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Hello,各位小伙伴们大家好,许久不见甚是想念,我是地球君,今天我们来聊一个伴随人类诞生便出现至今的现象—战争,当我们谈论起战争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认为战争是残酷的,劳民伤财,但是大家有仔细的思考过一个问题吗?战争的意义是什么?真实的战争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地球君就给大家科普一场知名度不高,但是却得到史学界广泛认可的战争,也正是因为这场战争,中国拯救了整个世界。
没错,就是拯救世界,这一点也不夸张,而这场战争便是钓鱼城之战,史学界认为,这场战役不仅改变了13世纪的世界格局,也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从客观的角度来说,这场战争影响了全球的文明史,即便是到了7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自豪地说,中国人曾在1259年拯救了全世界。
下面地球君就给大家细说下这场战争的细节,还是老规矩,喜欢我们视频的小伙伴记得点赞加订阅哦!我们话接上文,公元1259年,在今天的重庆发生了一场改变世界的战争,战争双方分别是南宋和蒙古,蒙古巅峰时期曾对人类历史上最辽阔的土地实现直接统治。
但是当时蒙古的统领并非成吉思汗,而是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孙子,人送外号蒙哥大汗,他统治的疆域有多大呢?说出来怕吓到大家,我们都知道今天的中国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但当时蒙古的疆域多达3000多万平方公里西面延伸至中欧西亚、东临大海、北抵西伯利亚、南抵南亚。
当时的蒙古帝国处于扩张阶段,西南方的蒙古军队正在占领穆斯林的土地,并且准备攻打埃及,而欧洲呢?上一次蒙古入侵的阴影仍在欧洲统治者的心头久聚不散,东面的蒙古军负责进攻南宋,北侧的蒙古部落则是计划渡海攻打日本。
当时的蒙古帝国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帝国,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如此广大的疆域归属于同一个,可以说当时的蒙古帝国已经征服了大半个人类文明世界,争霸地球的美梦都完成了一大半了,但是为何最终还是棋差一着呢?诶!这就不得不提战争的另一方人马了。
受到这场战争的波及的地域十分广阔,欧洲帝国瑟瑟发抖,日本岛国不过是蒙古帝国眼中的蝼蚁,能扭转战局的只剩下南宋军队,地球君先给大家科普下当时蒙古军队的实力,可能当时的世界出现了一个漏洞,让原本高原上一个不起眼的部落联盟崛起,并且很快发展成一个拥有人类历史上最强大军队的国家,其实力基本相当于今天的美军,这不是想打哪就打哪,想灭谁就灭谁吗?
公元1256年,蒙古发动灭宋战争,蒙哥大汗亲率主力攻打四川,此外还兵分三份向三个方向扩张,本想实力悬殊,是一场胜券在握的战争,但没想到战争异常焦灼。我们回到南宋的视角。
当时的南宋早早便派遣大将镇守四川长达十几年,对四川地势了如指掌的同时也修建了十几座堡垒,但让人惋惜的是,负责守城的大将余玠在战前被奸人所害,导致成都地区的防守中心云顶山城丢失,走投无路的将领纷纷投降。
而蒙古军也以攻下的城池为基地修整军队,1258年,蒙哥大汗率领十万大军攻打重庆合川最后一座堡垒钓鱼城,如果攻打成功,那么蒙古大军就可以顺江而下,覆灭南宋,但是钓鱼城作为人类冷兵器时期最强的堡垒,蒙哥大汗显然低估了它。
钓鱼城三面环水,剩下的一面是险峻的高山,从1240年开始,南宋军队就开始加固钓鱼山,对于不懂水战的蒙古军来说,陆地作战是唯一的进攻途径,但在高耸依山而建的城墙下,巨大的落差让蒙古军队的攻城机械失去作用,并且随着战事的推进,守将还调动城里的居民、犯人参与守城,久攻不下钓鱼城。
蒙哥大汗终于急了,派遣南宋降将去劝降,但是却被守城将领所杀,这一下把蒙哥大汗惹怒了,既然杀掉蒙古的使者,那么就要做好被屠城的准备,1259年正月,在刺骨的寒风下,蒙古军再次发动攻击。
根据记载1259年2月2日,蒙古军兵临城下,但是却攻城失败,2月3日,蒙哥大汗亲自率军攻城,依然失败,直到2月9日,蒙古军已经气急败坏的到处乱打,但是均在钓鱼城军民的防守下失败,随后重庆4月的大雨和5月太阳的暴晒彻底让蒙古军崩溃,并且由于水土不服,蒙古军战力每日愈下。
时间来到钓鱼城之战六月之后,战争已经打了半年,蒙哥大汗使出了浑身解数依然没能打进钓鱼城,但蒙哥也不是傻子,当时他想:他们在城里我们在城外,都打了半年了,只要再耗半年就能把他们活活饿死困死。地球君觉得这想法是好的,但是在六月的某一天,城墙上扔下了两条30斤重的大鱼和一百多张大饼,意思很明显了,守城军将早就想到这个问题,所以早早的在城里屯了大量的粮食。最终在7月份,忍无可忍的蒙哥大汗亲自登上高台喊战,但是却被埋伏好的宋军乱石击中,7月27日蒙哥大汗重伤不治,一代大汗死在了重庆的群山中。
蒙古帝国最高统治者身亡后,征战四方的部落首领纷纷班师回朝,想要继承大汗之位,这也让欧洲、埃及、西伯利亚多个地区免于被蒙古铁骑血洗,至于钓鱼城,由于战后遭遇大旱,城中粮食早已耗尽,最终在得到忽必烈一人不杀的承诺后,于公元1279年开城投降,这一天距离钓鱼城之战已经20年之久,三年后,南宋向元朝投降,值得一提的是,开城之日,城内30名守城将领登上城门,集体自刎以身殉国。以上便是改变世界的战争钓鱼城之战的故事啦,大家还想听什么故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栏目主理人/ 邵圣懿
本栏目由三味工作室承制出品
本期导读
今天进入到《中东土豪国卡塔尔》的最终章,这个系列其实讲着讲着就延展到了整个的阿拉伯世界。【上一期】我们讲了阿拉伯帝国的起源,今天我们来讲阿拉伯帝国的最终走向。
【往期回顾】10分钟轻松了解阿拉伯帝国发展史:历史上是谁打败过盛世大唐
— 配合本期节目阅读文章 —
01 阿拉伯帝国学会造纸
上一期讲的主要是阿拉伯帝国的历史,讲到了阿巴斯王朝“黑衣大食”在天宝十年的时候跟唐王朝有过一次军事交锋,并且胜了小小的一仗。这一仗虽然赢了,但实际上对于双方的实力对比并没有明显的影响,唐王朝在西域的统治根基丝毫没有变化,另外唐王朝本身也没有伤筋动骨。
但是对于打胜的一方,对于阿拉伯帝国来说,除了军事上的小小胜利之外,其实收获了特别关键的一样东西,这样东西对于阿拉伯帝国往后几百年,甚至在我看来是西方往后几百年文明的演进,都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么大的一个收获是什么呢?那就是他们从唐王朝的俘虏这儿学会了“造纸”,这个是有历史记载的。我们知道造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在怛罗斯之战以后,首先在中亚的撒马尔罕——这也是阿拉伯帝国统治的疆域,出现了造纸坊;然后更晚一些就是在巴格达有造纸技术传入了,巴格达是当时阿拉伯帝国的首都。
造纸技术一旦拥有的话,它对文化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为印刷成为了一种可能,知识的传播速度大大的加快,所以实际上就开启了阿拉伯帝国非常灿烂光辉的一个时期,就是在阿巴斯王朝“黑衣大食”这样一个时期,也被称作“阿拉伯帝国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经济、文化、科学都快速的向前发展,当然造纸术的传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推手。
02 拯救西方文明复兴
但是这件事情更全面的讲,我们可以从内因外因来分析。首先内因,阿拉伯人是很喜欢学习的,据说先知穆罕默德曾经说过:“虽然发达的文明远在中国,我们仍然要向他们学习。”这个是在公元600多年他就说的,因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肯定是盛世大唐,所以这个无可厚非。
另外一方面,除了向东学之外,他们向西看、向西学,当时西欧是已经是进入到了蒙昧的中世纪了,这个没什么可学的。但是他们学的是古罗马、古希腊灿烂的文明,那个时候是以帝国的名义在首都巴格达成立了翻译机构,翻译的就是来自于古罗马、古希腊的这些拉丁文的典籍,包括哲学、文学各方面先进的思想。
这个一方面是让阿拉伯帝国当时从中受益匪浅,大家得到了大量的来自西方的先进思想;同时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副作用,这完全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意外惊喜”!这个之前我们在讲《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时候曾经也讲过,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城破之后,为什么在意大利开始了文艺复兴。其实是反向翻译,就是因为古罗马、古希腊的很多书籍当时在西欧已经都找不到了,最后是从阿拉伯语反向翻译回去,这个成为了重要的推动文艺复兴的一个力量。
所以感谢阿拉伯帝国,基本上是给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做了一个“备份”,“云储存”!这样避免了大量的人类文明的光辉灿烂,群星闪耀的成就洇灭在历史当中,也幸亏有这样一个“云储存的备份”,使得文艺复兴成为可能。
03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好,这个讲的是阿拉伯帝国文化发达的内因,阿拉伯人擅长学习。那外因是什么呢?各位打开世界地图,看一看阿拉伯半岛在世界上的位置,“四大文明古国”大家应该从小都学过,中国、印度、古巴比伦也就是两河文明,然后是埃及。
所以你拿世界地图一看,阿拉伯半岛正好处在三大古文明——印度、埃及和两河文明的三角形中心点上,这三种文明对它形成了大量的影响,在这儿交织,都给阿拉伯文化来输送养分。阿拉伯帝国疆域扩大的时候和大唐又接壤了,所以实际上从中华文明又汲取了养分,因此阿拉伯文化是叫“博采众长”,这个是他们从世界上发达文明学习吸收养分的一个外部条件。
我们经常从小就听到一句话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要大发展的话,首先你得有钱,对吧?阿拉伯帝国式为什么在那个时候突然经济也变得很发达?是因为他们的骨髓当中,DNA里边有两个字叫“贸易”。
这个贸易实际上是《古兰经》就规定的,叫“要尊重贸易”,因为先知穆罕默德本身小时候成长的经历,就曾经跟随阿拉伯商人跟随商队去做贸易,所以本身他就是非常尊重贸易的。在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阿拉伯地区正好是连接东方和西方的一个重要的中转站,所以实际上是丝绸之路的中心地带。
在那个时候向东的话,在大唐已经有大量的阿拉伯的商人,包括在唐朝的长安都城就有清真寺,这个就是阿拉伯商人带来的影响。他们把东方的大量的货物传送到西方,送到东罗马帝国甚至更远的欧洲,从中获取了大量的利益,所以那个时候阿拉伯帝国因为贸易变得非常非常富有。
04 由盛转衰,十字东征
但是任何历史发展,这种大的帝国到一定的阶段总会有一个盛极必衰的转折,这个转折实际上也发生在阿巴斯王朝时期,也就是它的后两三百年。因为到了阿巴斯王朝时期,整个阿拉伯帝国的疆域已经非常大了。
阿拉伯帝国在最强盛的时候,他的疆域是亚、非、欧三大洲,向西一直到西班牙,向东一直打到了中国,和当时的大唐盛世接壤了,已经打到中亚了。所以这样的一个疆域统治起来非常的难,非常的庞大,它的行政效率是很低下的。另外由于疆域过大,所以在阿拉伯帝国当中各个种族、人群不同的阶层,最终形成内部的罅隙和矛盾,形成了盛走向衰的一个内部原因。
那么从外因上来看,它为什么由盛转衰?是因为在公元大概十世纪、十一世纪之后,外部环境变化,是“首尾难顾,腹背受敌”。
在西边他受到的是东征的冲击,东征号称是打着征服异教徒、打伊斯兰教这样的旗号,实际上说白了,当时就是蒙昧的欧洲骑士一看,这阿拉伯帝国挺有钱是吧,生活挺富裕,抢点钱吧!其实内在逻辑是这样的,所以他们向西是面临着欧洲的东征的不断的征讨。
05 蒙古铁骑,帝国覆灭
向东实际上在中亚,当时中国叫西域,始终阿拉伯帝国和很多的国家有这种疆域的冲突,但直到最后13世纪的时候出现了一个特别能打的民族,最终也成为了阿拉伯帝国的掘墓人,那就是蒙古人来了!
从1200年前后开始,蒙古人就不断的跟阿拉伯帝国发生这种战事。到1258年的时候蒙古铁骑踏破了巴格达,也就是阿拉伯帝国的首都,首都陷落!到1260年大马士革也被攻破了,这样彻底阿拉伯帝国灭国。
而且蒙古人非常残酷,多说一句,在1258年攻破了巴格达城之后,蒙古在巴格达进行了屠城,当时巴格达是世界上文明高度发达的城市之一,阿拉伯帝国的首都被蒙古人屠城了。
在阿拉伯帝国被灭国之后,阿拉伯半岛陷入到一个“群雄并起、部落纷争”的阶段,再也没有建立起一个阿拉伯人自己的统一的,所以如果历史为轴线的话,我们可以按一下快进键,往前快进几百年。
在这几百年期间奥斯曼帝国曾经在这儿短暂的断断续续统治了几十年,但是奥斯曼帝国它不是阿拉伯人的国家,它是土耳其人的国家,我们之前也讲过。这个局面,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初。
06 卡塔尔国家的成立
好,这儿停下来多说几句。20世纪初在一战之前,阿拉伯半岛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势力范围,但是一战当中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参战,并且是战败国,所以它在阿拉伯半岛的利益迅速被切割,被战胜国们拿走了。
而且在一战接近尾声的时候,英国和法国签订了一个秘密协议,实际上就是对阿拉伯半岛的利益做了一个秘密的分配,英国、法国好像老爱干些这样的事,尤其是英国。在一战之后阿拉伯半岛更多的地区是处在英国的保护之下,很多的酋长国都和英国签订了保护协议,包括当时的卡塔尔,这个叫做“英国保护时代”。
再往后就到了1940年代,这个年代是阿拉伯世界整个命运改写的重要的转折点,因为在这个地区发现了石油。在发现石油之前,这儿只能依靠一些贸易,只能依靠采珍珠,在有石油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也正是因为有石油,腰杆硬了,所以阿拉伯地区的人民开始了寻求独立自主,建立自己国家的又一次的努力。
那这样的努力持续了几十年的时间,直到1960年代,在阿拉伯半岛上有九个酋长国和英国先后签订了摆脱英国保护,成立自己国家的协议。这九个酋长国起先最早是想共同成立一个大的阿拉伯国家,但是最终有两个小兄弟没谈拢,有七个酋长国成立了一个大的国家叫做阿联酋,也就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有两个小的酋长国,最终独立建国了,一个就是卡塔尔,还有一个是巴林。
07 卡塔尔旅游小贴士
好,四期的内容其实到这就接近尾声了,我们从卡塔尔这个小小的国家做切口,讲了这个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讲了伊斯兰教的一些文化习俗,同时也讲了整个阿拉伯地区的历史,这个对于大家理解阿拉伯历史应该有一个概括的作用,同时还讲了一点点目前的政治局势。
其实卡塔尔这个国家如果各位想去旅游的话,我的建议是不用专门去,因为卡塔尔航空在多哈,是一个连接亚洲和欧洲非常重要的中转站,如果各位以后有机会坐卡航的飞机去欧洲玩的话,那么在这儿选择一个停留时间长一点的航班,有个大半天一天在这停留一下,去感受一下多哈这座城市现代化的程度,感受一下这儿的国际化,去感受一下卡塔尔国家博物馆,同时看看这座即将举办世界杯的城市,这就足够了!
夏天尽量不要去,9月份、8月份白天的温度40多度,确实非常的难受,如果是冬天,不妨在这去看一看,感受一下阿拉伯世界的独特的文化。
从阿姆河两岸到埃及尽头的广阔土地上,所有人都要遵循成吉思汗的法令,对于顺从你命令的人,要赐予他们恩惠;对于顽抗的人,要让他们遭受屈辱。”
这是蒙哥汗对弟弟旭烈兀的嘱咐,时间是“大蒙古国”第三次西征前的1251年,后来的历史表明,旭烈兀重点执行了蒙哥汗这句指示的后半部分。
历史上,蒙古的三次大规模西征把亚欧大陆搅得天翻地覆,其中,成吉思汗发动的第一次西征灭掉了花剌子模,不仅将蒙古帝国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中亚,还为子孙规划了后来的四大汗国。
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帝国在1235-1242年间又发起了第二次西征。在这场历时8年的大规模征战中,由窝阔台长子贵由、拖雷长子蒙哥、术赤之子拔都等组成“长子西征”。十余万蒙古大军一路向西势不可挡,基辅罗斯、弗拉基米尔公国等东斯拉夫列国相继被摧毁,蒙古帝国的势力范围再扩展到东欧。
如果说前两次西征还只是扩展蒙古帝国疆域,那么,成吉思汗孙子旭烈兀发动的第三次蒙古西征就是一场震惊伊斯兰世界甚至令欧洲胆颤的征伐了。
一代天骄或许不曾料到,像自己一样能征善战的后代都集中在幼子托雷家族,蒙哥、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四兄弟一个比一个能打,尤其是旭烈兀“这孙子”。
1251年6月,蒙哥继承帝位,遵照祖父开疆拓土的遗嘱准备展开第三次西征,因蒙哥主要精力放在征服南宋上,故将这次西征的重任交给弟弟旭烈兀。
1253年,旭烈兀集结了五分之一帝队渡过阿姆河,随后令麾下将领怯的不花率1.2万人向木剌夷国(今伊朗北部)进军。战至1256年末,西征军最终将这个位于波斯的卢尔人消灭。同年,蒙哥汗封旭烈兀为伊儿汗,旭烈兀的伊儿汗国正式建立。
次年,旭烈兀继续率军进攻阿拔斯王朝。1257年11月,蒙古三路大军同时向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进军。起初,阿拔斯哈里发穆斯台绥木拒绝蒙古人劝降,警告蒙古人“安拉将对攻击哈里发者降下天谴”。
旭烈兀一声令下,怯的不花率骑兵攻入木剌夷和阿拔斯之间的山地,从哈马丹通往巴格达的通道被打开了。随后,右路军渡过底格里斯河与阿拔斯军展开遭遇战,穆斯台绥木此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急忙下令加固城墙并布置障碍防阵,但为时已晚,阿拔斯王朝覆灭的命运已无可挽回。
1258年2月,穆斯台绥木带领皇子、贵族和官员开城投降。不知旭烈兀是如何领会蒙哥汗指示精神,蒙古人随即对巴格达展开长达一个星期的屠城,数十万人丧生,末代哈里发也被蒙古人裹在地毯里纵马踏死。
蒙古铁骑血洗巴格达,经此浩劫,盛极一时的阿拉伯帝国正式灭亡,伊斯兰世界遭遇历史“至暗时刻”。
值得一提的是,旭烈兀西征期间的1254年,法王路易九世发动的第七次东征也在紧锣密鼓进行。蒙古西征军和从东西两面夹击阿拉伯帝国,大有把西亚穆斯林势力一举剿灭之势。然而,埃及马穆鲁克奴隶兵团最终击败并俘虏路易九世,阿尤布王朝逐渐被马穆鲁克这个“奴隶王朝”所取代。
征服阿拔斯王朝后,旭烈兀继续率军向西进攻,一路收编一批当地国家的部队。1258年,西征军开始进攻阿尤布王朝。与之前一样,蒙古军分为三路进攻,相继占领了叙利亚大部分国土,阿尤布王朝的统治已名存实亡。
1260年1月,蒙古大军攻陷阿勒颇,3月,怯的不花领军围攻大马士革。对蒙古人的围城战早有耳闻,大马士革不到一个月即开城投降。阿尤布王朝灭亡了,这个困扰多年的王朝最终倒在了蒙古人面前。
随着巴格达和大马士革的先后陷落,伊斯兰世界的中心不得不移到埃及。旭烈兀愈战愈勇,随后令西征军兵分两路同时进军小亚细亚和地中海中的富浪国(即今塞浦路斯)。
在欧亚交界处,蒙古铁骑所到之处无不令人胆颤心惊,旁边的拜占庭帝国和欧洲各国坐不住了,纷纷派使者与旭烈兀会面,积极传达友好信号及联盟意向。
正当旭烈兀准备进军埃及马穆鲁克王朝之际,兄长蒙哥在四川合州战死的消息传来。旭烈兀只得自率主力大军东返,令怯的不花固守叙利亚并继续进军巴勒斯坦。
当年9月的阿音札鲁特战役中,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军队大败蒙古军,怯的不花阵亡,蒙古第三次西征正式结束,“大蒙古国”扩张步伐终于停下来了。
作为阿尤布王朝的继承国,马穆鲁克王朝统治埃及达两百多年之久。而“马穆鲁克”在阿拉伯语中意为被占有的人、奴隶,故马穆鲁克王朝又被称为奴隶王朝,其历史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为伯海里王朝,由突厥佣兵主政;后期为布尔吉王朝,由高加索人特别是切尔克斯人组成。
最早的马穆鲁克来自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主要以阿尔泰语系为主的突厥人及蒙古人为主,而后来的马穆鲁克则大多由奴隶贩子贩卖到中东地区的。马穆鲁克具备游牧民族优良的骑术和战斗技能,并且对哈里发高度忠诚,故经常被作为雇佣军使用。
历史就是这样往往令人没想到,没想到马穆鲁克王朝关键时刻扭转了穆斯林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最终在“至暗时刻”拯救了伊斯兰世界,难怪史学家称马穆鲁克王朝“是中世纪最后一个闪烁着伊斯兰文明余辉的穆斯林国家”。
文/田瑞安 原创不易,敬请关注 ;欢迎留言评论,批评指正
1973年12月,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次不寻常的事件。十大召开4个月后,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北京与沈阳、南京与广州、济南与武汉、福州与兰州八大军区司令员相互对调。这件事情不但在国内产生巨大影响,在国际上也引发了各种猜测。
为什么一定要对十一大军区中的八大军区司令员进行对调呢?从我党与军队的具体关系变化来看,我党总体模式与思路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但实际过程却有些复杂。基于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以后,始终对军队抓得很紧,特别关注直接领导者的动向。
1973年3月10日,恢复了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同年8月在党的十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一次听取工作汇报中,讲到各大军区司令员久未调动的问题,问怎么办?稍作沉思,随后把面前的茶杯和的茶杯对换了一下。会心一笑,说道:“英雄所见略同。”
1973年12月,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一开始,就批评政治局和军委。会场里鸦雀无声,气氛有此紧张。缓和了一下语气:“我考虑了很久,大军区司令员还是调一调好。”
建议在座的政治局委员们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唱完歌,他接着谈:“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不行呢。搞久了油了呢!”这是讲各大军区司令员。他说他已经考虚了好久,认为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坐镇,一待就是20年,会出现消极因素。
随后,宣布重要决定,他指着复出不久的说:“我们现在请了一个参谋长。他呢,有些人怕他,但他办事比较果断。”又对说:“你呢,人家有点怕你,我送你两句话,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外面和气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过去的缺点,慢慢改一改吧。”
根据政治局会议的决定,中央12月20日召开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议,21日下午,接见了与会人员。
回忆,交代副主席把各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都找来。46位高级将领受到了接见。将要被调动的八大军区司令员,坐在面对的前排。
接见开始后,拍拍朱老总的肩膀:“这是好司令啊,是我们的红司令,不是黑司令。”简单地讲了几句之后,便与站立在一侧的萧劲光、陈士榘、田维新和马宁4位高级将领握手谈话。
与解放军政治部副主任田维新少将握手时问:“田维新同志,你是哪儿人?”“山东东阿人。”田维新答。“曹植埋在什么地方啊?”又问。“鱼山。”田维新回答。
又问:“左边有个湖,是什么湖?”田维新想了一下说:“嗯,要说湖,那离鱼山还远,是东平湖。”“噢,那就对了!”突然话锋一转,说:“总政治部就交你负责了!”
田维新毫无准备,但很快做出了反应:“德生同志(此前任总政治部主任的)走了,总政就我一个副主任了。让我继续留在总政工作是需要的,请主席委派主任。”
“不,就是你负责了!”以十分明确的语气说。田维新说:“我资历经验都不够,还请主席派个主任吧! ”不再作答,开始与空军司令员马宁握手谈话。
之后,再次开始向全体人员讲话。讲着讲着,他向坐在前排的问道:“我要你读《红楼梦》,你读了没有?”“读了。”回答得很干脆。“读了几遍?”“一遍。”“一遍不够,要读三遍。”随口背了《红楼梦》第一回中的一大段。
背过《红楼梦》,还要学刘邦手下的名将周勃。
12月22日,正式宣布对调命令,各大军区司令员、军兵种主要领导再次集中。周恩来宣布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具体细节:
北京军区司令员与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对调;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与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对调;南京军区司令员与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对调;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与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对调。
当时全国有十一大军区,除了上述八大军区外,还有新疆军区、成都军区、昆明军区的三位司令员没有被调动。
会议结束后,按照的要求,命令下达10天内,各军区司令员都到达了新的工作岗位,每人按规定仅带了10人以内的工作人员。对调工作干净利落地完成了。这次重大军界人事调动,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事后谈起这次对调的必要性时指出:“这是因为很懂得领导军队的艺术,就是不允许任何军队领导干部有个团团,有个势力范围。”
这次对调是我军建军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
——摘自《作家文摘》2009年总第1258期
作者:李林 毅军 夏若天编辑:金久超责任编辑:张裕
提起旭烈兀这个名字,或许很多读者都会感到陌生,此人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也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弟弟。相比于忽必烈,旭烈兀在国内的知名度更低一些,因为毕竟忽必烈曾是元朝的皇帝,而旭烈兀在蒙哥汗统治时期曾率军西征,在灭亡阿拔斯王朝后宣布建立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伊儿汗国,而在中亚和西亚的史书中,旭烈兀的名字则比忽必烈更加如雷贯耳。
萨达姆
在伊儿汗国鼎盛时期,其领土囊括了现在伊朗和伊拉克的大部分土地,虽然伊儿汗国的大部分领土都位于伊朗境内,但是对于伊拉克人来说,他们要比伊朗人更熟悉伊儿汗国创建者旭烈兀的名字,也更熟悉旭烈兀西征的历史。在萨达姆时代,伊拉克出版的书籍和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伊儿汗国蒙古人的身影,而他们则常常以反派的形象登场。
直到现在,巴格达的居民仍然将旭烈兀的名字看作是一种难以承受的灾难的同义词。而伊拉克曾经的强人萨达姆,也对蒙古西征的历史非常感兴趣,他在演讲时常常提到旭烈兀的名字。在伊拉克战争前夕,萨达姆在一次演讲中再次提到了旭烈兀的名字,并且用当年攻陷巴格达的蒙古骑兵来影射想要入侵伊拉克的美英联军,想以此来激起伊拉克人的民族情感。
正在演讲的萨达姆
据说萨达姆在那场演讲中,对台下的听众慷慨激昂的喊道:“我的兄弟们!新的旭烈兀将再次降临巴格达,美军就是新的蒙古西征军,不过现在已经今非昔比了,我们已经有能力将新的入侵者消灭在巴格达的城外!”
不过就像当年的巴格达人没能阻挡住旭烈兀的蒙古大军一样,萨达姆也没能阻挡住美军进入巴格达。而萨达姆和伊拉克人之所以对旭烈兀的名字记忆犹新,还要从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说起,在那一年的2月10日,旭烈兀率领蒙古人攻陷巴格达,巴格达陷落之后,旭烈兀处死了末代哈里发穆斯台绥木,阿拔斯王朝宣告灭亡,古城巴格达也迎来了一场浩劫。
旭烈兀进入巴格达
而在旭烈兀未西征之前,巴格达曾一直是西亚最大的城市,早在巴比伦帝国时期,巴格达就已经有人居住,而巴格达的真正崛起,则是因为阿拔斯王朝的迁都。在公元八世纪中叶,阿拔斯王朝的第二位统治者曼苏尔决定在幼发拉底河右岸的土地上修建国都,而当时的巴格达还只是一座小城镇。曼苏尔命人在巴格达修建了一座圆形的内城,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加,人们开始围绕圆形内城修建房屋,到了十世纪的时候,巴格达城已经横跨幼发拉底河两岸。
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巴格达一直是阿拔斯王朝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城中的人口十分稠密,阿拉伯史学家认为当时只有中国的大城市才能和巴格达城的规模和人口不相上下。而旭烈兀对巴格达的征服,则被看作是巴格达城命运的分水岭,当蒙古人攻陷巴格达后,城中的居民遭到了,城中的大部分建筑也被摧毁,阿拔斯王朝最大的学术中心智慧宫也被付之一炬,智慧宫中的图书染黑了幼发拉底河的河水。
古代的巴格达城
在伊儿汗国前期,巴格达一直处于兵荒马乱的状态,直到合赞汗时期,人们才开始重新对巴格达进行建设,合赞汗任命著名史学家志费尼成为巴格达的总督,让他负责巴格达城的重建工作。可是在被旭烈兀的西征军蹂躏之后,巴格达已经无法恢复从前的地位和影响力,阿拉伯世界的文化和经济中心开始向大马士革和开罗转移。
到了十四世纪末期的时候,在人们的努力下,巴格达重新拥有了曾经的繁华,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一场新的浩劫又降临了。公元1401年,中亚之王帖木儿率军攻陷了巴格达,很多史学家都认为帖木儿对巴格达的破坏要比之前的旭烈兀更致命,在帖木儿发动的这场战争中,萨达姆的家乡提克里特也遭到了破坏,帖木儿的军队用提克里特居民的首级修建了好几座高塔。
参考资料:《伊拉克史》《阿西尔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