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数据时代,太厉害了,轻而易举就统计出:
2022年世界各国人均月收入一览表(已折合为人民币):单位:元(RMB)
1 列支敦士登 46520
2 卢森堡 46123
3 挪威 37435
4 阿联酋 31137
5 冰岛 31055
6 爱尔兰 29479
7 瑞士 28502
8 丹麦 27806
9 美国 24921
10 卡塔尔 23539
11 瑞典 23359
12 芬兰 22283
13 荷兰 22274
14 奥地利 21827
15 日本 21814
16 英国 21410
17 圣马利诺 21236
18 比利时 20799
19 澳大利亚 20377
20 法国 20191
21 加拿大 19930
22 德国 19610
23 科威特 18865
24 意大利 17486
25 西班牙 16370
26 欧盟 16164
27 新加坡15828
28 中国香港 15366
29 新西兰 15358
30 汶莱 14235
31 塞普路斯 12509
32 希腊 12449
33 以色列 12109
34 巴林 11796
35 中国澳门 10924
36 斯洛文尼亚 10016
37 葡萄牙 9944
38 韩国 9574
39 中国台湾 8889
40 捷克 7305
41 沙乌地阿拉伯 6884
42 匈牙利 6436
43 阿曼 5989
44 斯洛伐克 5257
45 克罗地亚 5074
46 墨西哥 4379
47 智利 4221
48 利比亚 4022
49 波兰 3903
50 俄罗斯 3868
51 马来西亚 3344
52 南非 3208
53 委内瑞拉 3184
54 土耳其 3069
55 阿根廷 2796
56 罗马尼亚 2665
57 巴西 2464
58 哈萨克斯坦 2264
59 保加利亚 2182
60 阿尔及利亚 1854
61 秘鲁 1711
62 安哥拉 1709
63 哥伦比亚 1675
64 伊朗 1666
65 突尼斯 1660
66 泰国 1591
67 厄瓜多尔 1581
68 塞尔维亚 1536
69 阿塞拜疆 1185
70 中国1155
世界进入大数据时代,实在是太厉害了,轻而易举就统计出: 2022年世界各国人均月收入一览表(已折合为人民币):单位:元(RMB) 。
我们可以仔细的看一下全世界主要国家月收入的排位。
1 列支敦士登 46520
2 卢森堡 46123
3 挪威 37435
4 阿联酋 31137
5 冰岛 31055
6 爱尔兰 29479
7 瑞士 28502
8 丹麦 27806
9 美国 24921
10 卡塔尔 23539
11 瑞典 23359
12 芬兰 22283
13 荷兰 22274
14 奥地利 21827
15 日本 21814
16 英国 21410
17 圣马利诺 21236
18 比利时 20799
19 澳大利亚 20377
20 法国 20191
21 加拿大 19930
22 德国 19610
23 科威特 18865
24 意大利 17486
25 西班牙 16370
26 欧盟 16164
27 新加坡15828
28 中国香港 15366
29 新西兰 15358
30 汶莱 14235
31 塞普路斯 12509
32 希腊 12449
33 以色列 12109
34 巴林 11796
35 中国澳门 10924
36 斯洛文尼亚 10016
37 葡萄牙 9944
38 韩国 9574
39 中国台湾 8889
40 捷克 7305
41 沙乌地阿拉伯 6884
42 匈牙利 6436
43 阿曼 5989
44 斯洛伐克 5257
45 克罗地亚 5074
46 墨西哥 4379
47 智利 4221
48 利比亚 4022
49 波兰 3903
50 俄罗斯 3868
51 马来西亚 3344
52 南非 3208
53 委内瑞拉 3184
54 土耳其 3069
55 阿根廷 2796
56 罗马尼亚 2665
57 巴西 2464
58 哈萨克斯坦 2264
59 保加利亚 2182
60 阿尔及利亚 1854
61 秘鲁 1711
62 安哥拉 1709
63 哥伦比亚 1675
64 伊朗 1666
65 突尼斯 1660
66 泰国 1591
67 厄瓜多尔 1581
68 塞尔维亚 1536
69 阿塞拜疆 1185
70 中国1155
这数据看完了以后,有何感想?
我的第1个感觉是,马上把手里牵着的各种牛,都放逐到野地里,撒到荒草滩上,让它们自由生长吧。就不用再助力吹它们了。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2年中国人口增长率出现1960年来首次负增长,人口增长率连续6年下降。实际上,不仅是我国,全球都在面临“婴儿荒”。2023年6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以“全球生育率暴跌将如何改变世界”为封面,讨论“人口寒冬”。
我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后普遍面临着人口衰减。倘若经济发展不能“育人”而是“吃人”,不免令人担忧。但是,经济发展一定导致人口下降吗?
以色列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生育率最高的发达国家
以色列是近年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发达国家之一,2022年《经济学人》杂志将以色列评为全球发达国家最佳表现经济体第4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23年以色列人均GDP为58,270美元,居全球第13位,拥有世界排名第5的高技能人才储备,也是中东地区人均财富最高、亿万富翁最多的国家。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以色列有个更为显著的特征:人口增长率上升。世界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经济与人口分流,即经济向上增长、人口向下减少。而以色列的经济增长曲线与人口增长曲线呈正相关。
犹太人多子女家庭
图:Shutterstock
▾
首先,以色列人口出生率是发达国家最高的。2020年平均每位以色列女性生育2.9个孩子,而英国和法国分别是1.6和1.8。以色列生育率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达国家阵营)中最高的。
以色列人口出生率发达国家中最高
最低是韩国
图:OECD
▾
其次,以色列人口出生率已超越发展中人口大国,超过墨西哥、印尼、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在以高出生率为特点的中东,以色列还超过了它的一众穆斯林邻居们,比埃及、伊朗、土耳其还高。
穆斯林国家半个世纪以来出生率下降
以色列保持平稳
2010年后超越这些国家
图:Jewish Policy Centre
▾
再次,以色列是唯一超越人口替代率的国家。据犹太人政策研究中心研究,美国、欧洲、东亚出生率1995年起开始低于人口替代率2.1,总人口数不断减少,而以色列维持高替代率,总人口增长。
以色列、美国、东亚、欧洲
1955-2007年生育率变化曲线
图:Jewish Policy Centre
▾
以色列生育率是复杂的,是多种人口类型混合的结果。虽以犹太人为主,以色列却是多民族国家,即使是犹太人内部,也因教派信仰划为不同团体,各团体生育情况不尽相同。
1. 哈雷迪犹太人(Haredi Jews):即极端正统派犹太教徒,以色列生育率最高的群体,一个家庭通常6-8个孩子;
2. 普通犹太信徒:每个家庭通常4个子女;
3. 穆斯林:穆斯林占以色列人口21%,每个家庭约3.4个孩子;
4. 德鲁兹教徒:德鲁兹教派源于伊斯兰教什叶派,但不以穆斯林自居,占以色列人口1.6%,每个家庭约2.1个后代;
5. 徒:徒占以色列人口1.9%,每家生育2个以上孩子;
6. 世俗犹太人:不信任何宗教的犹太人是以色列生育率最低的群体,每家平均2个以上。
以色列各民族与教派团体
1980-2020年
生育率分布曲线
图:The Economist
▾
可见,以色列所有团体无一例外都保持高生育率,即使生育率最低的世俗犹太人也有2个以上,与人口替代率持平,令广大发达国家望尘莫及。
高生育率是如何维持的?
以色列究竟是如何维持高生育率的?
第一是宗教因素,在宗教群体中尤为重要。对极端正统派犹太教徒而言,婚育是宗教信仰的一部分,他们禁止节育、崇尚生养大量孩子,一家有6-7个孩子,多则15个;对穆斯林而言,生育是伊斯兰教义的一部分。
极端正统派犹太信仰十分保守,规定哈雷迪男女不得与非哈雷迪男女谈话;适婚年龄前,男女隔离,不得接触,分别进入不同学校学习摩西五经;男子20岁、女子18岁时,由家长或宗教长老安排相亲,婚前见面不到5次就结婚。
传统犹太家庭
图:Shutterstock
▾
2013年耶路撒冷举办的犹太人婚礼。新郎是十八岁的Shalom Rokeach ,是哈西德派Belz王国领袖之孙,他迎娶十九岁新娘Hannah Batya Penet
图:timesofisrael
▾
极端正统派犹太人严格限制离婚,离婚须经宗教法庭审判,妻子只有经丈夫同意(即Gett)才能离婚,若丈夫不允许,妻子不得离婚,否则子女被视为“杂种”。
2014年以色列电影《诉讼》
描述了哈雷迪犹太人
在宗教法庭的离婚诉讼,妻子面对严重不公
绝望地争取离婚权利
图:《Gett: The Trial of Viviane Amsalem》
▾
另外,犹太人有深厚的婚育文化。即使不是哈雷迪犹太教徒,普通犹太人也视婚育为神圣,迟婚有罪,几乎所有犹太人都会遇到结婚压力,若年龄超26岁仍单身是“不幸”的。
以色列电影《迟婚有罪》
讲述拥有博士学位的31岁单身汉
成了全家最发愁的人
为他频繁安排相亲
并禁止他与离婚女往
▾
相亲文化与媒婆生意在犹太人社群中也非常发达。
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中
纽约的犹太母亲热衷为离婚的女儿说媒
把再婚作为女儿的救命稻草
活跃于犹太媒婆中
▾
在发达国家中,以色列结婚率更高,同居率更低。选择同居不婚的伴侣占比,美国12%,德国13%,丹麦24%,挪威27%,而以色列仅5%。
除了人文信仰的内在驱动,繁殖生育还要靠科技。以色列生殖技术全球领先,试管婴儿、人工授精、冻卵、生殖力保育等科技非常发达。以色列人均生殖诊所数量世界第一,试管婴儿率全球最高。
生殖系统治疗在以色列非常普遍,以色列是世界唯一将生殖治疗纳入国家医保体系全覆盖的国家。
试管婴儿和冻卵在以色列也非常普遍。以色列的冻卵数量与美国相当;以色列政府还对试管婴儿补贴,每年达150万美元。
以色列试管婴儿中心
图:birthbatumi
▾
最后,法律与政策极大助推了生育意愿。以色列福利与社会保障部推出针对家庭婚育的全方位社会福利体系。
● 生育津贴制。女性生育孩子后一个月,可自动获得政府向其银行账户支付的津贴,津贴额度根据孩子数量调整,最高可达每月24,033以色列新谢克尔(约人民币4.6万元)。
● 补偿制。政府保障休假权,女性有看护假、育儿假,可享受灵活工作时间和兼职;分娩与疗养费由政府报销;因生育而导致误工、旷工、职业损失可获政府补偿款。
● 法律保障制。禁止就业歧视,女性因怀孕、分娩而遭受就业歧视可向社保部门举报,有专业机构处理法律问题;生育孩子的残疾女性、因分娩而死亡的母亲,可获政府慰问金;领养孩子的夫妇拥有法律权利。
以色列政府社保部官网
图:btl.gov.il
▾
经济与生育不悖,工作与家庭平衡:
以色列的启示
以上因素还不能充分解释以色列的生育奇迹,因为这些因素在很多国家也存在,却并未促成高生育率。以色列的高生育率背后,还有更多动因。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高生育率的以色列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就业率也很高。这打破了很多国家生育与教育、就业负相关现象:
在阿拉伯、东亚地区,女性婚后作全职主妇比比皆是,生育甚至导致贫困,如吉普赛人(参见文章:18岁新娘,在这里居然可以买卖);相反,在女性就业高的国家,生育率也下降,例如近年东亚女性教育和就业提高后,婚育率下降。
但以色列给出了不同答案:文化水平高、收入高的女性生育意愿更强,早婚早育多育也能致富。
以色列建国时期
大量女性参与劳动
图:wiki
▾
以色列全民兵役制
女性也要服兵役
图:Shutterstock
▾
以色列25-34岁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率达58%,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52%;婚育女性就业率更高,以色列社会政策研究中心(Taub Centre for Social Policy Study)发布的《2022年国家发展报告》显示,已婚女性比单身女性收入高20%;离异、分居或守寡女性,就业率比单身女性高2%。
离婚对以色列女性经济能力和择偶能力的影响也很小。2014年,一部纪录片跟踪采访了以色列相亲市场的一位离异女性,这位26岁的律师选择主动离开不适合的婚姻,并自信洒脱地重新择偶,即使约会不顺利也不焦虑,而是专注于她的法律深造中。智慧与经济能力让以色列女性在婚育上有更多自由。
Merav认为离婚不是悲剧
而是“让我离对的人更近一些”
相亲不顺也不焦虑
专注于自己的法律事业中
图: A Match Made In Heaven
▾
优越的经济条件也与生育互相促进。优越的经济条件为犹太人生养子女提供物质基础,免去经济负担;反过来,多子女有利发展家族经济。无论在以色列还是海外,犹太群体普遍属社会高阶层,尤其在金融、地产、新闻业,犹太财团赫赫有名。
投行高盛集团是犹太财团高盛家族
图:CNBC
▾
尽管倡导多生多育,但犹太信仰有一套成熟的择偶观。与吉普赛人青睐“漂亮的”不同(参见文章:18岁新娘,在这里居然可以买卖),犹太人认为,配偶应“有足够的智慧与自我意识,要自我完整,即使没有伴侣,也是完整的个体,而最重要的是品德高尚”。择偶观影响了犹太人的经济社会地位和后代传承。
年仅23岁的犹太男子
已具备成熟的择偶观
图:纪录片《极端正统派犹太人的约会与婚姻》
▾
犹太人对婚育与物质关系的理解也很独特。在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中,夫妻不敢生育是考虑到昂贵的教育、房价和费用,相信物质是生育的前提,这种理性价值观也弥漫到东亚国家。
但以色列人极少这样想问题,虽然以色列同样存在高物价高房价问题,但即使经济有限,以色列人依然生育,他们相信孩子是神圣的,不是负担,生育后,财富总会到来。以色列也是世界十大最快乐国家之一。
犹太人的生殖观念也比较开放,崇尚科学。在著作《再生产犹太人:以色列辅助受孕的文化诠释》中,哈佛大学人类学家苏珊•卡恩(Susan Martha Kahn)认为,人工授精、卵子捐赠、体外受精、等生殖技术在以色列非常发达,广为国民接受,是因为生殖科学与犹太律法的血缘和家族价值观一致。
著作
《再生产犹太人:
以色列辅助受孕的文化诠释》
图:Duke University Press
▾
强烈的家庭观念与伦理支持系统也为生育提供保障。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我的一位前上司、法国籍犹太人。他退休后,我曾问他准备如何养老:“作为浪漫的法国人,您终于有时间和太太享受潇洒生活了。”
“不,我要呆在巴黎的家里,照看孙子和外甥”,他开心地说到。这种养老方式在欧洲并不多见,大多欧洲退休老人喜欢享受自由,很少参与养育孙辈活动,我在犹太人身上感受到中国家庭的影子。
据统计,以色列25-39岁的犹太母亲中,83%都有祖母帮忙带孙辈,这一比例在德国只有30%。非婚生子女在以色列也不多见,仅10%,而英国和法国达50%。
逾越节全家一起读经文和聚餐,是犹太传统
图:壹图网
▾
另一种人口危机
犹太人强烈的生育与家庭观,还有更深刻的历史背景。若人口减少给国家与族群带来致命危险,恐怕没有哪个民族比犹太人感受更深。
作为全球仅2500万的少数族裔和离散民族,经历过大和种族灭绝的犹太人,可能比任何民族都有更强烈的生存意识,深知保育人口的重要性。
高生育是犹太历史创伤的产物。哈雷迪犹太人希望通过生育来弥补犹太人大带来的种族创伤:“我从不计划生育,所有都是上帝的旨意”。
哈雷迪犹太人一家
图:wiki
▾
2023年是以色列建国75周年,这个来之不易的国家被一众伊斯兰教国家包围,领土上也有大量穆斯林,时刻处于生存危机中。尽管高生育率令一众国家羡慕不已,但在以色列看来,它仍面临严重人口危机。
2022年以色列总人口950万,犹太人虽是占74%的主体民族和生育率最高的群体,却经不起推敲,因为加上争议地区人口,即由以色列实际占领的约旦河西岸与加沙地带,犹太人比例仅50%,这也是以色列的一个心病,在1967年后以色列占领的土地上,犹太人难以达到人口大多数,犹太人比例下降、阿拉伯人比例上升,对以色列是最危险的事。
加沙地带的穆斯林
图:《以色列时报》
▾
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政治领袖来说,出生率是两股力量的重要较量目标。穆斯林是全球所有宗教群体中生育率最高的,巴勒斯坦前领导人阿拉法特曾声称:“阿拉伯女人的子宫是最强的武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也曾提出,穆斯林的高生育率对以色列是威胁。
生育率超过穆斯林国家,是事关以色列生死存亡的大事,以色列为此下了巨大功夫。尽管穆斯林群体有生育习俗,但20世纪80年代起,以色列的穆斯林家庭子女数量逐年下降,从1980年的6个以上降至2020年的3.4个;德鲁兹教徒生育率从1980年的6个以上到2020年的2.1。
犹太人和穆斯林的出生率逐渐趋同
图:Economist
▾
而犹太人生育率近年却逆势回升。从1990年的2.6升至3.1,这主要是极端保守派犹太人造成的。
哈雷迪犹太人平均生育率6.6,是以色列国民生育率的2倍,世俗犹太人的3倍,人口占以色列全国的13%,14岁以下人口中的19%,4岁以下儿童的24%。若保持趋势不变,2065年,50%的以色列儿童都将是哈雷迪犹太人。
极端保守派犹太人的增长,将是以色列的新危机。他们不学世俗科学,将男孩送去宗教学校,男性就业不足一半,这对以尖端科技和高端创新人才为经济支柱的以色列,将是另一种威胁。
END
本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环行星球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请后台联系。
或许我们已经告别了最好的时代,但迎接我们的绝不是最坏的时代
文|马克
魔幻般的2022年终于过去了,刚刚阳康的我们虽然还在担忧着父母,但已经止不住地向往未来:当新年的曙光洒满大地时,我们会回到2019年的生活吗?
我的一个朋友进商场时仍会下意识地掏出手机来扫码,然后哑然失笑,幸福地把手机放回口袋。三年,让非常态变成肌肉记忆,常态则成了意外之喜。
我的另一个朋友迫不及待地预定了去泰国过春节的行程,“太久没出国了,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第三个朋友筹划春节后找份工作,她在封控解除前失业了,公司拖欠了4个月的工资,但她离职前仍然尽心尽力地做完了手头工作。“老板也不容易,公司账上确实没钱了。”
第四个朋友是某公司的市场总监,他摩拳擦掌地打算在新年大干一场,“国家又全力以赴发展经济了,我们必须跟上趟。”
第五个朋友是位民企老总,他对未来谨慎乐观,“关键是信心,信心不足就不会增加投资扩大生产,但信心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恢复的。”
我身边没一个人对2022年有一丝一毫的留恋,这一年的记忆太沉痛了,沉痛到永生难忘,以至于渴望极速翻篇。
2023年会更好吗?所有人都希望答案是yes,所有人都相信:2022年都这样了,2023年还能怎样呢!
我们从哪儿来?截至2022年12月31日24时,财经十一人的41万订户中,26-35岁的占38%,326-45岁的占31%,46-60岁的占19%,18-25岁的占10%。
现年25岁的人出生于1997年。那一年,中国GDP增长率9.3%,经济总量排世界第七,人均GDP781美元,排世界第138。(数据来源:世界银行,联合国统计司,中国国家统计局,下同)
那一年,召开十五大,为股份制正名,决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明确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国企改革的方向设定为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那一年,香港回归,广场上数十万人彻夜不眠、心潮澎湃地观看了中英交接仪式。
那一年,主席访美,总统称愿意推动中国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美宣布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那一年,第一代互联网创业方兴未艾。26岁的丁磊创办“网易”——让上网变得容易。比丁磊早两年创业的张朝阳时年33岁,但他的爱特信公司(后来改名搜狐)已濒临倒闭,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导师尼葛洛庞帝再次出手相救,引荐他拿到英特尔的风险投资。
1997年10月,主席访美
现年35岁的人出生于1987年。那一年,中国GDP增长率11.6%,经济总量排世界第九,人均GDP251美元,排世界第147。
那一年,召开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那一年,海峡两岸在隔绝了38年后开放互访探亲,数十万人在激动的泪水中挥去乡愁。
那一年,韩国百万人走上汉城街头要求宪政,军政府被迫同意第二年改宪直选。
那一年,北京前门开张了肯德基在中国的第一家餐厅,中国和葡萄牙达成1999年收回澳门的协议,中越边境冲突开始降温,中苏恢复中断9年的勘界谈判,美苏达成《彻底销毁中程弹道导弹条约》,近40年的冷战进入尾声。
现年45岁的人出生于1977年,那一年,中国GDP增长率7.6%,经济总量排世界第九,人均GDP185美元,世界排名第127。
那一年,浩劫已经结束,但中国仍被“两个凡是”的阴影笼罩,时任最高领导人在《人民日报》发文指示:把无产阶级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
那一年,停止11年的高考恢复,数百万“上山下乡”的青年盼来了再次改变命运的机会。自此知识不再是越多越,知识分子不再是“臭老九”,满目疮痍的中国终于开始步入正轨。
那一年,中美尚未建交,冷战还在高潮,态势是苏攻美守,中苏、中越边境形势紧张,中国外交战略从“反帝反修”调整为“联美抗苏”。
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考生
现年60岁的人出生于1962年。那一年,中国GDP负增长5.6%,经济总量排世界第八,人均GDP70美元,世界排名第95
那一年,中国刚刚走出导致数千万人非正常死亡的“三年自然灾害”。在年初的“七千人大会”上,时任最高领导人做了自我批评,会议达成调整国民经济大政方针的共识,以期迅速扭转困难局面。但到了当年9月,最高领导人重新强调: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
那一年,中印爆发边境战争,中队完胜,美苏均站在印度一方。中印边界线至今未能划定。
那一年,东德当局在柏林墙上加装2米高的带电铁丝网,这座155公里长的高墙把柏林分隔为东西两部分,是德国的象征,也是冷战的象征。
那一年,美苏爆发古巴导弹危机。为反制美国在土耳其部署核导弹,苏联也往古巴运送核导弹,美国出动由8艘航空母舰、68个空军中队组成的庞大舰队堵截苏联船只,核战争一触即发。危机最终以赫鲁晓夫退却而告终。
整体而言,财经十一人的读者都是幸运的。哪怕是1962年出生的人,也在成年之前就赶上了国家的改革开放。
1978年,中国人均GDP156美元,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13,90%的人口处于赤贫状态。当年,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的人均GDP为490美元。
这是极低的起点,但对一个16岁的少年,面前是充满希望的未来。他30岁时,中国经济开始提速;40岁时,中国经济开始腾飞;60岁时,他已经完整经历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经济增长。
2010年,中国GDP增长率10.6%,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4550美元,世界排名第115。2020年,中国GDP增长率2.2%,经济总量排世界第二,人均GDP10409美元,世界排名第75,离世界银行定义的高收入国家标准一步之遥。这个标准每年动态调整,2020年是12696美元。
1977年出生的人也许是最幸运的,他大学毕业之际正值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迅速成为跨国公司的乐土,成为世界工厂。紧接着,自主创业的大潮涌起,电脑、手机、汽车、房地产、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商、社交媒体……一波又一波的风口,成就了一波又一波的创业者、企业家和打工人。
20年间,数亿人摆脱了贫困,数亿人步入中产阶级,买车、买房、出国度假、应有尽有的日常消费品、多语种跨时区的工作环境,这些父辈年轻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一代人的日常生活。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前院长钱颖一教授总结说:把激励搞对,让市场起作用,对外开放。这就是中国经济奇迹的由来。
这是我看到的最言简意赅的解释,但仍是自上而下的解释。如果换一个自下而上的视角,那么归根结底,中国经济奇迹是因为在四十年多前将创造财富的权力还给了人民。中国人是全世界最勤奋进取、最崇尚发家致富的民族,给点阳光就会灿烂,施点雨露就会绽放。40年多前中国经济濒临崩溃,完全是因为捆住了人民的手脚。那时,一个精壮劳力可以食不裹腹地无所事事,但他要是把本乡的出产卖到外乡,就可能因“投机倒把”罪而被枪毙。
如果还要添加些什么,那就是法治。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竞争,有竞争才有效率,才有激励。但没有法治就没有公平竞争,公平竞争的意义丝毫不亚于可竞争,因为不公平竞争的结果一定是竞争本应导致的效率提高无法实现,久而久之就会令其中一方退出竞争。
法治要靠政府,中国政府很久以前就清楚意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因此把依法治国作为自己的纲领,“竞争中性”也在2019年4月首次写入中央文件(中办、国办《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但中国政府要想做到竞争中性尤其不易,因为政府拥有庞大企业,当裁判自己的儿子和别人的儿子同场竞技时,对裁判的道德水准无疑提出了超常要求。
外部环境也至关重要。对外开放不光是主观愿望,还需要一个全球化的外部环境,中国能成为世界工厂,正因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头十五年,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时代。
我们会去哪儿?2016年,英国公投退出欧盟,特朗普出人意料地击败希拉里当选美国总统,这是两个标志性事件,意味着这轮持续了整整一代人的全球化浪潮已经退潮,而发起退潮的核心力量,正是当初推动涨潮的核心力量。
2017年12月,特朗普政府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将中国定义为“美国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对5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中美贸易战爆发。当年12月,加拿大警方应美国政府要求在温哥华拘捕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中美科技冷战爆发。
拜登于2021年初接任总统后,中美两国的紧张气氛并未缓解。2022年5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阐释对华政策时称:中国是唯一既具有改变世界秩序意图又具备这个能力的国家,这是美国面对的最严峻的长期挑战。
2022年11月,德国总理朔尔茨成为二十大后第一个来华访问的西方国家政府首脑,他将德中关系定位为三重角色:合作伙伴、竞争者、制度性对手,但坚持合作第一、竞争第二、对抗第三。朔尔茨称:这也是欧盟的立场。
中国领导人则在中美元首会晤中表示:当前中美关系的局面不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国际社会期待。两国关系应该重回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造福两国,惠及世界。
言及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中国领导人多次表态: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不断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看似远在天边的全球化,看似庙堂之上的大国博弈,其实与你我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决定着你能否看到国外大片,能否有机会出国留学,能否同步跟进最新的技术趋势,能否保住海外订单,能否到国外拓展业务。
即便你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只想全心全意地做好内循环,你也难免会被殃及池鱼。中国国内市场的规模,尚无法消化中国制造庞大的产能,当输往海外的产能不得不缩回来,国内市场的内卷势必加剧,你的公司能否扛得住竞争,你的工资、甚者你自己,是否会成为压缩成本的对象?
有人会争辩说,扩大内需已成国策,中国有14亿人口,市场广阔,以内循环为主也完全能够支撑经济发展。
这话逻辑上没错,也有实例支持,美国在南北战争之后的外贸依存度一直很低,主要靠内需实现了超法赶英,到1894年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但是,中国经济要扩大内需,就必须克服国强民弱的结构性制约。经济总量早已是全球第二,人均GDP也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但人民的平均购买力却有限。用总理的话:“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
是在2020年5月的上说这番话的。前文有述,2020年中国14亿人,人均GDP10409美元,合人民币7.2万元,月均近6000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差距呢?
这是因为中国居民作为一个整体,在财富分配中所占的比例过低。请看下图: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一年内创造的总财富,人均GDP就是人均创造的财富,居民可支配收入则是属于居民的财富。除了居民,参与分配还有政府和企业,政府要维持社会运行,企业要维持生产经营,他们也需要财富支撑。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国居民每创造100元财富,自己拿到手的只有44.81元,在主要国家中,这个比例是最低的。
居民拿得少,意味着政府和企业拿的多,事实的确如此,请看下表:
这张图表是用支出法统计的中国GDP,反映的是财富的去向,是被本国居民拿走了、被政府拿走了、被企业拿走了,还是被外国消费者拿走了。资本形成主要反映企业所得,企业每年的投资,刨除发给员工的工资奖金、付给供应商的货款之后,就是资本形成,包括固定资产和存货。资本形成中也有一部分属于居民,就是购房支出。外国的消费就是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之后的差额,这个差额有的国家长期为正,比如中日德,有的国家长期为负,比如美英。
在GDP过万亿美元的大型经济体中,中国是唯一企业占比超过40%,居民占比低于40%的。其它大型经济体,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普遍在50%以上。这种结构之下,中国经济的特点就是老百姓挣得少花得也少,企业挣得多花得也多,体现在增长动力上,就是投资大于消费。
经济由投资驱动,投资又由政府驱动,中国经济的这个特征从上表中却看不出来。因为近些年中国GDP构成中的高资本形成率主要靠国有企业支撑。国企投资中的相当部分应算政府投资,但被统计为企业投资。如果物归原主,那么上表中的政府消费率就要增加10-20个百分点。
对于后发国家,工业化加速阶段由投资驱动是好事,这意味着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用几十年走完人家一两百年的路,日本韩国也都经历过这个阶段。但是,1955-2019年间,日本GDP中的居民消费率从来没有低于过50%,最近20年则稳定在55%-60%之间。
中国经济的特点是数十年来投资占比一直过高,消费占比一直过低,但是投资厂房机器、道路港口、广场公园,最终目的还是改善人民生活,而不是让人民生活在光鲜亮丽的城市里却没钱消费。经济长期由投资驱动,意味着经济增长并未实质性地改善民生。
当然,消费率并不是越高越好。消费率过高,意味着储蓄率过低,意味着可用于投资的资本不足,这不利于经济增长。但中国经济的问题,第一是消费率长期太低,第二是储蓄率虽高,但政府和国企过多担当投资主体,而他们通常既在资本回报上低效率,也在创造就业上低效率。
要想扩大内需,除了提高居民在财富分配中的比例,还应缩小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
2021年9月28日,在《中国的全面小康》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披露: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是0.468,基尼系数最高的一年是2008年,0.491,之后呈现波动下降态势。
基尼系数是国际通用的衡量贫富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为1表明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基尼系数为0表明收入分配绝对平等。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2-0.3为比较合理,0.3-0.4相对合理,0.4-0.5为差距较大,0.5以上表明贫富悬殊。
2019年,巴西的基尼系数高达0.6,美国是0.49,印度0.39,英国0.36,韩国0.35,法国德国都是0.33,日本0.30,北欧五国都不到0.3。
财富的总量是一回事,财富的分配是另一回事。贫富悬殊,内需就很难扩大,因为占人口大多数的穷人想消费却没有消费能力,少数富人有消费能力但消费总量有限。内需不足,经济就只能靠外需支撑,而外需的波动性又不可控。
贫富悬殊的国家通常也是社会矛盾尖锐,族群对立严重的国家。例如巴西,富人必须住在监狱般的高墙大院里。
所以共同富裕真的很重要,它不仅是一个社会理想,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由之路。放眼全球,凡是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国家,都是低基尼系数的国家。
实现共同富裕也真的很难很难,全球200多个国家,共同富裕的也就十分之一左右。难就难在既要富裕,也就是保证经济效率,能把蛋糕做大;又要共同,也就是保证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
人生而平等,这是角度而言;人生而不平等,这是能力角度而言。公平与效率,似乎是一对天然的矛盾,人类数千年文明史,直到最近五六十年,才出现能够驾驭这一平衡木的国家。但在同一时期,失败的案例也比比皆是,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委内瑞拉,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
1999年,44岁的乌戈·查韦斯就任委内瑞拉总统时,委内瑞拉同时是拉丁美洲最富裕和贫富不均最严重的国家。查韦斯出身穷苦人家,清正廉洁,真诚地希望帮助穷人过上好日子,但他的经济政策:劫富济贫、国有化、赶走外资、工人治企,完全是建立在高油价基础上的沙上之塔。查韦斯2013年去世,之后没几年,委内瑞拉就成了拉丁美洲最贫困的国家,通货膨胀率最高达到百分之一百万。截至2019年底,460万人逃亡国外,占人口总数的16%。这一切,就发生在短短的20年间。(刘瑜,《比较政治学30讲》)
在追求财富平等方面,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他也描述过心目中的大同社会: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遗憾的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大同社会,只有一轮又一轮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而引发的惨烈农民起义和改朝换代。大同越来越远,专制日甚一日,创造财富的能力却停滞不前。根据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研究,中国在公元1950年的人均GDP,比公元0年还要低2.4%。(《世界经济千年史》)
因此,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自己的历史里找不到答案,必须放眼世界,从整个人类文明的成果中汲取营养。
我们能做什么?如果你不是出生在1997年,而是出生在1957年,那你有可能在接下来的大饥荒中夭折,即便你长大成人,你上大学的机会也微乎其微。如果你运气好,20多岁的时候会成为一名国企工人,但40多岁的时候很可能下岗失业,不过你还有机会自力更生最后一搏。
如果你不是出生在1962年,而是出生在1862年,那你很可能在之后十年席卷中国的内战中丧生。如果你生命力顽强,接下来还会赶上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战争。你很可能看不到民清交替,因为那时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不到40岁。
在经历了2018年之后的波折,尤其是最近三年的艰难之后,我想很多读者都或多或少思考过个人与时代的关系,或多或少有过无力感和无奈感。但是,如果把目光投向历史的纵深,我们就会发现,或许我们已经告别了最好的时代,但迎接我们的绝不是最坏的时代。
北宋初期的名丞吕蒙正有言:“时也、命也、运也,非吾之所能也。”
吕蒙正位居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仍有如此感慨。我们作为这个不平凡时代的平凡人,面对时代洪流时所能做的,无非是做最好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
什么叫做最好的准备?耶鲁大学校长Peter Salovey 2021年8月28日在欢迎新生的致辞中引用了犹太领袖Rabbi Kagan(1838–1933)的话,当Kagan被问到他何以能拥有如此影响力时他回答:
“I set out to try to change the world, but I failed. So, I decided to scale back my efforts and only try to influence the Jewish community of Poland, but I failed there, too. So, I targeted the community in my hometown of Radin, but achieved no greater success. Then I gave all my effort to changing my own family, and failed at that as well. Finally, I decide to change myself, and that’s how I had such an impact on the Jewish world.”
“开始的时候,我尝试改变世界,但我失败了。所以我决定缩小范围,只尝试影响波兰的犹太社区,但在那里我也失败了。于是我把目标锁定在我的家乡雷丁(现属白俄罗斯)的社区,但也没有取得多大成功。然后我又把所有的努力都集中在改变我自己的家庭上,但依旧以失败告终。最后,我决定改变自己,这就是我能对犹太世界产生影响的原因。”
(作者为财经十一人主编,感谢陈贤忠精良的数据支持)
近年来,中日两国在经济发展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成绩。然而,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两国的经济表现却也各有差异。依据权威数据平台—鸥维数据(www.ovo)的统计整理,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中日两国的经济数据进行对比,让你看清中日两国的真实差距。
首先,从GDP总量来看,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中国已远远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根据鸥维数据(www.ovo)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日本的GDP为4.23万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三,而中国的GDP为18.1万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二。也就是说,中国的经济规模是日本的三倍多!且这个差距在过去十年里一直在扩大。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届时,中国的GDP总量是6.08万亿美元,日本是5.7万亿美元,相差不大。但到了2020年,中国的GDP增长了1.5倍,而日本反而在下降。足以可见中国在经济发展上的巨大潜力和韧性。
以上截图源自鸥维数据
但是,从人均GDP来看,日本则显得更为优越。2022年,根据鸥维数据(www.ovo)榜单显示,日本的人均GDP为33821美元,而中国的人均仅为12813美元,位居全球79名。这意味着日本人的平均收入是中国人的2.6倍!迎头赶上,中国还需加足马力。
以上截图源自鸥维数据
此外,从贸易方面来看,中日两国都有着自己的优势。2022年,中国的出口总额为3.59万亿美元,进口总额为2.72万亿元美元,贸易顺差为0.87万亿美元。而日本的出口总额为7469亿美元,进口总额为8972亿美元,贸易逆差为1503亿美元。可以看出,中国的贸易规模要远大于日本。
以上截图源自鸥维数据
综合来看,中日两国在经济发展方面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模式,无法简单地比较谁更优秀。但是,两国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将会进一步促进双方的经济发展和互利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