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婚姻配对

教师节的来历和意义(教师节的来历和意义简短)

时间:2023-12-28 10:51:48 作者:伸手挽明月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原创】教师节的由来

作者 赖晨 福建省作协会员

在中国几千年的灿烂历史中,“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老师,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功臣,设立教师节的宗旨就是提高人们对教师为教育事业所作贡献的认知和评价。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从提案到最终确立经历了5年之久,那么,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联络京、沪教育界人士,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双六”教师节没有被当时的政府公开承认,但在中国各地产生了一定影响。1939年政府决定立孔子诞辰日为教师节,并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但当时未能在全国推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改在了五一劳动节同时庆祝教师节,但由于缺少特指性,影响不大。

1980年起,全国教育工会开展“庆教龄”“五讲四美,为人师表”等一系列尊师重教活动,教师的政治、社会地位才得以有一定的提高。然而,尊师重教远没有形成一种社会风气,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树立以教书育人为终身职业的思想也还不够普遍。从国家层面专门设立教师节,有助于让教师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并受到全社会的尊敬。

1980年3月,同志在中国科协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了尊师问题,指出“尊师,不仅是学生的问题,我们整个社会的成员,所有学生的家长,特别是我们各级政府的负责人都要尊师”,并建议设立“教师节”。教师节定在什么日子最合适,当时担任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的方明等人曾经征求过谢冰心、叶圣陶的意见。冰心建议定在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如4月1日;有的人建议把教师节定于每年的6月6日,因为时期的教师节便是每年的6月6日;叶圣陶先生建议定在每年秋季学生入学的日子,让学生在新学年的开始就记住教师的辛勤和光荣。

1981年11月,在全国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叶圣陶等17位中国促进会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希望以设立教师节的方式,让教师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受到全社会各阶层的尊敬。提案提出:尊师重教远没有形成一种社会风气,殴打教师的事件时有所闻,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树立以教书育人为终身职业的思想也还不普遍。教师担负着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应当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现在儿童有儿童节,青年有青年节,我们认为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宏伟事业接班人的人民教师也应该有教师节。这17位提案人分别是:徐伯听、吴贻芳、史念海、李霁野、张明养、叶至善、徐楚波、郑效询、马力可、霍懋征、葛志成、方明、巫宝三、张景宁、叶圣陶、雷洁琼、柯灵(注:原件签名顺序)。

1981年提交的这份提案还认为,将劳动节与教师节合并,没有教师节单独的活动和特点,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建议应该单独设立教师节。政协审查意见如下:建议国务院交教育部研究办理。这份提案推动教育部等联合起草了报告,交给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但并没有在当年获推行。

1981年12月,中央书记处书记接见参加全国中小学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代表时,方明(时任中国教育工会主席)和教育部张承先(时任教育部常务副部长)一起向提出建立教师节的事,问解放前有无教师节,方明告之,6月6日是解放前的教师节,并介绍了1949年6月6日陈毅同志参加上海解放后庆祝教师节的情况。听后建议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起来写报告请示中央。

1982年4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联合,由张承先和方明共同签发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报告》送中央书记处,报告中并建议以马克思的诞辰日5月5日为教师节。

在1983年6月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叶圣陶、方明等人再次联名提出《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提案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战略任务中,教师肩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大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恢复教师节,将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对调动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着深远的意义。

经过多方研究商讨,1984年12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关于建立“教师节”的报告》送中央书记处并报国务院。报告中说,“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我们进行了研究,建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在新学年开始,新生一入学,即开展尊师活动……如中央和国务院原则上同意建立‘教师节’,我们建议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颁布。”

1985年举行的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同意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最终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1985年9月10日为新中国的第一个教师节。从1981年到1985年,教师节的建立,前前后后经历五年之久。当天,时任国家主席向全国教师发出慰问信祝贺节日,首都召开万人庆祝大会,学生们纷纷走进老师家里,为恩师献上鲜花。云南省委在当天也举行了大会,隆重庆祝第一届教师节。翻阅出当时庆祝日的视频资料还记录下这些变化:这一天,云南一所学校的教职工搬进了新楼,学校负责人查看了新的教师宿舍楼,住宅内部简洁亮堂,外有阳台,视野开阔,与新大楼相对的正是老旧的瓦房,教师和同学正搭伙将老宿舍里的家具,搬进新家,在新宿舍里,老师们开心地交谈起来。

第一届教师节期间,20个省市共表彰了11871个省级优秀教师集体和个人。第二年,邮电部发行了教师节纪念邮票,面值8分,图案由黑板、讲台和一束鲜花组成。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的设立推广,把“尊师重教”的种子播撒在全社会每个人的心中,在神州大地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

【原创】教师节的由来

作者 赖晨 福建省作协会员

在中国几千年的灿烂历史中,“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老师,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功臣,设立教师节的宗旨就是提高人们对教师为教育事业所作贡献的认知和评价。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从提案到最终确立经历了5年之久,那么,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联络京、沪教育界人士,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双六”教师节没有被当时的政府公开承认,但在中国各地产生了一定影响。1939年政府决定立孔子诞辰日为教师节,并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但当时未能在全国推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改在了五一劳动节同时庆祝教师节,但由于缺少特指性,影响不大。

1980年起,全国教育工会开展“庆教龄”“五讲四美,为人师表”等一系列尊师重教活动,教师的政治、社会地位才得以有一定的提高。然而,尊师重教远没有形成一种社会风气,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树立以教书育人为终身职业的思想也还不够普遍。从国家层面专门设立教师节,有助于让教师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并受到全社会的尊敬。

1980年3月,同志在中国科协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了尊师问题,指出“尊师,不仅是学生的问题,我们整个社会的成员,所有学生的家长,特别是我们各级政府的负责人都要尊师”,并建议设立“教师节”。教师节定在什么日子最合适,当时担任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的方明等人曾经征求过谢冰心、叶圣陶的意见。冰心建议定在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如4月1日;有的人建议把教师节定于每年的6月6日,因为时期的教师节便是每年的6月6日;叶圣陶先生建议定在每年秋季学生入学的日子,让学生在新学年的开始就记住教师的辛勤和光荣。

1981年11月,在全国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叶圣陶等17位中国促进会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希望以设立教师节的方式,让教师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受到全社会各阶层的尊敬。提案提出:尊师重教远没有形成一种社会风气,殴打教师的事件时有所闻,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树立以教书育人为终身职业的思想也还不普遍。教师担负着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应当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现在儿童有儿童节,青年有青年节,我们认为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宏伟事业接班人的人民教师也应该有教师节。这17位提案人分别是:徐伯听、吴贻芳、史念海、李霁野、张明养、叶至善、徐楚波、郑效询、马力可、霍懋征、葛志成、方明、巫宝三、张景宁、叶圣陶、雷洁琼、柯灵(注:原件签名顺序)。

1981年提交的这份提案还认为,将劳动节与教师节合并,没有教师节单独的活动和特点,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建议应该单独设立教师节。政协审查意见如下:建议国务院交教育部研究办理。这份提案推动教育部等联合起草了报告,交给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但并没有在当年获推行。

1981年12月,中央书记处书记接见参加全国中小学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代表时,方明(时任中国教育工会主席)和教育部张承先(时任教育部常务副部长)一起向提出建立教师节的事,问解放前有无教师节,方明告之,6月6日是解放前的教师节,并介绍了1949年6月6日陈毅同志参加上海解放后庆祝教师节的情况。听后建议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起来写报告请示中央。

1982年4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联合,由张承先和方明共同签发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报告》送中央书记处,报告中并建议以马克思的诞辰日5月5日为教师节。

在1983年6月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叶圣陶、方明等人再次联名提出《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提案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战略任务中,教师肩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大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恢复教师节,将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对调动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着深远的意义。

经过多方研究商讨,1984年12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关于建立“教师节”的报告》送中央书记处并报国务院。报告中说,“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我们进行了研究,建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在新学年开始,新生一入学,即开展尊师活动……如中央和国务院原则上同意建立‘教师节’,我们建议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颁布。”

1985年举行的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同意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最终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1985年9月10日为新中国的第一个教师节。从1981年到1985年,教师节的建立,前前后后经历五年之久。当天,时任国家主席向全国教师发出慰问信祝贺节日,首都召开万人庆祝大会,学生们纷纷走进老师家里,为恩师献上鲜花。云南省委在当天也举行了大会,隆重庆祝第一届教师节。翻阅出当时庆祝日的视频资料还记录下这些变化:这一天,云南一所学校的教职工搬进了新楼,学校负责人查看了新的教师宿舍楼,住宅内部简洁亮堂,外有阳台,视野开阔,与新大楼相对的正是老旧的瓦房,教师和同学正搭伙将老宿舍里的家具,搬进新家,在新宿舍里,老师们开心地交谈起来。

第一届教师节期间,20个省市共表彰了11871个省级优秀教师集体和个人。第二年,邮电部发行了教师节纪念邮票,面值8分,图案由黑板、讲台和一束鲜花组成。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的设立推广,把“尊师重教”的种子播撒在全社会每个人的心中,在神州大地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

教师节快乐!教师节的由来你知道吗?

古代教师节在哪天?和谁有关?

——古代教师节还休假呢!

你知道吗?在我国古时候,很早就形成了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光是对教师的称谓就有不下十种,如先生、夫子、师父、师傅、西席、教授、助教、博士等等。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

古代教师节分很多种:特定节令、塾师生日和孔子诞辰等等,泱泱中华尊师重教的传统久矣。

在古代,不论大小节日,可以说都是“教师节”!

在特定的节令里学生往往会向塾师送银钱或礼物,这被称之为“节仪”。因为节仪是用来表示对塾师礼敬的,所以也被称之为“节敬”。

节令的确定,主要依照我国传统的节日。在很多地方,“教师节”最重视的是三节两寿:“三节”是指端午节、中秋节、年节,“两寿”则是指孔子诞辰日和塾师生日。

汉代出现“法定”教师节雏形

真正的教师节可以追溯到汉代。到了汉代,“学校”的实体已经产生了。黄宗羲在《与陈乾初论学书》中写到:汉、晋时期,每年孔子诞辰日这天,皇帝都要率领文武官员去祭拜孔庙。

不仅如此,皇帝还要邀请“老师们”入宫。大家一同会餐,吃好喝好,席间还可以吟诗享乐。在皇帝的带头作用下,各地官府也纷纷效仿。因此,“教师节”这天,除了祭奠孔子,也要“置休经师”、“授束修(干肉)”。

从这个意义上讲,当时虽没有确立孔子诞辰日为教师节,但教师已开始享受节日休假、会餐、发福利待遇了。

唐代“先进教育工作者”可获500两奖励

唐宋时代,依旧沿袭了“祭祀孔子”的大礼。当时的祭典非常隆重。国子监、书院以及各地政府也要从本地学校的学长(相当于校长)、学正(相当于教导主任)中选拔成绩突出者,报送朝廷,这些“先进教育工作者”最高可获赏银500两。

清代祭典规模愈加宏大

到了清代,不但祭典孔子的规模和范围愈加宏大,教师的薪酬福利也越来越丰厚了。

农历八月二十七这天,政府将提高各个书院、学府、监院教师的薪金,成绩卓著者在这天还会“升职”——最高的会授予八品职衔,提升为院长、监院、掌教、馆师等。

清代许多著名学者如颜元、阮元、惠士奇等就是在那时得到的提拔。

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联络京、沪教育界人士,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 。这个教师节没有被当时的政府承认,但在中国各地产生了一定影响 。

1939年政府决定立孔子诞辰日8月27日为教师节,并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但当时未能在全国推行。

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这一议案,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1985年9月10日,国家主席发出《致全国教师的信》,中国各地举行隆重的庆祝大会,并在教师节期间20个省市共表彰11871个省级优秀教师集体和个人。

孔子的伟大形象曾两度被搬上中国贵金属纪念币。

1985年中国人民银行于发行了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金银纪念币(第2组),其中1/3盎司金质纪念币的背面图案就是孔子。该孔子造型为立像,当为孔庙石刻本《孔子行教像》,是艺术品和画册中最常见的孔子形象,刻画了一位雍容大度、谦卑有礼的长者。他头扎儒巾,双手作揖,透露出博大的胸襟和深邃智慧。币面远景为某国城门和壁刻“讲学图”,城门前是正在飞驰的马车,载着孔子及其弟子,他们在诸侯国之间游说,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把儒家思想传播到了中原各地。一个城门,一辆马车,就足以把孔子师徒周游列国的人生经历描画出来。“讲学图”应该是壁刻系列画图中的一部分,图中孔子或在讲学,或在讨论,他的三个弟子坐在对面,时而倾听,时而提问,正是在这样的教与学、答与辩之中造就了一部传世经典著作——《论语》。

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世界文化名人金银纪念币(第4组),其中27克银质纪念币之一的背面图案就是孔子。孔子的形象似他做司寇时的“官像”,虽然此形象不及金币上的立像那样深入人心,但却像一个从图画中走出来的活灵活现的人,更具亲和力和生动感。

在第3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衷心的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