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宝宝起名

邓姓来源(邓姓来源简介)

时间:2024-01-17 01:57:36 作者:君心似我心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邓姓由来

姓氏源流

1.商朝时,商王武丁(商朝第二十二任君主)封其叔父曼季于邓,后来曼季建立了邓国,人们称他为邓侯。邓国于公元前678年被楚国灭掉。邓侯子孙为纪念自己的祖国,便纷纷改姓邓。

2.黄帝的孙子颛顼,封赐东夷族(伏羲氏后裔的一个部落族群)首领少昊(金天氏,五帝之一)的儿子在邓地,后世子孙以邓为姓氏。

3.源于姒姓,大禹曾孙少康(姒姓,夏朝第四代国君)封其子在古邓林一带(今河南省邓州南部)。后被商国朝武丁所灭,邓国的遗民就以国名为姓,称为邓姓。

4.避难改姓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封其八子李从镒为邓侯。后为避祸,李从镒的儿子李天和逃到湖南安化,以父爵位改姓邓氏。

源于少数民族

蒙古族珠尔奇氏后改姓多冠汉姓为邓氏、朱氏。

满族德敦氏、栋阿氏、董佳氏改汉姓为邓。

今壮族、哈尼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邓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及改土归流(废除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制度,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直接进行统治)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邓氏。

邓姓,宋版《百家姓》排名180位,人口约702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4%。

以上内容,若有不妥,望请指出,不胜感谢

《冯志亮解读百家姓》系列之邓姓的历史发展与迁徙分布

邓姓是中国第二十七位娃氏,主要分布在广东、湖南、四川。当今邓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62%,总人口大约有821万。

  得姓始祖曼季,子姓,邓氏。商朝后期时,殷王武丁封其叔父曼季于邓国曼城,爵位为侯爵,后曼季建邓国,时人称其为邓侯。邓国经西周、春秋,一直延续六百余年。鲁庄公十六年即公元前678年(一说为鲁桓公七年即公元前705年),为楚所灭,邓侯子孙为纪念故国,遂以国名为姓,并尊曼季为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邓的本义是国名,邑名,实际是地名。在金文中邓字没有邑部,即为登字,在甲骨文中,西周时期确实有登人,也就是邓人。

  登字在《说文》中的注解;“登,上车也,从癶,豆像登车形“引申的含义是上升。五代宋初,大文字学家徐错以形声相生、音义相转之理,认为登的初意邓字金文是"两手捧登车之物也登车之物,王谓之乘石”。古代餐人应是一支擅长制造乘石的氏族,其定居之地称为登。最初登地大约在今山东菏泽地区,后来因迁移把地名搬到今河南省孟州西的古邓城登人先后在山东和河南建立国家,后人因文字的转化变成邓、当然,登人最初的原始图腾是乘石。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邓姓主要有三大来源:邓国、姒姓和子姓。

  第一支相传出自黄帝时代的古邓国。邓国故址在今山东菏泽的邓之墟,古邓国之后的邓氏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邓国国君邓伯温是黄帝的大臣,可见当时邓国的地位是十分的显赫。

  第二支出自姒姓,为夏禹的后裔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禹传位启,启传位太康,太康传位仲康。仲康封其庶出之子于邓,邓国在今河南省孟州西的古邓城,因在黄河北岸,也称河北邓,公元前1250一公元前1192年是商王武丁时代,也是商朝中兴时期,武丁对夏的属国和部落大举征伐,姒姓邓国也在此时期被并灭,子孙被迫向东南迁于今河南省郾城东南的邓城,春秋时为蔡国之地,因在黄河之南,也称河南邓。姒姓邓氏至少有3200年的历史。

  第三支源出子姓,为商朝皇族的裔孙。商王武丁灭姒姓邓国,随之封其叔父曼季于河北邓,并赐姓曼,侯爵。周武王于公元前1046年灭商,子姓邓国被迫南迁湖北襄樊北的古邓塞公元前678年楚文王灭邓祁侯,邓国亡,子孙以邓为氏,邓人北迁定居于今河南邓州,在西汉时形成著名的南阳望族。曼季是邓姓族人公认的始祖,子姓邓氏是组成汉族邓姓群体的最主要成员,其历史至少有2600年。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邓姓人群的形成比其他姓人群要复杂,外族的融入在西周初即已开始。当周武王灭商时,主攻邓国的是北狄族的院姓人,占领邓国以后姓人人主邓国。近古发现陕西出土的西周初期的青铜器有媳姓邓器,媳即,可证当时存在隗姓邓氏。这支邓氏不久离开中原西迁到甘川边境的邓至(今四川甘肃分界岭摩天岭南)的羌人地区,形成邓至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邓至羌在西部十分活跃,直到北周时才被灭,邓至羌人大部分融入当地的汉民中。其中一支南下进人云南,唐朝时建立勿邓国。勿邓国人有一部分融人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彝族中的邓姓来自勿邓人。

  南方邓姓中融人外族基因主要发生在明清时期,涉及的民族有苗、瑶、壮、水、土家哈尼、彝等,南方土著中的邓姓最早来自中原地区南下的邓姓移民,他们加入土著后逐渐土著化,并形成了土著中的强大派系。在后来的南方地区汉化过程中,很多土著邓姓又重新回到了汉族中。

  邓姓中也流入了其他姓氏的基因,五代时南唐李从镒为后主李煜第八子,封邓侯。宋太宗赵光义诏捕南唐宗室时,李从缢之子李天和为避难,逃到湖南安化地区,以父爵位改为邓姓。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先秦时期,邓姓主要活动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湖北一带。秦汉时期,邓姓很快散布到四川、陕西、江苏等地,河南是邓姓的发祥之地,南阳郡邓姓的开基祖为邓况,在汉朝中叶,邓况自楚徒居河南南阳新野,子孙一直以农桑为业。到东汉光武帝时,南阳邓姓达到顶峰,太傅、高密侯邓禹是南阳邓姓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后来邓姓衍生出多个著名支派,均为邓禹的子孙。东汉是邓姓最辉煌的时代,“邓氏自汉中兴,凡侯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中二千石十四人,列校二十二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计”。

  南阳邓姓对以后的邓姓家族影响极大,因此有“天下邓姓出南阳”之说。西晋末,邓姓大批从河南向南方移民,直达福建、广东。唐宋时邓姓的主体已经跨过长江分布于湖南、江西,四川。明清时期,邓姓基本上奠定了今天的分布局面。明末,邓姓始人台湾。

  宋朝时期,邓姓大约有3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6%,排在第四十六位。邓姓第一大省是湖南,约占邓姓总人口的25.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江西,四川,大约占邓姓总人口的70%;其次分布于福建、山东、广东、河南、广西等地。当时的湘赣川是邓姓聚集的中心地区。

  明朝时期,邓姓大约有4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9%,排在第四十五位。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南、福建,大约占邓姓总人口的六成;其次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江苏、湖北等地。江西为邓姓第一大省,约占邓姓总人口的30.2%。宋元明期间600余年,其人口主要向南方和东南地区迁移,全国形成了以赣湘闽为中心的邓姓聚集区,人口重心向东南移动。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邓姓人口已达到821万,为全国第二十七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62%。宋朝至今1000余年,邓姓人口的增加率呈上升的态势。目前主要分布于广东、四川、湖南三省,大约占邓姓总人口的44.2%;其次分布于广西、江西、湖北,重庆,这四省区市集中了邓姓总人口的24.8%。广东为当代邓姓第一大省,约占邓姓总人口的15%。桂湘、川渝鄂成为邓姓两块主要聚集区。在最近的600年间,邓姓人口主要由东南部向西和南部地区迁移。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邓姓的郡望最重要的是南阳,其次有安定、高密、平阳、襄陵、长郡、陈郡等。邓姓的堂号除与郡望相同外,主要还有南雄,平寿、谦恕等。“平寿”和“谦恕”两堂号来源于东汉郎中邓训,他对人和下属谦虚不傲,宽恕礼待,当时的士大夫都服他。邓训在屯兵边疆作乌桓校尉和张掖太守时,用恩惠和信义善待周边民族,因而鲜卑人惧怕他,羌胡服他,边境安定,朝廷封他为寿平侯,邓训死于任上,边境的少数民族到他灵前哭吊的有几千人,场景十分感人,后来还建庙纪念他。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邓姓历代名人173名,占总名人数的0.38%,并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六十一位。邓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4%,排在第五十九位;邓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42%,排在第五十三位:邓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25%,排在第八十位。

  冯志亮,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北京海图书画苑首席文化顾问。被誉为品牌推广人、网络策划人、IT培训师、网络分析师、姓氏文化学者;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品牌通创始人。曾提出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蓝海观点的提出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并成为我国网民对网络真正了解的一个标志,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3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宗教学系特聘教授。冯志亮涉猎广泛,书法绘画造诣深厚,并热衷于文学历史,亦是一位古体词人和家史家谱研究专家,著有《渤海诗词集》、《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以及《百家姓寻根手册》五百余部,《中华姓氏家谱》三百余部。

邓县来历及邓姓发源

“夏之姒姓邓国灭亡之后,商代于当地另建曼姓邓国”(孙淼《夏商史稿》),殷商曼姓邓国是在夏代姒姓邓国的基础上建立的已为史界所公认。前文已考证,姒姓邓国就是以今天邓州为中心覆盖周边地区的区域,殷商曼姓邓国也应与姒姓邓国的范围相当。

“及武王克商,……巴、濮、楚、邓,吾南土也”(《春秋·昭公九年》)表明,巴、濮、楚、邓互为邻国,且处于周王室中心之南的相对方位处。《国语·郑语》:“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的记载也表达了与前文相近的内容。

“殷武丁封叔父于河北,是为邓侯,后以为氏”(《广韵》)此条中的河指汉水,表明邓国在汉水以北。

《春秋左传·庄公六年》:“楚文王伐申,过邓”的记载说明,邓处于申与楚之间,申国在今河南南阳市一带,楚国在春秋楚文王时处于今汉水以南,中心在郢(今湖北江陵一带),邓国处于南阳与汉水之间。

《春秋左传·桓公九年》记载“邓巴楚之战”中有“邓南鄙鄾人”的记载。《说文解字》:“鄾,邓国地也,春秋传曰邓南郫鄾人攻之”。宋罗泌《路史·国名纪》云:“鄾,为邓所分,亦曼姓。”南鄙即指南部边沿处。陈家驹《古鄾城考》指出:古鄾城遗址在今樊城正北十二里,汉水以北排子河右岸,北距当时邓国中心今邓州市一百三十里。《说文解字》:“邓,曼姓之国,今属南阳。”

明末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载:邓州为春秋邓侯国。《明嘉靖南阳府志》亦记载:邓州为春秋邓侯国所在地。清乾隆《邓州志》:“殷王高宗封成汤裔孙于邓。”清代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春秋灭国之最多者,莫若楚矣。……而唐、邓,尤逼处方城之外,为楚门户。”

清顾栋高《春秋大事表》称:邓侯国在今河南南阳府之邓州。《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臧励和编著)记载:“邓,周国名,即今河南邓县”。(注:二年<1913年>至1988年,邓州称邓县,下同)。清江永《春秋地理考实》:“邓国,今河南南阳府西南百二十里,邓州是也”。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邓公簋”条,以及童书业的《古巴国辨》、吕思勉的《先秦史》,都指明春秋邓国在今河南省邓县,即今邓州市。

《辞源》:“邓,古国名,曼姓。……故地在今河南邓县一带”。《河南平顶山市发现西周青铜簋》(1981年《考古》第四期),《两周时期的应国、邓国铜器及地理位置》(1982年《考古》第一期,周永珍),《巴蜀史稿》(邓少琴著),《夏商史稿》(孙淼著)等专著、文章都指明春秋时期邓国的位置在今邓州市。

吾离是殷商邓国的第十九位邓侯,是名见《春秋》的第一位邓侯。据邓氏族谱等记载:他病逝于公元前700年10月的某一天,葬在邓国国都的南边。其陵墓就在今邓州市东南三公里处。原称吾离冢,这一圣迹是邓国国都在今邓州的最好佐证。

在今邓州辖境内的八里岗遗址、杨岗遗址、穰县城遗址、太子岗遗址、竹筲坡遗址、柳林遗址、房山遗址以及吾离陵所在地等都发现有商周遗物。其中商周文化层与遗址内的其它文化层存在有序列完整的叠压关系,其表现出的文化内涵可与文献记载相印证。

综上所述,殷商邓国的范围为:北起南阳盆地南部,与中心位于今天南阳市的申国接壤;东部跨越今新野与位于桐柏一带的曾国相邻;南边到汉水,与楚国相连;西与谷国相望(其位置在今湖北谷城县)。其面积约有1万平方公里。国都就在今邓州市。楚国灭邓后,将邓国国都改为楚之别都之一,称穰邑。

自夏至春秋初年,邓国在邓州大地上存在的时间长达一千三百年之久。邓国作为夏、商、周(西周、春秋有据可查的史前历史超过四千年,其中有一千三百年历史的邓国所孕育、积淀而形成的邓国、邓姓文化,是邓州历史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邓州文化之根。

唐代林宝《元和姓纂》、宋代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等姓氏研究专著记载:邓姓起源于邓国,因有邓国才有邓姓,邓州既是夏商周邓国的国都所在地,亦是全世界公认的邓姓的发源地。(转载)

中华姓氏之——邓姓

“丁宣贲邓、郁单杭洪。”

我们今天谈一谈其中的“邓”姓。

邓姓

中华姓氏之一。

殷时,邓氏一支发展成以邓为名的侯国。邓国历史悠久,直至战国时代,才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便按当时的习惯,“以国为氏”将此姓传了下来,就是邓氏。

邓姓人最集中的地方是中原地区、长江流域及沿海一带,其中江西、湖南、河南为最,四川、广东、福建、江苏次之。

邓姓既包括“南阳邓氏”,又包括“南唐邓氏”,还包括在四川和云南地区的“羌族邓氏”和“彝族邓氏”。

邓姓是中国新姓氏排行27的大姓。

起源始祖

得姓始祖

最早出现在炎黄二帝时,一个以邓(登)命名的远古部落就已出现在今山东荷泽市一带。这一部落的首领邓伯温曾在黄帝时加入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

而最早被定为姓氏是被颛顼赐姓为曼姓的金天氏的后裔。传说几千年前,黄帝之孙颛顼高阳氏,曾赐少昊金天氏的一个有功德的儿子为曼氏。曼氏开姓之后,世代繁衍,并分出许多支系,而邓氏就是其中之一。

起源源流

一、源于曼姓,出自商高宗武丁给叔父曼季的封地,史称邓国(今河南),属于以国名为氏。。春秋时,邓国为楚国所灭,其国君的后代有的就用国名'邓'作自己的姓氏。”亡国之后的邓侯子孙,为纪念故国便以国名为姓氏,称邓氏,史称邓氏正宗,亦称曼姓邓氏。

二、源于蒙古族,属汉化改姓为氏。成吉思汗四世祖合布勒的长子斡勤巴儿合黑,以长子地位在元朝时期为蒙古主儿乞氏部落,世居萨尔哈占(今新疆)。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urki Hala。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珠尔奇氏多冠汉姓为邓氏、朱氏。

三、源于满族,属汉化改姓为氏。

1.满族德敦氏,满语为Dedun Hala,满语“站”,世居黑龙江,后多冠汉姓为邓氏、杜氏等。

2.满族栋阿氏,满语为Dongga Hala,世居俄罗斯滨海地区,后多冠汉姓为邓氏、佟氏。

3.满族董佳氏,满语为Do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融入鲜卑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辽宁各地,后多冠汉姓为邓氏、董氏、陈氏等。

四、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汉化改姓为氏。今壮族、哈尼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邓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邓氏。

迁徙传播

邓姓发源于今天河南邓州。

东汉,邓氏不断外迁,有南至湖南、湖北者,也有西至山西、甘肃者。

晋代,邓姓的子孙在北方已落籍于山东、河北、陕西、山西、甘肃、安徽等地;在南方已迁居到今江苏、湖南、四川等地。

明代福建人邓显祖移居台湾,江西邓氏向浙江迁徙。

当代邓姓人最集中的地方是中原地区、长江流域及沿海一带,其中江西、湖南、河南为最,四川、广东、福建、江苏次之。

人口分布

邓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榜上位居第二十六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九百一十万左右(截至2015),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7%左右,并以四川、广东、福建、湖南、江苏、江西、台湾等省最多。

传统文化

郡望

南阳郡,安定郡,高密郡,平阳郡,长沙郡,陈郡,洛阳郡,宜春县,南雄县。

堂号

以望立堂:南阳堂,安定堂,高密堂,平阳堂,长沙堂,洛阳堂,宜春堂,南雄堂,陈郡堂。

另外还有谦恕堂,魁宿堂,东汉堂,世德堂,敦本堂,云台堂,九睦堂,爱德堂,崇本堂,光裕堂,敦伦堂,武威堂,汝南堂。

姓氏名人

自开创邓姓三千多年来,邓姓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中人才辈出。

古代名人

邓曼:春秋楚武王的夫人。她以国为姓,后裔续邓姓。

邓析:春秋郑国大夫,私人编制刑法,刻在竹简上,史称“竹刑”。

邓九公:商末周初原为殷商三山塘关总兵。

邓绥:东汉和帝皇后,史称邓太后。

邓猛女:汉桓帝刘志的皇后,是邓绥堂兄的儿子邓香的女儿。

邓通:西汉时蜀中以邓氏钱遍天下而闻名,为邓氏家族第四十二世祖。

邓禹:西汉云台,居二十八将之首,为邓氏家族的第四十七世祖。

邓芝:邓禹的后裔。蜀国大将军。

邓艾:曹魏名将,官任镇西大将,率军灭蜀汉,为邓氏家族第五十四世祖。

邓攸:晋元帝时南迁前后声誉卓著的名臣。

邓牧:元代思想家自称“三教外人”著有《伯牙琴》《洞霄图志》。

邓子龙:明代抗倭名将,1598年援朝抗倭,战死釜山南海。

邓世昌:清末海军名将、爱国将领。

邓廷桢:清朝名将著有《双砚斋诗钞》。

近现代名人

邓中夏: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

邓宝珊:同盟会会员,曾参加北伐,1949年率部起义。

邓军林:湖南祁阳人,少将。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人物。

邓颖超: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领导人。

邓稼先: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颖超: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邓丽君:中国台湾著名歌唱家、日本昭和时代演歌代表人物之一。

邓玉华:国家一级演员,女高音歌唱家。

邓亚萍:国家乒乓球队运动员(已退役)。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

邓婕:中国影视女演员、制片人。

邓光荣:香港演员、制片人及导演。

邓楠:同志次女。

邓丽欣:中国香港女歌手、演员,前女子演唱组合Cookies成员之一。

邓超:中国男演员、电影导演、投资出品人、电影公司创始人、互联网投资人。

邓宁:国内地男歌手、演员。

邓家佳:内地女演员。

邓紫棋:中国香港创作型女歌手。

邓志乐:中国大陆歌手。

邓琳琳: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或多次奥运会体操项目冠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