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印度这个国家,许多人并不陌生,作为我国的邻国,在发展史同我国有着相同的经历。而印度除了纱丽、咖喱外,最出名的便是印度的佛教。昔年玄奘法师西行天竺求取真经,天竺便在如今的印度境内。而印度也是整个世界中信仰宗教人数最多的国家。
许多时候都能看到,印度宗教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许多人的生老病死都在宗教信仰的约束下进行。而印度本土内,信仰最多的并非佛教,乃是印度教。此外,印度信仰的神灵高达3300万个,并且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信仰。
象头神的传说不过论起信仰人数最多的可能还要数印度教最多。印度教信仰三名主神。分别为创造神的梵天,他的地位同上帝相当也是最高神。而第二大神则为毗湿奴,他象征着武力,负责守护秩序,消灭所有罪恶。第三位就是湿婆,作为脾气最差也最冲动的神灵,还肩负男性生殖力的象征,被称为毁灭的神灵。
据悉,识破当年醉心休息,常年不在家中。而他的妻子雪山神女就用黏土捏成了一个男孩的造型,并且给予了他生命,并且将他命名为迦尼萨。而他的任务就是在女神沐浴期间看好大门,禁止任何人打扰她。
恰巧湿婆当时结束修行,返回家中。就看到了这样一幕:自己的妻子在家里洗澡,家门口站着一位高大威武的男性。湿婆当时便怒从心生,准备找妻子理论。却不料迦尼萨只听创造者的命令,坚决不允许湿婆进门。一来二去,湿婆也火了,便一刀削掉了他的脑袋。
听到门外的吵闹后,女神赶忙穿上衣裳。这才看到自己创造的孩子已经死去了。女神自然十分悲痛,并且放声大哭。得知原委的湿婆这才知道原因,为了平复妻子的悲伤,湿婆便专程前往守护神毗湿奴的住处请求他帮助自己。根据守护神的神谕:湿婆想要救回妻子创造的孩子很简单,只要湿婆在第二天黎明杀掉自己见到的第一个生物,并将他的头安放在身首异处的孩子身上,他就会复生。
而湿婆此后也根据守护神的要求,将自己碰到的第一个生物——大象的头砍下来放在了自己儿子的身体上,此后,湿婆便有了一个象头神的儿子。为了补偿儿子,湿婆更是要求众神要尽全力满足自己儿子的要求。由于智慧之神将神笔送给了他,此后,迦尼萨便被称为破除障碍之神、命运之神、智慧之神。
神灵转世印度境内有这样一个面貌奇异的小孩,名为普兰舒。虽然出生贫苦,但是由于先生怪病,导致他的头要比常人看起来大得多。加上他常年不发育的身体,整个头身比例极不协调。而普兰舒额头突出,眉眼狭长,同神话中的象头身迦尼萨十分相似。
于是当地许多人们便认定普兰舒乃是迦尼萨转世。为了得到神灵的赐福,当地人将普兰舒供奉了起来,并且连普兰舒的父亲也深信传言,并且表示:自己曾经向儿子化身的迦尼萨进行虔诚的祷告,在神灵的保佑下,不仅是他,许多虔诚的信徒也都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所以,虽然普兰舒虽然同常人不同,但自小生活便被善意的包围下长大,并且在当地人的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普兰舒所到之处,甚至会有人专门摆放鲜花表示欢迎。而普兰舒对这些也十分欢喜:“我并不会因为同别人不同而产生困扰与伤心,恰恰相反,在他们称我为象头神时我会感到十分自豪”。
而后来经过医学检测,普兰舒的这种情况乃是由于母亲在怀孕期间饮用了受到污染的水源,才导致普兰舒奇怪的面目。此外医生表示:患上这种疾病的人,寿命都不会很久,而普兰舒也会在不久后死去。
不过如今普兰舒活着一日,他的家人就能因为当地人对他的信仰使得一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样就已经足够了。此外普兰舒的哥哥也同他一般,有着极不协调的头身比,不过哥哥的运气并不算好,长大也不像象头神,所以哥哥的处境并不如普兰舒过得自在。若非普兰舒在当地人的心中有着非比寻常的地位,只怕这两个患病的孩子就能拖垮整个贫困的家庭。
黑暗的人口等级制度印度境内盛行古老的种姓制度。作为一种人种等级制度,直到今日,印度也没有取消这项黑暗的制度。种姓制度基本分为四类分别为婆罗门掌管祭祀,并且站在整个社会的顶峰,拥有极高的地位。之后便是刹帝利,作为贵族负责国内的军事行政等活动。第三阶梯的便是吠舍,从这一阶梯开始的所有人都是被剥削阶层。而他们也是人数最多的人口,一般从事手工业商业等。最后便是首陀罗,这一层的人们基本没有任何权利可言,他们也是整个社会的底层,从事着最低贱的工作,被称为贱民。
结语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虽然如今的印度社会远没有当初那样矛盾尖锐,但是时至今日,印度境内仍有无数贫困人口,同普兰舒一般生于贫困,并且一辈子也没有出头之日。并且同普兰舒不同,许多人甚至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维持,何其可悲。这也是印度的宗教文化产生的恶果。
引用文献:
《蚕妇》传说八仙分别代表着男、女、老、少、富、贵、贫、贱,由于八仙均为凡人得道,所以个性与百姓较为接近,为道教中相当重要的神仙代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八仙宫,迎神赛会也都少不了八仙。俗称八仙所持的檀板、扇、拐、笛、剑、葫芦、拂尘、花篮等八物为“八宝”,代表八仙之品。
铁拐李(李玄 李洪水)葫芦,铁拐李所持宝物,“葫芦岂只存五福”,可救济众生
铁拐李,相传姓李,名玄,又叫李凝阳、李洪水、李孔目。据说他本来长的十分魁梧,相貌堂堂。在砀山洞中修行。因为约定要参加老君的华山仙会,临走时对弟子说,倘若元神七日不回返,则将尸壳焚化。于是留下尸壳,元神外游。不料到了第六天,弟子家中来人报信母亲病危,弟子们无奈就烧了尸壳。当弟子回家后,不久李铁拐的元神回归,无处可托。忽见林中有一饿死的人尸,则从他的前额脑门进入,站起来之后,才觉不行,赶忙从葫芦里倒出老君所赠的仙丹,葫芦忽然闪出金光,映出一个丑陋的形象,黑脸蓬头,卷须巨眼,右脚还是瘸的,正在惊讶,身后忽然有人鼓掌,回头一看,正是老君,情急之下,心想把元神跳出。就在这时,老君制止说:“道行不在于外表,你这副模样,只须功夫充满,便是异象真仙。”于是授他金箍一道收束乱发,授予铁拐一根助拄跛足。李铁拐还常背一葫芦,据说里面装有仙药,降到人间时,专门用来治病救人。
汉钟离(汉钟权)扇子,钟离权所持宝物,“轻摇小扇乐陶然”,能起死回生
他姓钟离,名权,字云房,号正阳子。京兆咸阳(今陕西)人,据说是东汉时期人。有关他的出生非常生动,说有一天,一个巨人大踏步的走进他母亲的内室,大声说道:“我是上古黄神氏,当托儿于此。”顿时,只见异光数丈如烈火,随之汉钟离降生。他一出生就像3岁的小孩一样大,天生一副福相,顶圆额宽,耳厚眉长,口方颊大,唇练如丹,乳圆臂长,更为奇怪的是他昼夜不声不响,不哭不吃。一直到了第七天,他突然说了一句话:“身游紫府,名书玉京。”这一句惊动了他的父母。因为紫府、玉京是天上玉帝的宫城,所以,以为他是神仙转世,父母希望他长大成人多掌大权,因此起名“权”。据说钟离长大以后,任朝廷的谏议大夫,后来奉召出征吐蕃,战败,隐居终南山。遇到东华帝君王玄浦,得到长生真诀、金丹火候及青龙剑法。后来又遇到华阳真人,教他太乙九圭、火符金丹,洞晓玄玄之道。最终在崆峒山紫禁四皓峰得到玉匣秘诀,成了一位仙人。传说他在唐朝的时候度化了吕洞宾,是道教北五祖之一。他的形象常常是袒胸露乳,手摇棕扇,大眼睛,红脸膛,头上扎了两个丫髻,神态自若。是个闲散的汉子。
张果老鱼鼓,张果老所持宝物,“鱼鼓频敲有梵音”,能占卜人生
据史书上记载确有其人,原来是唐朝的道士,这个人擅长法术,经常隐居在恒州中条山,往来于汾晋之间,民间传说他活了数百岁,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张果老。据说唐太宗、唐高宗知道以后,就派使者召见他入宫,他都不愿意去。到了武则天时期,不得已奉召出山,走到半路假装死去又未去成。到了唐玄宗时期,玄宗派遣使者终于将他请到了宫内,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后来,玄宗准备将他女儿许配给他,他唱道:“媳妇得公平,平地生公府,人以可喜,我以可畏。”最终也没同意这门亲事,恳辞还山,走到半路,死于衡山蒲武县。弟子说他羽化成仙,唐玄宗下令在当地建栖霞观以奉祀。民间传说他常背负一个道情筒,倒骑白驴,云游四方,宣唱道情,劝化度人。后来民间的名言“骑驴看唱本”就源于此。他所乘的白驴,日行万里,夜间折叠如纸,放在箱子里。白天骑得时候,用水含在嘴里喷洒一下,就又还原成一天驴。后人题诗:“举世多少人,无如这老汉。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张果老这故事启示我们做任何事情,尽量要考虑全面,思前想后,不能只是一味的瞻前顾后。
吕洞宾(吕岩)宝剑,吕洞宾所持宝物,“剑现灵光魑魅惊”,可镇邪驱魔
吕洞宾.道教八仙之一。名岩,字洞宾,自号「纯阳子」。唐京兆府(今陕西省长安县)人。曾以进士授县令。他的母亲要生他的时候,屋里异香扑鼻,空中仙乐阵阵,一只白鹤自天而下,非如他母亲的帐中就消失。生下吕洞宾果然气度不凡,自小聪明过人,日记万言,过目成诵,出口成章,长大后「身长八呎二吋,喜顶华阳巾,衣黄欗杉,系一皂鞗,状类张子房,二十不娶。」当在襁褓时,马祖见到就说:「此儿骨相不凡,自市风尘物处。他时遇卢则居,见钟则扣,留心记取。」后来吕洞宾游庐山,遇火龙真人,传授天遁剑法。六十四岁时,游长安,在酒肆遇见一位羽士青一白袍,在墙壁上题诗,吕洞宾见他状貌奇古,诗意飘逸,问他姓名。羽士说:「我是云房先生。居于终南山鹤岭,你想跟我一起去吗 ? 」吕洞宾凡心未已,没有答应。这位云房先生就是「钟离权」。到了晚上,钟离权和吕洞宾一同留宿在酒肆中。云房先生独自为他做饭,这时吕洞宾睡着了,他梦见自己状元及第,官场得意,子孙满堂,极尽荣华。忽然获重罪,家产被没收,妻离子散,到老后了然一身,穷苦潦倒,独自站在风雪中发抖,刚要叹息,突然梦醒,钟离权的饭还没熟,于是钟离权题诗一首「黄良犹未熟,一梦到华肴。」吕洞宾惊道:「难道先生知道我的梦 ? 」钟离权道:「你刚才的梦,生沉万态,荣辱千端,五十岁如一刹那呀 ! 得到的不值得欢喜,失去的也不值得悲,人生就像一场梦。」于是吕洞宾下决心和钟离权学道,并经「十试」的考验,钟离权授他道法。吕洞宾有了道术和天遁剑法,斩妖除害为民造福。吕洞宾被全真教奉为北方五祖之一(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操,王重阳),世称吕祖、纯阳祖师。
何仙姑(何晓云)荷花,何仙姑所持宝物,“手执荷花不染尘”,能修身养性
八仙唯一的女仙,据说原名何秀姑,生于唐武则天时期,出生时紫云绕室,头顶上有六道毫光。从小智慧敏捷,聪敏过人。15岁时,梦见神人教她食云母粉,于是轻身如飞,往来于山顶之间,每天早上外出,晚上采山果孝敬母亲。后来辟谷,言语异常,武则天听说后,派使者召请,中途不知方向,有人说在唐宗中时八月初八飞天。还有一种说法是,何仙姑13岁时入山,遇仙人吕洞宾,吕赐其一桃,吃了以后不饥不饿,并能预知祸福之事,颇为灵验。村里的人奉为神明,专门建楼供其居住,后来吕洞宾度其成仙
蓝采和花篮,蓝采和所持宝物,“花篮内蓄无凡品”,能广通神明
本为男子,但在造像中或戏曲中常常女装打扮,手提花篮,据说他本是赤脚大仙降生,原来是一名游方的道士,常穿破烂的蓝衣裳,系着一条3寸多宽的木腰带,一脚穿靴子,一脚赤行。夏天穿的是棉衣服,冬天卧于雪地中,气出如蒸。经常手持3尺多长的大拍唱板,在城市里边走边唱,带醉踏歌,似狂非狂,男女老少都跟随看他,人家把铜钱给他,他却用长绳穿起来,拖地而行,散失了也不回头看一看。有时见到穷人,就把铜钱送给他们。他不停的周游天下。有人在童年和老年时看到他,他容貌依旧。后来他踏歌于濠梁酒楼乘醉,有云鹤笙箫声,忽然轻升云中,抛下靴衫腰带板拍,冉冉而去。他最有名的踏歌是: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日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桑田生白波,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工嵯峨!
韩湘子笛子,韩湘子所持宝物,“紫箫吹度千波静”,使万物滋生
八仙中的斯文公子,形象是一位手持长笛的英俊少年。韩湘子,本名韩湘,是唐代大文学家刑部韩愈的侄子。传说,汉丞相安抚有一女儿,名叫灵灵,才貌双全。已许配韩湘。但是汉帝想把她婚配与皇侄,安抚坚决不同意。汉帝大怒,将韩湘罢官发配。灵灵悲郁而死,韩湘投生为白鹤,白鹤受钟离权和吕洞宾的点化,又投生为昌黎县韩惠之子,乳名湘子,幼年丧父,由叔父韩愈抚养。长大后又得钟、吕二仙传授修行之术。韩愈极力反对,训斥他。韩湘子因此而出家,隐居于终南山修道,得成正果,列为八仙之列。后来,韩湘子屡次化形,度化他的叔叔韩愈,但韩愈多次不悟。后来,韩愈被降官到了潮阳,路经蓝关,雪拥不前,冻埋雪中。湘子赶来相救,并指点度化。韩愈最终感悟,也修道成仙。
曹国舅(曹景休)玉板,曹国舅所持宝物,“玉板和声万籁清”,可净化环境
这位神仙的形象是头戴纱帽,身穿红袍官服,手持阴阳板(玉板),与其他仙人的打扮迥然不同。传说他是宋朝的皇帝宋仁宗曹皇后的长弟,名景休。他天资淳善,志在清虚,不慕虚荣,不喜富贵。后来因为他的弟弟骄纵不守法,残害人命。曹国舅深以为耻,于是隐迹山岩,穿戴平民的衣帽,但精心思考的是玄妙深奥的道理,过了10多天也不吃,有一天,他遇到了钟离权和吕洞宾两位仙人,他们问:“听说你在休养,所养的是什么呢?”答道:“养道。”仙人又问:“道在哪里?”曹国舅举手指天。二仙又问:“天在哪里?”曹国舅用手指心胸。二位仙人笑着说:“心即是天,天即是道,你已经顿悟道之真义了。”于是传授他还真秘术,点化指引他入了仙人的团队。还有一种说法,说他出家时皇帝赐他一块金牌,后来过黄河时没有船费,就以此抵押,恰好遇到了吕洞宾,与他一起同游,因此悟道而名列“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