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鼠

闰年列表(闰年列表从小到大)

时间:2024-01-19 19:44:03 作者:几分真心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日期和时间函数之六:WORKDAY、YEAR、YEARFRAC函数

今天给大家讲解日期和时间函数专题的第六讲:WORKDAY、YEAR、YEARFRAC函数,下面给大家详细的说明:

一: WORKDAY:返回指定的若干个工作日之前或之后的日期的序列号

语法:WORKDAY(start_date, days, [holidays])

参数:

Start_date必需。一个代表开始日期的日期。

Days必需。start_date 之前或之后不含周末及节假日的天数。 Days 为正值将生成未来日期;为负值生成过去日期。

Holidays可选。一个可选列表,其中包含需要从工作日历中排除的一个或多个日期,例如各种省/市/自治区和国家/地区的法定假日及非法定假日。该列表可以是包含日期的单元格区域,也可以是由代表日期的序列号所构成的数组常量。

备注:

a)返回在某日期(起始日期)之前或之后、与该日期相隔指定工作日的某一日期的日期值。 工作日不包括周末和专门指定的假日。 在计算到期日、预期交货时间或工作天数时,可以使用函数 WORKDAY 来扣除周末或假日。

b) 提示若要通过使用参数来指示哪些天是周末,以及有多少天是周末来计算指定工作日天数之前或之后日期的序列号,请使用WORKDAY.INTL 函数。

实例:=WORKDAY(2008-10-1,151)从起始日期开始 151 个工作日的日期 (2009-4-30)2009-4-30

二:YEAR函数:返回对应于某个日期的年份;

取值范围为: 1900 - 9999 之间的整数。

语法:YEAR(serial_number)

参数:Serial_number 必须存在,含义:要查找的年份日期。

Serial_number 有多种输入方式,但最常用了有以下两种:

a)带引号的文本串,例如\"2017年12月1日\"

b)其他公式或函数的结果,例如DATEVALUE(\"2017年12月1日\")。

三:YEARFRAC返回代表 start_date 和 end_date 之间整天天数的年分数

语法:YEARFRAC(start_date, end_date, [basis])

参数:为操作、事件、方法、属性、函数或过程提供信息的值。:

Start_date 必需。一个代表开始日期的日期。

End_date 必需。一个代表终止日期的日期。

Basis可选。要使用的日计数基准类型。值如下:

0 或省略,US (NASD) 30/360

1实际天数/实际天数

2实际天数/360

3实际天数/365

4欧洲 30/360

备注:

a)YEARFRAC函数的主要作用是返回 start_date 和 end_date 之间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百分比。使用 YEARFRAC 工作表函数可判别某一特定条件下全年效益或债务的比例。

b)如果该函数不可用,并返回错误值 #NAME?,请安装并加载\"分析工具库\"加载宏。可以参考文章:Office2003安装并加载\"分析工具库\"加载

c)Microsoft Excel 可将日期存储为可用于计算的序列号。默认情况下,1900 年 1 月 1 日的序列号是 1,而 2008 年 1 月 1 日的序列号是 39448,这是因为它距 1900 年 1 月 1 日有 39448 天。Microsoft Excel for the Macintosh 使用另外一个默认日期系统。

d)所有参数将被截尾取整。

e)如果 start_date 或 end_date 不是有效日期,函数 YEARFRAC 返回错误值 #VALUE!。

f)如果 basis < 0 或 basis > 4,函数 YEARFRAC 返回错误值 #NUM!。

实例:

=YEARFRAC(2012-1-1, 2012-7-30)2012-1-1 和 2012-7-30 之间的天数占全年的百分比(缺少基准参数)。0.58055556

=YEARFRAC(2012-1-1, 2012-7-30,1)相同日期之间的天数占全年的百分比(使用\"实际天数/实际天数\"基准参数)。 由于 2012 为闰年,因此它以 366 为日计数基准。0.57650273

=YEARFRAC(2012-1-1, 2012-7-30,3)相同日期之间的天数占全年的百分比(使用实际天数/365 基准参数)。 以 365 为日计数基准。0.57808219

今日内容回向:

1 WORKDAY函数的意义是什么?

2 YEAR函数的意义是什么?

3 YEARFRAC函数的意义是什么?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汇总,“牵牛鼻子”复习法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汇总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算术与代数)与形(平面与立体)的学科,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作用于生活,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等特点。

一,数的分类(整数,分数,小数)

1.整数(正整数,负整数,0的总称)

正整数: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做正整数。

0:

0是一个数,是一个自然数,也是一个整数,但不是正整数或负整数。

0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作为某些数量的界限,如0oC等。

0不能作除数,不能作分母,也不能作比的后项。

负整数:

像-l、-2、-3、-4、-5……这样的数就叫做负整数。

整数:像…,-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整数。

整数包括负整数、0和正整数。

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自然数

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l、2、3、4、5、6、7……叫做自然数。自然数包括0和正整数。

正、负数

正数:正数包括正整数、正分数、正小数、正百分数等。

负数:负数包括负整数、负分数、负小数、负百分数等。 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数对: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数的读法和写法:

读、写都要从高位到低位,每一数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他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不管读和写都要进行分级。如534007000602读作:五千三百四十亿零七百万零六百零二

二,分数: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一个整数(零除外)和一个真分数组合在一起的数,叫做带分数。带分数也是假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相互之间可以互化。

分数的基本性质:

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小数:

分母为整十整百的数,小数是分数的一种特殊形式。但是不能说小数就是分数。

有限小数: 小数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这样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都是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循环小数,叫做纯循环小数。

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开始循环的循环小数,叫混循环小数。

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2

一, 四则运算(跟据操作数和相应法则求出结果的过程)

加法:求多个数之和的运算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因数×因数=积

除法:被除数÷除数=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二, 运算定律

加、减法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的运算定律:a-b-c=a-(b+c)

乘、除法运算定律:

乘法的交换律:ab=ba

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或(a—b)c=ac—bc

除法的运算定律:a÷b÷c=a÷(b×c)

商不变的性质:两个数相除,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的大小不变(余数的大小有变化)。

积不变性质: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其积不变。

乘法的意义:

l、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例如:27×13,表示求13个27的和是多少?也可以表示求27的13倍是多少?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例如:27×0.3的意义:求27的十分之三是多少?

除法的意义:

l、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是多少?例如:24÷3,表示把24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2、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例如:24÷3,表示24是3的多少倍?

3、一个数里有几个除数。例如24÷3表示24里面包含有几个3。

4、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例如:24÷3已知一个数的3倍是24,求这个数。

整除与除尽:整除: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除数不为0)。

除尽:整除都可以说是除尽,但除尽不一定是整除。

例如:l÷5=0.2,叫除尽,不叫整除,因为商是小数。

又如:10÷3=3.33…,既不叫整除,也不叫除尽,叫除不尽。

三, 因数和倍数:

当甲数能被乙数整除时,就说甲数是乙数的倍数,乙数是甲数的因数。如12÷3=4,就说12是3的倍数,3是12的因数。这两个概念都是相对而存在,一个自然数是不存在是否是倍数或因数的。例如:“3是因数”,就是一个错误说法。只能说3是12的因数,或12的因数有3。又例如:“12是倍数”,也是一个错误说法。只能说12是3的倍数,或3的倍数有12。

奇数与偶数:凡是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

质数(素数)与合数:一个数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也叫素数,如2。一个数的因数除了1和它的本身以外,还有其他的因数,这 个数就叫合数,如4。

100以内的质数:2 3 5 7 l1 13 17 19 23 29 3l 37 4l 4347 53 59 61 67 71 7379 83 89 97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四, 公因数与互质数

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公因数。它的个数是有限的。既有最大的。也有最小的,最小的公因数是1。

互质数:

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而没有其他公因数的,这两个数就叫互质数。例如8和9,11和13,6和7。

任意两个不相同的质数都是互质数。但互质的两个数不一定都是质数。如8和9互质,但它们都是合数。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3

质数与互质数:

这两个概念没有什么联系。两个质数,不能肯定就是互质数,例如5和5。只有两个不相同的质数,才能肯定是互质数。另外,两个合数既可能是互质数,也可能不是互质数,但不能说两个合数一定不是互质数。

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样的质数叫做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就叫做分解质因数。

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公倍数。它的个数是无限的,只有最小的,没有最大的。

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无限个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求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因数的方法:短除法,分解质因数,列举法,

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同时是2、3、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一定是0。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小两位数是30,最小三位数是120。

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判断方法:一个最简分数分数的分母只有质因数“2或5”,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分数的通分、约分(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通分: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且大小不变的分数,叫做通分。

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的,分子、分母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不带单位名称。

百分率:例如:出勤率,表示出勤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百分率是不能超过100%。

公历年的平年、闰年:

平年:把公历年份除以4(这里不是整百的公历年份)有余数时,就把这一年叫做平年,有365天。其中二月份有28天。闰年:把公历年份除以4(这里不是整百的公历年份)没有余数时.就把这一年叫做闰年。计366天。其中二月份有29天。如果年份是整百的,则除以400,再看余数,判断方法同上。

比和比值:

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数a除以数b(b≠0)可以叫做a与b的比,记作a:b。也可以用分数形式表示a/b。

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和比值不同。如5/7既可看作是比,又可看作是比值。但是带分数则只能表示比值。比值不带单位名称。

比的基本性质: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化简比:把一个比化为最简单的整数比,叫做比的化简。通常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也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比。一般情况下,化简以后的比,前后两项为互质数。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小学数基础知识4

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比例尺是一个比。比例尺有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两种,它们可以互相转换。

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 y x=k(一定)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注意:不是“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要清楚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时用条形统计图。

折形统计图的特点:

不但要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要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时用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要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之几时用扇形统计图。

平均数:平均数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求平均数时,就用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得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多数情况下用平均数,但如果受到极大或极小数据影响就不能用了。

中位数:中位数代表这组数据的“中等水平”。求中位数时,首先要先排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然后根据数据的个数,当数据为奇数个时,最中间的一个数就是中位数;当数据为偶数个时,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有极大、极小数据影响不能使用平均数时可以使用。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众数代表“多数水平”。当众数的数据数量占总数量的大多数时可用。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直线和射线无法比较长短。

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两点间,线段最短。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垂线、垂足: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其交点叫垂足。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线最短。

角:锐角(大于0o小于90o的角)、直角(等于90o的角)、钝角(大于90o而小于180o的角)、平角(等于180o的角)、周角(等于360o的角)。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它们的不同点是长方体至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而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正方体可以看作特殊的长方体。

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圆柱有3个面,上下两个平面叫做底面,另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圆锥有两个面,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它的侧面是一个扇形。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

面积和占地面积:面积是用来表示一个物体表面的大小。占地面积就是所占地面的面积的大小(立体图形底面的面积)。

体积和容积(容量): 体积从外面测量数据,容积从里面测量数据。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容积:一个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积。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画对称轴时,要画虚线,而且要两边出头(这因为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表面积:立体图形所有表面的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5

公式

1、正方形: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2

2、长方形: 周长=(长+宽) ×2 C=2(a+b)

面积=长×宽 S=ab

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ah

高=面积÷底 底=面积÷高

4、三角形: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5、梯形: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求高:根据面积公式列出方程解答

6、圆形:周长=直径×圆周率 C=d或 周长=2×半径×圆周率 C=2r 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S=r2

7、正方体: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6a2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3

8、长方体: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体积=长×宽×高 V=abh

9、圆柱体: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2rh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 S=2rh+2r2

(3)体积=底面积×高 V=r2h

10、圆锥体:体积=底面积×高÷3 V=Sh

求高:根据体积公式列出方程解答。

1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

应缴纳税款=营业额×税率 纯收入=营业额-应缴纳税款

进率表

长度:1千米1000米 1米=l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面积(地面面积):

1平方千米=100公顷 l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体积(容积):l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l升=1000毫升 1立方分米=1升 l立方厘米=l毫升

质量: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时间:l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

大月(1、3、5、7、8、10、12)有3l天;小月(4、6、9、11)有30天;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

1天=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单位:计数或计量时所参照的一个标准量,就叫单位

单位1:将一个或多个对象看作一个整体,用自然数“1”表示,就叫作单位1(即一个整体)

python求公历闰年和世纪闰年

求1900年到2021年之间的公历闰年和世纪闰年的年份

提示:公历闰年的简单计算方法(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年份即为闰年)

1.能被4整除而不能被100整除。

2.能被400整除。

"""求1900到2000年的公历闰年和世纪润年的年份"""

list1 = [] #建立两个空的列表分别存储公历闰年和世纪闰年

list2 = [] #list1代表公历闰年,list2表示世纪闰年

for i in range(1900,2022): #i遍历1900到2022,range是左闭右开

if i%4 == 0 and i%100 != 0: #如果i被4整除等于0和i被100整除不等于0:

list1end(i) #list1加上i的数值

elif i%400 == 0: #或者如果i被400整除等于0:

list2end(i) #list2加上i的数值

else: #或者:

pass #占位符

print(list1) #输出list1

print(list2) #输出list2

注意什么是闰年!

python求公历闰年和世纪闰年

求1900年到2021年之间的公历闰年和世纪闰年的年份

提示:公历闰年的简单计算方法(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年份即为闰年)

1.能被4整除而不能被100整除。

2.能被400整除。

"""求1900到2000年的公历闰年和世纪润年的年份"""

list1 = [] #建立两个空的列表分别存储公历闰年和世纪闰年

list2 = [] #list1代表公历闰年,list2表示世纪闰年

for i in range(1900,2022): #i遍历1900到2022,range是左闭右开

if i%4 == 0 and i%100 != 0: #如果i被4整除等于0和i被100整除不等于0:

list1end(i) #list1加上i的数值

elif i%400 == 0: #或者如果i被400整除等于0:

list2end(i) #list2加上i的数值

else: #或者:

pass #占位符

print(list1) #输出list1

print(list2) #输出list2

注意什么是闰年!

农历总是闰月,不会把日期搞错乱吗?

不禁好奇,农历的大小月究竟该怎么算呢?一查之后才发现,这还真不简单。

首先,无论阳历还是阴历,都是以天为单位来计算的。一天就是地球的一个自转周期,24小时。我们常说的阳历,是按照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来的,一年大概365.24天。因为地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不是完全的整除关系,所以会多出这么0.24天,每四年就要加一天,是为闰年。

而阴历呢,则是按照月亮绕地球的公转周期来的,一个月大概是29.53天,29天半。所以农历的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如果大小月交替出现的话,平均下来就是29.5天。然而实际的一个月是29.53天,还多出了0.03天。如果积累下去,每33个月就会多出一天,显然是不行的。

那么解决方法是什么呢?

解决方法就是:靠观测!!!

通过观测,保证每个农历月的第一天是朔日。朔日就是月亮转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整夜都看不到月亮,并且白天还可能出现天狗吃太阳的那天。这样一来,就能保证每个十五都能变狼人了吼吼!!!

除了大小月以外,农历里还有一个比较神奇的东西叫作“置闰”,就是给一年里加一个闰月。不同于阳历的闰月是加一天,阴历的闰月是整整加一个月啊!并且阴历的闰月也不仅仅限于二月,而可能是任何一个月!因此小咸我特别喜欢按阴历过生日,因为曾经有一年过了两次生日哦!

不过具体哪年置闰、那个月置闰,这就是更复杂的问题了,需要考虑到农历下节气和中气的变化,以及农历月和阳历年之间的最小公倍数。感兴趣的可以看我从农历网(www.nongli)上搜到的文章,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农历为什么会有闰月?——农历置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

回归年与农历年有什么矛盾呢?先记住:回归年的总长度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

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

依此,如农历年某年春节为大雪纷飞的冬天,第二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11天,第16个农历年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如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

如果按上述规定制定历法,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这就是矛盾。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

农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5306日为基础,所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九、十、十一、十二连续四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

那么多长时间加一个闰月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出回归年日数与朔望月的日数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希望m个回归年的天数与n个朔望月的天数相等,也就是应有等式:

m×365.2422=n×29.5306

在这个等式中我们不能直接求出m和n,但可以根据以下公式求出它们的比例:

这个比例的近似值分别为:

年与月的比例

在这些分式中,分子表示回归年的数目,分母表示朔望月的数目。例如第六个分数式

表示19个回归年中必须加7个闰月。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的结果比较:

19个回归年=19×365.2422=6939.6018(天)

一个朔望月有29.5306天,235个朔望月=235×29.5306=6939.6910(天)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后,矛盾消除的只差:6939.6910-6939.6018=0.0892(天)——即2小时9分多,这已经是够精确的了。

所以,农历就采用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元旦(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古人把235个朔望月称之为“闰周”。

农历置闰的方法可以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农历中的月又有鲜明的月相特征,保持了公历和阴历两全其美的特点。

现在置闰的方法是两个冬至之间,如仅有12个月则不置闰,若有13个月即置闰。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

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例如2001年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是中气小满,再隔一个月的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夏至,当中这一个月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它跟在四月后面,所以叫闰四月。

用 Excel 判断是否闰年太简单了,不信看看这 6 个公式

判断某一年是否为闰年,有很多种公式,可能有些读者还记得我之前分享过的一个解法:Excel函数(21)–用mod函数判断闰年。

上述案例中的公式是对闰年定义的标准诠释,不过有些同学觉得公式略过复杂,希望分享一些更简单的方法。

那就满足大家的心愿,一次教大家 6 个公式。

案例:

用不同的方式判断 A 列中的年份是否为闰年,效果如下图 2 所示。

解决方案 1:

1. 在 B2 单元格中输入以下公式 --> 下拉复制公式:

=IF(COUNT(--(A2&"-2-29")),"是","")

公式释义:

(A2&"-2-29"):结果为“2010-2-29”,这是一个文本值--(...):“--”的作用是将文本转换为数值;如果上述日期存在,则返该日期对应的数值;如果不存在,则返回错误值 #VALUE!COUNT(...):count 函数的作用是统计数值的个数;如果日期存在,则 count 结果为 1;不存在的日期为错误值,count 对错误值的统计结果为 0if(...,"是",""):用 if 函数判断 count 函数结果,为 1 则返回“是”,反之留空

解决方案 2:

1. 在 C2 单元格中输入以下公式 --> 下拉复制公式:

=IF(ISNUMBER(--(A2&"-2-29")),"是","")

公式释义:

本公式与前一个公式唯一的区别是将 count 替换成了 isnumber 函数;isnumber 函数的作用是判断参数是否为数值,返回 true 或 false 的逻辑值,相当于 1 和 0,所以在公式中的作用与 count 一样

解决方案 3:

1. 在 D2 单元格中输入以下公式 --> 下拉复制公式:

=IF(MONTH(DATE(A2,2,29))=2,"是","")

公式释义:

DATE(A2,2,29):用 date(年,月,日) 函数生成日期;因为日期“2010/2/29”不存在,date 会自动延后一日,计算出正确的日期“2010/3/1”MONTH(...)=2:用 month 函数判断上述日期中的月份是否为 2;if(...,"是",""):如果月份为 2 就表示是闰年,如果变成了 3 月,就不是闰年

解决方案 4:

1. 在 E2 单元格中输入以下公式 --> 下拉复制公式:

=IF(DAY(EOMONTH((A2&"-2-1"),0))=29,"是","")

公式释义:

EOMONTH((A2&"-2-1"),0):eomonth 的作用是计算出第一个参数值“2010-2-1”所在月的最后一天的日期DAY(EOMONTH((A2&"-2-1"),0))=29:计算上述日期中的日是否为 29if(...,"是",""):如果是 29 就表示是闰年,否则就不是闰年

有关 eomonth 函数的详解,请参阅 Excel – 几千行日期,如何快速算出每个日期当月有几天?

解决方案 5:

1. 在 F2 单元格中输入以下公式 --> 下拉复制公式:

=IF(DAY(DATE(A2,3,0))=29,"是","")

公式释义:

该公式与解决方案 3 的公式非常接近,唯一区别是前一个公式用 month 函数判断月份是否为 2 月,而此处是用 day 函数判断日是否为 29。

解决方案 6:

1. 在 G2 单元格中输入以下公式 --> 下拉复制公式:

=IF((--A2&"-12-31")-(--A2&"-1-1")=365,"是","")

公式释义:

(--A2&"-12-31")-(--A2&"-1-1")=365:分别生成当年的最后一天和第一天的日期,并用“--”将日期转化成数值;将两个日期相减,如果差值为 365,说明总天数为 366,即闰年最后通过 if 函数返回上述判断结果

很多同学会觉得 Excel 单个案例讲解有些碎片化,初学者未必能完全理解和掌握。不少同学都希望有一套完整的图文教学,从最基础的概念开始,一步步由简入繁、从入门到精通,系统化地讲解 Excel 的各个知识点。

现在终于有了,以下专栏,从最基础的操作和概念讲起,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带大家逐一掌握 Excel 的操作技巧、快捷键大全、函数公式、数据透视表、图表、打印技巧等……学完全本,你也能成为 Excel 高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