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初七。
按传统习俗的说法,从年初一到年初七,分别是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
据说,这种说法在汉代已有。古代很多著作引用汉代人东方朔的《占书》,称岁后八日为“一日鸡,二日犬,三日豕,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
有学者认为此说“晋以前不甚言”,在晋代以后才开始流行。据《北齐书·魏收传》记载,晋议郎董勋的《答问礼俗》称民间已有“正月一日为鸡……七日为人”之说。
但不管怎么样,从年初一至年初七的“六畜日”和“人日”之说起码也有近两千年的历史。
大年初七的习俗,自古以来有戴人胜、赠花胜、出游、登高、吃七宝羹等。
所谓“戴人胜”,就是用彩纸、金箔、银箔等材料剪成人的模样,戴在头上,以示庆祝节日。“赠花胜”就是用各种材料制作成花的样子,互相赠送。
七宝羹又称七样菜、七样羹等,是顺应“初七”这个日子的美食。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云:“正月初七为人日,以七样菜为羹。”“七样菜”有的是指蒜、芹、葱、韭、鱼、肉、米粿;有的指蒜、芹、葱、韭、肉丸、芥、芫荽;有的指蒜、芹、韭、芥、春菜、大芥菜、厚合。虽各地所用菜式品种不同,但均寓意吉祥。
广东人除了吃七宝羹,还有正月初七“捞鱼生”的习俗。广东人好吃鱼生,文献多有记载。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事语》中说:“有宴会,必以切鱼生为敬。”清人陈徽言在《南越游记》中说:“岭南人喜取草鱼活者,剖割成屑,佐以瓜子、落花生、萝卜、木耳、芹菜、油煎面饵、粉丝、腐干,汇而杂食之,名曰‘鱼生’。以沸汤炙酒下之,所以祛其寒气也。”
过去,每逢冬至和年初七,广东人必吃鱼生。冬至吃鱼生要饮酒,目的是驱寒。汪兆铨《羊城竹枝词》云:“冬至鱼生处处同,鲜鱼脔切玉玲珑。一杯热酒聊消冷,犹是前朝食脍风。”
年初七“捞鱼生”,寓意“捞起”(兴旺发达)。“捞鱼生”就是用各种材料拌鱼生吃。当一切准备就绪,大家就一起用筷子把盘中的鱼生和五彩缤纷的食材高高夹起,一边夹一边还要用粤语大声喊:“捞起!捞起!捞到风生水起,一年好过一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钟葵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宇
从古至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上山砍柴,下河捞鱼。这句话流传了千年,并不是没有它的道理!因此,很多人也在遵循这样的“原则”。
但世事难料,有些人偏偏“剑走偏锋”。湖北省十堰市郧县有个小山村,它叫皮家村,名字虽然很不起眼!但是他们村民做的事,可以说是打破了传统的认知,和上方那句话!他们反其道行之,没有选择下河捞鱼!而是选择上山“捞鱼”,你没有看错,就是去山上!
而且他们捕鱼的时候,并不是无时无刻,你想去就去,而是一年当中,只有在清明节前后才行。而且这个村子,上山“捞鱼”差不多延续了100年。而且每次上山都能搞个1000多斤,这数量可真是不少啊!
因为这个村子坐落于大山之中,所以在很早以前,外人根本没有人知道他们“捞鱼”的习俗,也就附近相邻的村子知道。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创新。网络发达的今天,传递一条信息是相当的快。
皮家村接鱼的消息,很快地被传开了。正是因为这个村子,反常的习俗,让很多人开始好奇了!这有悖常识,在有些人眼中根本不可能,这也许就是骇人听闻,但猜测始终为猜测,只有实际看到才知道真假。因此,有记者对此进行了追踪报道,后被专家研究后,终于揭开了上山“捞鱼”的真面目!
眼见为止有些时候,自己看到的都不一定是真的,更何况是光听别人说,这里面肯定有水分,只有自己看了才知道。这不,一位记者全程进行了跟踪报道。时间回到2015年,恰好离清明节不远了,所以记者不早不晚地来到了皮家村。
当他来到这个村子的时候,很多人正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很多人手中都拿着竹篓。起初以为是要晾晒东西,正当自己疑惑的时候,有人拍了他一下!属实把自己吓了一跳,扭头看过去,也没看到是谁拍的。
自己脑海中,就开始了各种浮想联翩。莫非这就是捞鱼的装备,难不成今天就要开始了吗?脑子当中虽然有各种答案,但都不如直接问对方,听到答案更实在!随后,找到村民询问了起来。
听到答案之后,记者特别的开心。并且说明,要加入“捞鱼大军”。其实捞的过程自己不想体验,就是想看下,这个传说是不是真的,这里边有多少水份。简单收拾以后,开启了上山捕鱼之旅。
生活在这个村子里的人,对上山的路比较熟悉,闭着眼都能走上去!而这位刚刚加入“队伍”的新人就不一样了,不熟悉且不常走这样的路,因此走起来很吃力。而且沿途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除了石头就是树木。内心似乎有了答案,这上山捞鱼看来就是故弄玄虚!
从上山走到现在,根本没有看到水也没有看到河,哪怕是山上掉落的水滴也成,啥也没看到。自己愣神的功夫,有人拍了拍肩膀。通知,捞鱼的地方到了!听到这句话,下意识地跳了起来。终于可以看到真面目了,结果等自己看到之后,刚才那股劲又没了!
为啥呢,因为眼前没有看到深水坑,也没有看到河流!而是看到了一个泉眼,虽然看着水流很急,但特别的浅。随后记者把目光从泉眼转向了村民,好似在质疑,这个小“窟窿眼”确定能搞到鱼,一次还能搞到一千多斤?
也许是当地人,对此竟见怪不怪,从中看出了疑虑。有位热心的老者走上前来,毫不犹豫地告诉记者。你没看错,我们也没有说错,就是在这里“捞鱼”。别看它不起眼,如果开始出鱼了,几天的时间就能捞1000多斤鱼呢,所以清明前后,每天都会来!
老者在介绍的时候,同村的人也没有闲着,把“战场”收拾了一遍,修了一个小沟,上方放了点树枝和树叶,小沟的最下方放上竹篓,等着鱼出现捞鱼就成了。记者觉得他们这样搞似乎有点多余,所以问道,这样不影响捞鱼吗?
老者告诉他,这样做是因为,这里的鱼怕光,起初只有晚上才出来。山里面晚上气温比较低,熬夜捞鱼都呛不住,后来试着把光线挡住,没成想这样一来,白天也开始出鱼了。省去了不少的时间。听完之后,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智慧!
捕鱼过程就在大家聊着起劲的功夫,守在捞鱼口的人打出了停止的手势。意思是在告诉旁人,不要说话了!老者小声道,这是出鱼了!随后小声地告诉大家,不要出声音了,万一吓到鱼就捞不到了!
没一会的功夫,刚才那个人起身,暗示下一个人准备。他的竹篓里面装满了,我滴个乖乖好快啊!就这样,大家有序地排队“捞鱼”。你一篓我一篓,很是快乐地进行中。从中不难看出,这是有了默契,互不打扰每篓都接得差不多。就这样,记者目睹了全部,这是真的,并不是谣传!
既然看到了真相,就没有必要在这里一直呆着了!随后跟随装满鱼的村民下山,想看的也看了,准备起身回去了!被一位好心的村民叫住了,邀请去家里吃鱼!还别说,这个提议刚好。盛情难却,尝一尝看看怎么样!
跟随村民到家之后,本以为会开膛破肚处理,结果对方冲了冲,就直接下锅开整。这波操作,属实把记者给惊到了,这样做出来的鱼哪还有什么食欲!也许是表情比较奇怪,或者是村民看出来了什么,告诉记者请你放心,这样吃一点问题都没有。做好之后,端上桌开始吃。
不曾想,这鱼味道还真不错,但是想到了内脏啥的,突然没了味道。接着村民把鱼撕开,仔细一看真不简单,这鱼的内脏非常的干净,随后记者就放心下来,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期间,自己提个了个问题,到自己走村民也没说出个一二三,那就是难道这鱼不吃东西,喝水也能长大?
虽然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但是这顿饭也没有白吃!从村民口中得知,原来这个“捞鱼”泉还有两个传说。真假不知,但说出来听听也无妨!
来源一百多年以前,本村的一位村民,上山采药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这个地方。据说,当日他是上山去采药,平时以这个为生。按照往常天不黑就到家了,但是这次很晚了也没有回来。家里人很是担心,天色变黑还是不回来。
就在家人很着急的时候,他回来了。带回来了不少药材,还有满满一筐鱼。家里人晚上饱餐了一顿,随后他妻子问,不知道你还会打鱼啊!此人对妻子说,这不是打的,是在山上捞的!随后这个消息很快传开了。
就这样他带领着全村子的人,来到了自己“捞鱼”的地方。让自村的人也能吃到鱼,大家来到以后,果真看到了很多的鱼。但是鱼的数量不多,有人觉得这里面鱼不多了。随后药农告诉村民,自己是在很晚的时候捞的,那个时候鱼特别得多。就这样大家等到了晚上,不曾想还真是,鱼比白天多了很多。
虽然鱼是捞到了不少,可问题也来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鱼从大鱼变成了小鱼,从很多的鱼变成了个体很少的鱼。难不成,里面的鱼被“捞完了”?就这样人们对这里失去了兴趣,转眼过了一年。恰好清明时节,有位村民上山祭拜。无意间看到,之前那个地方,又出现了很多的鱼。就这样村里人又开始“捞鱼”了,差不多十几天的功夫,里面的鱼又不见了!
有知识的老者,认为这个地方,每年看来只有一段时间有鱼,随后告诉了大家!隔年的清明节前后,果真这个地方又出现鱼了,就这样皮家村,上山捕鱼的习俗延续至今,这是传说之一。
当然还有一则传说,就有点过于神话了!曾传,一位神仙路过皮家村。被煎鱼的香味所吸引了,紧接着鱼就被神仙吃了。鱼虽然好吃,但是自己吃了村民就没得吃了。因此内心很是过不去,就这样准备给点什么东西作为回报。
当然直接给,不劳而获容易让人变懒,所以神仙玩起了“把戏”。其实这也是一场考验,没想到村里人经得起考验,因此也得到了回报。据说神仙变成了路人,通过乞讨的形式,来判断他们是否有怜悯之心。
让神仙想不到的是,村民自己吃饭都成问题了,还拿出一些东西给自己吃,属实让自己感动。随即准备给予一些财报,但后来一想。钱会花完,这个回报不行。突然想到了之前吃过的鱼很美味,随后就有了这个“鱼泉”。
虽然听着好听,但这没有科学依据,所以听听就算了!这是传说二,当然这些仅仅是让我们掌握了它的由来,但还是解释不了,为什么只有在清明前后才有。
这里面的鱼是什么鱼,带着诸多的疑问,记者离开了村子!你以为这就完了吗,当然没有!皮家村的事,很多传开之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张春光教授也被吸引,进而也参与研究皮家村“鱼泉”。
解密随着张教授的参与,这里面的“玄虚”很快地就被解开了。为了得到准确的结论,张教授选择在出鱼期探访。来到皮家村,马不停蹄地让村民带自己去出鱼的地方。上山前,看到了一条河。
此时教授脑海中有了点头绪,是不是这条河和山上的鱼泉有关联?随即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但是没有被人认可。为啥呢,因为在鱼泉所捞到的鱼,在这条河里面根本就没有见到过,所以二者没有关系!而且这条河的水质比较差,跟上边泉眼的水质也不一样,所以没人赞同!
既然是这样,暂时不讨论了,还是去看看“现场”。同行的一些地质专家,看到其整体外貌之后,给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这里有溶洞,或者是地下河。它才是鱼泉的根本,故此“鱼泉”的来源搞清楚了!
那么为什么,出鱼的时间只有这么几天,而且还是在清明前后呢?在说这些之前,我们先来说一说鱼泉里面的那些鱼,虽然村民和记者都不知道鱼是什么鱼,但对于张教授来说,分辨这种鱼是小菜一碟。这种鱼可不是普通的鱼,而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多鳞白甲鱼!
其对生存的环境和水质要求比较高,往往在高海拔的地方,一般为300到1500米左右。这种鱼比较喜欢在溶洞的泉水中,往往在4月份出泉。看完这些,是不是有了答案。这下知道鱼为什么,只有在清明前后可以被“捞”到了吧。
听完这些之后,人们搞清楚了所有!同时,张教授也告诉村民,这种鱼以后不能吃了。这是保护动物,已经明令禁止,食用和买卖了。如果不听的话,后果是比较严重的。好了,关于皮家村的这些事,咱们就唠到这了。看完此文的你,对这个“捞鱼泉”有啥看法?欢迎留言讨论!