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射手座

1023年(1023年中国发生了什么)

时间:2023-10-03 03:32:45 作者:孤独是毒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2020丨公元1020年代:世界文学巨著《列王纪》

(脚本撰写:刘同华 视频统筹:刘芳源)

上期回顾

本期提要

那个时代,波斯动荡不安,正在极力摆脱阿拉伯人的统治。因此,书中塑造了大量起义者的无畏形象,最精彩的篇章莫过于刻画了铁匠出身的卡威领导底层民众勇于反抗暴君祖哈克统治的故事传说;勇士故事篇幅最多,亦为全书的精华,形象地凸显了民族英雄鲁斯坦姆跌宕起伏的生平事迹;历史故事则主要讲述了阿拉伯人灭亡萨珊王朝的历史事件,涉及到巴赫拉姆·古尔国王和巴赫拉姆·楚平的人生事迹,并生动刻画了马兹达克起义等事件。

创作伊始,诗人尚处在鼓励民族文化发展的萨曼王朝;待巨著完结,其家乡已被纳入异族统治。菲尔多西花费半生创作《列王纪》,为此几乎耗尽家财,晚年生活颇为凄凉。

这四大悲剧都是年轻人的悲剧,无论是从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设计,抑或艺术的刻画乃至于思想的挖掘,皆为《列王纪》最为精彩的华章。

开始创作时,菲尔多西是萨曼王朝的臣民,等到《列王纪》完稿时,菲尔多西的家乡已经纳入加兹尼王朝统治。

菲尔多西将诗稿呈献给加兹尼王朝的皇帝,但因为书中反抗异族侵略的思想,他不但没有得到封赏,反而屡受迫害。

《列王纪》是古代波斯民间文学的集大成之作,它不仅为此后的波斯作品提供了重要的范本与题材,而且对阿拉伯、土耳其、塔吉克、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等民族的文学创作产生过明显的影响。《列王纪》是东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古典作品之一,被翻译成多国文字。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高度评价菲尔多西,将他与但丁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称赞其《列王纪》的很多章节非常优美,甚至在《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都难以找寻。可以说,《列王纪》不是“诸王之书”,而是“诸书之王”。海涅则在诗中盛赞菲尔多西:“他创作了一部《列王纪》,名垂后世,万古流芳……似一道闪光从天而降。似伊朗大地的圣火,把环宇的一切照亮。”

《列王纪》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而且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诸王之书”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囊括了古代亚欧人民的神话传说、英雄史诗、帝王业绩等。这些故事传说,不仅仅限于古波斯地区,在毗邻伊朗的中国、印度、土耳其、东欧、高加索等地区,也流传着类似的故事传说。

在这部史诗中,菲尔多西也屡次提到其创作素材不仅来自于当地,而且来自于西亚其他地区、北非、中亚和南亚地区。菲尔多西广泛搜集各地的神话、传说、故事等民间素材,融入其他民族的语言文献,将不同地区的民间口头传说进行加工制作,最终编纂汇集成这部鸿篇巨著。跌宕起伏的英雄故事背后,隐含着各地王朝的兴替与社会的变迁。

当阿拉伯人统治了波斯帝国后,异族统治使波斯人难以忘记亡国之痛。在这样的背景下,波斯人就格外怀念历史上那些抵御外族入侵的英雄和勇士。这为《列王纪》的成书,增加了独特意义和价值。菲尔多西把这种爱国情怀,通过许多古老的英雄故事和传说表达了出来。

《列王纪》成书于波斯人爱国热情高涨的年代,不乏反对外族侵略与统治的思想。它不仅颂扬了忠于祖国、保卫祖国、维护祖国统一的勇士和英雄,而且通过谴责暴君的苛政与残忍,表达了广大民众渴望贤明君主施仁政的思想。书中生动描绘的诸多爱国勇士的群像,集中体现了民众的这些理想。

古波斯帝国在世界文明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显著影响到周边文明,比如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等的发展。然而,古波斯文明的产生并非孤立的现象,而是它与周边文明交汇碰撞的产物。《列王纪》“鲁斯塔姆闯七关”的故事中涉及到诸多不同的地区,不仅囊括了西亚部分地区,而且涉及到北非和中亚的边远地区。看似跌宕起伏的颇具神话色彩的单一故事,背后所体现的却是不同文明之间的激烈碰撞与密切交融。毫无疑问,正是波斯文明与东西方各主要文明间的彼此碰撞和互相交融,才对人类历史进步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虽然无法考证具体年代,但是这部著作的部分情节很早便已传到中国西部地区,成为当地民众广为流传的故事传说。曾担任文化部副部长的现代著名文学家郑振铎,在其《文学大纲》中曾提及菲尔多西及其巨著《列王纪》。“他的诗名极高,在欧洲人所知道的波斯诗人中,他是他们熟知的第一个大诗人,他的地位和希腊的荷马一样。”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率先出版了《列王纪》的选译本《鲁斯塔姆与苏赫拉布》,在国内激起强烈的反响。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列王纪》是菲尔多西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面对时局动荡、异族入侵等因素所创作的史诗般的作品。《列王纪》超越了单一的民族层面,演变成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财富:

“我用诗歌高筑了巍峨的殿堂,

任风吹雨打也不会倒塌毁伤,

这部书定将世世代代地流传,

凡有理性的人都会诵读瞻仰。”

(本栏目总撰稿为卜宪群,本期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刘昌鑫)

中外大事记

中 国

公元1020年

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张载出生。

公元1022年

宋真宗去世,太子赵祯即位,是为宋仁宗。

公元1024年

甘州(今甘肃张掖)回鹘可汗王遣使贡方物。

公元1027年

宋仁宗命医官校订《黄帝内经》《素问》《病源》等医书,令国子监刊印颁行。

西 方

公元1020年

被誉为“波斯诗圣”的菲尔多西逝世。

公元1023年

法国对摩尼教处以火刑,开始了酷刑惩治异端的历史。

公元1024年

法兰克尼亚公爵康拉德当选国王,建立法兰克尼亚王朝。

公元1025年

博莱斯瓦夫一世由教皇加冕为国王,波兰王国成为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国家。

读瓷|宋元时期景德镇的青白瓷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

青白瓷是我国宋元时期的主要瓷器品种,青白瓷的烧造代表了宋元时期烧瓷技术的最高水平之一,是我国陶瓷史上一个极其珍的品种。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请看张文江,赖金明的《景德镇的宋元青白瓷》----

青白瓷的产生

青白瓷是我国宋元时期的主要瓷器品种,釉色介于青、白二者之间,青中泛白,白中显青,具有胎质细腻、体薄透光、釉质晶莹、如冰似玉的特点。

青白一词最早见载于北宋蔡襄著《茶录》一书:“茶色白宜黑盏……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此后宋元明清时期文献多有记载。青白瓷自五代北宋早期创烧以来,一直延烧到元代晚期,随着元代中晚期卵白釉瓷、青花瓷的创烧和兴起,青白瓷逐渐走向衰落。青白瓷,亦称影青、隐青、映青,或罩青,但均是晚清以后的别名。

关于青白瓷的起源,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

有的认为是有意仿烧北方白瓷未成而出现的;有的认为是五代北宋时期南方青瓷受到北方白瓷影响而出现的一种新瓷种。这两种意见基本相同,都认为与北方白瓷有关联。

多数观点认为青白瓷烧制与尚玉的社会风气有关,是宋元时期以江西景德镇窑为代表创烧的一种具有独特釉色风格的瓷器。瓷器仿玉器开始于宋代,以江西景德镇首先仿制成功,青白瓷是景德镇工匠刻意模仿青白玉的色调和质感烧制而成的。目前考古材料证明景德镇铜锣山、道塘里窑址是最早成功烧造青白瓷的窑址之一,其烧制的青白瓷器可能早到五代晚期。

景德镇青白釉窑址的分布

宋代经济发达,商业繁荣,宋人推崇理学,追求一种清白恬静、隽永淡白的生活格调,对温润雅致的玉器充满向往,一时间好玉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景德镇窑工敏感意识到人们对玉的喜爱追求,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越的自然条件、长期积累的技艺高超制瓷技术,在唐代五代生产青釉和白釉瓷器的基础上,于五代晚期北宋早期有意模仿青白玉的色调和质感而创烧这种外观色泽真正似玉的青白釉瓷。

其胎体细白如玉,釉色纯正,青白淡雅,釉面明澈光润,器壁刻划花纹,构图丰富,体薄透光,花纹光照见影,如影随形,当时就博得“假玉器”“饶玉”的雅称。南宋蒋祈《陶记略》谓:“……埏埴之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处,皆有饶玉之称,其视真定红磁,龙泉青秘,竟相奇矣。”更有诗云:“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宋】彭汝砺《送许屯田》)

温润如玉的青白瓷不但受到普通民众的喜爱,更获得北宋真宗皇帝的赏识,以其年号“景德”来命名当时烧造青白釉瓷器的所在地景德镇。

然而伴随着卵白釉瓷、青花釉瓷、釉里红瓷以及彩瓷的诞生和发展,青白釉瓷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虽然如此青白瓷的烧制却为元代景德镇成功创制青花瓷、釉里红瓷和卵白釉瓷提供了前提条件,为在明清时期成为瓷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伴随历史的滚滚车轮,当时烧造青白瓷的大量窑场逐渐消失远离人们的视线。直到十八世纪,清雍正内务府员外郎著名督陶官唐英为仿烧青白瓷,对景德镇湘湖镇“故宋窑址”进行实地调研,揭开了研究景德镇青白瓷窑址的序幕。

1937年,英国学者普兰柯斯东对湖田窑遗址进行考察。1952年,陈万里对景德镇杨梅亭、白虎湾窑址勘察。1950年至1960年末期,吴良华、陈星对浮梁东河与南河流域一带的瓷窑遗址进行调查。1970年,刘新园和白焜对湖田窑遗址进行调查。1984年至1989年,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又对景德镇市近郊,以及浮梁县东河、南河流域诸瓷窑址进行较为系统的复查。1985年至2010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连续对湖田窑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2006年对南河流域的铜锣山、道塘里、凤凰山窑址进行调查和抢救性考古发掘。经过调查和发掘研究,初步理清了景德镇青白瓷窑址的分布状况、文化内涵。

景德镇宋元时期“村村陶埏,处处窑火”,青白瓷窑场分布广泛,遍及辖区内的城乡各地,据统计,在30多个自然村136个地点发现了生产青白瓷的窑场,延绵近百里。

这些窑址主要分布在南河和小南河流域、景德镇市区、近郊三个区域。

其中南河和小南河流域,是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宋元时期景德镇各大窑场的代表,不仅生产规模大,而且产品质量精。景德镇市区是仅次于南河流域、分布较为集中窑址区域,包括珠山、落马桥、十八渡、社公庙、曾家弄、新厂等窑址。近郊区域则有观音阁、董家坞、李家坳等窑址,观音阁窑场烧造时间较长,涵盖宋、元、明时期。

这些窑址少则1处窑场,多则10多处窑场,比如南河流域的湖田窑址分布面积达40万平方米,包括窑岭上、板粟园、张家地、葫芦窑、乌鱼岭、琵琶山、刘家墩、望石坞等13处窑场。由此反映整个景德镇青白釉窑场的规模极其庞大,堆积遗物十分丰富,无论是从窑群分布密度,还是遗存面积和堆积厚度,都是同时代其它著名窑场难以与之相匹的。有学者认为景德镇窑在北宋中后期的地位有如唐、五代之越窑,成为全国的青白瓷生产中心,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瓷器产地。

《陶记略》载“景德陶,昔三百余座”应是其时景德镇窑场的真实反映。

景德镇青白瓷生产自宋至元盛烧不衰,各窑场的始烧、终烧以及兴盛时间不一,有的始于五代,有的终烧于元、明。主要特点是专烧青白瓷,兼烧少量的黑瓷和青瓷,而以青白瓷产量多,瓷质精,釉色莹润,品种繁多,纹饰精美,是全国青白瓷窑系的代表。这些窑场均依山傍水,水上交通便利,地处丘陵山区,柴草充裕,靠近瓷土产地,紧邻景德镇东流、柳家湾、三宝蓬等瓷石矿场,“水土宜陶”,资源丰富,具有烧造瓷器的优越条件。

景德镇窑青白釉瓷器的分期与特征

景德镇青白瓷具有“青如天、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特点,自成体系,其发展经历了创烧期、繁荣期、发展繁荣期以及衰落期等不同阶段。

五代晚期至北宋前期是青白瓷的创烧期,时间集中在宋太祖建隆元年至宋真宗乾兴元年(960~1022年)。

五代晚期,南方地区相对安定,社会经济整体平稳。景德镇在承袭五代窑业基础上,创烧了一种釉色青中闪白、白中泛青的青白釉瓷。北宋建国之初,经济开始复苏,伴随制瓷原料、窑业技术的改进,景德镇瓷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完全抛弃五代时期传统的青瓷和白瓷,大量生产青白瓷。

这时的青白瓷器类简单,多为日常生活用器,有碗、盘、壶、钵、盒、注碗、瓶、罐等,造型继承晚唐五代风格,稳重敦实,朴实无华。迄今最早一件有确切纪年的青白釉瓷是江西九江雍熙三年(986年)阿周墓出土青白瓷盘,底足露胎。

这时期的青白瓷器物多仿金银器,作瓜棱、葵口式。器身浅矮,器足低矮宽大。瓷胎白净,瓷石原料中氧化铝含量较低,约在17%左右。胎体较厚,胎质较粗,修坯不够光滑,釉层较薄,釉面浑浊而不透,釉色多带米黄色,纯正青白色不多。器体装饰较少,多素面,少数器物外腹壁刻划简单的莲瓣、牡丹纹,有的在盒或枕面上施褐色斑点。制作采用拉坯成型的方法。产品普遍采用单件匣钵仰烧,沿用五代时的支钉垫烧,不过支钉数量大为减少,一般3~7个,少量器物开始采用垫饼间隔。江西九江北宋咸平五年(1002年)李贞墓出土的青白瓷钵,釉色厚薄不均,色泽偏黄。平底,底足有3个支钉痕,保留五代时支钉装烧法。

宋仁宗天圣元年至钦宗靖康二年(1023~1127年)是青白釉瓷生产的繁荣期。

这段时期政局稳定,经济发达,直接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景德镇窑得到长足的进步,窑场数量巨增,达130多处的巅峰时期。青白釉瓷造型多样,种类繁多,每种器类的造型款式复杂,呈现出精巧轻盈、挺拔秀丽、玲珑剔透的特征,真正达到了“薄如纸、明如镜、白如玉、声如磬”的“饶玉”标准。

器物的制作仍然采用拉坯为主的方法。器物除常见的碗、盘、壶、注碗、瓶、罐、盒外,还有炉、执壶、灯盏、渣斗、洗、鸟食罐、花插、盏托、台盏、香薰、枕以及各种雕塑等,注碗、执壶、台盏、盘盏、梅瓶是这时期非常流行的一套酒具。

江西铅山元祐元年(1086年)吴氏墓出土青白瓷注碗,由温碗和注壶配套而成。注盖及壶肩各贴塑莲瓣纹一周,温碗呈八瓣莲苞状,外壁刻复线莲瓣纹,瓣间刻花蕊纹,足壁贴重瓣覆莲纹,配蹲狮纽盖,集刻、划、贴、捏塑工艺于一身,生动形象。江苏南京北宋景祐五年(1038年)杜镐夫人墓出土的梅瓶,腹部满饰缠枝卷草纹。

器物胎质细薄透光,有的碗盘碟口沿薄如蛋壳。使用容易开采的上层优质瓷土原料,胎洁白细腻,瓷化程度较高。采用重石灰釉,氧化钙含量多达14%,烧制时流动性大,烧成后釉色纯正温润,晶莹淡雅,光亮透明,犹如青白玉质。

装饰技法多样,刻划、镂空、堆塑、点彩、蓖划等并用,以刻划为主,往往采用多种工艺相结合的装饰方法,故宫博物院收藏青白瓷龙虎枕,枕体呈龙虎兽首相背的扭斗状,曲体交缠,龙飞翻滚,虎卧拼搏,斗姿酣畅,生动精彩。全器全用堆雕、刻划、戳印、篦划和贴塑等多种技法,手法高超灵巧。

这时期开始出现印花工艺。纹饰刚健苍劲、生动流利。器物采用一边深、一边浅的半刀泥手法,釉下的刻花纹饰因线条的深浅不同而积聚厚薄不等的釉层,积釉厚处呈色青绿,积釉浅处呈色青白,瓷釉因纹饰而显丰富,纹饰也因透明的釉色而更加清晰,从而形成景德镇窑特有的半刀泥刻花风格。纹饰内容有缠枝牡丹、卷草、莲荷、鱼虫、蓖纹菊、云气、水波婴戏、飞凤纹等。

器物采用一匣一器的垫烧法,由于垫饼中铁含量较高,故器物外底足露胎处常留下黑褐或黄褐色的垫烧痕。由于垫饼置放圈足内,碗盘类的圈足变高,底部变厚。开始出现覆烧法,使用垫钵装烧,用瓷泥做好内壁分级的垫钵,把口径较小的芒口器扣在垫钵最下级,在垫阶撒一层薄的耐火粉未,依次扣置直径由小而大的器坯,把装好坯件的垫钵置于平底匣钵内入窑装烧。但是这类覆烧法装烧的数量不大,采用覆烧,口沿部位厚重,腹中下部变薄,足变矮。因为有两重匣具的保护,器物的釉色莹润清澈,北宋晚期芒口器物,往往内外壁都有装饰。

宋高宗建炎元年至宋恭帝德祐二年(1127~1276年)为青白釉瓷生产的发展繁荣期。

南宋初期受当时纷乱政局的影响,加之景德镇窑业面临较严重的原料危机,附近容易开采的优质瓷土基本采掘殆尽,下层瓷土采掘不便,成本较高,质量低劣,青白釉瓷的生产出现衰弱迹象,产品质量下降,生产规模缩小,走向低谷。青白釉器物虽然胎质较薄,但不如以前细腻,釉的光泽度和透明度有所减弱而呈现泛黄发灰的特点。

尽管如此,偏安江左的南宋在得到巩固后,大力发展经济,积极鼓励海外贸易,面对国外市场需求的激增,窑工很快通过改进装烧技法来扭转低迷的局面,生产又重新走上兴旺发达的景象。

产品种类涵盖日用品、陈设用具、瓷塑玩具等,除碗、盘、壶、罐、瓶、杯、盒外,出现了各式香炉、整套文具等,还出现了一些仿青铜造型的器物,诸如鬲式炉、鼎式炉、尊式瓶、胆式瓶等。不仅器形增多,造型丰富,富于变化,而且小到几厘米的鸟食罐、水盂、小粉盒,大到四十多厘米的梅瓶均能生产制作。

器物胎质洁白,雕刻精细,釉色滋润,呈现淡青色或月白色,玻璃质感较强。为适应覆烧的要求,器坯成型以模印为主,使得造型规范有余,灵巧不足,不及北宋时俏丽挺拔。

装饰手法多样,刻花、划花、印花、剔花、捏塑、堆贴、镂空、点彩等同时并存。北宋晚期开始出现的印花成为最主要的装饰,纹样繁缛规整,追求对称、均衡的艺术效果,常印于碗、盘的内壁、盒盖、枕面等,纹饰内容有缠枝荷莲、菊花、石榴、樱桃、四季花、回纹、云气、水波游鱼、游鹅戏水、婴戏、花鸟、人物、盆景、兰草、栀子花、枇杷及飞凤等。人物纹很可能受同时期雕漆的影响,花鸟纹样有可能受到画院绘画风格影响,为宋代其它窑场所不见。

装烧工艺上,垫饼垫烧法、多级垫钵覆烧法和支圈组合覆烧法并存。采用垫饼垫烧法生产量较小,多级垫钵覆烧法仅在南宋初期流行一段时间。为了增加窑室装烧密度,节约焙烧成本,大量采用支圈组合覆烧法,把大而厚的垫钵作底,用一个断面呈“L”形支圈置于垫钵上,将碗盘的口沿扣置在支圈上,芒口与支圈之间撒上一层薄谷壳灰,这样依次把坯件与支圈,一圈一器覆置,最后用一个内心下凹的垫钵覆盖最上面一个器坯,外壁用泥浆糊裹即可入窑装烧。

生产的产品规格一致,产量大为提高,不过也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器物口沿无釉,不堪用,更不美观。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有的采用在器口镶金银铜的装饰手法,即是所谓金扣、银扣、铜扣。江西婺源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墓出土斗笠碗,内壁刻划卷草、慈菇纹,口沿扣银。

南宋德祐二年至元末(1276~1368年)是青白釉瓷生产的衰落期。

1279年,蒙古人灭亡了南宋王朝,统一了中国。元初青白瓷生产沿袭南宋时期,造型、装饰和胎釉特征一如前期。但不久在继承宋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瓷胎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胎中氧化铝含量明显增加,烧成温度相应提高,减少了器坯在焙烧过程中的变形,使元代青白釉瓷由原来软质瓷演变成硬质瓷,大型器物的烧制成为方便可行。

瓷胎因高岭土含铁较多,至少1%以上,远不如宋代洁白,胎体透光性较差,胎质粗。青白釉中铁含量由宋代的0.99%增高到2.33%,器物釉层加厚,变得乳浊,釉厚处呈青绿色,没有了宋代光致茂美的特点。

元代青白釉瓷的风格由宋代的轻巧挺拔演变为厚重饱满,胎体厚重,器类比宋代增多,除常见的碗、盘、瓶、罐、炉、壶、枕外,还创新不少新品种,有扁形执壶、匜、笔山、多穆壶、动物形砚滴、高足杯、带座瓶、带座炉、洗、莲蓬形水滴等。器物附饰增多,常见有S形双耳、器下连座、铺首衔环以及肩颈、盖上附小圆系等特点。瓶罐等采用分段制作,粘合成形,表面多有明显的接痕。

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点彩和缀珠等技法。大件器物流行多层装饰,纹饰常见有云龙纹、菊花、牡丹、梅花、蕉叶、芦雁纹等。刻划花简洁、草率、疏朗,刻痕较深,没有宋代的雅致;印花纹样显得繁缛,但不如宋代清晰,且多向器心集中;褐色点彩装饰多见于带座瓶、连座炉、水注、水盂、小罐和瓷塑上;由小圆珠串联成的缀珠纹,为元代独有的装饰,或装饰器物边缘,或组成图案的轮廓或文字。北京皇庆葵丑(1313年)铁可父子墓出土的玉壶春瓶,整个器物用小圆珠串联成纹,颈部饰覆钟纹,腹部饰如意云头纹,在云头中分别环以“寿比南山”和“福如东海”的吉祥语,腹下贴梅花。

装烧工艺有支圈组合覆烧法、垫饼垫烧法以及涩圈迭烧法。较多的采用大于圈足的垫饼仰烧法,圈足平切,外沿多粘有沙渣。到元代后期,采用一种在器坯内底刮一圈釉的涩圈迭烧法。

景德镇窑青白瓷的流布

景德镇青白釉瓷一出现就深受人们的喜爱、社会的欢迎,在市场上成为十分畅销的商品,“其器光致茂美,当时则效,著行海内,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说明青白釉瓷器行销大江南北,著行海内。

素有蜀道难的四川省也广为行销景德镇青白釉瓷,“江、湖、川、广器尚青白,出于镇之窑者也”。1991年在四川省遂宁县发现一处南宋窖藏,出土瓷器985件,其中青白瓷就达598件,占出土瓷器总数的60%以上,出土的青白瓷刻花梅瓶高达41.6厘米,白瓷中罕见大件精品。甚或漠北草原,在辽代的墓葬中,尤其是高等级墓葬,发现较多景德镇窑生产的精美青白釉瓷器。

由此可见其销售市场极为广阔。

东到东海之滨、西至四川、南达南海西沙、北到大漠均有青白瓷的身影。早在南宋都城有青白釉瓷器的专卖店,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耐得翁《都城纪胜》以及吴自牧《梦梁录》等书均记载南宋都城临安有专卖青白瓷的店铺。

目前考古调查研究表明,在河北、山西、山东、辽宁、吉林、陕西、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内蒙古、新疆等十九个省、自治区的106个县、市、乡出土有宋元青白瓷器。

青白瓷流通地域如此广泛,几乎达到了全国的三分之二的省份,除个别省出土的青白瓷为本省产品,绝大多数青白瓷都是景德镇窑产品,任何一个宋代瓷窑产品都远远不及景德镇青白瓷流通区域广泛。

青白瓷是宋元时期瓷器中大宗出口商品,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在外销瓷器中占有重要地位。

不仅广销国内,而且大量远销亚、非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南宋赵汝适在《诸蕃志》中提到用瓷器贸易的地方有亚洲15处地区和国家,即现今的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印度等,明确提到青白瓷和白瓷各1处。

元代航海家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中也有多处关于青白瓷贸易的记载,如“罗卫,贸易之货用……青白碗”,“班达里,贸易之货用……青白瓷”等。在亚洲各国出土中国宋元青白瓷以日本、朝鲜最多,江原道春川邑一次出土印花青白瓷30件。南朝鲜新安沉船打捞出青白瓷(包括少量白瓷)4800余件,占沉船瓷器第二位。现有考古资料表明,菲律宾、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日本、朝鲜、埃及等国出土中国的青白釉瓷,以江西景德镇出产的较为常见。

青白瓷的烧造代表了宋元时期烧瓷技术的最高水平之一,是我国陶瓷史上一个极其珍的品种。其烧造技术很快传播到江西省境内,并带动福建、浙江、安徽、湖北、湖南贵、广东附近省区,甚至距离较远的广西窑场也相继仿烧,形成了一个以景德镇窑为中心的庞大青白瓷类型体系,是宋元时期影响和销售范围最大的一个瓷器类型,居宋代各类瓷器类型首位。

虽然各窑场都竞相烧制青白釉瓷,然而由于各地的原料和工艺不一,产品质量不一,但胎骨不如景德镇窑轻薄,釉面不如景德镇窑细亮光洁,釉色不如景德镇窑透明纯净,造型不如景德镇窑丰富,纹饰不如景德镇窑清晰,质量都不如景德镇窑产品精致。

(来源:陶冶图说)

西安东站开建后 沿线这些站点也要开工

5月9日,西安东站站房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随着西安东站进入施工阶段,以西安东站为起点的西安至十堰、西安至安康高铁沿线的站房建设也进入实施阶段。

6月6日,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北京市)发布了新建西安至十堰高速铁路(陕西段)站房工程以及西十、西康高铁站房信息工程及客服设施系统集成工程施工总价承包资格预审公告。公告确认了西十高铁陕西段蓝田、商洛西、山阳、漫川关站站房相关信息,计划开工日期2023年9月1日,竣工日期2026年6月20日,工期1023日历天。

西十高铁4个车站站房工程实施招标

西十高速铁路起自西安枢纽西安东站,经蓝田、商洛西、山阳、漫川关、郧西站,接入既有十堰东站,正线长度255.84公里,其中陕西省169.48公里、湖北省86.36公里。全线设西安东、蓝田、商洛西、山阳、漫川关、郧西、十堰东站等7个车站。

此次招标范围为新建西十高速铁路蓝田、商洛西、山阳、漫川关站站房及其他相关工程。计划开工日期2023年9月1日,竣工日期2026年6月20日,工期1023日历天。主要工程内容可看到:

蓝田站站房及其他相关工程,站房面积4999.00平方米,钢结构面积2542.8平方米。位于县城西南约10公里的焦岱镇蔡家坡村,规模为2台4线。站房以“唐之盛者为蕴,玉之美者为蓝”为设计构思,提取隋唐古建筑中的坡屋顶,以及沉稳的基座做法,来表达出“隋唐风”的建筑韵味。

商洛西站站房及其他相关工程,站房面积19998.00平方米,钢结构面积11248平方米。位于商洛市西侧五峪川杨峪河-金陵寺县道X305东侧龙家村附近,规模2台6线。

山阳站站房及其他相关工程,站房面积4999.00平方米,钢结构面积2360.55平方米。位于山阳县高坝镇鹃岭村和石头梁村,规模2台4线。站房以“峻岭崇山风光秀,平川美景画无边”为构思脉络,用现代简洁的的建筑设计手法将当地自然地貌和地域特征特点予以传承,打造出畅通融合、绿色经济具有文化气息、艺术韵味的现代高铁站房。

漫川关站站房及其他相关工程,站房面积3999.00平方米,钢结构面积1628.64平方米。位于山阳县漫川关镇前店子村,规模2台5线。站房以“古今交汇集美景,南北交融铸不凡”为构思立意,屋顶形态提取自古镇错落层叠的屋顶群,中部屋顶对应候车空间,统领全局,两侧屋顶底部相连,顶部错动,体现出古镇建筑鳞次栉比的壮观景象。

此次仅公告了西康高铁站房信息工程及客服设施系统集成工程,同从西安东站引出,西安至安康高速铁路站房工程已开工,建设太河站、柞水西站、镇安西站、桐木、安康西站站房及其他相关工程,工程计划竣工时间同为2026年6月。西康高铁自西安东站引出,穿越秦岭后,经柞水、镇安、旬阳至安康西站,正线长度170.4公里。全线设西安东、太和、柞水西、镇安西、桐木、安康西站等6个车站。

延榆高铁进入可研报批阶段

成都至安康高铁开始线路方案研究

除了西十高铁和西康高铁,延榆高铁和成安高铁也有了最新进展。

延安经榆林至鄂尔多斯高铁中延榆高铁,是陕西“米”字形高铁网最后的一笔。

6月6日,针对延榆高铁可研报告批复进展问题,陕西省发展改革委答复:“延榆高铁是国家和我省确定年内开工项目,5月21日至22日,国铁集团组织进行了可研报告评审,方案已基本确定。目前,已经进入可研报告报批阶段,具体批复由国铁集团牵头正在加快推进。”

延榆高铁,线路自西延高铁终点延安站贯通引出,向北依次经延安市宝塔区、延川县,榆林市清涧县、绥德县、米脂县、横山区、榆阳区,预留向鄂尔多斯方向延伸条件。新建线路长度238.758km,其中,延安市境内78.7km,榆林市境内160.058km。设计速度为350km/h,建设期为4.5年。全线共设延安(本线不含,由西延高铁建设)、延安新区、延川、清涧北、绥德西、米脂北、榆林南等7处车站。另外,6月5日,《成安高铁巴中至安康段线路方案研究项目中标(成交)结果公告》发布。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中标,中标金额48.4万元。对成安高铁巴中至安康段线路方案研究,争取成安高铁项目早日列入国家规划并开工建设。同时,在线路方案选择上兼顾考虑川陕两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线路方案进行最大优化。

成安高铁起于成都至安康,总里程约50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本次招标拟开展成安高铁通江经镇巴至的线路方案研究。包括项目建设必要性、经济运量分析,线、站位选址方案比选,经镇巴及万源线路方案的工程经济比较等内容。

华商报记者 李婧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猪年说亥事,惊世骇俗的事!

农历2019年是己亥年,也就是猪年,本文来一个猪年相关事件串烧。

十二生肖的故事

我们知道,十二生肖按顺序依次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分别对应着十二地支(子、丑、演、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猪排最后算它走运了,在民间流传的十二生肖故事中,这是一场玉帝安排的动物竞赛,玉帝给动物们约定好时间,按到达天宫的先后顺序排位。

约定的时间到了,动物们纷纷赶向天宫,而懒猫还在睡大觉,老鼠忘记叫他了,所以后来成了仇敌。牛出发得最早,聪明的老鼠就找到牛,坐在牛背上一起出发了,他们到得最早。到达天庭后,老鼠“蹭”的一跳就冲过了终点线。老鼠就成了第一到达的,老牛排第二;老虎也随后到了,排第三;兔子也到了,排第四;

龙来得稍晚点,因为鸡将犄角借给他了,很显眼,玉帝一眼就看到龙,就让他排第五,还说让龙的儿子排第六,可龙很失望,因为他儿子没来。这时,后面的蛇跑过来说:“他是我干爹,我排第六!我排第六!”蛇就排了第六;

马和羊相继也到了,排了第七第八;猴子上蹿下跳的,排了第九;接着鸡狗也到场。猪虽然很笨,但也按时到达,排最后第十二。十二生肖的顺序就这样确定下来。

十二生肖对应着十二地支

十二生肖到底起源于何时,难以考证,最早明确记载十二生肖的是东汉学者王充,他在《论衡》中写道:“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刀。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

这样,就将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对应了起来,再结合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组成了干支纪年法,每一个轮回60年。如农历2019年的干支纪年名称就是己亥年,2020年则是庚子年,按照天干地支纪年法依次推演可得。

历史上的亥年,惊世骇俗,惊天动地(东汉)公元135年,乙亥年。洛阳发生地震,张衡制造的地动仪做出了准确指示。(三国)公元207年,丁亥年。曹操统一北方,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奏响三国前奏。(西晋)公元291年,辛亥年。长达16年的西晋八王之乱开始,为混乱的南北朝时代埋下伏笔。(东晋)公元399年,己亥年。60岁高龄的高僧法显西出长安,踏上了长达16年的取经之路。(隋朝)公元603年,癸亥年。隋炀帝杨广开启了宏大的永济渠水利工程。(唐朝)公元627年,丁亥年。这一年是唐贞观元年,著名的贞观之治由此开启。(唐朝)公元663年,癸亥年。古代史上中日第一次战争中国完胜。名将刘仁轨在朝鲜半岛的白江口大败小日本。(唐朝)公元735年,乙亥年。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玉环被册封为寿王妃(唐玄宗李隆基的儿媳),登上历史舞台。(五代)公元927年,丁亥年。洛阳夹马营,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就是未来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

(北宋)公元1023年,癸亥年。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中国诞生。(北宋)公元1107年,同样是丁亥年。南宋首任皇帝宋高宗赵构出生。(南宋)公元1227年,丁亥年。一代天骄,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撒手人寰,享年六十六岁。(元朝)公元1275年,乙亥年。元上都来了老外,他就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明朝)公元1371年,辛亥年。中国最有名的航海家诞生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宝太监郑和。(明朝)公元1407年,丁亥年。由明成祖朱棣亲自授命编纂的《永乐大典》定稿,于次年全部抄写完毕。(明朝)公元1587年,丁亥年。这一年原本没有什么大事,但美籍华人作家黄仁宇所著的《万历十五年》赋予了这一年特殊的地位。万历十五年成了大明帝国第一响丧钟。(明朝)公元1623年,癸亥年。一个垄断朝纲、被称为九千岁的人物崛起,他就是大太监魏忠贤。(清朝)公元1683年,癸亥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攻克台湾,郑成功的儿子郑克投降。郑成功入台22年之后,台湾重回大陆怀抱。(清朝)公元1839,己亥年。“虎门硝烟”,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虎门销毁19187箱和2119袋斤。1911年10月10日辛亥年。“辛亥革命”,大清亡了,中国封建王朝历史就此终结。

福气猪、财气猪、喜气猪

十二生肖里了除了龙外,其他的日子过得都比较苦,唯独猪是个例外。吃了睡,睡了吃,虽然被大家指责好吃懒做,又笨又懒,但猪就是有福气啊,有人类伺候。同时,猪的形象胖墩墩、肥头大耳、不紧不慢的,是一种福气。

猫负责招财,猪则负责聚财。绝大多数储蓄罐都做成小猪的样子,胖胖的,装的多啊,这就代表着财富。

由于其没心没肺的样子,加之胖乎乎的形象,人们逐渐挖掘猪身上的喜气,用影视剧、卡通动漫的形式表现出来。2000年上映的电视剧《春光灿烂猪八戒》是喜剧,由英国团队打造的动画片《小猪佩奇》是喜剧,而前不久疯传的短片《啥是佩奇》也蕴含着亲情与感动。

这么一个集福气、财气、喜气于一身的猪年,大家一定要珍惜哦!

1000年前,1023年发生了什么?

1013年是农历癸丑年(牛年),北宋大中祥符六年,那一年都发生了什么?

【禁内臣出使干预州县公事】大中祥符六年(1013)正月,宋真宗重申祖宗旧制,诏令凡内臣出使期间干预州县公事,及当地官吏不予上报,均将获罪。内臣出使,只能尽本职,妄奏份外事者,当伏军令状。

交子

【置益州交子务】公元1023年,宋朝政府在四川成都成立了独家发行“交子”的专营机构...交子务,并于次年发行了第一届官交子。“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货币符号。

【颁布贴射法、见钱法】公元1023年春季正月,宋朝设立计量司,取消茶、盐的国家专卖度,实行贴射法、见钱法。【免诸路农器税】大中祥符六年(1013)七月,从知滨州吕夷简免河北农器税之请,诏令罢除诸路农器税。

【《册府元龟》成书】景德二年(1005),真宗命资政殿学士王钦若、知制诰杨亿编修历代君臣事迹,直秘阁钱惟演等十人同编修。大中祥府六年(1013)八月,枢密使王钦若等上新编修君臣事迹一千卷,真宗为序,题名《册府元龟》。

寇准

【寇准】公元1023年,63岁的寇准病死于雷州(今广东湛江雷州市),后葬回西京洛阳。

【针灸】公元1023年,王惟一奉命编修针灸学医籍,《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

【活字印刷术】公元1023年中国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丝绸之路】公元1023年,宋颁布命令以后西方来贡,取海路由广州至京师。东西方贸易路线的改变,给丝绸之路上的各族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和损失。这道命令是丝绸之路衰败的先声。

【武经总要】公元1023年,宋仁宗亲作“御序”,专门记载宋朝军事制度和国防大事的《武经总要》,清楚记载了水师巡视西沙群岛的史实。

【消防】公元1023年,北宋仁宗皇帝登基,为了能及时发现和扑救火灾,朝廷进行消防改革,在京都建立了第一支真正的职业消防队伍。

【置火药作】公元1023年,朝廷在开封设置“火药作”,这是“火药”之名首次出现于中国史籍。

【糊名法】公元1023年仁宗下诏命诸州考试举人亦弥封卷首。从此,糊名考校就在殿试、省试及诸州省试及诸州解试中普遍实行起来。

【棋经】公元1023年,张拟著作《棋经十三篇》。

【GDP占世界一半】公元1023年,宋朝拥有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造船、炼铁、造纸、陶瓷T艺、纺织产业,因此,宋朝的GDP占当时全球的50%多,国家的综合实力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是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国。

为何说宋仁宗时期宋朝很穷?两大顽疾难除,制约宋朝的发展

在我们眼里,历史上宋朝是一个经济发达的王朝,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一个王朝。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宋朝到了宋仁宗时期,虽然表面上经济发达,但实际王朝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存在,使宋仁宗下决心进行改革。其中有两个大问题是宋仁宗必须面对的,也是很棘手的问题。

一、“三冗”问题

宋仁宗赵祯当皇帝时,宋朝处于长期的和平环境里,宋朝经济快速发展。1023年,天圣元年时,宋朝在益州设交子处,发行“交子”也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反映出当时贸易流通频繁。

虽然宋朝经济发达,但宋朝每年还要拿出数十万银两和数十万匹绢给辽夏,这些财物对宋朝是九牛一毛,但要放在宋朝整个国家公费来看,宋朝到宋仁宗时期,朝廷各项开支消费很大,宋朝已经露出种种危机。

庆历初年,宋朝出现了经济危机,而危机中典型的问题就是“三冗”问题。所谓的“三冗”就是“冗兵”、“冗官”、“冗费”等问题。据史料记载,宋仁宗在位时,宋朝的冗兵问题严重,全国有1259000军队,占到赋税的7/10之多。当然军费的增长主要应对宋夏之间的战争。宋夏战争结束后,军队员额有所减弱,但依然保持在110万人多之。巨额军费让宋朝并不富裕。

而“冗费”问题,是指皇室每年要举行各种祭祀庆典活动,还要修建寺庙,皇帝还进行各种赏赐。这些费用也很惊人。

宋朝冗官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呢?据史料记载,宋朝官员数量比唐朝多几倍,唐玄宗时官员有18000人左右,到了宋仁宗时,官员数量是唐玄宗的三倍还多,达到48337人。宋仁宗时全国共有320多个州县,这些州县的百姓要供养20000多名官员。

宋仁宗时期的“三冗”问题,已经使宋朝国库入不敷出,表面繁荣其实很穷。面对庞大开支,宋朝除了改革,就是加大百姓的税书,让老百姓苦不堪言。据当时主管宋仁宗财政的三司使张方平说:“庆历五年取诸路盐酒商税岁课,比《景德会计录》,皆增及三数倍以上。”比如“景德中收商税四百五十余万贯,庆历中一千九百七十五万余贯”等,这些都说明当时宋仁宗时期面临的窘境。

宋仁宗时期的土地兼并也很严重,由于宋朝实现的自由买卖土地,公卿大臣手里有大量土地,占地千顷以上。宋仁宗末年“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为俗,重禁莫能止焉”,导致“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卓锥之地。”宋仁宗时期繁荣景象中隐忧是宋朝顽疾,制约着宋朝的发展。

二、“诡名户”问题

宋仁宗时不仅存在“三冗”问题,而且还存在“诡名户”问题,这一问题也是自五代延伸到宋朝的一个大问题。

宋朝初年,户籍问题混乱,宋太宗时期发布一条诏令,能看出当时诡名户问题的严重性“户口、赋税、账籍皆不整举,吏胥私隐税赋,坐家破逃,冒田侵耕,鬼名挟户,赋税则轻重不等,差役则劳逸不均,所申户口逃移,皆不件析,田亩税收,无由检括,斯盖官吏因循……。”

对于诡名户问题,宋朝虽然不断进行改革,完善户籍制度,但官僚、吏胥及形式户互相勾结,“上下相蒙,积习成弊”,这一问题成为一痼疾。

宋仁宗时,宋朝的诡名户大量出现。因为宋朝对不同阶层和阶级规定了不同特权。宋朝规定单丁户,也就是只有一个男丁户不收税,对“女户”也就是女人当户主也免税。于是利用这一漏洞,就出现很多隐匿不报的问题,出现了“诡名挟户”、“诡名寄产”、“诡名身户”等问题。

诡名户是宋朝一个赋税对立的一个产物,由于诡名户问题的存在,导致宋朝收的税少,甚至逐渐减少,导致国库空虚。就造成了入不敷出的问题。

宋朝日益严重的“诡名户”问题,使宋朝人口数严重造假,出现“户多人少”。而宋朝却没有减轻税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而佃农数量增加。

宋朝其实一直对诡名户问题很重视,进行了若干次清查。比如宋仁宗时,江西进行了清查,一次查出30万隐户,其数量之大,可称得上历史之最。

元丰三年三司户部判官李琮在江南东路和两浙路清查“逃绝户”,两路127县,共括出401332户,每个县平均扩出三千多户。

但官员勾结,内部隐瞒问题严重,宋朝不可能全部查深查细。问题查出后,此后还会出现。

三、两个问题严重性

“三冗”问题与“诡名户”问题看似两个独立的问题,其实两者有内在关系。诡名户问题增加,导致宋朝税收减少,而税收减少后,“三冗”问题又解决不了,国家根本没有那么多钱,养这么多官员。那么官员的俸禄从何而来,当然是从老百姓手中来,于是宋朝只能再次增加税收,此举就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

当宋朝税收增加后,普通民众无力承担税赋,他们就无法生活下去,久而久之,老百姓出路很少,除了破产,就是揭竿而起。当“三冗”问题与“诡名户”问题叠加后,就导致社会不稳定,。老百姓生活不下去了,必然要起义反抗。宋徽宗时期的宋江、方腊等起义,就是这两个问题相互作用产生一个恶果。

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思考:北宋灭亡,其实从根上看,也是这两个问题不断相互作用,最终累积成弊病,使宋朝积重难返,灭亡也在情理之中。

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参考资料:《宋史》、《容斋随笔》。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