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天秤座

农历二月初一(农历二月初一出生的男孩)

时间:2023-10-08 18:38:48 作者:鹰视狼顾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农历二月初一,中和节!老传统:1诞辰2禁忌,放生祈福正当时!

#春耕进行时#

明天就是农历二月初一,中和节!老传统:1诞辰2不要,春播春耕正当时。

农历二月初一,是“中和节”,民间俗称“太阳诞辰”,也就是“太阳的生日”。这天人们庆祝太阳诞辰,感恩太阳恩赐,赋予阳光和温暖,抚育大地万物生长。我们看看二月初一太阳诞辰,有哪些传统习俗和禁忌。

1、太阳诞辰之日,有哪些传统习俗。

老话说:万物生长始于春,万物生长靠太阳。现在正是初春时节,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明天就是二月初一太阳诞辰之日,传统习俗多多。

老话说:“男不拜月,女不祭日”,到了二月初一太阳诞辰这天,民间有祭拜太阳之说,也就是太阳星君,感恩赐予光明和温暖,人们准备传统美食:太阳糕,进行祭拜,希望保佑风平浪静,风调雨顺。此时,民间讲究由男同志祭拜太阳星君,因为有男阳女阴的说法。

到了二月初一,民间还讲究相互“献生子”的说法。就是把五谷杂粮和瓜果种子,相互赠送,准备进行春播和丰收。

2、不砍树,不覆巢

春天来临,万物复苏,树木发芽,百花齐放,到处一片盛景,这时候,人们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要破坏树木,也要防止牛羊等等牲畜破坏。因为正值生长旺盛阶段,防止影响茁壮成长。

尤其是民间讲究不砍树,防止影响鸟儿搭窝垒巢,繁衍生息,因此强调不覆巢,是为了鸟类繁衍后代。古人讲究“弋不射宿”,也就是说不射杀回家的小鸟,因为繁殖后代。

3、不捉幼兽,不伤害益虫

到了农历二月初一,正是太阳诞辰,人们外出踏青赏花,享受阳光明媚的的春天,民间讲究,此时,不要幼小的动物,也不能不用雌性动物做祭祀,让他们繁衍生息。

同时,强调不伤害益虫,要保护生活中有益的昆虫,比如蜜蜂、七星瓢虫、蝗螂、青蛙、蜻蜓等益虫,这都是人们生活中的好帮手,帮助人们粮食作物健康生长,喜获丰收。

“节应中和天地晴,繁弦叠鼓动高城”。看来在农耕时代,中和节这天,也就是民间所说太阳生日!到处欢歌笑语,洋溢着幸福和欢乐。

如何正确地查看自己的星座?不要被阳历和农历搞混了!

星座是一种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每个星座对应一个黄道十二宫的区域。星座的起源和发展与西方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星座的计算方法是基于阳历(公历)的,而不是农历(阴历)。

阳历是一种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为基础的历法,每年有365或366天,分为12个月,每个月有28到31天不等。阳历的日期和季节是相对固定的,比如春分点(太阳到达黄经0度时)大约在每年的3月21日左右。阳历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历法,也是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的标准。

农历是一种以月亮绕地球运行为基础的历法,每年有12或13个月,每个月有29或30天不等。农历的日期和季节是相对变化的,比如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可能在阳历1月或2月之间不同的日期。农历是中国传统的历法,也是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由于阳历和农历的差异,如果按照农历来计算星座,就会出现很多错误和混乱。比如,一个人可能在阳历10月23日出生,属于天秤座,但在农历9月初出生,属于座。这样就会造成两个不同的星座结果,而且与西方星座文化不符。因此,正确的方法是按照阳历来计算星座。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星座,只需要查看你出生日期在阳历中对应的星座区间即可。以下是一个参考表:

| 星座 | 阳历日期 |

| 白羊座 | 3月21日~4月19日 |

| 金牛座 | 4月20日~5月20日 |

| 双子座 | 5月21日~6月20日 |

| 巨蟹座 | 6月21日~7月22日 |

| 狮子座 | 7月23日~8月22日 |

| 座 | 8月23日~9月22日 |

| 天秤座 | 9月23日~10月22日 |

| 天蝎座 | 10月23日~11月22日 |

| 射手座 | 11月23日~12月21日 |

| 摩羯座 | 12月22日~1月19日 |

| 水瓶座 | 1月20日~2月18日 |

| 双鱼座 | 2月19日~3月20日 |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表格只是一个大致的划分,因为太阳进入每个星座的具体时间会因为年份和地区而有所不同。如果你想更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星座,你还需要考虑你出生时刻和出生地点的影响。你可以使用一些在线工具来帮助你计算出你自己的星座。

总之,星座是看阳历还是看农历呢?答案是看阳历。

星座仅供娱乐阅读,请勿过分相信哟

#十二星座#

二月初一,是啥节日?老人说:做好3件事,寓意人寿年丰越过越顺

正月为岁首之月,在此期间的传统习俗非常丰富,眼下将要迎来农历二月,正值开春之际,万物复苏之时,对于我国的农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这个月份当中,围绕着“农耕祈福”也有着不少的传统节日。二月初一作为农历二月的第一天,自古以来也流传着诸多的习俗与讲究。老辈人常说:做好3件大事,寓意人寿年丰,日子越过越顺,老传统别丢,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内容吧~

第1件事:祭太阳神

在我国民间传统里,二月初一是“太阳的生日”,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太阳带给我们持续的光明和能量,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太阳,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太阳的诞生之日便是非常重视。在这一天,人们会将家里打扫干净,在家中设置供桌,由家中的男丁,面向太阳祭拜,感谢太阳带给天地万物的福泽,祈祷新的一年里可以风调雨顺,日子能够像太阳一般火红热烈。

除了要祭拜太阳神以外,在这一天人们的吃食也很有讲究,家家户户几乎都要蒸制一种圆形多层的糕点,并在上边装饰上太阳的图案,以此来象征太阳,人们将其命名为太阳糕,希望吃了太阳糕,日子可以蒸蒸日上,越来越旺。

太阳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人们在这一天还会将五谷杂粮放到一起蒸熟,也就是现代人非常喜欢的杂粮饭。在过去,人们吃杂粮饭既是表达对于太阳和大地的感恩之情,同时也在提醒自己,春耕开启,要开始勤劳耕种了,这样才不辜负太阳的福泽。

当然在正月里,人们大部分都吃了不少的肉类,这时候吃上一些杂粮饭也很适合,其中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润肠助消化,还可以为我们补充多种营养素,为一年的好身体助力。

第2件事:祭土地神

在过去我国是以农耕为主的时代,它事关人们的吃喝,是人们生活的头等大事,所以在二月初一这一天,民间还流行着另外一个与农耕有着紧密联系的传统节日——春社日。在这一天的主要任务是祭拜土地神。

在古代很长一段时期里,人们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没有现如今这么方便的灌溉设备,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全靠天上下雨,人们害怕水旱灾害,这直接影响到能否吃饱穿暖。人们所能干预的条件有限,所以在农耕之余,便流行着很多祈福的日子,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春社日(祈祷丰收)和秋社日(秋收后报喜),这两个日子都是祭拜土地神。

在《社稷》中便有着相关的记载:“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一一敬也,故封土立社”,在过去人们的观念中,将祭拜土地神看作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更像是人们精神赖以寄托的一个载体,充分反映了人们对于丰收的迫切希望。

二月初一祭土地神,是一个广为流传的习俗,也因着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不过大体上是一致的,人们会准备面食,酒,肉等供品来祭拜土地神,来祈祷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讲究祭拜完毕后,要将这些酒和祭品吃掉,在人们眼中这些都象征着福气,人们认为吃过之后家人可以得到土地神的庇护,从而祈得家人平安多福。

第3件事:放生

春天是新的开始,万物重获新生,是植物繁盛的季节,也是动物们繁衍生息的时候,所以在过去,人们便很自觉地在春天仔细保护这些生灵,尤其是对于庄稼生长有益的动物,比如青蛙,蜜蜂等。这也是人们在为农作物的顺利生长做准备工作。

在农历二月初一,民间讲究不杀生,不砍树,不倾巢,不捉幼兽等。此外人们还会将家中平时圈养的一些小动物,带到河间,山林中,将它们放归大自然。人与万物有着密切的联系,唯有和谐共处,才能长久发展。善待万物,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小茉莉有话说】

祭太阳神,祭土地神,放生祈福是二月初一这一天的3件大事,这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习俗,或许在岁月的洗礼中,很多人都已经淡忘了,但是我们还是有必要多多了解。时刻谨记粮食来之不易,要心存敬畏,多多爱惜。对于身边的小动物们也要心存善意,这也是在善待我们自己。这些会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充盈,对于生活更加热爱。每天为了热爱而努力,自然日子也就越过越顺了。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记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欢迎大家点赞,收藏和转发!感谢您的支持!

二月初一是什么节?了解的人越来越少了

【守望家园】

3月8日,国际妇女节,今年正好是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这些都家喻户晓;但你知道吗,在它前一天,二月初一,是中和节。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鲜为人知的古老节日。

“节应中和天地晴,繁弦叠鼓动高城。汉家分刺诸侯贵,一曲阳春江水清。”唐代陈羽的一首《和王中丞中和日》,向我们展示了唐代过中和节的盛况。中和节,起源于何时,在历史上又有着怎样的习俗活动呢?

中和节的由来

我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是从民众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但中和节是个例外。它源于一个皇帝的倡议、一个大臣的设计。这个皇帝就是唐德宗,这个大臣就是李泌。

唐德宗李适,是唐朝的第九个皇帝。贞元四年(788)的某一天,唐德宗提出想在二月创置一个节日,问大臣们日子选在哪天比较合适。根据史书记载,唐德宗发出个倡议的原因是,从前每到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朝廷百官都有大型的宴会活动,但是上巳节往往和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二日)在时间上重合,当时寒食节放假,且假期长,这就影响了公会。因此他认为可以在二月创造一个节以举行公会活动。

皇帝发出倡议,大臣李泌就开始设计。不久,一份诏书就颁布出来。根据这份诏书,一个创造的节日正式诞生了。它定在二月初一,名为“中和”,与上巳节、重阳节一起成为朝廷认定的三个节日,届时公务人员可以休假一天。

稍后,李泌又为中和节设计了一些活动,包括裁度、官员给皇帝进献农书、献生子、酿宜春酒、以祭句芒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这些也得到德宗的认可,并著于法令,颁布实施。

“风俗时有变,中和节惟新。轩车双阙下,宴会曲江滨。金石何铿锵,簪缨亦纷纶。”中和节就这样华丽上场,并揳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了!

中和节的习俗

中和节的习俗来源于李泌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书献种上春服

中和节有“百官进农书,司农献穜稑(音“同路”,指先种后熟的谷类和后种先熟的谷类。——编者注)之种”的做法。

比如贞元六年中和节,百僚进献了《兆人本业》三卷,司农进献了黍、粟各一斗。《兆人本业》是武则天时期颁行的一部官修农书,内容包括农俗农事及四时种莳之法等,供指导农民生产之用。在农务方兴的二月,百官进农书、献种子,无疑具有劝农重本的象征意义,这很为具有农本思想的官员文人所称赞。柳宗元就在他的《进农书状》中进行了高度评价,将它视为“勤劳率下,超迈古先”之举。贞元十九年甚至以“中和节百辟献农书赋”作为科举考试的题目,选拔人才,足见这一活动在德宗朝受到何等重视。此外,中和节还有大臣进献春服,借以表达对皇帝的忠诚和关心。

(二)节日宴会

君臣宴乐是中和节里一项重要内容。实际上,设置中和节的最初动机就是增加节日宴乐的机会。当时不仅规定“内外官司休假一日”,而且赐钱给官员,让他们集会为乐。唐德宗自己也经常在中和节宴会群臣,并作诗抒情言志。《全唐诗》收录唐德宗的诗共15首,其中4首与中和节有关。

贞元五年的中和节是第一个中和节,节日里唐德宗大宴群臣,并且作诗抒怀,大臣们则纷纷作诗奉和。唐德宗还下诏将诗作的写本赏赐给当时在容州的戴叔伦,这样的恩宠让天下人都羡慕不已。宴会上往往有乐舞助兴,王建《宫词》诗云“殿前明日中和节,连夜琼林散舞衣”,即为明证。

宴会不仅仅在都城举行,地方上也十分兴盛。梁肃的《中和节奉陪杜尚书宴集序》就记载了扬州一带的中和节宴会。当时参加的人员达百余人,“火旗在门,雷鼓在庭”,声势浩大。宴会之上,既有美酒佳肴,又有各种杂技,所谓“球蹈、盘舞、橦悬、索走之捷,飞丸、拔距、扛鼎、逾刃之奇,迭作于庭内”,歌舞管弦当然也少不了,“急管参差、长袖袅娜之美,阳春白雪、流徵清角之妙,更奏于堂上”。与会人员觥筹交错,频频举杯,自朝至暮,直喝到酩酊大醉。

不过,官方的中和节宴在德宗皇帝驾崩不久便取消了,成为曾经亲历盛况者对往事的追忆。吕温有诗云:“同事先皇立玉墀,中和旧节又支离。今朝各自看花处,万里遥知掩泪时。”表达了抚今追往、盛景不在的惋惜之情。

(三)赐尺赐衣

“裁度”,即“请皇帝赐大臣戚里尺”,也是中和节活动的重要内容。贞元八年,宏词科还曾以“中和节诏赐公卿尺”作为科举考试的试题,当年参与考试的陆复礼、李观、裴度都留下了佳作。

中和节赐尺,是有传统依据的发明创造。早在汉代成书的《礼记·月令》中就有记载,度、量、衡讲究公平准确,仲春二月是昼夜长短基本相等的时节,适合校准度量衡。中唐以前,也有中尚署令每年二月二日进献“镂牙尺”和“木画紫檀尺”的规定。中和节赐给大臣尺子,可以说是对这一传统的变通性应用。尺的用途是测量长短,与测量多少的量、测量轻重的衡,都是日常生活的必备之物。掌握着确定、校正度量衡的权力,就意味着掌握着治人治世的权力。皇帝将经过校正的尺度颁赐给大臣,其实是对这种权力的一种象征性分配,而且含有对臣下公平、正当行使权力的期待,可以激励臣子对君主的效忠之心。

除了尺子,皇帝还会赐给大臣衣服。得到皇帝的赏赐,大臣通常会上表以示谢忱,吕颂就写有《谢赐春衣及牙尺表》,令狐楚也写有《谢敕书赐春衣并尺表》,它们都成为皇帝赐衣赐尺的证明。

(四)献生子

李泌不仅设计了皇帝大臣在中和节的活动,而且也想到了普通百姓。当时人们就用青色口袋装上各种各样的粮食、瓜果种子,互相赠送。

中和节的内涵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经指出:“贞元之时,朝廷政治方面,则以藩镇暂能维持均势,德宗方以文治粉饰其苟安之局。民间社会方面,则久经乱离,略得一喘息之会,故亦趋于嬉娱游乐。”中和节正是在这种社会风气中出现的,它创置的最初动机也在于“嬉娱游乐”,不过,从设计的结果和实践情况来看,中和节事实上已经偏离了最初的动机,成为一个围绕春季特性、表达中和理想和重农倾向的节日。唐德宗有诗:“肇兹中和节,式庆天地春。欢酣朝野同,生德区宇均。”很好地概括了中和节的文化内涵。

天地之大德曰“生”,恰好是春天的特性。在贞元五年的诏书中,唐德宗强调仲春二月的特点是“天地同和”,各种植物都发芽了,创设中和节的目的就在于帮助植物生长,以发扬春天的特性,所谓“生德区宇均”。

将节日命名为“中和”,则显示了我国传统社会的中和理想。汉代大儒董仲舒认为“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如果能用中和之道治理天下,国运就会长久;如果能用中和之道养生,那么寿命就会长久。今人周来祥先生则认为:“‘中和’(或和谐)在古代中国是一个贯彻始终的思想概念,从远古到清末,源远流长……在发展中,‘和’的内涵越来越深刻,越来越丰富……日益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范畴和主导精神。”中和作为一种天地、四时、万物各守其正而又彼此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是天下之德、之道,中和节承载了上自君王下迄百姓“致中和”的共同愿望。

我国素来以农立国,将农业视为国家之根本,而无论是百僚进献农书、司农进献穜稑之种,还是百姓互赠百谷果实的“献生子”,都具有劝农的象征意义,并符合国家社会的长远利益。

尽管中和节在后世不如唐德宗朝那样兴盛,但它余韵流长,有着较大的影响力。诸如进春衣、进农书、献生子等活动,乃至休假一日的规定,都在宋金时期为宫廷或民间所实践并得以传承,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从官方建构向民间传统的转变。直到近世,仍然有人将农历二月一日称为中和节,甚至有人认为二月二日龙抬头节其实就是中和节。今天,在山西永济,仍有中和节“背冰”习俗,山西乡宁云丘山则有中和文化节,2011年,中和节(永济背冰、云丘山中和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者:张勃,系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该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及其传承研究”〔项目编号:15BZW186〕阶段性成果)

二月二龙抬头,二月初一更讲究,俗语:初一3不吃,家贫人不旺

#头条创作挑战赛#

提到二月二,大家都知道是龙抬头,作为我国一个极其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不管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都对这天相当的了解,到处都是庙会,吃龙食,舞龙狮,引钱龙,热闹极了,相比之下,大家对二月初一的了解就少了许多。

农历的二月初一其实也是个节日,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作为二月的开始,也是很重要的一天,被叫做“中和节”、“太阳日”、“中和日”,出自唐代陈羽之手的《和王中丞中和日》,其中有一句“节应中和天地晴,繁弦叠鼓动高城”,可见二月初一中和日这个节日的历史由来已久。

其实本身中和节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但是由于后来民间对二月二龙抬头更加看重,而这两天又是紧挨着,自然也就忽视了二月初一这天。其实在古代民间也有这样一句话,“初一3不吃,家穷人不兴”,说的就是在二月初一这天,有3道美食一定要上桌,下面一起来看一下,长长见识。

一、太阳糕

太阳是万物生长必不可少的条件,二月春到,万物复苏,少不了太阳的照耀,因此在这天大家会自发地做太阳饼吃,希望太阳高照,能够让农作物健康生长。

做法:

1.锅里面先倒一碗清水,把水烧热备用,取一个小碗,倒入红糖适量,水开后把红糖倒入锅中,不停搅拌,把红糖慢慢搅化,然后倒入小盆里面放凉。

2.等红糖水的温度降至40度左右,加入少量的酵母粉,搅拌化开,再加入300克面粉,边加边搅拌,搅至面糊没有面疙瘩,呈粘稠状就可以了。

3.在里面打入一个鸡蛋,顺时针搅拌,把鸡蛋搅匀,搅至面糊呈拉丝状,盖上保鲜膜醒面1个小时。

4.取一个小盆,刷上一层植物油,把面糊醒发好以后,先去掉保鲜膜,再顺一个方向连续搅拌,排出里面的气体。

5.接着把面糊倒入小盆里面,撒上适量的葡萄干,放入蒸锅中,盖上盖子,二次醒发15分钟。

6.然后开火,水开后计时,开大火连续蒸20分钟,时间到了取出发糕,用铲子从边上划一圈,用刀从中间切开,分成4半,装入盘中就可以食用了。

二、中和酒

很多古书中都有记载,二月初一这天要喝中和酒,比如《新唐书·李泌传》中就有载:“废正月晦,以二月朔为中和节,里闾酿宜春酒,以祭勾芒神,祈丰年”,因此这天喝酒不仅是为了庆祝节日,还有祭祀“芒神”即太阳神之意。

三、春饼

在古代,春饼是春天不能漏掉的一种美食,春饼其实就是用面做成的圆饼,烙熟即可,烙饼越薄越圆说明技术越高,最好吃的做法是在春饼里面卷上各种好吃的春菜,象征着生活圆满,大吉大利。

(第一名厨编辑:明明)

二月二“龙抬头”,这个“龙”从何而来?

中新网北京2月21日电(记者上官云)“二月二,龙抬头,风调雨顺好年头。”热热闹闹的元宵节过后,春龙节来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龙抬头”。

它是一个传统节日,在农业上也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春回大地,万物生机勃勃,春耕有序展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学院讲师赵运涛表示,“龙抬头”的由来与自然天象有关,它的习俗丰富多样,有舞龙、社戏以及各种庙会。

饮食习俗更是有趣。老北京人要吃春饼,称为“吃龙麟”。此外,吃面条又被称为“吃龙须”,吃饺子被称为“吃龙耳”,吃馄饨叫“吃龙眼”等等。

资料图:图为舞龙队员进行精彩舞龙表演。陈鑫 摄

源于自然天象崇拜?

“龙抬头”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有观点认为,它起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

中国二十八星宿中,古人将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的组合想象成龙的形象,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认为东方为木,属青色,故称其为“青龙”或“苍龙”。

《说文解字》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而当地平线上渐渐露出龙“角”,说明春天来了,即民谚所言“龙抬头”。

也就是说,“苍龙七宿”冬季时隐没在地平线下,等到农历二月初以后,黄昏时,角宿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但苍龙的身体仍隐没在地平线之下,所以是“龙抬头”。

赵运涛说,龙有很多吉祥的寓意。在古代,尽管礼制森严,但平民百姓并没有放弃对龙的喜好和崇拜,节日里要有龙,如正月十五要耍龙灯、舞龙;二月二“龙抬头”等等。

一个祈求风调雨顺的日子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节日也经历了一个有趣的演变过程。

赵运涛表示,大约在唐宋时期,人们已经开始过“二月二”,只不过最初“二月二”和“龙抬头”还没有太大关系,其习俗主要是挑菜、踏青等。

等到南宋时期,出现了有关“龙抬头”的记载,如“今朝二月二,暂放龙抬头”。元代《析津志》提到,“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

在明清时期记载岁时节日的典籍中,“二月二日龙抬头”的说法更为明确一些。如明代的《帝京景物略》记载:”二月二日曰龙抬头”。

资料图:正值农历二月初二,湖南长沙石燕湖举行“龙抬头”龙舟赛。杨华峰 摄

从节日内涵以及习俗上来看,自古以来人们便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

阳气生发,万物复苏

在农业上,“龙抬头”也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赵运涛举例,比如“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万物复苏,接下来的一个节气就是惊蛰,古人认为,龙是百虫之长,它得先醒来,到了惊蛰,才能春雷乍动、唤醒万物。

当然,有些害虫醒来后,有可能会危害人或者庄稼。所以人们会在这一天“熏虫”,将害虫提前消灭掉。

古人认为“二月二”迎来青龙,龙主管着下雨,此后雨水也就越来越多了,适合耕种的季节就此到来。恰如民谚所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南方此时有祭祀社神的习俗,祭祀社神继承的是传统“春社”的习俗,春天是耕种的开始,人们祭祀土地神,希望秋天能有个好收成。

赵运涛认为,北方比较缺水,古人认为龙主管降雨,所以北方地区的人们往往对龙的崇拜更高一些,而南方雨水比较充足,人们对土地的依赖更高一些。

所以,同样都是过“二月二”,北方地区的习俗大多是将饮食、舞龙等习俗与“龙”结合起来,希望多下雨;南方地区则是“土地崇拜”,会有祭社神等种种习俗。

资料图:图为舞龙现场。赵玉梅 摄

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万物复苏,春耕生产渐次展开。所以,这个节日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等等。

饮食习俗有哪些?

正因为人们喜欢龙,所以“二月二”时的很多饮食都以龙“冠名”,极富生活气息。

清朝《帝京岁时纪胜》里说:“都人用黍面枣糕麦米等物油煎为食”,也就是说那时北京人要吃一种类似煎饼的食物,这大概就是民间说的“吃龙皮”。

另外,老北京人还要吃春饼,春饼卷起各种菜,一层一层的,称为“吃龙麟”。有趣的是,吃面条又被称为“吃龙须”,吃饺子被称为“吃龙耳”,吃馄饨叫“吃龙眼”等等。

也有些人家会准备炒糖豆的原料,到了“二月二”早上,用糖炒花生和黄豆,香甜可口。有些地方讲究煎焖子、吃猪头肉。很多习俗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愿望。

为何人们会把这一天吃的东西跟“龙”联系起来?赵运涛认为,这实际寓意“唤龙”,嘴里不断念叨“龙”字,龙听到后就会醒来,开始一年的工作,比如降雨。

在上海、江苏等地要吃撑腰糕,据说吃了以后未来一年都不会腰疼;有的地方要吃芥菜煮成的粥,据说可以明目,不生疮疖。

舞龙、社戏……热闹的节日

饮食之外,“二月二,龙抬头”其实非常热闹,有舞龙、社戏以及各种庙会等等。

资料图:北京市民在街头休闲区理发。当天是中国农历二月初二,民间有“二月二,剃龙头”的传统习俗,寓意辞旧迎新,带来好兆头。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据明朝《帝京景物略》记载,“小儿以木二寸,制如枣核,置地而棒之,一击令起,随一击令远,以近为负,曰打柭柭”,这是一种小孩子的比赛,大概类似打棒球。

“龙抬头”之日,人们用草木灰从院子里蜿蜒撒到屋里,并围绕水缸转一圈,这叫“引龙过”或者叫“引龙回”,把龙引到自己家水缸,就不会缺水,也有保佑一家平安吉祥之意。

每逢农历二月初二,人们还用草木灰在庭院内或者菜地等处,画出仓囤的样子,里面放上钱币或者五谷粮食,称为“打灰囤”,寓意来年钱粮满仓、五谷丰登。

过去,人们认为“二月二”是一年开耕的起始,都愿意讨个好兆头,民谚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南方祭祀社神,仪式虽然不同,但也是同样的寓意。

《帝京岁时纪胜》记载,“(二月)二日为龙抬头日……小儿辈懒学,是日始进书房,曰占鳌头。”此时小孩上学入书房,叫“占鳌头”,举行开笔礼,祝愿孩子长大断文识字。

二月初二儿童理发,则叫做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大人理发,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赵运涛认为,总的来说,各地虽有习俗上的差异,但在“二月二”祈盼风调雨顺、健康平安的愿望是相同的,这一节日,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属牛人晚年生活最好的5个出生月份,越老越吃香,晚景让人羡慕!

牛,一个稳重而坚毅的生肖,在岁月的磨砺中展现出生命的韧性和执着。无论是在年轻时的拼搏与奋斗,还是在晚年的静谧与安宁,牛始终散发着一种从容与温暖的气质。然而,当它们迈入晚年之际,生活仿佛也跟随着岁月的流转,变得越发恬淡而美好。

无论是哪个月份,牛们都会发现,随着岁月的增长,他们拥有了更多的内涵和智慧,生活也变得越发美好而充实。这是因为牛的品格特质与时间相得益彰,他们的坚韧与沉稳,经历着岁月的淬炼,成就了他们内心的深度与从容。如同细水长流,牛们的晚年生活象征着一种平静而持久的幸福,他们以柔软的眼神和宽广的胸怀,欢迎着每一个崭新的日出和星空。

晚年生活最好的5个出生月份

【农历二月】

这时候作为春天的开端,是牛们晚年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个时候,大自然开始苏醒,万物复苏。对于牛来说,它意味着新的希望和机遇。在二月初一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出生的牛,享受着岁月带来的新鲜与希望,重新点燃生命的。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晚年的挑战,无论是学习新技能还是追求新的爱好,都能感受到成长和满足。

【农历五月】

这个月份被赋予了花开的象征。五月十五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被视为人生巅峰的时刻。在这个月份出生的牛,处于生命的黄金期。他们拥有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家庭中,都能够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和领导力。牛们享受着生命赋予的力量和智慧,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农历六月】

这是一个充满回忆的月份,特别是七月初七这一天。对于牛来说,这是一个温馨而浪漫的日子。在这个月份出生的牛,回味着旧时爱情的美好回忆,感受着深深的情感纽带。他们珍视亲情和友谊,在晚年中体验到真爱和无私的奉献。牛们以宽广的胸怀和细腻的情感,营造着温暖而和谐的家庭氛围。

【农历八月】

农历八月是一个象征着安宁与升华的月份。 特别是十月十五,那是一个圆月夜,也是牛们在晚年中感受到心灵的升华与安放的时刻。在这个月份出生的牛,他们在宁静与祥和中寻求内心的升华。他们通过深思熟虑和自省,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和价值。牛们以从容而坚定的姿态面对晚年的挑战,体验到内心的平衡和满足。

【农历十月】

这是一个温暖而祥和的月份。在岁末的十二月初一出生的牛,仿佛置身于一个温暖的家园,享受着亲情的呵护和友谊的陪伴。这个月份意味着团圆和感恩。牛们通过亲密的人际关系和家庭纽带,感受到爱与幸福的真谛。他们以柔软的眼神和宽广的胸怀迎接每一个新的日出和星空,享受着晚年生活的美好。

晚年的生肖牛在这些年份中更加幸福

龙年:

龙年对于生肖牛来说是一段充满活力和机遇的时期。龙象征着权势和智慧,而牛则代表着稳定和坚韧,二者相融合,使得生肖牛在龙年能够展现出自己的领导才能和冷静思考,从而在事业和家庭中获得更多的成功和幸福。

羊年:

羊年为生肖牛带来了柔和而温暖的氛围。羊年象征着温顺和善良,与牛的品质相得益彰。在羊年,生肖牛会感受到家庭和睦的氛围,得到亲人们的关爱和支持,享受到心灵的宁静和温馨,从而拥有一个愉快而幸福的晚年生活。

狗年:

狗年让生肖牛体验到了忠诚和坚守的价值。狗年代表着友善和忠心,而牛的本性也是坚定和忠诚的。在狗年,生肖牛会感受到真挚友谊的力量,与朋友们建立深厚的情谊和信任,共同分享人生的喜怒哀乐,这让他们在晚年得以享受到更多的情感支撑和欢乐。

鼠年:

鼠年为生肖牛带来了机智和智慧的成果。鼠年象征着聪明和灵活,而牛则代表着耐心和努力。在鼠年,生肖牛会发现自己的智慧和学识得到了更好的运用,不仅能够解决问题,还能够开创出新的机会和道路,为晚年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成就。

正如唐代诗人杜甫所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生肖牛们在晚年选择了一条与俗世繁忙无关的道路,追求内心真正的富足和幸福。他们以坚定的步伐,走向了生活的极致,享受着岁月带来的温馨与知足。这种晚年的生活之美,超越了物质的追逐,注重内心的平衡和灵魂的升华。

让我们一同向这些智慧和勇敢的生肖牛致敬,因为他们的晚年生活如同一朵绽放的花朵,绽放出美丽而动人的光彩,永远闪耀在岁月的长河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