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摩羯座

柔若无骨(柔若无骨什么意思)

时间:2023-10-23 15:23:06 作者:谁为谁伤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奶奶发现4个月大孙女“柔若无骨”,医院检查后哭诉:玩笑开大了

近日,河南郑州第三附属医院的高大夫走进病房,高兴的对患者奶奶王小梅说:“告诉你个好消息,为治好你孙女的病,我们特意从北京邀请来一位专家......”

“谢谢,谢谢!您真是俺家孩子的救命恩人,千里迢迢来给俺孙女治病救命,俺祖孙三代也忘不了您呀!”小患者苏婉童的奶奶王小梅边哭边拉着专家的手激动地说。

王小梅家住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儿子苏增志和儿媳妇何赟沛均患有先天性聋哑。2019年6月,孙女苏婉童来到这个世界,初为人父人母的残疾夫妻,脸上有了灿烂的笑容。“一级残疾”并患有“帕金森”病的奶奶王小梅,更是觉得生活有了奔头。她尽管走路非常不便,一瘸一拐地穿梭在医院,可孙女的出生使她忘记了自己的伤痛,不曾想一场意想不到的疾病,却悄然而至在她的孙女身上。

孙女苏婉童4个多月的时候,细心的王小梅发现她的身体格外柔软,就像没骨头一样,从那刻起,她便带着苏婉童奔波在求医的路上,小婉童最终被北京代谢病科研究所确诊为:先天性代谢病。

婉童目前因为发育迟缓已经住院近10月了,刚开始治疗期间每天平均要支付约两千元的医药费,一段时间后治疗效果明显,随着治疗方案的改变,费用也相对减少了一部分。即便是这样,也已花去40多万元的巨额医药费,这使这个本已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当全家得知诊断结果的时候,小童童的聋哑父母急的直掉眼泪,奶奶王小梅跌坐在地上痛哭起来:“老天爷不公平呀!你这个玩笑开大了,你可让我咋活呀?”

爷爷苏桂先对全家说:“家里的生活不能只靠低保补贴维持,我要出去打工想法挣点钱,再穷也不能不管孩子,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给童童治病。”从做出决定的那一刻起,全家人就为了小童童的病情忙碌了起来。

身患残疾的王小梅带着孙女苏婉童来到省城郑州,开始踏上漫长的寻医治病道路。王小梅说:“孙女是一家人生活下去的希望,只要孙女的病治好了,自己再苦再累也愿意。”幼小的小童童在奶奶和医生的照料下逐渐绽现出甜甜的笑脸,可是她却不知道奶奶为了她的病情付出了多少艰辛。

70多岁的爷爷苏桂先,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护林的工作,每月有两千多元的工资。苏桂先说:“这份工资不多,但也是孙女的救命钱。”春节假期,别人都回家与亲人团聚,苏桂先却一直在河堤上值班。付出总有回报,单位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后,决定每个月给苏桂先增加200元的工资补助,并积极帮助和鼓励苏桂先为孙女童童治病。

苏婉童的病情也牵动着医院医生和护士的心,大家得知小童童的家庭情况后,对小童童格外的关心和照顾。主治医生高大夫对苏婉童的病情十分了解,并经过多方协调为小童童请来了北京的专家为其精心治疗,小童童的病情开始慢慢向好的方向发展。

截至目前,小童童虽然脱离了危险,但医院的高大夫仍谨慎地告诉奶奶王小梅:“孩子的病还不乐观,必须做到最少坚持3个月以上的全方位治疗,并且还要配置相应的先进医疗器械加以巩固,等病情彻底得到缓解后才能出院,并要定期复查,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最后的治疗时期非常关键,不能因为其他问题葬送了孩子的一生。”最后嘱托王小梅,医疗费至少还需要准备30余万元。反复提醒王小梅做好心理准备,并提前筹集资金,事关孩子的一生,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王小梅听后失声痛哭:“实在是没钱了,我家现在连三千也没有了。”在场医护人员看到奶奶哭泣,心里也是酸酸的。可爱的童童,如果因为没钱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后果不堪想象。

奶奶发现4个月大孙女“柔若无骨”,医院检查后哭诉:玩笑开大了

近日,河南郑州第三附属医院的高大夫走进病房,高兴的对患者奶奶王小梅说:“告诉你个好消息,为治好你孙女的病,我们特意从北京邀请来一位专家......”

“谢谢,谢谢!您真是俺家孩子的救命恩人,千里迢迢来给俺孙女治病救命,俺祖孙三代也忘不了您呀!”小患者苏婉童的奶奶王小梅边哭边拉着专家的手激动地说。

王小梅家住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儿子苏增志和儿媳妇何赟沛均患有先天性聋哑。2019年6月,孙女苏婉童来到这个世界,初为人父人母的残疾夫妻,脸上有了灿烂的笑容。“一级残疾”并患有“帕金森”病的奶奶王小梅,更是觉得生活有了奔头。她尽管走路非常不便,一瘸一拐地穿梭在医院,可孙女的出生使她忘记了自己的伤痛,不曾想一场意想不到的疾病,却悄然而至在她的孙女身上。

孙女苏婉童4个多月的时候,细心的王小梅发现她的身体格外柔软,就像没骨头一样,从那刻起,她便带着苏婉童奔波在求医的路上,小婉童最终被北京代谢病科研究所确诊为:先天性代谢病。

婉童目前因为发育迟缓已经住院近10月了,刚开始治疗期间每天平均要支付约两千元的医药费,一段时间后治疗效果明显,随着治疗方案的改变,费用也相对减少了一部分。即便是这样,也已花去40多万元的巨额医药费,这使这个本已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当全家得知诊断结果的时候,小童童的聋哑父母急的直掉眼泪,奶奶王小梅跌坐在地上痛哭起来:“老天爷不公平呀!你这个玩笑开大了,你可让我咋活呀?”

爷爷苏桂先对全家说:“家里的生活不能只靠低保补贴维持,我要出去打工想法挣点钱,再穷也不能不管孩子,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给童童治病。”从做出决定的那一刻起,全家人就为了小童童的病情忙碌了起来。

身患残疾的王小梅带着孙女苏婉童来到省城郑州,开始踏上漫长的寻医治病道路。王小梅说:“孙女是一家人生活下去的希望,只要孙女的病治好了,自己再苦再累也愿意。”幼小的小童童在奶奶和医生的照料下逐渐绽现出甜甜的笑脸,可是她却不知道奶奶为了她的病情付出了多少艰辛。

70多岁的爷爷苏桂先,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护林的工作,每月有两千多元的工资。苏桂先说:“这份工资不多,但也是孙女的救命钱。”春节假期,别人都回家与亲人团聚,苏桂先却一直在河堤上值班。付出总有回报,单位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后,决定每个月给苏桂先增加200元的工资补助,并积极帮助和鼓励苏桂先为孙女童童治病。

苏婉童的病情也牵动着医院医生和护士的心,大家得知小童童的家庭情况后,对小童童格外的关心和照顾。主治医生高大夫对苏婉童的病情十分了解,并经过多方协调为小童童请来了北京的专家为其精心治疗,小童童的病情开始慢慢向好的方向发展。

截至目前,小童童虽然脱离了危险,但医院的高大夫仍谨慎地告诉奶奶王小梅:“孩子的病还不乐观,必须做到最少坚持3个月以上的全方位治疗,并且还要配置相应的先进医疗器械加以巩固,等病情彻底得到缓解后才能出院,并要定期复查,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最后的治疗时期非常关键,不能因为其他问题葬送了孩子的一生。”最后嘱托王小梅,医疗费至少还需要准备30余万元。反复提醒王小梅做好心理准备,并提前筹集资金,事关孩子的一生,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王小梅听后失声痛哭:“实在是没钱了,我家现在连三千也没有了。”在场医护人员看到奶奶哭泣,心里也是酸酸的。可爱的童童,如果因为没钱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后果不堪想象。

为何缠足流传近1000年不绝?有两大缘由,多数女子无法违背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是一个封建国家。封建国家对女性自由有很多条条框框的束缚,有肉体上也有精神上的。而肉体上最能反应这种约束的就要数裹脚了。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裹脚的陋习还未根除,说了这么多,可能有些人还不明白裹脚具体有何除根不了的原因。下面就一起来讲解一下。

裹脚又称为缠足,就是在女孩四五岁的时候,拿布条或者锦缎把脚用力缠起来,并把脚板勒断,使它不能继续生长。最标准的小脚是三寸,这就有了一个众人皆知的成语‘三寸金莲’。而据考古发现,最早出土的女鞋长13.3-14厘米,宽4.5-5厘米。

由此可见,裹脚的历史据我们来说虽然遥远,但纵横历史来讲,不得不说,中国古代女性是饱受裹脚的摧残。

据史料考核,裹脚的习惯是在北宋时期普及,在时期消失,其中一共经历了900年。也算是‘经久不衰’。那么,裹脚这种陋习为什么能跨越朝代的界限,持续这么久呢?一共有两点原因。

1.古代已小脚为美。

古人认为女子要以羸弱为佳,这种思想在北宋提现的更为深刻。在北宋,女子小脚成为古代审美女子的重要条件之一。

李笠翁曾大发议论,他说:选足一事,如但求窄小……瘦欲无形,越看越生怜惜,此用之在日者也;柔若无骨,愈亲愈耐抚摸,此用之在夜者也。

总之,他的意思都是,女子的脚应该又窄又小巧,白天看着舒服,夜晚把玩着舒服。

就连宋朝著名的大诗人都专门作了《菩萨蛮》这首词,用来赞叹缠足,这首诗说“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也是极力赞叹小脚之美。

而小传《金瓶梅》中里的出名的原因,也是因为缠了一双好看的小脚,才能让西门庆念念不忘。

文学反应当时的政治文化,故而可以见得,当时的社会都在以小脚为美。所以可怜的女子只能用折磨自己的脚,来去取悦男子。在那时,不管是青楼还是良家妇女,在缠足方面都是统一的,或者说,全社会的女子都是如此。

2.小脚爱国论的出现

在清朝,封建君主专制达到空前高度,随之,一些陋习也是达到顶峰。这其中,就有缠足。

但是,我们不禁感到奇怪,清朝又称满清,是由满人来统治的,他们是不缠足的啊,缠足又怎么可能会在清朝更盛行了呢?

其中原因要论起来也是可笑至极,因为原因竟然是爱国。原来,在满人入关一统中原之后,他们立即颁布了“剃发令”,把男人的头发都弄成满族的发型,但是男人虽然很是听话,女子的缠足行为却并不能得到禁止。并不是女子多么倔强一定要缠足,而是文人们失败后,屈服了,但是却很不甘心,于是他们就让女子们带起了一顶高帽子——男降女不降,于是就这样,他们把缠足轻轻松松的上升到爱国的层次。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男尊女卑,女子极为地位低下。那时讲究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古代女子没有什么才能和生存技能,就只能依附男子,靠着男子生存。

再加上什么三从四德,所以男人觉得小脚美,女子就只好照做,不能违背。而加上清朝的时候,迂腐的文人又把缠足提升到爱国的层面,女子更是无法拒绝。因此,裹脚才盛行近1000年。

古人VS地震,整个人都不好了,康熙带头,纷纷写下忏悔书

这几天,我们的大公鸡越来越红。冷不防,它还抖了一抖。

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已经能够理性地看待“地震”这回事儿了。可古人遇到地震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能比起“地震”本身,更另人“震惊”。西奇妹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地震这件事:

四川与地震:

从历史上来看,四川确实是地震频发的地区之一,光有记载的地震,就可以查到不下十次。

▲地震过后,一片狼藉。

唐宪宗元和九年三月丙辰(公元814年4月6日),发生在四川西昌一带;南宋宁宗嘉定九年二月辛亥(公元1216年3月24日),发生在四川马湖一带;明嘉靖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公元1536年3月29日),发生在四川西昌北;清雍正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公元1725年8月1日),发生在四川康定一带;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戊申(公元 1786年6月1日),四川康定再次发生大地震,不过,震中南移;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十五日(公元1786年6月10日),发生在四川泸定一带;清嘉庆二十一年十月二十日(公元 1816年12月8日),发生在四川炉霍一带;清道光三十年八月初七(公元1850年9月12日)。发生在四川西昌、普格间,被砸死的有20652人;清同治九年三月十一日(公元1870年4月11日),发生在四川巴塘一带;清光绪十九年七月十八日(公元1893年8月29日),发生在四川道孚乾宁一带;清光绪三十年七月二十日(1904年8月30日),发生在四川道孚一带;1933年8月25日迭溪地震,7.5级,二万多人死亡,发生在茂汶县迭溪;1976年8月16日和23日松潘地震,7.2级,发生在茂县和平武之间,有两次。

在四川地区有记载的地震中,伤亡数量最为清晰的是道光三十年八月初七发生在四川西昌、普格间的那一次,共计砸死20652人。实际上,由于古代的统计能力不足,往往对于地震的伤亡情况只做笼统计数。比如“十分压死七八分"、"死伤不计其数"、"众多人畜死亡,损失惊人"、"压死人民无算"。由于对地震没有科学地认证,外加当时的赈灾手段有限,每一场灾难,对于民众来说,都犹如去炼狱间走过一遭。

地震过后震惊的古人:

中国古代的主流观点认为,地震是"阴阳失衡"所致,与人类的“不作为”有直接关系,是上天对人类的一种惩罚。

▲张衡发明浑天仪和地动仪(上图为浑天仪)。

关于地震,历史上能找到的较早且具体的一次,发生在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震中在陕西的岐山。

《史记·周本纪》(卷4)记载,当时的太史伯阳甫认为,"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填阴也。"

这段文字简单来说就是:地震啦!天地间的阴阳之气失衡啦!这周朝气数将尽啦!

其实太史伯阳甫想要喷的是周幽王这位昏君。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好色昏君三甲中,就有这位周幽王。那个“烽火戏诸侯”,就是这位周幽王弄出来的好事。他沉湎酒色、不理国事。太史伯阳甫说地震是因为周国阴气太重,阳气薄弱,原因是周幽王过分宠幸褒姒所致。

▲在古代,地震往往会引发饥荒,瘟疫。

有了周幽王这个“前车之鉴”,历代帝王们对于地震都相当惧怕,一地震就开始写祖传的“自我检讨”。比如: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九.唐纪十五》:“八月,癸酉,夜,地震,晋州尤甚,压杀五千余人。”

这条贞观二十三年的地震记录非常详细,说八月初一夜晚,山西地区发生了大地震,晋州的地震强度最高,死亡人数达到了五千多人。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这一年非常微妙,恰逢唐太宗去世,唐高宗继位。

在这一年里,接连发生祸事,比如水灾、旱灾、蝗灾,甚至是这次的河东(山西)强震。新继位的唐高宗李治显然慌了神,因为他成为太子之前的封号就是“晋王”,他的封地就在晋阳。可偏偏这要命的大地震就发生在晋州!

这可如何是好?当然是要主动写忏悔书昭告天地:

“朕初登大位,因政教不明,遂使晋州之地屡屡发生地震。这是由赏罚失中、政道乖方所致。”

然后怎么办?当然是赈灾啦!

▲赈灾有方的康熙帝。

这一次教科书式的地震反应,频频被后人效仿,比如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北京附近发生大地震:

“东至辽宁之沈阳,西至河南之安阳,凡数千里,而三河、平谷最惨”。

据后人测算,康熙十八年的这次地震,震级为8级,震中北京、平谷、河北三河烈度为十一。可以说是相当严重了。面对这样的天灾,康熙帝显示出自己的英明,他先发布了《罪己诏》:

《罪己诏》:“朕御极以来,孜孜以求,期于上合天心,下安黎庶……地忽大震,皆因朕功不德,政治未协,大小臣工弗能恪共职业,以致阴阳不和,灾异示儆。”

在整个事件中,他先反思自己的过失,全盘揽下责任,说是因为自己和大臣的过失而导致阴阳不和。后又带领百官至天坛祈祷。同时,立即令户部和工部拨款赈灾。规定凡房屋倾倒而无力修葺者,旗人每间给银四蔖,民间房屋则每间给银二蔖。地震中有死亡人口的家庭,不能棺殓者,每人给银二蔖。对于受灾地区的百姓,减免赋税,并发放粮食,解决灾后饥荒问题。当然,民间力量同样不容小觑,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慷慨解囊。全国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扛下了这次灾难。

▲赵飞燕。

康熙碰上了地震,虽然震惊,但他对应的很好。可有一位倒霉皇帝,同时碰上了两种“天有异象”,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汉成帝建始三年十二月戊申朔:“日有食之,其夜未央殿中地震”。

这是什么运气?同一天内,发生了日食和地震,这可把汉成帝吓惨了,立即进行“祖传忏悔”:

“盖闻天生众民,不能相治,为之立君以统理之。君道得,则草木、昆虫咸得其所;人君不德,谪见天地,灾异娄发,以告不治。朕涉道日寡,举错不中,乃戊申日蚀、地震,朕甚惧焉。公卿其各思朕过失,明白陈之。”

说来这汉成帝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他的皇后可能比他还有名,叫赵飞燕。赵飞燕还有一个妹妹,叫赵合德。赵飞燕“着体便酥”,赵合德“柔若无骨”,两位美人令汉成帝如痴如醉,那朝政嘛,也就无暇顾及了。不过这汉成帝虽然昏庸,好歹也有自知之明。发生了地震后,他对自己进行了灵魂拷问,并希望朝臣指出他的不是,以便改正。虽然日后他也并未改正,但同一日发生了日食和地震,确实令他慌了神。

▲中国地震分布图。绿色圆点是1899年以前地震,红色圆点是1900年之后的地震。

发生了地震后,皇帝们纷纷写祖传忏悔书,那么百姓们是如何认识地震的呢?

据《晋书·刘聪载记》(卷102)记载,汉王刘聪当政时,平阳发生过一次大地震,狂风暴雨,大树被连根拔起。当时的人们慌了神,第一反应是先找一件“最近发生的怪事”,与地震联系到一起。他们发现有一个村妇生下了一个双头小孩,孩子的大伯父立即出马,将小孩放在锅内煮熟后吃掉,并认为这是“降妖除魔”,可是三天后,这位大伯父就离奇死亡了。如今看来,双头婴儿显然是一种母胎畸形,与地震一点儿关系都没,但当时人们牵强附会,硬将两件事联系到了一起,除了反映出民众的愚昧,更反映出由于缺乏科学认知,人们对于地震的恐慌。

▲中国地震烈度分布图。

其实,时间里的每一条路,都通向灾难。但如今我们对于自然灾害的认知,已今非昔比。听从指挥,早发现,早预防,那么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

别忘了,时间里的每一条路,通向灾难,也从灾难而来。请背负着劫后余生的幸福,向前走。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给西奇妹,发表你的想法。

-------------------------------------------------------

作者:西奇妹

本文由西奇博物馆原创发布。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宝妈手,柔若无骨养成记

指如青葱,柔若无骨的双手,马上让人联想到是美人的手。

工作的时候抚琴弹琴需要一双玉手,带娃写文案同样需要一双无暇的手来完整我们的美丽。

如何让宝妈妈们的手能够让人赏心悦目呢?

一、春夏天如何让指甲变得修长。

有些宝妈天生丽质当然好,有些宝妈天生没有一双美手,手部骨骼粗大,手指又短。有什么又快又有效的办法让它们变得修长呢?当然,除了整容外,我们并不能改变手的基本外观,也不能让手指张长,但是,我们可以将手的皮肤清洁得十分干净。

美手的第一是要保持清洁,尤其是疫情期间,宅家或带口罩外出前,切记要把手洗干净,特别是指甲缝里,更加要注意。要知道,洗手的作用不止是有益于卫生,还在于避免污垢损害手部皮肤。夏天的时候,皮肤出汗容易感染细菌和霉菌,尤其是注意清洁,用PH值温和洗手液和温水洗手。我们把手部皮肤保养修饰得柔软光滑的同时更可以把指甲修剪的美观齐整,通过后天的修饰来弥补先天的不足。

我的宝宝从小喜欢打扮,她给自己的手指甲贴儿童环保指甲油贴的同时不忘贴脚指甲油贴,亲子互动的同时也是对美的认知和享受。

二、手部健美操使手部皮肤更有光泽,介绍一套简单的手部健美操。

1.把胳膊肘部靠在台上或别的地方,把手指伸直用另一只手在伸直的手指旁边摩擦。

2.把手伸直,左右摇动,摇动得越快越好。

3.用手握拳,大拇指握在里面,用力握紧,瞬间猛然张开,重复做此动作持续两分钟。

4.用手指模仿弹钢琴的样子,把手指移动得尽可能快。上速方法可使血液加速活动,促进皮肤的新城代谢。也可以和宝宝互动这些动作,训练宝宝的精细动作,即带娃又美容。

三、冬天如何治疗以及预防冻疮。

天冷令皮肤的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良,营养不能充分输送到身体每个角落,手部容易生冻疮。又痒又肿,红红紫紫得十分难看。介绍几种自制疗法,对于冻疮有一定疗法。

1.米醋敷剂,取米醋适量,加热后趁温湿敷患处,每日2次,用于冻疮初期。

2.蛋黄油涂挤:将鸡蛋黄6个搅匀,入铁锅内,文火拌炒取油涂抹患处,每日2次 ,治冻疮溃烂,久补收口。

积极预防冻疮。

手的表面是由皮脂膜覆盖保护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沐浴露,洗手液,洗洁精,清洁剂,浸泡热水等,都容易使皮脂脱落。尤其是气温低的日子,皮肤表面易失水变得粗糙。

保养的方法是,在随手拿取方便的地方,如洗手间的洗手台旁,或床头柜子上放置护手霜或润肤露。每次洗完手,彻底拭干水份后,第一时间马上抹上。洗涤物品时,最好带上橡皮手套,使用手套的时间,以10-20分钟为限。用后仍要洗手,并再次擦上护手霜。在沐浴或睡前,做手部按摩,涂以护手霜帮助润滑,使手指血液循环良好。晚上睡觉前,抹上护手霜后带上全棉手套,日日行之,自然能使手部滋润。摆脱冻疮的烦恼。

四、指甲营养及时供应。

指甲脆弱一个原因是营养不良,应该多吃动物性蛋白质以及钙质。而摄取钙质以多喝牛奶为佳,同时要经常涂些润肤乳进行指甲按摩。另一个原因是劣质的洗甲水很具伤害性。

另外如患上失眠症的人,指甲上会出现印纹以及一条一条的直纹。尤其是有些宝妈们精神及生活压力大,整日整夜照顾宝宝没睡整觉。应注意多方面的营养吸收。诸如肉类,维生素A,D的食物,都对指甲的生长有益。所谓健康就是美,身体健康了,这些症状都会自然消失的。

春暖花开,让我们的手灵活而富有光泽吧!

「散文」 醉春风

[散文] 醉春风

作者:天龙

春夜朦朦,月色融融,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独坐于电脑前,随手打开音乐盒,静心聆听着钢琴大师班得瑞悠扬的《四月之春》,那幽缈的琴音如溪水般潺潺流淌出来,伴着悠扬的小提琴声,袅袅飘出一缕缕柔和的春风,轻轻地拂过我的脸庞,缓缓地从心间滑过。听着听着,我的心之翼不由地徐徐展开了,乘着春风的翅膀,感受着一次又一次与春风的美丽邂逅……

春风,春之使者,一夜之间翩然而至,于是天空蓝了起来,空气温润了起来,河水欢畅了起来,柳树绿了起来,花儿绽放起来,蝶儿飞舞起来。春风划过田野山岚,亲昵地拂着踏青人的脸庞,令人感到无比的清爽愉悦;春风过后城里的大街小巷,留下了一串串空气,那味道润润的、暖暖的;春风欢跳上了树梢枝头,吹拂着麻雀纤毫毕现的羽毛,谱写出了美丽的曲谱;春风吹过水面,水纹一层层漾漾着,轻吻着鱼儿们吐出的一圈圈气泡;春风从农家田地上吹拂过,吹起了微微的粒尘,弥散在空气中的是土壤的芬芳、春泥的气息……

春风,一支神奇的魔笔,它点到哪里,哪里就荡漾着浓浓的春意。点到柳梢,柳梢就闪烁着嫩绿;点到花蕾,花瓣就乖乖地开启了;点到湖河,一湾碧水就跳跃着浪花儿;春风一吹来,桃花便红遍十里,灿烂笑着春风,女人们的脸庞也绽开了桃红,与桃花交相辉映着。三月,春风含着笑带着情吹来了,吹来了“三八妇女节”,女人们尽情欢愉着心情,放飞着美丽的梦想……

春姑娘那嫣然动人的眸子里,流淌着无限的妩媚风情,她带来柔柔的春风,就像撩人心弦的柳丝儿,脉脉温情,温情脉脉……

她就好像一个四处飘飞乐善好施的仙子,到处播撒着多情的种子。看,她把情种撒向了田园,也把情种撒到了山涧;她把情种播到了公园,也把情种播到了庭院;她把情种播到了耕田,也把情种播到了人的心田……

春风拂面,春风荡心,轻轻柔柔,暖意融融,让我心旷神怡,令我陶醉不已。她不经意间轻轻地钻入了我的领口里,滑滑的、柔柔的,如柔滑的丝绸在触摸着肌肤;她一不留神吹到了我的胸前,宛如情人的纤手在轻柔抚慰着;她调皮地轻轻地撩拨着我的耳际,好似红颜知己在耳畔低声燕语着……

我喜欢春风,喜欢它带来的柔、带来的暖、带来的绿。

“春风放胆来梳柳,杨柳春风万千条。”三月的春风儿就像雏鸟儿拿捏不稳的初鸣,它轻轻地吹开了柳树枝上的第一个芽苞。悄然剪开了丝丝柳条,柳条丝丝,柔若无骨。你看,她们正随着柔和的春风扭动着纤细的腰肢,姿态是那么的婀娜,那么的自由惬意。她们就像一个个脉脉含情的少女,飘逸着秀发,轻舒着广袖,和着春风的节拍,踏着轻快的乐曲,在柔风中翩翩起舞。她们忘情地轻舞着,不经意间也泄露了她温柔多情的心思儿......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看,瀑布似垂下的翠绿丝条儿,随着柔风轻轻摇曳着。经不起湖水多情的撩拨,有的柳枝条儿情不自禁地伸出了尖尖的“探头”,怯怯地羞羞地和湖水亲吻着、嬉戏着,那个样子看上去真是妙趣横生!

春风这个最自由、最张扬的使者,如一位多情郎,缠缠绵绵地缭绕着桃花,一次次地拂过桃花那绯红的脸。经不起风儿的撩拨,一片片桃花瓣儿不自觉地脱离了母体,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曼舞着,犹如天女散花般,瞬间就幻成了一道奇美的景观——桃花雨,这岂是一个美字了得?这是一幅绝美惊艳的画面,摄了人眼,颤了人心……

最是春风桃花缠绵相映时,“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春风写进了崔护的诗词中,也写进了后人的心中,被千古传咏着。

“一夜春风尽吹拂,万千枝头梨花白。”柔软的爽风一夜之间吹开了梨花,千朵万朵如雪般洁白,如仙子般在枝头随风轻盈地飘舞着。那独特的馨香,随着轻风在空气里一缕缕弥散着。深深地呼吸一下这沁人心脾的清香,心已沉醉了、沉醉了……

清晨时分,一缕缕柔和的春风在空气中轻轻地拂过,感觉有些潦草,有些不经意。漫步于河堤边,看着水面那泛起的一层层涟漪,就能感觉到春风正铆足了旺盛的劲头,就能读出那“春来江水碧如蓝”的诗情画意来。瞧,春风带着万般柔情,恣情地亲吻着水面,把每一寸水面都吻出了深浅不一的波纹。看着那一圈圈向四周慢慢扩散的波纹,我的心湖不禁跟着荡漾起来,涟漪层层,层层涟漪……

春风是有颜色的,它绚丽多彩,它五彩缤纷。春风一吹,就把小草柳条给染绿了,所以说春风是绿色的;春风一吹,就把桃花儿给染红了,所以说春风是红色的;春风一吹,就把梨花儿给染白了,所以说春风是白色的……

春风是有气韵的,它内敛含蓄,它温婉优雅。从春风行走的路径中,我看到了“春风朝夕起,吹绿日日深”的妙曼,感受到了“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神奇,领悟到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意韵,体味到了“春风一夜吹乡梦”的幽境……

“春风它吻上了我的脸,告诉我现在是春天……”,春风是那么的轻盈、那么的柔和、那么的温润。它吹绿了世间万物,它带来了清新怡人的诗篇,它带来了赏心悦目的画卷。

在三月和煦的春风中,我总是喜欢泡一杯淡淡的清茶,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阳台上,沐浴着暖暖的阳光,聆听着春风的呢喃,静静地享受着那份悠然的恬静、怡然的心情,悠悠的情思,不禁随着柔风轻轻地飘逸着、飘逸着……

在三月柔和的春风中,我总是喜欢来到公园绿绿的草坪上,枕着手臂仰面躺着,自由自在地享受着那一缕缕轻柔的春风,让它吹走沉淀于心田一冬的寒意,让它融化心湖的每一寸坚冰。杨柳纸条儿轻摆的那一刻,会听到柔风徐徐飘逸的声音,宛如萧音般美妙悦耳。此时此刻,才真真地体味到了“一丝一柳寸柔情”的美妙意境来。

面拂着柔和暖融的春风,它轻轻地拨动着我的心弦,弹奏起了浪漫之曲,心儿不自觉地和着春风的舞步,律动着、律动着......

在这个春风荡漾、柔和暖融的春天里,春花醉了,春雨醉了,春柳醉了,春湖醉了,我的心也醉了……

沐浴在春风里,徜徉在春光里。眺望着杨柳的飘逸,弥闻春花儿的馨香,聆听着鸟儿的啼语,恍如置身于梦幻般的仙境中,这岂不是人生最美妙的时光、最愉悦的享受吗?

春风醉春心,春心醉春风。和着春风的节拍,迈着春风的舞步;与春风同歌,梦想与春风共舞!

百度搜索逸飞中文网,欣赏更多精彩文章,诗意每一个平凡人生。

剪出一个春天

惊蛰一到,草籽萌动,万物惺忪,莺飞溪跳。

春随微雨至,到处青青一片。户外,生机盎然,柳飞筝闹,鸟语花香。江上,水流静深,野鸭游弋。江边,芦苇摇曳,石径幽曲。一个少女斜依山石,男友给她拍照,少女一手抚景石,一手作剪刀状。一缕金阳罩顶,剪刀小手分开处一枝柔柳垂下,宛若用温柔裁剪出一丝丝鹅黄色的柳芽。

我一下子明白,这个少女的一剪,就剪出了一片多姿多彩的春天。

一阵微风拂过,柳枝颤动,参差不齐,有的在空中摇,有的抚过江面。我忽然想起一句形容此情此景的诗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大概是这世上最懂得春天的,他却在明知故问。用了一个“裁”字,那是说春风锋利,只一过,就恰似有人用一把剪刀将柳叶裁出细细的柔软。春风真是一把温柔的剪刀,轻风拂过,春天就破芽而出了。

前几日上班,必经的一条小巷子被堵上了,原来是一辆园林车开了进来,环卫工人正在修剪行道树的树枝。春天一到,除却花乱开,枝叶也乱发,不修一修,春天就显得张牙舞爪。下班再经过小巷,一下子明亮了、宽敞了,看来只有经过修剪的春天才是最明媚的。

我有一个朋友,是民间剪纸艺术的非遗传承人。我应邀到他的工作室参观,一进屋就被满室的剪纸作品震撼了。大到整面墙,小到一朵春花,生活中的万事万物,他无所不剪。我问他在剪什么呢,他说“在剪春”。剪春?春天也能剪出来?“是的。你看——这鸟,大张着嘴;这云,又卷又舒;这花,艳得逼眼;这草,柔若无骨;还有这水,还有这山……”只见他拿起剪刀,又一剪,剪纸上又增添了一条香径,曲径通幽。是的,没有一个春天不让人爱怜,只要用心,就能在心中剪出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

有一天,一个初中生模样的孩子追上来对我说:“爷爷,去耀目路怎么走?”不觉有些懵,我真有那么老么?回家对镜一照,原来头发未剪,花白着,胡子拉碴,不正是一个标准的“爷爷”样子吗?赶紧往理发店跑,叫理发师给我剪一个板寸头,瞬间就好像青春焕发了。我不由得对着自己哈哈大笑——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春天,只要细心地寻找和发现。

时间真是一个有趣的沙漏,一天天在流逝。然而,这世上有些东西流去了,不着一点痕迹,有些东西流去了,瞬间的记忆却留存在世上,抹之不去。那年庚子,不平凡,留在我心中最深的一幅画是,春天里白衣天使走出病房脱下防护服时一脸的疲惫;当然也有一丝丝的开心,这让我记住了她们伸出的两根手指,作出剪刀状的两根手指。白衣天使用她们的坚毅,剪出了一个崭新的春天。

剪一剪,这个春天就更加美好了。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教师培训中心)

《中国教师报》2022年03月16日第16版

作者:黎 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