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美国《纽约时报》9月7日文章,原题:反恐战争之后是什么?对华战争? 美国退出阿富汗,这让许多美国人和分析家说:“早知如此,我们就不会走这条路了。”我不知道是否真的如此,但它仍然提出了一个问题:今天,什么样的外交政策会让我们可能在20年后回顾的时候说,“早知如此,我们根本不会走上这条路”?
我的回答可以用一个词概括:中国。
而我的担心也可用几段话来概括。1979年到2019年的40年是美中关系的一个纪元。两国关系起起伏伏,但总体而言是我们两国经济稳步融合的时代。
美中深度融合帮助推动世界经济更深入的全球化,并支持世界两个大国之间40年的相对和平。请永远记住,正是大国冲突给我们带来了动荡的世界大战。
美中全球化时代使一些美国制造业工人失业,也为其他国家打开了巨大的新出口市场。它使中国、印度和东亚数亿人摆脱了贫困,同时让更多的美国消费者享受到众多价廉物美的产品。简言之,如果不是美中关系,世界在这40年的相对和平与繁荣就无从谈起。
但过去5年,美国和中国开始分道扬镳,也许会走向直接的对抗。
按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我们两个国家——更不用说许多其他国家——很可能在20年后回顾现在的世界时会说,由于本世纪20年代初美中关系的破裂,世界变得更加危险,不那么繁荣了。
起初,这两个巨头在台面上来往密切,偶尔在台下使绊子,现在变成了在台面上生意少了,台下使绊子越来越激烈——激烈得连台面都快要打破,两败俱伤地离开。
但在我们从与中国的“合作-竞争”演变到对抗之前,我们应该问自己一些尖锐的问题。中国也要这样做。因为当这种关系消失时,我们可能真的会怀念它。
我们首先需要问:在一个新兴大国和一个守成大国之间,中美竞争/冲突在哪些方面是不可避免的,在哪些方面是可以通过明智的政策加以抑制的?
先说不可避免的。在经济一体化40年的前30年里,中国卖给我们的是我所说的“浅层商品”,比如我们穿在身上的衬衫,穿在脚上的网球鞋和装在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而美国卖给中国的是“深层商品”,比如深入其系统的软件和计算机。中国需要这些东西,而且只能从我们这里购买。
而今天,中国可以制造越来越多的“深层商品”,但两国之间没有共同的信任,无法在我们的家里、卧室和企业安装其深层技术,甚至无法再向中国出售我们最深层的商品,如先进的芯片。当中国向我们出售“浅层商品”时,我们并不关心它的政府是威权主义、自由主义还是素食主义的。但当我们开始购买中国的“深层商品”时,共同的价值观很重要,而它们并不存在。
地缘政治咨询公司Macro Advisory Partners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的高级顾问纳德·穆萨维扎德建议,如果我们现在要把注意力从中东转移到对抗中国的不可逆转的战略上,那么我们应该先问三个基本问题。
首先,他说:“我们是否确定我们对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不断变化的社会的动态有足够的了解,从而认为其不可避免的使命是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威权主义?特别是当这需要美国将的决心代代相传,反过来又会导致一个更加民族主义的中国?”
其次,穆萨维扎德说:如果我们相信同盟是“美国独有的资产,那么我们是否像我们与亚洲和欧洲盟友谈论他们与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关系的现实一样听取了他们的意见——确保他们的利益和价值观被纳入对中国的共同路线当中?否则,任何同盟都会瓦解。”
穆萨维扎德认为,第三个问题是,如果我们认为在经历了20年的反恐战争之后,现在我们的优先事项必须是“在国内修复——通过解决基础设施、教育、收入和种族平等方面的巨大缺口”——那么强调中国威胁是更有用还是更危险?它可能会点燃美国人的火焰,让他们认真对待国家振兴。但也可能点燃整个美中关系的火焰,影响到从供应链到学生交流到中国购买美国政府债券的一切。
不管怎样,在我们从反恐战争转向对华战争之前,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我们要想清楚。
我们的子孙会在2041年感谢我们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为《纽约时报》外交事务专栏作家,乔恒译)
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纽约时报》9月7日文章,原题:反恐战争之后是什么?对华战争? 美国退出阿富汗,这让许多美国人和分析家说:“早知如此,我们就不会走这条路了。”我不知道是否真的如此,但它仍然提出了一个问题:今天,什么样的外交政策会让我们可能在20年后回顾的时候说,“早知如此,我们根本不会走上这条路”?
我的回答可以用一个词概括:中国。
而我的担心也可用几段话来概括。1979年到2019年的40年是美中关系的一个纪元。两国关系起起伏伏,但总体而言是我们两国经济稳步融合的时代。
美中深度融合帮助推动世界经济更深入的全球化,并支持世界两个大国之间40年的相对和平。请永远记住,正是大国冲突给我们带来了动荡的世界大战。
美中全球化时代使一些美国制造业工人失业,也为其他国家打开了巨大的新出口市场。它使中国、印度和东亚数亿人摆脱了贫困,同时让更多的美国消费者享受到众多价廉物美的产品。简言之,如果不是美中关系,世界在这40年的相对和平与繁荣就无从谈起。
但过去5年,美国和中国开始分道扬镳,也许会走向直接的对抗。
按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我们两个国家——更不用说许多其他国家——很可能在20年后回顾现在的世界时会说,由于本世纪20年代初美中关系的破裂,世界变得更加危险,不那么繁荣了。
起初,这两个巨头在台面上来往密切,偶尔在台下使绊子,现在变成了在台面上生意少了,台下使绊子越来越激烈——激烈得连台面都快要打破,两败俱伤地离开。
但在我们从与中国的“合作-竞争”演变到对抗之前,我们应该问自己一些尖锐的问题。中国也要这样做。因为当这种关系消失时,我们可能真的会怀念它。
我们首先需要问:在一个新兴大国和一个守成大国之间,中美竞争/冲突在哪些方面是不可避免的,在哪些方面是可以通过明智的政策加以抑制的?
先说不可避免的。在经济一体化40年的前30年里,中国卖给我们的是我所说的“浅层商品”,比如我们穿在身上的衬衫,穿在脚上的网球鞋和装在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而美国卖给中国的是“深层商品”,比如深入其系统的软件和计算机。中国需要这些东西,而且只能从我们这里购买。
而今天,中国可以制造越来越多的“深层商品”,但两国之间没有共同的信任,无法在我们的家里、卧室和企业安装其深层技术,甚至无法再向中国出售我们最深层的商品,如先进的芯片。当中国向我们出售“浅层商品”时,我们并不关心它的政府是威权主义、自由主义还是素食主义的。但当我们开始购买中国的“深层商品”时,共同的价值观很重要,而它们并不存在。
地缘政治咨询公司Macro Advisory Partners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的高级顾问纳德·穆萨维扎德建议,如果我们现在要把注意力从中东转移到对抗中国的不可逆转的战略上,那么我们应该先问三个基本问题。
首先,他说:“我们是否确定我们对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不断变化的社会的动态有足够的了解,从而认为其不可避免的使命是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威权主义?特别是当这需要美国将的决心代代相传,反过来又会导致一个更加民族主义的中国?”
其次,穆萨维扎德说:如果我们相信同盟是“美国独有的资产,那么我们是否像我们与亚洲和欧洲盟友谈论他们与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关系的现实一样听取了他们的意见——确保他们的利益和价值观被纳入对中国的共同路线当中?否则,任何同盟都会瓦解。”
穆萨维扎德认为,第三个问题是,如果我们认为在经历了20年的反恐战争之后,现在我们的优先事项必须是“在国内修复——通过解决基础设施、教育、收入和种族平等方面的巨大缺口”——那么强调中国威胁是更有用还是更危险?它可能会点燃美国人的火焰,让他们认真对待国家振兴。但也可能点燃整个美中关系的火焰,影响到从供应链到学生交流到中国购买美国政府债券的一切。
不管怎样,在我们从反恐战争转向对华战争之前,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我们要想清楚。
我们的子孙会在2041年感谢我们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为《纽约时报》外交事务专栏作家,乔恒译)
来源:环球时报
中秋节和教师节即将来临
巧合的是
两节同时出现在9月10日这一天
天文科普专家表示
这两个节日出现在同一天
这种“巧合”本世纪仅有三次
实属罕见
中秋节与教师节上演“喜相逢”,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解释说,依据太阳变化规律制定的历法称之为阳历,而根据月亮变化规律制定的历法称之为阴历,结合此二者所制定的历法即为阴阳历。我国传统的农历就属于阴阳历。中秋节是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是属于农历的节日。
我国农历历法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积12个朔望月为354天或355天;在公历中,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回归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两者相差11天左右。
为了补齐与回归年相差的天数,不致造成月份和季节的严重脱节,调节的方法是在有的年份安排13个月,有两个一样的月份,称为“置闰”,而置闰的规则依据二十四节气来定。
“由于我国历法中有置闰这样的巧妙安排,每年中秋节对应的公历日期,要么比上一年或下一年提前11天左右,要么比上一年或下一年推后19天左右。这也导致中秋节所对应的公历日期,最早和最晚能相差一个月。”赵之珩说。
1901年至2100年这200年的统计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中秋节对应的公历日期最早落在9月7日(如2052年),最晚落在10月8日(如1919年和1938年)。因此,每年公历9月7日至10月8日中的任何一天为中秋节均属正常。
教师节是在1985年才开始设立的,日期固定在每年公历的9月10日。2022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8个教师节。天文年历显示,本世纪100年中,中秋节和教师节在同一天的年份仅有三次,分别是2022年、2041年和2079年。
转自新华社
来源: 南国都市报
叮咚~
距离中秋节假期
还有一天!
DV君没事翻了一下日历
突然发现了一个巧合
今年的中秋节和教师节
竟然在同一天,都是在9月10日
不会吧?不会吧?
这么巧的!
天文科普专家表示
这两个节日出现在同一天
这种“巧合”本世纪仅有三次,实属罕见
↓↓↓
中秋节与教师节上演“喜相逢”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解释说
↓
依据太阳变化规律制定的历法
称之为阳历
而根据月亮变化规律制定的历法
称之为阴历
结合此二者所制定的历法即为阴阳历
我国传统的农历就属于阴阳历
中秋节
是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天
是属于农历的节日
据介绍
每年中秋节对应的公历日期
最早和最晚能相差一个月
9月7日到10月8日中任何一天都属正常
我国农历历法规定
大月30天,小月29天
积12个朔望月为354天或355天
在公历中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回归年
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两者相差11天左右
为了补齐与回归年相差的天数
不致造成月份和季节的严重脱节
调节的方法
是在有的年份安排13个月
有两个一样的月份,称为“置闰”
而置闰的规则依据二十四节气来定
“由于我国历法中有置闰这样的巧妙安排,每年中秋节对应的公历日期,要么比上一年或下一年提前11天左右,要么比上一年或下一年推后19天左右。这也导致中秋节所对应的公历日期,最早和最晚能相差一个月。”
教师节
是在1985年才开始设立的
日期固定在每年公历的9月10日
2022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8个教师节
天文年历显示
本世纪100年中
中秋节和教师节在同一天的年份
仅有三次
分别是2022年、2041年和2079年
听完专业人士的介绍
DV君突然明白了
原来
今年中秋节、教师节“喜相逢”
确实是非常罕见的
看到这里
网友们也是脑洞大开……
简单来说,就是双倍快乐!
综合:新华社、网友评论
来源: 广东公共DV现场
2041年的某天。
窗外的天空,就象二十年前的那天一样,有些阴冷,有些灰暗,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忧郁。刚刚办完退休手续,延迟了三年的时间,终于坚持住了。一生中第一次可以坦然睡到自然醒,却在凌晨四点,就睁开了眼睛。
昏花的双眼,欲发的看不清,使劲揉了揉,坐在床上,东张西望了一会儿。外面的世界,很安静,安静的,没有一丁点儿声音。曾经熟悉的车来车往,人声鼎沸,全都没了踪影。已经连续几年都是这样,醒来,远远不如梦里热闹。
第九次人口普查,刚刚公布,黑龙江人口占比接近1%,老年人口接近一半。二十年前的流失趋势,根本没有转变,甚至加速流出。北方苦寒之地,留不住人是必然。若非没有办法,谁愿意让孩子们在这儿待一辈子。一千多万人,往这龙江大地一铺开,当年红红火火撤县设市的地儿,也没几个人了。还在这生活的,大多数是条件一般身体还差,走不开去不了他乡人儿。
起床,收拾一下,整栋楼没有几家还在。闲置的屋子门户大开,没有人在意。北上广深长三角珠三角的一上线城市,几千万甚至上亿人口的比比皆是。北方小城当年也几十万人口,现在一个镇子不足没几个人了。还有大多是六十以上的。政府动员了好几回搬家,却遇见了几个越老越固执的家伙。如果都搬走了,这地方就废弃了,可是,生活了一辈子,还是有点难舍的。
没办法,政府设了个办事处,留下一批人员,就足够照顾这些人儿。人们不愿意来这儿,还专门下文件,算是基层工作经验,优先提拔使用,这样,还能来一些年轻人。其他的,就等于自己管自己,四五十岁,服务六七十岁的,退休一批又一批,直到青黄不接,难以为继。
昨天,去参加个老友的葬礼,陆续走了多少,已经算不过来了,现在,也没个聚会的。即使有时间有心情聚聚,镇子里当年那些红红火火的饭店,也都关的关,没的没,还不如我做的好吃。彼此木然,坐在一起就回忆过去,其实也没啥意思,索性不聚了吧,各自安好也好。
社区志愿者,没事就来家里看看,人老了,说不上什么时候就没了,生怕在家好几天没人知道,太惨。其实我知道,这些孩子挺不想在这儿,如果没有这批老人,他们就不用留在这儿,早就和政府搬到大城市去了。唉,没办法,知道咱这样不对,可是,不想改,再坚持坚持吧,过几年,就好了。
听说,山里的老虎又下来了,到闲置的楼里活动,还挺舒服。人少了,野生动物就多了,自然规律,无人可以逆转。国家还是十四五亿人口,这里,却丝毫也没有感受,仿佛是另一个世界,安静,安详,安稳,人间喧哗,却不见一点嘈杂。
年华似水,几十年,不过弹指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