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牛

德五行属什么(德五行属什么属性)

时间:2023-10-01 07:27:16 作者:孤独是毒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起名寓意吉祥的‘字’你中枪了吗?

中国人很讲究名字,也非常重视名字,迷信的说法是一个人的名字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人给子女起了好听的名字希望子女长大后能有出息能飞黄腾达,比如腾飞富豪等,而有的人则给子女起了许多不好听的甚至是很俗气的很难听的名字,比如大狗二猪狗屎等,为的是子女能好养活,一生能平安。当然这些说法都是没有根据的,但是从这些名字可以看出父母对于子女的殷切的希冀。 下面小编给大家说说寓意吉祥的字有哪些:

璟:含义为玉的光彩。

灵:含义为指有效果、聪明。

浩:含义为广大。五行为水。

梓:含义为与楸相近之一种亚乔木名。

昕:含义为五行为火,太阳要出来的时候。

宇:含义为字意五行为土。屋之四垂为屋檐。

希:含义为虽清雅荣贵,多才巧智,晚年吉庆。

玥:含义为五行为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珠。

佩:含义为智勇双全,名利双收,清雅荣贵。

政:含义为英敏多才,出外吉祥,中年成功隆昌。

煊:含义为五行为火,形容名声很大,声势很盛。

豪:含义为野豕之一种,才德智能出众者亦曰豪。

馨:含义为五行为金,散布很远的香气:含义为馨香。

信:含义为多才能干,清雅英敏,配合吉则成功隆昌。

佳:含义为勤俭建业,家声克振,温和多才,中年成功隆昌。

思:含义为五行为金,思绪。思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

鸿:含义为五行为水,大雁,鸿雁。雪泥鸿爪;博大,鸿图。

梵:含义为五行为木,古代的一种文字;脱俗。净修梵行。

琪:含义为美玉;琪花瑶草(古人想象的仙境中的奇花异草)。

薇:含义为五行为木,落叶小乔木。开紫红色或白色花,结球形蒴果。

宏:含义为一生清雅,晚婚迟得子大吉,多才巧智,晚年吉昌。

武:含义为吉凶分明,吉则成功隆昌,凶则病弱短寿,刑偶伤子。

忠:含义为性刚,英雄豪杰,少年艰难,中年劳,晚年吉祥隆昌。

彤:含义为多才巧智,心直口快,清雅荣贵,中年平,晚年大吉。

妍:含义为多才巧智,清雅伶俐,刑偶伤子,中年多灾,晚年吉祥。

安:含义为安详平凡,一生清雅,口快性刚,子孙兴旺,幸福之字。

金:含义为有爱情厄,多才秀气,清雅伶俐,中年劳,晚年成功隆昌。

可:含义为福禄双收,天生聪颖,离祖成功,双妻之格,晚年隆昌。

泳:含义为克父伤子,幼年辛苦,早出社会,中年成功隆昌,荣幸之字。

泽:含义为水积聚的地方,大泽;润泽;金属或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亮;恩惠。

涵:含义为谓水流汇聚为一。函乃像藏矢之囊而缄其口,凡器中容物皆谓之函。

颖:含义为五行为木,才能出众:含义为聪颖,颖悟,颖慧,颖异,新颖。

振:含义为举救之意。清雅多才,温和贤淑,双妻之格,中年成功隆昌,二子吉祥之字。

轩:含义为有藩蔽用以乘人之车。窗、门、小室亦曰轩。清秀灵巧,多才伶俐,中年吉祥隆昌之字。

楷:含义为字意五行:含义为木;落叶乔木,木材可制器具,种子可榨油,树皮和叶子可制栲胶。

嫣:容貌美好,多指笑容:嫣然一笑。姹紫嫣红(形容百花艳丽)。

昕:五行属火,太阳要出来的时候。

宏:一生清雅,晚婚迟得子大吉,多才巧智,中年不利,晚年吉昌。

彤:多才巧智,心直口快,清雅荣贵,中年平,晚年大吉。

金:有爱情厄,多才秀气,清雅伶俐,中年劳,晚年成功隆昌。

林:一生平凡,清雅多才,肯做肯劳,重信用,中年劳,晚年吉祥。

佩:智勇双全,名利双收,清雅荣贵,有爱情厄。

武:吉凶分明,吉则成功隆昌,凶则病弱短寿,刑偶伤子。

忠:性刚,英雄豪杰,少年艰难,中年劳,晚年吉祥隆昌,忌车怕水。

信:多才能干,清雅英敏,配合吉则成功隆昌,配合凶则有牢狱之灾。

红:克父命,多才巧智,清雅荣贵,中年劳,晚年吉祥。

妍:多才巧智,清雅伶俐,刑偶伤子,中年多灾,晚年吉祥,忌车怕水。

泳:克父伤子,幼年辛苦,早出社会,中年成功隆昌,荣幸之字。

安:安详平凡,一生清雅,口快性刚,克父命,子孙兴旺,幸福之字。

可:福禄双收,天生聪颖,离祖成功,双妻之格,晚年隆昌。

佳:勤俭建业,家声克振,温和多才,中年成功隆昌,晚年劳神,欠子之字。

政:英敏多才,出外吉祥,中年成功隆昌,晚年劳神。

希:虽清雅荣贵,多才巧智,但运徒不通,中年有灾,晚婚吉,晚年吉庆。

梓:与楸相近之一种亚乔木名。五行具木、金两个。

灵:指有效果、聪明的意思,五行属水。

涵:谓水流汇聚为一。函乃像藏矢之囊而缄其口,引申为凡器中容物皆谓之函(文字新诠)。五行具金、水、火三个。

薇:五行属木,落叶小乔木。开紫红色或白色花,结球形蒴果。

馨:五行属金,散布很远的香气:馨香。如兰之馨。

玥:五行属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珠。

最常见的吉祥字:

霆 晓 衡 儒 静 翰 蔚 忆 双 涛 丽 韵 耀 艺 巍 兰 雪 尧 谊 影 慧 洁 润

成 翔 隆 东 森 迪 赛 睿 艾 高 德 雅 格 纳 欣 亿 维 锐 菲 佳 沃 晟 捷

乐 飞 福 皇 嘉 达 佰 美 元 亮 名 欧 特 辰 康 讯 鹏 腾 宏 伟 钧 思 正

博 扬 索 蓝 昂 兴 聚 鸿 略 众 汇 圣 卓 宇 国 普 绿 斯 登 诺 恒 辉 缘

旺 融 誉 际 巨 骄 为 诚 妙 英 虹 芬 馨 尼 迈 群 拓 建 江 雷 天 策 优

聪 垒 蕾 瀚 骁 永 吉 先 君 依 昌 哲 营 舒 曙 廷 渲 梦 瑜 菏 凤 叶 卫

易 威 玛 日 伦 道 发 唯 一 才 月 丹 文 立 玉 平 同 志 宜 林 奇 政 朋

诗 香 鼎 碧 麦 邦 克 凡 利 卡 多 安 尚 川 州 帝 悦 情 明 滋 祥 逸 风

致 春 帅 盈 泓 品 庭 展 朔 轩 育 航 津 启 振 聆 翌 迎 常 浩 茗 杰 智

婷 越 岚 超 清 云 淼 业 义 意 资 湘 会 菁 萌 语 荣 赫 宁 铭 齐 毅 进

臻 燕 霖 霏 莲 灿 颜 麒 韬 露 鹤 骄 厅 湾 凡 可 巧 弘 禾 竹 多 帆 秀

贝 仑 青 笑 宗 雨 虹 纪 亭 俊 禹 垚 秋 倩 宸 甜 加 茜 涵 琳 微 菡 萱

金 新 中 盛 亚 信 华 豪 奥 凯 泰 鑫 创 宝 星 联 晨 百 尔 海 瑞 科 锦

彩 朗 郎 爱 景 帆 阳 驰 通 骏 力 顺 领 迅 途 益 和 园 波 丰 壹 泽

你的生肖五行是什么?出生在什么时辰有福气?

许多人对出生时辰很在意,因为通常我们都是通过生辰八字来算命的,算命是民间的俗称,学术上的专业称谓叫预测。

而对于十二生肖来说,出生的时辰,和他们的命运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

那么,十二生肖究竟出生在什么时间有福气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分析:

生 肖 鼠

生肖鼠对应地支子,五行属水,方位正北方。

生肖鼠出生于深夜的亥时(晚上21点-23点)这一时段,有“水归大海”之说,正所谓得其所哉,快乐悠悠。

生 肖 牛

生肖牛对应地支丑,五行属土。

生肖牛生于巳时(上午9点-11点)这一时段,或酉时(下午17点-19点)这一时段,年支与时支形成巳酉丑三合金局中的半合,主一生有长辈疼爱、老有子女孝顺,乐享天伦。

生 肖 虎

生肖虎对应地支寅,寅为广谷,五行属木,对应东北方位,正是八卦中的艮,艮有山的意思,是戊土生长的地方。

生肖虎出生于辰时(早7点-9点)这一时段,有登高一啸山谷风生的寓意,主可以获得一定地位、职位。

生 肖 兔

生肖兔对应地支卯,五行属木,对应方位正东。

生肖兔以生于未时(下午13点-15点)这一时段最有福气。这是因为,未是太阴,代表月亮,兔入月宫,岂是一般的凡夫俗子?

生 肖 龙

生肖龙对应地支辰,五行属土。

古籍中有“深山大泽,龙蛇生焉”之说。大泽为水聚会的地方,辰为水库,所以生肖龙如果生于子时(半夜23点-1点)这一时段,形成命理中的龙归大海格,运势非常好。

生 肖 蛇

生肖蛇对应地支巳,五行属火。

习惯中有“蛇为小龙”的说法,出生于辰时(上午7点-9点)这一时段的生肖蛇,得以蛇化青龙,提升了命理的整个格局。

生 肖 马

生肖马对应地支午,五行属火。

生肖马出生于未时(下午13点-15点)这一时段,主一生运势较为和顺,或出生于辰时(上午7点-9点)这一时段,其八字为“马化龙驹”格,是为贵格。

生 肖 羊

生肖羊对应地支未,五行属土,未为花园之土。

生肖羊出生于午时(中午11点-13点)这一时段,性格温厚有德,刚柔并济,人际关系很好,对其事业发展特别有利。

生 肖 猴

生肖猴对应地支申,五行属金。

生肖猴出生于子时(半夜23点-1点)这一时段,或辰时(早上7点-9点)这一时段,年支和时支形成申子辰三合水局中的半合,一生平安、吉祥。

生 肖 鸡

生肖鸡对应地支酉,五行属金,对应方位正西方。

生肖鸡生于寅时(凌晨3点-5点)这一时段,正是命理中的“钟鸣谷应”的一种格局,最为吉利。

生 肖 狗

生肖狗对应地支戌,五行属土。

生肖狗生于午时(中午11点-13点)这一时段,或寅时(凌晨3点-5点)这一时段,会少很多烦忧。

生 肖 猪

生肖猪对应地支亥,五行属水,且为天河之水,奔流不回。

生肖猪生于卯时(早上5点-7点),或未时(下午13点-15点),一生福禄无忧。

成语“同心同德”中,“德”是什么意思?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计“彳”部的一个汉字:德。德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因此是重点汉字。许慎也认为德字很重要,所以把它排在了“彳”部部首汉字外的第一位。标题中提到的成语“同心同德”,典出《书·泰誓中》,“德”指“心意”,并不指“德行、道德”。德字的详情如下:

德。读dé。《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德,升也。从彳,㥁(dé)声。”形声字,本义是升,登。这跟现在的常用义“道德、品德”不同,要十分注意。

因为“㥁”实际上就是古德字,而这里成了德的声符,所以也说说“德”字的字形发展,如图:

(《字源》中所列的字形发展)

甲骨文里,德从彳,直声(就是目上一竖,古“直”字。其实古“德”字结合后来的字义,有点会意的意思,眼中只有直道,可不就是有“德”,再有,直着向前走,用力于始终如一的目标,可不就是德。)到金文中竖上又加了一点,强调目标点,点又渐渐演变为一横,强调终点线。后来又在直下加了一个“心”字。德遂以“㥁”为声。㥁字从直从心,也就是古“德”字。

德的本义是升,登。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升当作登。《辵部》曰:‘迁,登也。’此当同之……今俗谓用力徙前曰德,古语也。”桂馥的《说文义证》也说:“古升、登、陟、得、德五字义皆同。”读古文时可以注意这五个字,常通用。

但后来德字本义之外最常用的意义是道德,品行、节操。《篇海类编·人事类·彳部》:“德,德行。”比如《易·乾》:“君子进德修业。”孔颍达疏:“德,谓德行;业,谓功业。”君子要增进美德、营修功业。又比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范武子之德何如?”其实就是(子木向赵文子询问说:)“范武子的德行怎么样?”

此外,德字还有很多用法,举常用的说说:

(1)指有道德的贤明之人。《书·蔡仲之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孔传》:“惟有道者则佑之。”皇天无亲无疏,只辅助有德的人。《周礼·夏官·司士》:“以德诏爵。”郑玄注称:“德谓贤者。”到唐代柳宗元《天对》也说:“惟德登帝。”

(2)恩惠;恩德。《玉篇·彳部》:“德,惠也。”比如《书·武成》:“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大国畏惧他的威力,小国怀念他的恩德。指小国怀念周文王的恩德。

(周文王塑像)

又比如《史记·秦始皇本纪》:“刻石颂秦德。”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巡行全国,到处立碑,刻石记颂秦王朝的功德。

(秦泰山碑拓本)

(3)感恩;感激。《左传·成公三年》:“然则德我乎?”(楚共王说:)“那么感激我吗?”又比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以功受赏,臣不德君。”因为有功劳而受赏,臣子不用感激君主。

(4)德政;善教。《吕氏春秋·孟春纪》:“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命令相国宣布德政(教化),发布禁令,实行褒奖,瞻济不足,一直施及所有百姓。

(5)客观规律。《庄子·天地》:“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指上古的君上,在天下是无为的,只不过是合乎客观规律罢了。

(6)性质;属性。《庄子·马蹄》:“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郭象注:“夫民之德,小异而大同。”那人民有永恒的本性:织布来穿衣,种田来吃饭,这是他们共同的属性。

(耕织生活)

(7)心意。比如:一心一意。《书·泰誓中》:“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商纣有亿兆平民,都离心离德;我有拨乱的大臣十人,都同心同德。后来,“同心同德”发展成为成语,指心意统一,信念一致。”德“就是心意、想法的意思。

(8)五行说指四季的旺气。《古今韵会举要·职韵》:“德,《增韵》四时之旺气。”《淮南子·天文》:“日冬至,德气为土。”又:“德已去矣。”我们讲篆刻时,秦汉印一节曾多次提到过秦有水德汉有土德、火德的说法,指的就是这里的四季的旺气。

(9)始生;事物的开始。《庄子·天地》:“物得以生谓之德。”万物得到“一”而生成,这就叫做(德)始生。《淮南子·天文》:“日冬至,则北斗中绳,阴气极,阳气萌,故曰冬至为德。”高诱注称:“德,始生也。”冬至这一天,阴气到了极点,阳气开始萌生,所以称冬至为德。实际上,在地理学意义上,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但从这一天开始,太阳直射点开始北移,北半球从这一天开始,白天渐渐变长,直到夏至日再次回归,实际上,夏至日也称为德,只不过是阴之德,周而复始,永不止歇。

(冬至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10)凤凰头上的花纹。《山海经·南山经》里记载:“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在传说中,凤凰是人间所有美德的化身,如图:

(传说中集美德一身的凤凰)

(11)福,喜庆的事。《广韵·德韵》:“德,福也。”《礼记·哀公问》:“哀公曰:‘敢问人道谁为大?’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郑玄注:“德,犹福也。”孔颖达疏称:“言君今间此人道之大,欲忧恤于下,是百姓受其福庆。”在孔子眼里,天下最大的事情,是老百姓的福气。

(12)国名,德国,在欧州。

(13)星名,《史记·孝武本纪》:“陛下建汉家封禅,天其报德星云。”

(14)德还是黄河的别称。《史记·秦始皇本纪》:“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

此外,德还是姓氏,《万姓统谱》有载。德还分别通“直、植、得”等字,各取所通字字义,不再一一细说。

德的小篆写法如图:

(德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287,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德”的概念史︱“德”是如何拥有超凡力量的?

中国文明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极其注重“德政”和“德治”。儒家强调,权力合法性的来源是天命、德政与君主的个人品德。至迟到西周时,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就已是“德”,施政着重于“敬德保民”。自此之后,几乎历代相沿。

不夸张地说,“德”的观念深深渗透在中国文化的肌理之中。其实“德”经还在“道”经之前,而儒家文化特别推崇修身“立德”,以“德”为做人立身之本。美国汉学家艾兰给它作了一个谨慎的界定:“‘德’是某种人所特有之事,是其他生命所没有的人心的一个表现方面。”确实,龚鹏程也注意到,中国“讲人的尊贵,主要是从才德能力上说,希伯来则首先由形体上说”,所谓“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礼记·礼运》)。

这个概念,由于在后世经过儒家、道家的阐释与演绎,常被世人普遍理解为“道德”。但另一方面,汉语中又有诸如“积德”这样的说法,历代还将王朝兴衰以“五德终始”来解释,如果说“德”仅指“道德”,或是某种人所特有的品质,显然无法解释诸如“土德”、“木德”这类用法。这都表明,在古人的心目中,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而这,很可能是理解中国文明的一把钥匙。

研究先秦思想史的西方学者早就意识到,“德”是中国思想别复杂难译的概念之一,“有一系列难于理解的意思”,列文森认为它“意味着围绕‘美德(virtue)’或(美德的)‘力量(power)’这一概念的一堆意义”,很难确切对译。以往一般英译为“virtue”(性能,德性,美德)或“inner power”(内在力量)。英国汉学家葛瑞汉则将之译为“potency”(超凡力量),并强调指出,这和拉丁文中表示“德”的virtus一样,是指称某种内在的本质(intrinsic),而且它“传统上用作某种无需运用肉体力量便可促使他人行动的善良或邪恶的力量。孔子在赢得普遍效忠的周代‘神授力量’的意义上使用它,但把这个概念道德化并拓展宽泛,以至于使之成为自我遵循并使他人遵循‘道’的能力”。

包括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在内的许多学者都意识到,在这种“超凡力量”含义上的“德”,可与波利尼西亚土著社会中的“神力”(mana)参照。在波利尼西亚文明中,mana表示神灵附体,是社会地位、权威和力量的来源,也常译作“魔力”或“魅力”。由此解释“五德终始说”即可豁然贯通:所谓“五德”即天地之间五种循环交替的神秘力量,而每一个朝代、帝王即是其代表和化身。这也可以很好地解释《中庸》第十六章孔子所说的话:“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朱熹注解认为此处“鬼神”指天地之功用、造化之迹,而“德”乃指“情性功效”。这当然是理学家的解释,但究其原始本义,恐怕此处“德”便是指某种神秘莫测的超个人力量(vast impersonal forces)。

殷墟甲骨卜辞中已有“德”字,含义不明,岛邦男认为其意与“循”相近,李泽厚认为其与礼仪规范有关。但这应该都已是后起之意,从存世文献来看,《庄子·天地》所论恐怕最近于其本来面目:“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性修反德,德至同于初。同乃虚,虚乃大。合喙鸣。喙鸣合,与天地为合。其合缗缗,若愚若昏,是谓玄德,同乎大顺。……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这里明白指出:“德”是天地之间化生万物的原始力量,而只有顺应天道,达到天人合一之境,一个人才能成就“德全”。

这又涉及另一层意味:人可以获得“德”这种天地之间的神秘力量。据许慎《说文解字》:“德,升也。”段玉裁认为训作“登”与“得”,从甲骨文字形看,“德”的声旁“彳”表“获得”之意,而右边则是“直”与“心”,其本义应指内心获得的特殊魅力。周策纵在《古巫医与六诗考》中认为,“德”最初的含义应比“道德”或“德性”这样的抽象概念更为具体:“德字所从之直,可能说成从目之直视,而另一方面也可能象种子的发芽,所以古时这字既有徼循之意,而更常有生殖潜力的含义,从植、殖、值诸字还可见到一些端倪。德字早期即表示这种繁殖的潜能,《韩非子·解老篇》:‘德也者,人之所以建生也。’可能还保存这初义。德字因此也就有得来之意。”

在此不妨参见英语“德”(virtue)的语源含义:它源于拉丁语词根vir(“man”,男人),现在英语中仍有一系列词与此有关,如virile指“有男性气概的;有生殖能力的;精力充沛的”、而virtuous(有德行的)源出晚期拉丁语virtuosus,本义也是“道德力量;(战争中的)勇气;男性气概”。但在汉语中有所不同的是,“德”不仅表明一种内在的潜能,还尤其强调这是得自天地之间所蕴藏的神秘力量,相当于说“天赋异禀”,因此许景昭《禅让、世袭及革命》一书中认为,在某些语境中,“德”最好译为“favor”(天赐的德性)或“grace”(天赋的德行)。对此种力量,所侧重的与其说是繁殖力、男性气概,不如说是一种能通过无形的感化,促使人顺从的力量,所谓“以德服人”。一言以蔽之,一个人有“德”,就意味着让人看到超凡力量附体显灵(hierophany),即神圣事物通过此人向我们展示它自身。

在这样的观念之下,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能将超凡的宇宙力量内化,那自然便是人中最杰出者。据《管子·内业》:“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是故此气也,不可止以力,而可安以德;不可呼以声,而可迎以音。敬守勿失,是谓成德,德成而智出,万物果得。”这里明确指出:宇宙中有一种无形的精气,能将之内化于心,就是圣人,做到这一点便是“成德”,相当于拥有了鬼神一般的力量。

《说文解字》释“德”为“升”,或许是因登高能更接近于“天”,从而获得这种超凡力量。据《左传·桓公二年》:“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此处“德”所呈现出来的,几乎像是某种降神的感觉,具有令人敬畏的神圣性,由此才缔造出宗教、伦理、政治“三合一”的“礼”。

显然,这样的“德”绝不是普通人都能具备的,它在起初是神王(god-king,或中国所谓“圣王”)的特质与专属。侯外庐则根据西周时期的文献与铜器铭文中,“德”往往与“孝”连文并称这一点,认为“德是先王能配上帝或昊天的理由,因而也是受命以‘我受民’的理由”、“德以对天,孝以对祖”。《毛公鼎》也有“丕显文武,上天引厌其德,配我有周,膺受大命”的词句,特指周文王、周武王。王和在仔细辨析后主张,“西周时期的所谓‘德’,主要是指‘为君者应当具有的品质’。从客观上讲,‘德’是指以‘民’为主体的整个社会对于君主个人的素质要求”,这是“专门为为君者亦即统治者设计的一种角色观念”。

这里他已经点出“德”最初是专就王者而言,但受其唯物史观所限,未能意识到“德”原本并不只是“品质”或“个人素质”,而是一种天赋超凡魅力。这正如“命”在西周时也都是上天对周王之命,专指国祚,不关个人寿命,“德”最初也是上天所赋予统治者的,其个人之“德”即关系到共同体的兴衰。在彝族文献中有一个特殊概念,常被汉译为“威”,有威力、权威、威势的意思,常常用来形容宇宙、祖先、英雄人物、、制度等,视为共同体的根本(“彝威、彝荣,不可丢下”),这其实很可能接近于“德”的原始含义。

很多后世所使用的概念,起初都具有宗教意涵。如“福”的本意是上苍所赐的神佑;“礼”则是敬神,《说文解字》释为:“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甚至“性”,也与天命观有关,所谓“天命之谓性”(《礼记·中庸》)。上古邦国之所以如此重视统治者的“德”,恐怕正是因为这种不可见的品质让人相信,此人已被上天赋予超凡魅力,所谓“天命有德”(《尚书·皋陶谟》),故理论上天子必有德。换言之,这是一种基于君权神授的观念,而“德”是统治合法性的资格证明,它论证了权力的合法性,证明上天已经选择此人,这既是个人的特质,又关系到整个共同体的兴衰。《尚书·召诰》:“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即是说,只有依靠德治,才能承受天命,保持国祚。

既然如此,就可理解,在古人心目中的“圣王”,起初本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强调他如何协调宇宙秩序,因为“天事”与“人事”是一体的,均为圣王之职责。东汉时成书的《白虎通》中说:“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宗有德,重有道,显有能,褒有行者也。”这里的“天子”就是一个交接天地、接受其超凡力量并理顺所有事物秩序的巫王形象,而“明堂”就是它与宇宙枢纽交通的仪式中心。

如何才能证明一个人具备“德”?对此或许可以类比藏传佛教中找寻转世灵童的过程:通过此人的种种作为与事迹,观察他身边的神性征兆,可以判定他已被上天赐予“德”。此类记载极多,如《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白虎通》认为可以感应天地,自动召唤祥瑞涌现:“天下太平,符瑞所以来至者,以为王者承天统理,调和阴阳,阴阳和,万物序,休气充塞,故符瑞并臻,皆应德而至。”反过来说,一个人“有德”,即证明他已将天地之间的超凡力量内化为自己的禀赋,而民众的使命就是识别出这样的人物,并追随他,将共同体治理的权力交予此人手中。

公元前655年,晋人假道伐虢,宫之奇劝阻虞公时说了一番话:“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左传·僖公五年》)在此可以明白看出,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鬼神、上天、人民这决定邦国命运的三者,都以君主的“德”为转移,所谓“德辉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礼记·乐记》)。

由此来看,中国人所说的“德治”,其实就其本源而言是出于“君权神授”的观念,然而,到后来则演变出复杂的政治思想体系,这一切的变化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