置3,黄经差为90°,太阳落山,月球已经在头顶,到了半夜,月球才落下去,这时被太阳照亮的月球,恰好有一半给你看到,称之为“上弦月”。

满月:到了农历十五键圆歼、十六,月球转到地球的另一面,也就是图中的位置5,黄经差为180°。这时地球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对着地球,此时我们看到的是满月,或称之为“望”。

下弦月:满月以后,月球升起的时间一天比一天迟了,月球亮的部分也一天比一天看到的小了,到了农历二十三,也就是图中的位置7,黄经差270°。满月亏去了一半,这时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现于东半天空中,这就是“下弦”。

扩展资料

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一个口诀(方便记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腔悉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凹的一面朝东);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凹的一面朝西),位于东半天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相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