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出生命理

洁泽

时间:2023-09-30 12:12:17 作者:万物皆甜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泉山墓表》与《元亨茶亭志》之背景关系

01 欧阳厚均撰两《志》关系及比较

虽然《茶亭志》与《泉山墓表》两文都是清代安仁进士、岳麓山长欧阳厚均所撰,但二者从性质上,完全风马牛不相识。实则内有因由,详情如后,试作分析。

一是撰写时间相同。《茶亭志》作于1832年,其母逝世之时。《泉山墓表》也作于1832年,但其父逝于父欧阳熊逝于1777年。欧阳厚均在相隔56年之后含泪撰写《泉山墓表》之后,为了答谢姻亲刘氏捐赠墓地,同时为刘氏撰写了《茶亭志》,以辞答谢请氏姻亲义举。

二是描述内容不同。《茶亭志》描述的是茶陵府三十都八屯乌陂渡石脚衡茶吉古道上的“元亨茶亭”。《泉山墓表》则是对其父母合葬的祭奠墓志铭文。

古人时兴“聚族而居”,同一乡都,同一里甲,往往就是同一宗族。逝后也一样,亲戚宗族葬于一块,清明祭扫,外出作官,家乡也有人照应。

三是性质不同。两者虽然都为《志》,但前者是物志,针对《元亨茶亭》。后者是《泉山墓表》则是对其父的祭奠墓志铭文,对人,即欧阳厚均之父欧阳熊。

02 《泉山墓表》

呜呼!先大夫之卒也,盖五十有六年矣!今岁三月九日太恭人弃养,谨遵遗命,同葬一山,营穴既毕,于是不孝厚均乃和泪濡毫,以哭吾母者,哭吾父并以表吾父者,表吾母焉。

先大夫姓欧阳氏,讳熊,字象占,号湘亭,大父朝议公西侯府君之仲子,幼读书,有志进取,年甫冠,伯叔踵逝,大父年已七十,乃循陔游泮,璧列搢绅,每捷书至,戒家人勿贺,第令焚香以告慰先人而已。先大夫好聚书,遇古人言行可垂法戒者,辄手自抄撮,偶得浙东颜氏丹桂籍爱之,谓劝人以言不如劝人以书,传之久且远也,欲重刊之,以公同好而未果。

(藏湖南省博物馆)

又尝谓敬祖莫先于联宗族启后,要在于育中才,曾捐田百亩于族为义学,拟立塾舍以居生徒,亦以疾作而未逮。太恭人次第踵成厥志。家塾成后,复捐租二十石以益之。它若振贫苏困、除道成梁、黉宫学署、宗祠祖坟之修治,动费巨赀,难以枚举,其最著者,阖邑议建考棚书院,首捐多金倡之,继又割腴田二百亩,以资师生馆谷。大府奏奉旌闾如例,既以乐善好施建坊,年逾八旬,复以五世同堂,拜“彩娱大耋”之赐额。

嘉庆四年及十四年两遇覃恩,由太宜人拜太恭人之晋命,重沐丝纶,叠承陈旌表,里敞荣之,而太恭人弥自谦抑,谆谆然为子姓戒骄戒盈,自奉俭约,终身蔬布晏如也。

每语家人曰:“敖不可长,欲不可纵,先大夫尝诵此二言,汝曹志之,性慈和,内外亲弗无闲言,素无疾病,年及耄,神明不衰,饮食起居视听如常,没之前一日,语家事甚详,曰:“吾不忘先夫所嘱,今而后可相见于地下矣”。厥明,遂端坐而逝。

厚均名位不彰,学识俱浅,追维罔极,弗克显扬,而又不敢以虚词诬我双亲,谨述其梗概,镌诸丽牲之石,俾后世子孙循览之,勿忘焉尔。至生殁岁时葬地枕趾,及先代世系子孙曾元之婚嫁,备书之于碑阴。

道光十二年(1832年)岁次壬辰冬十月朔不孝四男厚均泣述,姻家再侄道州何绍基填讳书丹并篆额。

(藏湖南省博物馆)

03 乌陂渡《茶亭志》

壬午春(1822年),余奉命掌教岳麓,泛舟(永乐江)经乌陂渡,授衣而上,瞻望茶州石脚,山青水秀,意必有奇人居焉。

询及彼都人士,称云:刘翁侍朝,号敬斋。在日童颜鹤发,古貌古心。倘所谓豪杰者非耶?余曰是。即吾亲台(亲家)云:汉先生之令尊也。

未几,刺船而去侮,由岳麓解馆旋里,途经石脚,覆(遮盖)船形,茶亭驻舆。亭内见夫往来行人群焉。茹茶欢欣不已。仰视亭梁乃知:汉先生之令尊所建也。憩息之餘闲谈。亭前石路(衡茶吉古道),佥曰:此江右通衢,汉祖荣辉公所修也。

少顷,汉先生至邀余於家,款留竟夕。其令嗣秉枢、秉机、秉松、秉柏,暨令侄秉梧、秉杰、秉桐、秉材等,趋跄左右,风雅宜人,余甚异焉。

晓起环宅而观之,左有长江(支流永乐江),右有云山,前峰耸峙,後龙蟠结,惟其山水交辉,是以贤豪辈出。《易》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徵之(应验)!亲台一门信不诬矣。

今刘府重修族谱(六修),汉先生索志于余,余不敢以敏谢。爰为之铭曰:山辉兮亭清;地灵兮宅瑞;福田广兮馀庆归!克绍簱裘兮千百世书香不坠。

时:皇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岁次庚寅季冬月 谷旦

赐进士出身:钦命浙江道监察御史、巡察裕丰仓前户部、陕西司郎中、又兼广西司员外、 贵州司主事、兼云南司军需局督催所充则例馆纂修、戊辰顺天乡试同考官加三级又随带加二级纪录、十一次掌教岳麓书院纪录二次

坦斋欧阳厚均撰

乌陂渡元亨茶亭图

04 欧阳厚均撰写《茶亭志》背景

是什么原因促使安仁进士、岳麓山长欧阳厚均,在1832年为茶陵乌陂渡“元亨茶亭”书志呢?原因有四:

一是欧阳与刘氏系姻亲关系,欧阳厚均之女嫁与元亨第四子洁泽官名云汉之次子秉机,《元亨茶亭》就是由云汉先生之父侍朝敬斋先生所建。

元亨就是现在渡口乡石云村大垅湾刘氏之始祖,始祖谱名锡宰字侍朝号敬斋科名元亨,茶陵州庠生,始祖有四子九孙,书田是其长子,秉梧号凤岗是元亨的头孙,是书田的长子。

所以厚均先生从长沙囬家时常把船亭靠在桥上湾的巷子上岸,在茶亭少息时发現该亭是其郎秉机之祖父元亨所建,到大垅湾后,亲人们请先生写了《茶亭屋场志》,云阳刘氏七修族谱時刋了《茶亭屋场志》及《凤岗先生墓志》。

二是刘氏姻亲为其母提供了墓地泉山象形,与刘氏先母唐氏和陈氏一字并排安厝。这是两个主要的直接原因。后有详述。

三是欧阳厚均仰慕刘氏先祖一门“父子两进士,兄弟三大夫”。

四是刘阳两姓世代为邻,关系亲睦。这是两个间接原因。

(一)元亨茶亭简介

1、元亨茶亭简介

元亨茶亭,又叫义亭,位于衡(阳)茶(陵)吉(安)古商道乌陂渡石云山石云庵与永乐江之间(今渡口乡石云村下边组)福主庙和丹霞石桥旁。由欧阳厚均姻亲刘汉先生之父侍朝敬斋先生所建。主要是为衡茶吉过往商客和衡茶神农御祭古道上的官民提供免费的茶饮歇憩之所。据老人回忆,该茶亭八角形,高约五米,雕梁飞檐,气势恢宏。为古代乌陂渡口的著名义亭。可惜毁于“破四旧”之中。

所谓元亨,所谓元亨,就是通答事物之理。根据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解释,元亨,犹言大通,大吉。

《易·大有》注:“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注:“荷天衢以元亨,廓宇宙而作京。”

李镜池·《周易通义·乾》:“元亨约同于大吉。元,大也。亨,通也。”

2、刘氏子孙撰文纪念《义亭志》

后来,侍直公之孙秉材、秉枢、秉机等人,为给专门写有《义亭志》:“昔我祖侍朝公,生我父辈书田、蓝田、圭田三人,建造义亭,遗存田租十石零,以为施茶中元挂扫,与凡公事之资。嗣因陆续分晰袛(抵)存公租四石九斗,而施茶与各公事稍形支出。同治壬戌又于曾祖荣辉公分来租田。幸我书圭去分共得四石八斗,不忍荡废,分毫存入,待祖会内,立约执据,则合前租共有九石七斗矣。

兹刊附谱笺,愿后人公正存心,极力经营,历公资盈余,祖泽流长于不替,是为记。

嗣孙秉材、秉枢、秉机 偕侄文烈、文当、合分同识。皇清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岁次季冬月 谷旦”

3、乌陂渡家学公祠

元亨茶亭旁边就是石脚私塾学堂。即乌陂渡家学,也就是指渡口(乌陂渡)刘氏家学(石脚宗璇祖刘氏家塾、石云峰鹗明祖家塾)。笔者曾祖刘文盛(《云阳刘氏族谱》号兴达)在清未民初曾任两所家塾先生,收授学生五、六十人,并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孟冬月撰文,讲述教学买田祭祖供学之事。“

从来人本乎祖,祖者,後衣(裔)当敬奉之。弗遑世守茨之不替也。所以吾高祖焕文公,佩追远之训服,楚之什不禁瞿然有悟曰:祭费之谋,诚有不容缓者。爰世席卷风,贮聚腋於以成裘,子母兼推,积丝因而制锦,价接田租十六石、坐屯民两处,为每年春秋挂扫。中元焚化之需,然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後。虽盛弗传,因嘱吾曾祖,任扳房祖云梦卫侯等,承厥权舆矢公矢慎。每年除纳粮祭费外,照前积贮,不得假手侵蚀,而蹈忘本废祭之咎。庶祖宗有常,而子孙亦藉以展孝思也。敬述铭牒,垂裕後昆,是为志。”

衡茶吉神农御祭及商旅古道安仁段(黄显文绘)

4、衡茶吉古商道简介

古代安仁交通号称“八县通衢”,驿道纵横,沿途至今尚保存许多古桥、古亭、古井、古铺、古村等文物,而且大多取了“铺、亭、井”的地名。古时带铺字的地名,必是古递铺。这些名字中带铺的地名,大多还保留至今,不少成为了当地的村名。路亭为石墙瓦顶或砖墙瓦顶,亭内备有大板凳或条石,供过往行人歇息和避雨,水井是给往供行人饮水解渴的。古驿道渐渐淹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只留下这些叫“铺、亭、井”的地名。

衡茶吉古商道,即衡州府至茶陵到江西吉安的大道,也称“御祭古道”。据说是一个叫胡丙高的方士所修。这是一条从江西吉安经茶陵到衡阳的石板路。经过安仁境内的,是从攸县绿田过军山南湖、瑶泉、渡口石冲、石脚、石云、乌陂渡码头、松林、深塘,禾市长冲至衡南樟树脚这一段。与古代安仁衡茶神农御祭古道相交,合二为一。现今古迹有石板路、凉亭、古井、石拱桥等。

(二)两《志》撰写背景

1、欧阳厚均之母仙逝,父母合葬泉山象形

(1)父逝。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丁酉八月十六日,欧阳厚均父亲欧阳熊英年逝世,葬于安仁县郁石村泉山象形(今安仁县渡口乡境内)。享年37岁。其时厚均年近十一岁,全赖长兄履坤(又叫厚坤)遵父嘱“延师课读诸季”尽责栽培。

(2)母逝。道光十年(1832年)辛卯年,壬辰三月初九日,欧阳厚均之母周太恭人不幸辞世,享年88岁,葬于安仁县军山乡郁石村之泉山象形(今渡口乡石冲村泉山组丹霞山附近),与其夫欧阳熊(厚均之父)合葬。并与泉山刘母唐氏人形和刘母陈氏龙形相邻。三个姻亲老太人一字并排安厝。

(3)撰书刻碑《泉山墓表》。1832年,欧阳厚均含哀为母撰写《泉山墓碑》,碑文由道州学生著名书法家何绍基题碑书写,由安化学生罗绕典刻石。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猿叟(一作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其书法誉为清代第一,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曾了川学政。欧阳厚均比何绍基年长33岁,俩家是姻亲,系晚辈侄女婿。所以专门请何绍基书写自己父母合葬墓的墓志铭。时年34岁的何绍基用小楷工整誊写了这份墓志铭,也体现了他对这位湖湘教育界泰斗的敬仰之情,此楷书长卷纸质档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罗绕典,(1793-1854),又作老典,字兰陔,号苏溪,湖南安化人。从小在岳麓书院读书,长达12年,道光九年(1829)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山天、四川乡试主考、山西平阳知府、陕西督粮道、山西按察使。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布政使,为时学督的林则徐所称赏。道光二十九年(1849),擢湖北巡抚。后在长沙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咸丰三年(1853),升云贵总督, 在镇压民族起义中病死。谥“文僖”。罗绕典博学多识,诗文俱佳,有《黔南纪略》、《贵州筹捕储备记》、《知养恬斋前集》、《蜀槎小草》、《玉台资咏》等著作。

2、刘母归葬娘家泉山唐氏祖山人形

因该地块系云阳刘氏敦本堂刘母唐氏祖山,地形为人形。而郁石村彼时属安仁县辖地。云阳刘氏敦本堂属茶州府(茶陵县)辖。故其后云阳刘氏敦本堂刘母陈氏一并安厝时,需要花钱到异购买墓地。

泉山人形刘母唐氏山图

3、刘氏购置泉山龙形安厝刘母陈氏

后刘氏在安仁泉山之地先后在道光和同治年间两次购置一石四升田地,安厝刘母陈氏。还雇请当地村民为其守坟。每年收成本为一石四斗,而实际只收取四斗,完(政府公)粮后一石,当作守坟资费。还立有山图和志记如下----

刘母陈氏泉山龙形图并志

妣生于乾隆戊寅六月二十二巳时,殁于道光戊戌十一月初七申时,比年接买腰塘铜锣嘴,以丙山壬向安厝。后道光癸卯价买泉山田五升于十月初八未时改葬,巽兼巳亥分金。同治元年又买泉山垅内泉超频物下田九升,布阳德,清耕作,额纳租一石四斗。每年止收谷四斗。完粮余一石,给予佃户守坟。后之孙子尚其遵行。

五男:河泽;孙“秉栋、秉桔、秉桃、秉匮 谨识。

山陈氏祖母泉山龙形

4、欧阳厚均答谢姻亲刘氏捐置墓地

欧阳熊和欧阳厚均本系安仁县梅穆村人(禾市乡乐友村),由于欧阳家族与刘氏亦系姻亲关系,由于欧阳氏多在外为官,按当地俗习惯和风水先生之意,其由姻亲刘氏奉献墓地泉山象形。

欧阳厚均安葬好(父)母亲(合葬)之后,欧阳厚均在相隔56年之后的1832年,含泪撰写《泉山墓表》。同时前往乌陂渡答谢刘氏姻为母亲所捐墓地。

看到刘氏宗亲为衡茶吉古商道所建茶亭,联想十年前在岳麓山长任上回乡省亲时,曾由老家安仁县梅穆乡(今禾市)乘船沿永乐江顺流而下,亦在该茶亭歇息畅饮。

清代欧阳厚坦(欧阳厚均三兄)曾作诗一首《白沙桥放舟至丰乐山庄》:“思余桥下放轻舟,春水盈盈自在流。碧汇双江横燕尾,红开半壁竖猪头。荒村有客呼前渡,野艇无人泊浅洲。何处书声吹到耳,停桡觅醉且淹留。”

《云阳刘氏敦本堂族谱》所载《茶亭志》

恰逢刘氏族谱六修之际,联想自己在岳麓山长任上,也曾多(五)次修建或重修亭阁,触景生情,恰逢云阳刘氏敦本堂第六次编修《刘氏云阳敦本堂族谱》,于是题写了《茶亭志》附于其中,以彰义德。

5、欧阳厚均修建和重置亭阁

(1)嘉庆二十三(1818)戊寅:应巴中丞之聘,掌教岳麓书院。把自己的后半生贡献于神圣的教育事业。是年八月,上任依始,便迫不及待地创建崇圣祠,这项工程费时三年,縻白金二千二百两有奇。

(2)嘉庆二十四年(1819)己卯:在修建崇圣祠期间,先后或修复或改建的还有讲堂、禹碑亭、道中庸亭、北海碑亭、风雩亭、吹香亭以及道乡台、魁星楼等。

(3)嘉庆二十五年(1820)庚辰:新建岳神庙,改迁濂溪祠,六君子堂,壁嵌遗迹及朱张登赫曦台联句等石刻。是年,经多方筹措,复得巡抚李尧栋发公帑500缗之助,购置藏书388,10106卷,“经史子集初具”规模。

(4)道光元年(1821)辛巳:重建极高明亭,改前台为赫曦台以存朱子故迹,亲笔钩勒朱熹手书“极高明”三字碑于遗址旁。

(5)道光道光九年(1829)己丑:改建成德堂。翌年,助巡抚程祖洛重修讲堂。至此,主持完成二十三项建筑工程,修复古迹十八处。亭台楼阁,风景旖旎,使岳麓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对岳麓兴废,撰写、刊勒不少碑文以示后人。三年(1823)癸未:重修爱晚亭。次年修复抱黄阁。

05 刘氏欧阳两姓世代友邻亲睦

1、刘氏欧阳姻亲关系

根据《云阳刘氏敦本堂族谱》记载,刘氏一支在明朝正德年间,由安仁县城接买安邑会三都梅穆(今安仁禾市乐友西江一带,现属永乐江镇)地名湖头嘴,与胞弟崇明迁居朋官。明嘉靖甲子七月十六未时殁,葬西江牛形上排。

2、刘氏睦居欧阳地界

据《云阳刘氏敦本堂族谱》之《车下湾刘氏及祖母鱼形地图注》记载:按朝泽由车下迁居安仁会三都八甲地名上河源龙子塘。朝泽生子二:辩新、秉亲。其接买田塘屋宇前后左右山岭,秉新子孙四分占其三,秉亲子孙四分占一。惟泮塘祖山龙形,朝泽子孙与轮泽子孙朋管。兹附家乘。今后嗣子孙以志不朽,云是为记。

嗣孙光耀、光发,成之谨识。

皇清同治四年(1865)岁次季冬月 谷旦

由此,刘氏子孙由潭洲茶陵三十都八屯石云乡迁居欧阳氏世居地界:衡州府安仁会三都八甲地名上河源龙子塘。附图如下:

刘氏135世荣明,字孔华,号文物,邑庠生,明正德辛巳十月十四卯时生,由安仁县城接买安邑会三都(今安仁禾市梅穆乐友西江一带,现属永乐江镇)地名湖头嘴,与胞弟崇明迁居朋官。明嘉靖甲子七月十六未时殁,葬西江牛形上排。

135世崇明,字轩昂,号含宏,明嘉靖甲申正月十四午时生,徙居安邑会三都六甲湖头冲。明万历丙申正月十一巳时殁,葬西江牛形。

138世志衡,字权度,号经常,住安邑会三都六甲湖头冲......夫妇同葬塘子冲鸾岭。“塘子冲”这个地名,直到如今仍然沿用。上世纪笔者父亲曾多次到塘子冲砍木棍以充柴火。

直到139世仍然住安邑会三都六甲湖头冲。

139世晓宣,字俊我,号三才,住安邑会三都六甲湖头冲。

139世晓斌,字赤我,号方华,住安邑会三都六甲湖头冲。

由此,刘氏欧阳经常互相联姻。

3、姻亲刘氏先祖一门“父子两进士,兄弟三大夫”

刘氏先祖唐时“父子两进士,兄弟三大夫”,即唐时云阳刘氏开基一世祖原陛(笔者第38世祖),于唐天福壬戌(唐昭宗李晔,天复二年 公元 902年)登进士,授金紫光禄大夫,三子鼎公(朝议大夫)、鼐公(朝请大夫)、鼒公(朝进大夫),还有森公(唐庄宗同光二年甲申(924年)进士、授茶陵县令)、杰公、焘公三兄弟远道迁徙之功。

06 欧阳厚均简介

欧阳厚均,1766年-1846年,字福田,号坦斋,湖南安仁禾市人。进士。曾就读岳麓书院。嘉庆二十三年(1818)聘为山长,连续掌教达27年之久。先后获准记录8次,得旨议叙3次,倍受朝廷嘉奖。弟子数以万计,著录在案的弟子达3000人。

李元度称道说:“弟子著录三千人,多以节义功名显”。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李元度、江忠源等皆出其门下,成为清代后期的经天纬地之才。经欧阳厚均几十年的努力,使岳麓书院办学盛而不衰,高峰迭起;欧阳厚均也成为清代前中期湖湘地区最有创新精神的教育家和推动湖湘传统教育承先启先,向近代教育过渡的人物。

嘉庆皇帝赏其才学,初授户部主事,因其工作得力,政绩突出,不久即升员外郎中。他在户部兢兢业业奋斗了十五载,深得历任大司农器重,后被举荐升为浙江道监察御史,在此任职期间,他政绩昭著,深得当地百姓的爱戴。但是因其性格太直爽,遇事敢说敢做,不料得罪了朝廷中的权臣,从此在为官的道路上受到了排挤。在这种情况之下,四十多岁的欧阳厚均以其父早逝,老母体弱多病无人侍奉为由,于1815年辞官回到了安仁老家乐友村。回乡后,湖南当局认为他"经明行修,足为多士模范",即多次登门拜访,请他出山主持岳麓书院工作,都被他数次谢绝,后经其母再三催促,才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应聘为岳麓书院山长,自此揭开了他人生中最光辉的一页。

欧阳厚均一生学识渊博,而且研究学问从未间断过,所写著作甚多。其年轻时就写成了《同怀课艺》,《隶友堂试贴》;在京为官时著《望云书屋试贴》;回到家乡安仁后纂修了《安仁县志》十六卷;主持岳麓书院时编辑岳麓《诗钞》三十五卷,《文钞》十八卷,《词赋钞》四卷,《课艺》十六卷,《岳麓山长传》四卷;晚年著《易鉴》三十八卷等,其全部著作皆收录在《坦斋文集》中,他的书集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份可观的精神财富。

从安仁县走出去的潇湘才子欧阳厚均不但影响了湖南的一代人,而且也改变了安仁几代人的思想观念,到了近现代,安仁崇教之风日盛,“天涯求学三千五,一室同胞两清华”便是真实的写照。

欧阳厚均,他的一生可以说在清王朝科举仕途上是顺心者,从政道路上的失意者,但他在从教事业上可谓辉煌。因为教育,他成为湖南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是近代湖湘文化崛起的开启者,是中华民族历史长空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让我们慢慢地走近这位历史名人。

07 晚清教育家欧阳厚均之家世和身世

欧阳厚均(1766-1846)是晚清著名教育家,任岳麓书院山长二十七年,桃李天下,彪炳千秋。

湖南安仁的欧阳氏有两支,一曰西城阳,一曰会三阳,同宗不同源,分别来自江西和河南,生活在清乾嘉道年间的欧阳厚均属于会三阳,其始祖欧阳抟(唐州人,今河南方城县),官左金吾大将军,于唐清泰二年(935年)奉命偕其子欧阳瓒(字顺达,二世祖)领兵一万五千人,镇守安仁,“寇盗不敢侵”,加封上将军。唐末(五代十国),欧阳瓒袭职上将军,子承父业。“寇靖邑安,遂籍于斯”,建隆辛丑(961年)落籍安仁县。会三阳先祖前后两代镇守安仁,开基立户,以武存身,因功封将,当属将军世家。

自宋以来,欧阳氏世居县之北门城内。元朝时厚均的八世祖始迁于会阳里洪桥头,至正壬辰年(1352年)十世祖再迁于湖子腹又叫金盆塘的地方。明隆万年间(1567--1620年),其太高祖之祖及考由清溪卜筑于县北门内。崇祯(1627--1644)末年,太高祖伯仲始避居于乡(现梅穆一带)。会三阳先祖们频繁迁徙的个中详情我们不得而知,大概与改朝换代,物是人非有关。

厚均家族信奉“忠厚传家,诗书继世”,且代代相传。看重两件事:一是行善,“凡义所当为与力所能为,悉慷慨为之”,积而能散,乐善好施;二是读书,督促儿孙进私塾,考功名,光耀门庭。

崇文重教的家风,应该从早些时候就有了。但奈何当初时运不济,家道坎坷而难遂其愿。现在手头宽绰了,开始笃定前行。

厚均之父欧阳熊(字象占,号湘亭)在家乡创办了欧阳家塾(义学),“岁延师以训族中子弟”。厚均兄弟履坤、厚基、厚垣和厚墀都曾在家塾课读研习,精进学业,且学有所成,至少明经出身。家族子侄也崭露头角,人才辈出。

欧阳厚均考中嘉庆朝进士,任职农部、户部,官至浙江道监察御史(正五品),更是家族中的拔萃者、佼佼者。进士及第后的厚均将欧阳家塾改名为“湘亭书院”,以纪念父兄创建之功,并题写了“乐有堂”匾额,致力于陶养族中子弟,培育人才。

许多族人满腹诗书。厚均诸兄弟悉游黉校,有冠军入泮的,有明经到老的,更有进士出身的,个个能诗会赋,文名甚著。若干篇(首)署上兄弟大名的诗词文章抄录在《安仁县志》里,字字珠玑,光彩夺目。连壮年而夭、年仅29岁的五弟厚墀也有《梓里棠荫》《同枌征献》等多本文集存世。至于欧阳厚均本人,则著作等身,有《易鉴》《岳麓诗文抄》《岳麓课艺》《棣友堂课艺》《试草》《试帖》等行世,大多收录在《坦斋全集》里。2012年,岳麓书社编纂《湖湘文库》大型丛书时,以《欧阳厚均集》出版刊行。

任职或候选教谕和训导以上官职的家族成员一大堆:

二兄厚基(字树堂)由廩贡议叙训导,应例县丞,改教谕,署沅州府教授,官桂东教谕;

三兄欧阳厚垣由廩生分发湖南试用训导;儿欧阳锡榖由增贡生任善化县训导,前选湖北黄梅县知县,加同知衔;

孙欧阳世洵由廩贡生任湘潭县训导,保升陕西候补知府,赏戴花翎;

曾孙欧阳恩霖由廩贡生署湘潭县训导,后任临湘县训导,加国子监学正衔;

欧阳材生由监生分发贵州巡检,议 叙州同衔,江西候补县丞,保升江西补用知县;

欧阳桐寿由监生候选从九,分发江苏布政司理问,赏戴蓝翎,保升江苏遇缺知州,加运同衔......

可谓花团锦簇,万紫千红。如果加上堂兄弟、姻亲,更似鲜花着锦,烈火喷油。譬如,执掌家乡宜溪书院数载的欧阳世任(号自庵)、十数载的欧阳学韩(字斗山)等均是“学博”鸿儒;外公周墉一族,岳父兼恩师张柳湄一脉都是饱读之士。一大家子里,书卷气息浓郁,是声名在外的书香门第。

厚均的教育贡献比肩先师罗典(字慎斋),三次奉特旨议叙,一再留馆,最终任山长27年,成为清岳麓书院四大著名山长之一。“及门肄业者,计三千余人,多楚南之秀”。弟子李星沅(两江总督)、罗文僖、劳文毅、江中烈及爵相曾国藩、前皖抚唐训方皆出自门下,“湘人士无不崇仰”(李元度语)。

总之,欧阳厚均把其后半生的全部精力放在了书院讲学上,同时也象他的前辈一样力行善事,着意培植文风。譬如,捐束脩(工资)改扩建岳麓书院多处建筑,在家乡捐修宜溪书院、重建文塔,等等。这种寓教于行的做法,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欧阳厚 均不仅是欧阳家族的荣光,更是家乡——安仁的骄傲!

08 厚均曾孙欧阳恩霖撰刘氏《凤冈先生七水塘墓志》

先生姓刘,讳秉梧,字履祥,号凤冈,乃茶陵州八屯石脚书田公长子。府庠生侍朝公之嫡孙也。有为有守,能刚能柔,屡地牧,公正无私。生乾隆乙卯七月初三午时。始配陈大君,生女一,缔大学生陈渭川长子。

继配安仁详生欧阳粹儒之妹,生子五:长文耀,名登胄学。文蒸、文焘、文炯、文焕皆卓尔不群。匹配高门。孙光裕、光神、光祖、光禄、光彩、光月、光恒、光新,俱幼。

咸丰十年(1860年)三月十五巳时终于正寝。享寿六十有六。夏六月价买七水塘王德懋兄弟牛形山。冬十月辛酉朔十一日酉时,葬以癸丁兼子午,井木三十度分金。爰为之名曰:既安且固,以利其后人!

刺授儒林郎巴陵县教谕姻教晚欧阳恩霖

皇清同治四年岁次乙丑季冬月(1865年11月)

注:欧阳恩霖,欧阳厚均曾孙。欧阳恩霖由廩贡生署湘潭县训导,后任临湘县训导,加国子监学正衔。

END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