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巨蟹座

杨老令公(杨老令公是哪里人)

时间:2023-10-09 00:46:29 作者:隐身守侯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杨家将》中杨老令公的原型结局如何?死得冤但宋太宗为其报了仇

文|竹映月江

小说《杨家将》里记载的杨家众儿郎金沙滩血战、杨老令公撞死李陵碑的故事早已让人耳熟能详,那么历史上是否真有杨老令公其人,他的结局又是什么呢?

杨老令公剧照

01

小说中杨老令公的原型,其实是北宋著名的将领杨业。据史料记载,杨业读书不多,但为人慷慨豪迈,智勇双全,而且特别爱护士兵,经常与士兵同甘共苦。像杨业这样的领导实在不错,因此杨业手下的士兵对他十分拥戴。

毕竟一个好领导,周身自带人格魅力,这一点,古今中外都一样。

杨业作为统兵的将领,在北宋朝廷的地位有点类似现代企业的中层干部,这使得杨业光得到士兵拥戴还不行,他需要的是高层领导宋太宗的认可。

对于杨业来说这并不算什么难事。太平兴国五年,即公元980年,辽景宗发兵十万攻打雁门。大敌当前之际,杨业沉着应战,亲自带领几千轻骑军绕到雁门关以北,然后突然杀出,奇袭辽军。

别看杨业的兵力少,战斗力可不差。再加上此时宋军主力从正面出击,与杨业形成前后夹击之势,辽军大败,就连辽国驸马也死在乱军之中。

消息传到宋太宗那里,宋太宗开心坏了,毫不犹豫的给杨业升职加薪,封杨业做了云州观察使。

宋太宗赵光义

同样的消息也传到了辽国。辽军被这次的惨败惊呆了,惊讶过后就是对杨业深深地惧怕,以至于此后辽队只要一看到杨业的旗号,立刻绕道走得远远的。

02

古人说“福兮祸所依”,这场令杨业成名的大战,是杨业的福,也是他的祸。

杨业一战成名后,不少同事都对杨业羡慕嫉妒恨,他们不断的打杨业的小报告给宋太宗,企图以此给杨业制造麻烦。

好在宋太宗不糊涂,这些诽谤杨业的小报告宋太宗一个字都没信,他还让人把所有小报告都交给杨业,以示信赖。

然而,宋太宗此举让那些原本就羡慕杨业的官员更加内心不平衡了,这直接导致了杨业的同事关系越来越难处。

虽说不遭人妒忌的多半只有庸才,但有时候,内心不平衡的同事是能要人命的。

03

公元986年,宋太宗决定北伐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杨业也参与了此处战斗。

燕云十六州

原本按照杨业的想法,应该先护送当地的百姓安全转移,然后再全力对付辽军。可此时监军王侁却说:“将军你号称‘无敌’,怎么看到敌人却这么畏缩不前,难道你有别的心思吗?”

杨业解释说:“我不是怕死,只是现在的时机不好,就算出战也难获大胜,白白让士兵流血牺牲。”

其实,杨业多年沙场征战,对于战局的看法是非常可取的。但此时监军王侁不知是真的不懂打仗,还是多年来嫉妒杨业的才能。总之,王侁利用监军的职务之便强逼杨业出战。

同事关系有时候真的很重要,像王侁这样的同事,虽然没法帮忙,但是擅长搞事情啊。

不管怎么说,既然出战的大方针定下来了,杨业能做的,就是尽量打胜仗。为了能够战胜辽军,杨业跟他的同事王侁还有潘美商量,由他先去出战辽军,让王侁和潘美守在陈家谷的谷口作为援军,等他转战到这里时,大家前后夹击就一定可以战胜辽军的。

这样不用冒风险还可以分功劳的事情,王侁是愿意的。于是一切按此计划进行。

然而,此时的辽军人马众多,又斗志昂扬,正如杨业之前所说的那样此时并不是有利的战机,因此杨业和辽军一交上手,就陷入敌人的汪洋大海中。好在杨业斗争经验丰富,手下士兵又齐心,大家一直战斗到傍晚,终于按照约定带着辽兵来到了谷口。

在杨业出征时,王侁可没闲着,他不断的让人登上托逻台眺望,可直到中午都什么也没看到。王侁心想:“一定是杨业把辽军杀退了,我得赶紧跟着去,不然功劳就全是杨业一个人的了。”

说干就干,王侁带着人马就出发了。其他将领看到王侁走了,也都争先恐后的去抢功劳,一时间谷口数万兵马,走得一个不剩。

因此,等杨业好不容易带着辽兵过来时,没有看到一个援军,等待他的是空无一人的谷口!

可此时杨业的军队早已到了极限了。杨业知道此次必败,他对仅剩的一些士兵说:“你们都有父母妻子儿女,和我一起死在这里没有必要,你们回去吧,日后把此事报告给皇上。”

可惜,杨业的士兵不愿离开这么好的领导,最终所有士兵全部阵亡,杨业被俘,绝食而死。

04

幸运的是,宋太宗比小说《杨家将》中的皇帝英明得多,他听说杨业死讯后,非常悲痛,立刻将坑了杨业的王侁革职流放,又把大将军潘美连降三级作为惩罚。

潘美

原本想捞功劳的王侁,反而落得连已有的职位都失去的下场,不知此时他是否会为当初坑了杨业而有一丝悔意了。

山西一残疾杨家将后人,孤独守着一座千年古墓,墓主人竟是杨七郎

古代陵墓一直都是考古界的未解之谜,这些陵墓神秘而又危险,那你对这些陵墓感到好奇吗?

中国目前开放的两座帝陵一个是洛阳的北魏景陵,还有一个是北京的明十三陵。

这些陵墓相信大家在各大网站上都已经浏览一遍了,那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由残疾人驻守的千年古墓。

01杨七郎墓真实样貌

当地人将杨七郎墓又称叫七郎庙,由杨家后代在此守墓。

沿着村里的柏油马路,我们走到东留属村内腹地,在一扇年代久远的木门之后便是杨七郎墓。

这里处处都是时间留下的痕迹,郁郁葱葱的爬山虎攀附在红砖和沉重的木门之上,斑驳的老墙上留下了时间的剪影。

叩响青铜门环,推开沉重的木门,来到杨七郎墓。

古朴的木门是由一位身有残疾的大哥打开的。

残疾人大哥看上去年近40岁,大哥身着朴素,全身没有华丽的配饰,衣物洗得也有一些发白,双腿残疾只能依靠简单的木棍行走。

通过询问我们了解残疾人大哥是独自一人守着杨七郎墓,他是杨七郎的第40代后人,已经守护杨七郎墓近四年时间。

从院子整体来看,守墓人的生活环境并不优越,环境比较艰苦,住房也是破旧的小砖房,冬季也只能靠屋子里的小炉子取暖。

守墓人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还能坚守4年之久,实属不易。

从门口往院子里望去,我们看到这是一座宋代经典布局的院子,院子呈现“日”字形,分为前后两院,属于古代两进院格局。

守墓大哥跟我们介绍说杨七郎的墓冢在后院,让我们先从前院看看杨七郎堂,再走到后院。

我们来到前院看,映入眼帘的就是三个殿宇和院中两棵参天的古树。

正对着我们的是正殿,里面供奉着杨七郎,又叫杨七郎堂。

来到杨七郎堂门下,有一对石狮驻守在这里,我们进去之前就看见一块牌匾,上面用蓝底金字写着“威震神州”四个大字。

抬头就能看见身披红色战袍的杨七郎塑像,他位于正殿之中,背后还插着他曾经带兵打仗用的令旗。

看向杨七郎像前牌位上则写着“送赠武勇将军杨延兴”。

这里是不是写错了,从历史上我们得知杨七郎叫杨延嗣,这个牌位是不是后人写错了?错将杨延嗣写成杨延兴?

继续看,在杨七郎塑像的左右还供奉着两位将军,都是跟随杨七郎打仗的将军,在杨七郎左侧的墙上则挂着杨七郎的画像。

画像看上去年代久远,上面的杨七郎在松树下,牵着一匹白马,显得杨七郎更加的英姿飒爽,这正是两侧的对联所写:竭力保邦酬夙志,捐躯报主罄孤忠

在杨七郎左侧的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锦旗,这些送赠人都是杨家后人以及膜拜杨七郎的人士,他们用锦旗歌颂和旌表杨七郎这个爱国英雄。

东侧偏殿供奉的是杨七郎次妻杜金娥,也是一位女将军,上战场杀敌毫不逊色,和杨七郎孕育一子,名为杨宗英。

为了表达对杜金娥的尊重,在东殿门上牌匾上书写着“护国佑民”,连屋檐下的木雕都十分精致。

上面的雕刻不只有古代女子必学的琴棋书画,还有象征地位的富贵牡丹,以及八仙的法器,这些木雕看起来古朴沧桑,很有年代感。

杜金娥还被封为:第一品诰命夫人,这个称谓在古代是享有很高的荣誉,代表了皇帝对杜金娥的赞赏之意。

西侧偏殿供奉的是杨宗保、杨宗政、杨宗英,他们也都是杨家将的一员,他们也都是为国捐躯的大英雄,他们的事迹同样值得歌颂。

在西偏殿的殿门之上依旧有着蓝底金字的匾额,上写着“功德流芳”,里面的杨宗保、杨宗政、杨宗英皆是红袍披身,表情庄重。

我们踩着一条破旧石子路从前院走到后院,整个陵园是沿墓冢中轴线分布的,墓冢前摆放着祭台和石香炉鼎。

虽然这条石子路和墓冢有些简陋,但甬道两侧的青松翠柏却长势良好,这些青松翠柏宛如杨七郎的“侍卫”,在千百年间忠心守护着杨七郎墓。

墓冢左前方有块大清乾隆年间的碑,上面写着“送赠武勇将军杨延兴墓”。

上段我们说过在杨七郎堂的牌位上写的也是杨九郎杨延兴的名,墓碑写的也是杨延兴,那殿里供奉的塑像和墓冢中埋葬的将军到底是谁呢?

我们再到墓冢周边找找蛛丝马迹,我们发现在墓冢另一侧旁边摆放置一座小的石像生以及石狮子,这些都是皇权的象征,这些都显示出墓主的尊贵的身份地位。

由此可见,这位墓主人在历史上肯定曾经辉煌一世。

杨七郎墓冢是圆形,大小周长约三十米,四面平台有着汉白玉护栏,显得肃穆庄严。

往旁边看去,在草丛之中还立有一块黑色碑,上面用黄色字体写着“杨七郎墓”,这块是由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立的,看来这才是杨七郎墓冢真正的墓碑。

由于杨七郎的惨死,当地百姓为了防止潘仁美等人继续陷害杨七郎和杨七郎的后人,所以故意立了一块写着杨九郎的石碑。

因为村民的善举才让杨七郎的后代可以延续,保住了杨七郎的后代子孙。

由于后人的有意保护,才使杨七郎的墓躲过了一次次浩劫从而保存至今。

这座杨七郎墓冢上面的石头是村民和杨家后人代代相传堆砌到了这么高的

千百年来方圆百里的百姓均来此祭祀这位爱国英雄,表达对爱国良将的敬仰和怀念,这里长年香火不断,历代文人墨客也前来缅怀。

为什么杨七郎的后人会害怕潘仁美继续陷害呢?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需要先介绍一下这位盖世英雄。

02英雄豪杰杨七郎

提到杨七郎,不得不说一说杨家将。

杨家将是北宋著名军事家族,家族里的男儿个个骁勇善战、战功赫赫,都是抗辽名将,杨家将的故事在《杨家将传》《北宋志传》《杨家将演义》中都有描写。

其故事主要描绘的是杨业、杨延昭、杨延嗣等四代人保卫国家的英雄事迹,他们的忠义仁孝在北宋时期就流传于天下。

其中有通过话本、戏剧、评书等方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在民间深受大家的敬仰和尊敬。

杨七郎本名叫杨延嗣,山西太原人,是宋代名将杨业的第七儿子,江湖人称“杨七郎”,善用兵器,使得一手好武器,他的趁手武器叫做虎头乌金枪。

出生于武艺世家的杨七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一位疾恶如仇、正直而又阳刚的男子。

关于杨七郎的故事,大家最熟悉的就是“七郎八虎闯联营”,还有“七郎被潘仁美乱箭射死”的故事。

杨七郎这样一个大英雄,怎么会被潘仁美乱箭射死呢?是不是评书中有误?解开谜团需要我们追溯到杨七郎力劈潘豹的故事中去。

下朝之后,杨令公和好友王呼延边走边分析当前的局势。

杨令公和王呼延都认为潘家设立这个擂台目的不纯,潘家野心大,更是在朝中霍乱朝政。

设立擂台的目的肯定是为了这个将军的位置,潘家自知武力没有杨家强,便想用擂台之名强压杨家。

杨令公回到天波府后坐立不安,将夫人佘太君和儿子们叫到无佞楼。

“为父这几天公务繁重,你们几个务必呆在家里,不许任何一个人出去打擂台”杨令公对着儿子们说到。

“所有孩子里,我最不放心七郎,他这个性子怕是沉不住气”杨令公对佘太君说道。

“放心吧,我让大郎和六郎看住他,七郎最听大郎的话”佘太君对杨令公边行礼边说道。

大郎和六郎思来想去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喝酒。

七郎是一个嗜酒如命的人,而且喝完酒之后必定是呼呼大睡的。

大郎和六郎有了办法便也放心,日日将七郎灌醉就是了,于是两个人急忙上街买些好酒运往家里。

在这之后的日子里兄弟几个每天在院子里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吃饱喝足之后兄弟几个还会在院子里打打拳,耍耍剑。

二十九天终于挺过去了,在前二十九天的打擂比赛中,国舅潘仁美之子潘豹一直稳居榜首,无人能敌。

眼看着比武的最后一天,其余兄弟也坐不住了,打算上街去凑热闹,去看一看擂台。

兄弟几个出门前又使用同样的方法将杨七郎灌醉,并且叮嘱管家杨洪看住七郎。

老管家杨洪心生一计,将杨七郎屋里窗帘,门帘都放下,而且将窗户都堵上,又将门锁好,让他以为是黑夜,继续睡觉。

喝完酒后的七郎非常口渴,便向着门外喊拿水来,却怎么叫也没人开门,便一气之下踹开了门,把门口的老管家杨洪吓了一跳。

杨七郎踹开门之后,就要冲出去,被管家用身体拦下。

“七少爷,大少爷不让您出去,让您老实在屋子里。”管家拉住杨七郎。

杨七郎不顾管家的阻拦,将管家绑在屋内,去马棚牵出自己的战马,又拿出虎头乌金枪,翻身上马往街上去。

“打擂了”杨七郎听到有打擂的声音,急忙往声音方向赶去。

酒楼伙计看见杨七郎,急忙上前邀请杨七郎上楼并给杨七郎斟满一壶好酒。

杨七郎将酒喝下,仔细听着伙计的言语,一壶好酒下肚,杨七郎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原来是潘豹借着打擂台的名义,将擂台上的人全部打死了,百姓又无处告状,无奈他是皇亲国戚,也没有人会帮平民百姓。

杨七郎听后气不过,拿着自己的虎头乌金枪便大步流星地冲向擂台。

潘豹在擂台之上连赢29天,渐渐变得心高气傲,觉得自己这个先锋是当定了。

潘豹正在得意之时,杨七郎拿着虎头乌金枪站在了擂台之上。

潘仁美从看台往下看,依稀觉得这个黑大汉像是杨家的第七个儿子,心里不禁替儿子担忧起来。

一开始杨七郎和潘豹两个人实力相当,经过多个回合对打,潘豹发现自己打不过杨七郎,潘豹看杨七郎是个粗鲁之人,便想用大话将他吓走。

“黑小子,你好好看看我是谁,我可是潘豹,我一家都是皇亲国戚,你敢和我对打吗?”

“我不管你是谁,你在这天天打擂台太嚣张了,我就是来灭灭你的威风。”杨七郎气势汹汹地回答。

“看这个杨七郎身手不错,怕是对我儿子不利,要是将我儿子打败了,就用弓箭手杀了他。”潘豹父亲潘仁美看得出来杨七郎是一个练武行家,于是吩咐身边的随从。

又经历几个回合之后,杨七郎将潘豹打得半死,这时杨七郎的怒气已经收不住了,活生生地将潘豹劈开成两半。

“杨七郎杀人了,杨七郎杀人了”。擂台下的群众看着血淋淋的一幕都慌张地跑了。

杨七郎清醒了,他答应过父亲,不会上擂台也不会惹麻烦的,可是现如今他却惹了烦。

杨七郎翻身下擂台朝自己的马跑去,这时候潘仁美的随从们围上来就要放弓箭杀死杨七郎,杨七郎都侥幸躲过了。

杨七郎迅速跑到马棚,骑上战马,拿起虎头乌金枪就往外跑。

“给我抓住杨七郎,为我儿子报仇。”潘仁美对身边随从下令。

杨七郎一人一马一枪自然打不过那么多人,慌乱中的杨七郎打算躲进胡同里,在胡同中逃生。

杨七郎全力奔跑着,这时街边有人开了一扇窗户,对杨七郎摆摆手,示意杨七郎往此处逃。

此人是任炳,是杨六郎的结拜兄弟,杨六郎对任炳有救命之恩,所以任炳也会出手救下杨七郎,潘看到七郎得救,潘仁美转身离去,打算去告状杨家。

03杨七郎之死

潘仁美对杨七郎一直怀恨在心,一心想要复仇的潘仁美后来竟然用乱箭将杨七郎射死。

在金沙滩之战中,杨家父子带领宋军奋勇杀敌,击退辽军。

辽军败仗之后,韩昌派人送信,美名其约愿意归降,实则在金沙滩设鸿门宴,杨家军和潘家明白马上就要有一场血战。

杨家将和潘家护送皇帝和八贤王来到金沙滩,宋军被辽军围堵在金沙滩。

杨老令公想出办法,让儿子假扮皇上和八贤王,而杨老令公则趁机带着皇上逃走。

这场战争打的特别激烈,杨老令公的儿子们只有六郎和七郎两个人侥幸存活,其余儿子们下落不知所踪。

正当他们激烈奋战的时候,潘仁美则是早就逃跑了,并且偷摸投靠了辽军。皇上和八贤王连夜赶回京城,并不知道潘仁美的计谋。

潘仁美对杨家怀恨在心,便设计让六郎、七郎守住卢沟桥,甚至让杨老令公带伤出战,不敌辽军被困在山谷之中。

“七弟,现在只有你可以冲出重围了,去找主帅潘仁美搬救兵,我带着人马杀进谷口,掩护你。”六郎看形势不好,想让这时候七郎去雁门关搬救兵。

眼看着两天就过去了,杨老令公和杨六郎没有粮食,没有物资,七郎没有带兵返回。

“六郎不好,潘仁美对老七怀恨在心,必然不会让他活着回来”老令公猜测是对的。

七郎来到雁门关,打算搬救兵,可这时潘仁美已经和辽军勾结了,在乱箭和辽军攻打下,杨七郎不敌韩昌,差点被韩昌一枪刺死,侥幸被未婚妻杜金娥救下。

但是潘仁美怎能放过杨七郎?他让人将杨七郎灌醉,把他挂在旗杆上,射箭了103发,其中有72发箭穿身而过,杨七郎惨烈地死去。

在《杨家将演义》中还曾提到过杨七郎的本事之大,只要他睁着眼睛就算万箭而过都射不中他,而杨七郎知道潘仁美必定不会放过自己,所以他便遮住自己的眼睛,然后再让潘仁美射箭。

评书中说到潘仁美将杨七郎的头颅抛到河流里,头颅随波漂流了好多天,最终漂到了东流属村,被村民捞起来,才将杨七郎安葬在了这里。

可惜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最后竟然惨烈地死去,村民们为了杨七郎的灵魂能安息,于是建了这个杨七郎墓。

这正是宋室将军勇绝伦,英灵凛凛至今存,一抔遗土千年恨,百战神威万古尊。

杨家将的故事千百年来久唱不衰,杨家将的爱国精神更是深深地融入到华夏儿女的血液当中,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杨家将的赤胆忠心早已深入人心。

“杨氏七郎八虎将,一心为国保家邦”杨家将赤心报国的满腔热血值得大家歌颂。

“忠烈千秋杨氏将,流芳百世颂英雄。金沙浴血终成恨,万古留名盛世风。”杨家将的爱国精神正是我们这代人需要学习和传承下去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