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黄道吉日

高风亮节形容什么人(高风亮节形容什么人物)

时间:2024-01-15 13:50:23 作者:几分真心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模范”与“楷模”二词的来历

“模范”一词,是由两个同义词素“模”和“范”组成的合成词。

“模”和“范”的本义都是模型、规范的意思,即制造器物时用的模子,就像现在铸造时所用的铸模一样。在我国古代,人们在铸铁、铸铜、铸钱时,都要用“模”和“范”。据史料记载,古时的各种模型,用木制作的叫“模”,用竹制作的叫“范”(同笵,后面会说到),用土制作的叫“型”,用金属制作的叫“熔”。

即《说文解字》云:“模,法也。按,水曰法,木曰模,土曰型,金曰镕,竹曰笵。”

陶范和木范

笵,〖竹,简书也,古法有竹刑〗说从竹之意。法具於书。故笵从竹也。左传曰:“郑驷歂杀邓析而用其竹刑。竹刑者,刑罚科条载於竹简也。”通俗文曰,规模曰笵。玄应曰:“以土曰型,以金曰镕,以木曰模,以竹曰笵。一物材别也。说与说合。”《说文》法也,竹书也。古法有竹。《玉篇》笵,楷式也,与范同。《通俗文》规模曰笵,以土曰型,以金曰镕,以竹曰笵。

模、形声。从木,莫声。本义:铸造器物的模子。

如《书·大传》云:“缤乎其犹模绣也。”注曰:“模所琢文章之范。”左思《魏都赋》载:“拱木于林衡,授全模于梓匠。”《荀子·强国》载:“刑(型)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得齐。”其中的“模”和“范”,都是指的模子。后来,“模”又由模型引伸为模范、楷模、楷式、榜样。如左思《咏史》诗之八:“巢林栖一枝,可为达士模。”

范,制作简单外形制品时使用的工具,与模配合使用:通常为矩形,最为常见的是制作土坯用的木框(所以制作土坯的过程也叫揭土坯,就是把范拿起来的意思),范决定了制件的形状和大小,其他字义多由此引申而来。

《尔雅》云:“范,法也。范,常也。”《礼记·礼运》载:“范金合土。”这里的范,即为制作器物的模型。后世“范”也由模型引伸为模范,如王勃《腾王阁序》:“宇文新州之懿范,惟暂驻。”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诰》:“嘉兹懿范,宜霈宠纶,是用加封尔为淑人。”

“模范”一词早在汉代就已形成,王充《论衡·物势》载:“陶冶者,初诞植作器,必模范为形,故作之也。”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仍密布字印,满铁苑为一板。”因为它具有使器物成型的规范作用,所以就引伸为值得人们学习或效法的榜样,如杨雄《法言·学竹》:“师者,人之模范也。”具有榜样含义的“模范”,自汉代出现后一直沿用至今。

“楷模”一词溯源:

另载:“楷模”原是两种树的名称。“楷”和“模”,都是指的树。

楷,(名)落叶乔木,木材可制器具,种子可榨油,树皮和叶子可制栲胶。亦称“黄连木”。

《说文》曰:“木也,孔子冢盖树之者。”

《淮南子·草木训》(存疑)云:

“楷木生孔子冢上,其榦枝疎而不屈,以质得其直也。”

另据《广群芳谱·木楷》记载,

“楷”即黄连树,据说长于孔子坟上,枝干疏而不屈,其特征是质直,故以之形容刚直。

楷树,其枝干疏而不屈,因以形容刚直。相传它生于春秋末期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坟上。孔子死后,其弟子三千云集在孔子坟上守灵三年。惟独子贡在孔子生病期间,因外出经商而未能探视,则集守六年。子贡在奔丧时,折枝插于墓旁。后枝木萌发长成大树。树身周正挺拔,叶茂枝疏而不倾斜。

孔子墓园之中,门内北侧有一枯干,相传为孔子弟子子贡所植。孔子死后,弟子们带来各自家乡树种栽植在孔子墓周围,孔林内树种很多。子贡所植楷树在明代枯死,仅存树桩,后人立碑建亭以示纪念。

子贡手植楷

“模”树,树叶春青、夏赤、秋白、冬黑,其特征是色正;因其色泽纯正,“不染尘俗”也为诸树之榜样,相传此树最早生长在周公的墓旁,彰其明德慎罚、礼贤下士。

周公

见于清人编撰的大型类书《广群芳谱》和清初学者、诗人刘献廷所著的《广阳杂记》:模树的树叶随季节而变化,春天青翠碧绿,夏季赤红如血,秋日变白,冬日变黑,因其色泽纯正,“不染尘俗”,为诸树之榜样,相传此树最早生长在周公墓旁,与楷树并称为楷模,现比喻有高风亮节,有表率作用的人。

这两种树都因生长在圣贤的墓旁,其形状与质地又为人们所喜爱、钦敬,所以后人便把那些品德高尚、受人尊敬、可为师表的模范榜样人物称为楷模。

辨析和争议

关于“楷模”一词的由来,北宋人孙奕在其所编著的《履斋示儿编》一书的卷十三楷树中说:

“孔子冢上生楷,周公冢上生模,故后世人以为楷模。”而明人叶盛在《水东日记》中则载:“吴正道,东隅人,明六书,许慎《说文解字》有不足者补之。临川吴文正公澄问曰:‘楷模二字假借乎?’曰:‘取义也。’曰:‘何以取木为义?’曰:‘昔模木生周公冢上,其叶春青夏赤秋白冬黑,以色得其正也。楷木生孔子冢上,其余枝疏而不屈,以质得其直也。若正与直,可为法则。况在周、孔之冢乎?曰:‘出何书?’曰:‘出淮南王安《草木谱》。’”类似的记载亦见于清人汪灏奉康熙皇帝之命所编撰的《广群芳谱》及清人金埴所撰的笔记小说《不带下编》。

楷(jiē)树是自然界中实有的一种树,俗称“黄连木”,其木质地柔韧,久藏不腐,亦不暴折,雕刻而成的器具玲珑剔透、木纹如丝而不断,名曰“楷雕”,是一种很出名的工艺品。生长在孔子墓上的楷树传说为其弟子子贡所植。相传子贡奔丧回来后,将一棵楷树苗栽于其师墓旁,后成大树。清康熙间子贡所植的楷树遭雷火焚死,后人遂将枯干图像刻于石上,碑名“子贡手植楷”。又于石上建亭存碑,亭名“楷亭”,亭与碑今都完好。但模树却很可能是古人假想出来的一种树木,因为“模木”之名除在淮南王安的《草木谱》(或《草木训》)一书中有记载外,其他古籍及近现代植物学著作中都未见有这一树名,而淮南王安所著的《草木谱》一书除了在上述笔记小说中被提到外,在其他史籍中也未见提及的,故极有可能这本书也是根本就不存在的。

模树其实,“楷树”的“楷”(jiē)与“楷模”的“楷”(kǎi)是两个同形异音异义词,二者并无意义上的联系。而“楷模”的“楷”字的本义即为“法式、典范”。如:早在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老子》中就有“能知楷式,是谓玄德”这样的记载,而《礼记·儒行》中亦曰:“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唐代经学家孔颖达疏曰:“楷,法式也。言儒者行事,以为后世楷模法式也。”而“模”字的本义中亦包含有“法式、规范、标准”的意思,如东汉人张衡在其《归田赋》有句曰:“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西晋诗人左思的《咏史诗》之八中亦有句云:“巢林栖一枝,可为达士模”。

由此看来,

“楷模”一词的由来与楷树、模树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孙奕、吴正道等人所说完全是一种附会之说。

参考资料

《说文解字》

《通俗文》

《书·大传》

《荀子·强国》

《尔雅》

《广群芳谱》

《广阳杂记》

成语典故丨怀瑾握瑜

视频加载中...

【成语】怀瑾握瑜

【拼音】huái jǐn wò yú

【注音】ㄏㄨㄞˊ ㄐㄧㄣˇ ㄨㄛˋ ㄩˊ

【释义】瑾、瑜:美玉,比喻美德。怀里揣着瑾,手里拿着瑜。比喻人具有纯洁而高尚的品德。

【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得所示。”

【近义词】高风亮节、怀珠抱玉等

【反义词】藏污纳垢等

【成文用法】"怀瑾握瑜"的结构为联合式;在句中一般作主语、谓语;含褒义,比喻人的品德高尚。

【例句】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就应该加强思想修养,怀瑾握瑜,应是我们每个中学生的努力目标。

【成语故事】屈原在《怀沙》这首绝命辞里,悲愤地揭露了在那"党人鄙固,邑犬群吠"之下的黑暗现实中,自己的美德、才能和抱负根本不为人所了解。自己肩头的重任就像满载的车身,陷滞泥泞而无法向前赶路。尽管怀藏瑾玉,手握宝瑜,可那些鄙陋之徒根本就不了解自己的抱负。

在极度的悲愤忧伤中,屈原深深地感到:权奸当道,亲秦势力猖獗,要挽救楚国的危亡已是不可能了,更何况现在秦军已攻占郢都。于是他决定以死殉国,便悲愤地写道: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在这污浊的世界里,谁是知己啊?不用多解释人心不可测。我自知死亡无法躲避,那何必去爱惜自己的身躯。正直的人们啊,我向你们表白我的心迹:那些杀身成仁的古贤,将永远地同我在一起。成语寓意

【政德启示】

现实生活中,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有些人管不住自己,被欲望牵着鼻子走,经不起权、钱、色的考验,最后跌进罪恶的深渊,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保持健康的为政心态,需要时时"修剪"自身的欲望。正如公园里的灌木因为园林工人的经常修剪,才成为悦目的风景,人的欲望若不及时"修剪",就会成为疯长的灌木,杂乱无序、丑恶不堪。为此,常"修剪"自身的欲望,做一个怀瑾握瑜、正道直行之人,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党员干部要常怀勤政为民之"瑾",常握清正廉洁之"瑜",常思贪欲之害,常修为政之德,做一个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党员干部。

【运用示例】

唐·姚察、姚思廉《梁书·卷五五·豫章王综传》:"怀瑾握瑜空掷去,攀松折桂谁相许。"

北宋·黄庭坚《次韵答和甫卢泉水三首·其三》 :"朝发枉渚夕辰阳,怀瑾握瑜秪自伤。"

明·杨士奇《蔡舍人挽诗》: "公昔骑骥登周行,握瑜怀瑾锵鸣珰。"

明·谢士元《归省不允情见乎辞》:"怀瑾握瑜奋侧陋,曳裾戛佩鸣冲牙。"

明·祁顺《壮歌行》:"握瑜怀瑾岂其宜,附翼攀鳞乃初志。"

明·陈子龙《匡山吟寄灯岩子》:"握瑜怀瑾酬君恩,勒鼎铭钟人所羡。"

明末清初·彭孙贻《玉攒梅》:"握瑜怀瑾攒相抱,碎璧零玑缀似真。"

明末清初·吴嘉纪《读印人传作歌赠周金溪先生》:"若非遭遇周夫子,怀瑾握瑜只自怜。"

【分字解释】:

怀huái

思念,想念:怀念。怀旧。怀乡。怀古。缅怀。 包藏:怀胎。心怀鬼胎。胸怀壮志。怀查看详解

瑾 jǐn

美玉,亦喻美德:瑾瑜。“怀瑾握瑜兮,穷不得所示”。 笔画数:15; 部首:王; 笔顺编查看详解

握 wò

手指弯曲合拢,执持:握手。握拳。握别。把握。掌握。握力。握笔。握管。握瑜(喻怀有美好的才德查看详解

瑜 yú

美玉。a.大乘佛教的派别之一,称“瑜伽宗”;b.印度哲学的一派,此派注重调息、静

【成语接龙】怀瑾握瑜→→ 瑜百瑕一→一片宫商→商彝夏鼎→鼎鼐调和→和风细雨→雨覆云翻→翻黄倒皂 →皂白沟分→分风劈流→流言混话 →话不相投→投鞭断流→流离转徙 →徙宅忘妻→妻梅子鹤→鹤发鸡皮 →皮里春秋→秋高气和→和蔼可亲

解惑丨为何用“高风亮节”形容人坚贞的品格与气节

我们常用高风亮节形容一个人拥有高尚的品德和使人敬佩的气节,为何用高风亮节形容人品格高尚、气节坚贞?

风是一种自然现象,甲骨文中风与凤是同一个字,在古代风神信仰中,先民认为风是由巨大的鸟拍动翅膀产生的,这种能产生风的鸟就是凤凰,故崇拜凤凰为风神。《禽经》中说:“凤禽,鸢类。越人谓之风伯。飞翔,则天大风。”郭沫若《卜辞通纂》中指出:“古人盖以凤为风神。”后来由自然界的风引申为人的风操、风骨。

“高风”最早见于《后汉书·冯衍传》。冯衍是东汉辞赋家,少有奇才,博通群书,王莽新政时隐居不仕,汉光武帝时,因与外戚交往被免官归乡,撰《显志赋》以自励。赋云:“沮先圣之成论兮,邈名贤之高风”,是说自己虽然不能遇到尧舜这样的明君,但依然会保持高尚的节操。

《说文解字》中说:“节,竹约也”,本义是指竹节。因为竹子中通外直,宁折不屈,因而常用来形容不屈的气节,故而节也被引申为节操、气节之义,如《出师表》中有“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的说法。“亮节”一词出自晋代陆云《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其中说:“亮节三恪,侯服千祀。”这是陆云在好友豫章内史夏府君过世后写的一篇哀祭文,叙述了好友生前美好的德行、伟大的功业,并以亮节一词,形容故友的坚贞节操。

因为“高风”和“亮节”都用来形容人的品格高尚,气节坚贞,后世遂将二者合用。这就是成语高风亮节的由来。

翻开古代典籍,关于高风亮节的诗句不胜枚举。孟子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算得上是大丈夫;文天祥兵败被俘时发出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感慨掷地有声;于谦为官清廉正直,两袖清风,“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内心剖白读来令人动容……高风亮节,就是始终坚守正道,保持操守,将名节作为一种内心约束和道德追求。

唐时壁州盛产一种竹鞭,因此地的竹子生在断裂的岩壁中,历经风吹日晒,弹性好、韧性强,故适合制成鞭子。由于交通不便,壁州鞭十分名贵,据《通江县志》载:“唐时邑产竹马鞭,名极四方,为朝中贡品,人争得壁州鞭为荣。”唐代名相陆贽曾获赠一根壁州鞭,但他却严词拒绝,唐德宗为此请人告诉陆贽“卿清慎太过”,一鞭一靴这样的小礼物,收下也无伤大雅。陆贽不但再次拒绝,还上奏唐德宗说自己身居相位,一旦贿赂的途径经他之手打通,收受鞭靴的贿赂之风便会愈演愈烈,最终一定会发展到赠金送玉。陆贽廉洁自守,一根竹鞭,彰显出坚贞气节与高洁品行。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解惑丨为何用“高风亮节”形容人坚贞的品格与气节

我们常用高风亮节形容一个人拥有高尚的品德和使人敬佩的气节,为何用高风亮节形容人品格高尚、气节坚贞?

风是一种自然现象,甲骨文中风与凤是同一个字,在古代风神信仰中,先民认为风是由巨大的鸟拍动翅膀产生的,这种能产生风的鸟就是凤凰,故崇拜凤凰为风神。《禽经》中说:“凤禽,鸢类。越人谓之风伯。飞翔,则天大风。”郭沫若《卜辞通纂》中指出:“古人盖以凤为风神。”后来由自然界的风引申为人的风操、风骨。

“高风”最早见于《后汉书·冯衍传》。冯衍是东汉辞赋家,少有奇才,博通群书,王莽新政时隐居不仕,汉光武帝时,因与外戚交往被免官归乡,撰《显志赋》以自励。赋云:“沮先圣之成论兮,邈名贤之高风”,是说自己虽然不能遇到尧舜这样的明君,但依然会保持高尚的节操。

《说文解字》中说:“节,竹约也”,本义是指竹节。因为竹子中通外直,宁折不屈,因而常用来形容不屈的气节,故而节也被引申为节操、气节之义,如《出师表》中有“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的说法。“亮节”一词出自晋代陆云《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其中说:“亮节三恪,侯服千祀。”这是陆云在好友豫章内史夏府君过世后写的一篇哀祭文,叙述了好友生前美好的德行、伟大的功业,并以亮节一词,形容故友的坚贞节操。

因为“高风”和“亮节”都用来形容人的品格高尚,气节坚贞,后世遂将二者合用。这就是成语高风亮节的由来。

翻开古代典籍,关于高风亮节的诗句不胜枚举。孟子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算得上是大丈夫;文天祥兵败被俘时发出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感慨掷地有声;于谦为官清廉正直,两袖清风,“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内心剖白读来令人动容……高风亮节,就是始终坚守正道,保持操守,将名节作为一种内心约束和道德追求。

唐时壁州盛产一种竹鞭,因此地的竹子生在断裂的岩壁中,历经风吹日晒,弹性好、韧性强,故适合制成鞭子。由于交通不便,壁州鞭十分名贵,据《通江县志》载:“唐时邑产竹马鞭,名极四方,为朝中贡品,人争得壁州鞭为荣。”唐代名相陆贽曾获赠一根壁州鞭,但他却严词拒绝,唐德宗为此请人告诉陆贽“卿清慎太过”,一鞭一靴这样的小礼物,收下也无伤大雅。陆贽不但再次拒绝,还上奏唐德宗说自己身居相位,一旦贿赂的途径经他之手打通,收受鞭靴的贿赂之风便会愈演愈烈,最终一定会发展到赠金送玉。陆贽廉洁自守,一根竹鞭,彰显出坚贞气节与高洁品行。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