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台湾省本土邪教为题材的恐怖片《咒》目前观影人次逼近70万人,显示观影人数超3000万次,这部电影更成为台湾历年来恐怖片票房亚军,2022年台湾电影票房冠军。
《咒》的故事改编自2005年在高雄发生的真实惨案,电影使用大量的互动桥段,包含记住符号、默念8字咒语“火佛修一,心萨呒哞”,让观众身历其境、体验一场仪式的感受。
并跟着主角若男一同化解女儿所遭受的诅咒。
所以以下有14个《咒》的问答或争议,希望能将观众9成以上的疑惑做出解释。
被打碎的镜子与小泥童大黑佛母好食女童,即使需要肉身祭品但不会将其杀死。
因此陈家地道内摆设镜子是为了干扰、反射佛母的咒力(行进路线),不让其出地道洞口。
泥童则指向祭品(牙齿、头发),期望佛母在地道内不断绕行但又能满足,以上为陈家村封印佛母的手段。
片尾中,若男打碎镜子、移动祭品和泥童,为的是释放佛母所有咒力出洞、让世间的人一起分担诅咒。
由于陈氏家族血脉业力纠缠,祖上阴德难以与佛母断绝,推测若硬性灭神或逃避会让佛母使出杀手锏,地道奉(封)神算是半推半就的方式。
在风水学中,镜子有镇煞纳福的作用,若将咒力比作能量、镜子也同样有反射能量的作用。
若使用八卦镜则太道教化且意图明显,地道内许许多多的小镜子才能让人脑中产生诅咒在封闭空间乱弹漫射的画面,而地道入口的门后也有一面镜子挡在那。
以上编排隐晦而细腻,相当佩服导演的创意,而镜子与泥童的象征则在导演访谈内有直接解释。
送女阴谋论:朵朵是若男准备献祭的人吗若男一开始至幼儿园接朵朵时,就是要把朵朵献祭?
(1)庙婆中邪后对朵朵说“你妈妈一开始不要你是要把你献给神明!”
(2)带朵朵回家后马上教她念自己的名字(然后马上被佛母追踪到)
(3)录像时想对朵朵说的话“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爱你”,表示自己在这过程有转变
(4)生下来马上弃养、过6年才接回,因为自己不堪被诅咒且要等女儿成长到能献祭
有不少观众认为上述四个线索证明了若男因母爱渐增、意图从一开始要牺牲朵朵保全自己,转个弯变成最后牺牲自己。不然她为何没事要接回女儿、还一开始就拿DV拍摄纪录呢?
“送女阴谋论”仔细想想没什么出入,但总有点说不出的抗拒感。但我再次观影时观察人物表情后决定持反方论点,先针对上述四点做回应:
(1)阿清婆中邪后可能是佛母在说鬼话、刺激人心。若阿清婆是活着说真话,心态上:六年前恐慌的若男≠六年后经过治疗的若男
(2)教朵朵名字是很正常的行为,表示过了6年后她接受治疗已经远离恐惧与禁忌
(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爱你”这句话可以解释成母亲天性与愧疚到真实母爱的过程
(4)过6年重建身心状态再接回女儿,恐惧褪去后是母亲的天性。更何况之前神庙婆婆是告诉她们是每10年要回来祭拜。
从若男于剧情当中的表情推敲,就不觉得这是阴谋论了。
(1)若男沿途关心着朵朵:小狗汪吉、食物、安全等
(2)朵朵与同学吵架,若男并非安抚同学就好,还进一步送礼物促进关系
(3)若男发现朵朵看了DV后的反应很大:让祭品看到需要这么惊慌?
以上的这些感觉让人觉得偏向若男处于逃避与挣扎的思想更多:
毕竟6年前太可怕,她要逃避所有当时的人事物。这女孩跟神婆和陈家事件的连结性太强了,精神溃散的状态一定会送养、毕竟她只是个单亲小妈妈。
6年间,陈家事件应该是集体妄想症,父母和阿东都死了、DV镇压在旧家又搬新家了、恐惧渐渐淡忘了,医师说得对、不要想、不怕了。
这时回归母亲的天性与愧疚、想找回女儿的思想也是很正常。
之后一连串的灵异事件让她确信佛母不但还在,还很积极地诅咒着朵朵,想逼她做出某些事情。
至于“送女阴谋论”与否都没有很直接解释为何一开始就要拿DV拍摄?献不献祭都和拍摄无关。我猜测导演并没有想特别介入这个线索,毕竟若男不拿DV拍就没有电影的剧情了。
合理化解释就是:若男从一开始就在算计观众。
从霞姨协助拍摄、启明的访谈,她一直都尝试拍摄有可能替她一起稀释诅咒的人。
科学和超自然当然不是单选题,就像她将朵朵交给庙公和医院那般,双管齐下如同买保险一直都很符合人性。
若男的人设与意图有很大的解释空间,是《咒》中值得观众讨论玩味的一大亮点。
救女儿奋不顾身的伟大母亲为逃避诅咒不择手段的自私鬼知道最多但也是隐瞒最多的人自愿牺牲令人动容的单亲妈妈以上叙述并没有冲突,人性与信仰本来就不是若A则B,黑白分明的。
即使若男有既定阴谋,但一开始接女儿回家的种种互动,实在感受不出是打算一开始就要献祭的意图。
献上名字的意涵与限制喊出名字是最直接诅咒的方式。
在传统庙宇都有许多时候需要详记姓名、将消灾祈福的力量导入当事者身上。
对着神像默念、光明灯上登记、将名字夹入护身符然后在炉上过三圈,都是相同的概念。
而在亚洲的都市传说中,常有深夜山中不要喊名字、拍肩等禁忌。其他也有名字不能用红笔写、名字不能贴在某些地方的习俗。
一旦开通,人或神的想法(咒力)会循线导入当事者身上。
本片则是将开通用在了佛母的负能量,手印、诡异图案也有类似功效。
八字咒的含义电影中详述手印由来,是“八方天”手印的相反。
八方天手印象征汲取福德,而陈家村的手印反转则为共业承担、传递诅咒的用意。
八字咒“火佛修一,心萨呒哞”类似对佛母的臣服或入教意愿,达成某种契约。
诡异图案如同一个识别器,一旦你认得、记得就在无形之中受到它的影响。
符文类似经文,通常依据内容有不同的用途。
电影中则是祭品献祭时所需,佛母引导朵朵找到仙童、让若男有机会记录使用(但用错人了)。
女仙童是恶意还是善意“女仙童心机论”是:仙童从一开始让若男喂食蟾蜍就是下蛊的开始,再让若男喝了蟾蜍水来完成注入蛊毒的仪式。
从此若男成为大黑佛母候选、腹中朵朵成为下任仙童。
仙童这么做可能是可以逃过她将被献祭的命运?
所以以至后续若男要割掉她的耳朵。
其实看了全片之后,仙童引导若男的一切可以说是基于保护她的过程,她没有选择权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朵朵被佛母看上后所做的一切都是一个陈家族人该有的行为,她只是在做她该做的事情(被大人或佛母赋予)。
从她没有揭发探鬼三人偷窥仪式、疑似帮若男保胎、疑似阻止若男带走DV等行为,很难直观认为她有相当心机。
而且仙童一直都在用她懂的方式保护族人、安抚佛母。
大黑佛母的真实面目尽管《咒》6年前那段地下室禁忌拍得很恐惧,让大家对黑佛母这个角色感到一丝神秘。
佛母的尊荣不是一张裂嘴或邪魅长眼,只是一个黑洞。
在那仿若深不见底不知内有何物的灵异空间,传来阵阵不详的音频。
未知的恐惧最难解,当人看见这个画面时感官自然绷紧,无须将视线用在搜索画面细节、只需直观感受。
就像是”你在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导演在设计上就是要让观众产生未知的恐惧、也带有了无限延伸的黑暗、通往冥界之意。
周边的棱角像是室内风水常客——紫水晶。
紫水晶用于风水有挡煞、聚人气纳福气的功用,用在这里也是恶意满满的反向作用。
猜测,紫水晶原先是椭圆形的矿石,是将其剖半后才成为摆设品。
会不会最初的大黑佛母有完整的头,而是陈家祖先为了某些目的而剖半供奉呢?若导演有思索过类似的设定,真期待能在第二部能有所解释。
阿东与阿原两兄弟6年前在陈家村的片段中,阿原一直是白目天不怕地不怕的冒险派,阿东是相对稳重内敛的保守派。
但阿东得知自己让若男怀孕后便一直有心事重重、多虑的反应。
冲进地道时阿东就如同观众的视角一样:我们走吧,不要再进去了。
但佛母使用小孩的声音来引诱阿东进入,让即将成为父亲的阿东产生了同理天性或愧疚感、进而控制他向内继续探索。
异象产生后让铁齿的阿原退缩,这才是正常人的反应。
阿东直击诅咒核心且被呼喊名字后、让佛母完成全面控制,让这个不敬之人受罚。
画面中阿东毁容不完全是外伤、也有象征咒力蔓延的孔状溃烂。
阿原没有看到佛母的脸,诅咒在他身上作用较浅而久。
直到他逃出后大喊“不要问啦”还保有着自我意识,最后精神难以承受而坠落死亡。
两代仙童的交接手续?仙童:符文女孩→朵朵
神婆:看手相老婆婆→若男
当破鬼三人组在偷窥仪式时,仙童带若男至别间投食头发给蟾蜍,后来又喝了蟾蜍水,神婆备取身份应该在此登记,至此若男已被安装GPS定位。
朵朵重病后虽被导引至外面找到符文女孩,但应该还是维持被佛母看上而非完成祭品仙童的身份。
第二部的《咒》或许会是朵朵要逃离这个身份有关?
陈家村是不是灭村了?根据导演于访谈中的证实:陈家村并未全族灭亡。
陈家应该也有分核心、非核心血脉,主要核心成员操办献祭仪式大小事宜以及固守在村内。
阿东阿原及他们的上一代应该非核心血脉,以至于重要的事情都不知道傻傻拿摄影机来乱拍,还能在大城市生活。
猜测穿内裤被吊死的是核心男性成员,在焚烧阿东乞求原谅后未果而被咒杀。
若陈家未全灭,第二部或许会有逃出的族人加入剧情?
依照佛母喜好多半为女性。而前一代神婆、仙童或许还未死。
但这里有个逻辑不通是,陈家村这么重要的习俗与仪式,但陈家的成年人阿东跟阿原竟完全不知晓,连仙童这么小都知道许多仪式行为了。
照理来说,阿东阿原不知道习俗禁忌的原因是:他们这一血脉不需要知道。
但他们不但知道这里有地道、还奉上了名。
舅公和神婆已经看得出年轻人的浮躁,似乎对他们的叮咛不够多?
让三人组这么轻易就将偷窥仪式、锁起来后又闯入地道。
灭村之后,应该也有警察来搜索,但佛母雕像与祭品不是被挪动到某个地窖关起来,却还是依然在原地。
其实伪纪录片的手法难免有这类的硬逻辑,不然就拍不下去了,特别是恐怖片类型必须硬冲。
但还是觉得大黑佛母如此厉害邪门,而陈家族人却没有该有的戒慎恐惧与防护措施。
庙工的叶子是什么意思?庙公阿清师给朵朵的叶子类似法力媒介,试图对抗已深入体内的佛母咒力。
好处是本人不需要时时刻刻陪伴在朵朵身旁、可以远端设坛作法,但一旦被破法就会遭受反噬。
因若男未能遵守规定:叶子VS蛆虫大战结局是蛆虫获胜。
连神像都转过去回避了,阿清师和阿清婆注定死亡、神佛难救。
其实在东方文化的系统中,植物为大自然之灵,某些至阳之植物有驱邪避凶之效。
端午节的菖蒲艾草、道士所用的桃木剑桃符、屋檐下的柳枝、日本祭司所用的杨桐均为类似的象征。
但这些植物通常仅为辅助或媒介,使用上更有一些零碎的禁忌,比方不能受潮碰水、不能晒太阳、仅能用一次之类。
电影中的设定是七天七夜不能让当事人进食,可能是须净身、避免将秽物影响媒介物的状态有关。
但事实上,一个6岁的小女孩怎么可能不吃不喝撑得过7天,导演如果把7天这个时限缩短至3天,反而更有说服力一些。
义工霞姨为何自杀?朵朵生病后,霞姨拜访若男并拿出要给朵朵的护身符。
仔细看就会发现若男当下的反应是迟疑了一下才收。
护身符有什么不能收的?
根据经验:她预料到做这件事情的霞姨会有灾祸。陈乐瞳之名已在6年前献给佛母、不能外用。
护身符恐怕还包了朵朵的本名,霞姨触犯禁忌必死无疑。
启明这个角色说到启明,感觉他挺惨,是挺悲剧的一个大好人。
(1)恐怕从若男一开始对启明的访谈录影……就是在设局了
(2)深夜往阿清师宫庙的路上,若男讲出八字咒引导他一起入咒
(3)让其取走DV调查而不试图联系或阻止
(4)知道他去找云南大和尚,隐瞒自己去过
其中从观影后我就产生了疑惑:为什么启明的片段是特别访谈形式、又特别要讲出本名谢启明呢?
若男一开始接朵朵回新家不断拍纪录,是否就在盘算这些录像未来的用途?
这部分见仁见智难以下定论。
观众看到结尾就知道:云南大和尚其实被咨询了两次!
佛母只有一位,DV只有一台。
照理来说,和尚应该会告知这位第二次从台湾省飞过来的人:先前已有一位孕妇遭受诅咒、并提醒她要封印此咒物。
但从启明对镜头的诉说情境与不传地道影片的行为,看似他不知情?但我在这里相当期待第二部的开头是启明的删减片段。
不知道这部分导演会怎么润色下去。
若男最后遮住眼睛孤注一掷,成功了吗?若男回到陈家村后打算与佛母和解、希望以献祭者的身份释放佛母。
打碎地道镜子、献上仙童耳朵、并且借由欺瞒大众的影像将咒力散播出去。
她应该也没有把握这样做是否对,只是能多做一分是一分,任何能救朵朵的方式她都要尝试。
若男遮眼不看佛母脸应该是侥幸心理:或许自己没看到让观众看到,自己就不会出事?
很可惜,仙童长大后肉质不符期待、若男自身年龄过大。
佛母一怒之下咒杀她。
至于这则假设成不成功只能靠导演于第二部解释了。
朵朵若能活到第二部不代表有成功,朵朵可能还是没有被放过,但咒力就这样散布出去了。
——END——
今天表妹和我通电话,问怎么做早教,她的孙女快一岁了。我告诉她要满足孩子手臂发育敏感期扔东西的需求,要对孩子多说话等等。她很认真的说要拿笔记下来。说完小孙女的早教,我们又聊家长里短,要挂电话时,我还是没忍住,又多说了一句:“你还是忘记我告诉你的早教吧!”她不明白我什么意思,我让她等会微信上看我发给她的一句话。这句话,今天也分享到微头条上:育人先育己,我们给不了孩子我们没有的东西。
表妹和我通话时,小孙女就在她旁边。说家长里短,她三句话里肯定要带个骂人的口头语。我制止她说,说会影响孩子。她怎么回答的:她还不会说话呢,听不懂也不会学。
如果连家庭环境都是糟糕的,你希望孩子未来好,难道是靠赌自己的孩子是出淤泥而不染的料?
要孩子努力,自己先努力;要孩子优秀,自己先优秀;要孩子知书达礼,自己先知书达礼。
先做好自己!
表妹看完微信,气鼓鼓的又找我争辩。说:“姐,你说我骂人,不配给孩子做早教,教不好孩子。那咱们表弟家庭环境好吧,两口子都是体面人,说话都是文嗖嗖的,养孩子养的也精细,他女儿现在四岁了,前天路过我这里,在我店门口和邻居家孩子玩了一会,我听见她说脏话骂人了。也没见有文化有教养的家能把孩子教成啥样!你得收回你的偏见!”
和表妹从小到大玩在一起,没有隔阂,彼此能心里想啥就说啥,我很珍惜这种相处。
我告诉她,去看我头条文章吧,我都是晚上写,第二天早上发布。明天早上你就看到更新:诅咒敏感期了!表弟的女儿,正在经历诅咒敏感期,和从小就听身边人骂人的孩子最终养成说脏话的习惯,是不一样的啊!
孩子在3-5岁期间,会经历诅咒敏感期。他发现了另一类语言的“力量”,他觉得这些“力量”很好玩。于是,他嘴巴里滔滔不绝的说出“打死你”、“吃粑粑”等十分不文明又有些可怕的词语。我们成人的反应越激烈,孩子说的越起劲。
如果我们用责骂惩罚的方法对待,最终迫于与你的力量悬殊,孩子会停止说这些词语。但是……
一直跟着我的更新学习早教的你,还记得上一篇的最后,我留下的一句话吗?请每一个人深思:内在自尊水平决定自律水平。
在孩子成长阶段,否定、指责、惩罚,不是说绝对不能用,而是一定要慎之又慎的慎用。每个敏感期的独特表现,是阶段性的,根本不需要使用否定、指责、惩罚这种方法,只需正确对待,他把这个阶段度过,自然这些行为就消失了。他自己做到,和你镇压的做到,在孩子的内心,留下的是不同的性格和人格的种子啊!
我们的否定、指责、惩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好,不值得被爱,丧失自信。于是,内在自尊水平下降,既然我不好我不行,那就破罐子破摔吧,没了自律!
自律,什么是自律?自律对一个人有哪些重要性?
自律的意思就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和规则,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自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人格力量,没有它,一切纪律都会变得形同虚设。真正的自律是一种信仰、一种自省、一种自警、一种素质,一种自爱、一种觉悟,它会发觉健康之美,感到幸福快乐、淡定从容、内心强大,永远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
去看看任何一个成功人士,不管他是红一代还是富一代,不管他是所谓拼爹成功的红二代还是富二代,只要是成功了,他一定是个高度自律的人。那些没有子承父业的败落了的红二代和富二代呢,他们最缺少的,也一定是自律!
自律往大了讲,可以让你成功;自律往小了讲,可以让你美丽健康。真的,那句话怎么说的,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懒女人嘛,就是不自律的呀!别说在家敷个面膜出门画个妆了,可能连脸都懒得洗,能不丑?
所以,切记切记啊,否定、指责、惩罚的教育方法,一定要慎之又慎的慎用。如果可以,希望你最好不用。
回到诅咒敏感期,我们该怎样正确应对呢?记住四个字:忽略、淡化!
他离你有几步远的距离时说不文明的话,你装没听到——忽略。
他拉着你、拽着你、盯着你的眼睛对你说不文明的话,你避无可避了,那就面无表情的对他说:“我不喜欢听到这种话”——淡化。
划重点:不要瞪大眼睛凶巴巴,就是面无表情,不带情绪的说出自己的感受:我不喜欢听到这种话。
相信我,只要家庭里所有人都一致态度这么对他,最长七到十天的时间,他说不文明的话的行为就逐渐减少直到完全不说。他这些诅咒的语言,并不是他真正想表达的,只是因为好玩。你不激动不回应的,他很快觉得不好玩了,自然就不说了。
我自己陪伴过的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有我指导过的无数个家庭,都证明了,面对孩子这个敏感期的表现,无为而治,是正确的教育方法。
蒙特梭利早教,是为孩子一生做准备的早教!她的目标是培养孩子自发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下一篇预告:用四步走学习法回顾总结写了八篇还意犹未尽的剪、贴、涂等动手敏感期和诅咒敏感期。
把复杂变简单,做到心里懂,说的出,方便大家和客户沟通。
我是头条新手,却是育儿老手。半生在家政一线育儿指导及培训,擅长用深入浅出、最接地气的语言风格,帮你了解宝宝,带好宝宝。
关注我,坚持原创,精彩持续!
如果喜欢这些内容,记得留下您的评论并转发给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