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讯:3月29日,复星国际有限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业绩。
据观点新媒体了解,报告期内,复星国际集团总收入达到人民币1753.9亿元,较2021年同期上升8.7%;其中,健康板块收入480.01亿元,快乐板块收入707.40亿元,富足板块收入477.22亿元,智造板块收入103.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1%,5.7%,9.2%及33.8%。
产业运营利润为71.0亿元,较2021年同期下降32.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利润为5.4亿元,2021年同期为人民币100.8亿元。
于2022年12月31日,复星国际集团总债务占总资本比率为53.2%,现金、银行结余及定期存款达到人民币1005.6亿元,平均债务成本为4.7%。集团层面签约口径超人民币400亿元,回笼现金流近人民币300亿元。
报告期内,复星国际附属公司复星高科在公开市场新发行债券和转售债券共计人民币102亿元,包含公司债、超短期融资券、自贸区美元债等多个品种。同时,成功筹组约人民币16.6亿元的外资银行人民币银团。
2022年12月15日,复朗集团在纽交所敲钟上市,这是复星在美国上市的第一家控股企业。
报告期内,复星国际集团数字化进程连续多年突破,2022年全年新增注册会员5080万,同比增长27%。过亿产品133个,同比增长20%。实现生态价值创造总额逾人民币69亿元。
报告期内,医疗健康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60.76亿元,同比增长47.65%,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在线业务的增长以及线下医院收入的恢复。
截至报告期末,复星康养已在北京、上海、宁波、苏州、天津等多个城市实现养老、护理机构的投资和运营,已锁定床位合计近11,000张。期内复星康养实现收入人民币1.37亿元,同比增长10.78%。
报告期内,快乐板块收入同比增长5.7%,主要由于复星旅文收入增长强劲。复星旅文的收入增加48.8%至截至2022年的人民币137.78亿元。报告期内,三亚亚特兰蒂斯营业额为人民币8.77亿元,较2021年同比下降39.7%
本文源自观点网
近日,两家保险公司出现高层人事变动,动动手指,围观详情↓
张泓被推荐为新华养老董事长候选人
近日,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保险”)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华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候选人的议案》,同意推荐张泓为新华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华养老”)董事长候选人,李全不再兼任新华养老董事长。
公开资料显示,李全2019年8月至2023年4月任新华保险总裁,自2023年4月起担任新华保险董事长,现兼任新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新华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泓自2023年4月起担任新华保险总裁,现兼任新华卓越健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新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此前曾任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监事长,中国人寿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董事长,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中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中国核保险共同体主席。
官网显示,2023年一季度,新华养老实现净利润537.36万元,综合投资收益率1.05%。
赖晓辉正式接任复星联合健康保险总裁
近日,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发布公告称,于7月13日正式聘任赖晓辉为公司总裁,后续由赖晓辉全面主持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
公告显示,复星联合健康保险此前根据董事会决议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提交了《关于赖晓辉任总裁资格核准的请示》,并于5月18日获得核准。
据公开资料,赖晓辉现任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党委副书记、总裁、首席投资官。曾任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副总裁、助理总裁、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复星集团健康控股健康险高级总监、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人身险部副处长等职。
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原总裁为曾明光,曾任复星集团健康控股健康险筹备组副组长,复星集团健康控股副总裁,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人身险部总经理、浙江分公司副总经理等职。
目前,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官网显示,曾明光的职务为公司党委书记。
复星联合健康保险是国内第六家专业健康险公司,由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6家股东发起成立,注册地为广东省广州市。最新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复星联合健康保险2023年一季度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0.47亿元,净利润1472万元。
本文源自中国银行保险报
金融界9月28日消息,复星医药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2023 年上半年不含抗疫产品公司整体营业收入达到 15%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新品及次新品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其中,上半年汉斯状实现收入 5.6 亿元、汉曲优实现收入 12.8 亿元同比增长 57.1%、苏可欣收入同比增长 32.7%,以及奥康泽、汉贝泰等产品收入增长。抗疫以外业务的增长有效对冲了抗疫产品收入下降的影响。此外,为实现业绩稳健增长,主要举措包括研发上持续丰富创新产品管线,提升 FIC 与 BIC 新药的研究与临床开发能力,加快创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及转化落地;继续推动商业化进程及销售增长,包括加快国内子公司产品出海以及海外子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增长;此外,还需持续优化资产结构、提升资产运营效率等。
本文源自金融界AI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