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婚姻配对

1093年(1093年是什么朝代)

时间:2023-10-12 04:48:36 作者:趾高气扬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海浪花/连载 苏东坡与蓬莱(三)王宪法

下面接着说苏东坡的一生。苏东坡在黄州五年,1084年1月8日宋神宗重新启用苏,调汝州,可是1085年3月5日,宋神宗驾崩,第二天,朝廷又颁下圣旨,允许苏居住常州。

1085年6月25日又封为登州太守,7月份全家启程前往登州,到登州5天后,又颁旨封苏为礼部侍郎,即日回京,试想如果苏东坡能在登州干五年,登州的模样将大为改观。

1085年12月苏到达汴京,上任不到十天,又被任命为起居舍人,是六品官职,到1086年9月,又被任命翰林学士知制诰,这职位称为'内相‘,被着作'宰相预备班`。1089年3月16日,朝廷又任苏以龙图阁学士出任浙西路兵马铃辖兼杭州太守,1091年2月,苏在杭州任期己滿,朝廷以翰林学士将其召回,三个月后,任命为颖州太守,1092年2月调扬州做太守,1092年8月奉诏回京,担任兵部尚书,后又任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这是苏东坡一生中最高的官职。

1093年9月3日高太后病逝,宋哲宗亲政,把苏调任定州太守。1094年3月26日,因政治斗争,苏被贬谪到汝州,后又去遥远的英州当太守,后又去惠州,海南儋州,湖南永州,在去永州的路上,1101年7月28日苏东坡在常州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犹如从不陨坠的北斗星,在灿若繁星的悠悠历史中,逾千年而不暗淡。今年是苏东坡逝世92O年,他一生坎坷,颠沛流离,数度被贬官削职,乌台诗案,王安石变法等这些历史事件又与他有着何种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中就不一一讲述了。苏东坡博学多才,雄视百代,诗词文赋,书法绘画,都造诣很深。苏东坡说过:“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一个人只要有浩然之气,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泰然处之,享受到千里清风。苏东坡己死,但他豁达,乐观,真挚,善良,机智幽默,洒脱飘逸还在丰富世人的精神世界。920年,苏东坡给我们带来无尽感慨。这次主要写苏东坡与蓬莱,他的诗词文章和传奇故事就不一一列举了。着重介绍一下《乞罢登莱榷盐状》,当时山东沿海一带地瘠民贫,灶户以煮盐为主,百姓赖灶户食盐,按当时政策,灶户所产之盐只能卖给官家,再由官家卖给百姓,买低卖高,结果灶户纷纷破产逃走他乡,而百姓日常食用又买不起。苏上任了解情况,立即写下奏折,指出了成破利害,建议罢除登莱榷盐,依旧令灶户卖与百姓,官收其税。这篇奏状很快得到朝廷照准,免除登州百姓的榷盐之苦。

《登州召还议水军状》也是苏东坡所奏。苏的职务是知登州军州事,军政双管。在登州,他深入兵营,视察海防,对登州百余年防卫情况和存在问题了然于胸,在奏状中他详细分析了登州在宋代国防中的重要战略地位,陈述关于加强登州武备的建议。

苏的两个奏状,是其被贬官场沉寂五年后再度从政的第一手笔,他切中时弊连上两状,没有一颗忧国爱民之心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今晨先写到这,如大家感兴趣,明天介绍苏东坡与八仙的神话故事。

作者简介

王宪法,男,1954年6月16日,毕业于山东大学,山东省委党校,现住蓬莱区海景苑。137O89OO518(微信同号)。一九七O年参加工作,在一汽山东汽车改装厂工作,曾担任厂工会副主席,生产处长,副厂长等职,高级经济师。本人爱好广泛,善于组织大型文体活动,并担任人民陪审员十年和多家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曾任市婚俗文化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现任海景苑社区党群办主任,素有\"社会活动家\"之称。

壹点号海浪花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海浪花/连载 苏东坡与蓬莱(三)王宪法

下面接着说苏东坡的一生。苏东坡在黄州五年,1084年1月8日宋神宗重新启用苏,调汝州,可是1085年3月5日,宋神宗驾崩,第二天,朝廷又颁下圣旨,允许苏居住常州。

1085年6月25日又封为登州太守,7月份全家启程前往登州,到登州5天后,又颁旨封苏为礼部侍郎,即日回京,试想如果苏东坡能在登州干五年,登州的模样将大为改观。

1085年12月苏到达汴京,上任不到十天,又被任命为起居舍人,是六品官职,到1086年9月,又被任命翰林学士知制诰,这职位称为'内相‘,被着作'宰相预备班`。1089年3月16日,朝廷又任苏以龙图阁学士出任浙西路兵马铃辖兼杭州太守,1091年2月,苏在杭州任期己滿,朝廷以翰林学士将其召回,三个月后,任命为颖州太守,1092年2月调扬州做太守,1092年8月奉诏回京,担任兵部尚书,后又任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这是苏东坡一生中最高的官职。

1093年9月3日高太后病逝,宋哲宗亲政,把苏调任定州太守。1094年3月26日,因政治斗争,苏被贬谪到汝州,后又去遥远的英州当太守,后又去惠州,海南儋州,湖南永州,在去永州的路上,1101年7月28日苏东坡在常州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犹如从不陨坠的北斗星,在灿若繁星的悠悠历史中,逾千年而不暗淡。今年是苏东坡逝世92O年,他一生坎坷,颠沛流离,数度被贬官削职,乌台诗案,王安石变法等这些历史事件又与他有着何种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中就不一一讲述了。苏东坡博学多才,雄视百代,诗词文赋,书法绘画,都造诣很深。苏东坡说过:“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一个人只要有浩然之气,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泰然处之,享受到千里清风。苏东坡己死,但他豁达,乐观,真挚,善良,机智幽默,洒脱飘逸还在丰富世人的精神世界。920年,苏东坡给我们带来无尽感慨。这次主要写苏东坡与蓬莱,他的诗词文章和传奇故事就不一一列举了。着重介绍一下《乞罢登莱榷盐状》,当时山东沿海一带地瘠民贫,灶户以煮盐为主,百姓赖灶户食盐,按当时政策,灶户所产之盐只能卖给官家,再由官家卖给百姓,买低卖高,结果灶户纷纷破产逃走他乡,而百姓日常食用又买不起。苏上任了解情况,立即写下奏折,指出了成破利害,建议罢除登莱榷盐,依旧令灶户卖与百姓,官收其税。这篇奏状很快得到朝廷照准,免除登州百姓的榷盐之苦。

《登州召还议水军状》也是苏东坡所奏。苏的职务是知登州军州事,军政双管。在登州,他深入兵营,视察海防,对登州百余年防卫情况和存在问题了然于胸,在奏状中他详细分析了登州在宋代国防中的重要战略地位,陈述关于加强登州武备的建议。

苏的两个奏状,是其被贬官场沉寂五年后再度从政的第一手笔,他切中时弊连上两状,没有一颗忧国爱民之心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今晨先写到这,如大家感兴趣,明天介绍苏东坡与八仙的神话故事。

作者简介

王宪法,男,1954年6月16日,毕业于山东大学,山东省委党校,现住蓬莱区海景苑。137O89OO518(微信同号)。一九七O年参加工作,在一汽山东汽车改装厂工作,曾担任厂工会副主席,生产处长,副厂长等职,高级经济师。本人爱好广泛,善于组织大型文体活动,并担任人民陪审员十年和多家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曾任市婚俗文化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现任海景苑社区党群办主任,素有\"社会活动家\"之称。

壹点号海浪花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北宋苏东坡《祷雨帖》

苏东坡《祷雨帖》

《祷雨帖》又称《颖州祈雨诗帖》、《颍州祷雨纪事》、《龙公神帖》,苏东坡自署书于元祐六年(公元1091),纸本29× 120cm,诗文二则,行书,凡29行,计239字。今不知藏所。

苏东坡谪居黄州五年结束后,由江南到京师,由京师再到颖州到扬州;又由扬州回京师,由京师再到定州,最终流放岭南惠州。此间十余年,尽管形迹不定,苏东坡在书法艺术创造上收获愈来愈丰富。黄州突变后,其书渐渐远离晋人清隽萧散之韵。《颖州祈雨诗帖》为苏东坡这一时期行书代表作之一。

东坡失意于朝廷,被排挤出知颖州,却忠于职守。守颍不足半年,掘西湖,赈灾,祈雨,关心人民疾苦,颇有政声。此帖即记其久旱祈雨之事。《苏诗总案》:“十一月一日祷雨张龙公,得小雪。与赵令时、陈师道、欧阳荣、辩兄弟,会饮聚星堂,和欧阳修禁体韵,并书颖州祷雨诗。”

因仕途坎坷,东坡悲欢交集,感慨万千,一寓于字里行间,时而愤厉难遏,时而平稳深厚,时而恬静虚无,时而……

释文:

元祐六年十月,颍州久旱,闻颍上有张龙公神祠,极灵异,乃斋戒遣男迨与州学教授陈履常往祷之。迨亦颇信道教,沐浴斋居而往。明日,当以龙骨至,天色少变。二十六日,会景贶、履常、二欧阳,作诗云:“后夜龙作云,天明雪填渠。梦回闻剥啄,谁呼赵、陈、予?”景贶拊掌曰:“句法甚亲,前此未有此法。”季默曰:“有之。长官请客吏请客,目曰‘主簿、少府、我’。即此语也。”相与笑语。至三更归时,星斗灿然,就枕未几,而雨已鸣檐矣。至朔旦日,作五人者复会于郡斋。既感叹龙公之威德,复喜诗语之不谬。季默欲书之,以为异日一笑。是日,景贶出迨诗云:“吾侪归卧髀骨裂,会友携壶劳行役。”仆笑曰:“是男也,好勇过我。”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二十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人称“苏东坡”,号“东坡居士”。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三寸有余,苏轼为人宽大如海”。苏轼是苏洵的次子(长子夭折),嘉祐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年),父亲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因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并非完全不同意,还是有部分认可的,前期反对,后期深入民间,了解到新法的好处,转而赞成新法好的方面),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再迁至密州(今山东诸城),移至徐州。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署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升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二品),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州市区),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六岁,御赐谥号文忠(公)。

苏轼才华横溢,诗词文赋而外,对书画也很擅长。他长于行书、楷书,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传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帖》、《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帖》、《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赋卷》等。他自称“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次韵子由论书》),在诗文题跋中,有不少谈书法的文字。苏轼论画卓有所见,主张“神似”、“传神”,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画史上很有影响。他善画竹石,学文同而又自具风格,故有“东坡虽是湖州派,竹石风流各一时”(《次韵子由题憩寂图后》)之句。苏轼画真迹,见于文献记载者不及十帧,传世更少,今仅存《古木怪石图》等。

真性情的苏东坡,其书法的风格常常不自禁的受所书内容、所处心理影响。有人将苏东坡书法风格大致归纳为三类——

凝练端庄类:是苏东坡较为正规理性的状态下所写的作品,内容大多为古人或自己的长篇诗文以及碑刻等,书体则在楷行之间。这类书法最能体现苏东坡书法的肥腴、扁平、欹侧及偃卧用笔这些特征。这类作品自由发挥和抒情达意的成分相对少些,故显得凝练端庄。如《归去来辞》、《前赤壁赋》、《祭黄几道文》、《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及碑书《表忠观碑》、《醉翁亭记》等,《前赤壁赋》为苏文中的得意之作、静穆而又虚灵、深邃而又典雅。于这种文境,苏东坡选用了较丰腴、较正现的行楷书,笔圆而韵胜、沉着而痛快地加以表达。其筋骨内敛处正如乾隆所称“纯棉裹铁”,严谨而又不失飘逸处则使人想起《兰亭序》。董其昌题跋曰:“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此书《兰亭》之一变也。宋人文字俱以此为极则。”

豪放不羁类:作品为兴之所至、感情浓郁时,在那种非理性状态下一挥而就的,最能体现出苏东坡豪放的性格。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诗帖》就属这一类。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黄州时期是他生活最为艰苦的时期,恶劣的环境、郁闷的情绪使苏东坡起而呼喊,这一时期成了他的艺术创作高峰期,著名的文章《赤壁赋》、同《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便是此间之杰作。《寒食诗帖》也是这时的愤懑之作,为两首五言古风,诗句苍劲沉郁,低回长叹,极富感染力。而书法则以手卷形式一气呵成,随着感情的变比,气势跌宕错落。写到第二首开头,运笔加快,字型变大,翰逸神飞,心手双畅,充满了不可遏制的。作品没有他惯常的结字、用笔特点的束缚。用笔中侧锋兼用,结字既扁又长,两次用了悬针。整体上起伏不平,字形大小对比悬殊,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可渭是苏东坡的神来之笔。作品一改他严谨端庄的面貌,而趋向豪放不羁,在技巧、情感、意境上都无可挑剔。黄山谷在其后跋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山谷可谓深识其妙。

这一类型风格除《寒食诗帖》外,《祷雨帖》、《李白仙诗卷》等也有这种趋势,不过不能与它相提并论。

风神萧散类:风神萧散的风格似乎处于前二者之间,在感情流畅冲和、有意无意、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完成。这类风格以韵趣见长,于平淡质朴中奇趣横生。显现于作品中,不刻意雕琢,无故作姿态,唯在淡淡的挥洒间,一股浓厚的书卷气息和高妙的意境便呼之欲出。这大多见之于苏东坡与朋友的来往信札,如《东武帖》、《北游帖》、《新发展庆帖》、《人来得书帖》、《致杜氏五札》、《致运句太博尺犊》等等。黄山谷评曰:“东坡简札,字型温润,无一点俗气。”(《山谷题跋·题东坡字后》)正是温润俊拔、超然脱俗乃致其书风神萧散。《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作于黄州时期,是给他的好友陈季常的信札。字形呈长方形,处于非行非草之间;用笔坚挺锐利,畅快淋漓,以瘦劲见长;章法疏疏朗朗,错落有致。朋友间往来的信札,一种亲切、随意的书写状态使书风清新自然、风流蕴藉,董其昌在二帖后题道:“须臾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给其风神萧散处以高度评价。

《苏东坡传》苏东坡年少得志,20岁就一举高中,还惊动了欧阳修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要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苏东坡传》。

01

提到苏东坡,我们都知道他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诗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在小学课本中也学过很多他的诗词,比如《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02

苏东坡一生波澜壮阔,要为他写传并不容易,当然这本书的作者也并非等闲之辈。这本书的作者是林语堂先生。他1895年出生于福建龙溪(漳州),原名和乐,后改名玉堂(宝玉的玉),之后又改成语堂(语文的语),笔名有毛驴、宰予、岂青等。

林语堂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之前小播还解读过他的另外一本经典著作《老子的智慧》。他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可以说也是一代国学大师。

他曾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主持编撰《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

林语堂(后排中)和鲁迅(前排右一)

林语堂先生为什么会写《苏东坡传》,他说: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林语堂先生在本书中使用正叙和插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从苏东坡的呱呱坠地到撒手人寰,全景式的展现苏东坡一生的波澜起伏。聪敏过人、无忧无虑的童年,意气勃发、致君尧舜的有志青年,辗转外放、颠沛流离的壮年,流放天涯、大喜北归的暮年,从为国为民、恪尽职守的苏太守到潦倒落魄、苦中作乐的苏儋州,林语堂将苏东坡的人生抉择和身上的浩然正气做了全面而详尽的介绍。

03

介绍完苏东坡和林语堂的基本情况,接下来让我为你详细讲述《苏东坡传》的具体内容。

苏东坡,名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他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苏东坡传》是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其余三本是梁启超的《李鸿章传》,朱东润的《张居正大传》,吴晗的《朱元璋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

04

本书以苏东坡的人生年谱作为划分,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童年与青年时期的苏东坡,聪敏好学,才学初绽,被欧阳修认定为将来会取代自己的人。时间从宋仁宗景祐三年至嘉祐六年,即公元1036年-1061年。

第二部分:壮年时期的苏东坡,在其位,谋其政,为国为民,却被拗相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意欲除之而后快。时间从宋仁宗嘉祐七年至神宗元丰二年,即公元1062年-1079年。

第三部分:老练时期的苏东坡,退避纷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地方父母官,为人民谋福利。时间从宋神宗元丰三年至哲宗元祐八年,即公元1080年-1093年。

第四部分:流放岁月的苏东坡,被贬天涯,贫病加交,幸得宽赦,北归故园,终至病重离世。时间从宋哲宗绍圣元年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即公元1094年-1101年。

05

今天,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内容:童年与青年时期的苏东坡

苏东坡出生于眉州眉山的一个小康之家,父亲苏洵,外号苏老泉,弟弟苏辙,字子由,父子三人都是文学家,唐宋八大家占了三席,可谓诗礼之家。由于苏老泉长子夭折,苏东坡顺理成章成为家中长子。苏老泉对儿子十分看重,自己也在儿子出生以后才开始发奋读书,力求上进,最终成为一代文豪。只可惜他一生仕途坎坷,颇不得志,这是后话了。

对苏东坡的教育是苏老泉的生活重点。苏东坡小小年纪聪明机慧,又肯用功,十岁就能作诗,十一岁进入当时的中等学校学习,认真准备科举考试的学习内容,苏东坡读书时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并借此练习书法。抄书虽然浩大的工程,看起来最慢,但对字里行间的经纶、典故、文法、文采的理解却能力透纸背,不是诵读几遍可以比拟的。苏东坡在少年阶段积累下来的扎实基础,成为后来他成为皇帝秘书以后草拟的各种文书、圣旨,引经据典,语言流畅,文采风流源源不断的素材库。

06

苏东坡二十岁那年,父亲带着他和弟弟苏辙一起进京赶考。当时的主考官是欧阳修。欧阳修十分看重有能力的后辈,为朝廷选拔了许多有才之士。苏氏兄弟就是他的得意门生。那场考试,苏东坡凭着《刑赏忠厚之至论》一鸣惊人,只因为欧阳修误以为那是自己的朋友曾巩所做,怕引起偏私嫌疑,才将东坡的卷子判成第二名。

欧阳修

年仅20岁的苏东坡就一举高中,名动京师,成为全国一流学者,他的文章也被争先传阅,连欧阳修都因此对儿子说,三十年后,不会有人谈论老夫了。照形势看来,苏东坡的锦绣前程就在眼前。

不幸的是,苏东坡的母亲去世了。按照儒家之礼,苏氏昆仲必须立即回家守丧两年又三个月。丧期已满,父子三人安置好苏夫人的灵柩,即携带家眷一路游山玩水赴京等候朝廷派任,路上苏氏兄弟二人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经常吟诗作对,记述旖旎风光,交流诗情笔调,分外惬意。

彼时,苏门三大文豪早已声名在外,安家京城后更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年纪轻轻的苏东坡亦是春风得意,壮志凌云,且待一朝为用,征服四海八荒。

童年和青年时期的苏东坡完成了最初的知识积累,小康的家庭条件,正直的父亲、贤惠的母亲还有大智若愚的祖父的耳濡目染让苏东坡养成了正直善良、乐观向上的性格。

好了,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内容就是这些,小播将陆续解读这本书的其他重点内容,敬请期待。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