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天蝎座

大人发烧38.5怎么退烧(大人发烧38.5怎么退烧物理降温)

时间:2024-02-07 15:54:57 作者:隐身守侯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成人发烧怎么办?除了测核酸,这些处理办法要知晓……

突然发热,是硬扛还是去医院?

不少人怕麻烦,可能选择扛扛或自行服药。但在防疫形势依旧严峻的今天,这种做法或许会掩盖真实病情……

诚然,出现发热、咳嗽症状并不等于感染新冠肺炎。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华医院感染科(成人)周罗成提醒:眼下,如果发烧,不要慌张,不要自行服用退烧药,一定要去医院发热门诊做检测,辨明病情。早做核酸检测,早出结果,早做应对。

发热,其实是身体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不仅是疫情期间,任何时候发热都不应该过早服用退烧药,以免掩盖病情。

成人发热,除了测核酸,这些知识点也要早早get,有备无患哦!

关于发热的小问号

1、什么是发热?

发热是怎么一回事呢?有三大要点要知晓。

A.发热是身体的主动防御过程,适度的发热并非坏事;

B.发热只是症状,不是疾病,不完全代表病情轻重;

C.发热对疾病的诊治有提示作用。

发热的标准:

体温升高超过日体温正常波动(36℃~37.2℃)或肛温>38 ℃。这里有一个小小的换算公式,“学霸”们可以拿笔记一下:口温=肛温-0.5 ℃=耳温+0.4 ℃=腋温+ 0.5 ℃。

2、发热的程度如何划分?

低热:

中等发热:38.1 ℃~38.9℃;

高热:39℃~40.9 ℃;

超高热:≥41 ℃。

3、怎么正确测体温?

测量体温尽量在平静状态下进行,避免某些活动,比如喝热饮、运动、情绪起伏等。

如何正确测量体温,新华君也总结过很多讲究。可点击链接查看哦!超链接:(耳温枪?电子体温计?测体温大有讲究)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的发热不易察觉,一定要注意观察老人的精神状况,警惕那些可能提示老人出现发热的“警报”,如反应迟钝、昏迷;精神不振,不说话;手脚抖动、抽筋等。

4、发热了什么时候就医?

1、高热不退,发热时间长;

2、合并其他症状如咳嗽咳痰、小便不适、呕吐、疼痛(胸、腹、头)、皮疹等;

3、精神差,胃纳差;

4、神志改变、烦躁/嗜睡、气促、尿量少;

5、有服用激素、免疫抑制药物、糖尿病、多种基础疾病等。

搞懂了什么是发热,自然要了解该如何降温退热。

这里,专家特别说明要避免一些关于“退热”的认识误区。

1

发热后一定立即降温退热——错!

发热后,是否要采取退热措施要看具体情况。

低热一般可不采取退热措施,特别是没有其他症状,且精神比较好的低热,可以扛扛看看;

体温>38.5 ℃,可酌情采取退热措施,如体感较不适,头痛、肌肉酸痛、烦躁失眠等,需要退热缓解;

超高热(41 ℃ )应立即降温;

发热出现意识改变,有可能加重心肺负担的患者,要适度采取各类降温措施。

2

退热就是要退到正常体温——错!

退热的目的要增加身体的舒适度,不需要一下就要降到正常体温。

3

只要发热就烧坏脑子?——错!

发热会烧坏大脑?这又是一个谣言。

一般而言,发热并不会对大脑造成损伤。高热可对儿童大脑引起不利影响,儿童高热需要积极降温。对于成年人、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有颅脑疾病或者可能合并中枢系统感染的,高热可损害大脑,一般体健的成年人单纯发热不会烧坏大脑的。

4

一发热就想吊盐水输液——错!

感冒发烧其实并不是输液就好得快,应根据患者身体状况以及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式治疗,千万不能擅自服用药物或者静脉注射,不然不仅可能无效,还会增加副作用,对肾脏影响的危害较大。

5

退热相信小偏方——错!

发热祭出“神贴”——冰凉退热贴?这招并不灵。发热不仅仅额头,全身都很烫。退热贴的物理降温能力极其有限,半个巴掌大的接触面,降温效果可以直接忽略不计。

那要么,裹紧被子,捂大汗?这招也是错的。这种方法反而会增加水电解质的丢失,让身体更为不适。

说了这么多误区,到底退热的正确方法是什么呢?

1

物理降温“五步法”

保持室内通风(22 ℃ ~25 ℃ )或使用风扇;

减少衣物;

大量饮用温开水;

温水擦浴或淋浴;

酒精擦浴,注意,这个不是不首选项哦!

2

退热药使用有禁忌

退烧药一般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其他退烧药物还有阿司匹林、吲哚美辛(肛栓)、保泰松、尼美舒利等。

但退烧药使用多有禁忌。服用一定要谨慎!

3

泰诺林怎么用?

每8小时一片;

肝功能不好的病人慎用或不用;

一般不超过3天,不与其他感冒药同用,

整理吞服;

长期饮酒者不用;

与抗凝药合用可增加出血风险。

3

布洛芬怎么用?

一天早晚各一次;

心、肾功能不好的病人不适宜使用;

一般不超过3天;

不与其他感冒药同用;

如果,热度老是不退该怎么办?

急性发热:2周内,一般能降;

发热待查:发热3周及以上,原因很多,但也不必紧张,一般不会烧坏身体,查明原因很重要;

发热记得要到医院发热门诊看哦!

科普结束

医生介绍

两大退烧药怎么吃又有新疑问?药师来答疑

不同“姿势”的布洛芬,镇痛的重点不一样?布洛芬缓释片,重在镇痛,退热不太行?解热镇痛的两员“大将”,对乙酰氨基酚好像退热更快,是不是比布洛芬要厉害?孕妇和儿童,到底选布洛芬还是对乙酰氨基酚?……近期,大家也能感觉到,身边“阳”了的情况越来越多,居家治疗解热镇痛药物又是大家备药和用药的重点。如何来对症科学用药,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药学部何宏亮主管药师来给大家答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许倩倩 杨彦

图源 视觉中国

用药答疑:

1,布洛芬缓释片,可以镇痛,退热不行?

近期上网,不少人都看到一条信息,说布洛芬缓释片(胶囊)重在镇痛,退热其实不太行,看到家里准备的缓释片(胶囊),一些市民也犯了愁。缓释片真的退热不给力吗?何宏亮主管药师解释,布洛芬缓释片(胶囊)所含的药品成分,和布洛芬片(胶囊)其实是一样的,只是做成了缓释制剂,药物有效成分会缓慢地、平稳地释放出来,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每日服药的次数。所以布洛芬缓释片(胶囊)同样可以起到退热、镇痛的作用。无论哪种剂型,按说明书的剂量、用法服用就行。

2,成人能用“美林”等儿童药退热吗?

成人能不能使用美林,在近日登上了微博热搜。

何宏亮主管药师介绍,首先要明确的是,儿童不能使用成人药物。儿童药不是成人的“缩小版”,不可以单纯用减量来计算,更不可以掰开药片或是拆开胶囊来服用,这会改变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和吸收速度。成人的药物从剂型到品种到剂量,都不太适合儿童,退烧药也是一样。如果孩子目前发烧但手边没有退热药物,建议带孩子到儿科发热门诊就诊,可以开到退热药物。

而如果大人症状较重,手边没有成人药物,只有儿童药物,可以用来应个急,但并不是说儿童药更安全、更好。同时,由于成人体重更大,换算到儿童药物单次需要使用更多。一瓶退烧药可能足够儿童应付整个病程,成人几回也许就用完了,“性价比”太低。成人可以使用的药物比儿童多得多,所以正常情况下,不建议成人使用儿童药物,更不建议主动抢购和囤积美林等儿童药物作为备用药物,把儿童药物留给更多需要的儿童来使用。

3,对乙酰氨基酚比布洛芬更“厉害”?

何宏亮主管药师介绍,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作用都是解热镇痛,对乙酰氨基酚一般有口服和栓剂两种剂型,布洛芬除了口服、栓剂之外,还有静脉注射的剂型。两者发挥药效的快慢和持续时间不同。对乙酰氨基酚起效时间是半小时至1小时,作用持续时间4—6个小时,而布洛芬起效需要1个小时左右,但维持时间比较长,可以到6—8个小时。这种情况并不是哪种药更厉害,而是不同的药物特点决定的。

4,38.5℃是吃药的“硬杠杠”吗?

通常体温超过 38.5 ℃时就可以吃退烧药,但更重要的是参考自己的精神状态,难受就吃,不难受也可以不吃药,有的患者多喝水多休息即可。

图源 视觉中国

特殊人群用药医嘱

儿童:哮喘儿童使用两种药物,都需要评估

家中“小神兽”感染新冠“阳”了,发高烧了,让父母很揪心。他们的退热药物怎么选,其实也有很讲究。

何宏亮主管药师介绍,对小宝宝用药,家长首先要注意月龄,对乙酰氨基酚一般用于2个月以上人群,而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孩子和大人。

另外儿童用药还要基于药物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根据孩子本身的情况来选择。如果孩子本身有关节炎、肝功能异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蚕豆病)等情况,推荐必要时使用布洛芬;如果孩子有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等心脏问题,有肾功能异常、出血性疾病、腹泻、水痘等情况,就应该必要时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另外,两种药物都有可能会诱发哮喘,哮喘患儿需谨慎评估后应用。

孕妇:选对乙酰氨基酚,但使用最低剂量

孕妇是另一个用药很纠结的群体,肚中怀着宝宝,同时又发高烧,这药该怎么用呢?何宏亮介绍,相对于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是妊娠期退热的最佳选择。常规应用于妊娠各个阶段的镇痛和退烧,在治疗剂量下,短期用药比较安全,然而长期大剂量用药可能导致母亲严重贫血及新生儿肾脏疾病。若必须选用此类药物时,尽量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和最少使用频次,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图源 视觉中国

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注意用量和不良反应

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身体机能和器官功能下降等,同时很多老人都患有基础疾病,平时也有用药需求,所以感染新冠后,也会带来的多重用药相关安全性问题。

何宏亮主管药师表示,老年人对药物会更敏感一些,肝肾代谢功能也弱,所以药量通常要比年轻人少一点,尤其要注意不要超量,也更要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潜在的联合用药风险,如有疑问请教医生或药师后再用药。

校对 盛媛媛

新认识!即使发烧38.5℃ 也可等等再吃退烧药

近期流感高发,发烧要着急吃退烧药吗?传统认知是体温超38.5℃才有必要吃退烧药,但最新研究却发现,即使38.5℃,也可等等再吃退烧药。

日前,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剑峰研究组最新发表在国际免疫学权威期刊《免疫》(Immunity)上的一项研究,让人们对发热的作用和退热药的使用有了全新认识。研究提示,发烧后可以在病人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体温维持在38.5℃以上一段时间,然后再吃退烧药,这样可以帮助提高清除病原体能力。

生活中,发烧多是由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感染造成的,这时候我们的身体会调动免疫细胞来对抗病原体。免疫细胞靠其表面的α4整合素细胞黏附分子到达感染的部位。

研究发现,当体温达到38.5℃及以上时,会促使免疫细胞中的一种名为热休克蛋白90(hsp90)的蛋白质与α4整合素结合在一起,大大加速免疫细胞移动,好比把普通“运送车”升级成了“跑车”,让免疫细胞更加快速赶往感染部位,帮助人体战胜疾病。

一方面,只能在体温达到38.5℃以上,才能有效诱导热休克蛋白90的表达,起到加速对感染清除的促进作用,目前研究是高热后6个小时可以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一旦热休克蛋白90被成功诱导表达,即便体温回归正常水平,热休克蛋白90的表达也可维持大约48小时。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发烧了,在病人身体条件许可下,可以让病人体温维持在38.5℃以上一段时间,然后再吃退烧药。

“如果一发烧就急着降温,这会扰乱免疫细胞的正常工作流程,会削弱机体的防御能力,病程反而会被延长。”陈剑峰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

建议对于普通感冒发烧,一般体温不超过38.5℃时,可以暂时以物理降温的方式为主,如可用温水擦浴全身。而当体温高于38.5℃,精神状态较好且没有其他情况时,如晕厥、慢性疾病,可适当推迟使用退烧药(研究成果还未临床推广,婴幼儿、老人、发热耐受差的人群需遵医嘱),当体温降至38.5℃以下,即可停用退烧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