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法用语格言
1、生命的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
2、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3、一人传虚,百人传实。
4、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赵壹《非草书》
5、笔下龙蛇似有神。——张怀谨
6、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塞
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9、人看从小,马看踢蹄。
10、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11、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12、打人不打脸,吃饭不夺碗。
13、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14、诚信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福科
15、诚实人说的话,像他的抵押品那样可靠。——塞万提斯
16、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乔臾
17、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18、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
19、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20、一手捉不住两条鱼,一眼看不清两行书。
21、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22、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23、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24、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25、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6、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27、人讲礼义为先,树讲花果为原。
28、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张怀谨
29、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朱文长《续书断》
30、信用是难得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
31、一个不敌两人计,三人合唱二台戏。
32、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33、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34、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35、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约翰·雷
36、大欺小,不公道;大帮小,呱呱叫。
37、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38、时时只见龙蛇走。——李白
39、不认识痛苦,就不是一条好汉。 ——雨 果
40、微小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达芬奇
41、善良——这是天才者的伟大品质之一。——安格尔
42、要我们买他的诚实,这种人出售的是他的名誉。——沃夫格
43、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44、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45、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46、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张怀谨
47、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
48、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49、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 ——华盛顿
50、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51、一羽示风向,一草示水流。
52、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朱和羹《临池心解》
53、瓜无滚圆,人无十全。
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下面是书法。
第二,古人书法格言集
1、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南朝梁皇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2、时时只见龙蛇走。——唐代诗人李白
3、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西晋书法家索靖
4、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5、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6、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7、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8、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9、怒猊抉五,渴骥奔泉。——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新唐书·徐浩传》
10、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代书法家孙过庭
11、老夫之书,本无法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文集》
12、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
13、书肇于自然。——蔡邕
14、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
15、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16、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项穆《书法雅言》
17、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李铎
18、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朝梁皇帝萧衍
19、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20、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
21、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晋书·王羲之传》
22、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23、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24、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
25、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26、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27、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28、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29、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30、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元末明初文史学家陶宗仪《书史会要·书法》
31、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唐代诗人杜甫《醉歌行》
32、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
33、心正则笔正。——北宋文学家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34、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
35、怒蹄蹴踏苍山颓,岧嶤臃肿难为状。——清代文人严允肇《洗象行》
36、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37、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38、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39、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范温
40、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41、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42、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43、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44、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45、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张彦远《法书要录》
46、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47、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学书自成家说》
48、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49、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艺概·书概》
50、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朱和羹《临池心解》
51、书中有画,画中亦有书。——清代学者方玉润《星烈
52、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53、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54、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虞世南《笔髓论》
55、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朱和羹《临池心解》
56、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57、拳要打,字要练。
58、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59、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
60、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面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正。——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王羲之传论》
61、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62、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议》
63、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皆欲骨内相称,神貌洽然。——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六体书论》
64、字怕练,马怕骑。
65、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
第三,习书用语集:
《写字歌》
百艺有书法,相传数千春。墨色彩如画,悦目又怡神。
前人留遗产,批判加继承。古为今时用,喜写万象新。
书法分五体,篆隶楷草行。结构各有异,笔法亦殊甚。
篆体虽古雅,画重而难认。实用价值少,遂事而隐沉。
隶比篆体简,结构与楷近。笔画波势大,急时难工整。
楷体用途广,画简而易认。结构严而舒,笔画雅而俊。
若论楷行草,有如立走奔。楷书有功底,行才有资本。
纵观有五体,应从楷入门。读要写字缺,无字不成文。
行行要写字,缺少不能行。有关专业者,更要写水平。
毛笔字壮美,世人都公认。工善必利器,四宝应齐整。
笔墨与纸砚,数笔最要紧。羊毫嫌锋软,狼毫嫌锋硬。
初学写字者,兼毫易驾驯。软毫宜避重,硬毫则忌轻。
开笔用温水,只需发三分。写后要理好,掭成圆锥形。
套上金属帽,勿用墨汁浸。用墨论浅深,笔下分燥润。
浓淡要适度,流畅易挥运。纸张要吸水,水砚要洁净。
保护好四宝,有利字长进。写字无奥妙,不外法二门。
用笔与结构,相辅与相成。结构定形态,用笔生骨筋。
用笔有规律,学习要遵循。先要细读帖,点画认得真。
全字在胸中,消化而后临。驱笔用中锋,万毫齐上阵。
墨汁沿尖下,有如屋漏痕。应忌毫浮掠,浮掠筋必损。
又忌毫平拖,平拖无浅深。笔到恰好处,毫端生美景。
粗来不觉重,细来不觉轻。轻重有三法,法异风格新。
笔端下半部,分成三等份。运用一份笔,笔画纤而劲。
运用二份笔,笔画丰而润。运用三份笔,滥用则痴笨。
用笔莫过腰,过腰败笔跟。学会起行驻,用笔破迷津。
起笔要逆入,厚重要圆润。行笔有提按,起伏而严谨。
驻笔藏其锋,饱满而干净。撇捺与勾挑,纵锋如击刃。
写到转折处,环锋而略顿。笔法练纯熟,笔势因人定。
法古勿拘泥,变古以适今。适以别风格,犹如字之魂。
形具而魂安,笔力有千钧。有法复有势,笔意自然生。
佳作得笔意,庸品仿外形。法势意相连,融在一体中。
物象方曲尽,用笔更重要。掌握好笔顺,间架容易稳。
间架即结构,布局有学问。落笔要大胆,组字要小心。
写熟诸偏旁,有利字形成。偏旁先寓意,动笔全局明。
偏旁有迎让,粗细随画定。画少略粗重,画多应细轻。
字繁摆紧凑,字简手脚伸。比例要恰当,疏密要布匀。
断连要适当,虚实有意境。写字用法异,勿受法则困。
习字选好帖,摹临应并进。摹临得位置,临帖得精神。
临帖分三步,循序而渐进。首先要专一,不要兼多本。
领悟其真谛,掌握其特征。其次要博览,去伪存其真。
增华而添实,一心促艺精。第三要融化,推陈又出新。
学书并不难,贵在持以恒。攻艺若得法,功到自然成。
笔下飞,为国攀高峰。满园桃李艳,后继喜有人。
书法用语
四字:
博雅达观、笔歌墨舞、宠辱不惊、道法自然、登山临水、
淡泊明志、典雅清丽、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清气若兰、
放下便是、浮生若梦、观海听涛、甘苦自知、和风朗月、
和气致祥、厚德载物、厚德载福、厚积薄发、惠风和畅、
惠风祥云、和风细雨、海纳百川、景气和畅、江山入画、
积健为美、积健为雄、君子不器、兼听则明、境由心造、
境随心转、渐入佳境、开卷有益、寄情山水、虚怀若竹、
临海听涛、兰气随风、乐天知命、乐此不疲、敏事慎言、
妙造自然、明月清风、明月入怀、宁静致远、耐住清贫、
品茗抚琴、品茗听琴、清风朗月、气若幽兰、曲径通幽、
人淡如菊、仁者不忧、如风过耳、素心若雪、室雅兰香、
室雅人和、随心所欲、石瘦花娇、天道酬勤、天朗气清、
踏雪寻梅、温故知新、物华天宝、万事随缘、唯善是宝、
唯乐直言、虚怀若谷、心静梦舒、心旷神怡、闲心逸趣、
仁者不忧、云鹤游天、云淡风轻、一谦四益、韵雅趣幽、
游目骋怀、逸致闲情、烟云供养、悠然雅静、怡然自得、
知足常乐、知足不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者富、
竹影清风、笃行致远、珠联璧合、中庸和谐、紫气东来。
五字对联
一生勤为本;万代诚作基。
一亭俯流水;万竹引清风。(集兰亭序字)
一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方明。
几阁文墨暇;园林春景深。
三月桃花雨;一张风雪图。
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
大慈念一切;慧光照十方。(释弘一)
丈夫志四海;古人惜寸荫。(集陶渊明句)
万山排紫绿;一室贮清虚。
与世为依怙;如日处虚空。(释弘一)
山公惜美景;小谢有新诗。(集唐诗句)
山吞残日暮;水夹断云流。
山深春自永;海静日尤高。
千流归大海;高路入云端。
己过勿惮改;未然当先思。
井灶有余处;林园无俗情。(集陶渊明句)
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风雷。
天长落日远;意重泰山轻。(集李白句)
天意怜幽草;人间爱晚晴。
无言先立意;未啸已生风。
无极原有极;欲仁存至仁。
无事此静坐;有福方读书。
云山起翰墨;星斗焕文章。(集唐诗句)
云霞生异彩;山水有清音。(集怀仁圣教序字)
云卷千峰色;泉和万籁色。
云卷千峰集;风驰万壑开。
不雨山常润;无云水自阴。
不矜威益重;无私功自高。
甘从千日醉;耻与万人同。(集杜甫句)
日气含春雨;石阴散秋光。
日丽千芳闹;风和百鸟鸣。
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
书存金石气;室有蕙兰香。(于右任)
气得神仙迥;情依节制尊。(集杜甫句)
长笑对高柳;贞心比古松。(集唐诗句)
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集杜甫句)
月行疑读画;花生当蓑衣。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月斜诗梦瘦;风散墨花香。(邓子龙)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风竹引天乐;林亭集古春。(集兰亭序字)
风逆花迎面;山深云湔衣。(集杜甫句)
风波即大道;尘土有至情。
风轻一楼月;室静半枕书。
风柔莺戏柳;花放燕衔香。
文章负奇色;事业富清机。
文章辉五色;心迹喜双清。(集唐诗句)
心同孤鹤静;节效古松贞。(集唐诗句)
心源无风雨;浩气养乾坤。
心悬万里外;兴在一杯中。(集李白句)
以文常会友;惟德自成邻。
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
水漾春山影;人吟时雨诗。
去草寻怪石;留云补断山。
古琴弹夜月;淡墨画秋山。
平生怀直道;大化扬仁风。(集古乐府句)
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
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
丘壑趣如此;鸾鹤心悠然。(集唐诗句)
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宋教仁)
兰气熏山酌;竹声兼夜泉。
兰风载芳润;谷性多温纯。
半窗知我月;千卷鉴人书。
年酒迎新绿;梅花送暗香。
老骥思千里;鹪鹩足一枝。(翁方纲)
地小花栽俭;窗虚月到勤。(陈宝琛)
地回云偏白;亭香草木凡。(集唐诗句)
共知心是水;安见我非鱼。
有山皆园画;无水不文章。
有竹人不俗;无兰室自馨。
有雨云生石;无风叶满山。(集怀仁圣教序字)
有容德乃大;无欺心自安。
曲径踏花影,明轩赏月华。
虫书叶字古;风织浪纹轻。(于右任)
竹开霜后果;梅动雪前香。
竹石得幽秉;壶觞多雅游。(梁同书集文同句)
竹外山初曙;藤荫水更凉。
竹送清溪月;松摇古谷风。(董其昌)
竹疏云作画;梅瘦雪添神。
优游乐闲静;恬谈养清虚。
行修而名立;理得则心安。(于右任)
会心今古远;放眼天地宽。
会心多野趣;契理谢言诠。(乾隆)
名香泛窗户;达岫对壶觞。(集唐诗句)
名香播兰蕙;妙墨挥岩泉。(集唐诗句)
名香播兰蕙;雕藻迈琼琚。(集唐诗句)
名随市人隐;心与古佛闲。(梁同书集苏轼句)
各勉日新志;共证岁寒心。(蔡元培)
江山千古意;时序百年心。
江山开眼界;风雪炼精神。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江山助磅礴;文物照光辉。(集唐诗句)
江山澄气象;冰雪净聪明。(集唐诗句)
汲古得修绠;开怀畅远襟。(集唐诗句)
寻山如访友;远游如致身。
异石归海岳;高士标云林。
羽仪呈鸑鷟;藻思焕琼琚。(集唐诗句)
声华满冰雪;述作凌江山。
声华满冰雪;节操方松筠。(集唐诗句)
芳野留胜事;艺苑重高文。
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
我思铭陋室;谁为记闲轩。
秀句满江国;芳声腾海隅。(集李白句)
何处梅花笛;谁家碧玉萧。
伴我书千卷;可人竹一丛。(郑燮)
闲中有富贵;寿外更康宁。(陈鸿寿)
闲吟步竹石;长醉歌芳菲。(集李白句)
穷愁但有骨;诗兴不无神。(集杜甫句)
良辰入奇怀;虚室绝尘想。
即事已可悦;赏心还自怡。(集唐诗句)
青山吟意远;红树寄归迟。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苔石随人古;山花拂面香。(集唐诗句)
事可对人语;福向俭中求。
松风清耳目;蕙气袭认襟。(集唐诗句)
奇石寿太古;好花开四时。
画前原有易;删后更无诗。(龚晴皋)
雨匀万木翠;日暖百花舒。
雨过琴山润;风来花木香。(乾隆)
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
雨润千山秀;风和万物荣。
披云炼琼液;坐月观宝书。(集唐诗句)
披襟对清朗;推分得天和。
到为诗书重;心缘启沃留。(集唐诗句)
知音在霄汉;高步蹑华嵩。(集唐诗句)
畅怀年大有;极目世同春。(集兰亭序字)
佳气生朝夕;清言见古今。径隐千重石;园开四季花。(集唐诗句)
采菊东篱下;种桑长江边。(集陶渊明句)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鱼跃清波彻;莺啼众绿深。
卷帘花雨滴;扫石竹荫移。(查士标)
学业醇儒富;文章大雅存。(集唐诗句)
波涛良史笔;讽兴诗家流。(祁隽藻)
波绿生春早;云归注雨迟。(集怀仁圣教序字)
六字联
工画是王摩诘;知音许钟子期。
凡物皆有可观;于书无所不读。
王右丞多古趣;吴道子夺天工。
世德光乎群玉;高年搞以茂松。(集张黑女墓志字)
少言不生闲气;静修可得永年。
日利千万曾祥;大吉阳宜侯王。
今趣岂异于古;天听可期诸人。(集兰亭序字)
公生明偏生暗;智乐水仁乐山。
文情生若春水;弦咏寄之天风。(集兰亭序字)
为大众利益事;去一切瞋恨心。(张謇)
以万物为刍狗;治大国若烹鲜。(集老子句)
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
未能一日寡过;恨不十年读书。
去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行止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争上游防下达;敦古道近人情。
守有道节有理;尊所闻行所知。
每思于物的济;自愧为人所容。
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而高翔。
实践检查真理;时间解决问题。
岭雪似卯花开;树风如笑声笛。
放开肚皮吃饭;抖起神气读书。
政惟求于民便;事皆可与人言。
竖起脊梁立行;放开眼孔读书。
养心莫如寡欲;温故乃能知新。
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耽文艺如嗜欲;经古人为朋曹。(石涛)
铁石梅花气概;山川香草风流。
笔歌砚耕翰墨;朝吟暮读诗书。
读书不求甚解;鼓琴足以自娱。(梁同书)
读书当求甚解;做事务必认真。
读书随处静士;闭门即是深山。
随缘穿衣吃饭;切实作事为人。
超鸿蒙而远迹;侣山水以忘年。
满壁剑光披拂;一帘花气淋漓。
静坐常叫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七字对联
一人知己亦已足;毕生自修无尽期。(集兰亭序字)
一池翠影游鱼乐;三径红香舞蝶忙。
一即是多多即一;文随于义义随文。(释弘一集华严经句)
一帘风雨王维画;四壁云山杜甫诗。
一帘花影云拖地;半户书声月在天。
一诚有定同葵向;百故皆恬若海容。(集争坐位帖字)
一亭尽揽山中趣;幽室能观世外天。(集兰亭序字)
一庭花发来知己;万卷书开是古人。
一庭花影三更月;千里松阴百道泉。
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一室图书自清洁;百家文史足风流。(集醴泉铭字)
一路沿溪花复水;几家深树碧藏楼。(集唐诗句)
一窗佳景王维画;四壁青山杜甫诗。
一溪烟水明如画;十亩桑田谁并耕。
一榻梦生琴上月,百花香入案头诗。(林则徐)
一藏梵声涛在口;满林花影月苞山。(集怀仁圣教序字)
二分诗景八分画;楼外江声天外峰。
卜邻喜近清凉宅;与客同参文字禅。
人有不为斯有品;己无所得可无言。(集兰亭序字)
人多瑶草琪花气;家有兰台石室书。
人间清品如荷极;学者虚怀与竹同。
人到万难须放胆;事当两可要平心。(张大千)
人品若山极崇峻;情怀与水同清幽。(集兰亭序字)
人品清于在山水;天怀畅若当风兰。(集兰亭序字)
人得交游是风月;天开图画即江山。
八体六书生奥妙;五山十水见精神。集怀仁圣教序字)
九万里风斯在下;八千年木自为春。(集怀仁圣教序字)
几枝疏影千秋色;一缕东风万户春。
三春花满香如海;八月涛来水作山。(集圣教序字)
三春陌上沾时雨;四野田间看庆成。
于人何不可容者;凡事当思所以然。(集争坐位帖字)
大文间世有述作;至乐在人无古今。(集兰亭序字)
大贤自合为九列;清风可以流万年。(集兰亭序字)
大胆文章拚命酒;坎坷生涯断肠诗。
大惧与众人同数;须知保晚节尤难。(集争坐位帖字)
万花深处松千尺;群鸟喧时鹤一声。
万里山川皆入画;一庭花木又催诗。
万里秋风吹锦水;九重春色醉仙桃。(集杜甫句)
万里波涛归海国;一山花木作香城。(集怀仁圣教序字)
万顷洪波闲眉界;九秋鹤举健精神。
万岫烟云迷岭外;千重紫气锁山头。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万卷图书天禄上;四时云物月华中。(集唐诗句)
万类静观咸自得;一春幽兴少人知。(集兰亭序字)
万树苍颜千里翠;一楼新色满城辉。
万象函归方丈室;四围环列自家山。
万壑泉声云外去;数点秋色雁边来。
与世不言人所短;临文期集古之长。(集兰亭序字)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与贤者游信足乐;集古人文亦大观。(集兰亭序字)
与弦作契风生竹;列坐为情水抱山。(集兰亭序字)
才大古来难适用;人生何处不相逢。(集苏轼句)
才名挺出如东野;佛理清深是子瞻。(集争坐位帖字)
才名震溢李供奉;画理清深王右丞。(集争坐位帖字)
才高自觉风云阔;情重反疑华岳轻。
才能济变何须位;学不宜民枉有官。
山水之间有清契;林亭以外无世情。(集兰亭序字)
山外斜阳湖外雪;窗前流水枕前书。
山有此生未能至;竹为一日不可无。(集兰亭序字)
山含暖气千林翠;园啭莺声万花荣。
山势盘陀真是画;泉流宛委遂成书。(何绍基)
山河兴废人搔首;风雨纵横乱入楼。(集陆游句)
山泽高下理所着;金石刻作臣能为。(集绎山碑字)
山静日长仁者寿;荷风香善圣之清。(集玄秘塔字)
山溪—曲泉千曲;竹径三分屋二分。
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千年事业方寸内;万里乾坤掌握中。
千里过师从枕席;一生报国托文章。
千树流莺歌丽日;四方跃马上征途。
千秋笔墨惊天地;万里云山入画图。
川原缭绕浮云外;台榭参差积翠间。(集唐诗句)
勺水汇集成沧海;拳石频移作泰山。
广庭有露桂花湿;空山无风松子香。
门无车马终年静;卒对琴书百虑清。(集宋诗句)
门掩梨花深见月;寺藏松叶远闻钟。(集圣教序字)
小几研丹晨点易;重帘扫地昼焚香。(翁方纲)
小雨藏山客来久;长江接天帆到迟。(集黄庭坚句)
小楼一夜听春雨;孤桐三尺泻秋泉。(集陆游句)
习劳自种千盆菊;爱客同看百日花。(董必武)
子美才名高画省;右丞清兴满终南。(集争坐位帖字)
天下几人学杜甫;诗中自合爱陶潜。(集苏轼句)
天生万宝无穷极;鼎铭百言纪子孙。
天气乍晴花满树;人家久住燕双飞。(梁同书)
天机清旷长生海;心地光明不夜灯。(集怀仁圣教序字)
天机静处防思鹄;夜气清时戒牧牛。
天若有情天亦老;学如无恨月常圆。
天涯春色催迟暮;玉垒浮云变古今。(集杜甫句)
天然文吐春云润;悟后心如秋月超。(集王居士砖塔铭字)
天然深秀檐前树;自在流行槛外云。(集多宝塔字)
无求不着看人面;有酒可以留客谈。(徐渭)
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真为却病方。
无事且从闲处乐;有书时向静中观。
无事在心惟极乐;有功于世不虚生。
无欲常教心似水;有言自觉气如霜。
无暇人品清如玉;不俗文章淡似仙。
开图草里惊蛇乱;下笔阶前扫叶忙。(齐白石)
开卷神游千载上;垂帘心在万山中。(邓石如)
韦孟五言作清咏;晋唐八法为工书。(黄宾虹)
云归时带雨数点;木落又添山一峰。
云淡风清诗世界;雨香竹翠画乾坤。
云影波光天上下;松涛竹韵水中央。
五野绿云笼稼穑;一庭红叶掩衡茅。(集唐诗句)
不因果报勤修德;岂为功名始读书。
不尽松涛堆翠浪;无涯柳眼诉衷情。
不华不朴同所好;既安既宁乐乃时。(集石鼓文字)
不知明月为谁好;更有澄江消客愁。(集杜甫句)
不知明月为谁好;时有落花随我行。
不要钱原非易事;太要好也是私心。
不除庭草留生意;爱养盆鱼识化机。
世间清品至兰极;贤者虚怀与竹同。(集兰亭序字)
世间唯有读书好;天下无如吃饭难。
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梁启超)
世情岂尽能相合;贤者所为固自殊。(集兰亭序字)
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八大山人)
日润梅花增秀色;风弹柳叶奏强音。
日照青山山隐画;春临绿水水含诗。
中天明月悬肝胆;大海澄波漾性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因鸟迹方成篆;文是龙心不待雕。
书有未观皆可读;事已经过不须提。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书成花露朝分洁;悟对松风夜共幽。(集怀仁圣教序字)
书似青山常乱迭;灯如红豆最相思。
书求往迹得其化;文有真宗鉴乃神。(集王居士砖塔铭字)
书到右军难品次;文如开府得纵横。(集争坐位帖字)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今日方知心是佛;前身安见我非僧。
月写个文疏映竹;山行之字曲通花。
月沼观心清若镜;云房养气润于珠。(集醴泉铭字)
月寮烟阁标清兴;文府书城纵古今。(集争坐位帖字)
月榭琴弹新制曲;晓窗画展旧游山。
丹光出林掩明月;玉气上天为白云。(高邕)
勿施小惠伤大体;毋以公道逐水情。
风人所咏托于古;静者之怀和若春。(集兰亭序字)
风节为贞金乐石;心神如秋月春云。(集王居士砖塔铭字)
风度鹤声闻远谷;山横雨色卷浮岚。
文从疑古参同始;道在黄花翠竹间。(马一浮)
文比韩公能识字;诗追老杜转多师。(尹秉绶)
文生于情有春气;兴之所至无古人。(集兰亭序字)
文能换骨余无法;学到寻源自不疑。
文如秋水尘埃净;诗似春云态度妍。(刘墉)
汉字的历史源远流长,数量众多,常用汉字就达3000多个,在一撇一捺之间,有许多汉字的构成十分相似,有的几乎一模一样,许多人常将它们认错。
小编今天精心挑选非常容易混淆的30组汉字,并列出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便于我们理解和记忆。
1.垚、壵
垚(yáo),形容山高的样子。
壵(zhuàng),古同“壮”,意思是有力,强盛;增加勇气和力量。
区别:垚由三个“土”组成,壵由三个“士”组成。
2.洞、泂
洞(dòng),指洞穴,窟窿;透彻,清楚。
泂(jiǒng),表示远,清澈深邃。
区别:洞字右半部为“同”,“泂”字右半部为“冋”。
3.姫、姬
姫(zhěn),谨慎的意思。
姬(jī),一般指古代对妇女的美称,也指旧时以歌舞为业的女子;侍妾;还是上古八大姓之一。
区别:姫的右边是个“臣”字,而姬的右边中间是个“口”字。
4.雎、睢
雎(jū),是一个少有的姓氏;又特指鱼鹰。
睢(huī或suī),读huī时,表示仰目,仰视,以及欢乐的样子等。读suī时,用作姓氏、县名等。
区别:雎的左边是一个 “且”,睢的左边是一个“目”。
5.胄、冑
“胄”(zhòu),古代战士打仗时戴的保护头部的帽子;帝王或者贵族子孙。
“冑”(zhòu),一般指头盔、战盔。这个字现在已经基本上不用了。
区别:这两个字不容易区别,放大了才能看清楚,胄的下边为“月”,冑的下边为“冃(mào)”。
6.未、末
未(wèi),表示否定;将来;不足,不够;没,没有,还引申指地支的第八位。
末(mò),东西的梢头,尽头;不是根本的、主要的事物;终了,末尾。
区别:“未”字第一笔横比第二笔横短,“末”字第一笔横比第二笔横长。
7.妹、妺
妹(mèi),指同父母而年龄比自己小的女子,后引申为少女,女子。
妺(mò),专用字,指的是传说中夏王桀的宠妃妺喜。
区别:妹的右边是“未”,妺的右边是“末”。
8.壶、壸
壶(hú),容器名称,一般指陶瓷或金属制成的一种有把有嘴的器具,通常用来盛茶、酒等液体。
壸(kǔn),古代皇宫中的道路,借指宫内;也有广的意思。
区别:壶的下半部是“业”,壸的下半部是“亚”。
9.候、侯
候(hòu),等待,问好,表示时节等。
侯(hóu或hòu),古代爵位名,又可指诸侯,后又泛指达官贵人。
区别:“候”比“侯”多一竖。
10.币、帀
币(bì),本义是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现指钱币。
帀(zā或shī),读zā时同“匝”,环绕一周也;遍,次也。读shī时在古文中多用为“师”,泛指军队。
区别:币的上边是一撇,帀的上边是一横。
11.毫、亳
毫(háo),指细长而尖的毛;毛笔;数量极少,一点儿等。
亳(bó),地名,现在指的是安徽亳州。
区别:“亳”字的下边比“毫”字少了一笔。
12.薛、薜
薛(xuē),周代诸侯国名;古书上指一种蒿类植物;姓氏。
薜([bì),古书上指当归、野麻,现常指一种常绿灌木薜荔。
区别:两者左下部分不同。
13.祟、崇
祟(suì),本义是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引申义是不正当的行动。
崇(chóng),本义是指山高,引申为泛指高大,表示尊敬、重视等含义。
区别:祟的上半部“出”,崇的上半部是“山”和“宀”。
14.丐、丏
丐(gài),乞求、乞讨,也指靠乞讨为生的人。古文中有给予的意思。
丏(miǎn),意思是遮蔽,看不见。
区别:“丐”字的第三笔画是一横,“丏”字的第三笔画是横折。
15.采、釆
采(cǎi),摘取,挖取;选取,搜集;神态,精神。
釆(biàn),象形字,模拟兽爪留下的印迹,引申为分辨、辨别。
区别:采字是由“爫”和“木”组成,“釆”字一撇下面是“米”。
16.茶、荼
茶(chá),一种常绿木本植物,嫩叶加工后就是茶叶;用茶叶做成的饮料。
荼(tú或shū等),指古书上说的一种苦菜和茅草的白花。读shū时,通“舒”,是舒缓的意思,另外也指古朝会时所执的玉板。
区别:“茶”的下面多一横就是“荼”字。
17.日、曰、汨、汩
日(rì),指太阳;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每天,一天天;泛指一段时间等。
曰(yuē),本义是说,引申为叫做,虚化为语气助词。
汨(mì),水名,一般指汨罗江。
汩(gǔ),水流的声音;水流的样子;治理,疏通。
区别:“日”字比“曰”字瘦一些。汨(mì)字的右边是rì,汩(gǔ)字的右边是yuē。
18.肓、盲
肓(huāng),古指人体内心脏下膈膜上的部位。“膏肓”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
盲(máng),看不见东西;对某种事物不能辨别或不懂。
区别:肓字的下部是“月”,盲字的下部为“目”。
19.汆,氽
汆(cuān),是一种烹饪方法,把食物放到沸水中煮一下,随即取出。
氽(tǔn),漂浮;用油炸。
区别:汆字的上面是“入”(rù),氽字的上面是“人”(rén)。
20.市、巿
市(shì),做买卖的地方;城市;行政区划单位。
巿(fú),古代朝觐或祭祀时遮蔽在衣裳前面的一种服饰。为避免与“市”相混淆,现在一般只用作偏旁
区别:市字的上面是一点,巿字的第二笔画是一竖。
21.塵、麈
塵(chén),同“尘”。
麈(zhǔ),在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其尾可做拂尘。
区别:塵字的底部是“土”,麈字的底部是“主”。
22.芙、芺
芙(fú),一种落叶灌木,即木芙蓉;荷花的别称。
芺(ǎo),古书上说的一种草,即苦芺。
区别:芙字的下部是“夫”,芺字的下部是“夭”。
23.涑、洓
涑(sù),水名,指涑水。
洓(sè、qì 或zì),指小雨零落;水名,指洓(qì)水;古同“渍”,浸,泡。
区别:涑的右半部是“束”,洓的右半部是“朿”。
24.春、舂
春(chūn),春季;指一年的时间;比喻生机等。
舂(chōng),意思是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使破碎或去皮壳。
区别:春字的底部是“日”,舂字的底部是“臼”。
25.第、笫
第(dì),表示次序,旧时官僚和贵族的大宅子等。
笫(zǐ),指竹子编的床席。
区别:“第”的中间是竖折、横,“笫”的中间是一撇。
26.畬、畲
畬(shē或yú),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耕作方法;开垦过两年的田地。
畲(shē),主要指少数民族畲族。
区别:畬字的上部为“余”,“畲”字的上部为“佘”。
27.母、毋
母(mǔ),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女子;指能有所滋生的事物;养育,哺育。
毋(拼音:wú)表示禁止或劝阻,相当于“不要”
区别:“母”字里面是两点,“毋”字里面是一撇。
28.茸、葺
茸(róng),草初生时细小柔软的样子;鹿茸。
葺(qì),用茅草覆盖房顶。现泛指修理房屋。
区别:“茸”字比“葺”字中间少了一个“口”。
29.己、已、巳
己(jǐ),常用作第一人称代词,指自己。
已(yǐ),停止,罢了,后来,引申为表示过去。
巳(sì),本义是胎儿,引申指后嗣,借作十二地支的第六位。
区别:“己”字是全开口,“已”字是半封口,“巳”字是全封口。
30.拨、拔
拨(bō),手脚或棍棒等横着用力,使东西移动;分出一部分发给,调配;用于成批的人或物。
拔(bá),把固定或隐藏在其他物体里的东西往外拉,抽出;挑选;超出,高出;夺取,攻克(据点、城池等)。
区别:拨字的右半部是“发”,拔字的右半部是“犮”。
你学会了吗?
来源:新闻与写作
狗年男宝宝是带着父母的希望以及期待诞生的,男孩出生之后,父母在喜悦之余,也会给男宝宝起个吉祥的好名字。你也打算为狗宝宝取个即满足命理喜忌,又满足生肖喜用字的好名吗?
(01)、壮磊 德诚 绍福 振锋
(02)、译天 晨铎 晔晨 嘉译
(03)、宇宣 才航 齐南 振宗
(04)、晨栋 超亨 真瑜 玄舟
(05)、新佑 贤锋 奕诚 壮铭
(06)、秀振 译霄 靖仟 昌州
(07)、继宗 敬宣 劭齐 齐辉
(08)、真瑞 竞舟 思成 瑞新
(09)、祐诚 川振 宗鹏 宗涛
(10)、宸翰 镇涵 真炎 才靖
(11)、铠海 海锋 昱晨 铭渊
(12)、劭纬 育新 成新 昌德
(13)、镐炅 宗儒 齐西 宗毅
(14)、健新 泽舟 齐武 章宣
宸翰
——运用五行属金且生肖属狗喜用字形(宸[宀])+五行属水(翰)起名。
“宸”北极星所在,后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翰”借指毛笔和文字、书信等。两字搭配有利八字,加强运势,寓意着男孩德高望重、严于律己、博学多才、学识广博等意思。
明诚
——运用(明)五行属水且带有生肖属狗喜用字形“月”+五行属金(诚)起名。
“明”意为清楚、明白,比喻有智慧;“诚”字五行属金,意为诚实、正直。两字搭配很好的寓意着孩子为人正直、聪明伶俐、光明磊落。
仁竣
——运用生肖属狗喜用字形“亻”且五行属金(仁)+五行属金(竣)起名。
两字均为金属性字,更加有利八字,加强运势,寓意着男孩宅心仁厚、乐于助人、精益求精、严于律己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