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叫做MBTI的性格测试突然受到了职场、求学等领域的广泛关注。国内外社交平台涌现不少以MBTI人格类型命名的群组,网友们制作的各种人格类型的表情包相继出圈。你很有可能已经做过MBTI测试了,或正要做。每年约有200万人进行这一测试。
什么是MBTI?MBTI的全称是,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它是由美国作家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Isabel Briggs Myers)和她的母亲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Katherine Cook Briggs)共同制定的一种人格类型理论模型。
MBTI是一种自我报告式的人格测评工具,用以衡量和描述人们在获取信息、作出决策、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和不同的人格类型表现。Isabel Myers和她的母亲Katharine Cook Briggs是MBTI的开发者。她们都希望通过理解和欣赏健康人格中的个体差异来促使个人成长,并提高不同群体的和谐和生产力。MBTI测试尝试分配四个类别:内向(Introversion)或外向(Extroversion)、实感(Sensing)或直觉(Intuition)、思考(Thinking)或情感(Feeling)、判断(Judging)或感知(Perceiving)。取各类别的首字母,就可以得出测试的结果,如“INFP”、“ESFJ”......四个维度的不同偏好排列组合,便形成16种人格类型。MBTI十六型人格测试结果分为4个大类,包括分析家、外交家、守护者和探险家。MBTI为什么火了?MBTI为何受到欢迎?普遍认为,MBTI以“科学测试”和“职业建议”为基础,并且有着标准的测量体系,故而被赋予了较强的可信度。加之,MBTI通过一类人的生命轨迹描绘出一组人格画像,更加生动的同时,也便于传播。《纽约时报》最近表示,MBTI火爆是因为人们喜欢参加考试:“可能是人们喜欢做小测试”。很多人能够以此为坐标,来认识并分析自己的性格表现。记住朋友的MBTI,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社交礼仪。有网友甚至研究出了MBTI配对表。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2009 年一项针对“一家瑞典工业组织156个团队中的1630名员工”的研究得出结论,MBTI性格概况可以“让团队成员更好地了解彼此”,因为这让他们有话题聊。除此之外,MBTI爱好者们还热衷于分析各种公众人物的类型,以获得与他们的链接,满足自我认同感。前几天,#谷爱凌的MBTI是INTJ#上了热搜。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在一档采访里,谷爱凌说:“我是INTJ,我知道我是内向的人,但是我还能学习怎么更好地去跟其他人交流,如果我没有很多的能量,我可能会感觉有点累,因为我没办法把我的公众人物,把我的外向的自己表达出来,我更想一个人在屋子里高高兴兴地学习,学物理,写作文。”测试结果显示,“INTJ”代表特征是“理智”“独立”“有规划”。于是全网的INTJ都开始陷入狂欢:“我和谷爱凌是一种类型的人诶!”
科学还是玄学?当然也有不少人对MBTI半信半疑,提出了对其科学性的质疑。尽管MBTI测试在企业中已经备受青睐,但它尚未得到心理学学术界的认可。目前还没有主流期刊发表有关MBTI的研究,学者们认为这是对该测试权威性的强烈否定。牛津大学教授埃姆雷解释说,与其他性格测试不同,MBTI的吸引力在于它是“非评判性的”,意味着所有的结果都是积极的,对缺点闭口不提。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事实上,人很容易相信一个抽象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认为它特别适合自己并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即使内容空洞,这就是心理学中的“巴纳姆效应”。MBTI是主观的,里面的选择都是基于自我认知,在测试中不可避免地会加入一部分理想人格,促使人们从他们所做的和已经做过的事情中寻找价值。“巴纳姆效应”是指我们倾向于认为所提供的关于我们个性的信息是关于我们的,而不管其普遍性如何。“世界上个体数十亿,难道只有十六种完全一样的人格吗?”MBTI测试本身,只是一个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和了解自我的工具,没有一种类型是对还是错。人们本身的多元和复杂,是再精确的量表都无法衡量的。所以万万不可将测试结果奉为圭臬,阻碍自己不断尝试的脚步。
科普中国综合中国日报双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