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巨蟹座

三十晚上(三十晚上盼月亮没指望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10-05 03:32:11 作者:脾气很大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乡村,大好年景

【编者】“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一年新春将至。乡村历来是年味最浓郁的地方,乡风民俗里藏着我们最温暖的春节记忆。这一期大地副刊,我们与读者朋友一起走进正在迎春纳祥的美丽乡村,看一看2020年的乡村有哪些新变化。

2020年的乡村,到处喜气洋洋。中华大地上脱贫攻坚收获累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已经把丰收的气息传递到广袤乡村的每一个角落。跟随几位基层作者的笔墨,我们感受到了浓烈又新鲜的新春气息,寄托着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与热切向往。

2020年的乡村,必然生机勃勃,气象万千。我们期待与大家共同奋斗,一起见证美丽乡村的历史变化。

新房话新春

李 汀

一早,接到扶贫联系村老赵的电话,要我去他家庆年吃“刨汤”。没等我答应,老赵挂了电话。老赵一家人去年脱贫,还住上了新房,一天到晚高兴得合不拢嘴。见到我总说,找个日子,好好聚聚。这么隆重的日子,我不能扫老赵的兴。

一进村子,首先迎接我的是扑棱棱飞起的一群鸟儿。在“橙香”院子遇上昌德书记,他正指挥乡亲们安装太阳能路灯。

冬天,红橙挂满枝头。十七八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依山建了一个小村落。小青瓦、坡屋顶、墙,院坝前留着小菜园。两棵苍天古柏长在房子前面,乡亲们说:这是院子里的吉利树,谁也不能动。

昌德书记看见我,激动地说:快来,快来把把脉。我仔细一看,精致的太阳能路灯已安好,每家院坝前还安装了庭院灯。昌德书记滔滔不绝起来:乡亲们一直在想刚搬了新家,这个年咋过,就搞了这个“点亮家乡、庆祝新年”活动,在外挣到钱的打工仔们纷纷响应,都说自家灯,自家出力安,几天就筹了一百多万元,新建的五个安置点全部要点亮哦。树平你认识,这家伙看不出来,猕猴桃卖了五万元,捐了三万!我说不要捐那么多,你猜他咋说?他说,安路灯不让出钱可不行,我走在明晃晃的路灯下,也要个心安噻。

我笑了:树平这小子,晓得感恩。想起第一次见他,坐在院坝里头发蓬松、懒散的样子,再看他现在侍弄几亩猕猴桃园子,施肥、除草、剪枝样样在行,人也变得精灵起来,整个儿气象一新啊。

这时,乡亲们满脸喜气地围过来,七嘴八舌地对我说:往年都是单家独户过年,冷清得很。今年搬到一起,我们要办自己的春晚,热闹热闹。

“松雨”院子和“橙香”院子隔着一条沟,我和昌德书记几步跨过去,来到老赵住的“松雨”院子。这里住着四十多户人家,清一色两层小楼房掩映在绿树丛中。一进大门,就看见院子里摆满桌椅,左邻右舍、亲朋好友接踵而至,老赵满脸堆笑,忙着端茶递烟。

很快,热气腾腾的菜端上桌来,那个香啊,飘了一整院子。老赵还抱来一坛子土酒,喜滋滋介绍,自家酿的高粱酒,冰糖和猕猴桃泡的,不打脑壳。

几杯酒下肚,老赵打开了话匣子:现在好了,路通了,看看摆了这一路的摩托车、小轿车,我高兴呀。我转过身,望着那一溜车,像条彩带围在半山腰。忘不了村民告诉我的故事:路通那天,村里男人们聚在一起,庆祝他们再不要走上百里的山路背东西了,仿佛一座山从背上真正卸了下来。第二天,几个人齐刷刷去城里一人买回一辆大红摩托车,摩托车喇叭声一直从山下响到山上。

老赵的话被几杯热酒撵了出来,侃侃地说:这话不好意思说,但今天高兴,想说呢。二十年前,让我当了一个修路先遣队队长。那时候,村里还请不起挖掘机,得靠人一锄一锄挖。放炮炸山时,我没留神让石块压坏了腰,从此干不了重活。不是吹,要是这腰不断,出去打工挣钱,我也是当不了这贫困户的。

昌德书记接过话头:老赵,现在好了,种好猕猴桃,养好土猪,路又通了,这山里的东西都成了紧俏货。今年的猕猴桃都不用人往山下背,还卖了个好价钱,你卖了得有两三万吧。老赵点点头,一杯酒又下了肚。

一群孩子在水泥路上玩跳房子游戏,一边玩,一边唱《春节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大人们就着酒意,商量起春节的“新买卖”:“松雨”院子的二十多套民宿,在网上一晒就预订完了,要想点花样迎接城里的客人呢。

松雨亭上晒太阳最安逸!

还是要搞个钓鱼比赛。

要照顾小娃儿们,开个朗诵会。

我家出钱,年三十我们办个小小焰火晚会。

这路通了,就是不一样,城里人也和我们一起过年了。

……

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

新房,新路,新生活!

新春,这就来啦!

昭通幸福路

沈 洋

和同事去老孟家那天,天光不亮,早晨像是下午的光景。建档立卡贫困户老孟家住的村庄,叫团海子,是云南昭通大山包镇的一个小村落,海拔三千多米。山上光秃秃的,没有树,一地的枯草,那些绵延的草甸,平缓、荒凉。风呼呼过,穿过衣领灌进身子,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老孟家和他的乡邻们住在这高寒山上不易。

不过,老孟一家,马上要搬迁到昭通城郊红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昭通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实行“挂包帮、走转访”,部门挂村干部包户,机关干部下沉一线,每个干部都要定点帮扶几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对那些高寒贫困山区,则通过易地搬迁,彻底“挪穷窝、断穷根”。

开始,一提到易地搬迁,老孟一家顾虑重重,担心生活不习惯。近两年来,为了做通老孟一家的工作,负责“挂包”的女同事三天两头开车往老孟家跑。从城里到老孟家,近百公里。尤其是冬天,要穿过二十多公里的冰雪路面。看到过翻在路边的车辆,她不敢开车下山,干脆住在村上,直到冰雪消融,才回家看看儿子。这位三十出头的扶贫干部披风沐雨,顶霜冒雪,奔走于她挂包的九户易迁对象,她的丈夫在另一个偏僻乡村,也做扶贫工作。

沿一条小山谷下到沟底,见一个村庄沿谷散落而下。绕过断墙,我们到了老孟家院门口,远远就看到老孟和他的老伴叶奶奶站在门口张望,像是盼望亲人归来。那情形,让我想到了我的外婆,像极了四十年前她站在村口等我的情状。

老孟和叶奶奶热情地招呼我们,领我们从泥墙中间一道门穿过,里面是一个小院子,墙角堆满农具和杂物,有些凌乱。正面是他们家的老房子,土坯房。两天后,两位老人就将告别这片住了一辈子的老屋。

半月后的一个下午,昭通坝子沐浴在温暖的冬阳里,春节的气氛渐渐浓了,昭通的大街上,点点红,或片片红,众商家已然打出许多花花绿绿的年货广告,或把灯笼和中国结挂在街口显眼处。我们再次启程去老孟家,这次去,不是团海子村了。车子穿过昭通北部新区那些新开通的宽阔马路,我们来到了一片新的天地。

挂包干部已来过搬迁安置点好多次了,为他们的挂包户看房子,带领他们买家具,教他们如何坐公交车。叶奶奶说,她习惯赶乡场,乡场上的东西便宜些。同事就告诉她去附近的北闸街,那儿近。为了让那些不识字的老人能识别自己家住在哪一楼哪一层,社区干部想出一个办法,在每一幢楼房上贴上各种动物:鸡、鸭、鱼、马、牛、羊、猫、鸽、雀……在每个电梯的按钮旁边贴上番茄、黄瓜、核桃、苹果、梨子等各式常见水果蔬菜。随口问一位白发苍苍的大娘,说你家住哪一幢啊,老大娘颤巍巍地说:“我家就住核桃那儿。”那一瞬间,我眼睛都有些湿润了。

老孟一家分到了七层一个五十平方米的房子,属两人户。见我们上楼来,老孟和叶奶奶起身相迎。我环顾老孟家的新房子,门上贴着喜庆的红对联,一个十来平方米的客厅,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两个小卧室。厨房的灶台上摆满了锅碗、各种炊具和粉条、食用油、红辣椒、腊肉等年货。透过七层楼的大阳台,放眼望去,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几条庆祝乔迁之喜、喜迎春节的大红布标从高楼上垂挂下来,在风中飘扬,喜庆之气扑面而来。

搬不动山就搬人。让树长到该长的山上,让人住到适宜的地方。在滇东北昭通,这种新时代的愚公精神让人震撼。昭通二十三个易地搬迁安置区,三十六万世代居住在大山深处的贫困群众过上了新生活。

红路,易迁之路,何尝不是一条红红火火的幸福路!

“兄弟!过年好!”

阿炉·芦根

不知不觉,顺河村的春节来得“越来越早”。热烈祥和的乡土氛围里,早早响起过年的前奏:

“一定要来我家过年啊!一定要来!”

“你要是不来,我就直接去敲你家门哟!”

“还早着呢!赵大爷!”我们应和着赵大爷的邀请。

“不早了不早了,我就觉得今年这个年是从头年四月份就开始过了哩。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冬至——哟喂——今天冬至啦——离过金鼠年只有一拃长了——以往的日子里呀,我老赵过年还怕人来呢,拿啥招待人呀!不仅怕人来,甚至还怕过年!羞臊得很哟!”去年四月份脱贫的赵大爷提起往事,啧得舌头嗒嗒直响。

“赵大爷,你现在这是天天过年呀!”扶贫干部们笑着说。

自从赵大爷一家铆足劲一下子摘掉贫困帽,人精神了,心也活泛了,每每看见扶贫干部的身影,老远就亲热地喊起来。他总说着让帮扶干部同自己一起过个年:“过年是我们老百姓顶顶关键的事!亲人啊!亲人是什么意思呢?你们年轻人知道不?亲人就是一起过年的那些人哩。”

我下意识看看身边的扶贫战友小铁,他是赵大爷的帮扶责任人。我的帮扶对象住在赵大爷隔壁,我和小铁经常在一起,亲如手足。小铁是来自浙江的扶贫协作队员,身板偏薄、彬彬有礼是我对他的最深印象,如今又添上一份由内向外散发的沉稳与硬朗。他在新婚那年,就飞赴这片大西南火热的脱贫攻坚战场,至今两年多了。

雪意渐浓的时候,春联已经抢先一步道出祝福。我们帮扶干部依惯例,在年前十几天里就给帮扶对象送春联、拜早年。小寒节气,我们走进赵大爷的家,一幢两层小楼。小铁挥毫制联。我说:赵大爷,你也来一句呗。赵大爷退了半步紧紧张张地说:来啥哦?秤砣大的字都不认得几个哦。小铁接住话茬说:就是让您老人家自己出一句横批呀!六七十年的见识,还能有差?赵大爷哈哈大笑,酝酿一下,朗声说:老赵迎春!周围几户邻居跑来看赵大爷家的热闹,把新贴的春联翻来覆去念了好几遍,嘻嘻哈哈笑个不停……

离春节真的只有“一拃长”的时间了。

差点忘了介绍。赵大爷,本名赵大可,按农历现年七十岁吃七十一岁的饭。老伴走得早,赵大爷拉扯儿子成人,如今还有了个漂亮伶俐的孙女曼姝。儿子一家通过小铁走出一条就业脱贫的道路,如今在浙江务工,两口子月进一万多元呢。随读的小曼姝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一提及儿子一家,赵大爷就会把小铁的手握得紧紧的,不住地说:他会在年前赶回来,一定会赶回来的,你们兄弟俩要干杯呀,一定要把酒杯碰得哐当响,才是道理。

我看得出,小铁的笑容里有一丝外人察觉不到的难色。我猜出个十有八九,这时的小铁,是有点想回家了,回家过个年。平日里,村民们离不开扶贫干部,扶贫干部也离不开村民。但是春节很特殊啊,谁不想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与家人团聚呢?赵大爷性子很直爽,他认为小铁不说话,就是同意的意思,于是更加兴奋了,吟唱似的讲起年间物事:腊月小年啊,我们洒扫庭除——除夕那晚呀,我们放开手脚不铺张,把那张十座的大圆桌摆满肉,哦,一张哪能算够,得准备好几张……

风过乡村,山水清朗,转眼到了小年。我贴过春联,往我的帮扶对象家去,到了却发现家中没人。而旁边赵大爷家却热闹非常,人声鼎沸,盛兴之气自两层小楼里冲溢而出。我自语道:这才到小年呢。

我一时把不准赵大爷家摆了几桌,更把不准有多少人围坐其间。我猜,我的帮扶对象八成也过来串门了。来不及想更多,就有一些热情的人拉着、推着我朝赵大爷屋里走。人群中,我发现几个陌生人,他们竟然操着小铁一样的口音跟我打招呼。而坐在他们身边的,竟然是小铁!

我这才知道,小铁把他的家人给接过来了,他们一家人今年和赵大爷一起过年。小铁热情地向我介绍着他的父母,他的怀着身孕的妻子。我情不自禁抱住小铁,摇着他的肩膀大声说:“兄弟!过年好!”

“回来啦?”“回来了!”

朱谷忠

年关将近,在节气流转中变幻着光影的小山村,虽说照样云开雾散,星隐日出,却倏地变成磁石一般,散发出无尽魔力,把外出打工的村民,陆陆续续招引回来。

眼下,那条新修的水泥路好像也发生了感应,不时响起摩托鸣笛和亲切的笑声。附近几只山鸟被惊飞起,又落在柑橘园里几棵叶片赭红的乌桕树上,不停打量那些风尘仆仆的归乡人。

“回来啦?”“回来了!”

有人在招呼,有人在应答。而那些踏上故土的人,拎着大包小包,兴奋地走着,好像都忘了途中的疲惫。望见熟稔的村影、缥缈的烟缕,胸口就有什么东西在溶化,温温的、湿湿的,慢慢涌上眼眶……

山风吹来的气息,像滤过一样清新。这个地处闽中北部的小小山村,已经迫不及待掀开冬日最美的襟怀:山岚低垂,竹林连绵;小溪泛着日光的暖色,泉声隐含草木的微香;田坡缓缓,房影绰绰,几处提早挂出的红灯笼,格外醒目。偌大晒场上,片片篾席铺满笋丝、香菇、银杏果和红辣椒,几个儿童在追逐嬉闹,笑声与色彩交汇。

返乡的人们带着丰收的喜悦,再次回转田园。这一刻,整个小山村,每一个角落都比以往喧闹了许多,乡音飞处,笑语盈盈。

路过村委会门口,一副崭新的大红对联,映入返乡人的眼帘:接力奔跑,仍需加劲冲刺;千年追寻,圆梦就在今朝。人们放下行李观看墙上贴出的“榜”。榜上列着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的任职时间、主要做的工作,条条项项,行行字字,整洁扼要,一目了然:在扶贫干部帮助下,带领村民通过这几年开荒种果、科技兴果、市场旺果,果园面积达到千亩,并建成柑橘批发交易所,产品远销省外市场。这期间,村里还铺上环村水泥路。全村实现户户有毛竹山,家家有瓜果园,在脱贫致富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向晚,暖融融的灯影下,老幼齐聚,把邻居也叫来了;席间,那一壶自酿的米酒,口感纯纯的,沾唇一抿,无不叫好!随之,话题又扯到扶贫干部身上,说人家走山涧、爬陡坡,在“精准”上谋实招,用“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晚饭过后,村委会里开起了返乡人员座谈会,村支书热情洋溢地发言——

“今后村子的发展,还得要靠大家,继续走符合实际的路子。村后的山坑,竹笋都是野生的,是不是可以组织合作社搞点开发,再办起‘电商’?另一点,大家说到要搞旅游,我赞成!不过,如何保留山水风貌,突出乡土味道,要琢磨透了才行。”

归来的人们不甘落后,纷纷发表意见。一个说道:听城里的专家讲过,有条件搞旅游的乡村,先得对村落进行保护。一个接着说:这里边,包括瓦罐、竹耙、石磨和打谷桶等,现在可稀罕了,都是历史的见证。还有人补充说:原有的“知青点”可以搞民宿,但得注意内部装修和陈设,满足便捷化、舒适化生活需要……

看来,年夜刚近,一缕春光,已提前拨动了小山村许多人的心。那是从深山呼吸出的春光呢,怎不让人更觉奋发?

(来源:人民日报)

三十晚上熬一宿

除夕团圆最重要,

远近必须往家跑,

人财两旺真美好,

田地备耕来年好,

丰衣足食六畜跑,

商场超市加淘宝,

烟酒糖饼要备好,

庭院里外全打扫,

粽粑油团不能少,

土猪阉鸡选最老,

饭后春晚逗老小,

三十晚上熬一宿。

除夕黑糯粽粑

八月十五杀鞑子,一个民间传说,号召汉人反抗异族残暴统治

关于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传说,在中国特别是北方流传很广。这个传说讲的是元末时期,在一个中秋月圆之际,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通过月饼向广大农民传递杀鞑子信息,从而成功起义的故事。

因为元末蒙古人的统治极残暴,各地百姓纷纷组织起义军。为了能够串联各路义军,从而保证起义成功,朱元璋听从军师刘伯温的意见,通过在月饼里夹带写着“八月十五杀鞑子”的纸条,将准备起义的消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各地义军。从而在八月十五各路义军纷纷同时起义,成功推翻了大元朝。

但是,实际上是否真有这么一回事呢?

八月十五杀鞑子

一. 流传很广的传说的细节

查阅所有元末明初各种正史与史料笔记,都没记载哪一年的八月十五发生过用月饼作为媒介的农民起义大暴动。

那么,这个“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传说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所谓鞑子,不仅指的是元朝蒙古人,其实也包括北方其他入侵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比如女真人(满族)等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就是针对满清政府的。

传说,元顺帝末年,颍州刘福通及各地老百姓纷纷揭竿起义,闹得顺帝心神不宁坐卧不安。为了巩固统治,他们一面派兵血腥镇压起义军,一面派家鞑子到各家各户进行控制。

这些家鞑子——穷凶极恶的蒙古歹徒。不但将各家兵器没收,连菜刀都得由他保存,用时去领用后即还。哪家有大闺女小媳妇,都要出高价钱向他买“门槛子”。谁家不买门槛子,不管是闺房还是洞房,他都可以随意出入。门槛子没有固定牌价,他说多少就是多少。一个门槛子,就能让你倾家荡产。

刘伯温

杀鞑子纸条

所以,就有了刘伯温通过月饼里放入“八月十五杀鞑子”的纸条,串通所有义军和百姓在这天杀死身边所有“鞑子”,进而推翻元朝的传说。

二. 传说形成的最可能的原因

这个传说的雏形,可见清朝光绪年间发行的元初徐大焯所作《烬余录》。该故事描绘蒙古兵初次进入苏州吴县后对当地的残虐。后来有人摘取《元史》中某些章节,把元朝虐政的记载加以改编,把刘伯温当作策划月饼传讯的主谋,合成了完整的“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传奇故事。

史书《元史.刑法志》中关于兵器的管制,主要有这两条:1、诸杂造局院诸人带造军器者,禁之;2.诸郡县擅造军器者,禁之。诸神庙仪仗用真兵器者禁。诸都城小民造弹弓及执者杖七十七,没其家财之半。诸打捕及捕盗巡马弓手等执弓箭,余悉禁之。诸汉人持兵器者,禁之;诸民间有藏铁尺、铁骨朵,及含刀铁拄杖者,禁之……

上述法规,就是不准老百姓制造能够作为兵器的铁器。但并没有没收菜刀的传闻,也没有买门槛子之事。

鞑子侵占中国

也有人指出,这个传说和民间宗教有密切关系。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从佛教和道教延伸出的民间宗教团体。其中比较著名的,除了大名鼎鼎的白莲教以外,还有天理教、青莲教等一系列宗教团体。在清嘉庆十八年时期,爆发了由林清和李文成领导的“天理教之乱”。

嘉庆十八年九月十四日,林清率领北京的天理教教徒突然起事进攻紫禁城。最后,天理教只有数十人突入皇城,得到消息的北京驻军立刻赶赴皇城,将天理教击败。天理教起义规模不大,但影响却相当大。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天理教所宣传的“八月中秋、中秋八月,满地黄花开放”,使得八月十五在清代变成了一个相当敏感的日子。

所以,清朝这件事也和流传甚广的“八月十五杀鞑子”有着密切关系。

天理教首领林清

三. 武侠小说对“八月十五杀鞑子”传说的推波助澜

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和温瑞安在写武侠小说时,都情不自禁地引用了宗教造反作为桥段。

金庸的《倚天屠龙记》第二十五章“举火燎天何煌煌”这样写道:“八月十五晚,明教教主张无忌聚教众于蝴蝶谷,焚火烧香,吃饼议事,共商抗元”。

金庸还特别指出:后世传说,汉人相约于八月中秋食月饼杀鞑子,便因是夕明教聚义定策之事而来。

另一位武侠宗师温瑞安在其小说《侠少》第十八章“当年今日天下事”中,直接用传说作为情节:青城派“楚辞一剑”文征常从月饼中取出一卷小纸,递给平一君。平一君慢慢将纸卷打开,里面只有几个字:“八月十五杀鞑子”。

武侠小说中的造反抗元

故此,由于民间广泛的附会流传,再加上两大武侠小说家的推波助澜,很多人都对“八月十五杀鞑子”一事信以为真了。

不过,由于这个传说的广泛长久流传,在中国民间积聚了很多热血人士。他们心中呐喊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同仇敌忾一致对付外来之敌。比如20世纪的抗日浪潮中,全民所表现出来的抗日决心和行动力。

总之,八月十五杀鞑子,是一个充分反映爱国主义情操的传说。

本文为作者原创作品,欢迎阅读。

头条写日记(66)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2023年9月20日(晴)

今天,抽空将过去回复家族亲人问题集辑如下,以备考(一)

今年是"谢交春",好运!有句老话说:千年难遇龙花会!万年难遇谢交春!说的是农历正月初一打春,叫龙花会,三十晚上打春,叫谢交春。真是好远气,今年就遇上了三十晚上打春的"谢交春"。民间认为,立春与除夕在同一天是很好的,因为立春是一年中第一个节气,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二者在同一天,犹如阴阳太极,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更加体现了自然循环的规律。"谢交春"这种情况并不常见,百年当中约有3次,下两次除夕与立春在同一天的是2057年2月3日,2076年2月4日,很远了。今年年夜饭,都别忘了加上一道春饼哟!

强者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着眼泪依然奔跑。人最先衰老的不是容颜,而是那份不顾一切的闯劲。有时候,要敢于背上超出自己预料的包袱,经历一段努力后,发现自己比想象的优秀得多。成功的人,一般不是才华横溢的人,而是最能以亲切和蔼的态度给人以好感的人。

这些必须从小就经常言传身教、不断灌输,并配合生话实践体验感受,而且家庭、学校、社会合力才有效。从接受、影响、事例等方面得到深刻熏陶,树立起正确观念和思维定势,形成习惯!

“溺爱”看上去是呵护关怀,实际上是顺应了人性的弱点,让邪逸享受等怠惰成为习惯;而大爱正如那位年轻母亲所为,是为儿子立根树品、培德修质,形成正大格局,担当负责,为人处事,进而成就大器,为栋梁之材!

让孩子尽量多读这些经典,不要看无价值的流行读物。多读名著经典,不但可直接提高语文、作文成绩,而且对理解学好其它学科也有帮助!从小打厚阅读底蕴,练就扎实功夫,形成好习惯,会终身受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