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出生命理

犯太岁是迷信吗(犯太岁是迷信吗,能不能相信?)

时间:2023-10-01 14:31:14 作者:听梦的风尘女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太岁”指什么?人怎么又会“犯太岁”?

古语有云:“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讲的是到自己的生肖本命年时,皆会遇到所谓的“岁冲”(又称坐太岁)或“犯太岁”(正冲),加上另外两个生肖会有“岁破”(正冲太岁、偏冲太岁),也就是每年会有3个生肖属相受到“太岁星”的冲克,必须要在农历正月十五以前到庙里“安奉太岁”、祈求太岁星君庇佑,以免灾祸降临。

然而,“太岁”究竟是什么?照理说“本命年”鸿运当头,怎么又会“犯太岁”呢?这一切都要从太岁信仰讲起。

“太岁”的由来

民间传说“太岁”为凶星,起源自木星(又名岁星),又有称主四季寒暑或十二时辰之神为“太岁”的说法。

中国古代相信“天人感应”,透过对日月星辰的观察,认为星体的光晕亮度改变、日月蚀,以及星体的排列方式与运行方向都是事情发生的征兆,对应到人世间的吉凶祸福,逐渐衍生为对星辰的信仰,并加以神格化,岁星亦在其中。

然而,太岁起源的确切时间点已经难以考据,但从相关的文献记载中可以略知一二。《礼记•月令》:“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东汉经学家郑玄注称:“《王居明堂位礼》曰:‘出五里迎岁’,盖殷礼也”。虽然无法确定东汉学者所言是否正确,但保守估计太岁信仰大概可以追溯至西周时期。

根据出土于陕西临潼的西周青铜器“利簋”上铭文记曰:“珷征商,隹甲子朝,岁鼎克昏夙又商”。“珷”指西周武王,于伐商牧野之战的甲子日这天,因岁星当位而战胜告捷,后世的《国语》、《荀子》、《史记》等典籍都有记载“避岁”一事(攻打岁当之国必败),对于先秦两汉的军事决策具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不过此时仍然将太岁和岁星混为一谈,到了战国时代晚期才逐渐将太岁取代岁星,从“避岁星”变成“避太岁”;至汉武帝时太岁才从岁星的观念中分化出来取得独立。

简单来说,岁星就是主祸福吉凶的星辰。

从星辰、小说人物到掌握吉凶的神灵

除了中国古代天文学上的星辰,其实“太岁”离中国人并不遥远。

以宋代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为基础,所发展出的章回小说、又被誉为中国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书中记述阮氏三雄的老大阮小二,除了后来出任梁山泊东南水寨水军头领、在天罡星中座次为第27的“天剑星”,其江湖浑号“立地太岁”,代表此人凶悍无比,平常人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惹不起,如同地面上的“太岁星”。

再如成书于明代的神魔章回小说《封神演义》,书中记载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姬发灭商之后,奉太上老君与原始天尊敕令前往封神台策封众神,其中商纣王之长子、商朝太子殷郊被封为“值年岁君太岁之神”;降周阵亡的原商朝上大夫杨任被封为“甲子太岁之神”,所属部下又有10位“值日众星”,如增福神韩毒龙、损福神薛恶虎,任务除了“循周天星宿度数”,亦有“察人间过往愆由”,意即考察人世间的过失与罪过,掌管吉凶祸福,这也代表了明代民间已将“太岁”视为神界对人界的监察神,并与运势相挂勾。然而,《封神演义》中记载的“太岁部神”总计只有12位,与后来依“六十甲子”衍生出的60位值年“太岁星君”,总数上仍有差距。

历史上的“安太岁”习俗

中国传统以农立国,向来相当注重春耕时节以求秋季丰收,若农产歉收,将有可能影响的稳固,所以如明清时期帝王每年仲春亥日便会至先农坛祭祀并亲耕(又称藉田),表示皇家对农业的重视。清代时更将春耕礼时用的土牛、祭祀对象芒神(春神)和太岁等三者吉神合而为一,位于今北京市西城区的先农坛中就设有太岁殿,代表太岁与春天祭祀农神的直接关系。此外,北京白云观更奉祀有“六十元辰神”。随着中国结束帝制,帝王立春祭土牛、太岁等吉神的仪式成为历史,当太岁信仰再次复兴时,却将太岁视为凶神、认为不可冲犯太岁。

事实上,在清代之前并无“安太岁”的说法或仪式,研究者认为,在意义上与“安太岁”最相近的,乃是北京地区独特的“顺星”习俗(又称祭星或祭顺星),于农历正月初八至白云观祭祀岁星,向本命星祈求未来一整年的庇佑。

追本溯源,相传金章宗为了替重病的母亲瑞圣皇太后祈福,于皇太后的本命年、本命日的正月初八、丁卯日祭祀本命元辰神,后来皇太后康复,金章宗便敕建“十方天长观”(白云观前身),主祀丁卯年元辰神,陪祀其余59尊元辰神。到了清初重建白云观时,不再奉祀六十元辰神,取而代之的是六十太岁神,遂成为定制。

无论“太岁”或吉或凶,总的来说,于农历正月期间祈求新的一年得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个人平安健康顺心,不要过度迷信,理解“安太岁”实为老百姓趋吉避凶的心理,也就不足为怪了。

“太岁”指什么?人怎么又会“犯太岁”?

古语有云:“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讲的是到自己的生肖本命年时,皆会遇到所谓的“岁冲”(又称坐太岁)或“犯太岁”(正冲),加上另外两个生肖会有“岁破”(正冲太岁、偏冲太岁),也就是每年会有3个生肖属相受到“太岁星”的冲克,必须要在农历正月十五以前到庙里“安奉太岁”、祈求太岁星君庇佑,以免灾祸降临。

然而,“太岁”究竟是什么?照理说“本命年”鸿运当头,怎么又会“犯太岁”呢?这一切都要从太岁信仰讲起。

“太岁”的由来

民间传说“太岁”为凶星,起源自木星(又名岁星),又有称主四季寒暑或十二时辰之神为“太岁”的说法。

中国古代相信“天人感应”,透过对日月星辰的观察,认为星体的光晕亮度改变、日月蚀,以及星体的排列方式与运行方向都是事情发生的征兆,对应到人世间的吉凶祸福,逐渐衍生为对星辰的信仰,并加以神格化,岁星亦在其中。

然而,太岁起源的确切时间点已经难以考据,但从相关的文献记载中可以略知一二。《礼记•月令》:“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东汉经学家郑玄注称:“《王居明堂位礼》曰:‘出五里迎岁’,盖殷礼也”。虽然无法确定东汉学者所言是否正确,但保守估计太岁信仰大概可以追溯至西周时期。

根据出土于陕西临潼的西周青铜器“利簋”上铭文记曰:“珷征商,隹甲子朝,岁鼎克昏夙又商”。“珷”指西周武王,于伐商牧野之战的甲子日这天,因岁星当位而战胜告捷,后世的《国语》、《荀子》、《史记》等典籍都有记载“避岁”一事(攻打岁当之国必败),对于先秦两汉的军事决策具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不过此时仍然将太岁和岁星混为一谈,到了战国时代晚期才逐渐将太岁取代岁星,从“避岁星”变成“避太岁”;至汉武帝时太岁才从岁星的观念中分化出来取得独立。

简单来说,岁星就是主祸福吉凶的星辰。

从星辰、小说人物到掌握吉凶的神灵

除了中国古代天文学上的星辰,其实“太岁”离中国人并不遥远。

以宋代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为基础,所发展出的章回小说、又被誉为中国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书中记述阮氏三雄的老大阮小二,除了后来出任梁山泊东南水寨水军头领、在天罡星中座次为第27的“天剑星”,其江湖浑号“立地太岁”,代表此人凶悍无比,平常人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惹不起,如同地面上的“太岁星”。

再如成书于明代的神魔章回小说《封神演义》,书中记载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姬发灭商之后,奉太上老君与原始天尊敕令前往封神台策封众神,其中商纣王之长子、商朝太子殷郊被封为“值年岁君太岁之神”;降周阵亡的原商朝上大夫杨任被封为“甲子太岁之神”,所属部下又有10位“值日众星”,如增福神韩毒龙、损福神薛恶虎,任务除了“循周天星宿度数”,亦有“察人间过往愆由”,意即考察人世间的过失与罪过,掌管吉凶祸福,这也代表了明代民间已将“太岁”视为神界对人界的监察神,并与运势相挂勾。然而,《封神演义》中记载的“太岁部神”总计只有12位,与后来依“六十甲子”衍生出的60位值年“太岁星君”,总数上仍有差距。

历史上的“安太岁”习俗

中国传统以农立国,向来相当注重春耕时节以求秋季丰收,若农产歉收,将有可能影响的稳固,所以如明清时期帝王每年仲春亥日便会至先农坛祭祀并亲耕(又称藉田),表示皇家对农业的重视。清代时更将春耕礼时用的土牛、祭祀对象芒神(春神)和太岁等三者吉神合而为一,位于今北京市西城区的先农坛中就设有太岁殿,代表太岁与春天祭祀农神的直接关系。此外,北京白云观更奉祀有“六十元辰神”。随着中国结束帝制,帝王立春祭土牛、太岁等吉神的仪式成为历史,当太岁信仰再次复兴时,却将太岁视为凶神、认为不可冲犯太岁。

事实上,在清代之前并无“安太岁”的说法或仪式,研究者认为,在意义上与“安太岁”最相近的,乃是北京地区独特的“顺星”习俗(又称祭星或祭顺星),于农历正月初八至白云观祭祀岁星,向本命星祈求未来一整年的庇佑。

追本溯源,相传金章宗为了替重病的母亲瑞圣皇太后祈福,于皇太后的本命年、本命日的正月初八、丁卯日祭祀本命元辰神,后来皇太后康复,金章宗便敕建“十方天长观”(白云观前身),主祀丁卯年元辰神,陪祀其余59尊元辰神。到了清初重建白云观时,不再奉祀六十元辰神,取而代之的是六十太岁神,遂成为定制。

无论“太岁”或吉或凶,总的来说,于农历正月期间祈求新的一年得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个人平安健康顺心,不要过度迷信,理解“安太岁”实为老百姓趋吉避凶的心理,也就不足为怪了。

风水师说别在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到底是何方神圣?其实只是一颗星

关于“太岁”,估计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名字。但是在风水上,太岁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不能在太岁头上动土”?

其实风水上所说的太岁,就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的木星。我们祖先在科学技术很不发达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到木星对地球以及地球上的生命的影响作用。

木星

古代天文学家已经发现,木星绕地球运行一周正好接近十二年,因此把它作为纪年的标准。古人用十二地支划分时间和空间,比如今年是戌年,这是时间概念,戌在西北方,这是空间概念。还有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戌年就是狗年。

这样就可以理解为:木星在戌年的时候运行到了戌的方位,会影响戌年出生的也就是属狗的人。这就是所谓的“坐太岁”。而跟太岁相对的地支就是“冲太岁”,戌所对的地支是辰,也就是东南方,辰对应的生肖是龙。所以今年西北方位和东南方位都是“犯太岁”,是不能动土的。属狗的和属龙的人也是“犯太岁”,或叫“本命年”,按照民家规矩,需要穿红短裤红袜子。

本命年穿红

那么,太岁为什么会对地球有这么大的影响作用呢?现代天文学已经测知,太岁,也就是木星,简直就是行星中的巨无霸,它的质量达到其他八大行星总和的两倍多。因此它的磁场非常得强大,正是这种强大的磁场对地球以及地球上的生命造成很大的影响。

中国古人之所以给木星起了“太岁”这样一个名字,而且还把它描绘成了一个神叫“岁神”,一方面是古代天文知识的局限,古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再一方面描绘成神,容易在民间传播,告诉老百姓今年岁神在这个方位,不能在这个方位动土,老百姓一听就能懂。

拜太岁

所以说,我们不要低估了古人的智慧,不要一味的用迷信两个字来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多风水的原理经过现在科学的验证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是古人对风水加上了一些神秘的色彩而已。

“拜太岁”是佛教抢了道教的活儿吗?

近期,有网友吐槽说,有的佛教寺院在给信众做“拜太岁”法事。按照传统的观念,都觉得应该道观做这类法事才比较说的过去,但有的佛教寺院做这类的法事活动,就被认为是佛教抢了道教的活儿。

那么,首先让我们料了解一下什么是太岁。

太岁星君

清代《协纪辨方书》也说:“《广盛历》曰:岁破者,太岁所冲之辰也,其地不可兴造、移徙、嫁娶、远行,犯者主损财物及害家长。惟战伐向之吉。……按,岁破为最凶之神,而《广盛历》云‘战伐向之吉’者,盖向岁破、即坐太岁而敌人乃居岁破之位也,然则乃是用太岁,非用岁破也。”六十甲子各有岁神轮值,而当年轮值之岁神称为值年太岁,如想知道自己的值年太岁,只需找出自己在六十甲子所属的名称,便可找出自己的值年太岁。 “太岁”原为星纪元,在后来的历史演变中才附会以人间历史人物之名替入。

道教认为,太岁是太岁神的简称,乃道教值年神灵之一,一年一换,当年轮值的太岁神叫值年太岁(流年太岁)。太岁神在所有神中,影响力最大,素有年中天子之称,掌管人世间一年的吉凶祸福。道教《神枢经》说:“太岁;人君之象,率领诸神,统正方位,翰运时序,总成岁功”。

古书云:“太岁如君,为众神之首,众煞之主,有如君临天下,不可冒犯。”由于太岁神位高权重,人人敬而畏之,为避免得罪太岁,因此在冲犯太岁之年,为了趋吉避凶,凡是遇到“年冲”或“对冲”的生肖,去道观化解一下,才会诸事顺利。

而佛教认为,“太岁”也是佛教的护法天神,佛教称之为“诸天”,这与道教的说法不同。据说,宇宙天体的个星球都有一位护法神,这相当于道教的“太岁神”;而每年又有一位值年太岁,又称流年太岁影响人们当年的健康、工作、事业、婚姻等各方面。

据《 大圣妙吉祥菩萨说除灾教令》里说:若有国界日月薄蚀,或五星失度,形色变异,或妖星彗孛,陵押王者、贵人命宿,或日月亏损于本命宫中,此时应用此教息灾护摩。“五星失度”,这里的五星就是:岁星(木星,即太岁),荧惑星(火星),镇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也就是“木火土金水”五星的运行,如果对地球和地球众生产生了影响,佛教徒应该怎么办呢?应按经中开示的办法,来“息灾护摩”。“息灾护摩”也就是拜太岁吧。也就是说,佛教拜太岁的理论和根据是宇宙的星体对地球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比如在《药师经》里,就说到了人的七难,其中四种来自宇宙、大自然:所谓人众疾疫难,他国侵逼难,自界叛逆难,星宿变怪难,日月薄蚀难,非时风雨难,过时不雨难。还有一部经,叫《金光明经》,而在《金光明经》里,这样说到:是经能除一切怖畏……是经能灭恶星变异,是经能除一切忧恼,举要言之,是经能灭一切众生无量无边百千苦恼。听是经故,恶梦蛊道,五星诸宿,变异灾祸,一切恶事,消灭无余。

太岁星

道教“拜太岁”大致形式是:步虚韵、诵天尊号、慢澄清韵、臣香文、诵《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化“二十四解厄符”、拜“九皇(本命星君)、三台星君”、说禀文、宣表文、诵“斗姆宝诰、顺星宝诰”、小赞韵、高功熏表、高功拜表(踏罡步斗)、开光(太岁护身符)、香花送韵(化表)、出坛(诵“消灾延寿天尊”)至“元辰殿”、化普表、随坛信众拜自己所属“本命太岁”、回坛谢神等。佛教“拜太岁”大致形式是:消灾吉祥普佛,里边经常会唱到一首赞,赞词是:佛光注照,本命元辰,灾星退度福星临,九曜保长生,运限和平,福寿永康宁。还有“斋天”,据说“斋天”不仅仅是供养护法龙天,它本身也有化灾星的功能。还有持念消灾吉祥神咒和念毗卢遮那佛佛号等。

由此可见,关于“拜太岁”道教和佛教都有各自的理论支持,也有各自不同的形式方法。至于“拜太岁”是不是佛教抢了道教的活儿,你认为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