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历史求知所
编辑|历史求知所
蛟龙,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比较神秘的神兽。在民间口口相传的传奇故事中,蛟龙往往多出现在,江河湖海这些水域地区。
特别是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关于龙的传说就更是数不胜数。这些故事,多数饱含了中国人对风调雨顺的美好期许。
故事的真实性无从考证,而在近代,有一则见到蛟龙的传闻,很是有名。据说当年在炸开黄河后,曾亲眼看到三条蛟龙,而他本人也因为这件事,而生了一场大病。
这件事被很多人定性为因果报应,事情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是否犹如大家猜测的那般?关于这些疑惑,事后翻阅宋美龄的日记,才真相大白。
事情的经过,还要从黄河说起。
母亲河的两面性黄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她在中国的地位,不仅仅是一条河那么简单。几千年来,她哺育了两岸无数人民,值得被人们尊敬。
就因为她的无私奉献,导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越来越差,水土流失严重,黄河也越来越脆弱。
黄河水在流淌过程中,夹带“私货”——泥沙,这些泥沙在水中,会随机沉淀,导致河床越来越高。
另一部分泥沙随水流进入下游,并堆积,形成堆积地貌。日积月累,河水无常从河床上流淌,决堤成为早晚的事。
这不是一个近期才有的问题,两千多年前,黄河出现过决口,更是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说法。
每次决口,最痛苦的莫过于两岸百姓,辛勤劳作的粮食被毁,家园毁于一旦,触目惊心,带去不可估量的灾难。
而天灾却不是唯一的灾难,战国时期,七雄争霸中原,在各国士兵一决雌雄时,决策者会想出“歪招”,利用决黄河口,来淹没对方将士。
这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快速结束战争,而且己方代价极低,可以忽略不计。
但这显然不是正途,有违人和,后果不堪设想,后续黄河的治理更是一大问题。每次决口,水沙俱下、洪水肆虐、用生灵涂炭形容也不为过。
而且泥沙导致河渠淤塞,两岸农田沙化严重,需要用很长一段时间来恢复生态。
历史上,南宋初期,杜充曾决黄河口,令黄河水入淮,以阻挡金兵,虽然阻碍了金兵南下的脚步,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后果。
这一举措,导致黄河水长期南侵入淮,经过几百年的治理,到清朝咸丰年间,才再次令黄河由山东入海。
所以有操守的领导者,一般不会考虑用这种方法,来赢得战争的胜利。近两千年来,即使中原地区斗争不断,也只有少数人会不计后果,用如此损的办法,去决黄河口。
然而在1938年,却再次决开黄河口,试图阻止日军的入侵,结果可想而知。
兰封会战1938年,日军在中国土地上烧杀抢掠,臭名昭著的土肥原贤二,带领日军14师进攻中原地区,5月份他们已经拿下徐州。
这显然不能满足,他们想继续北上,土肥原带领队伍,在河南东部集结,又一鼓作气,打败驻守第一战区的军队,随后日军攻下武汉。
日军气势高涨,在中国境内如入无人之境,对中队来说,这是莫大的耻辱。土肥原的14军仅有两万人,却无人能敌。
总指挥官,也十分重视胶着的战事,他亲自飞往开封,指挥战事。先是命令豫东地区军队,一定要抵挡住日军的进攻。
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取得战争的胜利,又调取六支王牌军队,同时还任命薛岳为总指挥。
薛岳是粤军的三剑客之一,有战神之称,作为一名杰出的将领,薛岳每次作战,十分重视敌对情报的收集和分析,并制定最佳的战略方案。
可以说,这是一场多重保障的战事,无论是部队、作战武器,还是指挥官,在那个年代都是最优的组合。
如此悬殊的力量,胜利是十拿九稳的,和他的部队也是信心满满。可不承想,还是出了意外。
双方军队在兰封相遇,当时驻守兰封的部队是27军,桂永清带领军队迎击。日军见部队人数众多,集中火力进攻一两个地区。
双方交战几天,27军阵地被攻破,不知是桂永清自知不敌,还是知难而退,他在没有接到撤退命令的情况下,竟然带部队退至开封、杞县。
并且命令88师接替106师驻守兰封,然而88师的龙慕韩也是个软骨头,他在桂永清带兵撤退后,竟也弃城逃跑。
日军捡了个大便宜,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兰封。
要知道兰封是陇海路的战略要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一撤退,就让接下来的战争局势瞬变。27、88师的临战脱逃,给其他师的师长,起到不好的带头作用。
在日军16师前来支援砀山时,见日军火力猛烈,驻守的102师师长柏辉章、187师师长彭林生等人,也相继弃城而逃。
日军自然不会放弃这样的好机会,他们趁机占领了砀山、商丘等地。
战场上瞬息万变,就因为这几处军队的溃败,导致原本对日军形成的包围局势逆转,日军集中火力后,更加猛烈。
原本的优势全无,得到前方阵地失守的消息震怒,可再多的惩罚,也无法挽回战场的局势。
更重要的是,改变战略部署,用最小的损失,挽回当前局面。将5个军团兵分两路,分别从东西两方,对日军进行包抄。
深知这场战争的重要性,他依旧任命薛岳为总司令,同时告知各路将领:一定要遵从薛岳的命令。
对退缩不战者,严惩不贷;对于奋勇杀敌者,给予奖励等诸多纪律。还下达最后时限,在5月26日拂晓,必须攻克已经被占领的地区。
决黄河堤口虽然知道难度很大,但薛岳还是在5月25日,带领军队对日军14军团发起猛攻,当晚夺回兰封车站,经过几天激战,27日,收复兰封。
日军残部逃至三义寨附近,发起反击,而桂永清再次无视命令,转移阵地,致使情况极为混乱。小小的兰封用了超出预算的时限才攻下,十分不满。
后续战场形势也不容乐观,日军的援军已经赶到,他们攻占了商丘、亳州等地,对军队形成了夹击之势。
想要一鼓作气歼灭14师日军已经不可能,军队背腹受敌,伤亡严重,无奈之下,薛岳只好请示下一步的战略部署。
放弃强攻的打算,准备转移大部队。可日军14师和16师,犹如饿狼,咬住大部队不放,大部队向西且战且退。
几十万的大部队,被一万日军打得节节败退,不知反抗,成了千古笑柄。可一直后退也不是办法,眼看日军就要夺取郑州。
如果郑州也落入日军手中,那么对整个中原局势战场十分不利,形势可谓十分危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决黄河堤口,让河水阻断日军进攻步伐。
这其实不是的灵感突现,1938年4月份,陈果夫就提醒过,为防止日军决堤,他决定驻守沁河口附近,提前挖开黄河,缓解的危机。
所以六月份,当日军再次靠近兰封附近,第一战区司令程潜,向致电,询问黄河决口的事宜。
只要稍有点历史常识,就会知道黄河决堤,是件大事情。而主动挖开黄河,让之决堤,一个搞不好,就可能成为千古罪人。
在得到的肯定后,程潜带领部下商议,定下赵口为决堤位置,并于6月4日晚决堤放水。
可由于地势过高,水道淤堵,到6月5日,仍未能完成任务。十分生气,并督促相关人员尽快完成。各路人马只好再次寻找合适地点,最终决定在花园口附近决堤。
花园口位于郑州东北部,6月9日,花园口附近的大堤被炸开,昏黄的河水一泻而下,瞬间淹没附近的村庄。
正值初夏雨季,黄河流域连日大雨,雨水冲大了堤口面积,水势浩大。黄河下游本就大部分是平原地区,河水没有阻碍,成了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
一连数日,附近的乡镇均被淹没,河水势头不减,接连冲垮淮河堤岸、大桥,并冲向洪泽湖。
事后统计,包括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共四十多个县区受灾,两千万余亩土地被淹没,500万家庭被毁,1200万人受洪水影响,近90万人在洪水中丧生。
原来的沃野千里,成了饿殍遍地,哀鸿遍野,这些地区成了人间炼狱。
在那个战争年代,百姓本来就苦不堪言,而这次自己人的这波操作,虽然阻止了日军的进攻,更让多少人流离失所。
讽刺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影响力,一派的,颠倒黑白,向世人公布的结果是,是日军炸毁堤口,导致河水泛滥。
可气的是,忙于彪炳他的“丰功伟绩”,对后续民众的安抚,只字未提。
有传言说,在炸黄河时,曾看到三条蛟龙,在黄河上兴风作浪,搅弄风云。为此,还大病一场。对此,很多人讳莫如深。
事实是这样吗?宋美龄的日记告诉了我们真相。故事继续往下讲。
后续与蛟龙传说的真假决开黄河后,部分掩盖了军队,在兰封战役上的败局,他们大肆宣扬,日军从平汉对武汉发生进攻的阴谋被识破。
虽然黄河水泛滥,导致七千余名日军在洪水中丧生,可与89万百姓的离世相比,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做法,令丧失了民心。
兰封战役结束,对他的嫡系部队,龙慕韩等人进行了相应的惩罚,可这又能怎样呢?败局已定,又做出如此打脸之事,实在不能称为仁义之师。
而日本的报纸,更是在当时日本国内,大肆宣扬,决口黄河水淹了自家百姓。日本上下一派嘲讽之声,可以说,丢人丢到了国外。
这件事在当时造成了极大影响,但战争的本质就是残酷无情的,全国人民的心都放在抗日救国上,关注的人也越来越少。
直至解放战争结束,及其残部败走台湾,和平年代到来,人们对于的关注增多,这件事又被重提。
关于蛟龙的传说,也越传越离谱,直至众人翻阅宋美龄日记,发现其中提到,当年炸黄河口时,曾在气雾朦胧的河面上,见到一庞然大物。
到底是不是三条蛟龙,宋美龄没有提及,估计在当时的连绵不断雨天里,也看不清楚。而后续官方,也没有明确的答复。
其实想来,这种遇见神兽的遭遇,在古代多是异象出现的前兆,有可能是,想借此机会,“甩锅”给蛟龙,因为蛟龙搅弄风云,导致洪水泛滥灾情如此严重。
还有一种可能,这是一种警示,预示着黄河流域接下来几年的不太平。
黄河决口的后果黄河水泛滥造成的危害,并不是一年两年就能解决的。河水裹挟着泥沙,冲出河道,瘀堵在原本肥沃的土地上,形成了黄泛区。
这些沙石,让原本平整的土地坑坑洼洼,沙土不易留住水分,本身也没有多少营养成分,所以作物不易成活。原本富饶的田地,顷刻间,成了无用地。
这还不算完,在此之后,河南水域增多,由于空气蒸发,导致这些地区夏季气温较常年偏低,夏季气压偏高,形成了高气压区。
高气压区,不易降雨,更容易导致大旱天气。所以1941年河南大旱与1938年黄河决口,也有直接的联系,并造成了1942年河南饥荒。
屋漏偏逢连夜雨,大旱本就欠收,干热的环境,又极易导致蝗虫繁殖,没过多久,河南地区,蝗虫肆虐,铺天盖地。
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曾亲眼目睹灾区的美国记者白修德,对于这一路百姓十分同情,他回到重庆,托关系见到,希望他能解救这些老百姓。
可斩钉截铁地拒绝,因为在看来,这些灾民毫无用处,不能提供粮食,用作军粮。
而且派去河南的将领,汤恩伯还变本加厉,根本不在乎河南百姓的惨状,抓壮丁、征粮饷,哄抬物价,简直不是人。
在当地百姓眼中,这些军官与土匪无异。
如此不在意民众,所以的败落,早就埋下了伏笔。正如白修德所说:历史在1942年,就已经抛弃了。
而见到蛟龙的故事,现在看来,极有可能是后世根据历史,制造的趣味传闻罢了。
黄河之所以黄,是人类在早期不晓得节制,一味向大自然索取导致的。如今,经过多年治理,黄河水患已不再是心头大患了。
别把自己当成大自然的主人,任意支配,在自然面前,我们其实与一棵树、一只鸟,没有区别。
结语抛开炸黄河使其决口,见到三条蛟龙的真实性,他当时的举措,本身就是一大败笔,我们与其探索这种趣味传闻的真实性,不如思考这件事本身的危害。
这种不负责任,罔顾百姓性命和家园的手段,即使取得战争胜利,成为历史的淘汰者也是必然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体,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阅读文章后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1111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
全会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全会重申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纪律。
全会正确分析抗日战争的形势,规定党在抗战新阶段的任务,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进行了全面的战略规划,进一步巩固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统一全党的思想和步调,推动各项工作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