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瞬息万变,各种新概念、新名词每天都在拓展我们的认知。一天不学习,可能就out了。广州日报在新媒体平台推出全新栏目“每日一词”,精选新词、热词,聚焦前沿领域发展,解读最新概念内涵,敬请关注。
“门神”即司门守卫之神,在足球比赛中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守门员。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是“门将的世界杯”,多位门将一战成名。
统筹/王菁
文字整理/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周婉琪
设计:周振丰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传凌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1、从螃蟹看门神由来旧俗,我国民间在过年之前,家家户户都是要贴门神的。人们还要给门神烧香上供,十分尊敬。人们为什么要敬门神呢?这里先讲个螃蟹的故事。
螃蟹,从表面看来与门神风马牛不相及,但这螃蟹的故事,却道出了门神来历的实质:北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关中无螃蟹。元丰中,予在陕西,闻泰州人收得一干蟹。土人怖其形状,以为怪物,每人家有病虐者,则借去挂门户上,往往遂瘥。不但人不识,鬼亦不识也。”
这个故事内容很明了:
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得了病,往往以为是神鬼闹的,要想治病,溯本求源,得先制鬼;要制鬼,就得找个鬼也怕的东西。于是这个人和鬼都不识的怪物——螃蟹,就成了阻挡神鬼进门来给人造病的“门神”。古时的门神千变万化,其实都没有离开这个设想:“以神制鬼。”
我国古代门神是多得惊人的。但最早的门神乃是泛指的神,是既无形象又无“专职”的。
原来,在远古时代,人们相信所有的事都有神鬼支配,所以处处都想象出一位神鬼,加以祭祀,以求消灾降福。人们自从定居下来,有了屋子和门以后,这个门,是每日每时必经之处,自然是要有神鬼把持的。
所以周代以前人们就对门神极为重视。据《礼记》记载,当时和以前,士大夫不管“五祀”也好,“三祀”也好,都有对门神之祀;就是庶士、庶人的“一祀”,也多有门神的份儿,他们“或立户,或立灶”,不是祀灶神,就是祀门神。
2、古代正月十五贴门神俗话说:“正月十五贴门神,迟了半个月。”这意思是说贴门神必须在年三十。其实,古代敬门神的时间是不一定的,有的朝代恰好便是正月十五日。当时人们认为,门神大概是随时在门内外活动的。
如《礼记·月令》的正文和注疏中说:“孟春之月,其祀户。”注云:“春阳气出,祀之于户内,阳也”;疏云:“户是人之出人(之处),户则有神。"又说:“孟秋之月,其祀门。"注云:“秋阴气出,祀之于门外,阴也;门在外,故云外阴也,则门神阴气之神,是阴阳别气在门户者,与人作神也。"
后来的《玉烛宝典》则有了祀门神的具体时间的记载:“正月十五日,作膏粥以祀门户。”
古代祭门神的方法,各地也不一样。《荆楚岁时记》中说:荆楚一带的风俗是,“望日祭门,先以杨枝插门,随杨枝所指,乃以酒脯饮食及豆粥插箸而祭之"。
看来,这种比较隆重的祭祀,应是后来的事,因按一些古籍记述,古时的祭祀活动是比较简单的。如《礼·丧大记注》云:“君释菜,以礼礼门神。”
以上所说门神都是泛指的无形象和“专职”的神。大概到了后世,人们觉得很多神都是有来历、有名有姓的,如果门神无形无踪,未免于心不安,可能对己不利;觉得门神似应有很大权威,敬祀之可以帮助自己,所以就以想象,创造出了数不清的门神,而门神也就“专职"和“专业化”了。
3、最早的专职门神神荼、郁垒是最早的“专职”门神。关于门神是神荼和郁垒之说,古籍中记载最早也最多,人们赋予他们的权限也最大,换句话说,就是人们对这兄弟二人期望极大。
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从黄帝时就已祭神荼、郁垒为门神,而且这二位门神是很威风的:
“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蟠屈三千里。其卑枝向东北,曰鬼门,万鬼出入也。有二神,一日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众鬼之出人者执以饲虎。于是黄帝法而像之,因立桃板之制也。盖其起自黄帝,故今世画神像於板上,犹于其下书‘左神荼'、‘右郁垒’,以除日置之门户也。”
《历代神仙通鉴》也有类似之说,但更具体了些:神荼、郁垒“兄弟二人,惟能执鬼。山(指度朔山或度索山)有二门,西南曰神门,神荼守之,凡有邪神入山偷桃,以木剑砍其项,桃枝贯其腮,投海中与毒龙为饵;东北鬼门,守以郁垒,若贪饕之鬼上树残食,即以苇索缚之,射以桃弧,投山坳与猛虎食之”。
很多古籍都引《黄帝书》中的话,把神荼、郁垒说得更为有用于人类。他二人:
“简阅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者,神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饲)虎”;“鬼有妄祸人者,则缚以苇索,执以饴虎。于是黃帝……立桃人于门户,画神荼与郁垒与虎以像之。今俗法,每以腊冬除夕,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左右置二灯,像虎眼,以祛不祥”。
就此记载看,神荼和郁垒和老虎又有些联系了,也许人们认为虎为兽中之王,才将虎的形象赋予神荼和郁垒。
4、桃木、金鸡和门神为什么要用桃木做成门神以为治鬼之物呢?这除与上述神荼和郁垒居大桃树之下有关系外,还另有说法,即古人认为桃树乃仙木,可以制鬼。
如《太平御览》引《典术》云:
“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服邪气者也。桃之精生在鬼门,制百鬼,故今作桃人梗着门以压邪,此仙木也。”
据《淮南·诠言》中说:“羿死于桃棓”。注云:“棓,大杖,以桃木为之,以击杀羿,自是以来,鬼畏桃也。”后世一些小说中,描写很多道人在“驱鬼除妖”时,多用桃木剑;有些搞邪门歪道的人也多用桃木刻为人像,大概是源于这些迷信传说。
有的古籍还把桃木、鸡与神荼和郁垒联在一起,也怪有意思。
《玉烛宝典》引庄子的话说:
“斫鸡于户,县(悬)苇灰于其上,插桃其旁,连灰其下,而鬼畏之。”
鸡,为什么也能御鬼呢?
原来它和神荼、郁垒也是联在一起的。如《玉函山房辑佚书》引《河图括地图》说:
“桃都山有大桃树,盘屈三千里。上有金鸡,下有二神,一名荼,一名垒,并执苇索,以伺不祥之鬼,得则杀之。"《重修纬书集成》除引用了以上话之外,还说:“乃将旦,日照金鸡,鸡则大鸣,于是,天下众鸡悉从而鸣。金鸡飞下,食诸恶鬼。鬼畏金鸡,皆走之矣。"
后世一些荒诞的传说中,说鬼只在夜间出没,不敢见天日,大概与这个古代传说有关,或许就源于这一传说。
但关于“金鸡”,在一些古籍中还另有说法。旧传说,日中有三足乌,称为“金乌”,所以“金乌”又是太阳的代名词。
如隋康孟《咏日应赵王教》中就有“金乌升晓气,玉槛漾晨曦”的词句;很多小说中有“金乌西坠”的说法,就是指日落而言。也有的称金鸡为“金吾”,如颜师古注《汉书》说:“金吾,鸟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职主先导,以御非常,故执此鸟之像,因以官名”。
5、第二代门神成庆、荆轲大概是“第二代”或“第三代”门神了。唐代之前,多祀成庆、荆轲为门神,至唐代乃日渐多祀钟馗为门神,并且都说得“有根有据”,证明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门神。这里先介绍有关成庆和荆轲等“门神”的传说。
据史籍记载,汉时人多是以成庆、荆轲等勇士为门神的。如《汉书·广川王去疾传》称:“殿门画成庆,短衣大裤长剑。此门神之始也”。《破除迷信全书》也有此说法,只是门神手中的剑变成了长枪:“门神是成庆。按成庆本是古时一个勇士,在汉朝时,殿门上就画着他的像,穿的是短衣大裤,持的是长枪。”
该书又说:“门神乃是战国时刺秦始皇未刺中的荆轲。”不过,就在古时,对这二位门神到底孰是孰非,也有争议,如《汉书·广川王去疾传》有这样一些记述“其殿门有成庆画,短衣大绔长剑。晋灼曰:‘成庆,非荆轲也,卫人谓之庆卿,燕人谓之荆卿。'师古曰:成庆,古之勇士也,事见《淮南子》,非荆轲也'。"
对于这些争论,现在看来也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最古时的门神本是泛指的神,并无“依托”,即使后一些时的门神,也是泛指的,无“依托”的。
6、第三代门神钟馗古代的众多门神中,影响最大的,除了神荼和郁垒之外,恐怕要数钟馗了。
敬钟馗为门神,大概始于唐代,以后民间盛传他是位捉鬼能手,并将小鬼劈了吃,所以,人们广绘他的像,贴于门上、壁上,大有取代神荼、郁垒之势。有关钟馗的传说;唐代以后的古籍中简直难以胜数。
钟馗,完全是人们虚构的人物,随后又变成门神的。不过钟馗的“前身”历史也是很久远的。中国古代曾称一种棒槌形的东西为“终葵”,古人在举行驱疫逐鬼的仪式时,以之作为武器挥舞。时间一久,这种棒槌在人们心目中就成了驱鬼的法宝,辟邪的象征。
“终葵”与“钟馗”同音。这大概是古人为门神取名的由来。如《咳余丛考》就曾明确地说:“世所谓钟馗,乃终葵之讹。”《集说诠真》说得更透彻:“钟馗捉鬼之说,由于椎曰终葵,古人以椎逐鬼,如傩之执盾,后世以其有辟邪之用,遂改终葵为钟馗,而取为人名。
故六朝以来,名钟葵者甚夥。流传既久,则又忘其为避邪之物,而指为逐鬼之人,并改葵为馗(盖取九首鬼之形),一若真有食鬼之神,姓钟名馗者矣。乃好事者缘饰神奇,捏造唐代钟进士故事,讹谬相沿,绘图悬挂,谓为除厉力之神,辗转附会,不辨可知其妄”以上这种说法,是有充分根据的。
如《周礼》就有齐人称“椎”为终葵的记载。汉代大儒马融(刘备的师傅,大儒卢植都曾受业于他的门下)作的《广成颂》中,也有“挥终葵,扬玉斧"的字句,说这是一种古人迷信鬼神,用以驱之的工具。后人为了取吉利之名以镇鬼,往往以此为人名。
《北史》上已记有:
尧钟葵,字辟邪;北魏有杨钟葵、张钟葵、于钟葵、李钟葵;北齐有宫钟葵、慕容钟葵;隋朝有乔钟葵、宗保钟葵、殷钟葵;唐代有张钟葵,小说中薛仁贵的孙子之一就叫薛葵;南北朝时宋国震威将军宗的妹妹,也叫宗钟葵……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钟馗”乃是一种迷信的产物。
那么,这位专以捉鬼为事,专司门神之职的钟馗,是怎样产生的呢?
他实实在在是文人墨客托唐明皇李隆基之口所造。
我们看一下宋人沈括著的《补笔谈》和《历代神仙通鉴》、《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古籍,就可知原委。上列书中大意都是说,唐玄宗因痁疾发作,久治不愈,白天梦见一个小鬼,偷杨贵妃的绣香囊和她的玉笛,还绕殿奔戏。唐玄宗叱问他叫什么,想干什么?这小鬼说他叫虚耗。虚,就是在空虚中盗物为戏;耗,就是把人家的喜事耗为忧事。
唐玄宗梦中也明白此乃大不祥之事,正急得要呼武士驱逐,忽见一乱胡髯黑面大鬼出现,他顶破帽,衣蓝袍,袒一臂,靸朝靴,插执剑,径捉住小鬼,先列其目,然后擘而啖之。唐玄宗问他是什么神,他说自己是终南山举子钟馗,武德年间应试不捷,羞归故里,触阶而死,皇上曾赐绿袍埋葬他。
今天他是为报皇恩,才来为皇上除天下虚耗妖孽之事的。唐玄宗听了这些话,醒来之后痁疾一下子好了。
他立即召当时神画手吴道子,根据他梦中所见绘了一张图,悬挂在后宰门上,想用这个像祛邪镇鬼。据《补笔谈》中说,当时唐玄宗还在画上批道:
“灵祇应梦,厥疾全瘘。烈士除妖,实须称奖。因图异状,须显有司。岁暮驱除,可宜遍识,以祛邪魅,益静妖气。乃告天下,悉令知委。”
唐玄宗这一“真龙天子”被鬼魅纠缠住,因而久病不愈,钟馗一来就将鬼吃掉,手到病除。平民百姓当然会效法皇上,一齐供奉钟馗。所以唐时“钟进士食鬼之说盛行,甚至朝廷之上,每岁暮以钟馗与历日同赐大臣”。(见沈括《补笔谈》)。
就连大文人刘禹锡在《代相公谢赐钟馗历日表》中,都有这样诗句:“图写神威,驱除群励,颁行元历,敬授人时。看来,当时不仅以钟馗为门神,还把他和日历之类的东西印在一起。
据许多古籍记载,宋代以后直至清代,敬钟馗为门神之风更不断扩大,甚至有取代神荼、郁垒之势。
如明代凌云翰《题钟馗图》说:“终南进士倔然起,带来蓝袍靴露趾。手掣硬黄书一纸,若日上帝赐尔祉……颐指守门荼与垒,肯放狐狸摇九尾。"
现在,人们虽不以门神之称敬钟馗了,但许多画家仍画各式各样的钟馗,使之成了一种艺术形象。
值得再提一笔的是,明代和现代画中的钟馗,多是一脚穿朝靴,一脚光着或穿露脚指头的破靴子。这种画法“事出有因”。
据说和蜀主孟昶有关。如《益州名画录》中讲了这么一件事:
蜀主孟昶于周显德元年春末,夜梦一人破帽故襕,庞眉大目,方颐广颡,立于殿阶,跛一足,还请孟昶给修补。孟昶醒来,忙翻阅书画,见了唐人吴道子画的钟馗的像,并发现存放不慎,左足被损坏,立即命人修复。后来还梦见钟馗来谢他,并说“吾足履矣”。
据说,孟昶胆子很小,怕钟馗再来找他,后来把钟馗的画像也给烧了。看来,有的古人对这位捉鬼大师也是敬而远之的。
7、第四代门神据不少古籍记载,宋元之后,我国民间的门神更是五花八门,多得不可胜数。秦叔宝、尉迟恭、温娇、岳飞、赵云、孙膑、庞涓等古代名将,都“担任”过门神。以历史上名将为自家守门之神,未免有点滑稽。不过究查一下人们的心理状态,倒也可以理解:门神原来的身世越显赫,越能镇鬼祛邪。但这样一来,可就苦了不少古代的忠臣良将,死了之后,还得为老百姓在门上“站岗”,终年不得休闲。
所以有的人家在贴门神的同时,还贴上一副对联,曰:“昔为唐朝将;今作镇宅神。"看来颇有点声明“对不起”的意思。秦叔宝和尉迟恭如在天有灵,也会哭笑不得。旧时以武将为门神的太多,这里只举几个较为普遍的例子。
秦琼、尉迟恭、胡敬德被人们作为门神,在北方是很多的,并有渊源记载。《历代神仙通鉴》中说:
“帝有疾,梦寐不宁,如有祟近寝殿,命秦琼、尉迟恭侍卫,祟不复作。帝念其劳,命图像介胄执革,于宫门。"
这大概是这二位将军变为门神的由来。
江南一些地方,如苏州等地,又将岳飞和温元帅作为门神,并画像贴于门上。如《集说诠真》中记载说:“门神或又作温、岳二神之像。”这二位门神中,“岳”,指宋代名将岳飞无疑,因岳飞曾被封为岳鄂王;“温”,就不很清楚了,一说指晋将温峤,一说指神话中东岳的温元帅。其来由不像秦琼、尉迟恭有那么多说道,所以流传不其广。
据《民间新年神像图画展览会》一书讲,旧时河南有些地方,也有以三国时蜀中大将赵云为门神的,并分画其肖像于二纸:有的又以赵公明和燃灯道人为门神。后面这两位是《封神演义》中的创造出来的人物,其中燃灯道人是助周武王伐纣的,赵公明则是帮助殷纣王抵抗周武王的。不知为什么把这一双对头弄到一起敬为门神。还有的将孙膑和庞涓捏到一块当门神的,这也是一对对头冤家,一起为人们守门也怪有趣,如果二人自相争杀起来,非“失职”不可。
把孙膑列为门神,稍有“根据”,如《孙庞演义》中有孙膑变为一节门闩之说。但庞涓也成了门神,尚不知从何说起。不过,旧时有些门神也有不讲什么“道理”,只要威风吓人,就可列为门神。如《枫窗小牍》中就说,宋代靖康以前,汴中门神就不讲什么身世,画得戴上虎头盔、样子威武就行。
这么多门神,看来似有些“乱套”,不过其中还是有条线贯穿,即人们希望有两位有本事的人,来专门为他们把守大门,以驱鬼魅,好保平安。结果是:可叹不少忠良将,昼夜站岗看大门。
8、道观、寺庙的门神我国道教曾兴旺很久,佛教影响更大。据史料记载,自古以来,道观和佛寺都有自己的“专用”门神。
道家的门神说法很多。《月令广义》中说,“道家门神,左曰门丞,右为门尉”,无所专指。晋代道人葛洪在《枕中书》中说,道士相传,门神叫蔡郁垒,就只一个人。《铸鼎余闻》引宋人著《岳阳风土记》说,老子祠的门神乃是青龙白虎。明代人著《常熟州志》:“道观山门二大神,左为青龙孟章神居,右为白虎监兵神居。”这种说法可能与道教认为青龙、白虎是护卫神的观念有关系。
佛寺的守门神不多,就所知只有两种,但不是画成画贴在门上,而是塑成很吓人的又高又大的泥像,站在山门以里。一种是两位,叫做“哼哈”二将,一个鼓鼻如牛,一个张着血盆大口,露牙瞪眼,面目狰狞。究其来历,似是来自《封神演义》。
据这个小说上说,哼哈二将为郑伦与陈奇。郑伦在殷商和降周以后,都任督粮官,曾拜西昆仑度厄真人为师,学得将鼻一哼,响声如钟,能吸人魂魄的本事,后被纣将金大升给杀了。陈奇也是殷商的督粮官,曾受异人秘传,学得张口哈黄气,散人魂魄的法术,后被哪吒打伤,被黄飞虎杀死。姜子牙在灭商兴周以后封神时,把他们封为哼哈二将,镇守西释山门,保护佛法。佛家这两位门神来头不怎么大,但影响很广,至今一些寺院山门仍塑存有他们高大的身躯。
另一种是四位,称为“四大金刚”或“四大天王”,也都是威风凛凛站在寺庙的山门以内,比哼哈二将更为吓人,传播也更广,至今寺庙中山门的守护神,也大都是他们担任。
四大天王或金刚的来历,要比哼哈二将复杂,一说来自印度的传说,一说来自《封神演义》。看来可能开始源于印度佛教传说,后来被中国佛教“改造”了的。
据印度佛教传说,“须弥四宝山,高三百三十六万里。四宝所成,东面黄金,西面白银,南面琉璃,北面玛瑙。天王各居一山”(见《集诠真》引《读书纪略》,《铸鼎余闻》引《长阿含经》),又把他们的姓名、职责具体化了,说东方天王名多罗叱,保护东胜神洲人;南方天王名毗琉璃,保护南瞻部洲人;西方天王名毗留博义,保护西牛贺洲人:北方天王名毗沙门,保护北俱罗洲人。
这些,大概是他们在印度时的“本来面目”。但传人中国以后,就很快被同化,并给了他们新的名称和职能。从一些古籍来看,似乎道教开始也承认并使用过他们。如《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引《道教灵验记》云:“成都乾元观三门之下,旧有东华、南极、西灵、北真四神王,依华清宫朝元阁样,塑于外门之下,并金甲天衣。”
不过,不管怎么说,四大天王也好,四大神王也好,四大金刚也好,魔家四将也好,很重要的任务都是“把门”,担负门神职务。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山门,为寺庙中的第一道大殿。过去寺庙为避开市井尘俗而建于山林,因此称寺庙正面的第一道楼门为山门。一般有三个门,中间为空门,右边为无作门,左边为无相门,分别代表佛教中的三种学说思想,也叫“三法门”或“三门”,含有智慧、慈悲、方便的意思,象征“三解脱门”。
贴门神是一种民间的习俗,在过去的农历新年,每一户人家有钱没钱总要贴一对门神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门神文化很受社会各界的欢迎。
门神有多种,从神荼和郁垒到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有驱邪类、祈福类、宗教类、武将类、文官类等很多类的各式各样的代表人物。
那么,作为寺庙的神佛场所,需不需要门神把守呢!需要,而且是两员神将,即哼哈二将。
哼哈二将,中国民间对佛寺山门前二金刚的俗称。为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作者根据佛教守护寺庙的两位门神,附会而成的两员神将。形象威武凶猛,一名郑伦,能鼻哼白气制敌;一名陈奇,能口哈黄气擒将。
佛教中守护庙门的两个神,形象威武凶恶,《封神演义》中把它们描写成两个有法术的督粮官,一个鼻子里哼出白气,一个口中哈出黄气。用来比喻有权势者手下得力而盛气凌人的人(如果碰巧是两个),也比喻狼狈为奸的两个人。
后被佛教吸纳,成为佛教守护神,因此这种称谓,完全是中国佛教自明代以后的文学附会。
说到门神当代很多人会想到秦琼二人,也就是在影视剧中出现的秦叔宝、尉迟恭,然而最早在古书中记载的门神是神荼、郁垒,相信很多人不太了解,古代以祈求平安吉祥最早的门神是谁?下面带来介绍。
古代以祈求平安吉祥最早的门神是谁?
神荼、郁垒
盘古、夸父
2月11日正确答案:神荼、郁垒
解析:最早的门神,实际上并不是秦琼二人。在古书上记载,最早的门神是神荼、郁垒二人。
相传在远古时代,在苍茫的大海上有一孤岛,岛上有一个世外仙境,面向猛鬼出没的大门,这门上有两个守护神,便是神荼、郁垒二人。据说如果鬼怪从门里出来,这两个人就会拿着神鞭抽鬼,所以鬼怪都很怕他们。这在《山海经》上就有记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 ,一曰郁垒 ,主阅领万鬼。
汉朝张衡所著的 《东京赋》中也有描述:度朔作梗,守以郁垒,神荼副焉,对操索苇。
宋代的姜夔曾写词道:娇儿学作人间字,郁垒神荼写未真。所以在很久之前,神荼、郁垒二人深受人们的欢迎,所以把这两个人称为门神,在过年的时候,就把这两个人的人像贴在门上,用来震慑鬼怪。
秦叔宝和尉迟恭门神
从汉朝到唐朝,神荼、郁垒二人一直被人们视为公认的门神,《搜神记》中曾记载:每以腊终除夕,饰桃人,垂韦索,画虎于门,以驱不祥。而唐朝之后,门神就变成了秦叔宝和尉迟恭二人。
在唐朝玄武门之变之前,李世民先后打败了宋金刚,王世充等人,为唐朝立下了赫赫战功,而李世民手下的大将,功不可没。其中就有秦琼和尉迟恭,除此之外,还有程咬金单雄信等人,李世民登基后,秦琼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可谓千古留名。
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射杀了李建成,不小心摔倒在地,被李元吉差点勒死,关键时刻被尉迟恭救下,这件事被长孙无忌定为头等功,所以尉迟恭变成了李世民手下的一员名将。唐代《三教搜神大全》记载:寝门外抛砖弄瓦,鬼魅呼号,秦叔宝出班奏日:愿同胡敬德戎装立门外以伺。大概意思就是,唐王李世民一生征战,杀人无数,晚上经常做恶梦,总会梦到有鬼怪从门口进来。为了解决此事,便让大臣想办法,最后秦叔宝自荐,愿意和尉迟恭每晚守在宫门之旁,以保护唐王。
此后,唐王就不再做恶梦,但是每日每夜让两个大将守在门外,岂不是大材小用,李世民是一个惜才的君王,看到爱将披星戴月心里过意不去,就派人画了两个人的人像在纸上,贴于宫门之上。
从此,这秦叔宝和尉迟恭就成了大臣们心中公认的门神,这也慢慢传在了百姓身边被人熟知,所以唐朝之后,大多数的百姓家里,过年都会贴这两个人的画像。清朝顾禄在《清嘉录》中记:夜分易门神,俗画秦叔宝、尉迟敬德之像,彩印于纸,小户贴之。
实际上,李世民手下的大将不单单是“五虎上将”,除了秦琼尉迟恭,还有单雄信,李靖,王勇,程咬金等等大将,而秦琼尉迟恭可以当作门神,也只是古代的一个传说罢了。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
来源:闽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