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进入2022年夏季,不得不说气候确实比较反常。以福建、广东为首的南方个别省份进入狂降雨,雨就没停过。而以河南为首的部分省份“高烧”不断,甚至出现最高地表气温高达74℃,俨然“南北调换”的样子。或许也正因湿热交替,大部分在南方、小部分在北方的湖北省十堰市在继罕见剧毒白头蝰蛇之后,又出幺蛾子,发现了更为罕见的一窝有毒虎斑游蛇!
据悉,事情就发生在近日。当消防员接到求助电话的时候也是十分吃惊,于是立即赶赴现场。来到现场后发现,正如杨溪铺镇某工地的求助电话中所描述:水池里“一家三口”的有毒虎斑游蛇正在不断游动,那样子仿佛是跃跃欲试想要马上爬上来,十分吓人。到底怎么回事?下面还是先了解一下事件的具体情况。
十堰水池惊现一窝虎斑游蛇蛇!传闻中的“鸡冠蛇”真的存在吗?据悉,这一不断游走在蓄水池中的“一窝剧毒蛇”一共有3条,其中2条长约1.5米,还有1条长约80厘米。从外形来看,比较统一的是蛇颈都有明显颈槽,呈现草绿色,还有方形黑斑。在颈部及后一段距离的黑斑之间又是十分鲜艳的红色。因此消防员看到之后一致确认它们属于同一蛇种,并且还并非一般的蛇,而是毒蛇——虎斑游蛇。
在使用捕蛇器将3条虎斑颈槽蛇逐一夹起,并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编织袋中后,消防员们将它们带到野外进行了放生。说起虎斑游蛇,或许很多人不会那么在意,觉得根本不是常见的几大剧毒蛇之一。但是不可小觑的是,在民间有一种“世界上最毒的蛇”——“鸡冠蛇”传闻,而虎斑游蛇正好就是现实生活中最为接近它的原型物种。那么虎斑游蛇究竟是不是“鸡冠蛇”呢?
传闻中的“鸡冠蛇”主要有两大出处,其一源自《灵异录》和《盗墓笔记》中的形象,其二则是源自农村老一辈人的口口相传。他们所描述的“鸡冠蛇”形象十分凶猛,长着雄鸡一般的头,身长尺余,智商十分高,会记录人的声音模仿人类说话诱惑人类,然后捕捉来孕育小蛇,是“蛇中之王”。甚至在额东南一带的乡村真的有“鸡冠蛇”深夜模仿人类声音,不能答应的说法。
相传,“鸡冠蛇”攻击的时候鸡冠会由红色变为紫色,还能喷射起奇毒无比的毒液、毒物,一旦惹怒跳起来比人还高随之发出如母鸡“咯咯咯”的声音,腾空飞行展开攻击。在广西百色淮达村有一“鸡冠山”,当地就流传着鸡冠蛇存在的说法,甚至还有亲历“鸡冠蛇”咬人事件的当事人。
但是“鸡冠蛇”从种种迹象来看似乎并不存在!首先,现实证据不足,全球都没有发现“鸡冠蛇”活体,其存在过的粪便、遗骸、历史照片也都没有。其次,那就是网络上流传的所谓鸡冠蛇照片其实都是P的,而各方民间证词又模棱两可。
因此总的来说,“鸡冠蛇”一般都被认为是虚构的形象。而虎斑游蛇确实和传闻中的“鸡冠蛇”十分相似,但是只能算为原型,而并非“鸡冠蛇”本身。自然而然,在湖北十堰发现的虎斑游蛇也就不是“鸡冠蛇”了,因此不必过于害怕。
虎斑游蛇有多毒?毒性胜过眼镜蛇,会“吃蛇”剧毒蛇也不敢惹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虽然没有“鸡冠蛇”那么厉害,但是虎斑游蛇同样也属于剧毒蛇。虎斑游蛇没有毒牙,都是无毒牙,但是却拥有两大“伤人神器”。首先,虎斑游蛇的颈槽内有两条颈腺,都可以分泌毒液,这意味着它有着双毒腺。虎斑游蛇的颈腺毒液并非自己合成,而是通过“收集”而来。
据悉,这些毒主要是通过进食蟾蜍获得,会对皮肤造成伤害,也正因此,它让很多喜欢“蛇吃蛇”的剧毒蛇都望而生畏。曾经有人观察到,一条剧毒蛇吃了虎斑游蛇但是没多久它自己也不动了,于是很多说法是这些“收集”而来的毒液因为受到挤压或者遭遇危险时破裂了。而且科学家曾提取这些分泌液,在稀释后注射到小白鼠身上确实也引起其死亡。
此外,长期以来人们区分毒蛇和无毒蛇的根本主要是前者有毒腺、毒牙,然而对于部分游蛇来说它们上颌牙无沟也无管,却依旧具有毒性,而虎斑游蛇正好就属于这一类。它们拥有一种名为达氏腺的复杂管状腺体,里面含有特有的浆液细胞,接近于分泌“唾液”。并且据研究证实,该腺分泌物与眼镜蛇科、蝰蛇科一类的前毒牙蛇类分泌的毒液具有同源性。
虎斑游蛇的“毒”其实还远不止于此,确实它因为没有专门储存毒液的囊,在毒腺与牙齿之间也没有导管连通。但是在齿槽后方却有形态上十分接近后沟毒牙的较大牙齿,通过它能实现对敌方造成物理创伤。据科学家研究发现,虎斑游蛇的静脉毒性非常强,静脉LD50为0.265mg/kg,比眼镜王蛇的皮下LD50量0.34mg/kg还要小,这也意味着它其实还要更毒。
为何却总被误认是无毒蛇?对人类威胁究竟有多大或许很多人会表示在农村其实这样的虎斑游蛇有很多,还有不少大胆人士表示自己还曾经玩过,那么既然真的如上文所言的那么毒,为何在一般情况下听说因它致死或者造成重伤的情况那么少,并且民间依旧有那么多人对它有恃无恐,认为是无毒呢?
其实在魔方看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虎斑游蛇会在6-7月繁殖产卵,每次基本都是10枚以上。加之它对环境的适应性非常强在我国各地均广泛分布,因此它并不像很多毒蛇那样对环境有特殊要求,人们也经常在生活中看到。常看到,一般也就见怪不怪,容易掉以轻心。
第二,虎斑游蛇的毒液虽然有金属蛋白酶类凝血酶,虽然毒性强,但是也有其缺陷。据统计,它的毒液量平均只有11.8mg。并且还有一大缺点,那就是虎斑游蛇没有沟牙,只有较大的牙齿,而毒液注射自然也只能通过物理方式,从伤口进入,一般情况下也并没有猎物会被咬了还任由它一直咬着。因此,毒液量少就算了,反而还会不完全注射被浪费掉。
第三,有那么多人认为它是无毒蛇,其实还是基于很多现实案例。目前来说,尽管虎斑游蛇咬人致死的也有,比如2019年3月曾发生在云南文山一农村的一起咬人致死事件,当时男子徒手抓虎斑游蛇不慎被咬,仅仅才20分钟就直接中毒身亡了。但是就大多数人的经验来说,被虎斑游蛇咬伤了却因为不能精准有效地完成注射蛇毒,最后确实也没事。
在多重因素结合下,虎斑游蛇于是就被很多人误认为是无毒蛇了。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我国在2008年的时候就已经纠正将它列为了毒蛇之列,而日本因为发生过几起伤人致死案例,因此本就是列为毒蛇。对于人类而言,或许最毒的并非它的内在“毒性”,更毒的是长久以来的错误认识。
总的来说,没有毒牙的毒蛇比家喻户晓的剧毒蛇更容易让人轻视,但是可别把它们当病猫哦!尽量远离,不要随意把玩才是明智之举。你们觉得呢?(注:由于真实蛇图会引起部分小伙伴的不适,所以配图都是尽量处理一下或者用漫画图)
如果您对蛇着迷,您可能会想知道世界上最小的蛇是什么。接下来,我将根据成年蛇平均长度介绍世界上最小的10种蛇。
10、细长玻璃蛇(Ophisaurus attenuatus)——22至30厘米
细长的玻璃蛇其实并不是蛇,而是一种长得像蛇的无腿蜥蜴。它有眼睑和耳朵开口,不像真正的蛇。它之所以被称为玻璃蛇,是因为它在受到威胁时可以折断尾巴,尾巴可以像玻璃一样碎成碎片。细长的玻璃蛇分布于美国东南部,生活在草原和林地中,它以昆虫、蜘蛛、蠕虫和小型爬行动物为食。
9、光滑的绿蛇(Opheodrys vernalis)——21至25厘米
光滑的绿蛇是一种鲜绿色的蛇,生活在北美,从加拿大到墨西哥。它喜欢潮湿的栖息地,如草地、沼泽和森林。它是一种无害的蛇,很少咬人,它以昆虫和蜘蛛为食。光滑的绿蛇经常被蛇爱好者作为宠物饲养,因为它易于照顾和处理。
8、丝带蛇(Thamnophis sauritus)——19至25厘米
丝带蛇是一种纤细多彩的蛇。它有三条纵向条纹:背部有一条黄色或橙色条纹,两侧有两条黑色条纹。丝带蛇分布在北美东部和中部,栖息在湿地、池塘、溪流和湖泊中。它是一种水蛇,以鱼、青蛙、蝌蚪、蝾螈和蠕虫为食。
7、环颈蛇 (Diadophis punctatus) ——18至21厘米
环颈蛇是一种小而神秘的蛇,脖子上有一个独特的环,可以是黄色、橙色、红色或白色,具体取决于亚种,身体的其余部分通常是黑色或灰色的。环颈蛇广泛分布于北美,从加拿大到墨西哥。它生活在岩石、原木、树叶和其他碎片下,在那里捕食昆虫、蠕虫、蛞蝓、蜗牛和小型爬行动物。
6、短头袜带蛇 (Thamnophis brachycephalus)——7至20厘米
短头袜带蛇是一种稀有且濒临灭绝的蛇,是加利福尼亚州特有的。它的头部短,身体长,背部和侧面有三条黄色条纹。短头袜带蛇生活在沿海草原和灌木丛栖息地,以蜥蜴、青蛙、鱼类和蠕虫为食。它受到栖息地丧失、道路危险和其他动物捕食的威胁。
5、线纹溪蛇(Tropidophis lineatus)——16至18厘米
线纹溪蛇是一种小型的夜行性蛇,背部有两条黑线,腹部黄色,腹部有黑色斑点。它原产于古巴和附近的一些岛屿,生活在岩石地区和森林中。它以蜗牛和蛞蝓为食,用锋利的牙齿敲开它们的壳。它有时会被欣赏其独特外观的业余爱好者作为宠物饲养。
4、德克萨斯盲蛇(Leptotyphlops dulcis)——12至15厘米
德克萨斯盲蛇是一种没有眼睛的蠕虫状蛇。它的身体呈粉棕色,两侧有小黑点。它分布在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在地下的沙质土壤中挖洞。它以蚂蚁、白蚁、幼虫和其他动物的卵为食。德克萨斯盲蛇对人类无害,经常被误认为是蚯蚓。
3、花斑蛇食蜗牛者 (Sibynomorphus leucostictus)——11至13厘米
花斑蛇食蜗牛者专门以蜗牛和蛞蝓为食。它的身体是棕色的,背部和侧面有白色斑点。它原产于南美洲,分布在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和巴西。它生活在潮湿的森林和草原上,在那里它可以用灵活的下颚和牙齿从壳中提取猎物的柔软身体。
2、婆罗门盲蛇 (Ramphotyphlops braminus) ——10至12.7厘米
婆罗门盲蛇是一种细小的无眼蛇,也被称为花盆蛇。它有一个闪亮的黑色身体,钝头和尾巴。它原产于东南亚,但已被引入世界许多其他地区,如非洲、澳大利亚和美洲。它生活在土壤、堆肥和花盆中,以蚂蚁、白蚁和幼虫为食。婆罗门盲蛇无需交配即可繁殖,只产生雌性后代。
1、巴巴多斯线蛇 (Tetracheilostoma carlae) —— 10至10.4厘米
巴巴多斯线蛇是世界上最小的蛇,长度甚至不到10厘米。它有一个细长的棕色身体,尾尖淡黄色。它是巴巴多斯的特有种,生活在森林垃圾和树叶碎片中。它以白蚁和蚂蚁的幼虫和卵为食。由于栖息地丧失,巴巴多斯线蛇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以上是世界上最小的10条蛇。虽然很小,但很迷人!
2021年9月7日,佛山110接到群众报警,说是一男子被毒蛇咬伤,需要紧急送往医院救治,咬伤该男子的竟然是一条已经被打死的蛇。
2014年,广西一村民捕获一条剧毒的眼镜王蛇,他把毒蛇带回家泡进酒坛子里。一年后该村民打开酒坛子倒酒喝时,没想到酒坛里的眼镜王蛇突然窜出来将他咬伤,村民不治身亡。
2015年6月,黑龙江刘女士找朋友弄来一条含有剧毒的乌苏里蝮蛇泡酒。三个月后刘女士发现酒坛里的酒变少了,于是打开盖子添酒,没想到这条毒蛇突然复活了,在刘女士的右手上狠狠地咬了一口。
广东佛山一位张姓厨师正在为客人准备一道蛇羹,他抓起一条蛇将头斩下随手扔在一旁,处理完蛇身就收拾台面,可当它拿起蛇头时,蛇头竟突然张口咬住了张厨师的手。
……
类似这样的蛇伤人事件非常多,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蛇明明已经死了,怎么突然活过来把人咬伤了?难道蛇真的会记仇吗?死蛇还能复活?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聊一聊蛇究竟会不会报复人的相关话题。
1、湖北利川一村民因捕蛇被蛇报复五年,死后坟头常年有蛇聚集在科普杂志《奥秘》中有这样一个记载:1991年7月,湖北利川市狮子坝乡一位叫程地明的村外死亡,在现场有17条蛇的尸体,经过检查发现,程地明的身上有9处蛇咬的伤口。咬伤他的蛇是虎斑颈槽蛇,这是游蛇科下的一种毒蛇,俗称“野鸡脖子蛇”。
这事儿还要从五年前说起,1986年6月4日,《汉江日报》发表过这样一篇文章,文章的标题是《捕蛇青年被群蛇追逐》,文中的青年说的就是程地明。程地明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捕蛇人,除了农忙时节,平时靠着捕蛇改善家庭生活,练就了一身捕蛇本领。
有一天程地明跟往常一样带着两个同伴一起上山捕蛇,他们主要寻找菜花蛇。正当他们仔细寻找菜花蛇时,草丛中突然窜出一条野鸡脖子蛇,程地明二话不说就一棍子把它打死了。野鸡脖子蛇是一种剧毒蛇,而且市场卖价不高,所以程地明压根就没准备活捉拿去卖,干脆直接打死,以免咬伤自己和同伴。
程地明三人若无其事地继续寻找菜花蛇,可走了没多远,突然又窜出好几条野鸡脖子蛇,而且有很大的动静,似乎有很多蛇在附近。程地明一伙有些害怕了,这么多毒蛇万一被其中一条咬伤,那也是致命的。不过毕竟是捕蛇人,还不至于惊慌失措,他们一边打蛇,一边往山下走,准备先回村子里。
回村之后,三人把被蛇追的事情告诉了村民,很多人都不相信,有些好事的还专门上山求证,结果到山上后吓一跳,地上满满的全都是蛇的尸体,有人数了一下竟然多达73条。这件事顿时在村子里传的沸沸扬扬,当地的新闻媒体为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可谓轰动一时。
村里的老人告诉程地明,蛇是有灵性的,你杀了那么多蛇,以后还是不要再捕蛇了,以免被蛇报复。捕蛇经验丰富的程地明哪里会听老人的劝告,他还指望着靠捕蛇发家致富呢,所以就没把老人说的话当回事。
在接下来几年级,程地明一如既往地从事着自己的老本行,每天上山捕蛇拿去卖。当然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程地明偶尔被蛇咬也很正常。只不过他没留意到的是,这几年他都是被同一种蛇咬伤,这种蛇就是野鸡脖子蛇。
时间来到1991年7月的一天,程地明像平时一样在地里干活,突然一群蛇朝自己发起攻击,奈何手头没有趁手的工具,程地明很快被蛇咬伤倒地。当村民发现程地明时,他已经没有了呼吸,在他身边还横七竖八地躺着十几条蛇的尸体,也就是开头提到的那一幕,程地明被野鸡脖子蛇围攻致死了!
这件事在当地引起了轰动,因为五年前程地明被群蛇追逐就曾经登上了报纸,如今他被野鸡脖子蛇围攻,就坐实了他被蛇报复的事实。更加令人想不到的是,在程地明死后的几年时间里,时常会有大量的蛇聚集在他的坟墓附近,这个现象至今无人能解释。
以上是蛇报复人最典型的一个例子,不过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待考证,很多地方都解释不通,比如程地明明明是跟两个同伴一起打的蛇,为何只找程地明一人报复?
那么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的话,蛇究竟会不会报复人?打蛇要打死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些蛇伤人事件又是怎么回事?
2、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蛇究竟会不会报复人?蛇报复人需要几个前提条件,比如蛇要认清是谁伤害的它,还要记住这个人的模样或者气味,否则找谁报复呢?我们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蛇到底会不会报复。
首先,蛇认不出伤害它们的人。
蛇类的眼睛看似明亮有神,但它们的视力却很差劲,是个高度近视眼。蛇的眼睛长在头部两侧,能够达到的可调节视野重叠范围是极其有限的。
而且蛇的眼球后方没有视凹,导致视觉不敏锐,对静止的物体甚至视而不见。所以蛇的视觉系统纯属是摆设,那么它们就无法分辨究竟是谁伤害了它们。
当然了,蛇类有自己一套精准捕获猎物的系统,它们能感受动物的温度发出的红外线,通过红外线判断猎物的大小和位置。蛇的信子是它们的嗅觉系统,它们不断地吐出蛇信,收集空气中的气味来判断周围环境。
其次,蛇记不住伤害它们的人。
从蛇的大脑和神经元的大小和分布密度程度来看,蛇的智力水平在所有脊椎动物中,是处于比较低级的状态。它们对于人类的感知,是依靠气流的扰动和热源温度的大小来判断的,当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或者人移动之后,其原有的温度和气味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对于不同的人,蛇在不同的时间段是根本分辨不出差别的。所以蛇依靠本身固有的感受器这种记忆模式,想记住不同人的气味特征几乎不可能,因此报复人的说法也就无从谈起了。
所以说,蛇的结构特征决定了它们根本分辨不出不同人的样貌,也记不住不同人的气味,所谓的报复也就不可能出现。
3、为什么说打蛇要打死?那些诡异的“死蛇复活”伤人事件是怎么回事?老人常说打蛇时,要么不打,要打就打死,否则就会遭到蛇的报复。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蛇不会报复人的原因,但老人的经验之谈不会随口瞎说。
其实是过去一些人在打蛇时,由于没有彻底打死而被蛇咬伤的事件时常发生,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几个事件,蛇即使已经“死了”(其他打蛇的人这样认为),也很可能对人造成伤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1、泡蛇酒被蛇咬的原因:
很多人相信和蛇酒养生,而且蛇毒性越强药效越好,最好使用活蛇泡酒。这里不讨论蛇酒的究竟有没有传闻中的养生功效,但是用活蛇泡酒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在酒坛里的蛇可能并没有被泡死,而是进入了一种休眠状态,就像蛇冬眠一样,酒坛未装满酒的部分用一定的空气,足够蛇休眠时呼吸用。
当喝酒的朋友打开酒坛倒酒时,泡了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毒蛇苏醒了,由于应激反应很可能会窜出来咬伤人,大部分被酒坛里的蛇咬伤都是这种情况。
2、死蛇咬人的原因:
文章一开始提到的佛山男子被毒蛇咬伤,就是被一条死蛇咬伤的。这事说起来有些搞笑,被咬伤的男子发现了一条毒蛇,就用石头将其砸死,看蛇没有动静之后就上前查看,结果被“装死”的毒蛇咬伤了。
其实蛇并未装死,而是真的死了,只不过蛇的神经系统比较特殊,身体不完全由中枢神经控制,它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可以单独感受外界刺激,因此当男子靠近蛇时,已经死掉的蛇产生应激反应,突然咬伤了男子。
还有厨师被蛇头咬伤也属于这种情况,蛇的身体虽然没了,但它的头在短时间内还可以对刺激产生反应,当厨师触摸斩断的蛇头时,就被咬伤了。
3、遇到蛇该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蛇类并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人怕蛇的同时,蛇也怕人,除非人的行为让蛇感受到了威胁,那些性情凶猛的蛇类才会发起反击。所以当遇到蛇的时候,不要主动上前做出驱赶或者威胁的动作,蛇大部分情况下都会自行离去。
另外,如果已经跟蛇起了冲突,并且把蛇打死,那么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贸然触摸死蛇,因为它很可能会像上文中提到的那样,出现死蛇伤人的情况。
4、结语在今天,由于人类活动对蛇类栖息地的破坏,以及不法分子的滥捕行为,蛇的数量和种类都大大减少,很多蛇都已经成为国家保护动物,因此捕蛇行为已经是非法行径。
遇见蛇确实令人感到害怕,人怕蛇是天生的,而蛇其实也害怕人类,它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更不会有所谓的报复人的现象,以蛇身体的构造,它们不可能产生报复行为。
至于偶尔发生的“死蛇”伤人事件,其实是蛇没有真的死掉,这也许就是老人常说的,打蛇要打死的真正原因。
关于这个话题,你怎么看?
众所周知,蛇是一种令人谈之色变的爬行动物,似乎可以称,许多人天生惧蛇,据说这是来自于基因的记忆。
它那狰狞的面目,冰冷的肌肤,神出鬼没的行径,更有那致命的毒牙,无不令人毛骨悚然,背脊发凉。
今天笔者将为大家分享一则有关野鸡脖子蛇的文章,讲述与之相关的遭遇。
相信作为《盗墓笔记》忠实的粉丝朋友们,对野鸡脖子蛇这个称呼并不陌生。至于这种蛇有无报复性,也就不得而知了。
野鸡脖子蛇是民间俗称,其学名为“虎斑颈槽蛇”也叫(虎斑游蛇),属游蛇科,颈槽蛇科。平均体长约0.8米左右,而体重一般在200~400克之间,属中小体型的蛇类。
其颈背有一明显颈槽,枕两侧有一对粗大的黑色斑块。背面翠绿色或草绿色,有方形黑斑,颈部及其后一段距离的黑斑之间为鲜红色;腹面为淡黄绿色。下唇和颈侧为白色。体背面翠绿色或草绿色,体前段两侧有粗大的黑色与桔红色斑块相间排列,枕部两侧有一对粗大的黑色“八”形斑,类似虎纹,故民间赠送绰号“虎斑”蛇。
在我国分布较广,近乎遍及南北各地,生活于山地、丘陵、平原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水渠、稻田附近。以蛙、蟾蜍、蝌蚪和小 鱼为食,也吃昆虫、鸟类、鼠类。又因其喜栖息于乡下茅房、粪池附近,故百姓们认为它很肮脏。
很多人认为野鸡脖子蛇是无毒蛇,有甚者当作无毒蛇宠物饲养,其实大错特错,野鸡脖子蛇不仅有毒而且还系剧毒。之所以会有这般认知,是因为野鸡脖子蛇排毒困难,因此咬到人时,往往很难注入毒液,造成不了伤害。
这与它们的毒牙生长结构有关,属于后沟毒牙,毒牙长得太靠后。
虽说排毒困难,但并不是排不了毒,如果咬口深的话,还是能注出毒液,造成伤害。日本就有被其咬死的记录。野鸡脖子蛇毒液成分主要是金属蛋白酶类凝血酶等,属混合型毒素。
看到这里,朋友们,往后切莫马虎大意,再也不要认为它系无毒蛇而恣心把玩,万一被咬,咬口又深的话,还是有生命危险的。
我二姑父就曾被野鸡脖子蛇咬伤过,差点要截肢……
那是在2006年的夏天,二姑父是东北人,以前常年在外打工,四十来岁时想回家发展了,遂与我二姑作商量,没想到二人一拍即合。于是带着多年积蓄返回吉林,包了一处荒山,做起养殖的买卖,主要是养殖林蛙和鸡。
林蛙就是雪蛤,是一种十分名贵的食品、补品、药品,具有“滋补益精、养阴润肺、补脑益智”等功效。当时一只林蛙收购价就有二十四五块,养殖收益还是很乐观的。
东北地区没有什么毒蛇,蛇是有一些,但大多数属无毒蛇,这野鸡脖子蛇在东北就算是剧毒蛇了,而且体型也较为其他地区偏大。
人人皆知,蛇是蛙类的天敌,特别爱吃蛙,一条蛇一个夏季下来,得吃不少林蛙。因此蛇对于养殖户而言,无不憎恨至极,见到蛇,有如见到杀父仇人一般分外眼红。
能给养殖户造成最大经济损失的威胁就属蛇了,这种爬行动物又善于隐蔽,神出鬼没,一不防备,林蛙就可能遭遇灭顶之灾。
我的二姑父自然也是万分痛恨蛇的,所以只要在山上撞见蛇,必下死手。用他的话说,见蛇不打三分罪,打蛇不死,罪七分……
那年,二姑父像往常一样上山,正走着发现一射之地外,有条蛇盘着身子在石头堆上晒太阳,个头不小,还挺粗,足有手臂粗细。
二姑父一见着,登时恶向胆边生,又瞧那蛇生得这般肥硕,更是怒从心中起,这得吃多少林蛙才能长得这般肥膘。
想到这里,二姑父绰起铁锹就要上前取蛇性命。
因为常年在山上,对于野鸡脖子蛇的习性了然不生,深知这蛇行动迅猛,速度之快,有如离矢一般。
当地人称野鸡脖子蛇,又叫“草上飞”,因为这蛇在草丛中游走起来速度太快,就像在草尖飞行一样。
所以二姑父并没有着急冲上去,以免惊动那蛇,逃走。而是蹑手蹑脚摸近前去,欲趁着那蛇不妨之际,给它来个脑袋开花。
可哪曾想,这野鸡脖子蛇是何等的警觉,当二姑父摸至仅有一丈外时,再往前走个几小步,就能在铁锹的杀伤范围。
那蛇霍然一下,扬起脖子,竖直身子,频频吐出瘆人的信子,眼睛直勾勾地盯住二姑父,摆出一副戒备非常的样子。那凶狠地劲头,不输过山峰。
二姑父愣了下,没想到偷袭不成。既然被发现了,也就别鬼鬼祟祟的了,干脆大刀阔斧取你性命。二姑父这么想着,抡起铁锹,猛地一个健步冲上去就要斩杀那蛇。
那野鸡脖子却是何等的机警,见二姑父持铁锹攻击,来势汹汹,自料抵敌不住,便倏地转身,箭也似的一下往后面草木丛中窜去,一时踪影全无。
二姑父的这一铁锹拍下,自然落了空,倒是把石块碎了几个,飞尘四扬。可见力道之大,绝对是下足了狠心要一击致蛇命绝。
眼见那蛇逃去,二姑父是又气又恨,不免焦躁。纵了那蛇走,就意味着葬送了许多林蛙。
正骂骂咧咧回身要走时,忽然发现这石堆脚下竟有一个蛇窝,一杂草枯叶半遮不掩的蛇窝,里头藏有十几二十枚白铮溜亮的蛇卵。
二姑父惊喜转容,心想这必然是方才那野鸡脖子的蛇卵了。心下不禁冷哼一声:逃了大的,那就灭了这一窝小的也未为不可,否则待它们长大成蛇又要祸害林蛙。
于是不容二姑父踟蹰,上前擎高铁锹就要劈下毁灭。就在这时,哪里料到那母蛇并未走远,而是伏于暗中窥视,见二姑父要下毒手毁了蛇卵,旋即暴起,猛然窜出,一口咬向二姑父脚踝处。
二姑父一心只在蛇卵上,哪有戒备,不妨被蛇咬了个结实。
“啊”地一声,急忙扭项察看,见是方才的野鸡脖子冷不防的杀了个回马枪,咬了脚踝,心下可又是恨又是慌。
随即托地退身一步跳,接着转手抬起铁锹向那蛇拍去。那蛇何等的敏捷,眼看就要砸中,千钧一发之间却被它躲掉,并一溜烟的又消失在了茫茫草丛之中。
二姑父气爆了,疯也似的照着蛇窝举起铁锹就是一通乱砸猛劈,不多时,一窝蛇卵稀烂融滑。
捣毁蛇窝后,二姑爷这才感觉到了脚踝传来阵真刺痛,忙拿眼察视。这一看不打紧,险些唬飞魂魄。只见脚踝一片俱以发黑肿胀,血流徐徐。
二姑爷赶忙拐着脚来到不远处的小溪边,努力地挤出毒血清洗。因常年与山打交道,自然也认得些抗毒草药,便找来嚼烂敷在伤口应急,这才拿出电话向村里求救。
等大队来人找到我二姑父时,他已神志不清,歪倒于地,余气悠悠。好在送医及时,这才保住了性命。
列位,以为这人蛇大战一出戏到此结束了不成???
不然,就在我二姑父住院治疗期间,也就三天时间,二姑父山里养的鸡、蛙被咬死了很多。
从鸡的死亡特征来看,不错,正是死于蛇吻。换而言之,是那条野鸡脖子蛇寻仇报复来了,咬死了二姑父养的鸡、蛙。
二姑父得此噩耗,医院哪里还待的住,不顾尚且痊愈的身子和家人的劝阻,连忙赶了回去,所见景象果真如此,顿时痛心不己。
因担心被咬死的鸡、蛙体内有蛇毒,不敢食用或是售卖,只好忍痛挖坑填埋了。
这一损失可大发了,害的二姑父连着几个晚上都睡不好,辗转难眠,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除掉那条孽畜,否则今后怕是不得安宁。
贸然寻蛇,非专业人断然是找不见的,茫茫大山无异捞针,于是二姑父便四处打听捉蛇人。还真被他请来了一位资深的捉蛇人,二人讨好价钱,捉蛇人抄上家伙事,孤身进山去了。
几天后,捉蛇人回到村里,麻布袋里拎着的正是那条野鸡脖子蛇。经量,身长一米六,体重两斤半,实属野鸡脖子蛇中的大个头了。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二姑父想想此蛇过往种种所为,又见它在麻布袋里仍要狂挣,一时怒不可遏,牙齿咬的咯咯作响,不容二话,门后提上斧头,上去就是一通狠劈,登时将蛇剁成几截,晚上煲汤配酒……
最后,作者有话说不管怎样,在野外不慎遇上蛇,切记莫要主动挑衅招惹的好,躲开为上。
一来,普通人难分毒蛇是否,万一遭了蛇吻,那可非同小可,倘若正是毒蛇所伤,医治不及时的话,轻则断手截腿,重则小命难保;二来,如今不少蛇类已是我国保护动物,若有伤害,恐会招来官司缠身,苦受缧绁。
因此,蛇惹不起,咱还躲不起吗?谨记!谨记!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