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芭蕾舞的一个经典标志就是足尖鞋,足尖鞋可以说是芭蕾舞女演员的标配。
很多人一听女生学芭蕾,都会问:“你的脚一定很疼吧?” 当有人建议家长让孩子学芭蕾时,很多家长也会拒绝,认为练芭蕾会让孩子的脚变形。
有人批判芭蕾“优雅”的背后,是病态的畸形审美。华为那张全球投放的“芭蕾烂脚”照片,似乎也证实芭蕾对女舞者双脚的摧残,甚至堪比古代缠足。
芭蕾足尖真的是残酷又病态的艺术吗?我们首先,从芭蕾足尖史说起。
足尖发展简史
看过我的上一篇文章的朋友,应该会对芭蕾五百年的发展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芭蕾最初只允许男性表演,标配舞鞋是高跟鞋。
高跟鞋时期
没错!如今被视为女性专利的高跟鞋,是一个男人发明的。
对芭蕾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是个矮子!据说,他的身高不足一米六。为了衬托自己“太阳王”的高大形象,路易十四发明了高跟鞋(还是一双红底高跟鞋)以增加身高。
路易十四在《夜之芭蕾》中扮演太阳神阿波罗的装扮
软底鞋时期
1726年,那位在芭蕾史上为女性争得地位的女舞蹈家——玛丽·卡玛戈,颠覆性地剪短舞裙、去掉高跟鞋鞋跟,轻装上阵,完成了许多更高难度的动作,芭蕾舞开始向追求轻盈发展。
为了防止跳舞时舞鞋脱落,鞋子上出现绑带,也有人开始尝试踮起脚尖跳舞。
早期软底鞋
飞行机器
芭蕾逐渐“轻盈化”,为了能够展现飘逸空灵的仙女形象,法国芭蕾编导查理·迪德洛发明了一种能够帮助女演员“飞”起来的机器,人们称其为“飞行机器”。
飞行机器
足尖第一人
1832年,曾被人认为不适合登台跳舞的玛丽·塔廖妮,穿着她的改良版舞蹈鞋,在足尖上跳完了整场《仙女》,引得全场震惊。因为此前从未有人能靠自己的力量,在足尖上跳完整场!为了让人们的焦点关注在塔廖妮高超的足尖技巧上,她的父亲还为她缩短了舞裙。
塔廖妮被认为是足尖鞋第一人,事实上她只是改进软底舞鞋,鞋底用皮革制成,加强鞋头和鞋侧的织布以保持形状,在脚趾上包裹好软布。改良的舞蹈鞋并没有支撑力,想要立起脚尖,需要依靠强大的脚趾和脚踝力量。
鞋头尖尖是脚趾的形状
鞋箱的诞生
19世纪后期,又有人对足尖鞋进行了大幅改进,用几层布做出一个鞋箱来包裹脚趾,并在鞋头的部分塑造出一个平坦、坚固的小平面,作为足尖鞋的立足点。更换支撑力更强的鞋底,只在鞋头部分加固,保证走动时不会发出很大的声响。
但此时的足尖鞋依旧不能提供很强的支撑力,想要立起脚尖,还是要靠舞者的脚部力量。随着足尖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这就对女舞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足尖鞋
20世纪初,素有“芭蕾女皇”之称的俄国芭蕾巨星——安娜·巴甫洛娃,再次改良足尖鞋。她将强化的皮革塞进鞋底,让双脚获取更多的支撑力,以此避免自己的脚受伤。
巴甫洛娃拥有一双“脚背逆天”的脚,脚型也纤细修长。逆天的高脚背虽然漂亮,却很容易力量不足。而且,为了保持脚尖和膝盖在一条垂直线上,脚背过高通常需要膝盖更加向相反的方向绷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膝超伸)。除此之外,巴甫洛娃修长的脚型,也让她在立足时,需要脚趾承受更多的压力。
改进加强后的足尖鞋,使巴甫洛娃的脚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撑力,让她的双脚看起来更加有力。
安娜·巴甫洛娃
需求不同的足尖鞋
巴甫洛娃改进的足尖鞋,是为现代足尖鞋的雏形,此后足尖鞋的发展趋于稳定。
由于各个流派的芭蕾艺术,逐渐发展出自己的风格,有了不同的技术要求。为了适应不同的芭蕾风格和技术要求,女舞者们对足尖鞋也产生了不同的需求。
比如,需要各种转圈技巧的舞段,穿鞋头尖一点的足尖鞋更有优势,因为旋转时阻力小;再比如,需要更多平衡和控制的慢板舞段,就可以选择鞋头宽一点的足尖鞋,着力点面积大一些,更容易把握重心。
此外,每个人的能力和习惯也不同,因此,同一场演出,女演员可能准备几双足尖鞋,应对不同的舞段。
不同品牌足尖鞋
更加舒适的足尖鞋
为了帮助舞者更好地发挥技术,同时也减少长时间训练带来的脚部磨损,足尖鞋变得更加舒适,选择也更加多样化。市场上出现专业的试鞋师,帮助舞者和正在学习芭蕾的女孩们,找到最合适的那双鞋。当然,也可以跳过选鞋,直接选择量脚定制。
各式各样的足尖套、脚趾套、胶带等护具日渐丰富,舞者们也会根据自己的习惯预先处理新的足尖鞋,保证其舒适度和贴合度。
电影《中央舞台》中展现的课前准备
贴胶布防止脚趾磨破
局部蘸水让鞋更贴脚
足尖立起的秘密
芭蕾足尖第一人玛丽·塔廖妮,和早期立足尖的舞者们,确实是依靠自身强大的实力立起足尖的。但现今足尖的技术难度,如果没有足尖鞋的辅助,是很难长时间立起的。
可以说,没有足尖鞋,就好比飞机没有机翼、鸟儿没有翅膀。如此重要的足尖鞋,是怎么帮助舞者立起足尖的呢?
足尖鞋构造
足尖鞋构造详解 来自@小明芹菜
足尖鞋最至关重要鞋箱和鞋底,都具有一定的硬度,能提供强大的支撑力。鞋箱并非用木头制成,而是一层层的布料,由胶水粘制而成。
鞋底分为内、外底和插板(shake),分别由纸板、牛皮和橡胶制作。不同于日常的鞋子,足尖鞋的鞋底并非全底,前四分之三或二分之一较硬,又有一定弹性,后半部分较软,这样鞋子既有支撑力,又会很舒适灵活。
力学分解
立足尖时,压力并非你想象的全部集中在脚趾上(也不敢想象全身的重量都压在脚趾上的感觉),脚趾也不是全部戳在鞋头的平面上。
那脚趾在足尖鞋内部,是怎样分布的呢?压力又会分散到哪里呢?
首先,脚趾的最佳分布状态为——前两到三根脚趾在鞋头的平面立足点上,大脚骨、小脚趾分别卡在鞋箱两侧;全部脚趾由柔软的足尖套包裹,大脚骨和小脚趾没有强烈的挤压感,也不会往下滑;脚面能感受到鞋面的包裹,鞋底贴合脚弓的弧度,并且不会左右晃动。
当脚型条件不允许前两根或者前三根脚趾共同受力时,就需要舞者使用脚趾套一类的辅助工具,补齐脚趾不齐的部分。比如,埃及脚可以在第二根脚趾上套上脚趾套,希腊脚可以把脚趾套套在大脚趾上;有拇指外翻的舞者,会套上矫正套或者分指环。
立在鞋头平面上的脚趾,接受来自地面的垂直反作用力;大脚骨、小脚趾及脚面,接受鞋箱的支撑力;脚跟后四分之一的位置,也有来自坚固鞋底的支撑力,这些力量都会抵消身体的垂直压力。此外,全身的肌肉都在持续外旋,也会为脚尖分散很多垂直方向的压力。
随着汗水的浸湿和鞋的损耗,鞋箱、鞋底会慢慢变软,渐渐失去支撑力。这时,足尖鞋的寿命就到期了,需要换上新的足尖鞋。
废弃的足尖鞋明显鞋头已经软了
可以说,有了足尖鞋的加持,普通人也可以轻易立起脚尖。但是,要长时间在足尖上完成各种技术动作,就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练习了。
科学严谨的训练
尽管不会跳舞的人,穿上足尖鞋也可以立脚尖,但芭蕾训练却不是一开始就允许穿足尖鞋的。
每一名女孩,在脚骨发育完全之前,都只进行软鞋训练。这样是为了保证脚骨不会发育变形,同时也能避免受伤。国内一般是9岁以后上足尖,当然,战斗民族也不乏7、8岁就上足尖的小姑娘,人家的脚也没有变形。
然而,也并非年纪够了就行的,想要开始接受足尖训练,女孩的双脚必须足够有力量,脚背的形状也必须要符合标准才行。
《Classical Ballet Technique》一书中的脚背标准
在芭蕾的美学标准里,绷直的双脚会显得双腿修长,带有弧度的高脚背能凸显力量,看起来就知道是力量延伸到了脚趾尖。而连脚趾和膝盖都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的脚背,就不适合穿足尖鞋跳舞了。
女孩开始足尖训练后,也依然要坚持软鞋基训。芭蕾基训是一切的基础,哪怕你已经是舞团的首席,也还是要每天穿软鞋进行基训。
英皇芭蕾舞团的早课直播
追求脚背之谜
很多人认为芭蕾足尖堪比裹脚,应该也和一些舞者逆天的高脚背有关。
高脚背(左)与缠足X光片(右)对比
毫不夸张地说,对跳舞的人,脚比脸重要。为了有一个漂亮的脚背,舞蹈生们又是压、又是踩,市场上还出现了压脚背神器,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那么,芭蕾为什么要追求脚背呢?脚背越高越好吗?
脚背的重要性
芭蕾最基本的要素是“开、绷、直”,这就要求舞者需要时刻绷脚,所有的动作也都建立在绷脚的基础之上。绷直的脚背意味着有力量,带有弧度的脚背,更能体现整条腿的线条感和力量感。
不只是芭蕾,很多舞种都会要求舞者有漂亮的脚背。舞蹈是无声的肢体语言,它的美就体现在力量感和线条感上。
高脚背的劣势
芭蕾虽然追求脚背,但也不是越高越好。过高的脚背,也存在劣势:
其一,容易力量不足。高脚背在训练中,脚趾不需用力,就可以与膝盖在一条直线上,长此以往的忽视训练,就容易导致力量不足。
其二,增加膝关节压力。脚背的弧度越大,立脚尖时小腿就越向后。为了保持平衡,就需要膝盖超伸,这样会增加膝关节的压力。
明显中间女孩的膝盖幅度比较大
其三,足部损伤概率高。从医学角度来看,高足弓与地面接触面积更少,足底局部所受压力高于正常足,从而增加了足部损伤概率。在日常生活中,高足弓人群更容易崴脚,小腿肌肉容易紧张,走路多了容易脚底和小腿疼。
普遍的高脚背
既然过高的脚背存在劣势,为何在舞者和舞蹈生里,高脚背很普遍呢?——答案:筛选的结果。
都说学舞蹈很吃条件,条件不够,再多的努力也弥补不了。这个爹妈给的条件,就体现在了脚背上。艺校招生时,会将先天条件优越的孩子筛选出来,淘汰掉条件不好的学生。
我们的脚由几段关节构成,关节间的活动范围极限,由基因决定。关节外覆盖一层肌肉,可以控制、调节关节活动的幅度。
压脚背能够保持脚关节的灵活和范围,所以那些压出漂亮脚背的人,是因为他们的关节本来就具有这样的条件。而没有这个条件的人,怎么也不能压出高脚背。
结语
芭蕾足尖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痛苦。刚开始接受足尖训练、鞋不合适,或是没做好保护时,脚趾、脚骨会磨出血泡,趾甲盖也可能变黑、甚至脱落,舞蹈生也会忍痛继续训练。这就像最初开始种庄稼的农民,手掌磨出血泡,也一样要继续干活,因为要吃饭。等血泡变成茧,就不会再被磨破了。
多位骑电动车的老年人上路遭遇蹊跷事,虽未感觉轧到人,却有人躺在车轮下,脚背高高拱起看似被轧骨折了,老人无奈赔款3000元等了事。3月22日下午记者获悉,系列作案者终落法网。利用天生高脚背多次“碰瓷”敲诈老人的男子郑某某,经北京石景山检察院提起公诉,现已被法院以犯敲诈勒索罪判处有期徒刑11个月。
“你轧到我脚了!”王大爷去年9月骑电动三轮车过马路时,忽听身边人传来一声尖叫,转头一看,一个中年人正躺在自己的车轮旁边,脚伸在车轮下面,不停地喊疼。
王大爷慌忙停车查看,只见中年人的鞋子掉落在一边,左脚脚背高高拱起,一看就是被轧骨折了。虽然王大爷完全没感觉到自己轧到任何东西,但看着自己车轮下中年人的脚,只能不停赔礼道歉。
“你要么带我去医院,要么赔我3000块钱!”中年人叫嚣。王大爷慌了神,他嫌麻烦不想去医院,只好给了中年人3000元脱身。事后,王大爷一直后悔自己骑车不小心,直到几个月后接到警察的电话,方知那个中年人的脚根本没受伤,自己是遇上碰瓷儿的了。
经检察机关查明,犯罪嫌疑人郑某某多次在石景山区苹果园、西井等地区路口过马路时,故意将自己的左脚伸至他人电动三轮车车轮下,以谎称自己左脚受伤的方式向骑车人索要医药费。
看似简单的碰瓷手段,为何屡屡得逞?几名被害人纷纷表示,确实看到郑某某脚面“肿”了,真以为自己给他轧伤了。郑某某被民警抓获后供述:“因为我的左脚脚背天生比较高,看起来像是肿了,其实没事儿。”原来,郑某某利用自己的先天特征,以身犯险,多次“碰瓷”。
据承办此案的检察官介绍,郑某某作案时看人下菜碟,专挑骑电动三轮车的老年人实施“精准碰瓷”。“因为老年人一般好说话,没啥法律意识,电动三轮车一般也没上保险,好要钱。”郑某某向检察官坦白。
当然也有碰瓷失败的。据郑某某交代,如果对方坚持要求报警处理,他就会说点好话,称对方也不是故意的,或者直接逃跑。81岁的高老伯就两次被郑某某“碰瓷”,第一次他发现郑某某说右脚被轧却亮左脚的漏洞,表示要报警,郑某某落荒而逃;第二次,高老伯直接认出了郑某某。
石景山检察院以郑某某涉嫌敲诈勒索罪向石景山法院提起公诉,后经法院审理,判决被告人郑某某犯敲诈勒索罪,判处有期徒刑11个月,并处罚金。
在此检察官提示,要牢记依法安全驾驶,确保出行平安;若遇事故冷静处理,寻求正当途径处理,切勿贪图私了省事;要提高防范意识,发现可疑立即报警,注意留存证据,切实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