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阝,左耳旁是篆书“阜”的变形(如图一)。偏旁部首中叫“左耳旁”,又有人称之为“软刀耳”、左耳刀旁、左包耳等,左耳旁的竖画是垂露竖。
图一
耳刀要小一点,因为左面部分的笔画经常穿插到耳刀的下面。
在行书中,左耳旁是一笔写成,垂露竖收笔处稍顿便迅捷向右上提出,往往带出一个小的虚尖,与右面的笔画形成连带和呼应。如下图所示:
左耳旁视频教程例字选:
查看更多,请关注“郭伯一书法课堂”。点击下面链接观看本节视频。
阝,左耳旁是篆书“阜”的变形(如图一)。偏旁部首中叫“左耳旁”,又有人称之为“软刀耳”、左耳刀旁、左包耳等,左耳旁的竖画是垂露竖。
图一
耳刀要小一点,因为左面部分的笔画经常穿插到耳刀的下面。
在行书中,左耳旁是一笔写成,垂露竖收笔处稍顿便迅捷向右上提出,往往带出一个小的虚尖,与右面的笔画形成连带和呼应。如下图所示:
左耳旁视频教程例字选:
查看更多,请关注“郭伯一书法课堂”。点击下面链接观看本节视频。
耳朵旁
这是我在头条分享的第 18个偏旁。
今天我们写一个耳朵旁“阝”,需要注意的部分我已经标红。
五个书写技巧
1.“阝”分为左耳旁和右耳旁,今天我一次性、对比着教给大家。
2.“阝”由“横折弯钩”+“竖”组成,左耳旁用“垂露竖”,右耳旁用“悬针竖”,朋友们不要记混。
3.第一笔“横折弯钩”依旧是我说得“横扛肩”,“折”写得短一点,角度小一点,“折弯”拐角要圆滑,如图:
阝
“弯钩”是直接出钩的,这一部分是没有直的笔画,“钩”不要太长,如图:
阝
朋友们还记得我说过字体结构吗?左偏旁一般右部写得收缩一点,给右边字让出空间。
这里左耳旁的“横折弯钩”大家要把“横折”与“弯钩”对齐,如图:
阝
那右耳旁的“横折弯钩”是上小下大(上窄下宽),“弯钩”可以略向右突出,如图:
阝
4.第二笔“竖”,左耳旁中是“垂露竖”,起笔可以与“横”相接,也可以不接;右耳旁就是一个“悬针竖”。
5.我们看两个例字“邻”与“陌”,左耳旁情况下,右部字与左耳旁呈中对齐或左对齐;右耳旁情况下,左上右下布局或左右上线对齐。
陌、邻
今天你学会了吗?觉得有帮助,麻烦帮我点个赞吧~每天进步0.01,一年下来,你就比别人厉害了37.8倍。进步公式
田英章毛笔楷书基本笔画之“左耳钩”。
今天,继续分享基本笔画:左耳钩。
左耳钩,又叫“左耳旁”,形态小巧灵活,却又不失力度,通常应用于汉字左边,如“阳”、“隆”、“陈”、“随”等字,如图所示:
起笔露锋,不要写重,然后向右上大抗肩,不要写长,到转折处向上略提笔锋,利用笔尖写出“上角”,随即位于横画上向右下方顿笔,注意顿笔的角度,然后顺势转锋向左下方写“小撇”,行笔要轻,勿长,到位后笔锋不离纸面,连续向右下方行笔,稍带弧度,笔画渐重,到出钩处折锋向左上方挑笔出锋,出锋勿大。
具体字例:
陈 chén
阳 yáng
陡 dǒu
防 fáng
际 jì
降 jiàng xiáng
阶 jiē
陵 líng
隆 lóng
陋 lòu
随 suí
险 xiǎn
限 xiàn
隐 yǐn
院 yuàn
字例打印本:
字例描红本:
欧体楷书左耳旁的写法(百忍斋·张永新书法)
书法技法学习:03、欧体楷书偏旁部首,左耳旁的特点及书写法则左耳旁“阝” 本字是“阜”,简化汉字后变成了“阝”,用作偏旁,俗称“左耳旁”、“左耳刀旁”,又称“左包耳”。象形、甲骨字形、像山崖边的石磴形,用以表示地势或升降等意义。“阜”作左边偏旁时,楷书写成“阝”,本义:土山。
左耳旁的特点:1、左耳旁整体窄长,上部笔画紧凑;
2、左耳旁的弯钩小,弯钩的右侧与横折的右侧对齐;
3、左耳旁的竖画是垂露竖。
左耳旁的写法:1、耳旁在左侧时,横撇弯钩不宜写得太大,应写得小巧而精致;
2、耳部的右侧上下应对齐在同一垂直线上;
3、竖画要垂直,下端也可以略向左倾,收笔为垂露,不可用悬针。
4、左耳旁的书写笔顺:先写耳朵,再写左竖。
左耳旁的字,如:陈、队、陆、阴、阳、阵、陵、降等。
作者:秦 洁
盛夏时节,在北京市潘家园一个小区,我见到书画名家范金玉老师。走进她的家里,迎面飘来的都是墨香味,客厅、书房,就连她的卧室里,都悬挂着书画作品。
同来的朋友说:“范老师,你参加中央电视台《向经典致敬》栏目颁奖时的录像镜头,让我们看看吧!”范金玉发出爽朗的笑声,两只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我比你们年龄大,不要叫老师,就叫我大姐吧!”
说着话她把自己手机的视频打开,自豪地说:“这是我参加春节北京市京剧票友比赛时的表演,唱完一段后,大家掌声雷鸣,我又清唱了一段才让我下场。”
“你不仅书画是强项,演唱也是高手呀!”同行朋友竖起大拇指。
“你们喜欢什么内容?我给你们写几幅书法作品。”还没等我回过神,她就已经在宣纸上泼墨挥毫写出四个大字——“金戈铁马”。“你是当过兵的人,骨子里透出钢铁般的气势,我部队的好多朋友都喜欢让我写这几个字。”
范金玉告诉我们,她是军人的后代,对军人的感情情有独钟。她的父亲是孤儿,从小就给地主放牛做长工,13岁就参加革命,也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二等功臣。1959年转业到湖北省荆门市一个偏僻的小镇工作。
她对这个小镇的记忆非常深刻,带我们到室内走廊一幅水彩画前,打开灯后,这幅画瞬间焕发光彩,青翠碧绿簇拥着的亭台楼阁前,露出一座石头修砌的小桥,桥下似乎传出潺潺的水声。
“这个古镇是张集,我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我们家姊妹6人,我排行老大,弟弟妹妹年龄小,12岁就上山砍柴,一捆木材少说也有六七十斤重,我一口气从山上背回家,大约有2公里的路程。”
1975年8月,范金玉高中毕业,赶上国家最后一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被下派到湖北省钟祥市官庄湖农场果园队,由于她身强力壮被任命为队长。她不怕苦、不怕累,带领大家在田间收割稻谷,一担稻谷扎成捆约五六十斤,她毫无畏惧,用扁担一头挑起一捆稻谷,送到打谷场。由于她出色的表现,官庄湖农场党委把她推荐到荆州市工作。
艰苦的岁月磨砺了范金玉坚强的性格,恶劣的环境锻造了她豁达的品质,枯燥的生活激发了她创造的潜能。她说,“我们小时候没有玩具,家里生活拮据,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买笔和本呀!我从小就喜欢蓝天白云、喜欢向日葵、喜欢看天空飞翔的大雁、喜欢听田间蛙鸣和布谷叫声、特别是莲藕花上站立的蜻蜓……于是,在村头的树荫下,我经常用树枝当画笔,在柔软的沙地上画河里的鱼、树上的鸟、池塘的蛙……时间久啦,我把爱好当成了一种职业。”
“中国的书画艺术博大精深,一笔一划、一撇一捺都蕴含着一摞文化。”范金玉还即兴表演了左右双手同时书写书法的技艺。
与范金玉分别后,我眼睛里飘动着她的书画作品、耳朵旁萦绕着她的爽朗笑声,心底油然而生想给范大姐写点什么?在思考今天的题目时,我手机“嗡嗡”响了几声,看到朋友圈有这样一段话——
“生命的最好状态,便是心思澄明无染,春来花开花落任自然,夏至瓜果飘香享甘甜,日子过得简单随性,这是一种美好的大自在。”
这不正是范金玉的真实写照吗?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