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本文带来一个奇怪的汉字“鬻”,我猜你不认识它。可能每天做饭时会不自觉地把“鬻”说出来。比如:哎呀,快关掉火,都“鬻锅了”,“汤鬻出来了”。就是这个“鬻”字,它读作四声鬻yù。用作方言时读作一声“yū”。
你认识吗?
“鬻”字外形,像灶台做饭的样子。“鬻”yù字外形,不说你也能想到跟【做饭】有关系。这就是中国字的好处-望文生义。假如给你一堆英文字母,打死也看不出它背后的意思。大家仔细看,“鬻”字下面是鬲gé,在这里“鬲”读作lì,指的是煮饭的炊具;上面的两个“弓”字代表做饭时热气腾腾的样子;“米”泛指炊具里面煮的谷物。由此可见“鬻”字俨然成了灶台煮粥的样子。
“鬻”字外形
“鬻”与“粥”的关系:所以“鬻”的本义是:“粥”。“鬻”原为“粥”的本字,“粥”是“鬻”的异体字,后来两个汉字进行了分工。“粥”就是专指饮用的五谷食物。而“鬻”字,更多地表示其他的含义,如养育,抚育。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一日三餐,离不开家里的灶台锅具。一样米养百样人,“鬻”字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鬻”原为“粥”的本字,“粥”是“鬻”的异体字
方言汉字“鬻”yū:当“鬻”作为一个动词时,指液体从锅里面溢出来。它常用作方言汉字,用作方言时,不读四声,读一声yū。你看“鬻”字下面烧大火,锅灶里面煮着米粥,上面沸气都冒了出来,食物也渗了出来。很多地方的方言都说“鬻yū锅了”“鬻yū出来了”,就是这个“鬻”字。
鬻锅了
“鬻”假借为“卖”“售出”文学中,“鬻”字的本义很少再提起,它的假借含义却经常使用。如“鬻”字就假借为“卖”“卖出“出售”的意思。在《国语·齐语》:中就有这么一句话:“市贱鬻贵。其大概意思就是:在价格上涨后出售。像这样的古汉字,一定要去《说文解字》里面找答案,只要弄清楚汉字起源规律,理解其文化不是难事。《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字书,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此书,学习汉字文化,值得一读。
《说文解字》
关于“鬻”字,最常见的文学素材起到“鬻”字,必会想到的成语【卖官鬻爵】指执政掌权者出卖官职爵位,以聚敛财富,形容古代封建统治政治。造个句子:即使在新时代,有些人还是受不了金钱的诱惑,干了不少卖官鬻爵的勾当。还有一个成语叫做:卖儿鬻女,形容古人生活贫苦,以至于卖掉自己的子女来维持生计。生活苦不堪言。还是造个句子:当今社会,人民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再也不会出现以前卖儿鬻女的局面了。
以上两个成语,你熟悉吗?
结尾:你会发现“鬻”字作为形容词时,往往表达的是一种负面贬义的色彩。与它原来的本意相差甚远。所以,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汉字经过几年前传承下来,读懂汉字更能了解中国的历史。也希望今天的“鬻”字讲解,你也会爱上汉字文化。我是@聊城王岗爱讲字关注我,一起学知识。
本文带来一个奇怪的汉字“鬻”,我猜你不认识它。可能每天做饭时会不自觉地把“鬻”说出来。比如:哎呀,快关掉火,都“鬻锅了”,“汤鬻出来了”。就是这个“鬻”字,它读作四声鬻yù。用作方言时读作一声“yū”。
你认识吗?
“鬻”字外形,像灶台做饭的样子。“鬻”yù字外形,不说你也能想到跟【做饭】有关系。这就是中国字的好处-望文生义。假如给你一堆英文字母,打死也看不出它背后的意思。大家仔细看,“鬻”字下面是鬲gé,在这里“鬲”读作lì,指的是煮饭的炊具;上面的两个“弓”字代表做饭时热气腾腾的样子;“米”泛指炊具里面煮的谷物。由此可见“鬻”字俨然成了灶台煮粥的样子。
“鬻”字外形
“鬻”与“粥”的关系:所以“鬻”的本义是:“粥”。“鬻”原为“粥”的本字,“粥”是“鬻”的异体字,后来两个汉字进行了分工。“粥”就是专指饮用的五谷食物。而“鬻”字,更多地表示其他的含义,如养育,抚育。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一日三餐,离不开家里的灶台锅具。一样米养百样人,“鬻”字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鬻”原为“粥”的本字,“粥”是“鬻”的异体字
方言汉字“鬻”yū:当“鬻”作为一个动词时,指液体从锅里面溢出来。它常用作方言汉字,用作方言时,不读四声,读一声yū。你看“鬻”字下面烧大火,锅灶里面煮着米粥,上面沸气都冒了出来,食物也渗了出来。很多地方的方言都说“鬻yū锅了”“鬻yū出来了”,就是这个“鬻”字。
鬻锅了
“鬻”假借为“卖”“售出”文学中,“鬻”字的本义很少再提起,它的假借含义却经常使用。如“鬻”字就假借为“卖”“卖出“出售”的意思。在《国语·齐语》:中就有这么一句话:“市贱鬻贵。其大概意思就是:在价格上涨后出售。像这样的古汉字,一定要去《说文解字》里面找答案,只要弄清楚汉字起源规律,理解其文化不是难事。《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字书,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此书,学习汉字文化,值得一读。
《说文解字》
关于“鬻”字,最常见的文学素材起到“鬻”字,必会想到的成语【卖官鬻爵】指执政掌权者出卖官职爵位,以聚敛财富,形容古代封建统治政治。造个句子:即使在新时代,有些人还是受不了金钱的诱惑,干了不少卖官鬻爵的勾当。还有一个成语叫做:卖儿鬻女,形容古人生活贫苦,以至于卖掉自己的子女来维持生计。生活苦不堪言。还是造个句子:当今社会,人民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再也不会出现以前卖儿鬻女的局面了。
以上两个成语,你熟悉吗?
结尾:你会发现“鬻”字作为形容词时,往往表达的是一种负面贬义的色彩。与它原来的本意相差甚远。所以,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汉字经过几年前传承下来,读懂汉字更能了解中国的历史。也希望今天的“鬻”字讲解,你也会爱上汉字文化。我是@聊城王岗爱讲字关注我,一起学知识。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称赞过王羲之的书法:“其道同鲁庙之器,虚则欹,满则覆,中则正”,这里所说的满则覆也就是我们想常说的满则溢。
鲁庙最著名的一个祭器就是欹,它反映中国的伦理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它是盛酒或水的器皿,古人所说清酒就是水。故宫博物院里就陈列着一铜制器物。它是一种神圣而尊贵的礼器。
欹器有沙漏计时的功能,注入水的时候,你注一半的话,它稳稳当当,你注满的话,在力学的作用下,他就是倒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满则溢。
为什么它反映中国的伦理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伦理观我们这里不讲大家都懂,春秋齐桓公在座位右边总是放着一个欹器,用来警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齐桓公死后,国人为他建造庙堂里面就有欹器。齐桓公喜欢放在座位的右侧,《荀子·宥坐》中也提到“宥坐之器”宥音同右,这其实我们常说的用来激励自己的座右铭的来历有关。
#头条创作挑战赛##淄博烧烤##青春##美好奇遇记#
有一种生动而美好的时光,叫做“青春”。年轻的我们,在这个拥有无限可能的年纪里,总是充满了无穷的热情和活力。每一天都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每一步都充满了和期待。而如今,当我们回首过往的岁月时,那些草长莺飞,风吹麦浪的时光,已成了我们永恒的记忆。
在现代社会里,年轻人享受着前所未有的便利和自由。他们喜欢尝试新事物和挑战自我,无论是游戏还是美食,他们总是有着独特的方式去感受和体验。在这个年纪里,他们聚在一起玩桌游,体验密室逃脱,进行枪战游戏,还有那盛大的开荤仪式,为青春生活增添了更多的欢乐和色彩。
伴随着歌声和笑声,开荤仪式拉开了序幕。美食的诱惑,让每一个青春洋溢的年轻人都感到舌尖上的满足。吃个葱,聪聪明明;吃个蒜,能说会算;吃个蛋,哪里都好看;吃口米饭,腰缠万贯;吃口肉,多福多寿;吃个鱼头,吃穿不愁;吃个鱼尾,顺风顺水;吃个青菜,心平气和。美食的背后,是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开荤仪式是青春的象征,是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年轻人总是充满着希望和勇气,他们相信未来,相信自己能够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像一颗火苗般,点燃了无数年轻人的和梦想。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青春是一束炙热而又温柔的火焰,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也为他们带来了无数的幸福和快乐。
青春,不仅仅是生命中的一个阶段,更是一种态度和心境。年轻人们拥有一颗敢于尝试,敢于挑战的心,他们追求自我,追求自由,享受生命的每一天。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和美好,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里闪耀着属于自己的光芒。
或许,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和困难,但是我们年轻的时候,却总是充满了勇气和信心。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会用愉悦的心态去面对,因为青春就是这样,充满活力、勇敢前行。在这个多变而又充满希望的时代里,我们年轻人应该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和热情,用行动去证明自己,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青春,洋溢着美好和希望,也承载着挑战和成长。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青春之光总是闪耀在年轻人的内心深处,引领着他们前行。让我们珍惜青春,用心去体验生命的美好和感动,用拼搏和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和光辉。
引言:《易经》乾卦之中有一句话,叫: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无咎”就是没有灾难的意思,之所以没有灾难,就是因为能够“终日乾乾,夕惕若”。
任何时候如果不能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即便是走在平地上也会摔一跤,只有保持谦虚,才能在高低起伏的人生中不犯大的错误,并且任何时候都得以塑造好的结果。
水满则溢,人满为患。
一个容器如果装满了水,稍微晃动一下水就溢出来了,一个人过度自负,心里装满自己认为的“丰功伟绩”,便容纳不了新的知识,新的经验,和别人的良言忠告,长此以往之后,或者止步不前,或者突然受挫。
满招损,谦受益,骄傲自满者常生祸患,谦虚卑下者才能善于保身。
一个人能够在一个位置上循序渐进,逐步攀升的机缘,就是因为自己谦虚卑下的态度,而不是自以为是的高傲,一个人如果连认清自己都做不到,有一些小小的成就就居功自傲,那么这一生很难有大的出息和前途。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为人处事堪称难得,他经常对家人说的一句话就是: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他最喜欢用“花未全开月未圆”七个字,教导自己和告诫家人,将其视作立身保家之法,正是这样谨慎处世的态度才让他人生位居高位,不仅保全了自身,而且子孙后代都可以享受福泽。
古人常说:小心谨慎者,必善其后,畅则无咎也;高自位置得,难保其终,亢则有悔也。
凡事小心谨慎的人,事后必定会谋求善后之法,这样谦虚的胸怀必然不会犯下过错;凡是身居高位的人很难维持长久,因为只要达到高峰就会开始走下坡路。
小心谨慎之人不仅处事周全,而且能够以慎独修身,凡事有好的开始,也会有好的结束,这样通畅的局面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根本。
正所谓“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做事的时候仔细考虑严密行事,就连狡猾的秋蝉都能捕捉到,应付自己的人生更是如鱼得水。
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见王安石,当时王安石正在睡觉,他就被王安石的仆人引到了书房用茶。
仆人走后,苏东坡见桌子上面有绿色墨砚,砚池内余墨未干,旁边有一副还未完成的诗稿,方欲掩盖,他知道这是王安石写的《咏菊》。
他拿起来念了一遍: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看了之后,不屑一顾的笑了一下,因为这首诗的第二句说的“黄花”就是菊花,这种花开在深秋,最能耐久,随你老来焦干枯烂,也不会落花,所以说“吹落黄花满地金”不是错了吗?
苏东坡兴起之下不能自已,于是提笔在下面续上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然后就告辞回去了,后来有一次机缘巧合之下,苏东坡在黄州游玩,在一个后花园里赏菊的时候,不禁惊呆了,他看到满地金黄,枝上全无一朵菊花,这个时候才知道,原来真的有会落下的菊花,
这个时候感叹着说:“当初我妄言,为王安石续写咏菊诗,谁知道他没有错,我反而错了,今后一定要谦虚谨慎,不再轻易笑话别人了。”
我们的才华不如苏东坡,但是一定会经常犯苏东坡这样的错误,因为自以为是的坚持固有的成见,对事物做出了错误判断,所以做人一定要低调和谦虚,不被自己的成见所蒙蔽。
人能看清世间万物,却偏偏难以认识自己,因为不认识自己,所以总是自命不凡,结果妄自轻狂,由于找不准自己的位置,被自己的狂妄所伤害。
所以找准自己位置,认清自己角色,才能不迷失自我,才能不犯类似的错误。
-end-
文|易论
1. 踔厉奋发【chuō lì fèn fā】:形容精神振奋,斗志昂扬。
成语“踔厉奋发”出自唐代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译文:子厚他才能出众,方正勇敢,发表议论时能引证今古事例为依据,精通经史诸子典籍,议论时才华横溢,滔滔不绝,常常使在座的人折服。
2. 蹄疾步稳【tí jí bù wěn】:指马跑得很快同时很平稳,可引申为速度快并且很稳。
“蹄疾”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意思就是昔日科举不得志,心胸郁闷促狭的时光实在不值一提,今日及第潇洒旷达自由自在思绪开阔无涯。乘着和煦的春风,志得意满,策马驰骋在宽阔的天街上,马蹄似乎也格外轻松迅疾,就好像一天就可以看尽长安似锦的繁花。其中,“疾”就是飞快。
3. 顽瘴痼疾【wán zhàng gù jí】:指顽固难以治愈的疾病,或旷日持久的坏习气。
此汉语词语出自《难经·十八难》:“患者病期较长,投剂、服药多不易见效。如果痼疾患者又感染新病、急病,宜先治其新、急病症,然后再调治痼疾。”
4. 笃行不怠【dǔ xíng bù dài】: 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履行所学,永不倦怠。
“笃行不怠”成语出自《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譬)如登高必自卑。”
译文: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就像走远路一样,必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山一样,必定要从低处起步。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这句话意思是“走远路必须要从近处走起,切实履行所学,不倦怠。”一般用于形容坚定不移、脚踏实地的求学态度,做到“知行合一”。
5. 行稳致远:指若想走得远,必须首先走得稳。
汉语词语“行稳致远”出自《礼记•表记》“慎始而敬终,行稳致远”。慎,慎重,谨慎,仔细认真;始,起始,开始做某件事;敬,敬畏,不怠慢;终,自始至终。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仔细、谨慎地开始动手做某件事情,自始至终毫不怠慢;若想走得远,必须首先走得稳。
6. 勇毅前行【yǒng yì qián xíng】:勇敢坚毅向前行走。
与近义词“砥砺前行”比较:
砥砺前行 【dǐ lì qián xíng 】:经历磨炼,克服困难,往前进步。也作“砥砺奋进”。砥砺,砥、砺都是磨刀石,引申为磨炼。
7. 彪炳【biāo bǐng】:指文采焕发、辉耀、照耀,成绩显著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辉事业,彪炳辞义。” 译文:然后才能治理国家,制定出恒久的根本大法,发展各种事业,使文辞义理发挥巨大的作用。
组词:彪炳中华、 彪炳青史、彪炳千秋 。
(未完待续)
太师、太傅和太保三个官职合称为“三公”,是大臣们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可能是由于地位太过尊崇的缘故,三公的称号,皇帝一般只给死去的大臣享用。
但是,即便是这样,太师和太傅这样的官职仍然是高不可攀。谁家若是出了一个太师或者太傅,其家人定会开坛祭祖,告慰祖上。
在大明王朝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中,拥有太师、太傅之称的人只有寥寥几人。而在活着的时候就荣获这一称号的,就只有万历年间的张居正一人了。
作为手握重权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在生前位极人臣,获得了数不清的荣誉。可是,万历皇帝的心思确实很难捉摸。他一直把张居正看作是自己的老师,对张居正十分尊敬。但是,张居正死后没多久,万历皇帝就下令将张居正开棺戮尸,并将其家人流放,全面否定了张居正的所有功劳。
关于万历皇帝这么做的原因,后世之人众说纷纭,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有人说是因为张居正掌权的时候得罪了太多人;也有人说张居正独断专横,轻视万历皇帝,被皇帝追查是罪有应得。更可笑的是,有人竟然造谣说张居正和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有私情,这才惹怒了万历皇帝。
种种说法,令人眼花缭乱,难辨是非。
身居高位者,遭到别人的非议是难免的。更何况,张居正还是一个行事非常高调的人。抛开别的不谈,张居正的生活简直奢侈到了极点。张居正死后被朝中大臣群起而攻之,就与他的这一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
当时,朝廷大员在出行的时候基本都乘轿,以此来展示自己尊贵的身份。官员们的轿子,大多使用的是四个轿夫。有些爱讲排场的官员,也只不过是坐着八人抬的轿子。但是,像张居正这样硕大无比的轿子,可真的是绝无仅有。
一般的街道,张居正的轿子根本无法通过。因为,他的轿子实在是太大了,内部面积已经达到了五十平米,光是轿夫就用了三十二个。这样的一个庞然大物,恐怕只有宽阔无比康庄大道才能任其通过吧。由于此轿的空间实在是太大,张居正还别出心裁地布置了一番。
他把轿子的两边设置成敞开的过道,以便于自己随时观赏周围的景物。至于轿内,张居正则将其分为一室一厅一卫,即客厅、主卧和卫生间。乘坐这样的轿子出行,想必和在家里没什么两样。旅途中令人难以忍受的颠簸,已经在三十二个轿夫的肩上化为了乌有。
除了讲究轿子外,张居正还非常喜欢精致的饮食。当上首辅后,有些官员通过对张居正日常行为的观察,揣摩到了张居正的心意,把数不清的山珍海味摆进了张府。张居正看了之后食指大动,当即便在心中记下了这些官员的名字。等到有了合适的机会,张居正对这些官员一一提拔,以示回报。
慢慢地,前来为张居正进献美食的人越来越多。像熊掌、燕窝、鱼翅这样难得一见的名贵菜品,张居正很快便吃腻了。为了继续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张居正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一种名为“鸭舌羹”的菜肴。为了给张居正做出这道菜,厨子往往要杀上数千只鸡。当然,张居正在尽情享受奢侈生活的同时,皇帝的清算也在逐步向他逼近。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张居正在病痛中离开了人世。
按理来说,像张居正这样功勋卓著的首辅,其家人定然会受到皇帝的恩赐。但是,令人万万没有想到,万历皇帝竟然全盘否定了张居正的一切功劳。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命人将张居正开棺戮尸,并抄了张居正的家。当然,抄家的结果是令人惊讶的。
这个权倾朝野十余年的首辅大臣的全部家产竟然只有黄金万两、白银十万两——这当然是一笔很大的数目,然而,与外界所谣传的张家积财百万相比,又算不了什么了。而抄家的官员为了逼张家人拿出莫须有的百万白银,不惜将张家人锁在自家宅院里,对其断水断粮,以至于,最后开门时张家已经有数十人饿死,尸体甚至都化作了野狗口中之食。
张居正的长子张敬修不愿受辱,留下绝命书,称:抄家的官吏“丘侍郎、任巡按”是“活阎王”。后毅然自缢而死。即便如此,张敬修死后,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恨意依旧不减。他下令将张居正的二儿子张嗣修流放,并将担任翰林院修撰的张居正三儿子张懋修削职为民,以此来展示皇权的至高无上。张居正生前位极人臣,风光无限,不料却落得个如此凄惨的结局。
俗话说得好,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张居正在处于顶峰的时候肆意妄为,追求奢侈,一点也不懂得谦虚谨慎之道。张居正毫无界限的奢侈行为,已经对皇权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三十二人抬的轿子,其排场甚至已经超过了万历皇帝。而在万历皇帝的心中,这就是对皇权裸的挑战。然而,没有了张居正制约的万历皇帝,最终更是走上了一条穷奢极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